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墊江去交易中心
Ⅰ 墊江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電話多少
15kw的柴油靜音發電機大概要23000 動力有康明斯、濰柴等 根據你的要求 18kw的我們這沒這款有20kw的是23030
宣鄢瀚諍諒評班箴瀕更仙俠塘歐彝熏蕊沐鄜鮮儀
Ⅱ 重慶墊江人才交流中心在哪裡
墊江縣人才交流中心
地址:重慶市墊江縣
Ⅲ 重慶有多少個家禽交易市場重慶那收商品鵝
摘要 家禽交易市場
Ⅳ 重慶市招標投標綜合網和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的關系
重慶市招標投標綜合網是2000年重慶市信息協會牽頭建立的招投標信息網站,重慶市人民政府的授權作為招投標信息發布媒體建立的網站,在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網出來之前,承擔了重慶市招投標信息發布的主要功能。
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網,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是按照國務院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決策部署和《重慶市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實施方案》,經重慶市委、市政府批准,依託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集團,剝離市土地和礦業權交易中心、市工程建設招標投標交易中心的交易服務職能,與市國有資產產權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購交易中心、市機電設備招投標交易中心業務整合,組建而成的公共資源專業化市場化配置平台。
目前兩個網站並行運營,從長遠來看公共資源交易網比較替代重慶市招標投標綜合網,承擔起重慶是公共資源交易的主要責任。
Ⅳ 重慶保稅港區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怎麼走
交通線路:
自駕線路一:汽博中心——沿金渝大道往寸灘方向——見標識由紅綠燈左轉進入交易中心
自駕線路二:五里店沿海爾路——寸灘——金渝大道康馨園站——右轉進入交易中心
自駕線路三:五里店沿海爾路——何家梁立交掉頭——上行300米——右轉進入交易中心
公交線路一:乘坐107、153、620、831、835路公交車——金渝大道康馨園站——進入交易中心
公交線路二:乘坐812、813、817、866、885路公交車——何家梁站下車——至馬路對面——上行200米進入交易中心
Ⅵ 重慶市涪陵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什麼地方
重慶市涪陵區順江大道6號行政服務中心三樓(審批中心)
電話:023-72224119
Ⅶ 墊江縣的貴金屬交易中心在哪
LZ建議選擇大型的交易所,如,新華社,天交所等等,因為很多黑平台是騙錢的。有需要可以詳聊。
Ⅷ 重慶市墊江縣農村戶口轉城市戶口有哪些補助政策及具體補助金額
墊江縣人民政府關於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墊江府發〔2010〕18號
墊江 縣 人 民 政 府
關於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縣屬各企事業單位:
為推動全縣統籌城鄉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加快城鎮化、工業化、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城鄉資源要素的有序流動,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渝府發〔2010〕78號),結合我縣實際,現就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入認識戶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
當前,現行戶籍制度已不適應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勢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於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惠及民生。戶籍差異影響了社會公平。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賦予有條件的農民工城鎮居民身份,有利於實現同工同權,使農民工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待遇。
(二)有利於促進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鎮化進程。我縣城鎮戶籍人口比重較低,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有利於集聚城鎮人口,形成城鄉一體的經濟社會發展格局。
(三)有利於擴大內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城農民工難以獲得城鎮戶籍,影響在城鎮的消費積極性。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使農村居民進城後真正成為城鎮居民,有利於拉動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四)有利於促進城鄉要素流動,盤活城鄉資源。長期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使城鄉資源要素流動渠道不暢,成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交流障礙,有利於加快農村承包地、宅基地和林地等資源流動,提升城鄉資源要素價值。
(五)有利於促進農村生產力提升,繁榮農村經濟。農村人多地少,生產方式粗放,資源利用效率低,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工轉戶進城,有利於擴大農村人均耕地面積,提高農業生產集約化水平,推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民收入增長。
二、戶籍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以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轉戶進城為突破口,引導農村居民向城鎮有序轉移,逐步縮小附著在戶籍上的城鄉差異,消除農民向城鎮轉移的體制性障礙,促進城鄉資源要素合理流動,最終形成科學有序的人口城鎮化機制,全面促進「五個墊江」和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建設,全面助推城市和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探索統籌城鄉改革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
(二)基本原則
一是統籌規劃。總體設計,明確階段性改革目標,分級設置准入標准,建立完善各類群體轉戶進城的制度通道,最終實現城鄉戶籍制度一體化。
二是自願有償。充分尊重農民轉戶意願,依法辦理,有償退地,完善社會保障,確保農村居民進城後,生活得到保障,實際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三是積極穩妥。充分兼顧政府的承受力和城鎮資源承載力,分類分階段有序推進,防止損害農民利益,防止農民居無住所,防止出現城市貧民窟現象。
四是綜合配套。強化制度設計,通過改革創造資源增量,以市場手段將資源增量變為財富,以財富增量推動實現改革目標。
五是促進發展。著力消除人口自由流動障礙,激活城鄉各類要素,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三、戶籍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
結合全縣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綜合考慮經濟發展、自然環境、資源承載等因素,分階段推動人口向鄉鎮、縣城聚集,實現縣域內戶籍合理轉移,逐步建立城鄉人口和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制度體系。
2010―2011年,重點推進有條件的農民工及新生代轉為城鎮居民,解決戶籍歷史遺留問題,力爭新增城鎮居民5.37萬人,其中:有條件的農民工3.2萬人,農村籍大中專學生0.52萬人,歷年已用地未批准未轉戶的1.42萬人,農村集中供養五保戶0.18萬人,農村籍義務兵和服役期未滿10周年的士官0.05萬名。
2012―2020年,通過系統的制度設計,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業、教育、衛生支撐保障機制,進一步放寬城鎮入戶條件,非農戶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以上,形成合理流動、權益公平、城鄉一體的戶籍制度體系。
四、集中解決有條件的農村居民轉戶
結合墊江實際,堅持重點突破與面上推進相結合,建立暢通的戶籍轉移通道,重點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自願進入城鎮定居,兩年內集中推動5.37萬本縣籍農村居民率先轉戶。
(一)推動有條件的農民工及新生代戶籍轉移
推動3.2萬在縣城務工3年以上的農民工轉為城鎮居民,解決其社會保障,處理好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權屬問題。
推動0.52萬名農村籍大中專學生在入學時戶口遷入學校集體戶或就地轉為城鎮居民,保留其個人征地補償收益權,符合資助條件的繼續享受學費、生活費補助。
推動0.05萬名農村籍義務兵和服役期未滿10周年的士官自願轉為城鎮居民的,享受城鎮義務兵的安置政策。
(二)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1.42萬名歷年已用地未轉非人員,按市政府確定的有關原則辦理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的相關手續,參照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建立養老保險。
0.18萬名集中供養的農村「五保」對象自願轉為城鎮居民的,享受城鎮集中供養的「三無人員」待遇。
五、科學設置戶籍准入條件
按照寬嚴有度、分級承接原則,進一步放開縣城、全面放開鄉鎮落戶條件,積極引導本縣籍農村居民向城鎮轉移落戶,鼓勵有條件的農村居民整戶轉為城鎮居民。
(一)縣城
1.在縣城務工經商3年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申請在合法穩定住所遷移入戶。
2.重慶籍農村居民購買墊江縣城商品住房,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遷移入戶。
3.重慶籍農村居民在墊江投資興辦實業,3年累計納稅5萬元或1年納稅2萬元以上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合法穩定住所遷移入戶。
(二)25個鄉鎮
墊江籍農村居民本著自願原則,可就近就地轉為城鎮居民。
(三)其他規定
1.墊江籍農村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年老父母投靠子女自願轉為城鎮居民的,可遷移入戶。
2.城鎮年老父母身邊無子女,其墊江籍農村子女可投靠遷移入戶。
3.墊江籍優秀農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自願轉為城鎮居民的,不受居住時間限制。
六、建立完善戶籍制度改革相關配套機制
結合戶籍轉移,系統建立土地、住房、社保、就業、教育、衛生支撐保障機制,逐步消除城鄉戶籍待遇差距,促進城鄉戶籍制度融合,推進城鎮化加速發展。
(一)建立完善農村土地處置機制
1.對農村居民整戶轉為城鎮居民的,允許自轉戶之日起3年內繼續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及農房的收益權或使用權。在承包期內允許保留林權。鼓勵轉戶居民退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及農房。對自願退出宅基地使用權及農房的,參照同時期墊江縣征地政策對農村住房及其構附著物給予一次性補償,並參照地票價款政策一次性給予宅基地使用權補償及購房補助,今後征地時不再享有補償權利。對自願退出承包地的,按本輪土地承包期內剩餘年限和同類土地的平均流轉收益給予補償,具體補償標准和辦法由縣人民政府制定。
2.家庭部分成員轉為城鎮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後整戶轉移中獲得宅基地及農房、承包地的相應補償或收益的權利,不再享有分配宅基地的權利。待家庭成員整戶轉為城鎮居民時,退出宅基地及農房、承包地並享受相應補償。
3.組建農村土地整治流轉機構,負責對農戶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和農房進行補償和處置。其中,退出的宅基地、承包地位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擴展邊界范圍內的,由國有土地儲備機構承擔補償費用。建立農村土地補償周轉金,用於農戶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和農房所需資金的周轉。
4.農村土地整治流轉機構應積極盤活利用轉戶退出的土地。按照規劃及用途管制、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不變的要求,對退出的承包地加大國土整治力度,促進承包地向經營大戶、龍頭企業流轉,實現規模經營,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水平。退出的宅基地,在優先保障農村發展建設用地需求的前提下,通過增減掛鉤、地票交易等方式,顯化其資產價值。產生的地票及大宗的承包地、林地使用權可在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交易。
(二)建立住房保障機制
1.將符合條件的轉戶農村居民納入廉租房等保障范圍,改善穩定就業農民工、新畢業農村籍大中專生、新退役農村籍士兵等無房或住房困難人員居住條件,鼓勵有條件的轉戶居民購置普通商品房。
2.縣城規劃區農村居民,具備條件的可轉戶進入統一規劃建設的集中居住小區。加大縣城規劃區內轉戶集中居住小區、農民工公寓投入和建設力度。集中居住小區、農民工公寓建設用地採取行政劃撥方式供應,並比照廉租房、棚戶區(危舊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享受免交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及政府性基金等相關優惠政策。
(三)完善養老保險制度
1.農村居民整戶轉為城鎮居民,自願退出宅基地,其年滿16周歲以上的人員,可參照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所需資金由縣國土局核準的退出宅基地的補償費代繳。退出宅基地的補償費不足以繳納的,差額部分由個人自籌資金繳納。若代繳後有剩餘的,剩餘部分退還給轉戶居民。
2.農村居民家庭部分成員轉為城鎮居民,在勞動年齡段的,可按規定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有用人單位的,由用人單位統一參保並按規定繳費;沒有用人單位的,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繳費。達到規定條件的,享受與城鎮企業職工同等的養老保險待遇。
3.依法被徵收土地的轉戶居民按照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參加養老保險。過去已征(占)用地未轉非人員,在完善征地審批及農轉非手續後,參照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參加養老保險。
4.農村籍大中專學生在校期間辦理農轉非手續,並隨家庭一起退地的,可參照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參加養老保險,建立養老保險關系,工作後接續參保。
5.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沒有條件參加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可自願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6.加快制定養老保險不同制度之間的轉移銜接辦法,使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後,能實現養老保險的順暢轉移和有效連接。
(四)健全醫療保險制度
1.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在勞動年齡段的,可按規定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用人單位的,由用人單位統一參保並按規定繳費;沒有用人單位的,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繳費。達到規定條件的,享受與城鎮職工同等的醫療保險待遇。
2.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沒有條件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可自願參加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
3.加快制定醫療保險不同制度之間的轉移銜接辦法,使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後,能實現醫療保險的順暢轉移和有效連接。
(五)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保障機制
建立健全低收入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體系,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轉戶居民納入城市低保范圍;建立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實現鄉鎮敬老院和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全覆蓋;加強城市社會救助和社區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切實滿足城鎮擴容後社區服務管理和救助保障等公共服務的需要。
(六)建立完善就業保障機制
1.將轉戶居民納入城鎮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范圍,促進其在城鎮穩定就業。對有一技之長的,通過開展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信息,幫助其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就業。對就業困難人員,作為就業援助對象,開展「一對一」的幫扶,開發公益性崗位予以托底安置。
2.對大中專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強化職業指導,搭建大中專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對接平台,引導農村籍和農轉非的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工業園區、中小企業等實現穩定就業。
3.墊江農村籍和農轉非的初高中畢業生就讀墊江中等職業學校的,可給予定額生活補貼,生活困難的給予定額學費補貼。
4.鼓勵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和其他轉戶居民自主創業。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培訓、項目推薦、開業指導、小額擔保貸款、跟蹤服務等創業扶持,幫助其通過創業實現就業。凡辦理農轉非的納入城鎮創業扶持政策范圍。
(七)建立完善培訓機制
1.分類開展轉戶居民教育培訓。以提升綜合素質為目標,對所有轉戶居民開展新市民教育培訓;以提高學歷為目標,對16―30周歲的轉戶居民進行中等職業學歷教育;以提高就業能力為目標,對勞動年齡段的轉戶居民進行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促進轉戶居民由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由農民向市民轉變。
2.組織農村勞動力參加轉移培訓,提高其轉移就業能力,促使其在城鎮穩定就業。對企業新招用的農民工,根據企業崗位需求,開展針對性強的崗前培訓,使農民工盡快上崗和穩定就業。對農村勞動力參加轉移培訓和農民工參加崗前培訓,按規定享受培訓補貼,並對初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的費用給予全額補助。
3.建立完善轉戶居民教育培訓管理體系。推行彈性學制,幫助轉戶居民開展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分階段、分時段以「累計學分」的形式完成學業。結合實際,開展送職業教育進鄉鎮、進社區、進企業活動。
4.提升教育培訓基礎能力。新建一批農民工培訓基地,建好農民工培訓學校。辦好中等職業學校骨幹專業,打造適宜轉戶居民學習、方便轉戶居民就業的特色專業。推行「特崗、特聘和特邀」計劃,建設一支適應轉戶居民教育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八)建立完善城鄉教育保障機制
1.科學規劃城鄉學校布局,按照戶籍制度改革轉移人口目標和重點接受農民工轉戶的區域,准確把握城鄉適齡人口及中小學在校生規模變化狀況,留足教育用地,在縣城、鄉鎮按照城鄉規劃,加快新建一批幼兒園、中小學校。
2.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做好新增學校師資配備、師資專項培訓等工作,滿足新增學校教師需求。
3.完善各級各類學生就讀政策和資助體系,保障轉戶居民子女接受公平的教育。改善轉戶居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條件,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就讀,享受與現有城鎮學生的同等待遇;按照「指標到校、統籌安排」的原則,解決轉戶居民子女就讀普通高中;完善各級各類學生資助政策,確保轉戶居民子女享受國家政策優惠。
(九)建立完善衛生服務保障機制
按照城市功能區布局規劃,科學合理布局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醫療機構,加快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醫療機構建設,加快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醫療服務基礎設施、設備建設,保障轉戶居民及其子女和低收入群體在縣內居住地享有國家規定的公共衛生服務。
(十)完善計劃生育相關政策
1.未享受城鎮社會保障待遇的轉戶居民,繼續執行原戶籍所在地農村居民的生育政策及農村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
2.已享受城鎮社會保障待遇的轉戶居民,自享受城鎮社會保障待遇當年起,給予5年的政策過渡期。在政策過渡期內,轉戶居民繼續執行原戶籍所在地農村的生育政策及農村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
七、戶籍制度改革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
全縣戶籍制度改革工作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進行,成立縣戶籍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由縣政府縣長羅德任組長,縣政府副縣長朱茂、縣政府縣長助理、公安局局長趙和平、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程秩任副組長,縣委政法委、縣委宣傳部、發改委、公安局、財政局、經信委、教委、城鄉建委、農委、商務局、民政局、人力社保局、國土房管局、規劃局、市政園林局、水務局、衛生局、人口計生委、工商局、統計局、林業局、金融辦、人武部、總工會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公安局,辦公室主任由程秩同志兼任,辦公室副主任由縣發改委主任周行、縣公安局副局長徐玉倫兼任。按照工作需要,辦公室下設五個工作組,即:綜合協調組、戶口遷移組、土地退出組、社會保障組、資金協調組,各組組成人員及工作職責另文下發。
(二)明確責任分工,積極穩妥推進
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將戶籍制度改革作為一項中心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全力推進。縣級各部門要根據工作職責,准確把握政策界限,制定完善相關工作細則,確保改革平穩進行。發改委負責戶籍制度改革相關政策措施的協調平衡;公安局負責制定戶籍登記准入實施細則,具體組織實施戶籍登記准入工作;國土房管局、農委負責制定農村土地退出補償實施細則;人力社保局負責制定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實施細則;國土房管局、城鄉建委負責做好轉戶進城人群的住房需求和平衡工作;經濟信息委負責用工企業農民工轉戶的動員和轉戶籍的服務工作;規劃局、城鄉建委、市政園林局負責城市人口擴容後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教委負責做好學校規劃建設工作,滿足新增學生的入學需求;衛生局負責做好城鎮醫療機構規劃建設工作;民政局負責推進農村五保對象、新增農村籍義務兵和服役期未滿10周年的士官轉戶進城的相關工作,負責做好城市社區管理、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設施規劃建設;人口計生委負責調整轉戶居民生育政策和獎勵扶助政策,做好農村居民轉戶後的計劃生育工作;水務局負責推進大中型水利水電基礎工程失地農村移民轉為城鎮居民的相關工作;金融辦負責結合戶籍制度改革推進農村金融創新;教委、人力社保局負責組織實施對轉戶居民的集中培訓;財政局負責制訂戶籍制度改革資金平衡的具體方案,做好戶籍制度改革推進所需資金的統籌工作。各鄉鎮、各部門推進戶籍改革工作進展情況將納入縣政府年度工作目標進行考核。
(三)加強宣傳引導,確保和諧穩定
採取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在全縣廣泛宣傳戶籍改革政策內容,對戶籍改革涉及的重點群體深入開展政策講解,引導群眾主動參與戶籍改革。在縣內主要媒體設置戶籍改革宣傳專欄,積極宣傳戶籍改革成效,為群眾答疑解惑,搭建政府與群眾溝通橋梁,形成全社會支持改革、理解改革、參與改革的良好氛圍。做好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情況的信息收集、社會輿情掌控工作,制訂完善相關工作應急預案,及時掌控改革動態,有針對性地採取防範和控制措施,確保戶籍制度改革順利推進。
二○一○年八月十一日
主題詞:公安 戶口 改革 意見
抄送:縣委各部、委、室,縣人大、政協辦公室,縣法院、檢察院,縣人武部,各人民團體、駐墊單位。
墊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0年8月12日印發
Ⅸ 想知道:重慶市國家糧食交易中心 在哪
不知道是不是這點:
渝州交易城糧食交易市場
地址:重慶九龍坡區渝成路,渝州蔬菜農副批發市場西側路南,躍華超市渝州店西側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