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去文化中心參觀體驗

去文化中心參觀體驗

發布時間: 2022-02-03 22:35:49

Ⅰ 六年級參觀張家港文化中心的作文。急急急急急啊!

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家港精神 邱毓靈

Ⅱ 寫一篇去文化中心的觀後感200

上個星期五,老師向我們公布了六年級可以免費參觀文化中心,能爭取到這次活動真的是非常的幸運,因為我們六年級無論是在紀律方面、整隊方面都非常的好。所以,校方一致決定推薦我們六年級去參觀文化公館。
星期一,我們來到了文化中心,一下車,我們親眼看到的文化中心遠比我們想像中得大、漂亮。我們在外面整好隊,就等工作阿姨來帶領我們參觀文化中心內部。一到裡面,文化中心的阿姨就跟我們說張家港文化中心的來歷以及有哪些館組成。從她的話語中我們了解到:文化中心這個工程佔地230畝,總投資超過7億元,建築總面積7.5萬平方米,於2009年9月26日全面竣工;文化中心由圖書館、文化館、檔案館、科技館、美術館、城市展示館大劇院和服務區8個功能建築工程。
我們先來到了城市展示館。工作員阿姨先給我們概括了城市展覽館的主要部分:城市展覽館主要通過文字、圖片、聲光電、影像、模型好互動游戲等。我看到牆壁上有四個字叫古村遺落,我不是很明白它的意思,看了下面的注釋才知道張家港歷史悠久,在馬家浜文化以前,就有了人類活動。西部距今8000年以上的東山村文化遺址,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是目前的太湖流域、也是長江下游地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最早的遺址。東部距今5500餘年的鹿苑徐家灣文化遺址位於塘橋鎮鹿苑以南,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屬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該遺址的發現,使原定的5000年前的海岸線向北推移了10多公里,我從這些數字中感受到時間的漫長,但還保留著我們人類想要探索的東西,我覺得,歷史非常的了不起,,我長大以後一定要為探索、解開未解之謎做出貢獻!
接下來我們又去了二樓,我們又參觀了各種各樣、分富多彩的模型,看到這些模型我的心裡十分高興。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全因有兩點。一、我從這些模型當中找出了自己的家。二、我從這些模型中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看到的推測出了這些模型在現實中的面積有多大。

然後,我們又去了三樓,當電梯一登到頂時,我就看見了一句強而有力的標語:黃金口岸,人居典範。我們右轉,啊!這個模型是多麼的大啊!我們先看了一段影片,這部影片是做的多麼繪聲繪色啊!可是我更關注的是下面的模型,工作員們在模型上放了許多的小燈泡,放映起來五顏六色的,真好看!可是這樣的時間只有短暫的幾分鍾,可是我了解到了許多知識。
參觀完了城市展示館我們又去了美術館,美術館讓我深深吸引住的只有兩個,那就是我們的市長和市委書記。他們是誰呢,工作員阿姨告訴我,他們分別是姚林榮和徐美健。還有就是我們獲得的榮譽,工作員阿姨跟我們說:我們的城市獲得了許多獎項,有「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市」等,共160多項。我對我們的張家港市深感驕傲。
在這次參觀中,我懂得了許多、看到了許多。啊!張家港市文化中心,有空的時候,我一定再來的,我一定會再來閱讀,觀看我們中華的歷史的!

希望親親採納,你的採納是對我的支持,謝謝祝2016好運

Ⅲ 參觀渭南文化中心作文400字

今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在學校集結隊伍,由路隊長帶領,前往文化館參觀書畫展。
走到文化館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六個大字:安定區文化館。老師帶我們來到四樓,進入右側的一個門,來到展室。在展室多面牆壁上,掛滿了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字幅和畫,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莫過於素描畫《荷馬》了。
畫中,荷馬帶著一頂帽子,鼻樑堅挺,面容堅毅,看向遠方,在白花花的鬍子上,嘴微微張開,好像在這神聖的時刻,將要宣布著什麼。這幅畫讓人看得捏不住心神,心裡不由得出現了一幅畫面……
荷馬是約前9至8世紀的古希臘盲詩人。相傳記述公元前12~前11世紀特洛伊戰爭及有關海上冒險故事的古希臘長篇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即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還創作了《荷馬史詩》,「荷馬時代」因此得名。
通過這次參觀,我不僅認識了荷馬,還認識了荷馬的精神,我一定要向荷馬學習,奮發圖強,將來報效祖國!

Ⅳ 參觀客家文化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華廣網10月14日福州訊(李偉賢)"東西南北風--中華文化之旅"報道組來到汀州客家博物館,感受客家首府的千年文化。
長汀縣博物館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內庄嚴宏偉、綠草如茵、古柏鮮花、環境優美,設有"汀州客家博物館陳列展覽"、"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被囚處"、"汀州試院舊址"和唐代古柏等參觀游覽內容。
一走進博物館,面對的是"汀州試院舊址"。它位於汀州古城歷史建築的中軸線上,汀州古城建設向兩邊展開。 "汀州試院佔地一萬余平方米,由門樓、空坪、大堂、後廳、廂房和平房組成,建築古樸、環境清雅,規模宏大,氣勢恢宏。始建於宋代,是汀州禁軍署址,元 代為汀州衛署舊址,明清兩代辟為汀州試院,是汀州所轄八縣科舉應試考秀才的場所。" 正中的大廳是試院的大堂,兩邊復原的房屋就是原來考試的號房,大堂後面的房屋是學使和募客以及上面派來的監考人員住宿的場所。是古代汀州作為閩西八縣文化中心的代表性建築。 在試院的前面是兩棵鬱郁蔥蔥、生機勃勃的柏樹,這是種植於唐代的古柏,據專家測定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樹齡正好是汀州城同年,可以斷定這兩株柏樹是植於唐大歷初年,是汀州古城的歷史見證。樹干粗大,要三個人才能合抱,樹高約12米,是長汀縣極其珍貴的古柏。 汀州試院的兩側是汀州客家博物館和長汀革命歷史陳列展覽。汀州客家博物館整個展館佔地700平方米,共分四個展室,展覽分為五個部份,第一部份"享譽中華的客家首府";第二部份"燦爛繽紛的人文景觀";"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世界客屬一家親";"崛起奮進的長汀"。
試院兩側分別是汀州客家博物館和長汀革命歷史陳列展覽。汀州客家博物館佔地700平方米,共分"享譽中華的客家首府"、"燦爛繽紛的人文景觀"、"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世界客屬一家親"和"崛起奮進的長汀"五個部份展覽。
享譽中華的客家首府"展室掛著一首反映這傳統的民謠:"要問客家哪裡來?客家來自黃河邊。要問客家哪裡住?逢山有客客住山。男子出門闖天下,女子持家又耕田。山裡山外一條心,共建美好新家園。"展室里掛著中原漢人五次南遷的示意圖,清楚地標出了長汀客家人的來龍去脈,引得我們佇立圖前追根溯源。導游說:"從這圖上可以看出,長汀的客家先民主要是中原漢人第二、第三次南遷時遷來的。大量客家人的南遷,推動了汀州政治中心的形成,最終促進了汀州商貿的發展。宋代汀州至廣東潮州航運的開通,使汀江成為溝通閩粵水路運輸的大動脈,成為萬商雲集的商貿重鎮。
"燦爛繽紛的人文景觀"展室展示了長汀多姿多彩、令人嘆為觀止的名勝古跡,如汀江龍門、朝斗岩、雲驤閣、雙陰塔等。還有客家圍屋等客家獨特建築。圍屋主要是府第式建築,周圍由一圈圍屋圍攏起來,裡面池塘、水井一應俱全,可以供一個家族幾十戶人家居住。它體現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團結精 神,在古代也有利於抵抗外族的侵犯。
"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展室展有一組反映長汀傳統文化的照片,如舞龍燈、踩船燈、采馬燈、鬧元宵、民樂演奏、頂轎比賽、木偶、抬閣、九連環、百壺宴和花燈等。還展有被稱長汀客家女三件寶的涼笠、圍裙、布草鞋,以及犁、石磨、礱、洗臉架、供桌、各式竹編製品等客家人生產、生活代表性的用具實物。

Ⅳ 張家港市文化中心觀後感(急用)

張家港市文化中心在張家港享有盛譽,裡面有文化館,科技館,美術館,城市展示館,大劇院,圖書館,檔案館……前幾天,學校安排我們去文化中心參觀,一聽這消息,我們可興奮了!
在車上,同學們紛紛議論。聽說,這次是去參觀城市展示館和精神館。

這時來了個漂亮 的阿姨,她用甜甜的嗓音對我們說:「同學們,歡迎你們來到文化中心,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由我為大家解說。現在,請跟我來。」我們來到了一面牆,這可不是一般的牆,這是一面榮譽牆。上面均勻的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榮譽證書。聽講解員阿姨說:「這上面的獎項有『全國環境城市獎』『全國文明城市將』『全國生態城市獎』『聯合國人民獎』等等,我們張家港獲得國家級榮譽共180多項呢!」聽完,我們無不嘖嘖贊嘆。我們又繼續向前走右拐,來到一面牆前,哦,對了,它不是一面牆,而是一面浮雕,裡面是繁華美麗的暨陽古城,到處都是一片欣欣 向榮的景象。浮雕的材質是紫沙,雕刻的馬,人,房子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我們還了解了張家港的著名風景區;張家港「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精神......讓我記憶猶生的就是張家港的模型了。我們坐著電梯來到了二樓,圍著欄桿站,下面就是模型了。突然,城市模型上裝的等全部亮麗起來。哇!站在高處看,整個張家港盡收眼底,一幢幢高樓大 廈,一個個清澈見底的湖,一片片綠油油的草地,一條條寬闊的公路,構成了一個美麗的張家港!
張家港的精神永世傳唱,張家港的歷史耐人尋味,真不愧是「文明城市」啊!

採納我的,採納我的

Ⅵ 去文化中心的展館參觀要身份證嗎

哪裡?長沙的紀念館參觀都要身份證的,最好帶了,不要也不礙事,有備無患。

Ⅶ 游覽文化藝術中心有感大學生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的直接體現。如果說,一座城市是一本書的話,那麼,閱讀文登就從市民文化中心開始。
市民文化中心,2010年由上海現代設計集團設計,堅持建築藝術與地方文化相結合、建築風格與城市品位相適應、建築功能與群眾需求相吻合的理念,總投資3.1億元,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歷時1年建成。造型獨特,設計優雅的市民文化中心如一朵奇葩,4個別具一格的花瓣式建築環繞在主體建築周圍;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藝術館、音樂廳、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8個場館分列其中;場館功能齊全,設施完備,在全國縣級市中處於前列,可充分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市委、市政府為全市人民精心打造的休閑娛樂場所。

浮雕壁畫展風采

拾級而上,走進市民文化中心共享大廳,置身於這座文化殿堂,到處花木扶疏,樹影婆娑,給人以藝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視覺感受。迎面是宏安集團的兩塊藏石,左首的是一塊長方形的大黃玉,渾然天成,古樸厚重;右首的是一塊橢圓形的圖畫石,脈絡分明,巧奪天工;大廳西面牆上的大型石浮雕壁畫牢牢地抓住了人們的眼球。
由山東壁畫研究院著名壁畫家林強設計製作,名為《風采》的這幅石浮雕壁畫,是目前我省最大的單體高浮雕花崗岩壁畫。浮雕壁畫長30米,高4.5米,石材全部選用文登特有的文登白花崗岩,整幅作品莊重大氣,集中展現出文登歷史悠久、一脈相承的「文登學」精神和文登人民勤勞、婉約的文化氣質。
文登美麗的傳說化就於神奇的汩汩溫泉,又孕育出一個個美麗的傳說。「脈脈源通何處邊,丹青勾漏豈知年。溫生湯谷雲如沸,氣成清流火欲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文登天賜福地,一處處汩汩涌動的溫泉,不但讓文登百姓在勞作之餘盡享天成,就連天上的七仙女,也下得凡間,在此流連忘返。你看,七仙女輕舒美妙的身姿,幻化於壁畫中央;淳樸善良的抱龍女用偉大的母性孕育出獨特的李龍文化,「禿尾巴老李」的美麗傳說為文登這塊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新的內容;「海上仙山之祖」的昆嵛山,峰巒疊嶂,勇敢的女媧曾在這里煉石補天,壁畫上傳神地體現了地陷東南,女媧補天的傳說;泉水清洌,雲蒸霞蔚,王母娘娘在眾仙女的前呼後擁下來到爽身潭,把腳慢慢伸進潭水中,雙腳輕輕撩撥潭水,頓覺心中一爽,面露桃花;雲深不知處,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孫不二曾在莽蒼蒼的昆嵛仙境之中潛心悟道,修得正果。
鍾靈毓秀,壁畫左邊描繪的是海邊織網的漁家姑娘,巧手飛梭,體現了膠東漁家女子勤勞的獨有魅力,心靈手巧,飛針走線的綉女和藝女為文登帶來了魯綉之鄉的美譽和有著深厚民間文化底蘊的剪紙和布玩具;造化使然,壁畫的右邊部分刻畫的是農家女和現代女性,巧手的農家女做出的大餑餑造就了文登濃郁的地域特色,體現文登地方女子多才多藝的才華,知性而才華橫溢的女子,則體現了文登當代女性的風采。
壁畫上33位女性,不論是歌者、舞者、樂者,還是耕者、織者,抑或是當代的文登知性女子都似飛天樂舞,衣袂飄飄,神采飛揚。整幅浮雕壁畫作品,線條流暢,筆力雄厚,情景交融,呼之欲出;一個個美麗的神話傳說,演繹了文登悠久的歷史;一個個線條優美、體態豐盈的美麗女子,深入刻畫了文登的民間習俗和濃厚的傳統文化,展示了文登作為魯綉之鄉、中國工藝家紡名城、溫泉養生之都的獨特魅力和文登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和經濟文化強市的蓬勃朝氣和美好前景。

文化奇葩群爭艷

中間共享大廳的東面為文化館、藝術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和老年活動中心,西面為音樂廳,南面為正在建設中的科技館,設置海洋搖籃、探索發現、創造文明、和諧發展、兒童未來等主題板塊,同時設有國內先進的環幕電影,北面為圖書館。
圖書館共分6個區域,分別為文學藝術、社科、自然科學、哲學等,館藏以社科類圖書為主,兼有部分的自然科學類圖書。而且採用了國內先進的自動化RFID智能圖書管理系統和24小時自助圖書館、電子閱報機、動漫點擊書等高科技設備,可以為廣大市民提供自助借閱、自助查詢等智能化服務。
圖書館的二樓閱覽區窗明幾凈,錯落有致地擺放著400多個座位,一排排的書架和書櫃或像列隊的士兵,排成方陣,或倚牆而立,環形布陣;左側是少兒閱覽區,圓形的、三角形的、菱形的白色書桌和小椅子占據了閱覽區的空間;右側是數字閱覽區,裡面擺放著60台電腦,可憑借書證預約上網;在少兒閱覽區和數字閱覽區的前邊分別是期刊閱覽區和古籍閱覽區,近百種期刊、報紙可滿足人們不同閱覽需求。
據了解,目前圖書館藏書40多萬冊,其中古籍書4萬多冊,居全省縣級圖書館之首。
音樂廳位於市民文化中心中間共享大廳的西面,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融合了「傳統文化」與「音樂」兩大元素,造型優雅獨特,裝修尊貴大氣,設有1000個座位和包廂,廳內燈光、音樂、升降舞台等專業設施全部按頂級配置,整個空間聲場分布均勻,建築聲學設計合理,舞台後部設置了可活動的音樂罩,舉辦音樂會時不用話筒,觀眾在任何位置都能享受到均勻、飽滿、自然的聲音感受、聽覺震撼。
這里,可以承辦高水平的音樂會,還可以進行綜合性文藝演出和學術交流活動;
這里,不僅設置了環形座椅和升降舞台,還設置了殘障人士專用通道,盡顯人文關懷;
這里,擁有價值百萬元的義大利法奇奧里的三角鋼琴、美國萊茵河西里的47弦豎琴、美國路特維格的專業頂級定音鼓……經常舉辦的各種藝術活動,免費向市民開放。
文化館位於市民文化中心二樓的東面,達到國家一級標准,館內設有高檔的錄音棚、排練廳、琴房等設施。毗鄰文化館的是藝術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在全省縣級均屬一流;中間的圓球形建築為球幕影院,可以播放動感和3D電影。采訪中,記者在球幕影院得以親身體驗。首先,它的整個球體上方就是一個超大的放映屏,然後是觀眾身下的座椅,可以根據影片故事情節來震動和調節,讓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彷彿自己也走進了銀幕,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特別感受。

歷史名城滿園春

根植於文登這片廣袤的沃土,文登的群眾文化繁花似錦,百姓放歌、為我喝彩·文登達人秀、激情廣場大家樂等群眾文化遍地開花,碩果累累;走進社區、走進校園等送文化下鄉活動多姿多彩;龍石曬字、「文登學」的由來、禿尾巴老李的傳說等一批省地縣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充分挖掘和保護,「龍魂文脈」的源頭活水生生不息。
走進音樂世界,盡享藝術盛宴。6月26日,「昆嵛講壇」走進音樂的世界專題講座為音樂廳揭開了面紗。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對音樂的一番妙解,讓市民茅塞頓開,原來,高雅、美好、享受,這些藝術感受離尋常百姓並不遙遠。
夢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9月17日,中央音樂學院的藝術實踐基地在這里隆重揭牌,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縣贏得了音樂最高學府的青睞,文登,迎來了一個劃時代的集音樂教育和地方文化互促共進、融合發展的歷史機遇;這一天,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在此為市民帶來了盛大的交響音樂會,文登市民在家門口與交響樂這種高雅藝術進行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國際家紡博覽會歌舞晚會、大型歷史舞台劇《一代帝師》、省京劇院專場演出、東北「二人轉」……音樂廳內好戲連台,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讓市民聽到了天籟之音,過足了戲癮,充分滿足了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時,隨著圖書館開館,「快樂閱讀」系列活動啟動,小筆繪文登、兒童書畫攝影剪紙等18項活動同步展開,為「書香文登」再續新篇;7月中旬,市文聯在這里舉行老年書畫展,展出了老幹部們的100幅書畫作品,楷書、行書、草書,一幅幅書法作品,或遒勁有力,或瀟灑飄逸;山水人物、花鳥蟲魚,一幅幅國畫作品,栩栩如生,充滿神韻,令觀眾流連忘返。
國慶節期間,音樂廳里天天有文化演出,市民免費觀賞;圖書館推行「零門檻」服務,和「你讀報、我買單」的自選服務,將訂購權交給讀者;文化館的琴房內美妙的樂曲,如春風拂面,優美的歌聲,似泉水叮咚;婦女兒童活動室內,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像長了翅膀,飛到哪裡,哪裡都是一首歌。
文化大餐,全民共享。在文登,無論是居民、農民還是外來的打工人員,只要你心中有夢,在閑暇時,來到市民文化中心,這里都能給你的夢想找到一個可以寄託的地方。
文登,與文結緣,因文而生;文登,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千年文化古城。如今,在市民文化中心、文登學公園、博展中心等一批批硬體支撐下,古老的「文登學」活力迸發,「龍魂文脈」在這里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大氣魄、大手筆實施的一項項文化惠民工程,不但樹立了文登的文化品牌,發展了文登的文化產業,而且全方位提高了文登的城市文化品位,充分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在文登,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推動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硬實力。
文登,一個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

Ⅷ 參觀文化中心博物館作文

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有很多值得炫耀的文明和文化。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興盛不衰。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為:第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國人的內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習慣等;第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態的形式來表現,涉及人們衣食住行的風習和行為的規范等;第三,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在中華民族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立特徵,這種民族性的文化實際上已經成為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時候,覺得這些方塊漢字、押韻詩歌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覺得傳統就是在夕陽西下時面對微風楊柳感慨萬千,就是在中秋節散坐於石凳對月當歌。就和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一樣,安閑而又恬靜。
等進入學堂,我才發現傳統文化並不是這么簡單的,傳統文化是多方面的,她早已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記憶最深處。當然,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也就談不上什麼傳統,什麼文化了。
傳統文化並非單純的四個漢字,那是種精神上的東西,需要不斷剖析。而時人尤其是學生對她的忽視卻令人痛心,學校開設的有關選修課,無人問津;國外大興辦「XX(文豪、科學家等)年」,我們卻津津樂道於超女好男…甚至當端午節成了韓國的專利,也只是幾個人站出來捶胸頓足!傳統文化的破碎聲清晰可辨…中華文明從古綿延至今,從未中斷;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我中國與「古中國」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多麼令人驚羨!而當下,學生們都忙於在「數學拓展」「物理研究」等之間奔波,遠古的燦爛被還給荒原,泯滅凝成陰風一片,彷彿能聽到羌笛聲嗚咽,聞到記載她的殘頁發出濃郁的霉味…我將她摟入懷中,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啊…更確切地說,是每位中華兒女生命的一部分!我們是不是該放棄所謂的「超女好男」了?我們是不是該提高警惕以防傳統文化沉入歷史了?我們是不是該…
是時候了啊,難道你沒發現,原本評論傳統文化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今冒出本《品三國》《論語心得》竟引起強烈社會反響,掀起軒然大波!這不是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表現,而影射出了時人對傳統的陌生、迷茫!
隨著一系列重大事件不斷震撼我們的心靈,中華民族百餘年來的偉大復興的夢想的實現也進入了快車道。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如何復興傳統文化也成了熱門話題,在網上我也結識了許多有志於此的同好。我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是需要辯證地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曾經閱歷了無數驚濤駭浪,穿越了無數深峽險灘,其間有過許多燦爛輝煌的時期,也有過不少風雨如晦的朝夕。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特點在於她歷盡危機而未消殘壯志,在於她屢經考驗而能活潑潑的生存下來。現在我至少已經有些頭緒了:傳統文化是不斷發展的,正所謂「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在這個十字路口上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剔除不合時宜的糟粕,更重要的是應當根據時代特點將傳統文化賦予全新的意義和形式,共同構建一個理想的和諧社會。

Ⅸ 參觀上海長寧北漁民俗文化中心有感的作文

掃塵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2]史料據典籍記載,上古就有年終掃除的習慣。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清嘉錄》卷十二記載:「臘將殘,擇憲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塵埃』」。臘月二十四「掃房」,對庭院內外進行徹底的大清理。可見,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也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積累的在冬季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傳統美德。臘月二十五做豆腐民諺稱:「臘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民間傳說灶王上天匯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傳說歸傳說,其實吃豆腐渣實則是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那麼多好吃的,(但有時人們也會買一大筐豆腐以吃其來充飢等)。接玉皇舊俗、新俗都認為灶神上天後,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2]。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趕亂歲送灶神上天後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閑暇娛樂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4]照田蠶照田蠶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一活動。[5]千燈節千燈節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干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廟里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游藝等活動。[6]臘月二十六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肉」或「二十六,割刀頭」,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7]臘月二十七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准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語。臘月二十七洗浴為「洗福祿」。[8]臘月二十八宰雞趕大集年謠雲:「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或「二十八,把面發」。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春節張貼之物。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臘月二十九祭祖上供請祖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視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據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說明,早在漢代中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9]小除夕是什麼?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也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才能燒完。臘月三十除夕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跳鍾馗」、「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10]貼門神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上。貼春聯春聯亦名「門對」、「對聯」、「桃符」等,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而得名。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具、影壁中。[11]貼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12]守歲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Ⅹ 現在迷茫了,做文化體驗館的話怎麼做才能走得下去

雖然現在的文化體驗館不是特別的流行,但是你要相信自己的決定,因為現在國家已經在大力推行,弘揚中國文化,你可以根據國家的政策,然後去調查大眾想要看到哪種東西來做出改變,這樣既符合國家政策,又被大眾支持,那就成功了。

熱點內容
調研組在調研btc天 發布:2025-05-18 04:19:18 瀏覽:556
數字貨幣ddm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8 04:14:59 瀏覽:266
怎麼算摩擦力的能量 發布:2025-05-18 04:13:26 瀏覽:694
幣印礦池dcr算力驟減 發布:2025-05-18 04:11:52 瀏覽:646
虛擬貨幣唯有茅台和比特幣 發布:2025-05-18 03:56:07 瀏覽:944
比特幣挖礦不是浪費錢 發布:2025-05-18 03:51:32 瀏覽:403
usdt如何賣出人民幣 發布:2025-05-18 03:43:08 瀏覽:417
元宇宙區塊鏈代幣yyz 發布:2025-05-18 03:42:28 瀏覽:419
測繪次新元宇宙 發布:2025-05-18 02:37:55 瀏覽:970
比特幣轉讓幣手續 發布:2025-05-18 02:37:53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