去基金會中心網工作
① 中國基金會網和基金會中心網(cfc)那個是官方網站那個的信息更可靠
基金會中心網靠譜點
② 基金會的發展現狀
據基金會中心網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8日,中國共有基金會4115家,其中公募基金會1476家,非公募基金會2639家。自2010年非公募基金會數量超過公募基金會之後,非公募基金會的數量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很快。非公募基金會數量增長迅速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政策推動,《基金會管理條例》明確了非公募基金會的地位和基本運作規則,近幾年非公募基金會登記管理許可權下放進一步促進了非公募基金會的數量增長;2008年之後社會對慈善行業有了更多的了解和關注;2008年1月1日起《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提高了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免稅比例等。
從數量與分布概況看,基金會發展顯現出以下趨勢:
1. 基金會數量自2004年以來保持20%左右的增長率;
2. 活動領域發展趨勢:一枝獨秀、整體多樣;
3. 7個省市基金會數量占據全國總數的61%。
從地域分布上看,基金會數量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分布著較多的基金會。截止2013年底,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福建省、內蒙古、湖南省是基金會最多的10個省份。 在美國,基金會經過上百年的發展,關注的范圍日益擴展,除了關注傳統的扶貧、教育、環境、醫療、公共事業等領域外,還擴展到全球發展、精神、個人潛質發掘等方面。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捐贈范圍為全球發展、健康、教育。E-bay創始人奧米迪亞夫婦的基金會則是積極支持個人潛質發掘。懷特基金會則將主要精力放在古代研究、藝術、人文科學上。
截止2013年底,我國基金會的活動領域大多集中在教育以及傳統的救災濟貧、扶弱助殘、醫療救助、文化等方面,而致力於推動藝術、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社區發展、及公益支持等更為廣闊的社會公共領域內的基金會則比較少。也有一些新成立的基金會已經更多地關注新興領域,包括國防建設、傳媒、地質科學等方面,包括:雲南三益文化國防基金會、環球公益基金會、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等。 2011年,中國公益慈善界經歷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多事之秋,先是郭美美網路炫富的行為引發了紅十字會的信任危機;接著,中華慈善總會發票事件、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中非希望工程、河南宋慶齡基金會的投資放貸,又相繼遭到輿論的質疑和抨擊。在「一人生病,全家吃葯」的公益界,不斷涌現的慈善丑聞使得整個公益行業的公信力都受到影響。
正如當年的希望工程創始人、如今的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所言,由郭美美引發的「官辦」慈善公信力危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顯現:「盡管四個機構涉及的麻煩和背景、原因、性質各不相同,但社會對這些事件的質疑和責問,不論是專業還是外行,理性還是不理性,無不指向『官辦』慈善機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表達了對『官辦』慈善機構的不信任。這個亂局的出現看似偶然實屬必然,歸根到底是官民不分的慈善體制惹的禍。」
2012年8月29日,中基透明指數(簡稱FTI)在北京發布。中基透明指數,即中國公益基金會透明指數。這是一套有關基金會透明標準的評價系統,其評價指標包括基金會的基本信息、財務信息、項目信息、捐贈信息等共60個,並以基金會信息披露的渠道和完整度等作為參數,以排行榜單為呈現形式。排行榜將按照基金會最新透明分數每周更新一次,排名越靠前,代表基金會透明度越高。中基透明指數由基金會中心網、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中國NPO自律行動委員會、中國非公募基金會論壇和眾多基金會組織參與研發。「它標志著我國公益基金會在制定社會管理標准方面邁出了重大一步。」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說。據介紹,這個指數具有公開性、科學性、民間性、國際性,將推動我國公益基金會行業提升信息化水平。
中基透明指數一方面樹立行業可量化的透明度標准,另一方面分享實踐經驗和互聯網工具,實現基金會透明度的提升和基金會管理能力的跨越式發展。這個指數將幫助基金會根據標准增強自身透明度,並了解自己的信息公開程度在行業內的位置。對於公眾而言,可以以透明指數作為捐贈參考,從而促進慈善行業增強透明度和公信力。 1、公募基金會亟需轉型
公募基金會擁有著公募權這一優勢資源,很多老牌公募基金會規模擴大迅速。然而,「如何把錢花好」成為這些基金會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這促使他們思考基金會的未來定位。有些則開始了由運作型向資助型基金會過渡的轉型嘗試;也有基金會開始創造平台,將公募權分享給草根公益組織。
事實上,自2010年開始,一些全國大型公募基金會就紛紛宣布,將從操作型基金會轉向資助型基金會,即基金會由籌資後自己做項目,轉變為培育和資助草根公益組織。
越來越多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試圖從操作性基金會轉型資助型基金會,然而捐贈人不理解、不支持的態度以及草根公益組織專業性不高、執行項目效果難以預估的現狀,使得公募基金會轉型步履維艱。
2、非公募基金會發展過程中的挑戰
對於大多數非公募基金會來說,其自身的可持續性的資金來源問題也開始引起重視。按《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要求,基金會每年支出資金不是來源於投資回報,而是來源於企業和個人的捐贈。因此如何保證基金會自身的良性發展已經是個問題。
如何獲得持續性的基金來源,採取多樣的基金增值方式,獲得安全的高收益,已經成為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過程中無法繞過的課題。事實上,在一些基金會發展發達的國家,捐助基金會不是單純的捐助,而是一種「投資」。非公募基金會應該利用自身的創始基金進行運作投資,產生效益,從而使基金會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進行可持續地發展。
③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獲評什麼獎
1月12日,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舉行2017年度理事暨媒體通氣會,部分功勛理事、理事和媒體記者出席活動,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秘書長朱錫生通報兒基會2017年主要工作進展及2018年總體安排。
在公益研究上,近幾年也是中國兒基會公益理論研究投入資源最多、推進力度最大、研究成果最豐富的幾年。從2012年發布《中國兒童慈善需求研究報告》、2013年發布《女童保護研究報告》,到2015年發布《中國女童教育與發展需求研究報告》和《中國親子教育現狀調查報告》、2016年發布《中國兒童慈善需求研究報告》、2017年發布《農村女童職業教育發展需求研究報告》等。這些報告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和社會現象進行歸納、提升和研究,很多內容至今仍被引用,這些研究成果為確定項目目標、內容構成、實施路徑等提供了科學指導,有效提高了項目的公益效能。
在規范化管理上,修訂40多項規章制度,以制度管事管人;不斷灌輸規范化的思想意識、工作意識;通過具體事例不斷強化凡事依法依規、辦事必須依法依規的自覺性。
在公益傳播上,中國兒基會緊跟傳播發展潮流,樹立融媒體傳播思維,不斷鞏固以傳統主流媒體為主陣地、以網路新媒體為新戰場、以自身媒體為重要支撐的三位一體傳播體系。2017年全年網路可檢索新聞資訊達183.6萬條,官方微博博文閱讀量達1.6億,話題詞閱讀量達4.5億。
2018年:穩中求進,有所為有所不為
據介紹,新的一年,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將重點圍繞制度建設、隊伍能力建設、規范化管理開展工作,在現有發展基礎上,堅持穩中求進,有所為有所不為,為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加扎實牢固的基礎。在工作內容上,繼續圍繞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部署,圍繞廣大兒童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重點做好兒童教育、兒童安全、兒童健康、優秀文化傳承等領域的公益項目,始終確保在大局下謀劃思考、決策推進。
好的基金會總會有獎勵的。
④ 民間組織是什麼意思誰可以通俗解釋下么,不要太官方
就是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總稱民間組織。社會團體,常見的是協會和商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常見的是,民辦的(後面的都省略這個關鍵詞,請注意):教育類的幼兒園、學院、學校、培訓中心,衛生類的門診部、康復中心、衛生所,文化類的表演團體、文化館(活動中心)、圖書館(室)、博物館(院)、美術館、畫院、名人紀念館、藝術研究院(所)等,體育方面的俱樂部、體育場(慣),民政方面的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婚介所,社區服務中心等;基金會就去基金會中心網查吧,大家熟悉的有中國紅十字會等。
⑤ 如何加入公益組織工作
加入公益組織一般有四種途徑:
1、熟人推薦最靠譜,找認識的、經歷稍微多一點的公益人介紹實習和工作。
2、行業網站、公號、微博等平台,如發展簡報、NGO招聘、基金會中心網、基金會發展論壇、公益慈善學園、益修等平台有行業動態、學習干貨和招聘,還可貨比三家看看哪家更好。
3、目標機構的官方微信號、微博號、官方網站,通常會有招聘信息和介面。
4、如果不是確定長期全職在公益組織工作,只是想試試短期的公益組織工作的感覺再做決定的,可以參與像小鷹計劃、益橋計劃、美麗中國、為中國而教、杉樹計劃這樣一兩年甚至半年的公益實踐項目;如果只是想體驗一下參與公益的活動,可以去公益組織做短期志願者。
(5)去基金會中心網工作擴展閱讀:
加入公益組織須知事項:
首先,在公益組織,雖然物質生活不會很富裕,卻能做很多很有價值的事,能幫助別人,但如果是做自己熱愛的、自己追求的公益項目,比起單純賺錢的工作來說,精神生活會更充盈,會有更多的成就感和價值感。
第二,在公益組織工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996高強度加班的情況並不多,因為本身少有極強的kpi考核、嚴格的管理制度、森嚴的等級制度,工作氛圍不錯,所以有較多的時間精力去學習和提升自己。對剛畢業計劃深造的人群、結婚生子之後希望減輕工作壓力。
第三,在公益組織工作,對積累人脈資源有好處。可以參與到各種高端的活動,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接觸到政企媒學等多個領域的人,有機會接觸多元的價值觀;在大型公益組織工作能近距離接觸到的牛人大咖明星,通常不會比在其他單位少,能結交到很多不錯的朋友。
第四,在公益組織運作,能得到很多鍛煉和成長。公益組織的存在,本身是反市場規律的,因此很復雜,籌資傳播人事項目管理等幾乎樣樣都需要會 ,需要學習很多種類的知識,還有很多低價但含金量高的培訓機會,可以學習到一些不同領域的知識,鍛煉自己能力。
⑥ 北京恩玖非營利組織發展研究中心怎麼樣
簡介:基金會中心網由國內35家基金會聯合發起,於2010年7月8日正式成立。基金會中心網的使命是建立基金會行業信息披露平台,提供行業發展所需的能力建設服務,促進行業自律機制形成和公信力提升,培育良性、透明的公益文化。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⑦ 信息發達大數據時代,數據能為慈善事業帶來些什麼
數據對基金會及基金會行業的作用,正在開始,處於啟蒙期。在基金會加入「大數據」行動的建議之下,存在著一個變革理論。就像其他所有有關慈善的變革理論一樣,它的目標就是最大化慈善工作的影響。我們不鼓勵以數據的名義,甚至是以提高基金會工作效率的名義去收集和使用數據,雖然這些目標是極好的。實質上,提高慈善數據的最終受益者是基金會試圖通過它們的慈善行為幫助到的那些人。
⑧ 基金會中心網的基金會中心網榮譽和獎項
· 2012年 中央編譯局 中國社會創新獎
· 2012年 南方都市報 公益行動獎
· 2011年 南風窗 為了公共利益年度組織
· 2011年 《中國慈善家》 推動中國慈善的十大組織
· 2010年 《環球慈善》 環球慈善項目獎
· 2010年 《半月談》 中國社會建設十大新聞
· 2010年 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 2010中國公民社會建設十大事件
⑨ 基金會中心網的介紹
基金會中心網由國內35家知名基金會聯合發起,於2010年7月8日正式上線。基金會中心網自成立之初,即將客戶服務和品牌傳播作為努力的方向,著力開發三大產品,即:信息產品、研究產品、交流產品,並盡力將服務細化,形成了自己的產品線。中心所有產品都建立在數據採集和數據處理的基礎上,數據來源主要是各基金會官方網站和各級民管機構,內容摘自基金會年報、審計報告、項目報告和機構動態等。基金會中心網為政府、基金會、研究、媒體、非營利機構、公眾等提供了較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