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算晶體的屈光力
『壹』 什麼叫做近視屈光度
屈光度,是依玻璃體的異常生長而計算出來的一個數據。而眼球內部決定視力的因素中,玻璃體占據的因素並不是全部的因素,視網膜的發育滯後,晶狀體的彈性,睫狀肌的韌性,角膜的曲率,前房的壓力,眼外肌的韌性,大腦成像反射系統等等也是出現視力差異的一些重要因素。而其他種種因素,每個人都存在不一樣的地方,因此出現了兩個孩子的相同屈光度,視力不一樣的普遍現象。
『貳』 ICL人工晶體植入術中的晶體度數如何確定
ICL有一套完善的計算軟體,在術前需測量白到白(WTW),前房深度,K1,K2值等等等等,帶入計算軟體後即可得出,當然需要醫生來選擇最合適的晶體,並非矯正到0是最好的,有可能會根據病人情況留有部分少量的近視或遠視度數
『叄』 屈光度的計算
屈光力越強,焦距越短。2D屈光力的透鏡焦距為1/2m或50cm。如果想知道透鏡的焦距,用100cm,也就是1.00m除以屈光力,結果即為焦距。例如,5D屈光力的焦距為20cm。(100cm除以5D=20cm。)凸透鏡的屈光力以「+」號表示,凹透鏡的屈光力以「—」表示。 1 屈光度或 1D 等於常說的 100 度。
『肆』 什麼叫屈光度
眼睛折射光線的作用叫屈光,用光焦度來表示屈光的能力,叫做屈光度。眼睛不使用調節時的屈光狀態,稱為靜態屈光,標准眼靜態屈光的光焦度-58.64D。人眼在使用調節時的屈光狀態,稱為動態屈光,其光焦度強於靜態屈光的光焦度。由於眼睛屈光度不正確,造成不能准確在視網膜成像,就是視力缺陷,一般情況需要佩帶眼睛,通過鏡片補充和矯正眼睛本身的屈光度,達到視網膜正確成像的目的!
在一些光學儀器上比如相機、望遠鏡、顯微鏡等器材上,都考慮到了使用者在不方便佩帶眼睛觀看時各人眼睛的視力差異,所以都具有屈光度調節裝置。因此,「屈光度」這個概念是眼鏡的,如200度的近視鏡屈光度為-2D,150度的老花鏡的屈光度為+1.5D。
.
.
一些高檔相機為了方便一些輕微近視或老花的人群不戴眼鏡可以直接觀看取景器內的效果增加了屈光度調節裝置。屈光度調節裝置其實就是在相機取景目鏡處加一組鏡片,通過旋鈕等調整鏡片位置關系,使其達到一定范圍內的連續屈光度轉換。范圍一般在-3D到+2D之間。由於屈光度調節范圍是有限的,超過這個范圍的中度近視等用戶可以另外選購專用的目鏡調節鏡。專為近視用戶開發的目鏡調節鏡,屈光度分別為-1、-2、-3、-4等;專為遠視用戶開發的目鏡調節鏡,屈光度分別為+0.5、+1、+1.5、+2、+3等。用戶可根據自己的視力情況,選擇合適的目鏡校正鏡加裝在目鏡內,可以裸視進行拍攝。屈光度調節功能不僅在單反相機,現在比較大型、功能較全的中小型非單反相機很多都具備。但因為結構相對復雜、佔用一定的空間,並增加部分成本等原因,對於最重視小巧便攜的卡片式數碼相機一般都沒有。
『伍』 已知近視眼的遠點,如何計算近視眼的屈光度求公式!
『陸』 近視度數是怎麼計算的
光的折射,叫屈光。
本文是在眼屈光學范圍進行的論文。眼屈光學是研究眼屈光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眼屈光學是視光學的一個分支。視光學是視覺和光聯系起來,並研究其中規律的一門科學。目前溫州醫學院等高等學校開設了視光學專科。
遠點與眼的距離[以米表示]除1就是眼屈光度的數值。遠點在眼前的要在數值前加上負號;遠點在眼後的要在數值前加上正號。例如,一只近視眼睛的遠點離眼0.5米,所以這隻眼的眼屈光度為-1/0.5=-2D;遠點離眼2米的遠視眼眼屈光度為+1/2=+0.5D;對於正視眼而言,遠點離眼a米,a為正數且無限大,所以正視眼的眼屈光度等於1/a=0D.
而屈光統計發現眼屈光度為0的眼為極少數,所以日常並不以0D為正視標准。
『柒』 眼睛晶狀體的焦距是多少
晶體的屈光狀態因人而異,主要作用是調節,當然除了調節外也有一定的屈光度,大約是+19D.
焦距F(米)=1/D.假如屈光度按照+20D計算,那麼焦距就是:1/20=0.05米.可是臨床測量每個人晶體的屈光度不盡相同.
『捌』 高度近視前房晶體度數計算方法
目的探討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行超聲乳化及人工晶體植入術時的人工晶體度數計算。方法有高度近視的白內障患者49例(76眼)行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觀察術後1個月、3個月時裸眼視力和最佳矯正視力以及術後3個月屈光度數與術前預測值的差異。結果術後1個月裸眼視力≥0.5者43眼(56.58%),最佳矯正視力≥0.5者61眼(80.26%);3個月裸眼視力≥0.5者48眼(63.16%),最佳矯正視力≥0.5者66眼(86.84%)。術後3個月實際屈光度數與術前估計值相差≤±1D者49眼(64.47%),±(1~2D)者25眼(32.89%),±(2~3D)者2眼(2.63%)。SRK-T公式對各眼軸長度組計算值的預測性明顯優於其他公式(P0.05)。結論對於高度近視患者的人工晶體度數的計算,不僅要精確術前的生物測量、選擇合適的計算公式,還要根據患者不同的視力需求進行人工晶體度數的設計。
『玖』 如何更精確的計算人工晶體屈光度
從屈光度的精確矯正而言,晶體植入不如眼鏡矯正,因為置入的晶體一旦放進眼裡,就「死牌落定」了既不能換來換去,也不可能微調,而且晶體鏡度的遞進值也要比鏡片要大。這就是人工晶體矯正近視常常會存在一定偏差的原因所在。看東西重影的問題,這要看是單眼還是雙眼。① 單眼復視,說明眼睛存在散光,而這種散光是晶體與眼睛在光學上的綜合效應,要想克服這種散光只能用眼鏡矯正,不矯正則以發生視覺疲勞。② 倘若是雙眼復視,則可能是雙眼視功能異常——隱斜視。高度近視眼本身就存在外隱斜視,在是用眼鏡矯正的情況下這種外隱斜會得到較為理想矯正。當植入人工晶體後去除了眼鏡矯正這一條件,隱斜視可能會重新呈現。關於「細看時恢復」(倘若長時間「細看」會更容易發生視覺疲勞),有可能是當前眼睛的屈光狀態存在遠視的傾向,不妨通過驗光了解一下現在眼的屈光狀況。
『拾』 如何選擇人工晶體怎樣計算其度數
人工晶體有前房型、虹膜固定型或虹膜囊膜固定型、後房型。
最常用的是後房型人工晶體。
其優點為:後房型人工晶體引起的像差小,為白內障術後提供了最好的屈光矯正;重量輕、固定好的人工晶體能位於正常晶狀體的生理位置;遠離角膜和避免與虹膜發生摩擦,減少了術後角膜和虹膜等並發症;對瞳孔的影口向小,術後可自由擴瞳,利於觀察眼底。
計算度數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職業需要、生活習慣、過去戴鏡史及對側眼的屈光狀態最後決定植入人工晶體的度數。
(10)如何算晶體的屈光力擴展閱讀:
現在應用於醫療的常用人工晶體以及其性質如下:
如其已經影響患者生活,就要考慮手術,將渾濁晶體換成透明的人工晶體。隨著技術的發展,白內障手術已不單是「復明」手術,而已演變成「屈光」手術,選擇適合的人工晶體可兼顧看近、看中、看遠的需求,幫人們擺脫戴眼鏡的煩惱。主要有以下幾種人工晶體,各有優缺點。
1、單焦點人工晶體。這是最常用的人工晶體,可改善近視或遠視,適用於任何人群,但它只有單一焦距,僅能提供看遠或看近功能。若植入看遠功能的單焦點人工晶體,病人可看清遠物,而進行近距離活動,如閱讀或打牌時,就要戴老花鏡。
2、衍射型多焦點人工晶體。這種人工晶體的優點是可提供良好的遠、中、近視力,近距離閱讀不用依賴眼鏡,但缺點是不太適合瞳孔較大的患者,可能出現視覺質量不好,尤其是在昏暗環境下看近處時;散光度數大於100度、術前存在嚴重眼病、曾做屈光手術、需同時接受其他眼部手術、角膜球差過大的患者,也不適用。
3、散光單焦點人工晶體。它的優點是對成年患者無明確年齡限制,可提供遠距離和近距離視力,並可矯正角膜性散光,但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但缺點是解決散光度數的范圍是50~400度,不能完全矯正散光,且人工晶體可能發生旋轉,導致矯正視力下降,在睌間可能看到眩光或光暈。
4、三合一晶體(散光+多焦點人工晶體)。這種人工晶體適合散光超過50度的成年各年齡患者,可矯正角膜源性散光,消除或減輕散光引起的視力模糊問題,同時還可獲得近、中、遠全程視力。
5、區域性多焦點人工晶體。作為新型多焦點人工晶體,它的優點是術後滿意度高,極少發生眩光,視覺干擾少,但缺點是不適用於兒童,眼底情況差、角膜散光大的患者也不適合。
6、可調式人工晶體。這種人工晶體適合年齡相對較小的患者,它能依靠睫狀肌收縮功能,將任一距離的物體在視網膜清晰成像,因此從遠到近都能看清。
7、三焦點人工晶體。作為高端功能型人工晶體,它擁有遠、中、近全程視力,不用戴眼鏡,視近、視遠滿意度可高達100%,且夜間視力良好,術後可在夜間閱讀、開車、工作等,很少出現眩光,也沒色差,適用於追求高品質生活的老花眼及白內障人群。缺點是術後需要一段適應期,且價格相對偏貴。
8、新無極人工晶體。這是國內首款可兼顧白內障和老花眼矯正的長景深人工晶體,能在一定距離內提供中、遠高質量視力,可大大減少術後光暈、眩光等視覺干擾問題發生的幾率,特別是在夜間,對眼鏡的依賴性較低。
但也有缺點,看近處的視力略差,需要適應過程,極少數患者仍會出現視覺干擾問題。目前,這款晶體還沒在臨床廣泛應用,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