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文明時代的商業模式是去中心化
① 互聯網的商業模式與傳統企業有什麼區別
互聯網的商業模式與傳統企業的區別:
1、消費模式的不同:
傳統產品經濟以企業為中心的,產銷分離。對於消費者來說,只能被動接受,無論消費者如何選擇,都是被動選擇:價格、產品包裝,等方面都是被動的接受,即消費者沒有任何話語權。
互聯網模式下,消費者是中心,他們可以參與到了企業的前端生產過程中,由消費者變成參與產銷者,這就推動了產品經濟向分享經濟進化。
2、製造模式的改變:
互聯網的碎片化特徵導致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消費者喜歡什麼,企業就要滿足什麼,這是互聯網賦予消費者的權利。如果不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那麼企業就會被淘汰。
消費者在互聯網領域中,往往以群體如社群的形式存在,社群有強大的擴散力,傳統媒體思維下無法將大量的分散的碎片化的個體連結在一起,而互聯網下的大供應鏈平台完美解決了創業的核心難題。
3、商業模式的改變:
傳統經濟的發展基礎是分工理論,這種理論的實踐最常見的就是流水線作業,程序化作業,那麼互聯網來了以後,它的去中心化特徵,就打破了企業自成體系的封閉組織,動搖了傳統企業層級式和流水線式的流程,使企業變成了互聯網分布中的一個節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互聯網商業模式
② 互聯網思維帶來了什麼
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聯網產品、互聯網企業;
這里指的互聯網,不單指桌面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是泛互聯網,因為未來的網路形態一定是跨越各種終端設備的,台式機、筆記本、平板、手機、手錶、眼鏡,等等。
互聯網思維,更注重人的價值編輯
互聯網思維是怎麼產生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互聯網技術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其在商業層面的邏輯。工業社會的構成單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構成互聯網世界的基本介質則是無形的比特。這意味著,工業文明時代的經濟學是一種稀缺經濟學,而互聯網時代則是豐饒經濟學。根據摩爾定律等理論,互聯網的三大基礎要件——帶寬、存儲、伺服器都將無限指向免費。在互聯網經濟中,壟斷生產、銷售以及傳播將不再可能。
而且,一個網狀結構的互聯網,是沒有中心節點的,它不是一個層級結構。雖然不同的點有不同的權重,但沒有一個點是絕對的權威。所以互聯網的技術結構決定了它內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平等是互聯網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
在一個網狀社會,一個「個人」跟一個「企業」的價值,是由連接點的廣度跟厚度決定的。你的連接越廣、連接越厚,你的價值越大,這也是純信息社會的基本特徵,你的信息含量決定你的價值。所以開放變成一種生存的必須手段,你不開放,你就沒有辦法去獲得更多的連接。
所以,互聯網商業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開放基礎之上,互聯網思維也必然體現著平等、開放的特徵。平等、開放意味著民主,意味著人性化。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經濟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經濟。
農業文明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土地跟農民,工業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資本、機器(機器是固化的資本)、流水線上被異化了的人。工業時代早期考慮最多的是異化的人,因為人也被當作機器在處理。人只是流水線當中的螺絲釘。
到了知識經濟的時代,最核心的資源,一個是數據,一個是知識工作者,就是德魯克在上個世紀末講的KnowledgeWorker。企業的管理也會從傳統的多層次走向更加扁平、更加網路、更加生態的方式。讓KnowledgeWorker真正能夠創造價值,變成任何一個組織和整個社會最重要、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2互聯網成為生活中的「水和電」編輯
互聯網思維成為最根本的商業思維
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企業運營的整個鏈條中,從基礎應用(如Email發郵件、微信發通知、網路查信息)到商務應用(如在線協同辦公、在線銷售、在線客服),乃至用聯網思維去優化整個企業經營的價值鏈條。
互聯網化將成為下一波商業浪潮中最關鍵的詞彙。在日經2013年全球ICT論壇(信息與通訊技術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sTechnology,簡稱ICT)上,時任華為公司輪值CEO的胡厚昆說到:「在互聯網的時代,傳統企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基於互聯網的顛覆性挑戰。為了應對這種挑戰,傳統企業首先要做的是改變思想觀念和商業理念。要敢於以終為始地站在未來看現在,發現更多的機會,而不是用今天的思維想像未來,僅僅看到威脅。」
「互聯網正在成為現代社會真正的基礎設施之一,就像電力和道路一樣。互聯網不僅僅是可以用來提高效率的工具,它是構建未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思維應該成為我們一切商業思維的起點。」
今天看一個產業有沒有潛力,就看它離互聯網有多遠。復星集團CEO梁信軍指出,互聯網在過去一年中出現根本性拐點,開始第一次正式影響實體經濟,這是一個重要轉變。投資人應快速擁抱高成長的互聯網行業,同時復星集團也會選擇性退出那些可能會被互聯網顛覆的行業,也會在可能受益於互聯網的發展的行業加大投資,比如說物流、數據這些行業。
3互聯網思維,堪比「文藝復興」編輯
人類社會每次經歷的大飛躍,最關鍵的並不是物質催化,甚至不是技術催化,而本質是思維工具的迭代。一種技術從工具屬性到社會生活,再到群體價值觀的變化,往往需要經歷很長的過程。珍妮紡紗機從一項新技術到改變紡織行業,再到後來被定義為工業革命的肇始,影響東、西方經濟格局,其跨度至少需要幾十年,互聯網也同樣如此。
14世紀,隨著工場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以人為中心」的文藝復興思潮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之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在歐洲盛行。提倡人文主義精神,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文藝復興運動帶來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這場互聯網革命和其背後的互聯網思維,由「產品經理」這類人的思辨引發。最典型的產品經理,就是Apple的創始人喬布斯。他並非擁有真正偉大的物質發明,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都不是他原創,他的偉大是在於定義了「產品經理」這個角色,並把「互聯網思維」運用到了極致。如今,這個思維已經不再局限於互聯網,與當初人類史上的「文藝復興」一樣,這種思維在逐漸擴散,開始對整個大時代帶來深遠的影響。不止產品經理或程序員,所有傳統商業都會被這場互聯網思維浪潮所影響、重塑乃至顛覆,這筆寶貴的思想財富將會造福人類熟知的各個行業。
當今時代正處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後工業化時代」,意味著工業時代,正在過渡為互聯網時代。工業化時代的標准思維模式是: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和大規模傳播,這三個「大」可以稱為工業化時代企業經營的「三位一體」。工業化時代稀缺的是資源和產品,資源和生產能力被當作企業的競爭力。但是互聯網時代,這三個基礎被解構了。
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思維是一種民主化的思維。消費者同時成為媒介信息和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通過買通媒體單向廣播、製造熱門商品誘導消費行為的模式不成立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力發生了轉變,消費者主權時代真正到來。
任何一個大型技術革命,早期大家總是高估它的影響,會有一輪一輪的泡沫;但是中期大家往往會低估它的影響,覺得這些不過是概念而已。當你覺得它是概念的時候,它已經開始生根發芽,開始茁壯成長。現在,算什麼時期呢?
③ 區塊鏈「去中心化」到底是指什麼
中心化伺服器金融和去中心化區塊鏈金融對比分析
一、登入界面:
中心化:有獨立域名、伺服器,網站、app的會員管理入口登入。
去中心化:無伺服器,無域名和app。第三方以太坊(ETH)錢包的dapp瀏覽器都是入口,比如:幣安錢包、AM錢包、麥子錢包等。dapp只能在區塊瀏覽器才能讀取。
二、本質區別:
中心化:
1、模式和數據儲存於伺服器,可以任意修改,可以控制資金流出。
2、財務數據無法向投資者公開。獎金是財務人員統一結算。
3、有圈錢跑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去中心化:
1、整套商業模式依託於以太坊(ETH)智能合約自動執行,脫離了人為管理。
2、財務公開透明,獎金區塊結算。
3、杜絕了圈錢跑路的可能性。
三、個人信息和資金安全性:
中心化:
1、報單需要:姓名、電話、身份證、銀行卡等資料,有泄露個人信息的危險性。
2、資金儲存在項目方的銀行卡或中心化錢包,當進場資金>出場資金時繼續運行,當進場資金
去中心化:
1、無需任何個人資料,是以太坊(ETH)錢包地址作為身份識別。
2、資金儲存於以太坊(ETH)合約錢包地址,任何個人、任何組織無法轉移以太坊,資金無論怎樣變化,杜絕了圈錢跑路的可能性。
四、泡沬和風險分析
中心化:
1、開發和運營成本10%-20%
2、公司利潤30%-80%
3、市場撥比10%-50%作為靜態和動態獎金。
去中心化:
1、無開發和運營成本。
2、技術方利潤3%
3、市場撥比97%作為靜態和動態的獎金。
綜上所述:中心化項目必然會走向滅亡,去中心化項目會深得人心!
④ 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有什麼特徵
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的特徵包括以下幾點:
一、場景多元化
1、線上線下不斷融合後
今年線下零售行業開始回暖。尤其是傳統商業綜合體跟物聯網、AI、移動互聯網結合的部分。重新創造了融合購物、社交、娛樂、餐飲為一體的零售新場景。這些場景不僅蘊含了物體的功能,也傳遞著人們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2、以社交為中心的電商增長特別明顯,頭部電商不再一家獨大,私域流量成未來趨勢
到了移動社交時代,渠道和媒體合二為一了。很多消費者的購買是來自於推薦,來自於社群的推薦,來自於社交的推薦,消費者又多了一個角色,那就是一個信息的傳播者。在2015年左右,淘寶或者京東,一個獲客成本也只有77塊多錢,到了2018年可能要達到300到400元,新客戶的獲得成本越來越高,所以雲集、達人店、環球捕手這類社交電商的出現是必然的。
3、電商巨頭繼續重金布局更多零售實體業態,包括:沃爾瑪並購Jet.com、阿里線下新零售、京東無界零售、蘇寧智慧零售等。
二、定製個性化
未來,以80後、90後、00後為主導的消費大軍,也是中國互聯網消費的主力人群。這類人群重品牌、重服務、重享受以及重精神需求,並且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這一趨勢在食品飲料界尤為明顯,商家使出渾身解數來討好各個圈層的消費群體。比如今年很火爆的喜茶咖啡、櫻花可樂、椰子灰冰激凌、鹹蛋黃雪糕、農夫山泉酸奶以及大麻食品等。
三、零售無界化
在未來,無智能,不生活。智能化讓消費以及零售場景逐漸開始多元化、碎片化,不再局限於電商網站、實體店等特定的零售場合。從跨界到無界,零售的商業形態以及業務邏輯和能力都發生了變化。
四、產品數字化
數字化沖擊在國際4A公司尤為明顯。前兩年,上海廣告界發生了史詩級的搬家工程,包括奧美、群邑等在內的26家公司陸續進駐靜安的大邦協作廣場,做出這一決策的正是全球最大的老牌廣告傳播集團——WPP集團。
移動互聯網新媒體沖擊下,雄霸天下的4A公司開始變革。變革的終極目標是將曾經的老牌代理服務商打造成平台型企業,並通過技術和數據服務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務方法。也就是說,過去的產品、服務都是死的,沒辦法說話,沒辦法反饋,現在的變革就是讓內部操作、客戶體驗都被數字化,都被智能化。
此外,隨著「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一些數據挖掘分析平台型公司也開始體現價值。比如中國銀聯旗下的大數據智慧商業及金融科技服務提供商——銀聯智惠。未來越來越多的傳統商品將會被不斷增加很多嵌入式系統以及一些處理功能,形成智能產品,並且這些智能產品之間會形成互動。
五、萬物互聯化
萬物互聯在5G的推動下,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正在成為現實。這將為個人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極大改變。有專家預計,到2025年,全球5G用戶數將達到14億,佔全球連接總數的15%。其中,中國將成為全球5G用戶數最多的國家。
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做了一個調研,全球84%的商業領袖預期物聯網產業將在未來五年顛覆既有企業的運營模式,但目前只有7%制定了全面到位的產業物聯網的發展戰略,73%的商業領袖坦言目前沒有任何戰略。
六、商業回歸本質
從汗水經濟轉型到智慧經濟,14億人的消費市場代表著中國未來的產業轉型升級空間的大數據,中國私募股權迄今已達近萬億元投資規模,並在全球資本市場佔得一席之地。不過,無論投資還是商業的發展最終要回歸本質。
根據訪談以及觀察,投資人喜歡的項目類型在大方向上沒有太大變化:從賽道來看,顛覆性技術、醫療健康、金融科技、消費零售、節能環保等五大領域依舊是投資人持續關注的熱點,因為這些行業涵蓋了GDP中佔比較高的主要行業。就單個行業而言,經過前兩年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投資人對「獨角獸」的熱度有所遞減,反而投向了造血能力較好的「隱形冠軍」。
⑤ 為什麼說互聯網時代是新商業文明的時代
1、順勢而為,應時而生——伴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一系列科技創新的而應用與普,將帶來新的一輪生產力迭代與生產關系重構,也必然會帶來人類生產與生活效率的大大提升。互聯網將成為社會基礎設施,互聯網產業化、產業互聯網化將是中國商業未來的主旋律,大量傳統產業面臨互聯網改造升級,產業升級與流程再造。一個新的商業文明時代呼之欲出,即將到來!
2、人生在世,當有肩擔——中國傳統商業積弊重重,大量製造業面臨產能過剩、工廠倒閉,尤其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商業模式收到很大沖擊,大量中小企業彷徨無助,多數人們掙扎在住房、食品安全等基礎民生問題,這個時候需要有遠大抱負和濟世情懷的你人挺身而出來解決這些問題。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讓商業民主化推動生活品質提升,推進社會進步,推進整個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這就是我們的大事!
⑥ 互聯網創新時代的商業模式有哪些特點
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創新的六大特點:
特點一:獨特性、創新性。企業必須要塑造企業的獨特性和創新性,使自己的商業模式有別於其他企業,能持續發展和贏利。
特點二:有一定壁壘,不易被模仿。不能讓其他企業馬上被競爭對手模仿。
特點三:客戶價值的不斷挖掘、滿足、實現。滿足客戶未被滿足的精準需求,同時不斷挖掘客戶潛在的需求,並能持續不斷滿足。
特點四:善於整合和嫁接資源。企業善於嫁接和整合資源,並將整合的資源形成有價值的生產力;不為企業所有,但要為企業所用。
特點五:形成核心能力群組。互聯網時代,企業必須構建多個競爭力,形成核心力群組,才能有效屏蔽競爭。
特點六:形成生態系統。企業必須敏感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並能隨行業環境的變化、與時俱進、自我調節,形成生態運營系統。
⑦ 「互聯網+」的六大商業模式
「互聯網+」的六大商業模式
「互聯網+」企業四大落地系統(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生產模式、營銷模式),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商業模式的互聯網化,即利用互聯網精神(平等、開放、協作、分享)來顛覆和重構整個商業價值鏈,目前來看,主要分為六種商業模式。
一、工具+社群+電商模式
互聯網的發展,使信息交流越來越便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社群。同時,互聯網將散落在各地的星星點點的分散需求聚攏在一個平台上,形成新的共同的需求,並形成了規模,解決了重聚的價值。
如今互聯網正在催熟新的商業模式即「工具+社群+電商/微商」的混合模式。比如微信最開始就是一個社交工具,先是通過各自工具屬性/社交屬性/價值內容的核心功能過濾到海量的目標用戶,加入了朋友圈點贊與評論等社區功能,繼而添加了微信支付、精選商品、電影票、手機話費充值等商業功能。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簡單來說,工具如同一道銳利的刀鋒,它能夠滿足用戶的痛點需求,用來做流量的入口,但它無法有效沉澱粉絲用戶。社群是關系屬性,用來沉澱流量;商業是交易屬性,用來變現流量價值。三者看上去是三張皮,但內在融合的邏輯是一體化的。
二、長尾型商業模式
長尾概念由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這個概念描述了媒體行業從面向大量用戶銷售少數拳頭產品,到銷售龐大數量的利基產品的轉變,雖然每種利基產品相對而言只產生小額銷售量。但利基產品銷售總額可以與傳統面向大量用戶銷售少數拳頭產品的銷售模式媲美。通過C2B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核心是「多款少量」。
所以,長尾模式需要低庫存成本和強大的平台,並使得利基產品對於興趣買家來說容易獲得,例如ZARA。
三、跨界商業模式
馬雲曾經說過一句很任性的話,他說,如果銀行不改變,那我們就改變銀行,於是余額寶就誕生了,余額寶推出半年規模就接近3000個億;而雕爺不僅做了牛腩,還做了烤串、下午茶、煎餅,還進軍了美甲;小米做了手機,做了電視,做了農業,還要做汽車、智能家居。
互聯網為什麼能夠如此迅速地顛覆傳統行業呢?互聯網的顛覆實質上就是利用高效率來整合低效率,對傳統產業核心要素的再分配,也是生產關系的重構,並以此來提升整體系統效率。互聯網企業通過減少中間環節,減少所有渠道不必要的損耗,減少產品從生產到進入用戶手中所需要經歷的環節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只要抓住傳統行業價值鏈條當中的低效或高利潤環節,利用互聯網工具和互聯網思維,重新構建商業價值鏈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四、免費商業模式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信息過剩」的時代,也是一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怎樣在「無限的信息中」獲取「有限的注意力」,便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核心命題。注意力稀缺導致眾多互聯網創業者們開始想盡辦法去爭奪注意力資源,而互聯網產品最重要的就是流量,有了流量才能夠以此為基礎構建自已的商業模式,所以說互聯網經濟就是以吸引大眾注意力為基礎,去創造價值,然後轉化成贏利。
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是以免費、好的產品吸引到很多的用戶,然後通過新的產品或服務給不同的用戶,在此基礎上再構建商業模式。比如360安全衛士、QQ用戶等。互聯網顛覆傳統企業的常用打法就是在傳統企業用來賺錢的領域免費,從而徹底把傳統企業的客戶群帶走,繼而轉化成流量,然後再利用延伸價值鏈或增值服務來實現盈利。
如果有一種商業模式既可以統攝未來的市場,也可以擠垮當前的市場,那就是免費的模式。信息時代的精神領袖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費:商業的未來》中歸納基於核心服務完全免費的商業模式:一是直接交叉補貼,二是第三方市場,三是免費加收費,四是純免費。
五、O2O商業模式
2012年9月,騰訊CEO馬化騰在互聯網大會上的演講中提到,移動互聯網的地理位置信息帶來了一個嶄新的機遇,這個機遇就是O2O,二維碼是線上和線下的關鍵入口,將後端蘊藏的豐富資源帶到前端,O2O和二維碼是移動開發者應該具備的基礎能力。
O2O是OnlineToOffline的英文簡稱。O2O狹義來理解就是線上交易、線下體驗消費的商務模式,主要包括兩種場景:一是線上到線下,用戶在線上購買或預訂服務,再到線下商戶實地享受服務,目前這種類型比較多;二是線下到線上,用戶通過線下實體店體驗並選好商品,然後通過線上下單來購買商品。
廣義的O2O就是將互聯網思維與傳統產業相融合,未來O2O的發展將突破線上和線下的界限,實現線上線下、虛實之間的深度融合,其模式的核心是基於平等、開放、互動、迭代、共享等互聯網思維,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鏈中的低效率環節。
1號店聯合董事長於剛認為O2O的核心價值是充分利用線上與線下渠道各自優勢,讓顧客實現全渠道購物。線上的價值就是方便、隨時隨地,並且品類豐富,不受時間、空間和貨架的限制。線下的價值在於商品看得見摸得著,且即時可得。從這個角度看,O2O應該把兩個渠道的價值和優勢無縫對接起來,讓顧客覺得每個渠道都有價值。
六、平台商業模式
平台型商業模式的核心是打造足夠大的平台,產品更為多元化和多樣化,更加重視用戶體驗和產品的閉環設計。
張瑞敏對平台型企業的理解就是利用互聯網平台,企業可以放大,原因有:第一,這個平台是開放的,可以整合全球的各種資源;第二,這個平台可以讓所有的用戶參與進來,實現企業和用戶之間的零距離。在互聯網時代,用戶的需求變化越來越快,越來越難以捉摸,單靠企業自身所擁有的資源、人才和能力很難快速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這就要求打開企業的邊界,建立一個更大的商業生態網路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平台以最快的速度匯聚資源,滿足用戶多元化的個性化需求。所以平台模式的精髓,在於打造一個多方共贏互利的生態圈。
但是對於傳統企業而言,不要輕易嘗試做平台,尤其是中小企業不應該一味地追求大而全、做大平台,而是應該集中自己的優勢資源,發現自身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瞄住精準的目標用戶,發掘出用戶的痛點,設計好針對用戶痛點的極致產品,圍繞產品打造核心用戶群,並以此為據點快速地打造一個品牌。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互聯網+」的六大商業模式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⑧ 為什麼說去中心化和開放是互聯網思維的中心
請重點參考加粗部分: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聯網思維的是網路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網路的一個大型活動上,李彥宏與傳統產業的老闆、企業家探討發展問題時,李彥宏首次提到「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他說,我們這些企業家們今後要有互聯網思維,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聯網,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從互聯網的角度去想問題。現在幾年過去了,這種觀念已經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甚至企業以外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人所認可了。但「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也演變成多個不同的解釋。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聯網產品、互聯網企業。這里指的互聯網,不單指桌面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是泛互聯網,因為未來的網路形態一定是跨越各種終端設備的,台式機、筆記本、平板、手機、手錶、眼鏡,等等。互聯網思維是降低維度,讓互聯網產業低姿態主動去融合實體產業。
互聯網思維是怎麼產生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互聯網技術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其在商業層面的邏輯。工業社會的構成單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構成互聯網世界的基本介質則是無形的比特。這意味著,工業文明時代的經濟學是一種稀缺經濟學,而互聯網時代則是豐饒經濟學。根據摩爾定律等理論,互聯網的三大基礎要件——帶寬、存儲、伺服器都將無限指向免費。在互聯網經濟中,壟斷生產、銷售以及傳播將不再可能。
而且,一個網狀結構的互聯網,是沒有中心節點的,它不是一個層級結構。雖然不同的點有不同的權重,但沒有一個點是絕對的權威。所以互聯網的技術結構決定了它內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平等是互聯網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
在一個網狀社會,一個「個人」跟一個「企業」的價值,是由連接點的廣度跟厚度決定的。你的連接越廣、連接越厚,你的價值越大,這也是純信息社會的基本特徵,你的信息含量決定你的價值。所以開放變成一種生存的必須手段,你不開放,你就沒有辦法去獲得更多的連接。
所以,互聯網商業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開放基礎之上,互聯網思維也必然體現著平等、開放的特徵。平等、開放意味著民主,意味著人性化。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經濟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經濟。
農業文明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土地跟農民,工業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資本、機器(機器是固化的資本)、流水線上被異化了的人。工業時代早期考慮最多的是異化的人,因為人也被當作機器在處理。人只是流水線當中的螺絲釘。
到了知識經濟的時代,最核心的資源,一個是數據,一個是知識工作者,就是德魯克在上個世紀末講的KnowledgeWorker。企業的管理也會從傳統的多層次走向更加扁平、更加網路、更加生態的方式。讓KnowledgeWorker真正能夠創造價值,變成任何一個組織和整個社會最重要、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⑨ 互聯網思維的注重人的價值
互聯網思維是怎麼產生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互聯網技術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其在商業層面的邏輯。工業社會的構成單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構成互聯網世界的基本介質則是無形的比特。這意味著,工業文明時代的經濟學是一種稀缺經濟學,而互聯網時代則是豐饒經濟學。根據摩爾定律等理論,互聯網的三大基礎要件——帶寬、存儲、伺服器都將無限指向免費。在互聯網經濟中,壟斷生產、銷售以及傳播將不再可能。
而且,一個網狀結構的互聯網,是沒有中心節點的,它不是一個層級結構。雖然不同的點有不同的權重,但沒有一個點是絕對的權威。所以互聯網的技術結構決定了它內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平等是互聯網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
在一個網狀社會,一個「個人」跟一個「企業」的價值,是由連接點的廣度跟厚度決定的。你的連接越廣、連接越厚,你的價值越大,這也是純信息社會的基本特徵,你的信息含量決定你的價值。所以開放變成一種生存的必須手段,你不開放,你就沒有辦法去獲得更多的連接。
所以,互聯網商業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開放基礎之上,互聯網思維也必然體現著平等、開放的特徵。平等、開放意味著民主,意味著人性化。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經濟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經濟。
農業文明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土地跟農民,工業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資本、機器(機器是固化的資本)、流水線上被異化了的人。工業時代早期考慮最多的是異化的人,因為人也被當作機器在處理。人只是流水線當中的螺絲釘。
到了知識經濟的時代,最核心的資源,一個是數據,一個是知識工作者,就是德魯克在上個世紀末講的KnowledgeWorker。企業的管理也會從傳統的多層次走向更加扁平、更加網路、更加生態的方式。讓KnowledgeWorker真正能夠創造價值,變成任何一個組織和整個社會最重要、最需要突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