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去自我為中心有了守恆概念

去自我為中心有了守恆概念

發布時間: 2022-02-01 21:27:04

⑴ 皮亞傑提出的"泛靈論"的特徵是在哪個階段

皮亞傑提出的「泛靈論」的特徵是在前運算階段。

前運算階段的主要特徵有:

(1)泛靈論

兒童無法區別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識動機、意向推廣到無生命的事物上。

(2)自我中心主義

兒童缺乏觀點采擇能力,只從自己的觀點看待世界,難以認識他人的觀點。

(3)思維的不可逆性

兒童不能在心理上反向思考他們見到的行為,不能回想起事物變化前的樣子。

(4)缺乏守恆

兒童認識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徵發生某些改變時,其本質特徵並不發生變化。不能守恆是前運算階段兒童的重要特徵。

(1)去自我為中心有了守恆概念擴展閱讀

皮亞傑認為,在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認知結構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重構,從而表現出具有不同質的不同階段,他把兒童思維的發展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此階段,兒童在認知上有兩大成就:獲得了客體永久性,即脫離了對物體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該物體持續存在的意識;形成了因果聯系。

2、前運算階段(2~7歲)

此又劃分為兩個階段:前概念或象徵思維階段(2~7歲)和直覺思維階段(4~7歲)。

3、具體運算階段(7~12歲)

此階段具有的兩個顯著特點:獲得了守恆性,思維具有可逆性,即能反向思考它們見到的變化並進行前後比較,並思考這種變化如何發生的;群體結構的形成,即能夠根據物體各種特性結合的復雜規則進行分類。

4、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

此階段,可以利用語言文字,在頭腦中想像和思維,重建事物和過程來解決問題。此外,還可以根據概念、假設等為前提,進行假設演繹推理,得出結論。因此兒童是否具有假設演繹運算能力是判斷他智力高低的極其重要的尺度。

⑵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前運算階段兒童的思維有哪些特徵

特徵:

1、泛靈論。兒童無法區別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識動機、意向推廣到無生命的事物上。

2、自我中心主義。兒童缺乏觀點采擇能力,只從自己的觀點看待世界,難以認識他人的觀點。

3、不能理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通過要求兒童考察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的研究發現,兒童能把握整體,也能分辨兩個不同的類別。但是,當要求他們同時考慮整體和整體的兩個組成部分的關系時,兒童多半給出錯誤的答案。

這說明他們的思維受眼前的顯著知覺特徵的局限,而意識不到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皮亞傑稱之為缺乏層級類概念(類包含關系)。

4、思維的不可逆性。思維的可逆性是指在頭腦中進行的思維運算活動。

5、缺乏守恆。守恆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質特徵,所掌握的概念並不因某些非本質特徵的改變而改變。前運算階段的兒童認識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徵發生某些改變時,其本質特徵並不發生變化。不能守恆是前運算階段兒童的重要特徵。

(2)去自我為中心有了守恆概念擴展閱讀

皮亞傑認為,在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認知結構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重構,從而表現出具有不同質的不同階段,他把兒童思維的發展分為以下四個階段,並不是所有兒童都在同一年齡完成相同的階段。

然而,他們通過各個階段的順序是一致的。前一階段是達到後一階段的前提。階段的發展不是間斷性的跳躍,而是逐漸、持續的變化。

⑶ 自我為中心是什麼意思

1、自我為中心就是:以自已利益為目的,以自已的想法和意願為准繩,以自已的喜好為標准。其實是一個貶義詞,說人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感受,不顧別人的利益得失,做自已想做的事,也不聽別人的建議與勸告。

2、自我中心主義代表激進的自私思想。在一切除了自己都被視為虛假的情況下,「我」只受「我」的思想支配;因此道德在此只是「我」的本性對「我」的思想的約束,而這一切都是可變的。簡單來說,自我中心主義主張完全自由,隨心所欲,沒有倫理約束,一切決定根據「我」的意願。




客觀自我中心主義

這里的中心仍是「我」,但不是「我」的思想,更注重「真實」的我。客觀自我中心主義否定通用定義的「我」,認為「我」亦是虛假的。

認為「我」的思想背後還有一個相對「真實」的我,然而這種所謂真實是抽象的概念,未必實質存在。

客觀自我中心主義比主觀自我中心主義的分別是,前者更接近定義論,而兩者最重要的分別除了對「我」的定義之外,還有對「我思故我在」的態度。

⑷ 皮亞傑的守恆實驗揭示的是兒童思維的什麼性

皮亞傑的守恆實驗揭示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具有以自我為中心性的思維特點,無法從他人的角度思考看待問題。

皮亞傑認為前運算階段的孩子還沒有形成守恆概念,他們不能只能用一種標准來衡量事物,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質沒有變化。

皮亞傑的液體守恆實驗

守恆是指物體從一種形態轉變為另一種形態時,它的物質含量既不增加,也不減少。

皮亞傑認為守恆概念的獲得是兒童認知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兒童一般要到具體運算階段(7~11歲)才能獲得守恆概念。

實驗的開始首先給兒童呈現兩杯等量的水(杯子的形狀一樣),然後把這兩杯水倒入不同口徑的杯子里,問兒童哪一個杯子的水多(或一樣多)。

他在實驗中發現,對這個問題,6、7歲以下的兒童僅根據杯子里水的高度去判斷水的多少,而不考慮杯子的口徑的大小。而6、7歲以上的兒童對這個問題一般都能做出正確的回答,即他們都同時考慮水面的高度和杯子口徑兩個維度來決定杯子里水的多少。

⑸ 心理學 皮亞傑把學前兒童認知的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特點是什麼

皮亞傑把學前兒童認知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特點:通過探索感知與運動之間的關系來獲得動作經驗;低級的行為圖式; 獲得了客體的永恆性。所謂客體永恆性,是指兒童脫離了對物體的感知而仍然相信

該物體持續存在的意識。例如,幼兒在玩「藏貓兒」游戲時,對方藏起來,幼兒雖然看不見對方,但幼兒會用眼睛到處尋找,而不是認為對方消失不見了。兒童大約在9~12個月獲得客體永久性。

2、前運算階段(2-7歲)

特點:「萬物有靈論」。亦稱為「泛靈論」,此階段的兒童認為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沒有守恆概念。作出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准或維度。

3、具體運算思維階段(7-12歲)

特點:守恆觀念的形成;思維運算必須有具體的事物支持,可以進行簡單抽象思維。理解原則和規則,但只能刻板遵守規則,不敢改變;思維具有可逆性。

4、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

特點:能夠根據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方式來解決問題; 能夠理解符號意義、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維具有可逆性、補償性和靈活性。

(5)去自我為中心有了守恆概念擴展閱讀: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思想來源:

1、康德的認識論

皮亞傑吸收康德的先驗范疇理論,改造成為遺傳的「圖式」,康德的先驗范疇論是預成論觀點。而皮亞傑認為先天圖式在認識發展的過程中僅處在一個起點的位置,圖式主要是在兒童後天的活動中逐漸形成的。

2、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強調內在結構的研究,反對外部現象的描述。皮亞傑力圖通過兒童後天的活動探討認知結構的發生和發展。他指出,認知結構既不是形成於物理客體之中,也不是先驗的存在於主體自身中,認識的獲得必需用一個將結構主義和建構主義緊密地聯結起來的理論來加以說明。

3、生物學

皮亞傑研究認識的方法論取自生物學,他吸收了生物學中漸成論的觀點,認為兒童智力的發展是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生物的技能和結構與認知的技能和結構之間具有「同構」關系。

4、數學和邏輯學

皮亞傑運用數理邏輯中的運算、對稱、可逆等概念來研究兒童思維的發展,並用符號邏輯作探討形式運算階段思維過程的特點。他認為有了符號邏輯工具,就像掌握了統計學一樣。對心理學的研究有重要幫助。

5、格式塔心理學

皮亞傑認同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論思想,但也認為其探討的認識的結構因素,是「沒有發生的結構」,而行為主義只強調後天經驗的積累,不考慮內部結構的因素是「沒有結構的發生」。他把結構和發生結合起來,探討在後天或從中逐漸形成的「結構」,即建構論的結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認知發展理論

⑹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泛靈論","自我中心主義"是哪個階段的特徵

幼兒期是3-6、7歲, 屬於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 前運算階段,成就 1、泛靈論,認為一切有生命 2、思維具有不可逆性 3、以自我為中心 4、思維具有刻板性 缺陷:兒童尚未獲得物質守恆的概念。

⑺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內容是什麼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包括以下幾個發面:

1、認知的起源:內外因的相互作用,同時又強調在這種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斷產生量和質的變化。

2、認知的結構:圖式、同化、順應與平衡。

3、認知發展的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出生至2歲),個體依靠感覺與動作認識世界;

(2)前運算階段(2至7歲),個體開始運用簡單的語言符號進行思考,具有表象思維能力,但缺乏可逆性;

(3)具體運算階段(7至11、12歲),出現了零散的可逆運算和邏輯思維,一般只能對形象或形具體事物行運算;

(4)形式運算階段(11、12至14、15歲),能在頭腦中把內容和形式分開,使思維超出所感知的具體事物或形象,進行抽象的邏輯思維和命題運算。

4、影響認知的因素:成熟、社會環境、物理環境、自我調節的平衡過程。

⑻ 皮亞傑的三山實驗表明前運算階段(2--7)的兒童思維 A以自我為中心 B沒有獲得客體永久

理解皮亞傑的珊珊實驗表明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以自我為中心。

⑼ 在線求教育學和教學心理學題目的解答

1.abcd其實都可以 如果單選選b

2.產生於奴隸社會初期。
就我國而言,夏代屬於奴隸社會初期,據古書記載,夏代有「序」、「校」,是當時的學校,說明學校教育已產生。
3.皮亞傑的理論 自己看書去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認為,思維發展主要包括四個階段: 一是感知運動階段;處於該階段的兒童具有反射,不具備客體永恆性的特點。二是前運算階段;兒童在這個階段思維有集中化,不可逆性特點,同時還以自我為中心。三是具體運算階段;在這個階段兒童有了守恆的概念,可以理解內隱實質的反應,同時思維有了序列化的特徵,具有類包含能力。四是形成運算階段;這時期的兒童存在著青春期的自我中心性,具有演繹推理能力。這個孩子感覺到了風,因此他覺得風的形成是由於樹的晃動,說明它具有了符號功能,表象也豐富了,其認知活動已經不只局限於直接感知的環境施以動作,開始能運用語言或較為抽象的符號來代表他們經歷過的事情,即孩子能感覺出風是由樹產生,而前運算階段的兒童心裡表象,恰好是直覺的物的圖像,也就是孩子只看到了表面,而沒有深入了解風的本質,即運算不可逆性,同時他認為風是由樹產生的,卻又不知樹的搖動是如何產生的,即思維只進行了一步,不能深入去挖掘,而且這個孩子能有這種想法,去想像風的產生,應該是對什麼都比較好奇的,年齡不應該是很大,懂得也不多,屬於比較求知的那種,因此我斷定,孩子應該在2-7歲。綜上所述,該兒童思維發展處於前運算階段。

⑽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存在的問題和缺陷是什麼

階段的發展不是間斷性的跳躍,而是逐漸、持續的變化。

皮亞傑認為,在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認知結構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重構,從而表現出具有不同質的不同階段,他把兒童思維的發展分為以下四個階段,並不是所有兒童都在同一年齡完成相同的階段。

然而,他們通過各個階段的順序是一致的,前一階段是達到後一階段的前提。階段的發展不是間斷性的跳躍,而是逐漸、持續的變化。皮亞傑以不同形式的運算作為劃分階段的標志,運算指一種內化了的可逆的動作,在頭腦中進行的可以朝相反方向運轉的思維活動。

(10)去自我為中心有了守恆概念擴展閱讀: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相關情況:

1、通過要求兒童考察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的研究發現,兒童能把握整體,也能分辨兩個不同的類別。但是,當要求他們同時考慮整體和整體的兩個組成部分的關系時,兒童多半給出錯誤的答案。

2、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圖式,兒童藉助這種圖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

3、具有守恆性、脫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亞傑認為,該時期的心理操作著眼於抽象概念,屬於運算性(邏輯性)的,但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

熱點內容
朋友用我手機號注冊比特幣 發布:2025-05-17 02:39:20 瀏覽:717
央行最新數字貨幣怎麼兌換 發布:2025-05-17 02:31:51 瀏覽:410
區塊鏈聯盟成員日本 發布:2025-05-17 02:20:23 瀏覽:250
國際會展中心坐幾路車去天一廣場 發布:2025-05-17 02:01:35 瀏覽:750
冷錢包的幣怎麼轉出 發布:2025-05-17 01:57:33 瀏覽:780
婚檢去正規醫院還是去體檢中心 發布:2025-05-17 01:43:19 瀏覽:968
比特幣怎麼實現刷錢 發布:2025-05-17 01:41:11 瀏覽:75
50個trx動作 發布:2025-05-17 01:25:01 瀏覽:809
eth公鏈usdt 發布:2025-05-17 01:18:11 瀏覽:75
螞蟻礦機如何遠程重啟 發布:2025-05-17 00:23:23 瀏覽: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