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去表達中心思想
㈠ 讀一篇文章怎麼確定其中心思想主旨和表達的情感
(1)從題目中尋找。(根據文題立意)
在作文前,我們常常會遇到作文題目。有些作文題目直接規定了中心思想。同學們通過認真審題,抓住「題眼」,就能把握住文題所規定的中心。比如,《我愛家鄉的杏樹林》、《我從來沒有這樣悔恨過》,前者規定了「愛」,後者規定了「悔恨」,這就明確標明了作文的中心思想,不需作者去「另闢蹊徑」。如,《一個關心集體的人》和《記一件文明禮貌的事》這兩個題目中的「關心集體」和「文明禮貌」就對文章的中心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審題時,只要抓住它們認真理解其含義,並緊緊圍繞它們選材,組材就可以了。
還有一種情況,題目沒有直接規定中心思想,但是規定了內容範圍。我們就可以根據這個范圍,想想作文可以寫什麼內容,再由這個內容分析一下作者要表達什麼思想感情。比如,《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題目沒有規定中心思想,但是,我們根據題目要求的范圍,可以知道,文章可以寫人們是怎樣深入到大自然的懷抱,探索它的秘密的。從而分析它,這個內容可以表達作者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而表達的這種思想感情,正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2)從材料中歸納。(根據材料立意) 有很多作文的題目,往往並沒有對文章的中心作出明確的規定,只是對文章內容規定了一個范圍。對這樣的題目,就不能直接確定中心,而需要根據題目要求先選材料,然後對所選材料進行分析,弄清它所能表現的思想意義,最後再確定文章的中心。我們頭腦中積累了很多材料。這些材料有很多是具體的、形象的、生動的。當我們選擇了一些作文材料,而苦於沒有中心思想的時候,就可以從材料中總結歸納中心思想。
例如,《我羨慕的一位同學》和《我的小夥伴》,第一個題目沒有直接規定中心,但對中心有所暗示,從「羨慕」二字可以看出,文章應寫出我對這個人的羨慕,這就要求首先想一想誰讓你羨慕,然後再想一想他(她)什麼地方值得你「羨慕」,是刻苦好學的精神,還是拾金不昧的品質?這里的為什麼值得你「羨慕」,就是作文的中心思想。第二個題目連暗示也沒有,這就要求你根據題意,想一想你的小夥伴中哪一位給你留下的印象比較深刻,他(她)有什麼突出的事跡,這些事跡說明他(她)是怎樣的一個人。這樣,你就可以弄清文章的中心了。
㈡ 童話怎麼表達中心思想呢拿《想看見你的笑》來說
這個問題太抽象了,那要看你要寫關於誰的童話了,你既然已經想到要寫成童話,就證明你心裡已經有一定的想法了。中心思想不要你怎麼去刻意的表達,你只要認真的編織你的故事,然後我們讀者看到後能明白你想表達什麼就可以了。你小時候讀童話的時候,都是只在簡單的讀故事,但讀完之後,你能明白那個故事的情節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思想不是嗎,而那些作者也沒有可以表明啊
㈢ 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
·小學六語文教案——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蘇教版 《詹天佑》回顧中心思想 課文簡介: 第六單元的課文以寫人記事為主,其中《錢學森》和《詹天佑》兩篇文章都是以人物的名字來命題,並且課文的重點突出,層次清楚,語言朴實,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課堂實錄: 以下是我指導學生在對比中回顧課文中心...·人教版六年級上:《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上:《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教案 一、學習這則 讀寫例話 ,要讓學生懂得在閱讀的時候既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這.....·《表達作者的感情》教學設計之一 《表達作者的感情》教學設計之一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能流暢地譯成現代文。 2.背誦《為學》第一段、《木蘭詩》和《詩詞五首》 3.了解課文所記敘的中心內容,理解作品所表達作者的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1.整體感知,感受作品中的文學...·《難忘的一課》中心思想感情 《白楊》一課的中心思想和結構分析 中心思想: 本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
㈣ 怎麼表達文章中心思想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過」。
這是一個由抑到揚的關鍵句,並由此引發出對生命的感悟,給讀者以哲理的提示,讓人倍感精神振奮。
㈤ 想問一下,小說的中心思想怎麼表達
把中國的愛、正義、愛國、愛親人、狹義等融匯進去,不需要知道怎樣表達,只要在文中有所體現就好了。一部長長的小說並不一定有一個主題,可以有多個思想來表達。只管寫就是了,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寫出來就可以了
㈥ 寫小說如何表達中心思想是通過情節嗎可不可以具體說一說,謝謝了
不僅僅通過情節。比如你要表達做兒女要常回家看看,那麼不同的文體就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如記敘文,就是通過事件和人物描寫:寫老人的形象,兒女的形象;老人的孤獨的事件或是一些可以表達類似的場景,最後在結尾或明或暗點出你要表達的觀點。
㈦ 怎麼才能從文章中體會主旨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作者寫一篇文章,總是要表達他的所見所聞所思,這樣,作者就把自己的「目的、感受或思想納入一種感官媒介中,使讀者可以從中體驗到這種目的、感受或思想(H·帕克《美學原理》)」。與作者的寫作相反,閱讀對讀者來說則是一種逆向接受的過程,讀者要通過文字這一感官媒介去領會作者所要表現的目的、感受或思想(即主題),作者的表現與讀者的領會構成一種雙向逆反的辯證過程。
對文章主題的把握無疑是重要的,它來自於讀者對文本的分析,卻又指導讀者深入分析文本,從而體會作者在表現手法上的精巧及情思上的深邃性,獲得審美愉悅,提升自己的審美品味及境界,最終提高自己表現美的能力。
讀者要領會作者在文章中所想表現的主題,如果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則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在教學中採用了一些較為有效的方法,下面結合幾篇課文說說這些方法,權作案例。
一、標題分析法
標題的擬定大都是作者思想內核在文章形式上的精煉體現,「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同樣,凡落筆必留下作者思想的印痕,因此,它必然會成為我們解讀文章主題的鑰匙。當然,有時標題的擬定也會有隨意性,它或許是作者「福至心靈」的閃念靈思,但這種偶然性中卻蘊含著某種必然性,作者忽然發現某個標題,並認可之,說明這個標題切合了作者的表現意圖。表現意圖必然在先,發現的的行為在後(比如:「中國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句話蘊含著一個意思,即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其實在世上早已存在,我們只是發現了這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而已。)標題泄露了作者思想內在的「秘密」。對標題的分析往往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握文章的主題,這是一種傳統的方法,但是我們在教學中卻往往重視不夠。
閱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如果能抓住標題來分析,則全文的脈絡清晰可見。文章由兩個地點名詞「百草園」、「三味書屋」和兩個介詞「從」、「到」組成,文章寫了作者在兩個地方的生活,展現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教參中認為本文的寫法是:兩部分所寫的兩種生活形成對比。筆者認為,標題可以揭示文章的結構及寫法,但在寫法上卻不是對比,因為介詞「從」和「到」除了揭示了文章在行文上的時間順序,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種層進的邏輯關系。對文章的兩個部分進行細讀,不難發現作者筆下的百草園生活是生動活潑的,但三味書屋的生活也是趣味盎然的,以前我們認為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批判封建教育制度,這實在值得斟酌。本文選自《朝花夕拾》,一個回首往事的人,在心理上應該會更溫和一點,而不是批判;再者,作者寫這篇文章是在加入「語絲社」之後(1926年),此時期語絲社的文章大部分是情思散文,魯迅作為語絲社的一個成員應該與其他主要成員的創作傾向有某些方面是能夠切合的;另外,文章中時時也流露出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懷念(如對壽鏡吾先生的刻畫,作者未有一筆鞭撻)。「從」「到」的介詞關系其本質是在說明人生階段的嬗遞,作者顯然在文章中表達了一種溫暖的情感回味,這樣的回憶或者也可以說是嚴酷的社會斗爭中的短暫的心靈避難。我想在文章主題的挖掘上,標題是泄露了一定秘密的。新教材對舊教材認同的文章主題的修改,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進步。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是一篇每讀必有所獲的美文,但對文章七個部分結構上的內在脈絡與主題的理解卻一直爭議頗多。我先簡述本文七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寫作者在地壇里對自己「殘疾」的命運的思考,兒子的命運給母親的命運帶來了苦難;第二部分寫了母親面對這樣的苦難時的「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第三部分其實是一個過渡,作者在這個部分中表達了對地壇的「感恩」與對母親的「想念」。第四部分寫了幾個(組)人物,中年夫婦在時光中變老,愛唱歌的小夥子日復一日地等待命運之神的鍾情,飲酒的老頭悠閑地品味生活,捕鳥的漢子等待著或許不能實現的希望,女工程師在作者的想像中生活著,長跑家與命運之神一次次錯肩。不管這些人怎樣地生活著,他們 「在生活著」就是最基本的現狀,世界以其紛紜多態顯示了它本來的面目。第五部分,作者寫了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但她卻是一個弱智者,作者說「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除了接受命運的安排能做什麼?作者由自己不幸的命運而拓展到其他所有不幸的命運,他追問「一切不幸命運的救贖之路在哪裡呢?」第六部分,作者對人生的質詢達到高潮,他認為人都是命運的「人質」,「人真正的名字是:慾望」,人活著是慾望驅使的造就的結果,同時,對慾望的追求也給予了人活下去的動力,象第四、五部分中的幾個(組)人,他們都在某種的「慾望」中生活著,這構成了生活的常態。第七部分中,作者設想自己面對死神的召喚時的平靜,因為他畢竟是活得有意義的,因為他以其不息的慾望將生命的歌舞「煉為永恆」!
《我與地壇》標題中有一個主詞「地壇」是很值得研究的,地壇是一個圓形的建築物,從上面文章內容的簡介中可以看出,文章的結構其實也是一種圓形的、向外拓展的「地壇式」結構。作者以地壇作為敘事、抒情的起始點,由自己的命運擴展到對母親命運的思考,進而思考周圍的人的生活,更進一步思考不幸的人的「救贖」問題,逐層外化,使文章的主題逐層深化。標題中的「與」聯結「我」、「地壇」兩個主詞,揭示的是我與地壇(包括地壇里的人、物)之間的親密關系,我給予地壇生氣,地壇給予我生命的感悟。通過標題的分析,文章的結構與主題極為清晰。
二、文脈把握法
亞里斯多德的美學思想里有一個最基本的內容——有機整體觀念。他在《詩學》第八章中說:「一個完善的整體之中各部分須緊密結合起來,如果任何一部分被刪去,就會拆散整體。因為一件東西既然可有可無,就不是整體的真正部分。」形式上的有機整體其實就是內容(或主題)內在規律的反映,這種規律性在文章里體現為文章脈絡(文脈)。文脈主要指線索性的詞語(表示時間、地點、邏輯關系的詞語),這些詞顯示了文章情感與理性思維的推進,因此要領會文章的主題,就要有整體性觀念,把握清楚文脈。
富蘭克林的《哨子》是一篇深刻雋永的短文,對文中三個詞(「七歲」、「長大」、「總之」)的把握,就把握了文脈,也就可以從整體性上清晰理解全文的結構,從而深入領會文章主題。第一段記述的是「七歲的時候」自己為了一個哨子付出了過高的價錢,它帶來的悔恨遠遠超過所帶來的快樂。第三段寫「長大進入社會」,看到人們為了哨子付出的了過高的代價(為「恩寵榮祿」,為「名望」,為「財產」,為「尋歡作樂」,為「外表、裝束、住宅、上等傢具、精緻的設備」等),最後一段,作者以「總之」作結,引出觀點。顯然,這篇文章是以自己的經歷為生發點,聯繫到生活現象,而文中寫人們為之付出過高的代價的「哨子」與作者經歷中的哨子同質卻不同物,可見「哨子」在這里具有象徵意味——不良的人生慾望,「總之」一詞引入對人生「悲苦」主題的探討,揭示了人類探尋幸福之路的途徑,向讀者展現了宏大的人生命題,而這也正是本文的主題所在。這篇文章10段三個部分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情感與理性思維的脈絡循序推進,主題的表現自然水到渠成。
三、關鍵詞把握法
恩斯特·卡西爾在《歌德的潘多拉》中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概念和思維形式不是一開始就完全消融在體驗和詩歌形式中,相反,它們擁有與後者相對的獨立和可分解部分。但是原初建構的主題越是廣泛地展開,它們也就不再保持這種二元論,在歌德晚年成熟的詩歌中,意義與直觀、思想和體驗顯示了一種全新和真正的統一。」這段話說明作者的思想必須通過文字的感官媒介來表現的,文字就象腳印顯露了作者思想的傾向。文字在人們的運用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情感傾向與意蘊內涵(「意義與直觀、思想和體驗顯示了一種全新和真正的統一」),「玫瑰」能夠象徵愛情,是因為人們一次次地把它作為表達愛情的物質工具,這個詞也就逐漸具有了精神內涵,然後文人墨士在文章中多次使用,其意義在使用的過程中疊加沉澱下來,最終形成了其獨有的精神內涵。蘇東坡在他一首詠雪詩前面的小序里說,決不用「鹽」這個字指雪,「雪」這個字總是勝過「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明月」隱喻思鄉,其實也是在人們一次次舉首仰望和落筆書寫表達思鄉之情的行為中凝固下來的。不僅實詞如此,虛詞亦同。「唉——」表示感嘆,是人的情意通過發聲的行為而後凝定下來的。可見,作者在行文中選擇情感傾向與意蘊內涵不同的字詞,反應了作者不同的情思,進而可以咀嚼出文章的主題意旨所在,或者至少可以品味到其中的思想傾向。
張曉風的《敬畏生命》中,面對一棵樹無止無盡地飄送種子的情景,她在文章中用了一個詞「動人心魄」。這個詞所透露的正是作者對造物的偉岸、生命傳承的神奇、生命的執著意志、生命突破困境及有限性之慷慨的震撼與敬畏。抓住這個關鍵詞,仔細咀嚼,就可以舉重若輕地分析文章、把握主題。
葉聖陶的《蘇州園林》是一篇典範的美文,我在講課伊始對學生提了一個問題:「本課有一個詞用得極其頻繁,這個詞是作者對蘇州園林景緻的一種比喻,這個詞是什麼?」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畫」、「畫意」,都沒錯,就是這個詞。我的第二個問題是:「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表現蘇州園林富於『畫意』?」很顯然有五個方面:亭台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每一個細部的圖畫美,由此可見,文章的四個「講究」與「一切」兩個詞是對下文的總說,此篇文章的結構歷歷在目,條分縷析,絲毫不亂。而文章的主題也可由「畫意」二字引申出來(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說明文並沒有主題,但是凡是文章都是作者意圖的一種表現,因此它必然是有主題的),顯然作者是要「鑒賞」蘇州園林,而這個詞在文章的第一段中就出現了。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另一個詞——第八段中的「贊嘆」,「鑒賞」與「贊嘆」正是本文的主題。分析文章時,抓住了這些詞語,作者寫作的本意就很清楚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用「心」去旅遊了。
文學作品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的目的就是表現生活,因此對「藝術」有這樣一種的定義:「藝術即是表現。」每一種生活都有一種不可讓與的權利去得到表現,文章的使命就是去表現生活以及人在生活中的情感、思考及偉大的想像力,讀者的使命之一則是要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現的主題,希望以上幾種方法能幫助學生准確、快速、有效地把握住文章的主題。
呵呵!!!
㈧ 想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怎麼去表達
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需要看對什麼樣的人,有的人希望傾聽別人訴說對自己的感覺,有的人只需要從一個眼神的傳遞中就能感覺到,卻不苛求語言的表達。分清對象,才好訴說。表達時,要含蓄地自覺不自覺地表露出來自己是由心而發,時不時地注視對方的眼睛,對方會在心裡默默傾聽你的訴說,你也會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出是不是受到關注。語言盡量簡潔,主題應鮮明,把你想表達的思想感情應在較短時間內充分表露出來,不要模模糊糊,對方會感覺不知所雲。你可以從對方的眼神或面部表情來判斷,你的這種訴說有沒有效果,是否可以打動對方,還需不需要繼續下去。
㈨ 怎麼表達中心思想
就是文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