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的dht分部網路
1. p2p和web2.0優缺點在那...
對等網路(P2P)被美國《財富》雜志稱為改變網際網路發展的四大新技術之一,甚至被認為是無線寬頻互聯網的未來技術。
P2P技術不僅為個人用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便利,同時也試圖有效地整合互聯網的潛在資源,將基於網頁的互聯網轉變成動態存取、自由交互的海量信息網路。
P2P技術的發展以及P2P與網格技術的結合,將影響整個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和人們的信息獲取模式,真正實現「網路就是計算機,計算機就是網路」的夢想。
作為改變現有Internet應用模式的主要技術之一,計算機對等網路(P2P)是目前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研究的熱點之一。
自1999年以來,P2P的研究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和商業組織的廣泛關注,同時,由於P2P本質特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許多社會、法律和技術上的問題,在學術界和產業界也一直存在著一些懷疑的力量,這在很長一段時期使人們難以對P2P做出一個准確和公平的判斷。
本文較為完整地分析了P2P網路的4種典型結構,並對P2P的主要應用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的發展方向進行簡要闡述。
1 P2P網路模型
P2P網路是一種具有較高擴展性的分布式系統結構,其對等概念是指網路中的物理節點在邏輯上具有相同的地位,而並非處理能力的對等。以Napster軟體為代表的P2P技術其實質在於將互聯網的集中管理模式引向分散管理模式,將內容從中央單一節點引向網路的邊緣,從而充分利用互聯網中眾多終端節點所蘊涵的處理能力和潛在資源。相對於傳統的集中式客戶/伺服器(C/S)模型,P2P弱化了伺服器的概念,系統中的各個節點不再區分伺服器和客戶端的角色關系,每個節點既可請求服務,也可提供服務,節點之間可以直接交換資源和服務而不必通過伺服器。
P2P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戶之間直接共享資源,其核心技術就是分布式對象的定位機制,這也是提高網路可擴展性、解決網路帶寬被吞噬的關鍵所在。迄今為止,P2P網路已經歷了三代不同網路模型,各種模型各有優缺點,有的還存在著本身難以克服的缺陷,因此在目前P2P技術還遠未成熟的階段,各種網路結構依然能夠共存,甚至呈現相互借鑒的形式。
1.1 集中目錄式結構
集中目錄式P2P結構是最早出現的P2P應用模式,因為仍然具有中心化的特點也被稱為非純粹的P2P結構。用於共享MP3音樂文件的Napster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見圖1),其用戶注冊與文件檢索過程類似於傳統的C/S模式,區別在於所有資料並非存儲在伺服器上,而是存貯在各個節點中。查詢節點根據網路流量和延遲等信息選擇合適的節點建立直接連接,而不必經過中央伺服器進行。這種網路結構非常簡單,但是它顯示了P2P系統信息量巨大的優勢和吸引力,同時也揭示了P2P系統本質上所不可避免的兩個問題:法律版權和資源浪費的問題。
1.2 純P2P網路模型
純P2P模式也被稱作廣播式的P2P模型。它取消了集中的中央伺服器,每個用戶隨機接入網路,並與自己相鄰的一組鄰居節點通過端到端連接構成一個邏輯覆蓋的網路。對等節點之間的內容查詢和內容共享都是直接通過相鄰節點廣播接力傳遞,同時每個節點還會記錄搜索軌跡,以防止搜索環路的產生。
Gnutella模型是現在應用最廣泛的純P2P非結構化拓撲結構(見圖2),它解決了網路結構中心化的問題,擴展性和容錯性較好,但是Gnutella網路中的搜索演算法以泛洪的方式進行,控制信息的泛濫消耗了大量帶寬並很快造成網路擁塞甚至網路的不穩定。同時,局部性能較差的節點可能會導致Gnutella網路被分片,從而導致整個網路的可用性較差,另外這類系統更容易受到垃圾信息,甚至是病毒的惡意攻擊。
1.3 混合式網路模型
Kazaa模型是P2P混合模型的典型代表(見圖3),它在純P2P分布式模型基礎上引入了超級節點的概念,綜合了集中式P2P快速查找和純P2P去中心化的優勢。Kazaa模型將節點按能力不同(計算能力、內存大小、連接帶寬、網路滯留時間等)區分為普通節點和搜索節點兩類(也有的進一步分為三類節點,其思想本質相同)。其中搜索節點與其臨近的若干普通節點之間構成一個自治的簇,簇內採用基於集中目錄式的P2P模式,而整個P2P網路中各個不同的簇之間再通過純P2P的模式將搜索節點相連起來,甚至也可以在各個搜索節點之間再次選取性能最優的節點,或者另外引入一新的性能最優的節點作為索引節點來保存整個網路中可以利用的搜索節點信息,並且負責維護整個網路的結構。
由於普通節點的文件搜索先在本地所屬的簇內進行,只有查詢結果不充分的時候,再通過搜索節點之間進行有限的泛洪。這樣就極為有效地消除純P2P結構中使用泛洪演算法帶來的網路擁塞、搜索遲緩等不利影響。同時,由於每個簇中的搜索節點監控著所有普通節點的行為,這也能確保一些惡意的攻擊行為能在網路局部得到控制,並且超級節點的存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個網路的負載平衡。
總的來說,基於超級節點的混合式P2P網路結構比以往有較大程度的改進。
然而,由於超級節點本身的脆弱性也可能導致其簇內的結點處於孤立狀態,因此這種局部索引的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導致了結構化的P2P網路模型的出現。
1.4 結構化網路模型
所謂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模型的根本區別在於每個節點所維護的鄰居是否能夠按照某種全局方式組織起來以利於快速查找。結構化P2P模式是一種採用純分布式的消息傳遞機制和根據關鍵字進行查找的定位服務,目前的主流方法是採用分布式哈希表(DHT)技術,這也是目前擴展性最好的P2P路由方式之一。由於DHT各節點並不需要維護整個網路的信息,只在節點中存儲其臨近的後繼節點信息,因此較少的路由信息就可以有效地實現到達目標節點,同時又取消了泛洪演算法。該模型有效地減少了節點信息的發送數量,從而增強了P2P網路的擴展性。同時,出於冗餘度以及延時的考慮,大部分DHT總是在節點的虛擬標識與關鍵字最接近的節點上復制備份冗餘信息,這樣也避免了單一節點失效的問題。
目前基於DHT的代表性的研究項目主要包括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CAN項目和Tapestry項目,麻省理工學院的Chord項目、IRIS項目,以及微軟研究院的Pastry項目等。這些系統一般都假定節點具有相同的能力,這對於規模較小的系統較為有效。但這種假設並不適合大規模的Internet部署。同時基於DHT的拓撲維護和修復演算法也比Gnutella模型和Kazaa模型等無結構的系統要復雜得多,甚至在Chord項目中產生了「繞路」的問題。事實上,目前大量實際應用還大都是基於無結構的拓撲和泛洪廣播機制,現在大多採用DHT方式的P2P系統缺乏在Internet中大規模真實部署的實例,成功應用還比較少見。
2 P2P網路應用模式
Internet最初產生和發展的一個主動力就是資源共享,也正是文件交換的需求直接導致了P2P技術的興起,這是P2P最初也是最成功的應用之一,也正是針對這類應用的Napster使得人們在客戶/伺服器模式下開始重新認識P2P思想對人們使用網路習慣的影響。
隨著人們對P2P思想的理解和技術的發展,作為一種軟體架構,P2P還可以被開發出種類繁多的應用模式,除了最初的文件交換之外,還出現了一些分布式存儲、深度搜索、分布式計算、個人即時通信和協同工作等新穎應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基於分布式計算的搜索外星文明SETI@home科學實驗,每個志願參加者只需下載並運行類似屏幕保護的方式,就可以貢獻自己閑置的計算能力,參與分析Arecibo射電望遠鏡的無線電磁波數據並回送計算數據,截至2004年12月,已有528萬志願者參加進來,獲得了相當於216萬年的CPU時間,僅一天的綜合計算就相當於67.46Tflops運算。另外,隨著SUN公司將其JXTA協議擴展到諸如個人數字助理(PDA)和行動電話等手持終端上,並允許人們屏蔽具體的物理平台進行資料共享和文件交換等,P2P技術在移動通信和智能網領域也開始呈現出較大應用前景。
3 P2P網路存在的問題
P2P最大的優點在於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查詢,但從社會和法律意義來說,絕大多數的P2P服務都將不可避免地遇到知識產權沖突,也可能成為一些非法內容傳播的平台。同時由於缺乏中心監管以及自由平等的動態特性,自組織的P2P網路在技術層面也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P2P網路和人際網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來說,每個P2P網路都是眾多參與者按照共同興趣組建起來的一個虛擬組織,節點之間存在著一種假定的相互信任關系,但隨著P2P網路規模的擴大,這些P2P節點本質所特有的平等自由的動態特性往往與網路服務所需要的信任協作模型之間產生矛盾。激勵作用的缺失使節點間更多表現出「貪婪」、「抱怨」和「欺詐」的自私行為,因此P2P中預先假設的信任機制實際上非常脆弱,同時這種信任也難以在節點之間進行推理,導致了全局性信任的缺乏,這直接影響了整個網路的穩定性與可用性。此外,相對於傳統客戶/伺服器模式的伺服器可以做主動和被動的防禦,由於P2P節點安全防護手段的匱乏以及P2P協議缺乏必要的認證機制和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安全漏洞,安全問題在P2P網路中更為嚴重,這將直接影響P2P的大規模商用。另外,P2P網路中的節點本身往往是計算能力相差較大的異構節點,每一個節點都被賦予了相同的職責而沒有考慮其計算能力和網路帶寬,局部性能較差的點將會導致整體網路性能的惡化,在這種異構節點的環境中難以實現優化的資源管理和負載平衡。同時,由於用戶加入離開P2P網路的隨意性使得用戶獲得目標文件具有不確定性,導致許多並非必要的文件下載,而造成大量帶寬資源的濫用。特別是大多數P2P用戶更喜歡傳送音頻、視頻這些較大的媒體文件,這將使得帶寬浪費問題更為突出,尤其在中國大量的用戶還是撥號用戶,較窄的帶寬也成為P2P應用難以逾越的障礙。
4 結論與展望
P2P技術在最近幾年獲得了高速的發展,也出現了較多應用,但截至目前,P2P中仍有很多的關鍵技術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帶寬吞噬、網路可擴展性差和路由效率低下等問題。這導致P2P至少在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只能是一種小范圍不可靠的應用或是滿足特定任務需求的專門應用。並且,作為一種潛在的商業應用,如何在P2P網路中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以及如何設計盈利模式將會面臨更為嚴格的考驗。
未來的網路將呈現大規模分布式、全球性計算和全球性存儲的特徵,從長遠的趨勢來看,對於訪問和傳輸服務的需求必將遠遠大於對於計算功能的需要。盡管P2P技術現在還不成熟,但是迄今為止,至少在理論上P2P仍是最有吸引力的個人通信技術。尤其是P2P與網格技術的結合將是分布式計算技術最有吸引力的發展趨勢,雖然現在還沒有成熟的方案,但隨著分布式系統經典問題的解決以及優化的資源動態分配和資源恢復技術的成熟,P2P與網格技術必將結合起來以影響整個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和人們的信息獲取模式。
2. IPFS是什麼
星際文件系統。
IPFS是一種內容可定址的對等超媒體分發協議。IPFS將現有的成功系統分布式哈希表、BitTorrent、版本控制系統Git、自認證文件系統與區塊鏈相結合的文件存儲和內容分發網路協議。IPFS同時也是一個開放源代碼項目。
IPFS屬性:
1、永久的、去中心化保存和共享文件;
2、點對點超媒體:P2P 保存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
3、版本化:可追溯文件修改歷史。
(2)去中心化的dht分部網路擴展閱讀
IPFS優點:
1、內容定址:所有內容(包括鏈接)都由其多哈希校驗和進行唯一標識。
2、防篡改:所有內容都使用其校驗和進行驗證。如果數據被篡改或損壞,則IPFS會檢測到該數據。
3、去冗餘:所有內容完全相同的對象,只存儲一次。
4、PFS並不會要求每一個節點都存儲所有的內容,節點的所有者可以自由選擇想要維持的數據,在備份了自己的數據之外,自願的為其他的關注的內容提供服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星際文件系統
3. 磁力下載的好處
顯而易見的好處是,整個下載網路的可靠性提高了,每一個節點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另一個好處是,審查變得更困難了,因為每次下載的路徑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節點都是動態變化的,導致實際上無法追蹤誰在下載。此外,magnet URI只是一個字元串,非常容易傳播,根本無法禁止。
現在BT下載的多款軟體已經更新均採用了最新的BT磁力鏈接(magnet)方式,類似電馿的ED2K鏈接,放棄了需要BT種子才能下載的傳統方式,現在您不需要下載種子文件,只要有磁力鏈接就可以下載BT了。
現在µTorrent等下載工具都有磁力下載,你可以試試。
磁力下載是BT的進化。最早期的BT就是一個種子(seed),它是由一個待發布文件外加一些tracker經過計算得到的一個文件,通過BT的網路吸收營養,最後長成一棵大樹。這個種子需要水壺(tracker伺服器)不斷的澆灌才能成長。Tracker伺服器是早期下載中必須的角色。它工作的過程是這樣的:
Client向tracker發一個HTTP的GET請求,並把它自己的信息放在GET的參數中;這個請求的大致意思是:我是xxx(一個唯一的ID),我想下載yyy文件,我的IP是aaa,我用的埠是bbb。
tracker對所有Client的信息進行維護,當它收到一個請求後,首先把Client的信息記錄下來(如果已經記錄在案,那麼就檢查是否需要更新),然後將一部分參與下載同一個文件(一個Tracker伺服器可能同時維護多個文件的下載)的另一個Client的信息返回給對方。
Client在收到Tracker的響應後,就能獲取其它Client的信息,那麼它就可以根據這些信息,與其它Client建立連接,從它們那裡下載文件片斷。
水壺不總是會工作,偶爾也罷工偷懶,偶爾也會被人惦記上,於是,為了擺脫對水壺的依賴,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分布式哈希表)和PEX(Peer Exchange,節點信息交換)技術就出現了。
2005年,BT軟體開始引入這種技術,在BT中被稱為DHT協議。DHT是一種分布式存儲方法。DHT的作用是找到那些與本機正在下載(上傳)相同文件的對端主機(Peer),當然,實現這一過程並不依賴 Tracker伺服器。在DHT網路中的每個客戶端負責一個小范圍的路由,並負責存儲一小部分數據,從而實現整個DHT網路的定址和存儲。這種信息獲取方 式保證了整個網路沒有單個的中心,即使一個節點下線,依然可以通過其他節點來獲取文件,因此也就不需要Tracker伺服器來告訴你,其他節點在什麼地方。
雖然DHT解決了去中心化的問題,但要在沒有「中心協調員」(Tracker)的情況下實現高效定址,就要藉助PEX。PEX所提供的功能有點類似於以前的Tracker伺服器,但工作方式卻非常不同。舉個例子,我叫D,我有A需要的東西,但是A不認識我,A只認識B,B只認識C,我只認識C,這樣A就可以通過B--C,從而找到我。現在Tracker伺服器的功能已經可以被DHT+PEX所取代。
磁力鏈接(Magnet URI)出場了。如果說現實中,待發布的文件就是一個人,我們如何找到他?指紋,是的,每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指紋,指紋所蘊含的信息,足以找到這個人,而磁力鏈接(Magnet URI)就是描述這個指紋的一段信息,注意,是一段信息而已,僅僅存在於精神世界的信息。所以,沒有人能消滅它!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一個全新的BT世界,DHT+PEX網路和 Magnet Link取代了種子和Tracker伺服器,沒有了中心協調員,連根源都沒有了,它實現了真正的人人平等。
4. 1. P2P的特點是什麼 2. 基於DHT的Chord環的原理是什麼
你好,我們知道區塊鏈網路中多採用P2P網路來進行節點連接和節點之間的消息通信。這里對P2P網路的優缺點做個簡單匯總,
1、網路中節點的可擴展性
在P2P網路中,節點可以隨意的添加和刪除。新的節點添加到網路中,一般通過種子節點接入網路,同時種子節點將新節點廣播給其他節點並進行連接。
2、去中心化
在P2P網路中,不存在客戶端與伺服器這樣的嚴格區分,同時每個節點又充當著客戶端和伺服器。各個節點之間是平等的,只要接入網路,任意節點都能夠將消息通知給網路中的每個節點。
5. 區塊鏈技術中的去中心化對等網路是什麼
金窩窩分析區塊鏈去中心化對等網路。區塊鏈系統是一個點對點網路,網路中所有節點共同擁有、維護系統中的全部數據,且任意一個節點的損壞或離線對整個系統運行都不會造成影響,去中心化給整個網路帶來了較大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優勢。
6. 磁力鏈接的BT發展
海盜灣關閉跟蹤伺服器的消息BT Tracker伺服器關閉將會產生怎樣的後果?(海盜灣,英國電信江湖排名第一,Mininova排名第二)
海盜灣(The Pirate Bay),自稱「世界上最大的電信分享網站「,是一個專門存儲,分類及搜索電信資源的網站,同時它也運行著世界上最大的BTTracker伺服器。2008年11月15日,海盜灣稱其規模已經達到了2500萬獨立Peers,注意不是種子,Peer可以認為是參與海盜灣「分享計劃」的實際用戶(電腦)數量,截至2009年12月,海盜灣注冊用戶已經達到400萬,盡管下載資源是不需要注冊的。但它的名聲似乎不是很好,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Times)稱其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法下載輔助者(幫凶?)之一。海盜灣正式成立於2004年10月,除了擁有輝煌的「業績」,同時也麻煩纏身。根據記錄,控告海盜灣的案件有34起之多,其中涉及音樂行業的21起、電影行業9起、游戲行業4起。2009年成為斗爭最激烈的一年,2009年4月17日,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法院以侵犯版權罪判處海盜灣4名創始人各1年的監禁,並處以約3000萬瑞典克朗的罰金。隨後發生的事情更讓人感覺BT的「大限」終於還是到了。11月17日,海盜灣決定永久關閉他們的Tracker伺服器,12月初全球第二大BT服務網站Mininova刪除了網站上大部分非法文件的BT Tracker。Mininova表示,為了避免支付罰款,除了刪除所有侵權文件的BT Tracker之外,他們別無選擇。有人比喻,一個時代結束了,MPAA(美國電影協會)和RIAA(美國唱片行業協會)成了這場斗爭的贏家。表面上看確實如此,在這場斗爭中MPAA和RIAA最想「除掉」的就是BT Tracker伺服器,而且他們做到了。
也許一個時代結束了,但BT時代真的結束了嗎?答案是否定的。MPAA和RIAA「除掉」了BT Tracker伺服器,卡死了當前BT工作方式的「命門」,但隨著新技術的引入,BT Tracker對於BT分享已經變得不再重要,甚至有些多餘,事物的發展結果有時就像是開了一個玩笑,而這次的玩笑就開在了MPAA和RIAA身上。為什麼會這樣?想搞明白這些,我們必須先梳理一下BT分享的實現方式。
用戶是怎樣通過BT下載文件的?基本過程應該是這樣:一、找到Torrent文件,二、使用BT下載客戶端軟體打開這個文件。三、對於用戶來講,只要花時間去等就可以了。而對於客戶端軟體來講,它會根據Torrent文件中的網址自動連接Tracker伺服器,從它那裡接收到其他正在下載該文件的人的網址名單。下一步,軟體就一一與名單上的網址取得聯系,從它們那裡獲取文件的片段,直到整個下載完成。從整個過程不難看出,BT Tracker伺服器是一個中央節點,任何客戶端都可以在其上找到「同伴」——只要其他人也在下載或分享同一個文件。所以MPAA和RIAA盯上了BT Tracker,因為消滅所有Torrent文件幾乎是不可能的,但通過一些「努力」,消滅BT Tracker伺服器則完全有可能實現。官司贏了,一個時代結束了,我們不妨稱其為是BT1.0時代,BT1.0時代致命的缺點是因為其存在中央節點,也就是BTTracker伺服器。然而,官司輸了,並不代表整個BT時代的終結,一個新的時代已經悄然開始,我們可以稱其為BT2.0時代。
在BT2.0時代,Magnet(意譯:磁鐵、吸鐵石)成為未來BT的發展方向,Magnet真的可以挽救BT嗎?經筆者親身試用,在支持Magnet URI之後,海盜灣似乎獲得了新生,下載速度並非越來越慢,相反,速度表現讓人滿意。最關鍵的是,Magnet不需要Tracker伺服器,也不需要Torrent文件,僅需要一串字元就可以進行文件下載。海盜灣LOGO與未來BT的「圖騰」,海盜灣上的BT資源已經加入了Magnet下載方式Worlds most resilient tracking——節選自海盜灣博客博文的題目是「世界上最穩定的tracking」,文中提到:「隨著DHT+ PEX技術的不斷成熟,發現對端(Peer)並協調通信已經變得容易實現,而Tracker伺服器變得不再重要,甚至顯得有些多餘,所以我們將關閉伺服器。」文中還說伺服器現在被安置在了一家博物館中。看來,關閉Tracker伺服器是計劃之內的事情。一切盡在掌握?Tracker伺服器和「BT種子」即將雙雙退役,取而代之的是DHT+ PEX網路和Magnet Link,DHT網路是分布式存在的,所以不存在「被拔線」的問題,而Magnet Link僅是一串字元,所以也不再需要Torrent文件。
這里出現了三個關鍵詞:DHT、PEX和Magnet Link,這三點是未來BT的核心,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它們都可以實現怎樣的功能。
DHT:2002年,紐約大學的兩個教授Petar Maymounkov和David Mazières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了一種真正去中心化的「點對點」下載模型,他們將其稱為Kademlia方法。2005年,BT軟體開始引入這種技術,在BT中被稱為DHT協議(Distributed HashTable,分布式哈希表)。DHT是一種分布式存儲方法。DHT的作用是找到那些與本機正在下載(上傳)相同文件的對端主機(Peer),當然,實現這一過程並不依賴Tracker伺服器。在DHT網路中的每個客戶端負責一個小范圍的路由,並負責存儲一小部分數據,從而實現整個DHT網路的定址和存儲。這種信息獲取方式保證了整個網路沒有單個的中心,即使一個節點下線,依然可以通過其他節點來獲取文件,因此也就不需要Tracker伺服器來告訴你,其他節點在什麼地方。
PEX:是Peer Exchange的簡寫,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節點信息交換」。雖然DHT解決了去中心化的問題,但要在沒有「中心協調員」(Tracker)的情況下實現高效定址,就要藉助PEX。PEX所提供的功能有點類似於以前的Tracker伺服器,但工作方式卻非常不同,我們可以打個比方來說明。小趙在A班,她不認識B班的小何,也不認識C班的小溫,但小趙認識同班的小王,而小王認識B班的小何,也可能還認識C班的小溫,或者小王僅認識B班的小何,但小何認識C班的小溫,而小溫又認識同班的所有同學,結果就是小趙可以「無限」地延伸自己的關系網,不管怎樣,總有一條溝通途徑可以將這些同學聯系在一起,待小趙「認識」了小溫後,他們就可以直接溝通了,在P2P世界裡,就是進行上傳與下載。
Magnet links:有網友將其稱為磁鏈。DHT+ PEX解決了BT「定址」的問題,但是如何告訴BT客戶端找(尋)什麼又是另外一個問題。在Torrent文件中包含的內容就是用戶真正要下載的文件的特徵信息,或稱為「電子指紋」,BT客戶端知道了要找什麼,也知道如何去找,於是P2P方式的下載、上傳就實現了。以前BT客戶端通過Torrent文件得知「要找什麼」,現在,文件的「電子指紋」不再存放於Torrent中,而被放在了Magnetlinks中。 magnet:?xt=urn:btih:上面是筆者打算下載的一個文件,Microsoft iSCSI Initiator,按照以前的方式,我們需要下載它的Torrent文件,然後才能下載這個文件本身。但是,在新的模式下,我們不需要下載Torrent文件,只需知道它的Magnet URI,一個資源定位信息,其他都不需要。只要把這個地址告訴下載軟體,軟體就會開始自動下載。我們來分解一下這個地址:magnet:協議名。xt:exact topic的縮寫,表示資源定位點。BTIH(BitTorrent Info Hash)表示哈希方法名,這里還可以使用SHA1和MD5。這個值是文件的標識符,是不可缺少的。dn:display name的縮寫,表示向用戶顯示的文件名。這是一個可選項。tr:tracker的縮寫,表示tracker伺服器的地址。這是一個可選項,本例中並未出現。精簡一下上例,僅需要magnet:?xt=urn:btih:就夠用了,如果附加dn(displayname),在使用上會更加方便一些。MagnetLink的好處就不用筆者多說了,至少包括兩點:網路的可靠性得到了極大的增強;不存在「被拔線」的風險。由於不存在所謂的中央節點,審查將變得更加困難,「單點失效」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此外,MagnetURI只是一個字元串,非常容易傳播,根本無法禁止。因此,Magnet URI取代Tracker模式將是大勢所趨,遲早會成為主流BT下載方式。
細心的網友可能看出了DHT+PEX+Magnet Link模式中的一個問題——BT客戶端的「第一步是如何邁出的」,套用在介紹PEX時使用的例子,那就是小趙是怎麼「加入」A班的呢?這確實是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依然需要一台伺服器(boots trap node),不過這台伺服器所起的作用與Tracker不同,它僅負責接納小趙進入A班,當小趙與A班中的同學「搭上了話」,之後這台伺服器就沒有什麼用處了。boots trap node可以是不同BT客戶端廠商獨立運營的,也可以是幾家聯合共用,總之,它是分散的,只要在客戶端軟體中內置一張表單,那客戶端就將有非常多的入口可供選擇。說了這么多,到底Magnet這塊「吸鐵石」表現如何?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溜溜。於是筆者找來了目前已經支持Magnet的BT客戶端μTorrent。μTorrent 是眾多BT客戶端之一,在安裝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已經支持Magnet URIs。μTorrent 下載BT資源,速度144.4KB/s 我們下載的資源來自海盜灣,所以對端資源都來自國外,如果有一天Magnet被徹底「本土化」,且用戶量達到一定規模,其表現應該可以完全媲美傳統的BT下載方式。看到這里相信您已經明白了,海盜灣為什麼會乖乖地關掉他們的BT Tracker伺服器,看來這次MPAA和RIAA與海盜灣鬥法雖然勝了第一回合,但接下來要如何對付DHT+PEX+Magnet Link模式,這應該是個比較讓人頭疼的問題。 在《貓鼠游戲》這部電影中,警察與「盜版者」之間玩的是游擊戰。海盜灣的BTTracker伺服器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在幾個國家間遷來遷去,在不同的IDC中東躲西藏,但版權組織始終對其「不離不棄」,並最終得手。事後我們在同一時間,很巧合地聽到了三種聲音,版權組織說,我們贏了;海盜灣說,我們不跟你玩了;廣大圍觀群眾說,BT還好好的啊,這些年那兩個傢伙到底在搞什麼?放棄Tracker模式,改用Magnet,對於網友來講幾乎沒有任何成本,僅需將當前BT軟體升級即可,甚至連操作習慣都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因為你無需換用其它BT軟體,在國內,比特精靈、比特彗星都已經開始支持Magnet。所以,您可能已經進入了BT2.0時代,只是您自己還不知道。「我們並不提供實體下載資源,所有資源都是網友自發上傳的……」相信您經常會聽到類似的辯解,這句話看似有理,從技術角度講也沒有任何漏洞,但多少感覺屬於狡辯。事物在不停發展,這就造成了監管上的缺失,待監管手段日趨完善時,事物可能又一次向前發展,導致監管手段再次落伍。新的BT分享方式將傳統Tracker伺服器所提供的功能進行了「分解」,所有BT用戶成為Tracker伺服器的一份子,核心消失了,在這種情況下,版權組織又該將反盜版的大棒揮向誰呢?
7. 如何理解互聯網傳播格局呈現去中心化——再次中心化的過程
摘要 去中心化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在區塊鏈技術受到廣泛關注的當下,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去中心化方式,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8. 互聯網中的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最近「區塊鏈」的熱度,一直高漲,可能大家都認為比特幣的瘋狂,會落到區塊鏈,有點像VR元年的時候,創業者都蜂擁而至,某種程度上,可能和那本書的名言有關:站在風口上 豬也能飛起來!但小米這「豬」,是一個非常精細的產品。
本文主要解讀一個創業者過渡解讀和放大的詞「去中心化」。
往往創業者或者某些執迷於創業的人,在公開場合中,說產品的時候會說,我們的產品是「去中心化」的。
對於事情,對於所謂的不明覺厲,人們是盲目的,那麼「去中心化」到底是什麼?要想了解「去中心」化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中心化」。
1、互聯網是信息傳遞的新的形式,中心化就是信息集中發布,參與者往往沒有話語權,這里的話語權就是引導輿論導向級別的話語權;
2、去中心化就是參與者可以有話語權,並且可以發聲,可以自由傳播信息;
中心化是如何形成的?
因為信息資源的匱乏導致中心化,在某種程度上,互聯網的用戶群也是中心化形成的原因;
去中心化是如何形成的?
因為信息資源的規范導致中心化,在某種程度上,互聯網用戶群的上升,具備了構建去中心化的條件,同時用戶對於信息需求擴大。
9. 互聯網去中心化 現代網路結構如何體現去中心化
以環套環,環環相扣
10. 盒馬的FDC處於盒馬物流網路的哪一層你怎麼理解盒馬物流的去中心化網路特點
摘要 馬介紹,因為其以生鮮為主,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常溫或低溫庫房外,還有具有本身特徵的DC。「比方說蔬果加工中心,咱們會做產質量量的查驗、包裝、標准化。其實咱們售賣的蔬果類的標准化產品,都是蔬果加工中心做的。除了這個,現在咱們還在推活水產暫養的基地。比方說國外飛機過來的波龍、帝王蟹,咱們都會做短期的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