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最終無現金
Ⅰ 無現金社會還有多遠
五年後,中國是能夠實現無現金社會的
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已皆俱
2017年兩會,大家對無現金社會議論紛紛。人大代表也有相關提案提出。支付寶表示「五年推動中國進入無現金社會」,而福耀玻璃集團掌門人曹德旺認為「需要一兩百年。」對此討論,我認為五年後,中國是能夠實現無現金社會的。
首先,要對無現金社會有一個認識。無現金社會並不是消滅現金,而是將無現金作為主流支付方式的社會。其內涵也非常豐富,無現金包括互聯網支付、銀行卡、二維碼支付、NFC(近場支付)等各類支付工具的應用。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能夠實現無現金社會,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已皆俱。
「天時」
所謂「天時」,無現金社會是符合歷史潮流的。孫中山先生說過「歷史潮流浩浩盪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貨幣的形態本身就一直在不斷變化演進。隨著新技術不斷發展,無現金社會是貨幣形態演變的必然趨勢。就好像銅錢替代貝殼,紙幣替代銀元,最終電子貨幣將替代紙幣成為貨幣目前能夠預知的最終形態。
實際上,許多國家的央行都在關注與研究電子貨幣。2016年11月,瑞典央行稱考慮在兩年內作出是否發行「電子克朗」的決定,並對禁止流通實物現金進行評估,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個完全使用「數字現金」的社會。根據瑞典央行的數據,該國非現金交易平穩增長,比過去10年高出10%,達到了92%的高峰。
印度日前宣布廢除500和1000元盧比紙幣,民眾排長隊取錢
印度同樣也在不遺餘力地推廣「無現」交易。盡管目前現金交易在印度仍然是主流,印度財政部推出一攬子涉及民生領域的優惠政策,鼓勵民眾使用電子支付的方式。印度領導人在社交網站上發文稱,數字交易有望終結腐敗,希望更多人轉向數字交易。英國央行也表示,正在研究考慮是否由央行來發行數字貨幣,目前研究工作還處於初級階段。美聯儲正在不斷深入分析數字貨幣,研究其特性、影響、背後的技術支持等。新加坡正在適用於跨境交易的電子貨幣試驗項目。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印製科學研究所開始招募數字貨幣研發人員。全球各國的無現金社會都在加速發展。數據顯示,在2008年至2012年間,全球現金交易數額為11.6萬億美元,增幅僅有1.75%;而同期的非傳統支付方式交易數額增加近14%。這個歷史潮流已經滾滾涌來,勢不可擋。
「地利」
所謂「地利」,非銀行支付機構的「鯰魚效應」使得中國在無現金支付領域擁有了活躍的市場主體,這大大加快了相關技術更迭與無現金化的速度。西方發達國家由於擁有成熟與完善的金融體系,銀行與相關金融機構日趨保守,在無現金支付方式上主要停留在銀行卡支付,其他移動支付創新乏善可陳。而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迅猛壯大。目前中國人民銀行發放了267張支付牌照。2010年以來,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擴大,高速發展的7年,已經成為全球的領跑者。2016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總交易額為57.9萬億人民幣,相比2015年增長率為85.6%。其中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為38.6萬億元,約為美國的50倍。第三方支付市場已成為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最為成熟的行業,並作為基礎服務廣泛應用於各行業。
特別是第三方互聯網支付機構的異軍突起,支付寶、財付通已經占據70%市場份額。而銀行卡收單業務也在被第三方支付不斷蠶食。根據中國銀聯統計數據,2014年起第三方機構的線下交易量已經超過銀行,收單業務的優勢已經朝著第三方機構的移動端快速轉移,幾乎所有市場主要銀行都出現了收單商戶數、交易量和收益的滑坡。在互聯網支付領域,非銀行支付機構已經成功逆襲,正倒逼銀行機構積極應對與尋求創新。而金融機構的反擊也大大加速了整個市場的發展。
最有代表的例子是2015年12月12日,銀聯聯合20多家商業銀行推出「雲閃付」移動支付品牌。此後,在此品牌下陸續推出ApplePay、SamsungPay等支付產品。不同於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二維碼支付,這種基於NFC、HCE和Token技術的支付方式,依靠安全便捷的支付體驗、龐大的蘋果等品牌手機用戶群、不斷完善的非接受理環境也在大大加快中國無現金化的速度。
「人和」
所謂「人和」,中國網民眾多,具有廣大的市場空間與普惠需求,基於互聯網的移動支付消費習慣與認同容易形成,這是無現金社會快速發展的市場基礎。早在2012年,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國家移動互聯網網民大於PC互聯網網民的國家,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3.2%,較2015年底提升2.9個百分點。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較2015年底增加了550萬人。
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佔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提升5個百分點,網民手機上網比例在高基數基礎上進一步攀升。預計2017年規模將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將達55.9%;手機網民規模達7.39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佔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8%。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業務共發生257.1億筆,同比增長85.82%,移動支付金額也達到157.55萬億元;網上支付業務依然是非現金類支付的主力軍,共發生461.78億筆,同比增長26.96%,金額更是達到2084.95萬億元。基於這樣的群眾基礎與用戶習慣,無現金作為主流支付方式指日可待。
綜上所述,中國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實現無現金社會。特別在五年後,將是一個引爆點。因為到2022年,00後(2000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將步入社會開始工作,85後(即1985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已經工作15年,和90(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人)一起,當他們開始逐步成為主流人群,他們習慣的無現金支付方式將成為主流的支付方式,他們對無現金化的認同將成為社會的主流認同。
「東風」
那麼,中國實現無現金社會是否存在障礙?有人認為,電子支付的風險是推行無現金支付的一大障礙。也有人認為,中國疆域遼闊,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在無現金支付方面的差距將是推行無現金社會的又一大障礙。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任何的創新都不可避免地伴隨著風險,對於顛覆式的創新,我們要給予更多的寬容與鼓勵,同時也要做好監管堅守底線。關鍵不在於有沒有風險,而是有沒有識別與控制風險的能力與技術。金融的本質就是風控,所以存在風險不應成為推行無現金支付的阻礙。隨著移動支付的不斷發展,傳統的一些監管方式也正在向技術型監管轉型。當下,我們更需要對推進「無現金社會」建設加深理解,統一認識,達成共識,形成標准。
從地區差異的角度看,只要加大在不發達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逐漸培養消費者支付習慣,不發達地區推進無現金支付的效應會比發達地區更快,西藏連續五年移動支付滲透率全國第一就是最好的例子。國外移動支付發展最快的也在非洲、南美等地區。不發達地區的這種發展是跨越式的。因為原來比較薄弱,在接受新技術與新變革時反而更容易適應。
中國要進入「無現金社會」,天時、地利、人和皆在,只欠東風。這東風就是,無現金社會的早日實現需要政府進一步加強引導,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做到創新與規范的平衡,構建行業健康發展的生態圈,形成有序競爭的行業格局。市場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在金融領域更要注重有序。
無現金社會的實現將對中國的發展意義重大,最直接的好處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性,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比如在公共服務、社會保障領域實現移動支付,就可以真正讓群眾少跑路少排隊。然而,重大的意義莫過於數據的有效積累。
不同場景下大數據的積累,如果結合人工智慧進行相關分析與運營,能夠帶來巨大的無法預見的價值。同時這樣的積累也為打通整個社會條塊分割的數據源提供了條件。如果能夠結合區塊鏈技術,特別是在公有鏈方面,對國內整個徵信體系的建設具有重要價值,比如實現電子化交易記錄的不可逆與可追溯,精準打擊各類經濟犯罪、反洗錢活動等。此外,徵信成本居高不下是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長期以來無法解決的症結所在,而無現金社會或許能夠帶來一絲新的曙光。
Ⅱ 中國央行首發數字貨幣 未來還有現金和紙幣嗎
理論上,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就是為了取代紙幣。但是,這個過程是非常緩慢的,因為國內的各個地區發展是嚴重不平衡的,對數字貨幣的接受度也是不同的。央行試運行的數字貨幣也只是應用到票據市場。
未來,國內可能會出現非常多的數字貨幣,每一種數字貨幣都會有其應用。例如,普銀就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數字貨幣,背後對應的是茶葉相關的資產。
Ⅲ 瑞典或成首個無現金國家,對其他國家有何影響
瑞典在電子貨幣方面的探索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數字貨幣雖然很多國家都在喊口號,但是在實際行動方面,卻又沒有了動靜。而瑞典不僅重視數字加密貨幣的研究,更是做出了實際的行動。在今年5月份的時候,瑞典就已經進行了電子克朗的試點測試。瑞典對於數字貨幣,是真的上心。對於數字加密貨幣積極主動的瑞典,搶先中國一步成無現金國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因為稍有差池就會影響到整個金融系統的操作,當你舍棄了現金支付,而完全依靠數字加密貨幣的話,也就意味著在系統遇到bug的時候沒有plan b。
Ⅳ 瑞典正研究使用本國加密貨幣,是否會搶先中國一步成無現金國家
數字貨幣肯定會到來,只是時間的問題。數字貨幣的未來肯定沒有問題,但是數字貨幣會有什麼樣的發展過程,卻是未知的。不同的國家需要面臨的情況,也是千差萬別。數字貨幣在世界各國發展的情況,也會呈現很大的差異性。
瑞典對於數字貨幣可行性的研究,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瑞典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中國之前搶先成為無現金國家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不過,在這方面瑞典反而擁有巨大的優勢。在2018年的時候,瑞典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使用現金比例最低的國家。在這樣情況下,瑞典發行加密數字貨幣的基礎就有了。畢竟,數字加密貨幣在安全技術上,已經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
各位,對於瑞典正研究使用本國加密貨幣這件事,您有什麼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Ⅳ 為什麼有的銀行天天印刷錢最終還會倒閉呢
在大家的心目中,最有錢的兩家單位無疑應該是印鈔廠和銀行了。在我國的歷史上,只有兩家銀行破產倒閉了,但是是由於經營不善的問題。而印鈔廠也即將倒閉的話,那就有點駭人聽聞了,但是確實是這樣的。
這么大的體量,德拉魯成功的晉升為世界上最有錢的工廠。但是就是這家專門生產錢的公司竟然「沒錢」?相信很多人對其倒閉的原因也感到非常的好奇。原因其實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其一,印鈔的成本是非常大的,所以很多小國家都沒有自己的印鈔廠,因為「產量」非常小,外包出去的話比自己印鈔劃算的多。印鈔所需要的機器需要專用的印鈔紙和極高品質的印刷設備,同時還需要非常先進的防偽科技。
據悉,一台印鈔機每年可以生產14億張鈔票,所以德拉魯的盈利空間還是非常可觀的,但是就在今年遇到了一個十分致命的商業訂單問題競爭失敗,才使得德拉魯印鈔廠的資金鏈出現了問題,以至於面臨倒閉。
之前,有一筆訂單是價值 4.9 億英鎊的英國新版護照的印刷,但是這筆訂單最終被法國 Gemalto 公司拿下,於是德拉魯公司的狀況就十分的窘迫。
其二,現在大家使用現金的數量在減少,隨著時代的發展,線上支付業務的發達,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便捷的線上支付,而不攜帶現金。所以導致這個印鈔廠這個行業的業務量也在縮減,市場份額大大減少。
「無限進化」現在正在逐漸地席捲全球,甚至有的國家已經開始停止使用現金了。就比如我國,雖然還沒有禁止使用現金,但是大部分的國民都更加傾向於選擇無現金交易。何況未來數字貨幣如果實行普及的話,那麼現金的使用就更加會大大減少,那麼印鈔廠也將面臨著倒閉消失。
對此,還有不少網友進行調侃,聲稱自己要「接手」印鈔廠的業務,你想接手嗎?
Ⅵ 比特幣價格十年漲幅超1000萬倍,其中的「挖礦機」到底是什麼原理
比特幣挖礦機是什麼?經常聽說比特幣,比特幣挖礦機。跟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比特幣的知識。比特幣挖礦機,就是用於賺取比特幣的電腦,這類電腦一般有專業的挖礦晶元,多採用燒顯卡的方式工作,耗電量較大。
而未來的數字貨幣相信會和比特幣類似,但絕不是有限供給。而是當人類的生產財富的能力完全可以由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匹配的時候,電子貨幣的發行速度和計算機計算速度成正比或者略微超出一定比率以製造溫和通脹,在未來挖礦的同時也是在創造價值而不是現在的浪費電力。最終數字貨幣實現生產力的微小變動和計算能力難度所匹配,這或許就是人類貨幣的最終形態吧!
Ⅶ 北京進行大規模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無現金時代」是否會來臨,為什麼
北京舉行了大規模的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但是說無現金時代是否會真的到來,自己並不這么認為,因為短期內現金仍然是流通的必要,中介是不會真的取消的,只能說無現金時代會越來越快的來,連未來可能會有那麼一天,但是現在應該不會。
現行的這個多種支付方式並存的局面,個人並不覺得是一個壞事,因為可以用現金,也可以用移動支付,然後等這個數字人民幣出現普及了之後也可以用這個做支付,給大家提供了很多種選擇,這多種選擇歸根結底到根源上都是以現金為基礎的,這並不發生沖突是可以並行存在的,不會影響到各年齡段各消費習慣的人支付既照顧了大家的習慣,又推行了新的支付方式。
Ⅷ 數字幣和無現金社會的發展,是否意味著紙幣將會永遠被取締
紙幣的存在不會受到影響,國家在發行數字幣的時候就已經說過,它本質上還是貨幣。而人們對紙幣是有特殊情感的,就算是會影響,沒有幾個時代也很難發生大變化。不過發生大變化,也不代表著永遠被取締。數字幣和無現金,在某一方面來講,還是無法帶給人徹底的安全感。
貨幣簡單來說,就是一種交換工具,它是用來規范市場的。而人們用這個工具,可以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無論以後貨幣變成什麼樣子,它的本質永遠不會變。只要還有人使用紙幣,它就不可能消失。現在朝著無現金的時代發展,充其量也就是改變固有貨幣的方向。讓交換工具,增加額外的形式。
Ⅸ 數字貨幣沒有利息,如同現金放在家裡不是一樣嗎
噢,在沒有利息上這一點上,自然與放在家裡無異,但在其它方面就未必一樣了,比如幣種之間的換算等
Ⅹ 電子貨幣取代紙幣的「無現金社會」真那麼美嗎
(1)優點:
「掃一掃」完成轉賬、節約社會資源、杜絕假幣坑人、減少疾病傳播、甚至可能降低犯罪率,完全實現數字貨幣取代紙質貨幣的「無現金社會」,確實「看上去很美」。
(2)缺點:
農民、老年人、孩子以及其他低收入、低知識水平和低信息技術接受度的人群大量存在,會受到新支付技術的排擠,失去分享高效率金融技術的機會,如果應對不當,可能導致新的社會不公平和貧富分化,這與我國當前大力推動的普惠金融發展導向不符。
(3)反思:
越來越近的無現金社會如何實現「用上去無憂」、真正趨利避害,不僅是理想照進現實的跨時代問題,也是有關部門和企業需要提前考量、防微杜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