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
A. 關於「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的意義
哈哈,你寫的題目跟我一樣~~~
我開題報告都交了
搜索一下啊,很多的,意義隨便說說就可以了
B.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有哪些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conction mechanism)是指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中介指標,進而最終實現既定政策目標的傳導途徑與作用機理。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傳導途徑一般有三個基本環節。
從中央銀行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到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的各類經濟行為主體。從非金融部門經濟 行為 主體到社會各經濟變數,包括總支出量、總產出量、物價、就業等。
(2)央行數字貨幣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擴展閱讀:
穩定物價目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而物價穩定的實質是幣值的穩定。穩定物價是一個相對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貨膨脹,使一般物價水平在短期內不發生急劇的波動。衡量物價穩定與否,從各國的情況看,通常使用的指標有三個:
一是GNP(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指數,它以構成國民生產總值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為對象,反映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
二是消費物價指數,它以消費者日常生活支出為對象,能較准確地反映消費物價水平的變化情況。
三是批發物價指數,它以批發交易為對象,能較准確地反映大宗批發交易的物價變動情況。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通貨膨脹以外,還有一些屬於正常范圍內的因素。
這個限度的確定,各個國家不盡相同,主要取決於各國經濟發展情況。另外,傳統習慣也有很大的影響。
C.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為什麼影響實體經濟
貨幣政策三大手段,調整再貼現率,調整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都是中央銀行想影響貨幣資金價格,從而影響到貨幣的供應量,進而影響實體經濟的載體。
一是貼現率調整以後,實體經濟會感受到資金價格的變動,也會意識到中央銀行對經濟的干預傾向;這種手段老百姓很少看到,也不會很注意;
二是調整准備金率,這個工具的作用最為直接,影響最大,是猛葯,西方國家比較少用,但是中國央行最常用,近幾年都是連續在使用。這個工具會直接影響到銀行的可貸資金,進而會使實體企業貸款的難易度發生變動。比如提高准備金率,存入銀行的資金會有更多被要求交存到中央銀行,因此商業銀行剩餘下來可以用於向企業貸款的資金減少了,銀行的資金少了,利率水平也會相應提高,企業貸款就會變難,進而影響到實體經濟,起到緊縮經濟的作用;相反,可貸資金增加,利率水平會降低,擴張經濟。
三是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公開市場操作,簡單說就是中央銀行用貨幣在市場買入中央票據或才賣出票據,買入的時候,市場上的票據減少,而貨幣就增加了,貨幣供應量增加會使銀行可貸資金增加,會降低利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相反,賣出票據的時候,市場上人民幣減少了,貸款就難了,會緊縮經濟。當然中央銀行買入的也可能是債券,有很多種。
以上都是很通俗的說明。
D. 中國的貨幣政策相關傳導機制存在什麼問題
判斷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什麼問題,無非從最終目標、中間目標、操作目標去分析。自己查詢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怎樣設置這三個目標的,以及相對應的貨幣政策調整的特點。
最近央行面對美國的QE3及很多國家的寬松貨幣政策,並沒有採取降息的政策,而是通過逆回購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很顯然是出於未來通脹的考慮。
E. 數字貨幣對國家利益最重要的影響是什麼
3發行中國數字貨幣的重大意義
CBDC的核心價值,可以歸納為四點:第一,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讓央行更好管理貨幣創造和供給,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效性和更好應對商業周期。第二,基於區塊鏈相關的技術構建支付和清算基礎設施,可以減本增效,數字貨幣可以大大降低貨幣發行、流通、使用等環節的成本,實現無鈔化交易,也符合當前飛速發展的電子支付潮流。第三,賦予了央行更強貨幣體系管控能力,比如說KFC、反洗錢、反恐融資,以及一些定向政策等。在Libra推出以前,央行重視CBDC,主要會出於上述三個目的,但現在,CBDC對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要,這就是央行的第四個目的。從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來看,確實遇到重重困難,一是以美國為首的圍追堵截,二是股匯兩市的動盪。要想打破美帝為首的圍追堵截,實現股匯兩市的正常發展,從而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央行發行數字貨幣還真的是個不錯的辦法。在人民幣國際化十周年之際,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取得非凡的成就。全球13家國際金融機構開始重視中國債券市場,在發達國家降息大潮,負利率成為常規手段的階段,中國債券在國際上極具競爭力。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已有38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總金額高達3.67萬億元人民幣。而我國全力推進的「一帶一路」正在為人民幣國際化持續創造需求,人民幣輸出成為「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手段。此外,人民幣是全球外匯市場最活躍的貨幣之一,倫敦已超過香港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心。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人民幣資產也將繼續獲得全球各國的青睞。
CBDC發行允許與他國分享鑄幣權中國央行在發行CBDC的時候,也讓一帶一路或者其他友好國家,一同參與到CBDC發行中來,與他們分享部分的鑄幣權。那如何參與?包括下面兩種情形,我們這里暫且用哈薩克來舉例。第一種,是哈薩克可以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哈薩克國債,發行方是哈薩克,但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這種債對哈薩克來說是主權債,哈薩克也可以拿來出售給中國央行換取CBDC。第二種,是哈薩克發行以本國貨幣計價的國債,發行方是哈薩克,並以它們的本幣計價。這種方法對哈薩克來說最容易,因為這就是它們自己的國債,把國債出售給中國央行,中國央行給他CBDC。兩者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是出售國債給中國央行,但國債的發行主體不一樣,國債的計價貨幣也不一樣,因而對哈薩克的要求程度也是不一樣的。上面這幾種方式,理論上來講可以作為一種政治工具,去影響和調節中國政府與哈薩克之間的關系。
4數字貨幣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最大的法寶
中國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在貨幣方面,其實就是人民幣的國際化。而以美元為主的貨幣結算體系,給美元以外的決策者帶來了很大的問題,降低美元地位最好的方式就是可以用一種全球數字貨幣來取代美元,以結束美元的主導優勢。而中國版的CBDC,有可能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結束美元霸權的最大法寶。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就在於去美元化的大趨勢,所以我們要美元以外的友好國家都來參與中國的數字貨幣。從大宗交易和金融結算上率先使用數字貨幣,以繞開美元限制交易,必將實現去美元化的發展,形成新的以中國主導多方參與的貨幣貿易體系。那麼如何實現呢?本質上就是出讓利益,讓去美元化的友好國家,參與到CBDC的發行過程中來,甚至,可以從中分享人民幣的鑄幣稅。把區塊鏈和比特幣民主化、利益分享的精神,體現到主權貨幣的設計上來,這是最有效的法寶,也是人民幣國際化最實際的實現路徑。
F. 1、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如何 2、對我國面前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看法
1.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指從運用貨幣政策到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過程,貨幣傳導機制是否完善及提高,直接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以及對經濟的貢獻。貨幣政策傳導途徑一般有三個基本環節,其順序是:
從中央銀行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中央銀行的貨幣政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策工具操作,首先影響的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准備金、融資成本、信用能力和行為,以及金融市場上貨幣供給與需求的狀況;
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到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的各類經濟行為主體。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中央銀行的政策操作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對各類經濟行為主體的消費、儲蓄、投資等經濟活動產生影響;
從非金融部門經濟行為主體到社會各經濟變數,包括總支出量、總產出量、物價、就業等。
2.中國近年來資本市場發展迅速,一方面,資本市場投資與銀行儲蓄存款的替代關系越來越明顯,客戶保證金對貨幣層次結構的影響越來越大,致使M2指標的全面性受到挑戰,需要建立包括保證金等在內的貨幣供應量新指標。
但另一方面,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不顯著,資產價格變化對實體經濟尤其是投資與消費的影響並不大。因此,中國的貨幣政策需要關注資產價格的變化。但不能以資本市場變化為目標。在具體操作中應該主要以實體經濟的穩定和增長為目標,適當兼顧資本市場的需要。 (3)生產者一消費者信心使預期因素的傳導作用趨於增強,對於貨幣政策效果造成了比較復雜的影響,需要在中國貨幣政策實踐中加以考慮。中國的貨幣政策實踐應當適當地考慮預期因素的作用,在貨幣政策決策之前,對預期因素的作用有一個「預期」,以保證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G. 急求:影子銀行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指央行的貨幣政策如何作用經濟,從而實現政策目標的過程。各經濟學派從不同角度出發,形成了各自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如Mishkin將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分為利率渠道、貨幣渠道、信貸渠道等。在傳統的貨幣傳導機制下,傳導過程為中央銀行一貨幣市場—金融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企業(居民)。這里,商業銀行處於關鍵地位,中央銀行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首先作用於銀行體系和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發展起來以後,出現了中央銀行一資本市場(資產價格)—企業(居民)這樣一種嶄新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在新的傳導機制下,資本市場處於中介地位,資產價格是關鍵變數。由於資本市場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變動會迅速做出反應,並通過金融資產價格的變化影響企業與社會公眾的消費與投資行為。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新的傳導機制的政策時滯較短,政策傳導效率較高,政策效應亦較顯著。但是,金融資產價格傳導渠道的增加,又使得經濟主體的行為選擇更為多樣化、間接化,有可能和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意圖相左,致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加復雜,具有不可測控性。 目前我國的貨幣政策傳導主要以信貸傳導為主,匯率、利率等傳導途徑為補充,資產價格在傳導體制中的地位不顯著。也就是說,資產價格渠道的出現並沒有顯著改變我國的貨幣政策傳導效果。 我國企業普遍傾向於進入股市募集資金,對其他的資產形式(比如債券)不感冒。但同時從股市上募集的資金並沒有用於實體經濟,無法形成投資需求 為支持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需要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讓企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和投資主體,這是改善宏觀金融調控效應微觀基礎的必要手段。進行分配體制改革我們應該縮小地區差距,減少低收入群體的比重,普及金融知識,加大投資工具的宣傳力度,提高證券資產在個人金融資產中的比例,從而使資產價格更能有效地傳導貨幣政策。
H. 影響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因素有哪些
國是以銀行為主導的經濟體,對拉動經濟增長貢獻很大。中國與三國的不同之處在於,中國的信貸渠道在危機中仍然發揮作用,拉動經濟增長,中國與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上的相同之處在於資產價格(尤其是股價)均很快對貨幣政策做出反應,其信貸政策具有逆周期性。總體來看,而美日歐的信貸渠道對寬松貨幣政策的反應均要滯後於其他三個渠道,危機中的信貸擴張有助於提高工業產出,緊隨其後的是匯率渠道,中國的銀行體系又以國有銀行為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