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卡算力補丁
1. 我的顯卡是AMD HD 6770m,《NVIDIA英偉達顯卡加AMD顯卡混合使用開啟PhysX物理加速補丁》怎麼用有用嗎
我覺得,首先你該了解physX物理加速是什麼,再來考慮這些問題,它也不是提升性能的,實際上使用顯卡運行physX需要消耗大量的顯卡資源,實際上是減速的效果,當然畫面的感受明顯有變化---------提升畫面意味著損失性能,想得到什麼就得付出什麼。
此外那個補丁是讓a卡和n卡都有的系統上,破解nv的限制,使得其中的n卡能作為單獨的物理加速卡使用,而不是讓a卡能運行physX。
此外,必須要用N卡做physX加速的游戲不多,一般是用cpu跑的。在沒有phsyX的游戲里,不管是否破解,都無任何效果。
2. A卡優化補丁怎麼跟ENB里的D3D9.Dll 共存
一:打開騰訊電腦管家,找到工具箱-電腦診所。
二:點擊軟體問題專區。
三:在丟失dll文件一鍵修復區,找要修復的dll文件選項。
四:點擊立即修復,便可以恢復正常了
3. a卡和n卡的區別是什麼
A卡指原先指的是ATI的顯卡,但是ATI被AMD收購後,也把AMD的顯卡稱之為A卡,N卡指的是NVIDIA生產的顯卡,A卡和N卡是兩家不同顯卡廠商研發生產的。
1、N卡的架構看上去很完美,但缺點也很明顯,由於每個流處理器都對應獨立的指令發射端和控制單元這類東西,體積龐大,控制單元在晶體管的消耗上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在相同晶體管數量的情況下,N卡能做的運算單元就相對少很多。在流處理器數量相對少的情況下,處理4D指令時又會顯得性能不足(因為要耗費四個流處理器去處理一個指令),所以N卡的流處理器頻率會比核心頻率高出一倍以上,以彌補數量上的缺陷。由以上缺點又造成了另一個缺點,就是功耗巨大。
2、N卡架構執行效率極高,靈活性強,在實際應用中容易發揮應有性能。但功耗較難控制,較少的處理單元也限制了其理論運算能力。
3、A卡方面,雖然也是採用了通用的1D流處理器做為執行單元,但採用的是指令級並行架構,每5個流處理器為一組,每組一次最大可接收一條5D指令(而N卡接收的是1D指令),在前端上就把所有指令打包成一個個5D指令發下去(而N卡是拆分成一個個1D發下去),所以A卡的架構又被稱為5D架構。這樣的設計可以實現高指令吞吐,能在較少的控制單元下做出龐大的運算單元,晶體管消耗也較少,所以A卡的流處理器一般都是N卡的4-5倍,理論運算能力也遠強於N卡,功耗也相對要低一些,同性能的晶元面積也都比較小。
A卡架構的缺點也很明顯,雖然理論上總運算性能強大,但一旦碰到混合指令或條件指令的時候,前端就很難實現完整的5D打包,往往變成3D、2D、1D的發下去了,造成每組流處理器只有3、2甚至1個在工作,幾乎一半的單元浪費掉了。軟體要想針對這種架構優化,必需減少混合、條件指令的出現(需要耗費程序員的大量精力),或杜絕(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軟體優化度上A卡是處於劣勢的,常常無法發揮應有性能。
4、A卡架構優勢在於理論運算能力,但執行效率不高,對於復雜多變的任務種類適應性不強,如果沒有軟體上的支持,常常無法發揮應有性能。所以A卡除了需要游戲廠商的支持外,自己也要常常發布針對某款游戲優化的驅動補丁
5、A卡和N卡在游戲中的表現是各有優劣,在多數游戲測試中都是互有勝負,可以說是平分秋色。N卡和A卡雖然架構有別,但為了與各類軟硬體兼容,都是遵循一定的標准進行設計,所以在性能的實現上都是一樣的。而單機游戲廠商每一款大作的推出,都是里程碑式的宣傳效應,單機游戲廠商的支持傾向也成為了兩家必爭之地,所以我們常常會在單機游戲大作中輪番看到兩家品牌標志。而這個現象則導致了相當數量的初學者進入了一個誤區:誰家支持的游戲多,誰的顯卡就好。其實事實並沒有這么簡單,每個賣游戲的廠商眼中永遠只有玩家數量,不會傻到為了某一家而放棄另一家,所以即使宣稱專為某家顯卡優化的游戲,也會給另一家顯卡留下相當程度的後路,所以在多數游戲測試中即使兩家顯卡互有勝負,其差距也不大。
4. 3Dmark 2003 A卡補丁的問題
如果用起來沒問題就沒影響,如果你懷疑最好是把A卡補丁卸載了
5. a卡 雞血補丁
驅動之家最新的。不過A卡還是搞一個比較13.4,13.11兩個版本好點。
6. win7系統的A卡性能優化(游戲用)
下載最新的催化劑補丁能起到些提高性能作用;
還有就是每安裝一個游戲後,去網上看看有沒有該游戲針對A卡的優化補丁,如果有,對顯卡提升能高不少
7. A卡玩很多游戲幀數不穩定,經常會突然掉幀,怎麼辦
其實不論A卡和N卡如果是大作的話,都會有相應的驅動補丁來更適應這個游戲。建議你可以去官網看看有沒有推薦的顯卡驅動,有的話盡量用官網推薦的。另外,除了游戲本身的優化以外,也有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切換獨顯,或者是電源模式不是高性能,還有可能是存在不明程序佔用你的CPU和內存,或者是你的電腦溫度偏高。建議你在游戲過程開個游戲加加,可以自動為你切換獨顯,並且自動釋放內存。也可以通過它注意下CPU佔用,如果佔用高了,看看是否後台有什麼不必要的程序在吃性能。另外,如果溫度過高,那麼注意散熱和清灰。最後注意自己的顯卡佔用和顯存,如果這兩個同時高的話,說明顯卡比較吃力,最好調低解析度和特效關閉抗鋸齒。
8. A卡的physx技術現在怎麼樣了
有第三方對A卡的physx進行了試探性研究測試,但仍然不如NVIDIA的好
AMD官方沒這么做
實際上A卡同檔次的顯卡硬體參數比N卡高
N卡目前靠physx 等技術,良好的兼容和游戲廠商的支持,比如那麼多
的THE WAY游戲
所以才能對抗
對於physx 我個人覺得也就像INTEL的HT超線程或DX10.1之類的,要麼成不了氣候
即使成了氣候,A卡也會推出類似技術抗衡的,就如HM VS TC技術那樣
對於ATI那麼大的市場佔有率,很多游戲廠商也不會不考慮的
ATI始終是性價比的好選擇,而NVIDIA在兼容和游戲支持方面有優勢
9. 為什麼a卡性能比n卡高很多跑分也比n卡多好幾萬還比n卡便宜很多我想玩大型游戲糾結買A卡好還是n卡好
建議買N卡,我自己用的A卡,聽說N卡比較穩定。我自己經常會閃退,玩一個游戲有時候要找個特定的顯卡驅動,或者給A卡打補丁,我用的是A卡RX系列
10. A卡和N卡架構有什麼區別
下面只能簡單粗淺的介紹一下,方便初學者理解,以解開很多人的疑問。 我們知道,硬體是為軟體而生的,所以游戲的升級和轉變也同時帶動了游戲顯卡架構的升級和轉變。 在DX9以前的時代,兩家的架構基本上是一個處理單元(管線)處理一個4D指令(當時的游戲以4D指令居多),在DX9以前效率很高。但到了DX10時代,1D、2D、3D、4D指令開始頻繁混合出現,原先的架構就變得效率低下了,比如一個處理單元一次能處理4D運算,當碰到1D運算時就只用到4/1的資源,其它4/3資源就在閑置中,相當於效率降低了4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架構的更新成為了必然,所以,從DX10時代起,兩家的架構就起了翻天復地的變化。 當兩家DX10產品面市後,人們驚奇的發現,竟然是兩種不同的架構。 N卡的架構思路很簡單,所有處理單元都變成了1D單元(流處理器),每個單元都能獨立收發指令並處理像素、頂點、幾何等任務,這樣不管碰到什麼類型的指令,都能「一擁而上」,效率幾乎達到100%的理想程度。 N卡的架構看上去很完美,但缺點也很明顯,由於每個流處理器都要自帶指令發射端和控制單元這類東西,體積龐大,所以佔用的晶體管數量就變得非常巨大,在相同晶體管數量的情況下,N卡能做的流處理器就相對少很多。在流處理器數量相對少的情況下處理4D指令時會顯得性能不足(因為要耗費四個流處理器去處理一個指令),所以N卡的流處理器頻率會比核心頻率高出一倍以上,以彌補數量上的缺陷。由以上缺點又造成了另一個缺點,就是功耗巨大。 總結,N卡架構執行效率極高,靈活性強,在實際應用中容易發揮應有性能。但功耗較難控制,較少的處理單元也限制了其理論運算能力。 A卡方面,雖然也採用了1D流處理器的架構,但每5個流處理由1個分歧執行單元進行指令發射和控制,這樣流處理器只需負責流控制和條件運算就行了(5個中的其中一個還專門加入特殊運算的能力)。這樣的設計使得流處理器所佔用的晶體管較少,在相同晶體管數量下能做更多的流處理器,所以A卡的流處理器一般都是N卡的4-5倍,理論運算能力也要強於N卡,功耗也相對要低一些。 但是,A卡架構的缺點也很明顯,由於每5個流處理器共用一個指令發射端,而分歧單元要把指令重新打包組合才下發管轄內的流處理器,所以在執行效率上是時高時低。功耗方面,由於流處理器數量眾多,所以也不會比N卡低多少。 總結,A卡架構優勢在於理論運算能力,但執行效率不高,對於復雜多變的任務種類適應性不強,如果沒有軟體上的支持,常常無法發揮應有性能。所以A卡除需要游戲廠商的支持,自己也要常常發布針對某款游戲優化的驅動補丁。 在物理加速技術方面,NV公司大膽收購AGEIA公司,把其PhysX物理加速技術融入自家DX10產品中,之所以說是「大膽」,是因為該技術較為封閉,A卡並不兼容,所以NV需要異常積極的營銷手段來拉攏足夠多的游戲廠商也「大膽」的對其支持才行。而AMD所支持的Havok物理加速技術則比較通用,很多耳熟能詳的游戲大作都支持該技術,但該技術比較依賴CPU,所以AMD和該技術擁有者INTEL在該領域都是同一戰線的。 總結:在物理加速技術上NV屬於劍走偏鋒型,企圖利用封閉的技術搞壟斷排擠(與索尼的儲存卡(記憶棒)有點相似),但要排擠主流的AMD、INTEL陣營是難上加難,結局是否和索尼一樣我們不得而知。目前來看,兩家還是不分勝負,所以國內玩家不要用「懶惰」的方法判斷誰好誰壞,以免被國外玩家笑話。 另外,兩家顯卡都在DX10以後的產品中加入了高清視頻解碼功能,對CPU不強又喜歡看高清的用戶來說是個好功能,不過N卡只在DX11產品以後才支持完全格式的高清解碼,之前的都只提供H264格式的完全解碼而已。而A卡方面則一開始就具備了全格式解碼功能,還自帶了HD音效卡,確實是方便高清用戶。所以A卡「適合看電影」的言論確實事出有因,不過這只是顯卡中的額外功能,與游戲性能無關,A卡也不可能因為支持多幾個高清格式而影響到游戲性能的。我們不能想當然的擅自猜測而下不科學的定論。 而紋理單元、緩存、指令集、功能模塊等等這類東西雖然也是架構中的重要部分,但影響較流處理器要小,這里就不多說了。 兩家顯卡自DX10開始,發展到今日的DX11,架構已經過多次改良和升級,但多數是圍繞增加流處理器、紋理單元等規模以及提升能效而進行,除了A卡改動了AA(抗鋸齒)運算單元,在AA運算效率上強於N卡外,兩家都沒有太多革命性的變化。這里也就不談了。結語 總的來說,A卡和N卡在游戲中的表現是各有優劣,在多數游戲測試中都是互有勝負,可以說是平分秋色。而「N卡玩游戲好,A卡看電影好」這種中國式謬論我們還是少聽少說為好,否則會極大的限制你技術水平的長進。 N卡和A卡雖然架構有別,但為了與各類軟硬體兼容,都是遵循一定的標准進行設計,所以在性能的實現上都是一樣的。而單機游戲廠商每一款大作的推出,都是里程碑式的宣傳效應,單機游戲廠商的支持傾向也成為了兩家必爭之地,所以我們常常會在單機游戲大作中輪番看到兩家品牌標志。而這個現象則導致了相當數量的初學者進入了一個誤區:誰家支持的游戲多,誰的顯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