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時健評數字貨幣
㈠ 褚時健:貪污174萬美元被判無期,卻在第二年就出獄還身價上億為什麼呢
在當今這個時代,人人都是改革的獲益者,人人卻似乎又具有"受傷情結"。
從大魚大肉到清粥小菜餓肚子。有一個男人他從榮華富貴跌到雲泥之中,又甩掉一身污穢重新站在大眾視野中,褚時健的經歷可謂趨於極致。
果然,褚時健的橙子就像褚時健的人一樣,這個稱為"褚橙"的水果風靡全國,它被稱為"雲南最好吃的橙子",也被稱為"中國最勵志的橙子"。
萬達集團董事長 王健林 :"我吃過他的橙子,大家都贊不絕口,這么大年齡才開始創業又做得這么好,確實給我們這些人非常大的激勵。"
聯想控股董事長 柳傳志 :"我吃這個橙子時,立刻想到的是我應該給褚時健寫封信表示感謝。 "
知名作家 章詒和說:"今晚,我和同事吃到了褚橙。昔日煙王,今日橙王,名不虛傳——一個無關榮辱,只關歲月的傳奇! "
㈡ 褚時健判無期為啥只做了三年牢
因為當時國際上他這個級別的企業家……他最窮,他那個根本不叫做貪污,他拿的這些錢,頂多算這個級別ceo的年薪,某人說過,功不抵過,過不掩功
㈢ 褚時健去世,他為什麼能被稱為「一代傳奇」
1979年,褚時健成為玉溪卷煙廠廠長,用了8年時間將玉溪帶到了中國煙草行業第一的位置,1995年9月,任雲南紅塔集團和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同年12月,他唯一的獨女在獄中自殺,1999年因巨額貪污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生。
2002年,74歲的褚時健選擇以冰糖橙為項目進行創業,和老伴——馬靜芬,籌措1000多萬資金,承包2400畝山地開始種橙子。
而今,褚橙已經家喻戶曉。年產超過10000噸,利潤超過6000萬元。褚時健在哀牢山上建起的「褚橙庄園」,已成為了商業界的楷模。
(3)褚時健評數字貨幣擴展閱讀:
人物榮譽
1990年,授予全國優秀企業家。
1994年,褚時健被評為全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褚時健使紅塔山成為中國名牌,使玉溪卷煙廠成為亞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現代化大型煙草企業。
2008年的最後一天,雲南當地媒體發布的「改革開放30年影響雲南30人物」中,褚時健排名第5。
2014年12月18日,褚時健榮獲由人民網主辦的第九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特別致敬人物獎。
㈣ 褚時健現象帶來的公司治理問題
褚時健落馬的經過看起來非常偶然,頗具戲劇色彩。1995年2月,一封發自河南省三門峽市的匿名檢舉信寄到了中央紀檢委信訪室。信中說,三門峽市煙草分公司某人勾結洛陽水泥廠駐洛辦事處臨時工林政志,用行賄手段,先後給玉溪卷煙廠廠長褚時健送去大量禮金,行賄者從1991年11月到1993年9月,從玉溪卷煙廠5次購進卷煙8167件,獲利818萬元。促成那封檢舉信的內因,是一個香煙套購販子的跟班因分贓不均而一怒之下的內訌舉動。象褚時健這樣當時處在王位頂端的人,在身份上與那個跟班差之千里,就猶如一頭獅子和一隻螞蟻。可是,恰恰是這只螞蟻的瘋狂一口,要了獅子的命。
這是一個線頭。紀檢人員牽住這一線頭慢慢向外拉,歷時兩年,發現了這樣一個結果:褚時健利用職權和職務便利,主謀貪污私分公款300多萬美元,其中他個人貪污170多萬美元;為他人批煙謀利,其女兒索要和接受賄賂3630萬元人民幣、100萬元港幣、30萬美元,妻子及其親屬共收受140多萬元人民幣、8萬美元、8萬港幣和大量貴重物品。 因褚時健不能代妻子和女兒受過,所以給他定罪的理由就只能是「主謀貪污私分」的300多萬美元。
褚時健貪污事件爆發之後,國內外媒體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新華社發表了通訊《煙草大王的人生悲劇》,其中進行了這樣的描述:「他本可榮耀的一生,卻因晚節不保而塗上了抹不掉的污跡。」媒體的報道大多對褚時健表示惋惜,「59歲現象」引起了很廣泛的社會反響。維系一個成功企業家正常心態的到底是什麼?是黨性原則?是榮譽和獎勵?更有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了企業家年薪制,認為政府應考慮做出成就的企業家的待遇問題。
只有極少數人對「褚時健現象」提出了質疑。以直言無忌著稱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評論說,「紅塔集團褚時健貪污,媒體百般同情,憑什麼?要不是國家不準民營企業做煙草,能有你褚時健的成就?企業做得好,功勞就是自己的,憑什麼?國家不是給你待遇和榮譽了嗎?」
㈤ 褚時健,當年的煙王大家對他有什麼評價
煙王不知道,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多少人因為吸煙而走上陌路,多少人因為吸煙而走向死亡!多少人因為吸煙而走向生命的結束!都是因為煙王!煙王造就了他們!是他們造就了煙王!
㈥ 褚時健的經營理念表現在哪些方面,你是如何評價的
如何經營企業?褚時健給出的答案是:經營企業的本質就是要有效益!
縱觀褚時健的一生,這句話是因,也是果。從戛灑糖廠,到玉溪煙廠,再到褚橙基地,甚至從他少年時期在自家酒坊里釀酒時起,他的這個經營企業的理念就貫穿始終。
㈦ 據可靠消息原雲南紅塔集團董事長褚時健去世,褚時健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抽煙的朋友大概都聽過這么一個名字——「褚時健」,是他將紅塔山一手帶起來,成為了中國名牌,讓玉溪卷煙廠成為知名大型煙草企業,也是他在晚年種出了品質優良的「褚橙」。
㈧ 褚時健因貪污入獄,為什麼74歲還能再創業掙下億萬家產
褚時健因貪污入獄,為什麼74歲還能再創業掙下億萬家產?
我覺得褚時健的成功也有他獨特的原因,因為當年褚時健在掌管煙草系統的時候,他的能力就非常強,在他的影響之下,很多煙草企業都起死不剩,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之下,它帶動了整個地區的經濟的復甦。在當時那個背景之下,在他最初接手的時候,只是一個小廠子,後來經過他的一些努力,最後才把他大變成了一個非常大的企業。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點贊關注,我將會和大家積極互動。
㈨ 為什麼美國人說褚時健是中國最值得尊敬的企業家
導語:51歲,任玉溪卷煙廠廠長;70歲,女兒自殺身亡;71歲,被判無期徒刑;74歲,保外就醫;75歲,承包2000畝荒山創業;84歲,他的果園年產橙子 8000噸,利潤超過3000萬元。王石評論稱,「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企業家太需要一個「勵志故事」了
10月底,「褚橙」首次進京的消息經媒體報道後,遠在美國的王石在微博上留言:「巴頓將軍說過,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這條微博被轉發了近4000條、評論超過1000條。隨後,徐小平、梁冬、楊錦麟、龔文祥、白雲峰、龔曙光、何力、老狼等各界精英人士紛紛寫下微博,表達對褚時健的「敬佩與支持」。
圍繞「褚橙」背後的「勵志故事」,胡海卿認為,境遇不同的企業家們會有不同的感悟,「正在困境中的,可能是一種感受;那些放棄實業、掙快錢的,是另一種感覺。」他更希望這些企業家顧客能從褚時健那裡明白:人生的波折是一種常態,而企業家精神則是可以堅持的。
實實在在種橙子
今年10月,胡海卿和同事拜訪褚時健。
昔日的「煙王」已是地道農民模樣:頭發花白,微駝著背,白色的圓領衫鬆鬆垮垮,上面還沾有泥土。不過,講到橙子,褚時健立即來了精神,「思路變得很清晰,一點不像一位八十五歲的人。」
褚時健領著胡海卿來到佔地2400畝的果園,眼前是一條不必迂迴往復就可走遍整個橙園的小路。
用褚時健的話說: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不走回頭路」。
2002年保外就醫後,眾多煙草企業高薪請褚時健出山當顧問,他一一拒絕。
這個時候,褚時健一手創出的「紅塔山」品牌價值達到460億元,連續7年排位中國煙草業第一品牌。此後10年,煙草行業更像是一部「利潤機器」。2010年,中國煙草總公司(簡稱「中煙」)實現凈利潤1177億元,超高檔的天價煙,支撐了中國煙草的千億利潤。
巨額利潤之下,中煙除了和神華合作,一隻腳伸進煤炭行業外,還踏進了房地產業。2012年,在興業銀行的增發新股認購書上,又出現了中煙的名字。
哪是熱門行業,中煙的錢就往哪投。這樣的「財富路徑」,和褚時健二次創業選擇果品種植業,風格截然不一樣。
2002年,褚時健投身冰糖橙這個行業時,雲南的冰糖橙市場已經飽和。但當他吃到來自澳洲的進口橙子時,就想創自己的牌子。熟悉褚時健的人說,這就和當年他看到國外的著名香煙品牌萬寶路時的反應一樣,一個勁兒地想要創造中國自己的高檔香煙品牌。
「褚時健二次創業,進入冰糖橙這樣一個市場幾近飽和的行業,就是想要證明在體制外也能成功。」胡海卿說,橙子的利潤和煙草沒法比,褚時健選擇將生命最後的事情定格農業,無疑經過深思熟慮,「他是在探索一種新農業模式。」
褚時健和妻子在橙園搭了工棚,吃住都在這里。他要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種出極品橙子,把國外橙子比下去。
白手起家困難重重。橙子剛掛果時,褚時健年年都會遇到不同問題,果樹不是掉果子,就是果子口感不好。這個沒什麼愛好的老人,買來書店所有關於果樹種植的書,一本一本地看。
後來橙子不掉了,但口感淡而無味,既不甜也不酸,褚時健睡不著,半夜12點爬起來看書,經常弄到凌晨三四點,最後得出結論,一定是肥料結構不對。
這種果子褚時健不敢賣到市場上,怕砸了牌子。第二年,褚時健和技術人員改變肥料配比方法,果然,口味一下就上來了。據說,這種用煙梗、雞糞等調制的有機肥,成本雖只有200多元,效果卻趕得上1000元的化肥。
「好的冰糖橙,不是越甜越好,而是甜度和酸度維持在18:1左右,這樣的口感最適合中國人的習慣。」褚時健說。
「他是一個標準的技術型企業家。」胡海卿評價說,褚時健學習能力強,對技術要求嚴苛,實實在在提高產品品質,扎扎實實做東西,這都體現了一個企業家的實業精神,「做企業就是要很實在,這和那些追求金融泡沫的虛擬幻覺的企業家,走的根本是兩條路子。」
實際上,這位企業家的形象非常「土」。經常戴著草帽,穿著拖鞋。然而,當褚時健講起為了尋找水源,一天爬幾個山頭時,正在創業路上摸爬滾打的胡海卿,被這位80多歲老人的吃苦勁兒打動,覺得「不可思議」。
2002年,王石途經雲南,專程拜訪褚時健,也曾有類似感覺。
那時,王石領導的萬科,已連續三年當選「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也就在這一年,他成功登頂非洲乞利馬扎羅山和北美洲的麥金利山。
而彼時,褚時健的第一撥橙子樹剛種下。橙子掛果要6年,而褚時健當時已經75歲了。
褚時健的滿頭白發與創業的豪情,在那一刻觸動了王石,「你想像一下,一個75歲的老人,戴一個大墨鏡,穿著破圓領衫,興致勃勃地跟我談論橙子掛果是 什麼情景。雖然他境況不佳,但他作為企業家的胸懷呼之欲出。我當時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樣的挫折、到了他那個年紀,我會想什麼?我知道,我一定不會像他那 樣勇敢。」
中國企業丟了經營之根
去年,國內一家很有實力的投資公司託人問褚時健對上市有無興趣,這家公司看好「褚橙」的口碑和潛力,有意運作「褚橙」上市。
他聽了連連擺手。「沒這個心情跟他們玩。再悅,投資公司都要在上市後拿走股民一筆錢。我85歲了,管不了幾年,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錢,但虧了股民,怕別人背後指指戳戳。」
胡海卿對此並不意外。他的印象里,褚時健是個很實在的人,「就想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褚時健言談間,流露出對上市的反感。
胡海卿推測,褚時健習慣了種好橙子,帶領老百姓致富的路徑,「他認為錢搞錢不是一個很正的道兒,不想弄個褚橙的概念,然後去圈錢。」
「畢竟到了他這個年齡,錢對他已經沒什麼概念。」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馮立果博士長期關注企業界動向。他注意到,與褚時健同時代的,或緊隨其後的企業家,正在走著相反的道路,他們要麼過早隕落,要麼逐漸放棄實業,轉型投身房地產、金融業,追求高利潤,掙快錢。
馮立果參與撰寫的《2012中國500強企業報告》揭示了這一趨勢。入圍中國企業500強的170多家民企中,已有40多家進入金融領域。
以服裝起家的雅戈爾,如今已是實業企業進軍金融投資領域的佼佼者。2009年,雅戈爾的品牌服裝業務實現凈利潤7.05億元,而公司的金融投資業務凈利潤已達到12.45億元。
馮立果說,從經濟規律講,產融結合沒有錯,但它會消融企業家的實業精神。這種擔憂,在他去溫州調研後加劇。
一個當地企業家跟馮立果講起自己的故事,他和夫人分別拿1000萬元投資,企業家辛辛苦苦做企業,一年養活幾百工人,年底盤點利潤只有幾十萬,而他的夫人出去炒樓、做風投,到年底收入翻倍。這位企業家非常感慨:「這種大反差,怎麼能實心實意做企業。」
在馮立果看來,干實業的一個必需要求就是要實心實意打造一個品牌需要很長時間,產品開發也要好多年,「不能今天想干這個、明天想干那個,不能看什麼賺錢就干什麼」。
這位經濟學博士調查發現,溫州很多企業家乾脆放棄實業,轉向炒房產、炒農產品、做PE。很多溫州的富二代怕吃苦,有的去搞字畫、古董這類投資,有的還去考公務員。
「中國經濟正處於激烈變化前夜,拜金主義盛行,很多經營者不擇手段拚命賺錢,認為人格理念修煉不著邊際,但事實絕非如此。」與松下幸之助齊名的日本經營管理大師稻盛和夫這樣警示他的中國同行。
近幾年,稻盛和夫在中國非常流行,他經常被請來中國演講,許多網友甚至企業家都為他建立了微博群,多個地方政府甚至邀請他擔任經濟發展顧問。
「2008年金融危機後,日本是率先起來反思的國家。」日本產業經濟研究專家白益民悅,稻盛和夫等日本企業家在中國宣講的東西,一點都不神秘,大部 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里的內容,他們的經營成功,恰恰說明,過去多年,「中國企業丟了自己的經營之根」,必須重新找回來,這比請幾個日本企業家幫助拓展日本 市場更有價值。
地基如果扎扎實實
一百年房子仍然會是好的
這個「經營之根」,在馮立果看來,就是踏踏實實做實業的精神。
「做實業是掙慢錢,但卻是企業家精神的完整體現;炒樓、炒股是掙快錢,屬於短期投機行為,無關企業家精神。」馮立果說,在這點上,褚時健能夠花10 年去做「褚橙」這個牌子,正是體現了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稀缺的「掙慢錢」的精神。「他們那一輩的老企業家不怕吃苦,是實實在在做企業。」
讓人擔憂的是,目前流行於中國的金融、風投等「時尚行業」,只是少數人從事並且獲利的行業。而實業領域不僅是國家力量強大之本,更是龐大的人口賴以 生存、發展的基礎。事實證明,即便把資本運作玩到極致的美國,最終,也面臨「99%反對1%」的民意洶涌。在參加「佔領華爾街」運動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 主斯蒂格利茨就直斥華爾街的金融大鱷,「這是一個扭曲的經濟。」
如今,85歲的褚時健從「煙王」變身「橙王」。他的果園年產橙子8000噸,利潤超過3000萬元,固定資產8000萬元,跟他種橙的110戶農民,每年可以掙3萬到8萬元。
在跟褚時健去果園的路上,胡海卿注意到一個細節:每當路上出現一輛嶄新的摩托車,老人都會很欣喜地花上幾分鍾向胡海卿講,這是跟他種橙子的誰家新買的摩托車。
「現在,我們可以憑借經濟增長實力積累一些錢,但國家要不斷增強實力,需要實實在在地積累。就像蓋一棟房子,地基如果扎扎實實,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房子仍然會是好的;但不這樣的話,二十年、三十年折舊,積累慢慢就消失掉了。」
今年,雲南麗江等地紛紛邀請褚時健合作,劃出2000多畝地,讓他帶領當地農戶種橙子。
這時,老人臉上流露出一種得意的神情。「他帶動了別人致富,而且要盡可能實實在在地看到別人掙了錢,日子過得好。」胡海卿說。
這樣的笑容,也正詮釋了做實業的社會價值,和一位企業家的滿足感。(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