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東京城市圈去中心化

東京城市圈去中心化

發布時間: 2022-01-29 06:34:42

A. 日本東京和京都是一個地方嗎

日本東京和京都不是一個地方。東京(Tokyo)是日本的首都,1,200萬人口的巨大城市。京都,地處東京西面,國都遷至東京後,天皇登基,國家大典仍在京都的紫宸殿內舉行,故又有「西京」的稱號。

(1)東京城市圈去中心化擴展閱讀:

一、東京

京都(Kyoto),位於日本西部近畿京都府南部,是一座內陸城市,坐落在京都盆地(山城)的北半部和丹波高原的東部山區,總面積為827.90km2,占京都府總面積的17.9%。是京都府各縣市中土地面積最大的一座城市。

京都為京都府府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京都市還和京都府南部、滋賀縣西部及大阪府的部分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其人口數約有256萬。京都市也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分。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淀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

京都市的部分歷史建築在公元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

B. 日本有哪些重要城市

1、東京

神戶(Kobe),是一個位於日本西部近畿地方兵庫縣的都市,是兵庫縣的縣廳所在地,位於日本四大島中最大的一個島—本州島的西南部,西枕六甲山,面向大阪灣。位於京阪神大都市圈,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日本國際貿易港口城市。

(2)東京城市圈去中心化擴展閱讀:

日本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英語:Japan),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日本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許多方面堪稱世界典範,其國民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極高的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

參考資料:網路-日本

C. 東京.東京都 京都的區別

東京和東京都是同一個地方(以下都稱「東京都」)。

東京與京都的區別:

1、城市性質區別:東京都是日本的首都,京都是日本的一座內陸城市。

2、地理位置區別:東京都屬於日本地域中的關東地方,京都屬於日本西部,京都府南部,屬於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大阪都市圈的重要城市。

3、都廳區別:東京都都廳所在地為新宿區,京都為京都府府廳所在地。

4、城市人口區別:東京都人口為13,784,212人。是日本人口最多的都道府縣。

京都人口為1469472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

5、地理位置區別:東京都屬於平原,京都屬於盆地。

(3)東京城市圈去中心化擴展閱讀:

東京都氣候:

東京都及關東地區多屬於溫帶季風氣候,與日本本州多數地方一樣5月、6月上旬前半,以及日本學生放暑假期間的7月底~8月底是全年之中陽光最多、天氣最晴的時候,其次是4月,至於6月、9月、10月的日照時數為全年最少。

春季前半天氣周期變化,也可能因寒冷旋渦的影響出現雷雨,不過放晴的日子比陰雨天還要多一點。春季後半~6月上旬前半仍舊是天氣周期變化,不過鋒面通過速度非常快,陰雨天的日子不僅打散分配均勻,且不會維持太久,整體而言以晴天、薄雲為主,偶爾才是陰雨天。

在梅雨季時容易受滯留鋒面影響長期降雨,偶爾還是會有空檔放晴的時候。 梅雨季過後即進入夏季,此時因太平洋高壓籠罩而高溫晴朗炎熱,並時常有台風侵襲。此外,也可能因鄂霍次克海高氣壓的影響成為陰和雨磨蹭的天氣。

受台風、秋雨鋒面的影響變得容易下雨。 於冬季前後,發達的低氣壓通過,易發生強風和強雨。 冬天時,南岸的低氣壓變得容易通過,幸好東京位於背風面,雨或雪的日子比較少,大多是晴朗乾燥的日子,同時是全年之中雲量最少的季節,下雪日子交通容易受到影響。

D. 日本主要城市的經緯度

呵呵,毛利先生.我這有一部分.我把網址告訴你吧,我還要去上班呢,我只有時間查這些
經度 緯度
日本 大阪 135.3 34.4
日本 廣島 132.27 34.24
日本 奈良 135.5 34.41
日本 東京 139.46 35.42

E. 日本 東京都 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習慣上東京這個地名並不見得一定是意指本文主要介紹的東京都,關於東京的各種定義范圍與東京都的精確行政區劃范圍,請參見下方的定義與行政區章節。

東京,西新宿高樓群自1868年日本皇室從京都遷到江戶並改其名為東京以來,東京一直是日本的首都,同時也是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各方面的中心。東京都的總面積為2162平方公里,包括23個特別區,26個巿,5個町和8個村,並與周邊的千葉、神奈川、琦玉三縣構成首都圈,現擁有約1200萬人口(相當於全日本的十分之一)。每天來自周圍城市上班的人約有2000萬,使東京的市中心白天人聲鼎沸,一到夜晚,人流則轉移至市內包括銀座、澀谷、六本木等娛樂場所林立的區域。整個東京都會區(包括橫濱等其他城市)就有總人口3375萬,是全球最大的都會區。

眾所周知,東京這座國際大都市,是亞洲地區金融、貿易等交流活動的中心。近來成為亞洲流行文化的發源地。在很多亞洲年輕人的眼裡,東京是一座充滿活力和時代感的城市,它總是走在流行的最前線。流行音樂、偶像電視劇、Walkman、MD、手機、化妝品、電子游戲、厚底鞋以及前衛的化妝等都從這里開始。

東京灣與太平洋相連,行政上屬於東京都管轄的小笠原諸島一直延伸到南方1000公里處。東京的西部是多摩地區,這一帶有著森林茂密的山峰和溪谷,可謂自然的寶庫。從東京乘上新干線子彈列車,向西南方向穿過日本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很快就能達到富士山。來到日本,在感受大都市購物、娛樂魅力的同時,欣賞山峰、峽谷、森林、瀑布、沙灘,也是一個不難實現的夢想。

定義

一般習慣稱呼的東京是一個地名而非行政區,在范圍上並不一定是只包含東京市或是東京都,下面有幾種定義狹廣不同的說法,來界定東京這名稱意指的范圍。

東京圈 - 習慣上泛指東京都外加上周遭的埼玉縣、神奈川縣、千葉縣等地區。

首都圈 - 上述的行政區再加上茨城縣、群馬縣、栃木縣、山梨縣。

東京都 - 這是最接近東京都實際行政范圍的定義,相當於省略掉島嶼區之後的東京都,也就是過去東京府所包含的范圍。

東京都特別區 - 俗稱東京23區,相當於過去東京府時代,府轄市的東京市所包含的35區,也是比較狹義的「東京市區」所指之范圍。

舊東京15區 - 上述東京23區扣除掉中野區、澀谷區(渋谷區)之後的區域,是最早設置東京市這行政區時所包含的范圍。

行政區

在行政區劃分上,東京都下麵包含了三個主要的地理分區,分別是常習慣稱為東京23區的23個特別區,與23區西邊被稱為三多摩地區的近郊地區,以及一些位在太平洋上,行政上由東京都管轄的島嶼。

東京23區

23區東部包含了由隅田川,荒川與江戶川等河流所形成的廣大河口平原低地,習慣上常稱為「下町」。

河口平原西邊,有些武藏野台地的東端被侵蝕後所形成的舌狀台地,俗稱「山之手」(やまのて),今日東京市區著名的山手線鐵道當初就是為了連接這些小型台地而設。

南邊沿著多摩川河口沿岸的帶狀低地區。

東京灣沿岸迄今為止仍然持續地在進行填海造陸工程,而新增出來的土地也自然劃分到23區內,例如隅田川口的台場(お台場,おだいば)地區,就是建立在海埔新生地上的新興遊憩地區。

三多摩地區

以多摩川沿岸的低地為中心,包含了北側的武藏野台地,南側的多摩丘陵所組成的狹長狀郊區地帶。這地區七世紀時屬於武藏國多摩郡所管轄、明治時代劃為四個郡,後來東多摩郡被並入東京市成為中野區與杉並區的一部份後,成為目前的北多摩郡、南多摩郡與西多摩郡。三多摩區境內有許多東京的大型衛星城市,例如武藏野市、立川市、八王子市與著名的多摩新市鎮(多摩ニュ-タウン,是個位於多摩市境內的新市鎮計畫)。

三多摩地區西邊(西多摩郡)境內已經包含了部分關東山地的范圍在內。

島嶼區

包含伊豆群島(伊豆諸島),小笠原群島(小笠原諸島)在內的東京都島嶼區諸島。在行政區劃分上此區有個比較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們跟道、府、縣等行政區下轄的獨立村、町不同,此區與東京都中間沒有一個郡等級的行政區管理,東京都島嶼區的諸島都是以直屬於都政府的自治村、自治町型態存在。

日本國土最南端的沖之鳥島(沖ノ鳥島,おきのとりしま)與最東端的南鳥島(みなみとりしま)都是劃分由東京都小笠原村管轄。

高樓群夜景

歷史

東京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這里人口密集、是物資與信息的巨大集散地,就像所有的國際大都市一樣,這里每天都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的開發也已經開始從都心走向市郊,海濱區域、河流兩岸、平民住宅區、高檔住宅區以及衛星城市的建設,使得東京作為一個大都市的發展日趨完善。不僅如此,在東京還保留了很多歷史文物古跡和一些傳統的儀式、活動,現代與傳統的共存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大特徵。或許應該從它500多年的歷史開始了解這座城市。

15世紀後半期 江戶城的建成

江戶城的建造,據說是由武藏國川越(現在的琦玉縣)的城主上杉定正奉京都足利幕府的命令,命家臣太田道灌完成的。在選擇地方的時候,道灌一眼就看中了這一片雖是潮濕地帶但四周被山和海環繞的關東大平原,於是就在今天的皇居這一帶建造了江戶城。之後,歷史便進入了各地武將間連年征戰的戰國時期。

17世紀初 江戶幕府統治日本的開始

德川家康在關之原一戰中取得關鍵性的勝利,由此開始了以江戶城為據點的江戶幕府統治時期,江戶也因此作為一座政治城市而登上歷史的舞台。這以後,江戶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逐漸發展成為當時的中心城市。江戶城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分化為兩個特色區域,其一是平民區,又稱「下町」,這里匯集了很多的小商小販和手工藝匠人,他們主要從事隅田川的水上運輸、江戶港的物資集散以及種種商業活動;另一個區域便是稱為「山之手」的上流社會區,包括大名的住宅區和旗本的住宅區,那裡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是江戶城內的政治中心。江戶城政治、經濟的發展也隨之帶來了文化的繁榮。江戶平民文化的形成標志著江戶城文化發展進入了全盛期。直至今日,仍然能在東京的小巷以及一些傳統儀式中感受到平民文化的存在。

19世紀後半期 明治維新

隨著幕府的最後終結,日本社會進入了明治維新時期,開始積極吸收並引進西方的文化,建設自己的民族國家。在這期間,皇室從京都遷到江戶並改稱為東京,成為新的日本首都。而江戶城則相繼改名為東京城、宮城與皇居,最終成為國家象徵天皇的居住地。從此,在明治政府實行的現代化政策下,東京邁出了向現代化以及國際都市化發展的關鍵性的一步。

20世紀以後

經歷了關東大地震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東京都心部雖然受到毀滅性的破壞但是很快走上了城市復興之路,並且很快進入了城市的高速發展期。由於1964年日本全國上下期待已久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終於在東京召開,為此,東京政府進行了體育館等基礎設施的全面建設,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這以後,特別是進入80年代以來,東京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的形像愈漸深入人心。

交通

都內交通

東京都的命脈,JR山手線有環繞都心行駛的JR山手線和橫切都心行駛的JR中央線�6�4總武線。東京的鐵道路線主要是以JR線為主,在JR山手線的內側有各地電車路線,在外側有如同放射形狀的各種私營鐵道線路。

JR線(日本鐵路)

1987年,原日本國鐵分割成6個公司,實行了民營化,統稱為JR(JAPAN RAILWAY)。

JR線的電車均以顏色來分類。以下是主要JR線的顏色種類。

山手線=黃綠色 中央線=橙色 總武快速線=上乳白下深藍 京濱東北線=天藍色 京葉線=上紅下天藍色 埼京線=深綠色 中央總武緩行線(中央總武直通慢車)=黃色 東海道線=橘黃色

私鐵(私營鐵路)

與國鐵(JR)相對應的私營鐵道公司東京都區內主要有:

西武鐵道

東武鐵道

東京急行電鐵

京浜急行電鐵

京成電鐵

京王電鐵

小田急電鐵

新都市交通

百合鷗(ゆりかもめ),無人駕駛線路,起點新橋,開往台場地區

單執鐵路

東京モノレール,連接羽田機場和市區(浜松町)

多摩モノレール,位於東京西邊的多摩地區

迪士尼度假區線,連接迪士尼樂園及迪士尼海洋樂園(環線)

地下鐵

詳見東京地下鐵,都營地下鐵等文。

東京的地鐵系統是由兩家不同的公司(或機構)經營,其中由中央政府及都政府合資成立的「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所經營的路線原本稱為「營團線」,但在2004年4月1日轉為民營公司,改稱為東京地下鐵股份公司(東京地下鉄株式會社),所經營的路線則改稱「東京Metro線」(東京メトロ線,雖然營團線仍然是習慣上常用的舊名);而由東京都政府交通局經營的稱為「都營線」。

各路線有各自專屬的英文字母代號,主要是與數字組合,作為各路線車站的快速參考代號(例如在東京車站附近地底下的大型轉車點——大手町站,是主要干線丸之內線與東西線的交會點,它分別是丸之內本線第18站,M18,與東西線上的第9個車站,因此又有個T09的代號)。至於專屬路線顏色,則是與車站內的導引標線與地下鐵車廂上的彩色裝飾線條配合,方便搭乘民眾辨認。

F. 東京有那些地方

東京(Tokyo,とうきょう,도쿄)是日本的首都,是世界第一大城市。東京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東京都人口約1264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中東京23區人口為852萬(截至2006年8月),東京圈(東京都市圈)人口約3400萬人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

東京是世界級的大城市,一般說得東京市是指東京23區,即它的大城市部分。但實際上東京作為一個行政區,在日本叫東京都,包括三大部分:東京23區、多摩地區、太平洋諸島。這些島包括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及最東端的南鳥島和最南端的沖鳥島。這些島最遠的離東京達數千公里。在此主要介紹東京的主要部分——東京23區。東京的人口居日本各行政區之首,達1100多萬。東京與附近的千葉、崎玉、神奈川共同構成日本的最大的城市圈,鐵路和公路以東京為中心呈放射狀射向各地,東京是日本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要逛東京先得有張交通圖,拿來地圖先看東京交通的主幹線——山手線和東京地鐵和都營地鐵。山手線是東日本鐵道公司(JReast)的環東京干線。山手線上的主要始發終到站有日暮里、上野、秋葉原、東京、新橋、品川、涉谷、新宿、池袋、赤羽。地鐵線如蛛網一般通往東京的各個區和鄰近的縣市,並與通往市外的各條私鐵線路相銜接。各私鐵線路中主要的有東急線(主要通往神奈川)、京王線(主要連接23區與多摩地區)、小田急(主要通往神奈川縣各旅遊地)、西武線(主要連接東京西部與23區、崎玉西南與東京)、東武線(主要連接關東北部與東京)、京成線(千葉與東京)。

東京的主要購物區分布在山手線的各主要站周圍,百貨店比較集中的地區有池袋、新宿和原宿、涉谷、新橋、東京站附近的銀座和日本橋,這些地區構成主要的購物區。還有就是以電器界著名的秋葉原、以舊書市著名的神保町、以水產批發著名的築地中央批發市場、以便宜貨著稱的上野糖橫町。有特色的地名還有用永田町、霞關、兜町、大手町等。永田町是日本議會和政黨中部的所在地,日本人常用永田町來指代日本政界,霞關是日本政府各部的所在地,日本人常拿他比喻官僚或大藏省,兜町是東京證券市場的所在地,有人以它比喻日本的證券王國。至於大手町是留學生們經常造訪的地方,東京入國管理局坐落於此。

日本首都東京(Tokyo)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市,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人口1254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500多年前,東京還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小漁鎮,當時叫作江戶。1457年,一位名叫太田道灌的武將在這里構築了江戶城。此後,這里便成了日本關東地區的商業中心。1603年,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德川幕府,來自日本各地的人集中到這里,江戶城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據記載,19世紀初,江戶的人口已超過百萬。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天皇由京都遷居至此,改江戶為東京,這里成為日本國的首都。1943年,日本政府頒布法令,將東京市改為東京都,擴大了它的管轄范圍。

東京的著名觀光景點有東京鐵塔、皇居、國會議事堂、淺草寺、浜離宮、上野公園與動物園、葛西臨海公園、台場、東京迪斯尼樂園等。比較有特色的比賽有棒球和相撲,看棒球可以到後樂園站的東京球場,那裡是東京巨人隊的主場。看相撲可以到秋葉原附近的兩國去,那裡既有兩國國技館,還有許多相撲選手所屬的部屋(俱樂部),每個部屋都有自己的名號與標志。江戶東京博物館也值得一看。

山手線上的幾個大站的附近地區,也是遊玩和觀光的好地方,比如池袋附近的陽光大廈里集中了許多水族館、美術館、博物館,新宿附近的都廳大廈、歌舞伎町、購物區,涉谷與原宿則是日本年輕人時裝、音樂、化妝、隨身物品、發式、甚至生活方式的信息源。上野附近集中了如日本的傳統劇場、東京國立美術館、國立科學博物館、國立西洋美術館、東京都美術館等。在銀座和新宿的主街道,到了星期天,禁止車輛通行,那裡就成了步行者的天堂,賣藝或公演的街頭藝術家、出售各種手工製品的各國小販、在街上玩耍的年輕人,各色人等、五花八門。

500多年前,東京還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小漁鎮,當時叫作江戶。1457年,一位名叫太田道灌的武將在這里構築了江戶城。此後,這里便成了日本關東地區的商業中心。1603年,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德川幕府,來自日本各地的人集中到這里,江戶城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據記載,19世紀初,江戶的人口已超過百萬。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天皇由京都遷居至此,改江戶為東京,這里成為日本國的首都。1943年,日本政府頒布法令,將東京市改為東京都,擴大了它的管轄范圍。

東京是日本全國的政治中心。行政、立法、司法等國家機關都集中在這里。被人們稱為「官廳街」的「霞關」一帶聚集著國會議事堂、最高裁判所和外務省、通產省、文部省等內閣所屬政府機關。過去的江戶城,現在已成為天皇居住的宮城。

東京也是日本的經濟中心。日本的主要公司都集中在這里。它們大多分布在千代田區、中央區和港區等地。東京同它南面的橫濱和東面的千葉地區共同構成了聞名日本的京濱葉工業區。主要工業有鋼鐵、造船、機器製造、化工、電子、皮革、電機、纖維、石油、出版印刷和精密儀器等。東京金融業和商業發達,對內對外商務活動頻繁。素有「東京心臟」之稱的銀座,是當地最繁華的商業區。

東京還是日本的文化教育中心。各種文化機構密集,其中有全國百分之八十的出版社和規模大、設備先進的國立博物館、西洋美術館、國立圖書館等。坐落在東京的大學占日本全國大學總數的三分之一,在這些大學就讀的學生則佔全國大學生總數的一半以上。東京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還經常舉辦各種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如東京音樂節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等。

東京的交通很便利,時速達200公里的新干線,從東京延伸到九州,並向東北方面延伸。地下鐵道幾乎能到達所有的重要地區。鐵路、公路、航空和海運組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通向全國及世界各地。

1979年3月14日,東京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3.東京是指越南北部大部分地區。越南人稱之為北圻,意為「北部邊境」。

「東京」在越南語中寫作 Đông Kinh,是越南首都河內的舊名。法國人控制越南北方以後,便用這個名字稱呼整個越南北方地區。
行政區
日本的一級行政區域劃分採用都道府縣制,其中唯一的「都」就是指東京都。1943年,原本的兩個一級行政區—東京府與東京市統合成為東京都,但戰後(1947年)又因為地方自治法的頒布,而將東京都制廢除。現在的東京都僅為單純整合特別區與其餘市、町、村而成的地方自治體,只是仍沿用原本東京都的稱呼而已。

整個東京都包含了三個主要的地理分區,分別是習慣上稱為「東京23區」的23個特別區,與23區西邊被稱為「三多摩地區」的近郊地區,以及一些位在太平洋上,行政上由東京都管轄的島嶼。

東京23區
23區東邊涵蓋了由隅田川、荒川與江戶川等河流所形成的廣大河口平原低地,習慣上常稱為「下町」。
河口平原西邊,武藏野台地東端的部份地帶被侵蝕後形成舌狀台地,俗稱「山之手」(やまのて),今日東京市區著名的JR山手線鐵道當初就是為了連接這些小型台地而設。
南邊為多摩川河口沿岸的帶狀低地區。
東京灣沿岸至今仍持續進行填海造陸工程,填成的新生地也劃入23區的范圍內,例如隅田川口的台場(お台場;おだいば)地區,就是建立在海埔新生地上的新興遊憩地區。
三多摩地區
以多摩川沿岸的低地為中心,包含了北側的武藏野台地,與南側的多摩丘陵所組成的狹長狀郊區地帶。此區域7世紀時為武藏國多摩郡所管轄,明治時代劃分為四個郡,後來東多摩郡並入東京市成為中野區與杉並區的一部份後,形成目前的北多摩郡、南多摩郡與西多摩郡。三多摩區境內有許多東京的大型衛星城市,例如武藏野市、立川市、八王子市與著名的多摩新市鎮(多摩ニュータウン,位於多摩市境內的新市鎮計畫)。
三多摩地區西邊(西多摩郡)境內已經包含部分關東山地的范圍在內。
島嶼區
包含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在內的東京都島嶼區各島。此區域在行政區劃分上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它們跟道、府、縣等行政區下轄的獨立村、町不同,此區域與東京都之間,並沒有一個郡等級的行政單位介入其中,各島都是以直屬於都政府的自治村、自治町型態存在。
日本國土最南端的沖之鳥島(沖ノ鳥島;おきのとりしま)與最東端的南鳥島(みなみとりしま)皆歸屬於東京都小笠原村管轄。關於沖之鳥島附近的海域歸屬權,目前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間仍有爭議。

G. 東京的行政區劃

東京,西新宿高樓群自1868年日本皇室從京都遷到江戶並改其名為東京以來,東京一直是日本的首都,同時也是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各方面的中心。東京都的總面積為2162平方公里,包括23個特別區,26個巿,5個町和8個村,並與周邊的千葉、神奈川、崎玉三縣構成「首都圈」。東京都目前約有1255萬人口(相當於全日本的1/10),整個東京都會區(包括橫濱等周邊都市)總人口高達3375萬,是全球最大的都會區。

每天約有數百萬人自首都圈外圍地區通勤至東京上班,使東京的市中心白天人聲鼎沸,新宿、丸之內、日本橋等辦公大樓林立的區域聚集了不少上班族;到了夜晚,人潮則轉移至銀座、澀谷、六本木、台場等休閑娛樂場所林立的區域,開啟夜生活的序幕。

眾所周知,東京這座國際大都市,是亞洲地區金融、貿易等交流活動的中心。近來成為亞洲流行文化的發源地。在很多亞洲年輕人的眼裡,東京是一座充滿活力和時代感的城市,它總是走在流行的最前線。流行音樂、偶像電視劇、Walkman、MD、手機、化妝品、電子游戲、厚底鞋以及前衛的化妝等都從這里開始。

東京灣與太平洋相連。東京的西部是多摩地區,這一帶有著森林茂密的山峰和溪谷,可謂自然的寶庫。從東京乘上新干線列車,向西南方向穿過日本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很快就能達到富士山。來到日本,在感受大都市購物、娛樂魅力的同時,欣賞山峰、峽谷、森林、瀑布、沙灘,也是一個不難實現的夢想。 一般習慣稱呼的「東京」是一個地名而非行政區,在范圍上並不一定是只包含東京市或是東京都,下面有幾種定義狹廣不同的說法,來界定東京這名稱意指的范圍。
東京圈—習慣上泛指東京都外加相鄰的崎玉縣、神奈川縣、千葉縣等地區。
首都圈—上述的行政區再加上茨城縣、群馬縣、栃木縣、山梨縣(但在日本「八大區域」劃分方式中的「關東地區」則排除山梨縣)。
東京都—這是最接近東京都實際行政范圍的定義,相當於省略掉島嶼區之後的東京都,也就是過去「東京府」與「東京市」所包含的范圍。
東京都特別區—俗稱東京23區,相當於過去東京市(存續於1889年~1943年間)轄下的35區,也是比較狹義的「東京市區」所指之范圍。
舊東京15區—包含上述東京23區當中的千代田區、中央區、港區、文京區、台東區全區與新宿區、墨田區、江東區局部區域,是1889年東京市最初成立時的管轄范圍。 日本的一級行政區域劃分採用都道府縣制,而其中的一都就是指東京都。1943年,原本的兩個一級行政區—東京府與東京市統合成為東京都,但戰後(1947年)又因為地方自治法的頒布,而將東京都制廢除。因此,現在的東京都其實是個單純整合特別區與其餘市、町、村而成的地方自治體,只是仍沿用原本東京都的稱呼而已。

整個東京都包含了三個主要的地理分區,分別是習慣上稱為東京23區的23個特別區,與23區西邊被稱為三多摩地區的近郊地區,以及一些位在太平洋上,行政上由東京都管轄的島嶼。

東京23區
23區東部涵蓋了由隅田川,荒川與江戶川等河流所形成的廣大河口平原低地,習慣上常稱為「下町」。
河口平原西邊,武藏野台地東端的部份地帶被侵蝕後形成舌狀台地,俗稱「山之手」(やまのて),今日東京市區著名的JR山手線鐵道當初就是為了連接這些小型台地而設。

南邊多摩川河口沿岸的帶狀低地區。
東京灣沿岸至今仍持續進行填海造陸工程,填成的新生地也劃入23區的范圍內,例如隅田川口的台場(お台場;おだいば)地區,就是建立在海埔新生地上的新興遊憩地區。

三多摩地區
以多摩川沿岸的低地為中心,包含了北側的武藏野台地,南側的多摩丘陵所組成的狹長狀郊區地帶。這地區七世紀時屬於武藏國多摩郡所管轄,明治時代劃為四個郡,後來東多摩郡並入東京市成為中野區與杉並區的一部份後,形成目前的北多摩郡、南多摩郡與西多摩郡。三多摩區境內有許多東京的大型衛星城市,例如武藏野市、立川市、八王子市與著名的多摩新市鎮(多摩ニュータウン,位於多摩市境內的新市鎮計畫)。

三多摩地區西邊(西多摩郡)境內已經包含部分關東山地的范圍在內。
島嶼區
包含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在內的東京都島嶼區各島。此區域在行政區劃分上有個比較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們跟道、府、縣等行政區下轄的獨立村、町不同,此區域與東京都之間,並沒有一個郡等級的行政單位介入其中,東京都島嶼區的諸島都是以直屬於都政府的自治村、自治町型態存在。

日本國土最南端的沖之鳥島(沖ノ鳥島;おきのとりしま)與最東端的南鳥島(みなみとりしま)都是劃分由東京都小笠原村管轄。關於沖之鳥島附近的海域歸屬權,目前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間仍有爭議。

H. 日本東京地理位置

東京都屬於關東地方的一角,位於關東平原南端,面向東京灣,大致位於日本列島中心。東部以江戶川為界與千葉縣連接,西部以山地為界與山梨縣連接,南部以多摩川為界與神奈川縣連接,北部與埼玉縣連接。總面積2155平方千米, 城市中心坐標為北緯35°69′—東經139°69′。

(8)東京城市圈去中心化擴展閱讀:

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東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東京」狹義上指東京都、舊東京府或東京都區部(舊東京市),亦可泛指東京都市圈 。1868年9月改名為東京。

東京由23個特別行政區和26個市、5個町、8個村所組成,行政區域包括23個特別行政區和多摩地區(26個市、3個町、1個村)的狹長陸地部分,以及分布在東京灣南部海域的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2個町、7個村)。

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由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地區共同組成。

東京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中心部分的年平均氣溫為15.6℃。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降水較多。冬季則降雪較少。

江戶川發源於茨城縣五霞町、千葉縣野田市的關宿分基點,向南流經茨城縣、千葉縣、埼玉縣、東京都,在千葉縣市川市附近分為「江戶川放水路」和原流路的舊江戶川。

東京大學,是日本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亞洲創辦最早的大學之一,前身是明治時期創辦的東京開成學校和東京醫科學校。

I. 城市圈城市帶的定義

先從英語上作出區分吧,這是最好最本質的理解,以下從低級到高級排列:

1、(大)都市區(Metropolitan Area,MA或者Metropolitan District)

2、都市圈(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MCR)

3、城市群(Megalopolis,與都市帶有不同)

4、(大)都市帶(Megalopolis)與都市連綿區(Metropolitan Interlocking Region)

逐個來看看好了:

(大)都市區(MA或MT)

包括一個高密度人口核心地區和圍繞這個核心的具有高度經濟與社會融合的相鄰地區,即以某一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為中心,包括周圍相鄰地域單元的城市化地區。例如上海都市區(僅包括上海本市)及東京都市區(僅包括東京本市)。結合文獻及教材,有以下幾個特徵:

①經濟上中心與外圍有緊密聯系;(好吧這個是廢話。。。所有這些概念都強調緊密聯系)

②空間范圍較小;

③是大城市地域空間組織的初級階段,具有較明顯的二元結構

④外圍地區有一定比例的通勤人口,即有一定數量居民每天到中心市去上班。通勤率是每一個國家都具有的指標,從15%到40%,說明其對定義都市區的重要性。其它的指標,如非農勞動力比重和人口密度,只反映地方的屬性,不能反映中心和外圍地區的經濟聯系,唯有通勤指標反映了中心與外圍的關系。所以如果沒有足夠的通勤人口,就不能稱之都市區,只能是一種空間臨近。

——簡而言之,可以理解為城市+周邊郊區+鄉村的范圍,然後有通勤的鍾擺人流之類的,就是最low的等級。。。

都市圈(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MCR)

概念類似於城市群,但在空間尺度、城市功能和空間結構上都不同(網路上對都市圈的定義錯套了都市帶的定義)。在我的理解,就是比較像英國新城運動第三代衛星城,比較有獨立性的衛星城跟母城的整體。例子,如杭州都市圈、上海都市圈(比之前的覆蓋程度更大,包括周邊更多縣城。因為最後還會提及上海都市帶所以。嗯= =)、南京都市圈等。空間范圍較大,半徑在100公里以下。

「都市圈」暗含了「首位城市」的概念,圈內城市間只能是「主機—終端」的關系,發展結果不可能是各城市平等協調發展。

——簡而言之,可以理解為大城市整體+周邊二級中心市+縣城,首位度比較大。

城市群(Megalopolis)、都市帶(Megalopolis)與都市連綿區(Metropolitan Interlocking Region,MIR)

其實三者指的東西都是同一樣——Megalopolis(MIR是國內針對Megalopolis的研究的深化結果,強調了各城市之間的逐漸過渡,反映了中心城市范圍的延伸和功能的輻射。其實含義也差不多),一切都是因為那時候引進概念的時候,沒有統一的翻譯,然後就GG了。

Gottmann當初(1957年)劃分的6個Megalopolis包含以下:①波士頓—費城—華盛頓的美國東北部;②芝加哥—底特津—克利夫蘭的美國六大湖地區;③東京—大阪—神戶的日本太平洋沿岸;④倫敦—伯明翰—利物浦地區;⑤阿姆斯特丹—魯爾的法國北部地區;⑥上海為中心的地區。 那時候上海跟紐約的經濟體量就不是同一等級,因此此時的Megalopolis就包含了城市群跟都市帶。

中國公認的megalopolis有三個:珠三角、長三角跟環渤海(也有的分類方法加入了遼中南與成渝),內部的排序大概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

所以其實在Megalopolis裡面,我們還是能比較明顯且公認地分出兩個層次的。簡單來說就是以東京、紐約、倫敦、巴黎為首的全球城市的Megalopolis,另外一些就是珠三角、長三角、荷蘭蘭斯塔德為例的Megalopolis。
鑒於中國的《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長三角城市群體系規劃》等都能看出國家比較偏向於稱長三角跟珠三角為城鎮群,個人覺得這樣也是比較客觀看待中國與西方其他國家的差距吧。至於城市群跟都市帶的區別,個人認為可以從全球城市的概念出發,即由中心城市或地區在全球區域內的影響力及控制力,以及國民素質、基礎設施完備程度等方面吧。

J. 東京和北京哪個市區大

東京市區面積是北京6個大,中國交通部、關於如何梳理北京交通等一系列經驗來自日本,一個比北京大6倍的城市堵車問題要好過北京,所以管理交通方面,中國還是要繼續學習的。另外我也想說一下,是不是一概而論就覺得自己倍兒愛國?是不是就不需要學習了,不需要謙卑了!我立場是勿忘國恥!同時堅固學識.

熱點內容
元宇宙有多少游戲 發布:2025-05-15 09:33:32 瀏覽:997
量化區塊鏈 發布:2025-05-15 08:55:03 瀏覽:758
蕭山去市民中心 發布:2025-05-15 08:54:26 瀏覽:567
以太坊9月13 發布:2025-05-15 08:48:57 瀏覽:541
庄怎樣拉升數字貨幣 發布:2025-05-15 08:40:54 瀏覽:831
深圳區塊鏈微信 發布:2025-05-15 08:34:55 瀏覽:792
國池保護比特幣 發布:2025-05-15 08:18:49 瀏覽:842
以太坊注冊贈送 發布:2025-05-15 08:04:16 瀏覽:526
和彩雲合約服務怎麼取消 發布:2025-05-15 08:01:19 瀏覽:430
今日eth多頭發行行情 發布:2025-05-15 08:01:16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