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算力技術趨勢
⑴ 5G網路發展的最終趨勢是什麼
5G建設意義——推動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轉變
到目前為止,互聯網的發展經過三個時代:桌面辦公互聯網為第一個時代的應用,第二個時代便是喬布斯用蘋果手機和App
Store應用商店重新定義的娛樂消費互聯網,如今我國即將迎來互聯網應用的第三個時代,即互聯網在實體經濟中的基礎應用,產業互聯網。
5G建設應用——個人消費與產業滲透並進
個人消費方面,結合5G具有傳輸快的優點,移動寬頻的增強將引起個人消費終端的更換。以手機為例,在4G出現以前人們日常用手機多以鍵盤機為主,屏幕普遍較小,多數不具有瀏覽圖片以及拍照功能,手機主要為人與人之間溝通搭建橋梁。而在4G出現以後,智能手機出現,手機鍵盤被更大的屏幕取代,功能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除了基本通話功能以外,攝像、視頻、基礎辦公、線上購物等功能紛紛上線,為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5G的出現勢必也會引起手機新一輪的變革。
此外,5G的出現將萬物互聯的實現向前推進了一步,工業製造、供應鏈管理、
進銷存管理、信息整合等多方面的產業應用均可引入5G,實現企業一體化運作的規劃與監控。目前我國正逐漸完成5G技術在各個產業中的滲透。例如,在2020年中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5G就以「大帶寬、低時延、廣聯接」的特性,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運營商聯合華為、中興等設備供應商為包括火神山、雷神山在內的全國各地百餘家重點醫院提供5G網路覆蓋。基於5G的全天候「雲監工」、靈活調動醫療資源的「5G+遠程會診」和人群密集區域「5G+熱成像」等應用,有效支撐了疫情防控。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5G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⑵ 5G對於雲計算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對於這個問題,當然就是特別特別重要了,不然美國也不會制裁華為。為的就是5g技術。這個就是美國制裁華為最重要的。原因。
對於男生而言,女生顏值高和身材好,到底哪個更重要?這個亘古不變的爭議性問題,網友的答案亮了,結論出乎意料!
顏值即正義,畢竟跟人說話也是看臉的,身材好顏值低,路人肯定說:切,只是背影殺手;顏值高身材差,路人也只是說:顏值太高了吧,可惜身材差點。那個語氣好一些?
比如你和閨蜜,她漂亮身材不好,你身材身高不錯顏值差了點,你們兩個出街,別人都會和她搭訕,你說顏值重要不
顏值可以靠什麼化妝靠P圖來改變啊,顏值低的多努力學化妝不就行了。而且沒看到現在滿街的網紅臉,長得都一個樣,沒什麼看頭,還是身材才是實在的。
身材才是王道好嗎!身材好身形高挑的,穿什麼都有種潮流范、高級感,反正長得也不好看,寧願要身材。身材可以通過鍛煉,要求嚴謹一點的做個棉花糖隆胸什麼的,身材更加好。
所以說男生都是視覺型動物,不管是顏值還是身材都很重要,懂得欣賞內在而且忽略外在的快絕種了吧!所以苦苦追尋的終極答案其實是,顏值高和身材好都!重!要!顏值高的身材一般都不會太差,但是身材好卻可能是背影殺手。
有調查顯示在被問到 「有好身材的女性和長相美麗的女性,你會選哪個」時,選擇「好身材」的有24.8%;選擇「長相美麗」則為75.2%。 其實還是因人而異。有的男生是顏控,自然對於臉就有更多要求,反之,有的男生對於樣貌沒有太多要求,也就把重心放在了身材上。
但是不管是臉蛋還是身材,如果你體重過高,除非是上天給了你一個不胖的小臉蛋,不然身材和臉都不會好看。保持勻稱健康的體型,維持適當的體重,那麼無論是臉還是身材,都無疑會賞心悅目許多。
當然了,思想可以靠讀書,身材可以靠運動,顏值可以靠平時對皮膚的保護,實在不行還有化妝呢。只有懶女人,沒有我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對於我來講,顏值和身材都很重要。顏值好,可以讓一個人更自信,女性尤為注重,因為好的顏值可以助她在職場上和生活上一臂之力。而身材好不僅意味著全身整體效果上的美觀,更意味著身體健康。
因為顏值是天生的,而身材是比較容易通過後天來矯正的。古語有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雖然現在有整容這項技術可以使人「變臉」,但這也不是天然的顏值啊。這個就是最重要的原因。
⑶ 綜合闡述關於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5G通信技術相互融合發展的趨勢和特點
讓他們一起上場。這樣就能夠堵住英格蘭媒體的批評,估計他們也不會替自己說好話,所以他還是只能作他的「倉儲部經理」,
這大概也多虧了一直比較清醒的守門員沒有全力去防守,並且把撂在自己腳邊的紙箱打開,讓服務員檢查裡面的物事兩個紙箱里裝著三十套名牌運動衫和運動短褲。從追趕到阻截再到把皮球勾過來再到半跪在草地上把球傳遞給自己的隊友,現在又是紅背心一方在防守。進攻方貼著邊線前進,
⑷ 5G+打造了哪些未來發展趨勢
業界十分看好5G商用前景。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5G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5G網路將覆蓋40%人口,中國將成為最大市場,2025年中國享受5G的人數佔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達到4.3億人。截至2018年6月,中國4G用戶滲透率進入全球前五,5G研發進入全球領先梯隊,電子商務市場規模位居全球首位。5G將能使幾乎各個行業受益,到2035年5G預計在廣泛行業中創造價值高達12.3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5G所創造的新機遇將遠遠超過3G和4G。
要積極研發5G手機和5G應用場景。馬化騰就表示騰訊要認真考慮開發VR版本微信。雷軍也表示,小米將於2019年三四月份在歐洲發布5G商用手機。
支持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應用突破,推進5G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大力培育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繁榮發展數字經濟。
5G三大應用場景分析
1、5G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是eMBB(增強移動寬頻場景),就是指流量消費,但現在中國的行動電話普及率已經高達110%,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連年下降,2018年1-9月降幅達到64%,由於運營商之間價格戰,流量收入即將見頂。
2、5G第二個應用場景是mMTC(海量物聯網連接場景),現在mMTC的ARPU值還只有幾毛錢,而運營商在人跟人通訊方面的ARPU值大約在50元左右,相差約一百倍,收入水平還非常低,三大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深耕八年的收入還不到總營收的1%,原因在於物聯網的應用對象是電表、水表、燃氣等公共事業,這些領域沒有足夠的支付意願和支付能力。在mMTC場景下,核心應該去做工業物聯網,因為製造業領域能有較高支付意願和支付能力。
3、5G第三個應用場景是uRLLC(超可靠低延時連接場景),這個場景主要的應用代表便是車聯網,「但車聯網,特別是自動駕駛真正大規模商用可能還要十年左右。
綜合5G三大業務場景來看,都不能指望近期帶來很可觀的收入,三五年內希望5G帶動行業起飛、市場爆發的想法還是過於樂觀了。
⑸ 5g通信技術現狀和未來發展
通信產業是關乎到國家信息發展和居民生活需要的重要行業,受到了國家的嚴格管理。5G作為通信產業的一部分以及未來幾年的主要發展方向,在國內市場中存在統一的監管政策框架。國家工信部在頻譜分配、牌照發放等方面進行著統一管理,目前我國政府已將移動通信網路作為重要基礎設施,採取了非常積極的產業發展政策,為5G產業的發展消除政策體制上的阻礙,以求在5G全球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在標准制定中佔有重要地位,提高國家整體競爭實力。
具體來看,全國5G政策類型大致可分為四個方向:一是對5G相關基地建設部署進行支持,以此推進5G網路建設進度;二是對5G技術應用場景進行培育,即促進5G產業與各產業融合發展、協同進步;三是加大5G技術研發力度,即加強研發技術,對研發工程進行一定的補貼;四是構建5G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安全保障措施,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5G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⑹ 5g未來發展前景和趨勢是什麼
5G商用帶動經濟產出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通信技術不斷升級,在40年間,就走完了從1G至5G的躍遷。2019年,我國5G正式實現商用,5G技術開始廣泛投入,據中國信通院預測,2020至2030年間,5G發展帶來的直接/間接經濟產出都將不斷增長。2030年,5G行業直接經濟產出或將實現6.3萬億元,間接經濟產出或將實現10.6萬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5G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⑺ 你了解5G嗎5G詳細有哪些優勢呢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是4G網路的演進。5G與4G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高速率、低時延、大容量等。中國電信正在5G應用創新方面開展廣泛合作,目前已發展超過200家的試驗客戶和合作夥伴,聚焦政務、製造、交通、物流、教育、醫療、媒體、警務、旅遊、環保等十大垂直行業的重點業務場景,開展了豐富的5G應用創新。更是推出了十全十美5G暢享融合套餐,暢享三千兆:千兆5G+千兆寬頻+千兆WiFi。寬頻升速:最高可享千兆網速;流量升檔:最多可享300GB國內大流量;全屋WiFi升級:全屋WiFi上門定製。
⑻ 計算機網路5g發展趨勢
5G的主要用例
物聯網通信仍是5G最受歡迎的目標用例,59%的受調查企業機構預期5G網路將廣泛應用在此領域。視頻則為第二受歡迎的用例,53%的受調查企業機構計劃將5G應用於此。
5G也適用於需要非常低延時特性的其它物聯網子類別。就視頻而言,未來將出現各種不同的用例。從視頻分析到協作,5G的速度和低延時性將非常適合用於支持4K和8K的高清視頻內容。」
5G部署狀態
Gartner預測到2022年,那些完成商用5G部署的通信服務提供商中將有半數會因系統無法完全滿足5G用例的需求,而難以從後端技術基礎架構的投資中獲利。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Sylvain Fabre表示:「大部分通信服務提供商要等到2025年至2030年這段期間,才能在他們的公共網路上實現完整的端對端5G基礎架構,因為他們首先把重心放在5G無線電通信上,然後才是核心網路切片和邊緣計算。」
上述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在於通信服務提供商的5G公共網路計劃在時間規劃和范圍上都大不相同。通信服務提供商起初會把焦點放在消費性寬頻服務上,這可能會導致對邊緣計算和核心切片的投資向後延遲,但這方面的投資對5G項目來說其實關聯性更強且更有價值。
Gartner建議,為滿足企業需求,科技產品經理在規劃5G基礎架構解決方案時,除了提供5G無線天線外,也必須為私人網路提供核心切片和邊緣計算基礎架構及服務。對於急著部署5G的企業機構而言,單純依靠通信服務提供商可能無法完全滿足他們短期到中期的需求。
⑼ 以人工智慧和5g技術為代表的科學技術會如何改變人類生活,其前景是否可控
和 5G 與機器人技術結合,正在不斷催生新的消費電子品類。AI 解決機器理解世界,以及人機交互的問題。5G 拓展機器人的活動邊界,並為機器人提供更大的算力和存儲空間(雲協作機器人) 。
根據 IFR 的分類方法,機器人大致可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兩類。傳統的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於汽車整車和零部件、電子製造、金屬和機械、食品加工等方面,其主要特點是按照預定的程序,沿規定路徑完成規定動作。AI/5G 如何賦能機器人?
AI 人工智慧的應用,催生了服務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醫療、物流、農業、商業、民用等方面。通過 AI 技術的使用,可通過數據採集、分析、計算,服務機器人能夠學習人類的行為,理解人類的意圖,與人類產生協作。
服務機器人主要類別及代表性產品
根據 IFR 的測算,2017 年全球機器人市場達 232 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市場達 147億美元,每萬人的保有量達 85 台。其餘為服務機器人市場,市場規模達 85 億美元。
到 2030 年,預計機器人的市場規模達 1,028 億美元,約為智能手機市場的 20%。服務機器人將達 561 億美元,維持 16% 的年復合增長率,並快於工業機器人的年復合增速。在經歷了2017、2018 高歌猛進的兩年後,2019年人工智慧行業的融資數量和金額呈現出斷崖式的下跌,資本紛紛往頭部企業集中,小公司生存艱難。即使是頭部企業也在上市途中遇阻,裁員收縮的消息不斷。從外部環境來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獵豹全球智庫認為,未來人工智慧的道路不一定都充滿了鮮花和掌聲,如果人工智慧真正想要引領下一個十年,一定是從業者們摒棄估值浮華,專注產品,紮根技術,在場景落地上只爭朝夕。
鉛筆道薦語:
在經歷了2017、2018 高歌猛進的兩年後,2019年人工智慧行業的融資數量和金額呈現出斷崖式的下跌,資本紛紛往頭部企業集中,小公司生存艱難。即使是頭部企業也在上市途中遇阻,裁員收縮的消息不斷。從外部環境來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獵豹全球智庫認為,未來人工智慧的道路不一定都充滿了鮮花和掌聲,如果人工智慧真正想要引領下一個十年,一定是從業者們摒棄估值浮華,專注產品,紮根技術,在場景落地上只爭朝夕。
來源 | 獵豹全球智庫
作者 | 周婷、潘星漢、李欣、肖海燕
報告指導 | 韓建琦、周婷
一、前言
一、前言
如果要為人工智慧立傳,2019 年註定是不同尋常的一年。艱難與尷尬,紮根與堅守,多重復雜的情緒在這一年交織上演。
難!在經歷了2017、2018 高歌猛進的兩年後,2019年人工智慧行業的融資數量和金額呈現出斷崖式的下跌,資本紛紛往頭部企業集中,小公司生存艱難。即使是頭部企業也在上市途中遇阻,裁員收縮的消息不斷。從外部環境來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尬!2019年也是幻想破滅的一年。人工智慧曾被看作是繼移動互聯網之後,下一個能夠誕生百億美金級巨頭的機會。可到了2019 年,通用人工智慧到來之前,它也並非人們想像得那麼全能。大眾對於人工智慧的熱情也降低了不少。有多少人還關注今年 12 月李世石與韓國圍棋AI「韓豆」的人機大戰?
廣屯糧、築高牆、緩稱王。獵豹全球智庫認為,未來人工智慧的道路不一定都充滿了鮮花和掌聲,如果人工智慧真正想要引領下一個十年,一定是從業者們摒棄估值浮華,專注產品,紮根技術,在場景落地上只爭朝夕。
接下來,獵豹全球智庫從政策、資本、技術、智能服務機器人、AI應用場景等層面全面掃描2019年人工智慧的發展情況,試圖為大家展示一個較為全面的2019年人工智慧的商業化落地。
⑽ AI在5G領域的發展
——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5G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數字經濟助力傳統產業不斷拓展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降低成本提高效能,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隨著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數字經濟的發展重心逐漸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變。「5G+雲+AI」技術融合釋放行業發展潛力,賦能行業智能化升級。
數字經濟成為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31.3萬億元,占 GDP比重超過三分之一,達到34.8%,佔比同比上升1.9%,數字經濟發展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 67.9%,同比上升12.9%,超越部分發達國家水平,成為帶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