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認知療法如何去中心化

認知療法如何去中心化

發布時間: 2021-03-28 15:22:43

1. 什麼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否存在一個准確定義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2]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2. 認知療法的治療過程

概述
該理論是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於60年代創立的一種心理治療體系,他認為人有其固有本性,人的先天傾向中有積極的取向,也有消極的本性,換句話說人有趨向於成長和自我實現這樣的內在傾向,同時也具有非理性的不利於生存發展的生活態度傾向,而且艾利斯更強調後一種傾向,他認為正是這種非理性的生活態度,導致心理失調。
分類
艾利斯將人類常見的非理性信念歸納為以下幾種:
①傾向於進行畸形的思維(如強迫思維)。
②傾向過於易受暗示影響。
③傾向於過度概括化以偏概全。
④傾向於要求盡善盡美,認為不是完美的就是無用的。
⑤傾向於對他人的過分要求。
⑥傾向於追求絕對化,肯定化,不能忍受不確定性。
⑦傾向於誇大負性事件的危害性。
⑧傾向於自暴自棄。
⑨傾向於自我貶低。
⑩傾向於過分關注自身的機體的變化。
解釋
艾利斯認為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點,而非來自事情本身。情緒和行為受制於認知,認知是人心理活動的「牛鼻子」,把認知這個「牛鼻子」拉正了,情緒和行為的困擾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艾利斯將以上觀點概括稱之為ABC理論,A代表誘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對A的信念、認知、評價或看法,C代表結果即症狀(Consequences),艾利斯認為並非誘發事件A直接引起症狀C,A與C之間還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這個中介因素是人對A的信念、認知、評價或看法,即是信念B,艾利斯認為人極少能夠純粹客觀地知覺經驗A,總是帶著或根據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價值觀、意願、欲求、動機、偏好等來經驗A。因此,對A的經驗總是主觀的,因人而異的,同樣的A在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為他們的信念有差別即B不同。換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並非引起情緒反應的直接原因。個人對刺激情境的認知解釋和評價才是引起情緒反應的直接原因。
在ABC理論中,D代表治療(disputing)通過D來影響B,認識偏差糾正了,情緒和行為困擾就會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或減輕,最後達到E效果(effects),負性情緒得到糾正。 阿倫.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
概述原理
認知療法的理論基礎是阿龍·貝克提出的情緒障礙認知理論。他認為:心理問題「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產生,相反,它可以從平常的事件中產生,例如錯誤的學習,依據片面的或不正確的信息作出錯誤的推論,以及像不能妥善地區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別等等。」他提出,每個人的情感和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認識世界、處世的方式或方法決定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內心體驗和反應。
認知理論的出發點在於確認思想和信念是情緒狀態和行為表現的原因。貝克論證說,抑鬱症病人往往由於做出邏輯判斷上的錯誤因而變成抑鬱、歪曲事情的含義而自我譴責;一件在通常情況下很小的事情(如濺出飲料)會被他看成生活已完全絕望的表現。因此抑鬱症病人總是對自己作出不合邏輯的推論,用自我貶低和自我責備的思想去解釋所有的事件。
認知治療是根據認知過程影響情感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病人不良認知的一類心理治療方法的總稱。所謂認知一般是指認知活動或認知過程,包括信念和信念體系、思維和想像。認知過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1)接受和評價信息的過程;(2)產生應付和處理問題方法的過程;(3)預測和估計結果的過程。
認知治療高度重視研究病人的不良認知和思維方式,並且把自我挫敗行為看成是病人不良認知的結果。所謂不良認知,指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極的信念或思想,往往導致情緒障礙和非適應行為。治療的目的就在於矯正這些不合理的認知,從而使病人的情感和行為得到相應的改變。認知療法更重視改變病人的認知方式和認知 — 情感 — 行為三者的和諧。同樣重視意識中的事件而不是潛意識;內省療法則重視既往經歷特別是童年經歷對目問題的影響,重視潛意識而忽略意識中的事件。
認知治療的理論和范圍正在不斷的補充和擴大,應運而生的有動力認知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前者是由威納倡導和發展的,他認為認知過程的發展(即感知、記憶、推理、評價、解決問題以及學習的方式)不可能脫離個體的成長發育和人際交往,只有不脫離,我們才有了自尊和認同、發泄和控制沖動、以及與他人的接觸交往。曾有外傷以及未接受良好教育的兒童往往會有部分或全面的認知缺陷,動力認知治療就在於用恰當的認知結構來替代有缺陷的認知結構。後者是由馬爾奈及阿恩科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系統闡述和發展起來的,其基本假設是適應不良性行為是由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相互影響產生的,治療的方法就在於綜合應用認知技術和行為技術來矯正不良行為。

3. 怎麼進行去中心化處理

根據侯傑泰的話:所謂中心化, 是指變數減去它的均值(即數學期望值)。對於樣本數據,將一個變數的每個觀測值減去該變數的樣本平均值,變換後的變數就是中心化的。
對於你的問題,應是每個測量值減去均值。

4. GenFi怎麼做到去中心化

這個去中心化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

5. 去中心化的基本概述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6. 我開始領會到大型任務如何通過去中心化的方法並藉助最少的規則來完成

。我開始領會到大型任務如何通過去中心化的方法並藉助最少的規則來完成;我懂得了並非所有的事情都要事先計劃好。印度街道上車水馬龍的畫面始終浮現在我腦海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佇立不動的牛群,鑽來鑽去的自行車,慢慢悠悠的牛車,飛馳而過的摩托車,體積龐大的貨車,橫沖直撞的公交車——車流混雜著羊群、牛群在僅有兩條車道的路面上蠕動,卻彼此相安無事。亞洲給了我新的視角。

7. 心理學的認知療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啊,我對於一個問題總是想不通,,認知上怎麼也改變不了

首先找到你的不合理信念,一一列舉出來,再通過潛意識不斷重復,去改變不合理信念!加油!

8. 什麼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權級平等的全體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 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熱點內容
mark數字貨幣交易所查詢平台 發布:2025-05-02 23:27:24 瀏覽:920
區塊鏈技術培訓工作 發布:2025-05-02 23:21:18 瀏覽:751
比特幣今日的行情 發布:2025-05-02 23:13:41 瀏覽:169
長垣去鄭州中心站的汽車 發布:2025-05-02 23:06:45 瀏覽:376
三星手機推冷錢包 發布:2025-05-02 22:55:01 瀏覽:80
比特幣礦機要素投入 發布:2025-05-02 22:51:25 瀏覽:405
以太坊挖幣視頻教程 發布:2025-05-02 22:05:07 瀏覽:130
重慶手機靚號合約怎麼都20年 發布:2025-05-02 22:03:46 瀏覽:615
trx2019一百倍 發布:2025-05-02 21:58:42 瀏覽:848
以太坊有幾次分叉 發布:2025-05-02 21:39:05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