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去環境局監測中心干什麼
Ⅰ 誰能告訴我環境監測局是用來幹嘛的
沒有環境監測局一說,環保系統自上而下是 環境保護部(國家)、環境保護廳(省)、環境保護局(市、區、縣)。各部、廳、局下設環境監察執法大隊和環境監測站這兩個分支機構。環境監測站的任務主要是對所轄區域的環境質量情況及污染源進行監測分析(還包括受企業委託對企業排污情況進行監測分析),並向執法大隊提供監測結果作為排污費徵收的依據。
Ⅱ 環保局監測站的工作主要是什麼應該怎麼做
內容如下:「取樣、檢測樣品、寫檢測報告、跟管轄范圍內的公司接洽檢測業務。
具體工作如下:
職能及工作部署:
1、制定監測計劃,做好經常性監測、監督性監測、應急監測等工作,並編制監測報告。
2、對排污企業實行定期或不定期監測,為排污收費等環境管理提供監測數據。
3、做好監測哨斷面水質監測工作,按照上級規定和要求,按時、准確上報監測數據。
4、管理和使用好監測器械和葯品等,按照規定科學操作,杜絕各類事故發生或葯品、器械的丟失。
5、及時觀察和監測河水情況。
環境監測實驗員是環境保護事業中從事環境監測的專業技術人員,是提供環境保護基礎監測數據的科研單位的人員。環境監測實驗員需要掌握環境監測、化學、分析化學專業、生物工程、環境工程等相關專業背景知識。 能夠獨立按照環境處理規定化驗項目和監測檢驗計劃進行環境監測檢測工作,並且通過國家相應機關的相關考試,獲取相應的技術任職資格。
Ⅲ 環境監測站主要從事哪些工作專業人士請進。
1、對轄區內各種環境要素的質量狀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制定監測計劃和進行經常性的監測,定期向上級站報送監測數據,編報本轄區環境質量報告書。
2.搞好監測服務性收費工作,做好基層監測人員培訓、監測網路建設工作。建立大氣、水、雜訊污染源檔案,為環境管理及仲裁環境污染糾紛提供依據,組織檢查所屬單位遵守環境法規和大氣、水、雜訊標準的情況。
3、對轄區內大氣環境質量進行經常性監測,定期進行大氣污染源監測、鍋爐煙塵監測,向局和上級主管總門報送監測數據,編制大氣環境質量報告書。
4、對轄區地表水污染源定期進行水質監測,按照市站要求,地表水按期采樣送樣。建立水污染源檔案,編制水環境質量報告書。
5.負責轄區環境雜訊的監測,包括工業企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建立雜訊污染源檔案,為環境管理及仲裁環境污染糾紛提供雜訊依據,組織檢查所屬單位遵守環境法規和雜訊標準的情況。
6、負責全站人員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培訓工作,負責人員工資、職稱申報工作及衛生、滅鼠、計劃生育、車輛管理等工作。
Ⅳ 環境監測站是幹嘛的
監測站的工作主要是圍繞環境監測(就是實驗)展開的,根據各個監測站資質和實驗條件的不同,開設不同的實驗。大部分一水質監測為主,如水體的pH、COD、BOD5、NH3-N、重金屬等等,也包括空氣和土壤,從采樣到樣品分析。最後根據需要出具監測報告單。根據實驗目的的不同可以分為:1、建設項目環評監測;2、企業排污許可證年審監測;3、建成項目驗收監測;4、環境問題糾紛監測;5、地表水質量監測,以及其他目的的監測。
針對不同監測目的,出具不同的報告單,環評、糾紛、地表水、年審要出監測報告單;驗收要出驗收資料。
實習的話要看工作安排,沒有固定的實習內容。
Ⅳ 環境監測站檢測員具體干什麼工作
環境監測站的話先通過事業單位考試,然後從基礎做起。環監站有不同的方向,有做水的,做大氣的,還有做輻射的,看你的資質了。每個月都有常規任務,比如水環境就有COD.BOD等,每個人各司其職做一個項目,你需要參加考試來或者某個項目的資格,每年還有能力測試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Ⅵ 環境監測站 是干什麼的
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主要職能是對全市環境質量包括水和廢水、降水、海水、空氣、廢氣、土壤、沉積物、生物群、固體廢物、機動車尾氣、聲學及振動、燃料、光學與輻射等環境要素進行監測;定期向同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上級監測站呈報本市環境質量現狀;為污染源的監督管理與執法提供監測數據;開展社會服務性監測;建立轄區內應急監測網,為轄區內污染事故處理和污染糾紛仲裁提供監測數據;開展環境監測科研工作,進行環境測試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參加地方標準的制定和其他環境科學研究。
設有現場監測室、中心檢驗室、自動監測室、生物生態室、機動車尾氣監測室等職能科室,並設有綜合業務室、質量管理室和辦公室部門。
說白了如果你找工作剛去就是做化驗和搞現場監測的,是屬於環保局下屬的事業單位,工資福利看當地水平,實驗室分析主要是分析水質,從簡單的化學方法到價值百萬的儀器方法,現場監測主要是監測大氣、雜訊等等
Ⅶ 環境監測中心站有前途么
從現在的情況的看,這個專業還是很有前途的,現在國家有心致力於治理環境,所以這個專業也相應的吃香;
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是通過對人類和環境有影響的各種物質的含量、排放量的檢測,跟蹤環境質量的變化,確定環境質量水平,為環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礎和保證。簡單地說,了解環境水平,進行環境監測,是開展一切環境工作的前提。
環境監測通常包括背景調查、確定方案、優化布點、現場采樣、樣品運送、實驗分析、數據收集、分析綜合等過程。總的來說,就是計劃-采樣-分析-綜合的獲得信息的過程。
環境監測是指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等現代科學技術方法,間斷地或連續地對環境化學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進行現場的監測和測定,作出正確的環境質量評價。[1]
隨著工業和科學的發展,環境監測的內容也由工業污染源的監測,逐步發展到對大環境的監測,即監測對象不僅是影響環境質量的污染因子,還包括對生物、生態變化的監測。對環境污染物的監測往往不只是測定其成分和含量,而且需要進行形態、結構和分布規律的監測。對物理污染因素(如雜訊、振動、熱、光、電磁輻射和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應進行監測。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地、確切地說明環境污染對人群、生物的生存和生態平衡的影響程度,從而作出正確的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監測的目的是准確、及時、全面地反映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
大氣污染監測(air pollution monitoring)是指測定大氣中污染物的種類及其濃度,觀察其時空分布和變化規律的過程。大氣污染監測的目的在於識別大氣中的污染物質,掌握其分布與擴散規律,監視大氣污染源的排放和控制情況。
已確認的大氣污染物有100多種,這些污染物以分子狀和粒子狀兩種狀態分布於大氣中。分子狀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鹵代烴、碳氫化合物等。粒子狀污染物主要有降塵、總懸浮顆粒物、飄塵等。由於大氣污染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因而在大氣污染監測中應包括風向、風速、氣溫、氣壓、太陽輻射強度、相對濕度等氣象參數的測定。大氣污染監測是大氣質量監測的基礎。
空氣質量監測(air quality monitoring)是指對一個區域內的能夠代表空氣質量的污染物例如PM10、SO2和NO2進行布點監測,並由監測數據,對比環保部頒布的空氣質量污染物濃度分級表評價大氣環境質量的過程。大氣質量監測通常根據一個地區的規模、大氣污染源分布情況和源強、氣象條件、地形地貌等因素,在這一地區選定幾個或十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測點(大氣采樣點),進行規定項目的定期監測。
中國規定的空氣質量必測監測項目有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有條件地區可以選測其他項目,例如臭氧、一氧化碳等。此外,可根據區域大氣污染的特點,選測苯並(a)芘、鉛、總懸浮顆粒物、氟化物等項目。監測人員根據監測結果,對照國家標准《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3095—1996)進行評價,從而得出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優劣的結論。
Ⅷ 環境監測中心現場監測崗位是做什麼的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如下樓說的,比較辛苦,數據採集,分析,到處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