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不掛鉤黃金
㈠ 為什麼人民幣不與黃金掛鉤,沒有宣布含金量
這是金本位思想。如果人家都那人民幣來換黃金,你沒有那麼多黃金來換,咋辦?那麼你的貨幣體系就崩潰。金本位思想還不利於經濟發展,因為黃金的開發量跟不上生產力的發展。
㈡ 聽說黃金鏈能用數字貨幣去換黃金珠寶,還能額外再賺收益,是不是真的可行嗎
這個的確是真的,而且賺取的收益還挺高的
㈢ 數字人民幣究竟可不可以兌換黃金與外幣
首先,可以確定,數字人民幣是可以兌換黃金與外匯。
數字化人民幣只是法定貨幣的一種支付方式,由國家背書。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應用,有利於高效地滿足公眾在智能數字經濟條件下對法定貨幣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便捷性、安全性和防偽水平,從而更快地推動中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紙幣所有的功能,它都有,包括兌換黃金和外匯。
㈣ 央行數字貨幣是以黃金作背書嗎
不是的,中國沒有這么多的黃金。是以國家主權信用作為背書的。
㈤ 為什麼發行數字貨幣而不發銀元黃金
央行嗎?
只聽說過越來越便捷先進,不知道有人還想後退,還後退至大清
㈥ 為什麼有時候貨幣可以不與黃金掛鉤...
這是由於發行紙幣的原因。或者說貨幣的形式從實物貨幣轉為信用貨幣的原因。
最開始所有國家的貨幣都是黃金或者白銀。但實物貨幣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那麼必然產生了信用貨幣。就是以實物貨幣為基礎,加上信用的杠桿作用。這樣可以用較少的實物貨幣推動社會的發展,節約下大部分實物貨幣去做更多的社會投資建設。
後來巴塞爾協議簽訂之後,以美元為核心的世界貨幣體系逐步形成。就是所有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但是這樣以來,所有國家就可以直接拿美元去美國換取黃金。最後美國也承受不了了,美元才逐漸脫離了與黃金之間的聯系。這樣,新的世界貨幣體系就成了所有國家的貨幣直接與美元掛鉤,而美元是以美國的政府信用為基礎的。
現在來看,似乎只有瑞士法郎在理論上還與黃金有所聯系。
這個你再重新看一下《貨幣戰爭》裡面說的很清楚。美元是債務型貨幣,是以未美國財政收入為標准來制定發行美國國債的,然後再以國債為載體,由美聯儲發行美元。並不是想發多少就發多少,發多了會造成通貨膨脹,美元貶值。發少了會有通貨緊縮的預期,對發展經濟不利。
㈦ 聽說香港馬上會出個直接和黃金價值掛鉤的數字虛擬貨幣,叫GTC,到底是怎麼個回事和比特幣有什麼區別
數字貨幣是趨勢,但是國內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放開,你說的這個幣我還未聽說,可能還沒發行吧,否則怎麼會網路沒消息。
㈧ 為什麼美國的貨幣不和黃金掛鉤
請參考這篇文章...肯定解決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協定。布雷頓森林體系是該協定對各國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則、採取的措施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形式的總和。
歷史
該協定源自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和盟國貨幣金融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聯合國貨幣金融協議最後決議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兩個附件,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
召開會議的美國布雷頓森林蒙特·華盛頓飯店
1944年,經過激烈的爭論英美兩國達成了共識,美國於當年5月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潰後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實際是一種新金匯兌本位制,在布雷頓貨幣體制中,黃金無論在流通還是在國際儲備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為了這一體系中的主角。但因為黃金是穩定這一貨幣體系的最後屏障,所以黃金的價格及流動都仍受到較嚴格的控制,各國禁止居民自由買賣黃金,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倫敦黃金市場在該體系建立十年後才得以恢復。
經濟學家凱恩斯(右)在該次會議上
核心內容
*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前者負責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借貸,目的為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後者提供中長期信貸來促進成員國經濟復甦。
* 美元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和美元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
* 取消經常賬戶交易的外匯管制等。
美國作為儲備貨幣發行國的責任
基本責任有兩點:
* 美聯儲保證美元按照官價兌換黃金,維持協定成員國對美元的信心
* 提供足夠的美元作為國際清償手段
內在矛盾:美元供給過多則不能保證全部兌換黃金,供給不足則國際清償手段不足——此即「特里芬之謎」。
美國聯邦儲備紙幣
該體系的作用
* 建立了以美元和黃金掛鉤和固定匯率制度,結束了混亂的國際金融秩序,為國際貿易的擴大和世界經濟增長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 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和國際清償手段,彌補了黃金的不足,提高全球的購買力,促進了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
該體系的基本缺陷
* 美元的清償能力和對美元的信心構成矛盾,表現為美元的國際貨幣儲備地位和國際清償力的矛盾、儲備貨幣發行國與非儲備貨幣發行國之間政策協調的不對稱性以及固定匯率制下內外部目標之間的兩難選擇等;
* 匯率體制僵硬,無法通過匯率浮動自動實現國際收支平衡,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責任主要落在非儲備貨幣發行國一方,犧牲了它們的經濟發展目標
該體系的結束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到20世紀60~7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沖擊,爆發了多次美元危機。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為了抑制金價上漲,保持美元匯率,減少黃金儲備流失,美國聯合英國、瑞士、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八個國家於1961年10月建立了黃金總庫,八國央行共拿出2.7億美元的黃金,由英格蘭銀行為黃金總庫的代理機關,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並採取各種手段阻止外國政府持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
每塊12.5千克的金磚
60年代後期,美國進一步擴大了侵越戰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美元危機再度爆發。1968年3月的半個月中,美國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多美元,僅3月14日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到了350~400噸的破記錄數字。美國再也沒有維持黃金官價的能力,經與黃金總庫成員協商後,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向市場供應黃金,市場金價自由浮動,但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仍按官價結算,從此黃金開始了雙價制階段。但雙價制也維持了三年的時間,原因是美國國際收支仍不斷惡化,美元不穩;二是西方各國不滿美國以已私利為原則,不顧美元危機拒不貶值,強行維持固定匯率。於是歐洲一些國家採取了請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國拒不提高黃金價格,讓美元貶值,他們就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儲備黃金。
當1971年8月傳出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美元大量兌換黃金的消息後,美國於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對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協定》為標志美元對黃金貶值,同時美聯儲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至此美元與黃金掛鉤的體制名存實亡。
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再次引發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從此也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的改革進程。但直至1976年國際社會間才了達成了以浮動匯率合法化、黃金的非貨幣化等為主要內容的「牙買加協定」。從法律的角度看,國際貨幣體系的黃金非貨幣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78年以多數票通過批准了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該協定刪除了以前有關黃金的所有規定,宣布: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標准,廢除黃金官價,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黃金;取消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必須用黃金支付的規定;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6黃金,所得利潤用於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優惠貸款基金;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於會員國與IMF之間的某些支付等等。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作為重要的國際組織仍得以存在,並發揮重要作用。
㈨ 貨幣為什麼要與黃金或者白銀等實體掛鉤直接發行不就行了嗎幹嘛與一樣東西掛鉤
以前金本位的時候,紙幣是黃金儲備的證明,當然要和它掛鉤了。現在不是那麼嚴格掛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