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工廠數字貨幣
1. +九大後中國的46個變化
一下是十九大後中國的46個變化:
第一部分:個人篇
1、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傳統奮斗的五大關鍵詞:背景、學歷、資源、人脈、資歷;今後奮斗的五大關鍵詞:知識、創新、獨立、個性、理想。以前是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現在有個好爸爸,不如自己有文化,中國的「新知識分子」將重登歷史舞台。
2、中國人正在由「外求」變成「內求」。外求即就求關系、求渠道、求機會,內求即是要激發起自己的興趣、熱情、希望,當你做好你自己,外界的東西就會被你吸引過來,這就是所謂的「求人不如求己」。
3、中國興起大量自由職業者,社會的基本結構從公司+員工,變成了平台+個人。每個人都將沖破傳統枷鎖的束縛,獲得重生的機會,關鍵就看你是否激發了自身潛在的能量。這才是一場真正解放運動!
4、中國一大批有「匠心」的人的社會地位將獲得提升,那些腳踏實地的人比如工匠、程序員、設計師、編劇、作家、藝術家等等,因為互聯網已經把社會的框架搭建完成,剩下的就是靈魂填充!所以即便是普通的工作崗位,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將獲得提升,將獲得尊重。
5、未來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即可以獨立完成某項任務,也可以依靠協作和組織去執行系統性工程,所以社會既不缺乏細枝末節的耕耘者,也不缺少具備執行浩瀚工程的組織和團隊。
6、原來我們每個人都被木桶原理所束縛,即:你的短板限制了你的綜合水平,所以我們總在彌補自己短板,而隨著人們協作效率的提高。今後你的長處決定了你的水平。我們不用再盯著自己的短板,你只需要將自己擅長的一方面發揮到極致,就會有其它人跟你協作,這叫長板原理。
7、我們的工作正由「被動」走向「主動」。以前為了謀生,我們需要依託固定公司,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重復固定的勞動,屬於被動式勞動。未來社會的總財富是這樣創造出來的:人們依靠自身特長,點對點的對接和完成每一個需求,充分融入到社會每一個環節,屬於主動式創造。
8、對於未來每個人來說,未來有一件東西會變的格外重要,那就是你的信用。未來個人的財富路線是這樣的:行為—能力—信用—人格—財富。在大數據和互聯網的幫助下,你的行為推導出了你的信用值,然後以信用度是支點,能力為杠桿,人格為動力,聯合撬動的力量范圍,就是你的財富值,也是你所掌控世界的大小。
9、中國人出名的方式,先後經歷了:公司包裝—參加選秀—成為網紅等三個階段。最開始的時候完全依靠影視娛樂公司包裝,後來流行起了參加各種選秀節目,比如超級女生/中國好聲音等等,現在開始做網紅/女主播等等,關鍵問題是:在互聯網時代,出名不算什麼難事了,難的是擁能夠長期出名的真才實學。
10、原來人與人之間講究的是關系,今後人與人之間講究的是規則。傳統社會的關系網已經被不斷撕裂,以價值分配為關系、新的鏈接正在形成,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進行價值傳輸。而你所處的地位和層級,是由你所帶來的價值決定的。當人人都在講規則,道德自然就會興起。
11、未來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產品。如何實現呢?邏輯應該是這樣的:創意—表達—展示—訂單—生產—客戶。當你有一個想法時,你可以先表達出來,然後在平台上進行展示(這樣的平台會越來越多),然後吸引喜歡的人去下單,拿到訂單後可以找工廠生產(不用擔心量太少,今後的生產一定會精細化和定製化),然後再送到消費者手裡。
12、中國人找到信仰的邏輯是這樣的:規則—秩序—道德—信仰。具體來說就是:互聯網正幫中國建立一套合理的社會結構,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所長,按照規則運轉,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新秩序,比如契約精神。遵守秩序就是道德,然後信仰就會水到渠成。
13、原來我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謂眼見為實。但是由於「虛擬現實」技術的逐漸成熟,我們就不再那麼固執了:VR可以讓你置身於任何一個世界裡,AR可以把任何事物帶到你面前。於是眼見再也不為實,今後我們可能只相信自己的內心,只要心一觸念,一切都到了。那麼一切心外之物,皆為虛妄。
14、原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交換」,奴隸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奴役」,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剝削」,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僱傭」,未來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協作」,這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路徑,也是文明進步的階梯,一個環節都不能缺失。
第二部分:企業篇
15、中國產業的結構:一維的傳統產業—二維的互聯網產業—三維的智能科技產業。一維世界正在推倒重建(實體經濟的重組),二維世界被劃分完畢(BAT掌控),三維世界正在形成,高維挑戰低維總有優勢,降維打擊幾乎是必勝的!所以網店可以沖散實體店,而微信的對手一定在智能領域誕生。真正的好戲還在後頭!
16、革完傳統企業的命之後,互聯網開始自我革命。新浪、雅虎、搜狐、網易是第一批淪為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淘寶、網路、京東是第二批淪為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公司。
17、中國當下的企業分為三個等級:三等企業做服務—二等企業做產品—一等企業做平台。企業的出路唯有升級成平台化,平台化的本質就是給創造者提供創造價值的機會,把自己變成一個價值創造的平台,未來所有的公司、企業、組織都將平台化。
18、原來的企業是橫向發展:越做越大、涉及面越來越寬。因此企業越做越容易展開「同質化競爭」,今後的企業是縱向發展:越做越精,挖掘度越來越深。這種變化使行業將越來越垂直、協作越來越完善。於是中國越來越細分,結構越來越周密,企業與企業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的獨立性越來越強,「差異化共存」成為商業主流。
19、原來一流的企業做「標准」,這是大工業時代的邏輯,所有的產品都是被整齊劃一的,標準的制定者可以坐享其成。今後一流的企業做「服務」,是那種能夠滿足各種消費者、各種需求的服務,往往是定製性的,它對企業的兩方面要求比較高:第一就是提供定製化的能力(科技),第二就是對接消費者的能力(互聯網)
20、「僱傭」時代已經過去了,「合夥」的時代已經開啟了。無論你願意出多少錢,你都很難僱傭到一個優秀的人才,除非你跟他合夥。大膽、大度的把股份轉讓出去吧,海乃百川,有容乃大。
小米的合夥人
復星合夥人:郭廣昌、梁信軍、汪群斌等
21、中國電子商務進化論:B2B—B2C—C2C—C2B—C2F,從商家對商家、到商家對個人、個人對個人,個人對商家、最終是個人對工廠。未來每一件產品,在生產之前就知道它的顧客是誰,個性化時代到來,乃至跨國生產和定製。
22、中國互聯網的進化論: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萬物互聯,傳統互聯網就是PC互聯網,它解決了信息對稱;移動互聯網解決了效率對接;未來的物聯網需要解決萬物互聯:數據自由共享、價值按需分配。各盡其才、各取所需,讓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與之相匹配的人,然後發生各種關系。
智能物聯網倉庫
23、中國媒體的進化論: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信息流。媒體正在由集中走向發散,由統一走向制衡。自媒體的興起將和傳統媒體形成有益的補充,它使中國的話語權開始裂變,普通民眾迫切要求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權,比如每年春晚到底該邀請誰?成了人人都想參與的公共事務。而未來人人都是一個自媒體,信息流的產生讓媒體消亡。
24、中國營銷業態的進化論:媒介為王—技術為王—內容為王—產品為王。傳統廣告總是依靠媒介的力量去影響人,比如央視的招投標。後來的互聯網廣告開始依靠技術實現精準投放,比如按區域、按收入、按時段投放。再後來社交媒體的崛起使好的廣告能自發傳播,而未來最好的廣告一定產品本身,最好的產品也一定具備廣告效應。
25、中國產業鏈的流向正在逆襲。以前是先生產再消費:生產者——經銷商——消費者。未來一定是先消費再生產:消費者—設計者—生產者。因此,傳統經銷商這個群體將消失,而能夠根據消費者想法而轉化成產品的設計師將大量出現。
26、未來所有的「經銷商」都將變成「服務商」,他們不再依靠幫廠家售賣產品(賺差價)掙錢,而是依靠自己向消費者提供後續的增值服務賺錢,這有利於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主動性,也有利於產品的售後。
第三部分:國家篇
27、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先後是「權力驅動」—「市場驅動」—「需求驅動」。最開始的改革開放是政 府引導,所以權力發揮作用很重要,後來逐漸切換成了市場主導,但是導致無序化競爭,出現了產能過剩。今後一切生產都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以創造價值為目標。
28、經濟模式的進化論: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共享經濟。今後是工業4.0時代,我們開始遵守「按消費生產,按價值分配」,未來中國一定會「按需求生產,按需求分配」。
29、中國商業本質正從「物以類聚」切換到「人以群分」。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原來社會的中心是「物」(產品、商品),是人隨物動;未來社會的中心是「人」。是物隨人動,以人為本的時代到來。第二,原來社會結構按「物品」歸類,未來社會按「人群」歸類。相同愛好、志向的人很容易匯聚到一起。未來的社會將很有意思,一部分人將完全搞不懂另外一群人,君子和而不同。
30、中國互聯網衍生出了三大新興的經濟形式:個體經濟—共享經濟—零工經濟。「個體經濟」是自 由職業者大量興起,它象徵著自由;「共享經濟」是人們開始分享自己的資源,它象徵著分享;「零工經濟」是人們主動上門為別人服務,它象徵著奉獻;這三大新模式不斷蠶食主流的商業模式,正在揭曉新的商業文明。
31、中國經濟正在先裂變後聚變。裂變指的是企業和組織大量斷裂,很多自由職業者被釋放,而同時這些自由個體又在不斷的發生重組,為了共同完成一件大任務,他們揮之則來、來則能戰,靈活、獨立、又可高度協作。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裂變還是聚變,都可以釋放很大的能量,這就是原子彈和氫彈的基本原理。
32、中國城市格局正在改寫。「北上廣深」正在變成「北上深杭」。傳統貿易的衰落將廣州拉下馬,跨境電商的興起將杭州扶上位,未來中國的城市格局應該是「北京的權力調控+上海的金融運作+深圳的智能科技+杭州的電子商務」。
33、中國經濟重心正在南移。隨著中國重要的港口、鋼鐵、航運等巨頭公司被兼並。南方將以工商業為主,北方將以勞動力和資源輸出為主。這有利於中國產業結構的分層,進入區域協同發展階段。
34、原來中國的基本細胞是「企業」。社會上的每一個「需求」和「供給」往往都是由企業對企業所完成,而今後中國的基本細胞是「個人」。供需雙方很多都在個人化,中國的社會結構將越來越精密細致。可以做一個這樣的比喻:如果中國經濟是一場血液循環,那麼今後它的毛細血管會更加豐富,輸送和供氧能量會更加強大。
35、法 治的最高境界是人 治,人 治的最高境界是無治。什麼才是無治?即依靠利益關聯進行互相制衡,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與外界有無數個連接點,依靠這些連接點,每個人的處境都將直接綁定自己的行為。
因為信用和信息的透明化,貪婪、懶惰、無知作為人性的負面,都將被自然克制。
36、未來,打工者要注意,要從謀生向創造升級。打工的本質是定價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並不承擔結果。隨著僱傭時代的結束,你必須主動思考和去解決問題,並竭力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社會和他人創造價值,否則你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因此中國人的工作方式正在從「謀生」到「創造」升級。
37、未來,生意人要警惕,你的地位將下降。傳統社會只所有生意可做,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使社會的「供給」和「需求」始終是錯位的,這就需要商人的商業行為去對接他們,並從中謀利。而互聯網搭建起的商業基礎會越來越完善,今後兩者可以隨時精準連接。所有的中間環節都沒有了,賺差價的邏輯也就不存在了。「經商」一詞需要再定義,溫州人的那一套思維徹底落伍了。
38、中國商業角逐的核心先後經歷了:地段—流量—粉絲三個階段,房地產經營的就是地段,傳統互聯網經營的就是流量,自媒體經營的是粉絲。以前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今後是沒有粉絲就沒有發言權。未來就是「影響力」和「號召力」之爭,「核心粉絲」的瞬間聯動是未來商業的「引力波」。
39、中國的互聯網平台正由「跨界互聯」邁向「兼並壟斷」。平台一旦壟斷市場,就自己制定這個行業的規則,這將書寫新的秩序格局。
40、中國精神文明的紅利期正在到來。傳統的物質文明進展步伐已經開始放慢,因為工業化已經將社會各項硬性設施布局完善,物質的野蠻增長期已經過去,而互聯網又已經把所有的鏈接搭建完畢,柔性內容開始兇猛增長,新文化行業是一個增長點。
41、中國今後的私有財產會得到更好保護。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圍繞利益展開,而且目標簡單而明確,財富分配更公平、公開。匯聚大家之私,即成社會之公,此乃民富國強。
42、中國人的財富形式先後經歷了:糧票(花錢的權力)—存款(現金數字)—房產(固定資產)—估值(虛擬財富)四個階段,未來的財富形式一定是估值或市值,趨於虛擬和抽象,只是一個數字。
即:你擁有多少財富,並不代表你就可以隨便花這些錢,而是代表你有支配這些錢的權力,財富多少意味著調動資源的大小。究其本質,是整個社會越來越共享化、公開化、公共化。
43、中國進步的根本邏輯是:科技—商業—經濟。科技進步是最根本動力,然後會引發商業重組,進而使社會的經濟體制發生變化。所以,如果我們的商業模式的繁榮不是以科技創新(實體)為基礎,那麼必將引起經濟的泡沫。
44、「經濟」和「政治」的核心區別在於:經濟的核心是「創新」,我們必須經常有所突破,經濟才能發展。但是政 治需要「平衡」,它就像一個天枰,必須在維持平衡的前提下往盤子里加班瑪。理解了這一點,你就不那麼憤青了。
45、「經濟」和「文化」的關系是這樣的:經濟增速放緩時期,正是文化復興時期。而文化復興恰恰是經濟的醞釀築底時期,進而引導經濟的下一次飛躍。水木然在閱讀完那麼多經濟學書籍之後發現,最有力量的還是中國傳統文化,必須將文化中的戒、忍、謙、和等要素發揮出來,經濟才能進入可持續循環發展狀態。
46、中國未來將建立一個偉大的「超級互聯網公司」,將BAT收入囊中,通過高效協作和行業細分,來優化配置社會的各種資源,包括各種大大小小的、邊邊角角的零部件,不浪費一個螺絲、不放棄一個靈魂,將整個社會帶入價值創造和吸收的大循環。
中國崛起,昂首闊步
如今,「一帶一路」將再度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提倡更加包容性全球化發展理念;
這將改變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更加和諧的全球新秩序,毫無疑問「一帶一路」將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最大的創新。
當然,要想真正的協調全球經濟發展,還必須解決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資本的注入。雖然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但是還遠遠不夠,中國必須組建一個新的全球資本中心,來調控全球資源進行國際經濟秩序重建。於是「亞投行」應運而生。由中國在2014年提出籌建倡議,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總部設在北京。
有意思的是,由美國引導的傳統經濟合作組織的很多成員國,也紛紛加入亞投行。比如G20國家中的14席、西方七國集團的4席、金磚國家的全部成員都正式加入亞投行。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能夠融入到一個新的國際秩序中去。
比如,歐洲一直認為美國主導的全球化3.0時代的經濟秩序存在缺陷,由於歐洲和中國沒有地緣政治齟齬和現實利益沖突,亞投行對歐洲充滿吸引力。2015年3月英國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成為首個申請加入亞投行的主要西方國家。隨後,德、法、意三國也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
作為全球2.0時代霸佔的英國,是第一個加入亞投行的歐洲國家,也是第一個脫離歐盟的國家,於是其它國家開始張望。顯然歐洲的巔峰已過,開始步入衰老期。
世界正由由霸權主義到多元化發展,這就是全球化4.0的多極時代,中國正在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是時代和歷史的必然性。
中國將實現全球經濟深度一體化,促進全球資源更大效率的流通,「互聯網+」成為中國治理全球的重要工具,使全球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從不對稱復歸對稱,這也將是消除全球金融危機根源的重要途徑。
中國有比其他國家優越的理念、定位、機制、運行模式。中國對世界的頂層設計是著眼於與國際潮流、與歷史趨向合拍,也是對一家獨大的經濟格局優缺點的摒棄,中國有責任使全球經濟進入新常態,為人類文明做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反復強調「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開放性,這正是在吸取舊秩序的經驗和教訓——全球化4.0的多級時代不是要塑造一個平行的霸權結構。而是想改進全球化3.0時代中因為個別國家一股獨大、「有錢任性」導致的全球結構難以治理和優化的缺陷。這也是「先邊緣再中心,先增量再存量」的中國自身改革的經驗和靈感的發揮。
在美國主導的全球化3.0時代格局下,中國通過30年的努力打拚,以血汗工廠起家,以犧牲環境和市場為代價,終於成長為一個大國的「坯子」。現在中國終於可以引領世界進入到多極時代。
在這次全球化4.0升級中,中國必然會有布局全新的對外利益策略。中國以貿易加深跨國經濟聯系,以投資輸出產能和資本。而同時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待開發市場,足以吸引全球最優質的產品。電子商務是支撐自由貿易、線上交易的基礎,也將是未來自由貿易的載體。
無論是WTO,還是TPP,今後全球貿易都將逐漸轉移到線上進行,依託中國電子商務的強大優勢,今後中國將成為世界產品的分銷中心。
同時,中國還以各類跨境電商為跳板,塑造一個國際結算中心。醞釀新的貨幣工具:即從傳統的貨幣交易轉為電子交易為主!並在這兩個過程嫁接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最終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布局。這是順應歷史大勢所獨創的一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中國可以在維持原來的大循環(即,傳統的三個世界──資源國、消費國、生產國的格局)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全力布局小循環:即,以中國為核心——周邊國——資源國(包括非洲)——科技國(美國)——品牌國(歐洲)的新動力格局,進而構造對外交往的全新利益格局,突破原來的三個世界和G2的格局,打破以中國製造、美國消費為主的循環圈,從輸出廉價的中國製造,升級到輸出工程、服務、產能、投資和資本,以致最終的貨幣——即人民幣國際化,參與全球貨幣競爭。
但是世界任何一次新舊格局交替過程中,斗爭都是不可避免的。歷史總是在不斷的重演,一切歸宿似乎冥冥之中自有註定。面對當今之局勢,我們總能總歷史上找到借鑒。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當時東方的齊國和西方的秦國最為強大,齊國是傳統強國,而秦國是後起之秀,經歷商鞅變法和幾代明君才強大起來。秦和齊形成東西對峙,其他五國穿插其中,時而對抗時而聯合,外交活動頻繁,矛盾錯綜復雜。
後來面對秦國的不斷強大,以齊國為首的六國從南向北聯合起來,對秦國成包圍之勢,稱為「合縱」。而秦國為了破招,採取了「連橫」活動:逐個溝通許諾,遠交近攻,孤立各國,然後各個擊破,最終一統了中國!
全球化4.0時代正在來臨,中國迎來了最大的機遇和挑戰。再對比下戰國那段連橫破合縱的歷史,這就好像兩盤棋,棋局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棋子大了一點而已,再強大的國家,也不過是歷史這盤棋的棋子。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棋局無法破,那就是「規律」!我們始終堅信一點,那就是誰能順應時代潮流,誰才可以成為真正的贏家。
總之,以上這些變化都在朝一個方向努力,那就是各盡其才、各取所需、和而不同、方為大同。
2. 年輕人怎麼創業
年輕人創業可以從以下幾個入手比如早餐店、車迷俱樂部、美容護理、兒童玩具,具體介紹如下:
1、早餐店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創業項目,為什麼這么說呢?現在不少人開始關心健康問題,粗糧面點和現磨豆漿成為大家偏愛的早餐食品。隨處可見的雜糧早餐店成為受不少創業者青睞的投資項目,早餐店如果位置選的好,生意普遍不會差。
2、車迷俱樂部,隨著汽車的普及,人們對汽車的認識和喜愛與日俱增。專業車迷數量迅速增長及車迷隊伍的擴大,這種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如果開家車迷俱樂部,肯定是個順應市場的創業商機,想賺錢的朋友為何不嘗試一下呢。
3、可以做美容護理,女人的「美麗產業」大有賺錢機會。中國目前美容行業市場每年約3000億元,美容經濟每年以15%的速度遞增。高額利潤、龐大市場每年有難以計數的美容新產品、高科技護理儀器、高科技瘦身設備問世
4、可以搞一個兒童玩具市場,雖然有商業頭腦的人近幾年已經賺得是風生水起,但也絲毫沒有影響它的熱度。目前國內,特別是鄉鎮市場還缺乏玩具專賣店的銷售形式,兒童玩具的整體消費人均數量也嚴重偏低。
注意事項:
1、做任何事都必須持之以恆不可中途放棄,不然竹籃打水一場空。
2、創業之後要謹防一些打著投資的幌子上當受騙。
3. 我有10萬存款,2019年投資比特幣可不可以
先告訴你答案:不可以。
或者說不要全部投資比特幣,且聽我給你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先說10萬塊錢的事,如果這10萬塊錢是一筆橫財,那麼建議您allin投資比特幣,等今年年底再拿出來的時候可能就翻了好幾倍。到時候又多了一筆橫財。
如果這10萬塊錢是年終獎,那麼可以考慮拿一半去投資區塊鏈投資比特幣。
如果這10萬存款是您的血汗錢,投資必須謹慎,所以首先是不建議您投資區塊鏈的。
其實你這個問題告訴我兩個基本事實,1.你是區塊鏈/幣圈小白,2.你有一點存款想要理財,或者有想要賺一筆錢的需求。
所以從我的角度不建議你去買比特幣或進行其他任何區塊鏈方面的投資,因為有這么一句話-一個人無法賺到他認知以外的錢,而區塊鏈世界對你來說就是認知以外的世界,而幣圈從根本上倆說就是金融體系的延伸或者說就是金融體系的一部分。而金融體系是最殘酷與冷酷無情的世界。你想要賺錢的同時也要想想有幾十萬人,幾百萬人都有和你有同樣的想法從而驅使他們進入這個血腥無情的市場。那麼你捫心自問,你能否保證自己賺錢呢。
先給你潑一盆冷水,然後再認真回答你的問題。我們先看下比特幣的歷史走勢。
樂觀的本人感覺也許復甦會慢慢到來,美聯儲此舉可能是金融放水的開始,資本市場可能會慢慢復甦。而作為金融市場的一小部分的區塊鏈世界,也可能會因此而回暖。
從投資角度來說,區塊鏈世界中比特幣既是創世貨幣又是目前占據目前總市值絕大部分比例的主流貨幣,所以如果真的想投資區塊鏈世界,比特幣是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
但是請注意,從專業投資建議出發,風險總要有所分攤,專持比特幣會被一隻幣值帶著起飛,也會被摔的很慘,所以其他同樣主流的貨幣也請您考慮持有,比如目前大火號稱「區塊鏈最後的良心」的波場幣,這也是幣圈熊市中最強勢的逆勢增長貨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其他幣包括比特幣跌的親媽都不認識的時候,波場是唯一一個在小幅增長的幣,這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還有比如可以考慮以太坊。雖然以太坊硬分叉一拖再拖,但是很快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級的到來必將讓以太坊在短期內成為最為矚目的明星。此時投資也算是低位入市,可以等高位出手賺上一筆。
最後回到我的答案,如果您連波場,比特幣,君士坦丁堡硬分叉等詞都不知道的話那麼你如何確定進入幣圈世界能否賺到一筆錢呢。所以這本身就是一個風險極高的事情。
一個陌生的資本市場會吞沒您全部的積蓄,雖然也有人一夜暴富,但那畢竟是少數人。而如果您確定要投資區塊鏈世界,比特幣是可以投資的,但是也請從分攤風險的角度考慮,去買一些其他主流幣,把風險降到最低,最後祝您投資愉快,豬年暴富。投資請謹慎再謹慎。
最快了解鏈圈/幣圈的方法其實就是多讀一讀各種幣或者項目方的白皮書,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南京區塊鏈」可以免費獲得千份白皮書下載,讓您更加了解區塊鏈世界。
4. 黑色星期一的股災中美聯儲格林斯潘採取了哪些貨幣政策
1987年10月19日是星期一,在經歷了前幾天的小幅下跌之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這一天一開盤就下跌了67點。但這遠未結束,轉眼間,賣盤湧起,開盤不到一小時,指數已下跌104點。到下午兩點時,總計下跌250點,收盤時,道瓊斯指數下跌了508點,由2246.74點狂跌到1738.74點,跌幅達22.6%,市值損失5030億美元。
暴跌來得突然,沒有人知道應該如何遏制繼續惡化的局勢,雖然也有人提議休市,但無人敢作決定。紐約股票交易所顧忌到華爾街在全球股市中的「風向標」作用,只得拚命堅持下去。
驚心的是,開盤第一個小時內,市場上很難找到買家,約占標准普爾500指數指標股30%的95隻藍籌股竟然尚未成交,而由於賣單大量堆積而買單不多,市場價格被迫一再下降以吸引買方。到10時30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30隻指標股中有11隻還沒有開盤交易,而在平時,通常開盤後不到5分鍾的時間里,就會全部開始交易。由於許多隻股票沒有交易,當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無法真實反映市場實際價格,整個市場處於無序狀態,交易量不斷被刷新,計算機交易系統速度減慢,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的准確數字根本無法計算。
巨額交易量導致紐約股票交易所計算機系統在這一天幾乎陷入癱瘓狀態。紐約股票交易所共有200台微機,這套系統從未處理過如此巨大的交易。開盤一小時後,賣單不斷積累,導致計算機竟比實際交易速度慢了20分鍾。臨近中午,計算機系統中的指定指令轉換系統(DOT)慢了約75分鍾。由於DOT系統容量不足,傳送到那裡的3.96億股的交易竟然出現1.2億股沒有執行。
下午13點09分,一則可怕的消息再度傳至股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大衛·路德在華盛頓發表講話說:「在關鍵時刻,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一關鍵時刻會在什麼時候,我將與股票交易所討論暫時關閉交易所。」這則消息更加引起一陣恐慌。因為交易所一旦關閉,交易商們將來不及拋掉手中的股票,他們的股票將一文不值,成千上萬的美元將化為灰燼。於是,他們不得不迅速「傾銷股票」。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像著了魔似地狂瀉,到下午兩點下挫250點,股票換手4億多股,計算機比實際交易速度落後了100分鍾。在此期間,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官員出面澄清:他們沒有討論有關關閉交易所的事情。然而為時已晚,災難已無法遏止。
下午14點05分,道指上升350點,成功沖過2000點。但此次反彈僅延續了一瞬間功夫,期指市場的反應基本相同。14點30分左右,股價走勢似乎有走好跡象,然後反彈受阻,新一輪下降趨勢在此形成。此時,距收盤僅剩一個多鍾頭,但就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一個多鍾頭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這種彷彿已經凝固了的空氣中再度下挫250點,換手2億股。直至下午16時整收市時,這次跳水才被迫停止。
當天,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掛牌的1600隻股票中,只有52隻股票上升,其餘全部下跌。其中1192隻股票跌到52個星期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且許多具有代表性的藍籌股也在劫難逃。幾乎所有大公司的股票均狂跌30%左右,如通用電氣公司下跌33.1%,電報電話公司下跌29.5%,可口可樂公司下跌36.5%,西屋公司下跌45.8%,運通公司下跌38.8%,波音公司下跌29.9%。
這一天紐約股票交易所內陰雲密布,氣氛極度緊張。價格變動極快,電話機不夠用,熒光屏上的價格跟不上市場實際價格。一個交易員說他的熒光屏上顯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降3.78點,而實際上這個數字是508點。平時一天的交易額為1億股左右,而這天為6億股。由於計算機系統運行滯後,約有28%的指令未能執行,其中包括9200萬限價指令。許多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直到兩三天後才知道他們的股票沒有賣出。此外受股票價格變化的影響,美國政府債券市場也是一片混亂。而新聞機構由於計算機的影響,收盤5個半小時後才把股市的收盤價報道出去。
「一切都失去了控制」,《紐約時報》這樣報道。這一天損失慘重的投資者不計其數,世界首富薩姆·沃爾頓一天之內股票價值損失21億美元,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比爾·蓋茨損失39.45億美元,電腦大王王安僅在19日下午就損失了3100萬美元。許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貧民,最苦的是那些靠自己多年積存的血汗錢投資於股票的投資者。受股價暴跌震動,股民的心理變得極為脆弱。因股市暴跌而不堪債務重壓的許多人,精神徹底崩潰,自殺的消息不絕於耳。銀行破產,工廠關門,企業大量裁員,人心惶惶。
全球「沖擊波」
面對席捲全球的股市狂潮,各地政府震驚之餘,迅速採取一系列救市措施。香港股市當即停市4天,前聯邦德國宣布降低證券回購率,七國集團會商如何向金融系統提供流動資金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全世界的金融交易聯系在一起。然而金融一體化的步伐加快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由於全球金融一體化的發展,當某個股市發生暴跌時,其他股票市場也難以倖免。
美聯儲芝加哥分行的高級分析員兼交易員Thomas Thrall表示,「我覺得太驚悚了,第一次覺得全球市場相連是個可怕的事情。」這也是第一次,全球投資者從電視直播上觀看了金融危機在全球市場的傳播。
這一天,東京股票交易所的開盤鑼聲餘音未盡,股票價格便直線下跌。日經225指數下跌了620點,跌幅為14.9%;香港恆生指數下跌421點,跌幅為11.3%,也創下了一天下跌最高紀錄;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下跌169點,跌幅為12.4%;澳大利亞所有普通股價格指數下跌80點,跌幅為3.7%;FTSE30指數下跌183.7點,跌幅為10.1%,FTSE100指數下跌249.6點,跌至2053.3點,投資者損失達500億英鎊。
此外,巴黎、法蘭克福、斯德哥爾摩、米蘭、阿姆斯特丹等股市均有6%至11%不同程度的下跌,形成全世界范圍內的股市沖擊波。面對席捲全球的股市狂潮,各地政府震驚之餘,迅速採取一系列救市措施。香港股市當即停市4天,前聯邦德國宣布降低證券回購率,七國集團會商如何向金融系統提供流動資金。
史蒂芬·古德伯格(Steven Goldberg)是一位老股民,他在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前夕這樣回顧自己的炒股經歷,「1987年股市暴跌前,我拋掉了手中持有的所有股票,但是之後算了一筆賬,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作為股市的長期投資者,不應該深受股市周期因素的影響,應該長期購買和持有股票。」
回憶早期的投資經歷,古德伯格認為,自己過於迷信股市的周期性。「早年投資股票時,我就是一個市場計時器。從1982年到1989年,為了獲得股票收益,我付費聽取一些著名投資大師的投資策略建議,還不時地撥打收費熱線來幫助我躲開熊市,因為我很怕遇到類似1973年至1974年那樣的股災,當時股市一半的價值都蒸發了。」古德伯格表示
受投資策略師的建議,在1982年8月至1987年10月暴跌之前,古德伯格手中的股票漲幅達250%,然後就出現了自由式落體的下跌。「當道瓊斯工業指數在10月15日下跌4%以及10月16日再下跌4.6%時,我慌慌張張地出手清盤,因為股市資金里包含我兒子18歲要上大學的教育資金。」古德伯格繼續說道。
雖然古德伯格沒有在這次股災中受災,但他自認為也是股市暴跌的推手,因為他太迷信策略師的周期論投資建議。「到了10月19日,單日跌幅創紀錄,我以為這是預示著類似1929年的大蕭條要來臨了。事實證明,我是個大傻瓜,股市迅速止跌站穩腳跟,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重新收復失地,而我已經被嚇怕了,只能傻傻地觀望行情,但很明顯我已經錯過時機。從那以後,我一直買入股票並進行多元化投資,堅持長期持有股票,而不是跟風拋售。」古德伯格這樣總結道。
美聯儲緊急干預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剛剛上任兩個月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發表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講話,「作為國家的央行,美聯儲有責任提供流動性來支持經濟和金融體系,今天我重申將保證金融體系的流動性」
大崩盤的當天,美國各界反應極為強烈,廣播、電視和報紙紛紛發表評論分析。白宮出面發表聲明抑制恐慌稱:「國家經濟運行狀態良好,就業率處於最高水平上,生產也不斷增加,貿易收支也在不斷改善。美聯儲也表示沒有惡性通脹發生的跡象。」
到了10月19日晚上,恐慌幾乎彌漫全球,時任美國總統的里根也感受到了恐慌危機的威力,他隨即召回在德國訪問的財政部長貝克和在外地出差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與紐約股票交易所主席約翰·費蘭聲共同商討防止繼續暴跌的對策。
10月20日早上,股市恐慌籠罩著銀行業,許多銀行紛紛停止對專業經紀商和交易員提供信用資金,因為銀行擔心他們會破產而收不回貸款,而專業經紀商已沒有足夠的現金向交易所支付保證金以維持交易暢通的責任,因為他們在19日當天為了阻止股票下跌而買進了過量的股票。專業經紀商因此而陷入了流動性困境,他們沒有現金參與20日的交易。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倒閉,要麼求助於另外一家公司兼並他們。一旦專業經紀商倒閉,後果不堪設想,因為紐約股票交易所會缺乏保證金清算交割正常進行的資金來源,繼續暴跌將在所難免。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剛剛上任兩個月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發表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講話,「作為國家的央行,美聯儲有責任提供流動性來支持經濟和金融體系,今天我重申將保證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這句話實際上是暗示美聯儲會支持銀行為股票交易商繼續發放貸款,格林斯潘的繼任者伯南克在1990年寫道,「當時美國10家最大的銀行暗地裡翻倍給證券公司借款。」
在獲得美聯儲的支持後,兩家主要商業銀行馬上宣布降低優惠利率,紐約化學銀行迅速增加4億美元的證券貸款。銀行家信託公司也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會保證客戶的資金需要。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承諾使那些在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略微恢復了信心。隨後,美國的各大商業銀行紛紛降低利率。
一些專家後來評價稱,美聯儲回應「黑色星期一」的舉動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當遭遇嚴重的市場下行事件時,央行完全有能力穩定投資者信心,有效避免了此前金融危機來臨時就會伴隨經濟衰退和銀行危機的現象。
一系列「救市」措施公布後,10月20日,股票指數上升了102.27點,10月21日比20日又回升了186.94點,但10月22日收盤價比21日又下降了77.42點。大崩盤發生的那一周內,約有650家公司公開宣布要在公開市場上回購本公司的股票。而在此之前,自1987年1月1日至10月16日,總共只有350家公司宣布回購措施,其中的大部分公司在「黑色星期一」那天繼續維持回購行為。上市公司的這種大規模回購行為對股市產生了相當積極的作用。
也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這種干預金融市場的行為給後來的市場堆積了很多泡沫,因為自1987年股災後,股票市場就走上了「非理性繁榮」的道路。後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急速上漲並沖破了6000點大關。到了這個點,投資者們相信市場仍然蘊藏著巨大的上升能源,股票市場會繼續上揚,但是美聯儲沒有任何後續動作,沒有執行任何形式的緊縮貨幣政策,或者任何針對股票交易而增加的邊際准備金要求,這些都向市場參與者表明,央行沒有像格林斯潘暗示的那樣認為股票價格已經出現警示信號。
20世紀90年代末股票市場繼續上揚,很多人都認為美聯儲應該提出邊際准備金要求(尤其是用於購買或者持有股票的貸款應該要求預付訂金),至少應該採取一些措施表明美聯儲對「非理性繁榮」一貫關注的態度。然而,這種措施很早就被廢除不用了,事實上美聯儲也不願重新啟用。
法律授權了美聯儲可以對股票購買徵收邊際准備金,很多年以來這種准備金一直維持在50%的水平上,直到美聯儲不再試圖對股票市場進行干涉。這種模式下似乎更傾向於由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證券交易所本身來規范股票交易行為,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美聯儲很顯然認為增加准備金的舉措是無效的,因為只有一小部分股票交易會受到影響。長此以往,只要美聯儲不收緊貨幣政策,股票市場的投機就不會停止,這就為20世紀90年代的危機埋下了伏筆。
5. 歷史上經歷了哪幾次經濟危機
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發生一次這樣的經濟危機。
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發生普遍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以來,隨後發生危機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以及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過渡時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發生一次這樣的經濟危機。
進入20世紀,在1900年危機之後,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又發生了 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經濟危機,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發生一次危機。
(5)血汗工廠數字貨幣擴展閱讀
危機周期性的原因,要從市場經濟的運動變化中去尋找。這一基本矛盾雖然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但並不是每時每刻都處於嚴重激化之中,而是有時尖銳,有時緩和,呈現出一種波浪式發展的狀態。
經濟危機是這一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又反過來通過對生產力的破壞暫時強制地緩解這一矛盾。但危機並不能消除矛盾,一次危機過去後,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其基本矛盾又會逐步重新激化起來,使另一次危機成為不可避免。
正如恩格斯所說:「在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炸毀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決,所以它就成為周期性的了。生產產生了新的『惡性循環』」
6. 中國人的平均工資月收入是多少
按收入來源分,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7186元,增長8.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5.9%;人均經營凈收入5247元,增長8.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7.1%;
人均財產凈收入2619元,增長10.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5%;人均轉移凈收入5680元,增長9.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8.5%。
(6)血汗工廠數字貨幣擴展閱讀:
居民消費支出情況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5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5%。
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063元,增長7.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328元,增長9.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6084元,增長8.0%,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8.2%;人均衣著消費支出1338元,增長3.8%,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6.2%;人均居住消費支出5055元,增長8.8%,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3.4%;
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1281元,增長4.8%,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9%;人均交通通信消費支出2862元,增長7.0%,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3.3%;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513元,增長12.9%,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1.7%;
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902元,增長12.9%,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8.8%;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524元,增長9.7%,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4%。
7. 馬雲的演講在B站被罵到刪除,為什麼年輕人厭惡馬雲的996福報
觀點:因為現在的年輕人要比上一代更加自信,且不容易被資本家洗腦。對於“996福報論”的觀點,我相信除了企業老闆來說,應該是沒有幾個作為基層員工的人會認可的。畢竟,我們想的都是朝九晚五,月薪過萬,周末雙休以及假日福利,這才應該叫福報。
至於這種加班加到生活顛倒,日夜不分的生活,那跟“福報”真的是一點關系都沒有。這種基礎的認知,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是能判斷的,那就是:996根本就不是什麼福報。
畢竟,很多有跨國公司的互聯網企業,那對國外員工的態度和對國內員工真的就是天差地別;對國外的員工百依百順,國內員工加班無休止就算了,還要人家強迫接受“加班是為你好”的精神洗腦,要不是看在你是老闆的份兒上,下個月還得領工資,估計早就一碗炸醬面扣頭上了,你還福報。
至於年輕人討厭馬老闆說的什麼“996福報”那是在正常不過了,因為對於一個站在舞台上一本正經忽悠的人,大多數人都是反感和討厭的。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不會說當面就給你來個言語暴力,但是,在網路上自然就是要放肆很多的,罵兩句那都是輕的,而為了維護網路文明空間,平台去刪除這些視頻也是正常的。
另外我們還得說一個更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你一直是個正面形象,然後突然做了件讓人反感的事情,那不好意思,估計以後很多人對你的印象都不會太好,不管是你對說的話,還是對你做的事,大都會往壞處想。
8. 虛擬貨幣和電子貨幣是一個概念嗎
虛擬貨幣和電子貨幣不是一個概念。
電子貨幣的定義是,用一定金額的現金或存款從發行者處兌換並獲得代表相同金額的數據,通過使用某些電子化方法將該數據直接轉移給支付對象,從而能夠清償債務。電子貨幣是消費者向電子貨幣的發行者支付傳統貨幣,而發行者把與傳統貨幣相等價值的法幣,以電子形式儲存在消費者持有的電子設備中。
電子貨幣是法幣的電子化,包括我們常見的銀行卡、網銀、電子現金等,還有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寶、財付通等。這些電子貨幣無論其形態如何、通過哪些機構流通,其最初的源頭都是中央銀行發行的法幣。
但虛擬貨幣是非法幣的電子化,其最初的發行者並不是央行。比如,騰訊Q幣以及其他的游戲幣等,這類虛擬貨幣主要限於特定的虛擬環境里流通。之後出現的比特幣,通過區塊鏈技術較好地解決了去中心化、去信任的問題,實現了全球流通,在世界范圍內受到追捧。電子貨幣與虛擬貨幣,統稱為數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