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弗賴堡市中心去滴滴湖

弗賴堡市中心去滴滴湖

發布時間: 2022-04-17 23:03:20

① 綠色城市的世界十大

1.阿姆斯特丹。特點:鼓勵環保交通工具,阿姆斯特丹財政每年會撥出4000萬美元的預算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環保改造。在阿姆斯特丹,37%的市民都騎車出行。不久前,阿姆斯特丹市政廳還公布了一項限制舊汽車進入市中心的計劃,規定從2009年底開始,所有1991年前生產的汽車都將被禁止進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區域,以減少城市的空氣污染。
2.芝加哥。特點:氫氣燃料、風力發電,芝加哥市長理查德·達利從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帶頭植樹,為芝加哥創造了50萬棵新樹的環保紀錄。2001年,芝加哥大規模推行的通過「屋頂綠化」儲存太陽能和過濾雨水,以節省能源的舉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為芝加哥市政廳節約1億美元的能源開支。市政廳還將位於市中心的機場改建為公園,並在千禧公園內建造了一座可容納1萬輛自行車的「車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裝氫氣燃料站的城市。風力發電也是這座「風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
3.庫里提巴。特點:公交系統獨特獨到,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庫里提巴市,是全球第一批被聯合國列為「最適宜居住的5大城市」之一,早在1990年,就被聯合國授予「巴西生態之都」和「世界3大生活質量最佳的城市之一」的稱號。庫里提巴市長是建築師出身,擅長調整城市中的設施、布局,達到環保目標。他設計了一種獨特的公交系統,候車站猶如巨大的玻璃圓筒,兩頭分別設出入口,且入口處設有旋轉柵欄,以保證有序。公交車地盤與路面持平,使乘客上下車如履平地,以此吸引更多市民放棄私家車,乘坐同樣方便舒適的公交車。此外,庫里提巴市政廳早在數十年前就禁止市區和近郊興建工廠。
4.弗賴堡。特點:太陽能發電,弗賴堡是德國黑森林地區附近的一座小城。上世紀70年代,這里的市民曾對在這里建H電站否決,因此,弗賴堡的市民普遍環保意識都比較高。弗賴堡是成功將太陽能轉化為能源的城市之一。無論市中心的車站、醫院、足球場、還是城市花園和當地的釀酒廠屋頂或頂篷上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1/3的市民出行選擇騎自行車。此外,弗賴堡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注意垃圾的回收利用,至今,該地區的垃圾數量已減少2/3。
5.加德滿都。特點:屋頂綠化、建築限高,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依然保留了昔日原始建築風貌,但這座城市的環保措施,如「屋頂綠化」、利用太陽能發電和加熱等即使在一些歐洲主流城市也屬於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此外,為了最大限度減少能耗,加德滿都市政廳要求所有建築高度限制在9英尺(約2.7米)以下。
6.倫敦。特點:徵收車輛「環保稅」,2012年2月,倫敦市長肯·利文斯通宣布,計劃在20年內將倫敦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60%,使其成為全球最環保的城市。新規劃的改革措施覆蓋家庭、企業、供電系統和交通4個領域,比如,要求倫敦居民將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換用節能燈泡,全城1/4的供電系統也將得到改造,一些發電站將被遷至居民區附近,以避免電力能源傳輸過程中的浪費。在交通領域,市政廳對於排量大的汽車徵收每天25英鎊的高額「環保稅」,並在倫敦街頭推出自行車出租服務。
7.雷克雅未克。特點:氫燃料巴士、地熱,冰島地熱資源豐富,在冰島語中,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意思就是「冒煙的城市」,「煙」就是島上溫泉的水蒸氣。冰島在雷克雅未克大力推行地熱和水力作為取暖和電力能源的措施,此外,還推動氫燃料巴士和「百公里耗油量低於5升環保型汽車可以在市區免費停車」等環保活動。預計到2050年,雷克雅未克將徹底告別石油燃料,成為歐洲最潔凈的城市。
8.波特蘭。
特點:綠色建築、發展輕軌,波特蘭是第一個將節能減排立法律的城市。除了「綠色建築中心」,該城市還大力推行環保交通工具,輕軌、巴士和自行車是波特蘭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為了鼓勵更多市民選擇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波特蘭在城內開辟了近56萬畝的綠地以及長為120公里、供市民散步和騎腳踏車的專用道。
9.新加坡。特點:「零能耗」建築,作為亞洲的「花園城市」,新加坡在環保方面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長達12年的口香糖進口禁止令就是例證。2009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築也將竣工。這座由舊樓改造的建築,能源利用率將比常規建築高60%,屋頂採用總面積達1300平方米的太陽能板供電,並與公共電力網相連,可做到電力的互相補充,內部還裝有感應器,能自動調節室內的冷氣系統。
10.多倫多。特點:LED照明系統、深層湖水冷卻系統,早在2002年,多倫多為解決「熱島效應」(由於城市化發展,導致城市中的氣溫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就已開始在城市建築的屋頂種上綠色植物,改善環境質量。2013年多倫多宣布將用LED照明系統取代傳統燈泡和霓虹光管,以節省用電,在維護夜景的同時,減少城市的光污染。此外,多倫多市的一些建築將利用安大略湖的湖水冷卻降溫,以緩解電力供應。

② 世界各個國家是怎樣環保的請一一舉例,謝謝

荷蘭(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政府每年會撥出4000萬美元的預算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環保改造。在阿姆斯特丹,37%的市民都騎車出行。不久前,阿姆斯特丹市政府還公布了一項限制舊汽車進入市中心的計劃,規定從2009年底開始,所有1991年前生產的汽車都將被禁止進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區域,以減少城市的空氣污染。 美國(芝加哥) 芝加哥市長理查德·達利從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帶頭植樹,為芝加哥創造了50萬棵新樹的環保紀錄。2001年,芝加哥大規模推行的通過「屋頂綠化」儲存太陽能和過濾雨水,以節省能源的舉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為芝加哥市政府節約1億美元的能源開支。市政府還將位於市中心的機場改建為公園,並在千禧公園內建造了一座可容納1萬輛自行車的「車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裝氫氣燃料站的城市。風力發電也是這座「風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 巴西(庫里提巴) 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庫里提巴市,是全球第一批被聯合國列為「最適宜居住的5大城市」之一,早在1990年,就被聯合國授予「巴西生態之都」和「世界3大生活質量最佳的城市之一」的稱號。庫里提巴市長是建築師出身,擅長調整城市中的設施、布局,達到環保目標。他設計了一種獨特的公交系統,候車站猶如巨大的玻璃圓筒,兩頭分別設出入口,且入口處設有旋轉柵欄,以保證有序。公交車地盤與路面持平,使乘客上下車如履平地,以此吸引更多市民放棄私家車,乘坐同樣方便舒適的公交車。此外,庫里提巴市政府早在數十年前就禁止市區和近郊興建工廠。 德國(弗賴堡) 弗賴堡是德國黑森林地區附近的一座小城。上世紀70年代,這里的市民曾對政府要在這里建核電站的舉措進行抗議,因此,弗賴堡的市民普遍環保意識都比較高。弗賴堡是成功將太陽能轉化為能源的城市之一。無論市中心的車站、醫院、足球場、還是城市花園和當地的釀酒廠屋頂或頂篷上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1/3的市民出行選擇騎自行車。此外,弗賴堡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注意垃圾的回收利用,至今,該地區的垃圾數量已減少2/3。 尼泊爾(加德滿都)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依然保留了昔日原始建築風貌,但這座城市的環保措施,如「屋頂綠化」、利用太陽能發電和加熱等即使在一些歐洲主流城市也屬於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此外,為了最大限度減少能耗,加德滿都政府要求所有建築高度限制在9英尺(約2.7米)以下。 英國(倫敦) 去年2月,倫敦市長肯·利文斯通宣布,計劃在20年內將倫敦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60%,使其成為全球最環保的城市。新規劃的改革措施覆蓋家庭、企業、供電系統和交通4個領域,比如,要求倫敦居民將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換用節能燈泡,全城1/4的供電系統也將得到改造,一些發電站將被遷至居民區附近,以避免電力能源傳輸過程中的浪費。在交通領域,市政府對於排量大的汽車徵收每天25英鎊的高額「環保稅」,並在倫敦街頭推出自行車出租服務。 冰島 冰島地熱資源豐富,在冰島語中,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意思就是「冒煙的城市」,「煙」就是島上溫泉的水蒸氣。冰島政府在雷克雅未克大力推行地熱和水力作為取暖和電力能源的措施,此外,還推動氫燃料巴士和「百公里耗油量低於5升環保型汽車可以在市區免費停車」等環保活動。預計到2050年,雷克雅未克將徹底告別石油燃料,成為歐洲最潔凈的城市。 美國(波特蘭) 波特蘭是美國第一個將節能減排作為一項法律推行的城市。除了「綠色建築中心」,該城市還大力推行環保交通工具,輕軌、巴士和自行車是波特蘭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為了鼓勵更多市民選擇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波特蘭市政府在城內開辟了近56萬畝的綠地以及長為120公里、供市民散步和騎腳踏車的專用道。 新加坡 作為亞洲的「花園城市」,新加坡在環保方面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長達12年的口香糖進口禁止令就是例證。2009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築也將竣工。這座由舊樓改造的建築,能源利用率將比常規建築高60%,屋頂採用總面積達1300平方米的太陽能板供電,並與公共電力網相連,可做到電力的互相補充,內部還裝有感應器,能自動調節室內的冷氣系統。 加拿大(多倫多) 早在2002年,多倫多為解決「熱島效應」(由於城市化發展,導致城市中的氣溫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就已開始在城市建築的屋頂種上綠色植物,改善環境質量。去年,多倫多宣布將用LED照明系統取代傳統燈泡和霓虹光管,以節省用電,在維護夜景的同時,減少城市的光污染。此外,多倫多市的一些建築將利用安大略湖的湖水冷卻降溫,以緩解電力供應。

③ 求 千機大轟炸 的資料,包括漢堡的大火 ,還有對埃森,不萊梅轟炸的資料

1942年2月21日,阿瑟·哈里斯成為英國皇家空軍總司令後,建議英國空軍停止對具體目標的摧毀,要求對德國城市進行地面轟炸。他認為,要摧毀城市首先應摧毀其工業企業,以消滅德意志人民的士氣。他制定出了一套嚴格的紀律,要求士兵對他的一切命令必須迅速並無條件執行。他請求英國政府支援他4000架重型四引擎轟炸機、1000架高速殲擊-轟炸機,只有這樣,英國皇家空軍才可能具備每夜都有1000架飛機在德國上空盤旋的優勢。於是在1942年5月30至31日夜間的第一次千機大轟炸中,哈里斯派出了所有的轟炸機,共計1047架。結果有41架沒有按時返回基地(占總數的3.9%)。除了德國城市,英空軍的轟炸目標還鎖定了魯爾工業區、義大利的米蘭、都靈和拉斯佩齊亞,還有德國駐法潛水艇基地。這樣的轟炸持續到1943年1月之後美英盟軍在卡薩布蘭卡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明確了未來戰略合作目標:不遺餘力地擊潰和摧毀德國軍事、經濟和工業實力,以削弱德意志人民士氣,使其喪失抵抗能力。
英國首相丘吉爾 於當年的6月2日在下議院演講時宣布:「我保證,今年將使德國各大城市、港口以及軍事工業中心遭到任何一個國家都未曾經歷過的最殘酷的災難。」
隨後,英軍轟炸德國指揮官就接到了「給予德國工業區最猛烈的轟炸」的命令。「實際上我已獲得了任意轟炸10萬和10萬以上人口的德國城市的權利。」哈里斯在戰後這樣回憶到。他將轟炸目標再一次鎖定了德國第二大城市——漢堡,並把這次空襲取名為「蛾摩拉戰役」,其目的是徹底摧毀漢堡並使之化為灰燼。
1943年7月底到8月初,美英盟國對漢堡進行了連續3天4夜的密集轟炸,共出動近3000架重型轟炸機,向城市人口密集區共投彈約1萬噸,大部分是燃燒彈。漢堡成了火的海洋,火勢形成熾熱氣柱,高達4000米,滾滾濃煙甚至滲入到了飛機的機艙里。據一些目擊者回憶,柏油馬路和電車玻璃統統被烈火燒焦和熔化,驚慌的逃難者躲到地下室被毒氣憋死後活活地被燒成灰燼,有的則被活埋在廢墟中喪生。這次空襲,使一半城市被嚴重摧毀,平民死亡人數達5萬,燒傷、受傷以及殘廢人數高達20萬。漢堡空襲後,已有「轟炸機」綽號的哈里斯元帥,又被英國一些雜志稱為「屠夫」。但轟炸的結果一點兒也沒使哈里斯愉快起來,因為漢堡之戰並沒有加速德國徹底戰敗的到來。據哈里斯統計,至少要同時毀滅6個大城市,才能徹底摧毀德國。幾乎與此同時,美軍集中轟炸第三帝國的重工業區。8月17日,363架重型轟炸機試圖轟炸位於施韋因富特的軸承廠,但因為沒有戰斗機的掩護,損失慘重,60架轟炸機被擊落。三個月後,哈里斯於11月18日又開始了「柏林之戰」,戰役持續到1944年3月。哈里斯組織了對柏林的16次集中轟炸,共投下5萬噸炸彈,半個城市變成一片廢墟,幾萬柏林人喪生。1944年3月30日,英軍在夜襲紐倫堡時,共出動786架飛機,被德軍擊中96架。到1944年初,盟軍轟炸機有了「野馬」殲擊機的掩護。而這時,德軍的空中防禦系統已崩潰,王牌飛行員所剩無幾,而新飛行員又不能及時補充。從4月起,盟軍的戰略轟炸越加頻繁。小城埃森便是戰略轟炸的成果:曾經有這樣一段記載......1944年9月的最後一天,由於天氣惡劣,美軍飛機無法測到欲襲擊的某軍工廠目標,在返回途中,途經一小城,為減輕負擔,飛機拋出了所有炸彈,炸彈正落到了一所學校里,120名學生(全城半數)被活活埋在了廢墟里......
到1944年底,德國鐵路已被盟軍炸得完全癱瘓,燃料產量也由5月的31.6萬噸急劇下降到9月的1.7萬噸,根本無法供給德國空軍和坦克師。德軍最終以失敗告終。
而隨著作戰經驗的增加,盟軍飛機損失越來越少,重型轟炸機和戰斗機的掩護實力大大加強,對柏林、斯圖加特、達姆施塔特、弗賴堡等德國城市再一次進行了最猛烈的襲擊和轟炸。1945年2月中旬,德累斯頓之戰達到了階段轟炸的最高峰。從2月13日夜到14日凌晨,800架英轟炸機向城市中心猛烈投下65萬枚燃燒彈,2.7萬所民宅、7000幢公共大樓倒塌,數以萬計的平民被炸死。雖然關於遇難人數眾說紛紜,但這場火焰風暴和漢堡、廣島大火一樣,給城市和人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不言而喻。繼德累斯頓之戰後,英軍又成功炸毀了維爾茨堡、拜羅伊特、烏爾姆等一些古老的德國城市。人口僅為6萬的普福爾茨海姆城在2月22日的一次空襲中就有2萬平民遇難。
3月初,丘吉爾建議哈里斯立即停止「面積」轟炸,阿瑟·哈里斯元帥終於停止了對城市和平民的大轟炸。
阿瑟·哈里斯元帥戰後寫了一本名為《戰略轟炸》的書,在書中他特別指出:除了埃森戰役,其餘戰爭時間里,英皇家空軍轟炸從來沒有將某一工廠作為襲擊目標,即使成功毀滅了一個企業,也被我們看作是附加的成績。而我們的成功標準是市中心的毀滅,因為越靠近市中心,房屋、人口越密集,投下的炸彈就越容易摧毀整個城市。
戰爭期間,英軍向德國城市共投下9.5億枚炸彈,重達43萬噸。
在戰後很長時間內,美英兩國都不斷地為自己的劣行辯護。1964年,美國空軍退伍中將艾拉·伊克爾這樣說:「對於美英盟軍轟炸德累斯頓時犧牲的13. 5萬德累斯頓人民,我感到非常抱歉,但我也沒忘記戰爭的始作俑者,並且對在美英空軍頑強打擊法西斯的戰爭中犧牲的500多萬平民再次表示惋惜。」而英空軍羅伯特·桑德比元帥的語氣比較緩和:「沒有人會否認,德累斯頓之戰是場悲劇。這是因殘酷巧合所引起的一場駭人災難。1945年春天的這場襲擊不是一場惡戰,雖然盟軍似乎不是要搞清楚空襲的巨大破壞力。」
據統計,有30萬至150萬德國平民在盟軍轟炸中死亡。
在轟炸中面積被摧毀50%以上的城市有:路德維希港、沃爾姆特、不來梅、漢諾威、紐倫堡、雷姆沙伊德、波鴻、埃森、達姆施塔特、科赫姆、漢堡。美因茨、內卡蘇爾姆、亞琛、明斯特、埃爾克倫茨、威廉港、科布倫茨、科隆、普福爾茨海姆、多特蒙德、吉森、哈瑙、卡塞爾、迪倫、阿爾騰基興、布魯赫薩爾、格雷文布羅赫、多瑙沃特、雷馬根、維爾茨堡、愛恩登、普呂姆、韋瑟爾、克桑藤、埃默里希、於利希。

④ 國外環保措施有哪些,國家和典型事例。還有國內的。

1.阿姆斯特丹
特點:鼓勵環保交通工具
阿姆斯特丹政府每年會撥出4000萬美元的預算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環保改造。在阿姆斯特丹,37%的市民都騎車出行。不久前,阿姆斯特丹市政府還公布了一項限制舊汽車進入市中心的計劃,規定從2009年底開始,所有1991年前生產的汽車都將被禁止進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區域,以減少城市的空氣污染。

2.芝加哥
特點:氫氣燃料、風力發電
芝加哥市長理查德·達利從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帶頭植樹,為芝加哥創造了50萬棵新樹的環保紀錄。2001年,芝加哥大規模推行的通過「屋頂綠化」儲存太陽能和過濾雨水,以節省能源的舉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為芝加哥市政府節約1億美元的能源開支。市政府還將位於市中心的機場改建為公園,並在千禧公園內建造了一座可容納1萬輛自行車的「車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裝氫氣燃料站的城市。風力發電也是這座「風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

3.庫里提巴
特點:公交系統獨特獨到
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庫里提巴市,是全球第一批被聯合國列為「最適宜居住的5大城市」之一,早在1990年,就被聯合國授予「巴西生態之都」和「世界3大生活質量最佳的城市之一」的稱號。庫里提巴市長是建築師出身,擅長調整城市中的設施、布局,達到環保目標。他設計了一種獨特的公交系統,候車站猶如巨大的玻璃圓筒,兩頭分別設出入口,且入口處設有旋轉柵欄,以保證有序。公交車地盤與路面持平,使乘客上下車如履平地,以此吸引更多市民放棄私家車,乘坐同樣方便舒適的公交車。此外,庫里提巴市政府早在數十年前就禁止市區和近郊興建工廠。

4.弗賴堡
特點:太陽能發電
弗賴堡是德國黑森林地區附近的一座小城。上世紀70年代,這里的市民曾對政府要在這里建核電站的舉措進行抗議,因此,弗賴堡的市民普遍環保意識都比較高。弗賴堡是成功將太陽能轉化為能源的城市之一。無論市中心的車站、醫院、足球場、還是城市花園和當地的釀酒廠屋頂或頂篷上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1/3的市民出行選擇騎自行車。此外,弗賴堡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注意垃圾的回收利用,至今,該地區的垃圾數量已減少2/3。

5.加德滿都
特點:屋頂綠化、建築限高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依然保留了昔日原始建築風貌,但這座城市的環保措施,如「屋頂綠化」、利用太陽能發電和加熱等即使在一些歐洲主流城市也屬於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此外,為了最大限度減少能耗,加德滿都政府要求所有建築高度限制在9英尺(約2.7米)以下。

6.倫敦
特點:徵收車輛「環保稅」
去年2月,倫敦市長肯·利文斯通宣布,計劃在20年內將倫敦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60%,使其成為全球最環保的城市。新規劃的改革措施覆蓋家庭、企業、供電系統和交通4個領域,比如,要求倫敦居民將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換用節能燈泡,全城1/4的供電系統也將得到改造,一些發電站將被遷至居民區附近,以避免電力能源傳輸過程中的浪費。在交通領域,市政府對於排量大的汽車徵收每天25英鎊的高額「環保稅」,並在倫敦街頭推出自行車出租服務。

7.雷克雅未克
特點:氫燃料巴士、地熱
冰島地熱資源豐富,在冰島語中,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意思就是「冒煙的城市」,「煙」就是島上溫泉的水蒸氣。冰島政府在雷克雅未克大力推行地熱和水力作為取暖和電力能源的措施,此外,還推動氫燃料巴士和「百公里耗油量低於5升環保型汽車可以在市區免費停車」等環保活動。預計到2050年,雷克雅未克將徹底告別石油燃料,成為歐洲最潔凈的城市。

8.波特蘭
特點:綠色建築、發展輕軌
波特蘭是美國第一個將節能減排作為一項法律推行的城市。除了「綠色建築中心」,該城市還大力推行環保交通工具,輕軌、巴士和自行車是波特蘭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為了鼓勵更多市民選擇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波特蘭市政府在城內開辟了近56萬畝的綠地以及長為120公里、供市民散步和騎腳踏車的專用道。

9.新加坡
特點:「零能耗」建築
作為亞洲的「花園城市」,新加坡在環保方面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長達12年的口香糖進口禁止令就是例證。2009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築也將竣工。這座由舊樓改造的建築,能源利用率將比常規建築高60%,屋頂採用總面積達1300平方米的太陽能板供電,並與公共電力網相連,可做到電力的互相補充,內部還裝有感應器,能自動調節室內的冷氣系統。

10.多倫多
特點:LED照明系統、深層湖水冷卻系統
早在2002年,多倫多為解決「熱島效應」(由於城市化發展,導致城市中的氣溫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就已開始在城市建築的屋頂種上綠色植物,改善環境質量。去年,多倫多宣布將用LED照明系統取代傳統燈泡和霓虹光管,以節省用電,在維護夜景的同時,減少城市的光污染。此外,多倫多市的一些建築將利用安大略湖的湖水冷卻降溫,以緩解電力供應。

⑤ 去德國旅遊要多少錢

德國的高速公路都不限速的,去德國自駕游很不錯,租個跑車自駕吧,旅遊的費用大概是25000元左右,具體要花多少錢,就看自己的實際情況了。


去南德自駕游的話,無二之旅有一條自己的非典型性自駕路線,在此與大家分享,更多德國旅遊的資訊,可以查看這里:http://dwz.cn/Wuerlv


總路線:

第一段:慕尼黑-紐倫堡-海德堡

第二段:海德堡-巴登巴登-希爾塔赫-弗萊堡

第三段:弗萊堡-腓特烈港-富森

第四段:富森-薩爾茲堡-哈爾施塔德-慕尼黑


南德自駕路線推薦–第一段:


DAY10 慕尼黑-北京 漢莎航空 14:15–06:10(+1)

在德國的最後一天,已經開始懷念黑森林的風景和啤酒豬肘大餐了嗎?離別只是暫時的,德國等著你的再次光臨!


非典型性德國自駕路線,希望你喜歡,回答不容易,滿意請採納,更多德國旅遊的資訊以及個性線路,請查看這里:http://dwz.cn/Wuerlv

⑥ 世界十大綠色城市都是西方的嗎


1.阿姆斯特丹。特點:鼓勵環保交通工具,阿姆斯特丹財政每年會撥出4000萬美元的預算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環保改造。在阿姆斯特丹,37%的市民都騎車出行。不久前,阿姆斯特丹市政廳還公布了一項限制舊汽車進入市中心的計劃,規定從2009年底開始,所有1991年前生產的汽車都將被禁止進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區域,以減少城市的空氣污染。
2.芝加哥。特點:氫氣燃料、風力發電,芝加哥市長理查德·達利從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帶頭植樹,為芝加哥創造了50萬棵新樹的環保紀錄。2001年,芝加哥大規模推行的通過「屋頂綠化」儲存太陽能和過濾雨水,以節省能源的舉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為芝加哥市政廳節約1億美元的能源開支。市政廳還將位於市中心的機場改建為公園,並在千禧公園內建造了一座可容納1萬輛自行車的「車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裝氫氣燃料站的城市。風力發電也是這座「風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
3.庫里提巴。特點:公交系統獨特獨到,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庫里提巴市,是全球第一批被聯合國列為「最適宜居住的5大城市」之一,早在1990年,就被聯合國授予「巴西生態之都」和「世界3大生活質量最佳的城市之一」的稱號。庫里提巴市長是建築師出身,擅長調整城市中的設施、布局,達到環保目標。他設計了一種獨特的公交系統,候車站猶如巨大的玻璃圓筒,兩頭分別設出入口,且入口處設有旋轉柵欄,以保證有序。公交車地盤與路面持平,使乘客上下車如履平地,以此吸引更多市民放棄私家車,乘坐同樣方便舒適的公交車。此外,庫里提巴市政廳早在數十年前就禁止市區和近郊興建工廠。
4.弗賴堡。特點:太陽能發電,弗賴堡是德國黑森林地區附近的一座小城。上世紀70年代,這里的市民曾對在這里建H電站否決,因此,弗賴堡的市民普遍環保意識都比較高。弗賴堡是成功將太陽能轉化為能源的城市之一。無論市中心的車站、醫院、足球場、還是城市花園和當地的釀酒廠屋頂或頂篷上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1/3的市民出行選擇騎自行車。此外,弗賴堡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注意垃圾的回收利用,至今,該地區的垃圾數量已減少2/3。
5.加德滿都。特點:屋頂綠化、建築限高,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依然保留了昔日原始建築風貌,但這座城市的環保措施,如「屋頂綠化」、利用太陽能發電和加熱等即使在一些歐洲主流城市也屬於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此外,為了最大限度減少能耗,加德滿都市政廳要求所有建築高度限制在9英尺(約2.7米)以下。
6.倫敦。特點:徵收車輛「環保稅」,去年2月,倫敦市長肯·利文斯通宣布,計劃在20年內將倫敦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60%,使其成為全球最環保的城市。新規劃的改革措施覆蓋家庭、企業、供電系統和交通4個領域,比如,要求倫敦居民將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換用節能燈泡,全城1/4的供電系統也將得到改造,一些發電站將被遷至居民區附近,以避免電力能源傳輸過程中的浪費。在交通領域,市政廳對於排量大的汽車徵收每天25英鎊的高額「環保稅」,並在倫敦街頭推出自行車出租服務。
7.雷克雅未克。特點:氫燃料巴士、地熱,冰島地熱資源豐富,在冰島語中,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意思就是「冒煙的城市」,「煙」就是島上溫泉的水蒸氣。冰島在雷克雅未克大力推行地熱和水力作為取暖和電力能源的措施,此外,還推動氫燃料巴士和「百公里耗油量低於5升環保型汽車可以在市區免費停車」等環保活動。預計到2050年,雷克雅未克將徹底告別石油燃料,成為歐洲最潔凈的城市。
8.波特蘭。
特點:綠色建築、發展輕軌,波特蘭是第一個將節能減排立法律的城市。除了「綠色建築中心」,該城市還大力推行環保交通工具,輕軌、巴士和自行車是波特蘭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為了鼓勵更多市民選擇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波特蘭在城內開辟了近56萬畝的綠地以及長為120公里、供市民散步和騎腳踏車的專用道。
9.新加坡。特點:「零能耗」建築,作為亞洲的「花園城市」,新加坡在環保方面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長達12年的口香糖進口禁止令就是例證。2009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築也將竣工。這座由舊樓改造的建築,能源利用率將比常規建築高60%,屋頂採用總面積達1300平方米的太陽能板供電,並與公共電力網相連,可做到電力的互相補充,內部還裝有感應器,能自動調節室內的冷氣系統。
10.多倫多。特點:LED照明系統、深層湖水冷卻系統,早在2002年,多倫多為解決「熱島效應」(由於城市化發展,導致城市中的氣溫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就已開始在城市建築的屋頂種上綠色植物,改善環境質量。去年,多倫多宣布將用LED照明系統取代傳統燈泡和霓虹光管,以節省用電,在維護夜景的同時,減少城市的光污染。此外,多倫多市的一些建築將利用安大略湖的湖水冷卻降溫,以緩解電力供應

⑦ 世界各地節能減排的例子

1.阿姆斯特丹

特點:鼓勵環保交通工具

阿姆斯特丹政府每年會撥出4000萬美元的預算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環保改造。在阿姆斯特丹,37%的市民都騎車出行。不久前,阿姆斯特丹市政府還公布了一項限制舊汽車進入市中心的計劃,規定從2009年底開始,所有1991年前生產的汽車都將被禁止進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區域,以減少城市的空氣污染。

2.芝加哥

特點:氫氣燃料、風力發電

芝加哥市長理查德·達利從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帶頭植樹,為芝加哥創造了50萬棵新樹的環保紀錄。2001年,芝加哥大規模推行的通過「屋頂綠化」儲存太陽能和過濾雨水,以節省能源的舉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為芝加哥市政府節約1億美元的能源開支。市政府還將位於市中心的機場改建為公園,並在千禧公園內建造了一座可容納1萬輛自行車的「車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裝氫氣燃料站的城市。風力發電也是這座「風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

3.庫里提巴

特點:公交系統獨特獨到

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庫里提巴市,是全球第一批被聯合國列為「最適宜居住的5大城市」之一,早在1990年,就被聯合國授予「巴西生態之都」和「世界3大生活質量最佳的城市之一」的稱號。庫里提巴市長是建築師出身,擅長調整城市中的設施、布局,達到環保目標。他設計了一種獨特的公交系統,候車站猶如巨大的玻璃圓筒,兩頭分別設出入口,且入口處設有旋轉柵欄,以保證有序。公交車地盤與路面持平,使乘客上下車如履平地,以此吸引更多市民放棄私家車,乘坐同樣方便舒適的公交車。此外,庫里提巴市政府早在數十年前就禁止市區和近郊興建工廠。

4.弗賴堡

特點:太陽能發電

弗賴堡是德國黑森林地區附近的一座小城。上世紀70年代,這里的市民曾對政府要在這里建核電站的舉措進行抗議,因此,弗賴堡的市民普遍環保意識都比較高。弗賴堡是成功將太陽能轉化為能源的城市之一。無論市中心的車站、醫院、足球場、還是城市花園和當地的釀酒廠屋頂或頂篷上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1/3的市民出行選擇騎自行車。此外,弗賴堡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注意垃圾的回收利用,至今,該地區的垃圾數量已減少2/3。、

5.加德滿都

特點:屋頂綠化、建築限高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依然保留了昔日原始建築風貌,但這座城市的環保措施,如「屋頂綠化」、利用太陽能發電和加熱等即使在一些歐洲主流城市也屬於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此外,為了最大限度減少能耗,加德滿都政府要求所有建築高度限制在9英尺(約2.7米)以下。

6.倫敦

特點:徵收車輛「環保稅」

去年2月,倫敦市長肯·利文斯通宣布,計劃在20年內將倫敦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60%,使其成為全球最環保的城市。新規劃的改革措施覆蓋家庭、企業、供電系統和交通4個領域,比如,要求倫敦居民將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換用節能燈泡,全城1/4的供電系統也將得到改造,一些發電站將被遷至居民區附近,以避免電力能源傳輸過程中的浪費。在交通領域,市政府對於排量大的汽車徵收每天25英鎊的高額「環保稅」,並在倫敦街頭推出自行車出租服務。

7.雷克雅未克

特點:氫燃料巴士、地熱

冰島地熱資源豐富,在冰島語中,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意思就是「冒煙的城市」,「煙」就是島上溫泉的水蒸氣。冰島政府在雷克雅未克大力推行地熱和水力作為取暖和電力能源的措施,此外,還推動氫燃料巴士和「百公里耗油量低於5升環保型汽車可以在市區免費停車」等環保活動。預計到2050年,雷克雅未克將徹底告別石油燃料,成為歐洲最潔凈的城市。

8.波特蘭

特點:綠色建築、發展輕軌

波特蘭是美國第一個將節能減排作為一項法律推行的城市。除了「綠色建築中心」,該城市還大力推行環保交通工具,輕軌、巴士和自行車是波特蘭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為了鼓勵更多市民選擇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波特蘭市政府在城內開辟了近56萬畝的綠地以及長為120公里、供市民散步和騎腳踏車的專用道。

9.新加坡

特點:「零能耗」建築

作為亞洲的「花園城市」,新加坡在環保方面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長達12年的口香糖進口禁止令就是例證。2009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築也將竣工。這座由舊樓改造的建築,能源利用率將比常規建築高60%,屋頂採用總面積達1300平方米的太陽能板供電,並與公共電力網相連,可做到電力的互相補充,內部還裝有感應器,能自動調節室內的冷氣系統。

10.多倫多

特點:LED照明系統、深層湖水冷卻系統

早在2002年,多倫多為解決「熱島效應」(由於城市化發展,導致城市中的氣溫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就已開始在城市建築的屋頂種上綠色植物,改善環境質量。去年,多倫多宣布將用LED照明系統取代傳統燈泡和霓虹光管,以節省用電,在維護夜景的同時,減少城市的光污染。此外,多倫多市的一些建築將利用安大略湖的湖水冷卻降溫,以緩解電力供應。

德國:節約能源成為國家戰略

德國是一個能源緊缺的國家,根據統計,德國幾乎所有的石油和80%的天然氣倚賴進口,因此德國政府一直以來非常重視節約能源,頒布了很多法律法規並採取多種措施鼓勵民眾節能。

作為能源進口型的國家,德國政府很早就把節約能源作為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率先通過了《能源節約法》,其中規定到2008年,德國將對所有的建築實行能源證書認定。沒有能源證書的房屋將被禁止出售和出租。並且制訂了德國建築保溫節能技術新規范。除了完善立法之外,德國政府還採取多種措施調動企業節能的積極性,包括為他們提供免費的節能咨詢,對於節能項目提供低息貸款,為項目的迅速實施提供政策和資金的雙方面支持,這些都使「環保產業」在德國得以迅速發展。1977年德國還在歐洲首次開辦了「能源管理師」培訓課程,目前,這一培訓課程已經推廣到歐盟10多個國家,600多人取得從業資格。此外,德國政府還積極通過各種渠道向公眾宣傳建築節能知識,並解答人們在節能方面碰到的問題。

日本節能減排激勵政策:對節能設備推廣、示範項目實行補貼等,經濟產業省每年財政撥款380億日元(約3億美元),用於補貼家庭和樓房能源管理系統和高效熱水器等;對使用列入目錄的111種節能設備實行特別折舊和稅收減免優惠,減免的稅收約占設備購置成本的7%;政策性銀行給予低息貸款,以鼓勵節能設備的推廣應用。

美國節能減排激勵政策:有現金補貼、稅收減免和低息貸款等。2003年7月31日美國決定在今後十年對能源效率、替代燃料和可再生燃料等領域實施減免能源稅政策。對新建建築和各種節能型設備根據所判定的能效指標不同,減稅額度分別為10%或20%。2001年美國40個州級政府部門和公用事業單位共提供1.33億美元開展現金補貼項目,鼓勵用戶購買經「能源之星」認證的節能電器和照明產品。鼓勵推廣乙醇汽油,對每噸乙醇補貼1400-1500元。為進一步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美國奧巴馬政府將從總額為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撥款4.67億美元,用於促進太陽能和地熱能的開發和利用。

荷蘭節能減排激勵政策:從1996年起實施了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贈款計劃。1996-1998年可持續能源建築臨時補貼財政預算為1250萬荷盾,其中約70%的預算用於節能。在工業領域,20億荷盾用於節能設備的信貸投資。從1998年起對工業節能示範和和市場推廣項目進行招投標,每年財政預算為1000萬荷盾。

法國節能減排激勵政策:

公共財政:環境與能源控制署管理的預算經費約30億法郎,其中用於可再生能源5億法郎、節能7億法郎、環境治理18億法郎。這些費用通過合同形式支持環境與能源控制署地方代表機構、研究單位、企業開展環境和能源方面的開發研究、診斷咨詢和項目投資。

稅收政策:徵收汽車燃料稅和新的環境污染稅。實施稅收減免政策,主要包括對家庭保溫和供暖設備以及高效鍋爐的安裝減免所得稅;工業領域能源效率技術投資第一年實施加速折舊制度,並少征商業稅;對節能進行投資的公司在節能設備使用和租賃中的盈利免稅。

英國節能減排激勵政策:對節能設備投資和技術開發項目給與貼息貸款或免(低)息貸款。2002年節能基金的2億英鎊預算中,25%用於貼息貸款,其中1000萬英鎊是無息貸款。對公布的節能設備目錄,實施加速折舊政策。

義大利節能減排激勵政策:

財政政策:1991年、1992年的行政令規定財政經費主要用於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目前已完成項目211個,正在實施項目132個。項目經費總預算為10.4億歐元,實際財政撥款1.45億歐元。

稅收政策:從1998年開始實施二氧化碳-能源稅收政策,計劃在2004年全面實施。2000年政府決定從1999年的碳稅中提取3000億里拉用於減排溫室氣體,包括推廣可再生能源和促進能源效率提高。

世界各國節能減排文化風氣

⑧ 弗萊堡大學怎麼樣

弗萊堡大學是德國九所聯邦資助的精英大學之一,建校於1457年,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第二所大學,也是德國最為古老的大學之一。大學至今已經出了十九個諾貝爾獎得主。那年從滴滴湖去蘇黎世的路上路過弗萊堡,於是來這里沾一點人傑地靈之氣。一大清早來的,應該是第一教學樓吧,不過教學樓里似乎還沒有上課的樣子,應該還在放暑假期間吧,裡面空空盪盪的,反而方便了參觀。教學樓應該也有些年頭了,柱子牆面都有很多的浮雕,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上課應該很棒。

⑨ 德國(東德)、法國、義大利有沒有賣倉鼠籠子的

有,你去市場那裡轉轉,淘寶網上有賣的德國倉鼠籠,200多,豪華雙層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粘液科技篩礦機怎麼用 發布:2025-07-19 05:50:34 瀏覽:285
eth難度查詢 發布:2025-07-19 03:24:56 瀏覽:253
流量礦機礦場託管 發布:2025-07-19 02:38:08 瀏覽:665
usdt世紀佳緣 發布:2025-07-19 02:10:40 瀏覽:593
維華物聯網數字貨幣騙局 發布:2025-07-19 02:10:10 瀏覽:745
區塊鏈首 發布:2025-07-19 02:05:19 瀏覽:967
以太坊會跌倒什麼價格 發布:2025-07-19 01:46:42 瀏覽:809
比特幣做任務 發布:2025-07-19 01:31:58 瀏覽:786
16年比特幣合約 發布:2025-07-19 01:27:46 瀏覽:118
虛擬數字貨幣趨勢狂人 發布:2025-07-19 01:17:19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