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汕頭中心城區
Ⅰ 汕頭市中心有那幾個區
汕頭我最熟悉了,汕頭的行政規劃如下:
1.金平區
2.龍湖區
3.潮陽區
4.澄海區
5.潮南區
6.濠江區
7.南澳縣
其中汕頭市中心是金平區和龍湖區,金平區是老市區,龍湖區是新市區,市政府駐金平區。
Ⅱ 汕頭市中心在哪
就是今天的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2003年金園區,昇平區合並成金平區。河浦區,達濠區合並成濠江區。就這樣。
Ⅲ 請問汕頭市中心城區是哪個區龍湖區屬於市中心嗎
汕頭中心城區是龍湖區。
龍湖區,廣東省汕頭市轄區,位於廣東省東部,因境內龍湖溝而得名。龍湖區地處汕頭市的中心城區,是汕頭經濟特區的發祥地,著名的僑鄉。區域面積103.13平方公里,轄金霞、珠池、新津、龍祥、鷗汀5個街道和外砂、新溪2個鎮。
(3)去汕頭中心城區擴展閱讀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市區龍湖區試辦經濟特區。1983年12月22日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汕頭地區,原地區所屬8縣1市並入汕頭市。1984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面積擴大為52.6平方公里,分龍湖和廣澳兩片區。
1991年4月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面積234平方公里,並確定於是年11月正式實施;同年11月,潮汕行政區域調整,潮州、揭陽分設地級市。
Ⅳ 求知:坐高鐵到汕頭市區在哪個站下車近
你好,如果坐高鐵來汕頭的話,在汕頭的泰山路高鐵站下車,那個是汕頭市的高鐵站,離汕頭市區是很近。
Ⅳ 汕頭最繁華的商業街在哪裡
汕頭的商業街有很多,每個商業街都很繁華
主要有:金新路步行街
長平路步行街
中山路步行街
金砂路步行街
汕頭市商圈
一、城市中心商業圈
1.「三中巷」(偏低檔商圈)
三中巷又稱四中巷,位於舊城區,毗鄰中山路。因該區域共有三所中學在此(一中,三中,四中),巷子就在學校旁邊,因而得名。巷子從第三中學周圍延至中山路邊第一和第四中學,整個區域匯聚了許多小商店(包括服飾、文具、精品和餐飲店、小吃攤),面向的消費群體主要是學生和年輕人。附近還有一所市級醫院(市中心醫院),這一帶人流量很多。
2.華僑新村商業步行街路段(低檔商圈)
華僑新村步行街作為汕頭發展最早、而且是自然形成的一條步行街,毗鄰長平路與金新路。小商品、服飾琳琅滿目、價格不高,顧客以本地年輕人居多以及外來打工人口,消費能力比較低。2010年易初蓮花店的入駐路口,加大人流量。
3.長平路商圈(中檔商圈)
長平路是汕頭最繁華的生活性次幹路,整條路較具商業氛圍。長平路以南國商城為中心,與金環路交界。是汕頭市最繁榮、最熱鬧的商務區域,周邊配備齊全(旁邊的金環路有部分運動品牌專賣店:公雞、匡威、ONLY、LEVI'S、Adidas、馬克華菲、KAPPA等,以及五星級酒店、商務聯鎖酒店,蘇寧電器),是商業、金融、酒店、購物、娛樂、IT數碼、餐飲、政治、休閑高度集中的地方。長平路西延到中旅汽車客運站,東延至泰山路火車客運站及汽車客運中心,與黃山路高檔住宅商業區相交接。
4.金園路、金新北路和新廈路商圈(中檔商圈)
從金環路延伸過去,金園路、金新北路和新廈路構成的類「工」字形街區,商業亦較為發達。主要經營中檔服飾,一些品牌專賣店較多匯集於此,主要以服裝、鞋類、皮具為主。但現在人氣已不太旺。
5.黃山路商圈(中高檔商圈)
隨著汕頭城區范圍不斷擴大,樓盤自西向東不斷擴張,幾年前還略顯荒涼的黃山路一帶,隨著許多炙手可熱的高價樓盤齊聚,如今已經成為熱鬧的高檔住宅新區。逐漸形成了一條自北向南以黃山路為主幹,貫穿金砂東路、長平路、韓江路三條路,集休閑、商業、娛樂為一體的東西向街道,這一縱三橫,恰恰形成了一個「豐」字形繁華商圈。這一片區也越來越成為商家眼中的黃金寶地。主要以經營服裝、餐飲為主,還有其它茶葉店、精品店、便利店等。人流量多,具有較多較高端消費群體。
二、服飾批發商圈
1.廣場服裝市場、新海港商城服裝批發市場(主營以男裝和中高檔女裝為主)
位於汕頭市海濱人民廣場西側,兩個服裝市場相臨,新海港商城原為汕頭港出入境大廳,廣場服裝市場則是汕頭服裝批發市場的起步者海安批發市場的延伸,雲集了本地區幾百個生產廠家生產、銷售的產品。
2.汕頭車站服裝批發市場(以中低檔女裝為主)
位於老城區潮汕路,是粵東最大的服裝及內衣商品集散地,依託汽車總站擁有便利的交通,人流旺,面積現擴大到10000多平方米,還另有新樓建設中。
3.中山路童裝批發市場(以嬰童服裝為主)
位於老城區中山路,有主樓和周邊臨街鋪面,總的經營嬰童服飾的商家達到200多家。
4.小公園鞋島
位於老城區安平路周圍,已形成多年的鞋類批發島。
三、開發建設中的7個城市商業綜合體
1.龍湖樂園城市商業綜合體(即南國商城後面,前身為龍湖樂園,現已荒廢。)
北臨城市主幹路金砂路、南臨最繁華的生活性次幹路長平路、西鄰金環南路。規劃將建設以商業、金融、酒店、辦公功能為主,兼有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設計意象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如意」為平面形態,以寶鼎造型勾勒建築形體氣勢,以中國紅、中國結等傳統中國文化符號進行立面裝飾,寓意吉祥如意、國泰民富。
2.十一街區東城市商業綜合體(即已形成的林百欣會展中心、華銀數碼廣場等公共建築群。)
是汕頭北岸經濟、文化中心,規劃將建設成城市金融、文化、商業的重要集結點。設計意象以「城市魔方」創意,寓意作為城市總部經濟的孵化器,創意、創新層出不窮。
3.十一街區西城市商業綜合體
北鄰南國商城及規劃中的龍湖樂園商業綜合體。規劃建設成為以總部辦公、企業寫字樓為主要功能,兼有文化、休閑、商業等多種功能的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意象以「四靈寶瓶」為造型,寓意城市價值、財富源源不斷。
4.金鳳半島城市商業綜合體
位於汕頭大港河、西港河兩河交匯的半島區域,汕頭舊城次中心與鮀浦次中心的中心地帶,是城市西片區改造建設的啟動區域。規劃將建設成為西片區商業、酒店、文化娛樂綜合功能區,輻射帶動北岸西片的新商圈。設計意象猶如一昂首啼飛之鳳凰,以「金鳳廣場」命名,寓意百鳥朝鳳,展翅高飛的發展態勢。
5.長江路北城市商業綜合體位於城區商業聚集圈內(臨近工業區,周圍外來打工人口多)
東臨天山路、南鄰長江路,交通可達性高,是城市中的風水寶地。規劃將建設成為以商業為核心功能,兼有公寓式酒店、文化、娛樂、休閑等多功能的商業綜合體。設計意象以鑽石切面為靈感,創造盡可能多的沿街、臨景賣點,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價值。以「鑽石廣場」命名,寓意點石成金的城市商業神話。
6.高新城市商業綜合體(處於工業區)
位於汕頭高新區西北角,龍湖區與金平區交界的黃金地帶。隨著汕頭產業升級,將成為新一輪開發建設的熱點地區。規劃將建設成為兼有商貿、辦公、大型主題購物等綜合功能的商業綜合體。設計意象融入低碳節能技術理念,體現高新區作為創新基地、創新生活的無限可能。
7.大洋城市商業綜合體
是汕頭景觀海濱大道的重要節點,規劃以酒店、公寓式酒店為主要功能,兼有商業、辦公、娛樂等多種功能的商業綜合體,設計意象以天圓地方為創意,將沙灣明珠與陽光碎片結合在一起,是城市最愜意、最優美的「陽光濱海廣場」。
拓展回答
汕頭
汕頭,廣東省轄市,經濟特區,亦是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粵東中心城市[1]。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市,西鄰揭陽市,東南瀕臨南海。境內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大陸海岸線長217.7公里,海島岸線長167.37公里,有大小島嶼82個。[2]下轄6個市轄區、1個縣,總面積2064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557.92萬人。
汕頭是潮汕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無疑就有潮汕文化的存在。汕頭潮汕文化歷史悠久、起源於潮汕先民、成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昌盛於明清、創新於現代,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點,汕頭有自己的潮汕方言、潮劇、潮樂、潮菜、工夫茶、潮汕工藝、潮汕民俗等特色。
汕頭是全國主要港口城市、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海西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汕頭港於1860年開埠,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海濱鄒魯、美食之鄉」美稱,享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範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文具生產基地。
2016年,汕頭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80.54億元,比2015年增長8.7%。
Ⅵ 汕頭的市中心在哪
你好,商業發達的是金平區,各個大小廣場、步行街、客運車站都是位於金平區。
產業發達的是龍湖區,像工廠、批發市場等製作業和第三產業在龍湖都是很發達的,汕頭火車站和舊機場就位於龍湖區。
對於第一位回答者所述濠江區屬於市中心,其實這個目前還排不上,只是濠江區未來5年有個規劃,就是建設濠江新城,或許以後這里會有點發展。這也是城市鬧區往郊區發展的趨勢。
如果說關於你這個問題的唯一答案的話,金平區是首選答案!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Ⅶ 坐高鐵去汕頭,聽說汕頭市中心城區是龍湖和金平區。哪個離高鐵站近一
乘坐高鐵到達潮汕站,在潮汕站北出口的汽車站乘坐汕頭高鐵快線或181路公交車到達汕頭市區
汕頭高鐵快線到汽車站售票窗口購票(18元),181路公交車上車投幣(全程10元)
到金平區,乘坐汕頭高鐵快線西線或181路公交車
到龍湖區,乘坐汕頭高鐵快線東線
Ⅷ 汕頭中心城區是指什麼
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 金平區(轄17街道):石炮台、金砂、金廈、東方、大華、同益、光華、東墩、廣廈、海安、新福、烏橋、歧山、永詳、鮀蓮、鮀江、月浦街道辦事處 龍湖區(轄5街道2鎮):金霞、珠池、新津、鷗汀、龍祥街道辦事處和外砂、新溪鎮 濠江區(轄7街道)達濠、馬滘、礐石、廣澳、濱海、三河、玉新街道辦事處 狹義的話就是指金平和龍湖兩區(不含外砂、新溪兩鎮)
Ⅸ 汕頭中心城區的歷史沿革
汕頭市區古為潮汕濱海沖積地。宋時已形成村落,屬揭陽縣。南宋末年,因戰亂,閩南的十幾萬莆田人移民潮州汕頭。在唐朝後期,北宋期間,南宋末期,元朝後期,明朝中後期,清朝嚴酷的沿海遷界時陸續有莆田人移民現在潮汕,移民原因是莆田人口過多和逃避因外軍入侵導致的戰亂,南宋末年那一次規模最大。元代光華埠一帶已有較大漁村,稱廈嶺。明初設蓬州守御千戶所,嘉靖年間置澄海縣時隨屬澄海。因是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設柵捕魚,稱沙汕。清康熙年間建沙汕頭炮台。雍正年間簡稱汕頭。公元1860年(咸豐十年)對外開市。1919年冬設汕頭市政局。1921年7月成立市政廳,與澄海分治。1930年准予設市,隸屬廣東省政府。
解放後。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頭市人民政府。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市區龍湖片區試辦經濟特區。1983年12月22日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汕頭地區,原地區所屬8縣1市並入汕頭市。1984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面積擴大為52.6平方公里,分龍湖和廣澳兩片區。1991年4月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面積234平方公里,並確定於是年11月正式實施;同年11月,汕頭地區行政區域調整,潮州、揭陽分設地級市。
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汕頭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潮陽、澄海撤市建區,原市區5個區調整合並為3個區,其中河浦、達濠兩個區合並為濠江區;昇平、金園兩區合並為金平區;龍湖區保留,將原屬澄海市的外砂鎮、新溪鎮劃歸龍湖區;澄海市撤市設區;潮陽市撤市分設潮陽、潮南兩個區。調整後,市區面積從原來的310平方公里擴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區人口從原來的120萬增加到487.5萬。
Ⅹ 潮汕站到汕頭市區多遠
潮汕站到汕頭市區直線距離有31.2公里左右。駕車則有41.2公里左右。
潮汕站位於廣東 潮州市潮安區沙溪鎮,地處汕潮揭三市的地理中心,是廈深鐵路沿線大站之一,也是梅汕客運專線接軌站,附近配套潮州動車運用所, 同時連接著廈深鐵路汕頭聯絡線。距離潮州市區約14公里,揭陽市區約25公里、汕頭市區約28公里,距離揭陽潮汕國際機場約10公里。服務范圍:潮州、汕頭、揭陽。
汕頭中心城區目前有金平、龍湖、濠江3個區。另外有澄海、潮陽區、潮南區三個非中心城區(次中心城汕頭龍湖區區),處於"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經濟圈的重要節點,是三角、珠三角和海峽西岸經濟帶的重要連接點,擁有亞太地緣門戶的獨特區位優勢。汕頭港臨近西太平洋國際黃金航道,距香港、台灣高雄均不足200海里,韓江三角洲南端,東北接潮州饒平,北鄰潮州潮安,西鄰揭陽,東南瀕臨南海。市區距香港187海里,距台灣高雄180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