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字幣問答 » 數字貨幣南北戰爭

數字貨幣南北戰爭

發布時間: 2021-08-04 20:10:54

1. 簡述貨幣演變過程

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五次極為重大的演變:

1、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2、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

3、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4、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

5、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中國從春秋時期進入金屬鑄幣階段到戰國時期已確立布幣,刀貨,蟻鼻錢,環錢四大貨幣體系。以後又經歷了秦、唐、漢、魏晉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第一套人民幣。

知識拓展:

紀念幣

普通紀念幣是具有特定主題,限量發行的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從1984年發行第一套普通紀念幣至今,共發行了63套75枚(張)普通紀念幣,總發行量約8.5億枚(張)。面額有1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不等,將中華人民共和國50多年的輝煌成就及重大歷史事件濃縮於紀念幣的方寸之間。

2. 美利堅的南北戰爭發生條件是什麼

美國南北戰爭:
1836年—1857年 國際銀行勢力以除掉了哈里 森約翰.泰勒 兩人總統,此兩人都死與砒霜.以及緊抽美國流通貨幣 自造了1836和1857金融危機,但還是無法讓美國第二銀行建立.其中一方面原因是美國加州發現了巨大的金礦:舊金山.
看到美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金融越來越難以操控時,挑動內戰,分裂美國就成了國際銀行家的當務之急.
「毫無疑問,把美國分裂成南北兩個實力較弱的聯邦是內戰爆發前早就由歐洲的金融強權定好了的」.——德國首相俾斯麥
「倫敦,巴黎和法蘭克福軸心」的銀行家們正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幕後黑手.國際銀行家們做好了充分准備,就等戰爭開打,然後大發戰爭橫財.他們在策動戰爭的過程中,慣用手法是兩面下注,無論誰勝誰負,巨額的戰爭開支所導致的政府巨額債務都是銀行家們最豐盛的美餐.
在戰爭爆發初期,南方的軍事進攻節節得手,英法等歐洲列強又強敵環俟,林肯陷入了極大的困難.銀行家們算準了此時的林肯總統國庫空虛,不進行巨額融資戰爭將難以為繼.
銀行家們開出了利息要求高達24%到36%,林肯總統立即指著門讓銀行家們離開.這是一個徹底陷美國政府於破產境地的狠招,林肯深知美國人民將永遠無法償還這筆天文數字的債務.林肯開始發行政府自己的貨幣:綠幣.為贏得南北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可靠的金融基礎.
北方的物價指數僅僅溫和地從100增長到216.南方物價指數在同期內從100飆升到2776.
當他們(國際金融家)明白過來美國將逃出他們的掌握時,林肯的死期就不遠了.當林肯解放了黑奴,統一了南方以後,立即宣布南方在戰爭中所負的戰爭債務全部一筆勾銷.在戰爭中一直為南方提供巨額金融支持的國際銀行家們,損失慘重.為了報復林肯,更是為了顛覆林肯的貨幣新政,他們糾集了對林肯總統不滿意的各種勢力,嚴密策劃了刺殺行動.最後發現和指派幾個行刺的狂熱分子實在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林肯被刺後,在國際金融勢力的操縱下,國會宣布廢除林肯的新幣政策,凍結林肯新幣的發行上限為不超過4億美元.
1972年,有人問美國財政部,林肯發行的4億5千萬美元的新幣到底節省了多少利息.經認真計算,幾個星期之後財政部的回答是:因為林肯發行美國政府自己的貨幣一共為美國政府節省了40億美元的利息.
一百多年的時間里,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個金融制高點上進行反復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外加一位沙皇.直至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的成立,最終標志著國際銀行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3. 美國南北戰爭的歷史背景

不從表面的歷史 而從金融角度分析:

美國南北戰爭:
1836年—1857年 國際銀行勢力以除掉了哈里 森約翰.泰勒 兩人總統,此兩人都死與砒霜。以及緊抽美國流通貨幣 自造了1836和1857金融危機,但還是無法讓美國第二銀行建立。其中一方面原因是美國加州發現了巨大的金礦:舊金山。
看到美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金融越來越難以操控時,挑動內戰,分裂美國就成了國際銀行家的當務之急。
「毫無疑問,把美國分裂成南北兩個實力較弱的聯邦是內戰爆發前早就由歐洲的金融強權定好了的」。——德國首相俾斯麥
「倫敦,巴黎和法蘭克福軸心」的銀行家們正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幕後黑手。國際銀行家們做好了充分准備,就等戰爭開打,然後大發戰爭橫財。他們在策動戰爭的過程中,慣用手法是兩面下注,無論誰勝誰負,巨額的戰爭開支所導致的政府巨額債務都是銀行家們最豐盛的美餐。
在戰爭爆發初期,南方的軍事進攻節節得手,英法等歐洲列強又強敵環俟,林肯陷入了極大的困難。銀行家們算準了此時的林肯總統國庫空虛,不進行巨額融資戰爭將難以為繼。
銀行家們開出了利息要求高達24%到36%,林肯總統立即指著門讓銀行家們離開。這是一個徹底陷美國政府於破產境地的狠招,林肯深知美國人民將永遠無法償還這筆天文數字的債務。林肯開始發行政府自己的貨幣:綠幣。為贏得南北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可靠的金融基礎。
北方的物價指數僅僅溫和地從100增長到216。南方物價指數在同期內從100飆升到2776。
當他們(國際金融家)明白過來美國將逃出他們的掌握時,林肯的死期就不遠了。當林肯解放了黑奴,統一了南方以後,立即宣布南方在戰爭中所負的戰爭債務全部一筆勾銷。在戰爭中一直為南方提供巨額金融支持的國際銀行家們,損失慘重。為了報復林肯,更是為了顛覆林肯的貨幣新政,他們糾集了對林肯總統不滿意的各種勢力,嚴密策劃了刺殺行動。最後發現和指派幾個行刺的狂熱分子實在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林肯被刺後,在國際金融勢力的操縱下,國會宣布廢除林肯的新幣政策,凍結林肯新幣的發行上限為不超過4億美元。
1972年,有人問美國財政部,林肯發行的4億5千萬美元的新幣到底節省了多少利息。經認真計算,幾個星期之後財政部的回答是:因為林肯發行美國政府自己的貨幣一共為美國政府節省了40億美元的利息。
一百多年的時間里,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個金融制高點上進行反復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外加一位沙皇。直至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的成立,最終標志著國際銀行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4. 求證:美國南北戰爭與發現金礦之間有聯系

如果真要說這之間有聯系的話,只能這么解釋:
由於西部發現金礦,所以美國加緊了西部開發,而西部開發過程中, 因為西部是新開發的土地,不管是南方的種植園主還是北方的工商業資本家都想要控制更多的范圍,所以,在西部這塊新開發的土地上是建立自由州還是蓄奴州南北存在是很大的沖突,實質就是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具體來說,北方資產階級和農民主張在新州內禁止奴隸制度,要求把新州確定為自由州。南方奴隸主則力圖把奴隸制擴大到西部,主張把新州確定為容許奴隸制存在的州,奴隸主利用其在美國國會及政府中的統治地位,連續取得勝利,激起北方廣大人民的憤慨。1854年在北方成立了美國共和黨。同年,南方奴隸主企圖用武力把奴隸制擴張到堪薩斯,於是在堪薩斯爆發了西部農民與來自自由州的移民反對南方奴隸主的武裝斗爭,斗爭持續到1856年,揭開內戰的序幕。

5. $是什麼貨幣的標志

$是美元貨幣符號。

它的出現是由於《1792年鑄幣法案》的通過。它同時也作為儲備貨幣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使用。當前美元的發行是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控制。最常用的表示美元的符號是「$」,而用來表示美分的標志是「¢」。國際標准化組織為美元取的ISO 4217標准代號為USD。

美元的發行主管部門是國會,具體發行業務由聯邦儲備銀行負責辦理。美元是外匯交換中的基礎貨幣,也是國際支付和外匯交易中的主要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5)數字貨幣南北戰爭擴展閱讀:

¤ 國際通貨符號,當沒有合適的貨幣符號時使用。฿泰銖符號

Bs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和玻利維亞諾的符號

Br白俄羅斯盧布,白俄羅斯的貨幣符號

₵迦納塞地,迦納的貨幣符號

₡科郎符號(在哥斯大黎加和薩爾瓦多使用)

₫越南盾符號

€ 歐元的符號,在歐元區國家或一些小的非歐洲國家,黑山以及科索沃地區使用。

ƒ阿魯巴弗羅林,阿魯巴的貨幣符號。以前也用作荷蘭盾的符號

Ft匈牙利福林

Rs.印度盧比

₲巴拉圭瓜拉尼,巴拉圭的貨幣符號

₭寮國基普,寮國的貨幣符號

kr 可代表丹麥克朗,挪威克朗,瑞典克朗以及冰島克朗

£ 鎊

₤ 里拉 (可能和鎊混淆)

Lm馬爾他里拉,馬爾他共和國的貨幣符號

₦奈及利亞奈拉,奈及利亞的貨幣符號

₱菲律賓比索,菲律賓的貨幣符號

P波札那普拉,波札那的貨幣符號

Q瓜地馬拉查爾,瓜地馬拉的貨幣符號

R南非蘭特,南非的貨幣符號

Sk斯洛伐克克朗,斯洛伐克的貨幣符號

Rp 印尼盾,印度尼西亞的貨幣符號

৲৳盧比符號 (孟加拉地區使用)

R$雷亞爾,巴西的貨幣符號

S/.秘魯新索爾$ 元的符號,(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香港等地使用;各種比索和以前的葡萄牙埃斯庫多和維德角埃斯庫多也使用這個符號。)

〒哈薩克堅戈,哈薩克的貨幣符號

₮圖格里克,蒙古的貨幣符號

₩ 韓元/朝鮮元的貨幣符號

NT 新台幣的貨幣符號

¥日元的貨幣符號

zł 波蘭茲羅提,波蘭的貨幣符號

₴ 赫里夫尼亞,烏克蘭的貨幣符號

₪ 以色列新舍克符號

៛柬埔寨瑞爾,柬埔寨的貨幣符號

﷼ 伊朗里亞爾,伊朗貨幣符號

руб俄羅斯盧布

€歐元貨幣符號

$ 美元貨幣符號(該符號有時候也寫作兩條豎線)

參考資料:
$-網路

6. 貨幣戰爭林肯解放黑奴真相

8. 美國內戰的起因源於歐洲的國際金融勢力
「毫無疑問,把美國分裂成南北兩個實力較弱的聯邦是內戰爆發前早就由歐洲的金融強權定好了的」。 ————德國首相俾斯麥

美國是歷史上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她迅猛的崛起和廣泛的影響力在人類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美國的成長歷程充滿了國際勢力的干預和陰謀,其中,尤以國際金融勢力對美國的滲透和顛覆最令人驚心動魄,而卻最不為人所知。
美國歷史上發生在其本土的最大規模的戰爭當屬南北戰爭。這場歷時四年的血腥戰爭,南北雙方參戰人數高達300萬人,占其總人口的10%,,其中60萬人戰死,無數人員受傷,大量財產毀於戰火,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創傷到14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沒有完全平復。
今天,關於南北戰爭起源的爭論大多圍繞著戰爭的道義問題,即廢除奴隸制的正當性,恰如希特尼所說「如果沒有奴隸制,就不會有戰爭。如果沒有對奴隸制的道德譴責,就不會有戰爭。」(註:2.10)
其實,在19世紀中葉的美國,關於奴隸制的爭論是經濟利益第一,道德問題第二。當時的南方經濟支柱就是棉花種植產業和奴隸制,如果廢除奴隸制,農場主就不得不按白人勞動力的市場價格支付工資給原來的奴隸,那麼整個產業就會陷入虧損,社會經濟結構勢必崩潰。
如果說戰爭是政治斗爭的繼續,那麼政治利益沖突的背後正是經濟利益的較量。這種經濟利益的較量表面上體現為南北方的經濟利益差異,但其實質是國際金融勢力為分裂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而玩弄「分而制之」(Divide And Conquer)的策略。
德國首相俾斯麥說得透徹「毫無疑問,把美國分成南北兩個實力較弱的聯邦是內戰爆發前早就由歐洲的金融強權(High Financial Power of Europe)定好了的」。
其實「倫敦,巴黎和法蘭克福軸心」的銀行家們正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幕後黑手。
為了挑起美國內戰,國際銀行家們進行了長期縝密而周詳的策劃。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後,英國的紡織工業和美國南方的奴隸主階層逐漸建立起密切的商業聯系,歐洲的金融家們瞧准了這一機會,乘勢秘密發展起一個可以將來挑起南北沖突的人脈網路。在當時的南方,到處都是英國金融家的各類代理人(Agents),他們和當地的政治勢力共同策劃脫離聯邦的陰謀並炮製各種新聞和輿論。他們巧妙地利用南北雙方在奴隸制的問題上的經濟利益沖突,不斷地強化、突出和引爆這一原本並非熱門的話題,並最終成功地把奴隸制問題催化成南北雙方水火不容的尖銳矛盾。
國際銀行家們做好了充分准備,就等戰爭開打,然後大發戰爭橫財。他們在策動戰爭的過程中,慣用打法是兩面下注,無論誰勝誰負,巨額的戰爭開支所導致的政府巨額債務都是銀行家們最豐盛的美餐。
1859年秋,法國著名銀行家所羅門·羅斯切爾德(Salomon de Rothschild) (傑姆斯·羅斯切爾德Baron James de Rothschild之子)作為一個旅遊者從巴黎來到美國,他是所有計劃的總協調人。他在美國南北奔走,廣泛接觸當地政界金融界要人,不斷地把收集到的情報反饋給坐鎮英國倫敦的表兄納薩尼爾·羅斯切爾德(Nathaniel de Rothschild)。他在與當地人士的會談中, 公開表示將在金融方面大力支持南方,並表示將盡全力幫助獨立的南方取得歐洲大國的承認。[注2.11]
國際銀行家在北方的代理人,是號稱紐約「第五大道之王」(The King of Fifth Avenue) 的猶太銀行家奧古斯特·貝爾蒙(August Belmont)。他是法蘭克福羅斯切爾德家族銀行的代理人,也是該家族的姻親。1829年,年僅15歲的奧古斯特就開始了銀行家生涯,他開始為法蘭克福的羅斯切爾德銀行工作,很快便顯露出出類拔萃的金融天賦。1832年,他被提拔到那不勒斯的一家銀行工作以便歷煉他國際金融業務的經驗。他精通德、英、法、義大利語。他在1837年被派往紐約,由於他大手筆吃進政府債券,很快便成為紐約金融界的領袖級人物,並被總統任命金融顧問。他代表英國和法蘭克福的羅斯切爾德銀行表態願意從金融上支持北方的林肯。
為了增大對北方的軍事壓力,1861年底英國增兵8000人到加拿大,隨時准備策應南軍的進攻,從北部邊界威脅林肯政府。1862年,英國、法國和西班牙聯軍在墨西哥港口登陸,在美國南方邊境地區完成集結,必要時將進入美國南方直接與北方開戰。1863年10月3日,法軍將領耶列又增兵3萬,並佔領了墨西哥城。
在戰爭爆發初期,南方的軍事進攻節節得手,英法等歐洲列強又強敵環俟,林肯陷入了極大的困難。銀行家們算準了此時的林肯總統國庫空虛,不進行巨額融資戰爭將難以為繼。自1812與英國的戰爭結束以來,美國的國庫收入連年赤字,到林肯主政之前,美國政府預算的赤字都是以債券形式賣給銀行,再由銀行轉賣到英國的羅斯切爾德銀行和巴林銀行,美國政府需要支付高額利息,多年積累下來的債務已使政府舉步維艱。
銀行家們向林肯總統提出了一攬子融資計劃並開出了條件,當聽到銀行家們開出的利息要求高達24%到36%的時候,驚得目瞪口呆的林肯總統立即指著門讓銀行家們離開。這是一個徹底陷美國政府於破產境地的狠招,林肯深知美國人民將永遠無法償還這筆天文數字的債務。
9. 林肯的貨幣新政

沒有錢就無法進行戰爭,而向國際銀行家借錢無疑是把絞索往自己脖子上套。林肯苦思冥想解決方案。這時,他在芝加哥的老友迪克·泰勒給林肯出了一個主意,政府自己發行貨幣!
「讓國會通過一個法案,授權財政部印發具有完全法律效力的貨幣,支付士兵工資,然後去贏得你的戰爭。」 林肯問美國人民是否會接受這種新貨幣,迪克說 「所有的人在這個問題上將別無選擇,只要你使這種新貨幣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政府賦予他們完全的支持,它們將會和真正的錢一樣通用,因為憲法授予國會發行和規定貨幣價值的權力。「
林肯聽了這個建議後,大喜過望,立即讓迪克籌劃此事。這個石破天驚的辦法打破了政府必須向私人銀行借錢並付高額利息的慣例。這種新貨幣使用綠色的圖案以區別與其它的銀行貨幣(Bank Note),史稱 「綠幣」(Greenback)。 這種新貨幣的獨特新穎之處在於它完全沒有金銀等貨幣金屬做抵押,並在20年裡提供5%的利息。在內戰期間,由於這種貨幣的發行,克服了政府在戰爭初期嚴重缺乏貨幣的狀況,極大和高效地調動了美國北方的各種資源,為最終戰勝南方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同時,由於這種低成本的貨幣依法成為北方銀行的儲備貨幣,北方的銀行信貸得以大幅擴張,軍事工業、鐵路建設、農業生產和商業貿易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金融支持。
1848年以來的黃金大發現,使美國的金融逐漸擺脫了完全被歐洲銀行家控制的極端不利的局面,也正是由於大量的優質貨幣作為信心基礎,林肯的新幣才能夠廣為人民接受,為贏得南北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可靠的金融基礎。更加令人吃驚的是,林肯發行的新幣並沒有造成類似獨立戰爭時期的嚴重通貨膨脹,從1861年內戰爆發到1865年結束,整個北方的物價指數僅僅溫和地從100增長到216。考慮到戰爭的規模和破壞程度的嚴重,以及與世界上其它同等規模的戰爭相比,不能不說是一種金融奇跡。相反,南方也採用了紙幣流通方式,但效果真是天壤之別,南方物價指數在同期內從100飆升到2776。
在整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政府一共發行了4億5千萬美元的新貨幣。這種新的貨幣機制運行得如此之好,以至於林肯總統非常認真地考慮要把這種無債貨幣(Debt Free Money) 的發行長期化和法制化。而這一點則深深地刺痛了國際金融 寡頭的根本利益。如果所有政府都不用向銀行借錢而「悍然」自己發行貨幣,那銀行家對貨幣發行的壟斷將不復存在,銀行豈不是要喝西北風了嗎?
難怪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代表英國銀行家的倫敦時報立即發表聲明,
「如果源於美國的這種令人厭惡的新的財政政策得以永久化,那麼政府就可以沒有成本地發行自己的貨幣。它將能夠償還所有的債務並且不再欠債,它將獲得所有必要的貨幣來發展商業,它將變成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繁榮國家,世界上的優秀人才和所有的財富將湧向北美。這個國家必須被摧毀,否則它將摧毀世界每一個君主制國家。」

英國政府和紐約銀行協會(New York Associations of Banks) 憤怒表示要實施報復。1861年12月28日,他們宣布停止向林肯政府支付金屬貨幣(Specie)。紐約的一些銀行還停止了黃金儲蓄者提取黃金,並宣布撤銷用黃金購買政府債券的承諾。美國各地銀行紛紛響應,他們跑到華盛頓向林肯總統提出變通方案,仍然採取過去的做法,把高利息的債券賣給歐洲銀行家們;把美國政府的黃金存到私人銀行作為信貸發放的儲備(Reserve),銀行家好大發其財;美國政府向工業部門和人民征稅去支持戰爭。(注2.12)
林肯總統理所當然地堅決拒絕了銀行家們這個完全不合常理的要求。他的政策深得民心,美國人民踴躍購買了全部債券,並根據法律把它們當作現金使用。
銀行家們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們發現國會發行林肯新幣的法案中並沒有提到國債利息支付是否使用黃金。銀行家們於是和國會議員達成了一項妥協,即允許林肯新幣購買國債,但利息部分要用金幣支付。這是一個完整計劃的第一步,先把美國國內的林肯新幣和黃金的價值掛鉤,而作為當時擁有世界儲備貨幣的英鎊系統的歐洲銀行家們,擁有遠遠多於美國的黃金貨幣。美國銀行家和國會的妥協,使國際金融勢力利用對美國黃金進出口總量的控制,間接達到操縱美國貨幣價值的效果。
10. 林肯的俄國同盟者當歐洲的國王們在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前後向美洲大量派兵准備分裂美國的最危險的時刻,林肯立刻想到了歐洲君主們的宿敵-俄國。林肯派出特使向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求救。當沙皇收到林肯的信,他並沒有立刻打開,只是在手上掂了掂,然後說道:「在我們打開這封信或知道它的內容之前,我們將事先同意它所提出的任何要求。」(註:2.13)
沙皇准備軍事介入美國內戰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唇亡齒寒的擔憂,在亞歷山大二世時期,橫掃歐洲的國際金融勢力已經叩響了克里姆林宮的大門。銀行家們強烈要求比照歐洲「先進」金融國家的經驗,成立私有的中央銀行,沙皇早已瞧破了其中的殺招,堅決拒絕了這個要求。當看到岌岌可危的另一個反對國際金融勢力的林肯總統陷入危險境地時,亞歷山大二世如不出手相助,只怕下一個就輪到他了。另一個原因是在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之前的1861年3月3日,亞歷山大二世宣布了解放農奴的法律,在廢除奴隸制這個方面,雙方有些同氣連枝,惺惺相惜。還有一層就是俄國剛在1856年結束的克里米亞戰爭(The Crimean War)中敗於英法之手, 亞歷山大二世雪恥之心未泯。
未經宣戰,俄國的艦隊在里維斯基(Liviski)將軍的率領下,在1863年9月24日開進了紐約港。波波夫將軍所統領的俄國太平洋艦隊在10月12日到達舊金山。對於俄國的行為,基丁.威爾士評論道:「他們是在南方正處於高潮而北方處於低潮時來到的,他們的出現造成了英國和法國的猶豫不決,最終給林肯扭轉局面贏得了時間。」
內戰結束以後,為了支付俄國艦隊總計720萬美元的費用,美國政府頗費了一番周折。因為總統沒有憲法授權去支付外國政府戰爭費用,當時的總統約翰遜與俄國達成了以購買俄國的阿拉斯加的土地來支付戰爭費用的協議。這件事在歷史上稱為「西華德的蠢事」(Seward』s Folly),西華德是當時的國務卿,人們強烈批評他不應該花720萬美元去買當時看起來不值一文的荒地。
由於同樣的原因,亞歷山大二世在1867年被行刺,但沒有成功。1881年3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終於還是死於刺客之手。

11. 誰是刺殺林肯真正的兇手?
德國的鐵血首相俾斯麥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他(林肯)從國會那裡得到授權通過向人民出售國債來進行借債,這樣政府和國家就從外國金融家的圈套中跳了出來。當他們(國際金融家)明白過來美國將逃出他們的掌握時,林肯的死期就不遠了」。

當林肯解放了黑奴,統一了南方以後,立即宣布南方在戰爭中所負的戰爭債務全部一筆勾銷。在戰爭中一直為南方提供巨額金融支持的國際銀行家們,損失慘重。為了報復林肯,更是為了顛覆林肯的貨幣新政,他們糾集了對林肯總統不滿意的各種勢力,嚴密策劃了刺殺行動。最後發現和指派幾個行刺的狂熱分子實在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林肯被刺後,在國際金融勢力的操縱下,國會宣布廢除林肯的新幣政策,凍結林肯新幣的發行上限為不超過4億美元。
1972年,有人問美國財政部,林肯發行的4億5千萬美元的新幣到底節省了多少利息。經過認真計算,幾個星期之後財政部的回答是:因為林肯發行美國政府自己的貨幣一共為美國政府節省了40億美元的利息。[註:2.14]
美國的南北戰爭,從根本上看,是國際金融勢力及其代理人與美國政府激烈爭奪美國國家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的利益之爭。在南北戰爭前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里,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個金融制高點上進行反復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直至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的成立,最終標志著國際銀行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林肯的死是基督徒世界的重大損失。美國可能沒人能夠沿著他偉大的足跡前行,而銀行家們將會重新掌握那些富有的人。我擔心外國銀行家以他們高超和殘酷的手腕會最終得到美國的富饒,然後用它來系統地腐蝕現代文明。」—— 德國首相俾斯麥

7. 林肯被刺殺與美國的南北戰爭和其發行的綠幣之間有何關系

美國歷史上發生在本土的最大規模戰爭當屬南北戰爭。今天,關於南北戰爭起源的爭論大多圍繞戰爭的道義問題,即廢除奴隸制的正當性,恰如希特尼所說:如果沒有奴隸制,就不會有戰爭。

其實,在19世紀中葉的美國,關於奴隸制的爭論是經濟利益第一,道德問題第二。當時的南方經濟支柱就是棉花種植產業和奴隸制,如果廢除奴隸制,農場主就不得不按白人勞動力的市場價格支付工資給原來的奴隸,那麼整個產業就會陷入虧損,社會經濟結構勢必崩潰。

與羅斯柴爾德家族有著極深淵源的俾斯麥說得透徹:毫無疑問,把美國分成南北兩個實力較弱的聯邦,是內戰爆發前早就由歐洲的金融強權定好了的。

其實,倫敦、巴黎和法蘭克福軸心的銀行家們正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幕後黑手。

為了挑起美國內戰,國際銀行家們進行了長期而周詳的策劃。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後,英國的紡織工業和美國南方的奴隸主階層逐漸建立起密切的商業聯系,歐洲的金融家們瞧准了這一機會,乘勢秘密發展起一個將來可以挑起南北沖突的人脈網路。在當時的南方,到處都是英國金融家的各類代理人,他們和當地的政治勢力共同策劃脫離聯邦的陰謀並炮製各種新聞和輿論。他們巧妙地利用南北雙方在奴隸制問題上的經濟利益沖突,不斷地強化、突出和引爆這一原本並非熱門的話題,並最終成功把奴隸制問題催化成南北雙方水火不容的尖銳矛盾。

國際銀行家們做好了充分准備,他們在策動戰爭的過程中,慣用打法是兩面下注,無論誰勝誰負,巨額的戰爭開支所導致的政府巨額債務都是銀行家們最豐盛的美餐。

1859年秋,法國著名銀行家所羅門·羅斯柴爾德(詹姆斯·羅斯柴爾德之子)以旅遊者的身份從巴黎來到美國,他是所有計劃的總協調人。他在美國南北奔走,廣泛接觸當地政界、金融界要人,不斷地把收集到的情報反饋給坐鎮英國倫敦的堂兄納薩尼爾·羅斯柴爾德。所羅門在與當地人士的會談中,公開表示將在金融方面大力支持南方,並表示將盡全力幫助獨立的南方取得歐洲大國的承認。

國際銀行家在北方的代理人,是號稱紐約第五大道之王的猶太銀行家奧古斯特·貝爾蒙特。他是法蘭克福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代理人,也是該家族的姻親。他在1837年被派往紐約,由於大手筆吃進政府債券,很快便成為紐約金融界的領袖級人物,並被總統任命為金融顧問。奧古斯特代表英國和法蘭克福的羅斯柴爾德銀行表態,願意從金融上支持北方的林肯。

在戰爭爆發初期,南方的軍事進攻節節勝利,英法等歐洲列強又強敵環伺,林肯陷入了極大的困境。銀行家們算準了此時的林肯政府國庫空虛,不進行巨額融資戰爭將難以為繼。自1812與英國的戰爭結束以來,美國的國庫收入連年赤字,到林肯主政之前,美國政府預算的赤字都是以債券形式賣給銀行,再由銀行轉賣到英國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和巴林銀行,美國政府需要支付高額利息,多年積累下來的債務已使政府舉步維艱。

銀行家們向林肯總統提出了一攬子融資計劃並開出了條件,當聽到銀行家們開出的利息要求高達24%~36%的時候,驚得目瞪口呆的林肯總統立即指著門讓銀行家們離開。這是一個徹底陷美國政府於破產境地的狠招,林肯深知美國人民將永遠無法償還這筆天文數字般的債務。

沒有錢就無法進行戰爭,而向國際銀行家借錢無疑是把絞索往自己脖子上套。林肯冥思苦想解決方案。這時,他在芝加哥的老友迪克·泰勒給林肯出了一個主意———政府自己發行貨幣!

而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代表英國銀行家的《倫敦時報》立即發表聲明:如果源於美國的這種令人厭惡的新的財政政策(林肯綠幣)得以永久化,那麼政府就可以沒有成本地發行自己的貨幣。它將能夠償還所有的債務並且不再欠債,它將獲得所有必要的貨幣來發展商業,它將變成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繁榮國家,世界上的優秀人才和所有的財富將湧向北美。這個國家必須被摧毀,否則它將摧毀世界上每一個君主制國家。

德國的鐵血首相俾斯麥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他(林肯)從國會那裡得到授權,通過向人民出售國債來進行借債,這樣政府和國家就從外國金融家的圈套中跳了出來。當他們(國際金融家)明白過來美國將逃出他們的掌握時,林肯的死期就不遠了。

林肯在解放了黑奴、統一了南方以後,立即宣布南方在戰爭中所負的債務一筆勾銷。在戰爭中一直為南方提供巨額金融支持的國際銀行家們損失慘重。為了報復林肯,更是為了顛覆林肯的貨幣新政,他們糾集了對林肯總統不滿的各種勢力,嚴密策劃了刺殺行動。

林肯遇刺後,在國際金融勢力的操縱下,國會宣布廢除林肯的新幣政策,凍結林肯新幣的發行上限為不超過4億美元。

美國的南北戰爭,從根本上看,是國際金融勢力與美國政府激烈爭奪美國國家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的利益之爭。在南北戰爭前後的100多年時間里,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個金融制高點上進行反復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

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的成立,標志著國際銀行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到底誰控制著美聯儲和美國的貨幣發行?

8.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北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方面的詳細對比,詳細

詹姆斯·M·麥克弗森 [美國] [出自《火的考驗:美國內戰及重建》] 1981
人力和資源
在1861年,聯邦適合當兵年齡的白人差不多為邦聯的三倍半。當然,在南部,奴隸是一種軍事力量,因為他們可以做北部自由人所做的戰爭後勤工作,從而使同等數量的白人解脫出來而到軍隊服役。另一方面,北部也吸收以前的奴隸參加軍事勞役,最後為軍隊徵募了15萬多人。總的說來,估計有210萬人為聯邦作戰,有80萬人為邦聯作戰(准確的數字不詳,因為聯邦的記錄列舉了徵募的數目,而對此數目必須核對,以避免重復計算再次應征入伍的人。此外,南部邦聯的許多記錄已遭毀壞)。在北部,只有一半以上適齡男人在陸軍或海軍服役;而在南部,有將近五分之四的白人在陸軍或海軍服役,如此眾多的兵源只有在奴隸制存在的情況下才成為可能。
邦聯的徵兵法令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南部為保護個人和各州權益去反對中央政府而進行備戰,不得不比北部提早一年制訂徵兵法令。最初幾個月掀起的志願從軍的熱潮,到了1861年秋就開始逐漸減弱。有一名叫約翰尼·列布的人在寫給家人的信中說道:「我對士兵的生活已有足夠的了解,確信它並不像所吹捧的那樣。」一位邦聯的將軍在10月20日從弗吉尼亞前線來信寫道:「第一次迸發出來的愛國熱情使許多人參加軍隊,但他們現在後悔了。這里冬天的前景正使人不安,他們在開始想方設法回家去。」入伍的邦聯士兵有一半以上是一年服役期的志願兵,他們是在1861年春入伍的(其餘是3年服役期的志願兵)。在1862年,正當北軍發動春季攻勢而大部分軍隊的軍心動搖的情況下,邦聯議會在12月通過了一項法令,給那些重新入伍的一年志願兵以50美元的獎金和一個月的休假。如果重新入伍兵不喜歡舊團隊,可以參加新選出的軍官領導的新團隊。1862年3月,擔任傑斐遜·戴維斯軍事顧問的羅伯特·E·李,極力主張通過一項國家徵兵法,作為避免災難的唯一辦法。
邦聯議會在4月份立法規定,從18歲至35歲的健壯白人男性(包括那些正在服役期滿的),應入伍服役3年。對於那些從事某些軍用品生產的人以及民兵軍官、文職人員、牧師和教師,法令豁免了他們的兵役。最後列出的一項豁免充滿了災難,因為許多新的學校突然興辦起來,明顯地超過了對教師的需求。1862年通過了一項補充徵兵法令,規定凡擁有20名或20名以上奴隸的任何種植園,有一名白人可免服兵役。邦聯還允許應征入伍的人僱用他人代替服役。歐美過去已有這樣的慣例(在獨立戰爭期間,國家徵兵曾允許請人頂替)。這種頂替服役辦法是為了改善強制性的徵兵。但這只是對那些有錢僱人頂替的人有利。到1863年,頂替服役的市價上升到600元邦聯貨幣(約金本位600美元)。隨著「二十黑奴法」的實施,這種頂替辦法產生了一種辛酸的說法:這是「一場富人的戰爭,但卻是一場窮人打的仗」。
由於邦聯的兵員短缺日益嚴重,乃加強徵兵法。在1862年9月把服役年齡最高界限提高到45歲,到1864年2月又提高到50歲(最低年齡界限從18歲降到17歲)。1863年12月廢除了頂替服役的條款。曾經代人服役的人符合應征條件。豁免服役的范圍也加以修正(盡管有爭議的「二十黑奴法」條款仍然以修正形式保存下來)。1864年2月通過的新徵兵法要求正在服役的全部男子都留在部隊,從而確保1861年徵募的三年服役期士兵在期滿也不能回家。
徵兵法不得人心,在南部的一些地方就不能實行,特別是在非鄉村地區和一些山區。在非蓄奴的地區,「富人的戰爭」的論調特別強烈。一位亞拉巴馬山區農民這樣說:「他們所需要的就是把你調動起來,去為他們那些可惡的奴隸打仗;在你打完仗之後,你一無所獲,他們也對你漠不關心。」在某些非鄉村地區,逃避兵役和開小差的人組織武裝團伙,殺了一些徵兵官員,抗拒整個邦聯當局。
南部的一些主要政治人物還宣稱。徵兵違背了邦聯正在奮斗的目標。喬治亞州好鬥的州長約瑟夫·E·布朗說:「在喬治亞州退出聯邦前的任何美國政府法案對憲法賦予的自由權利的打擊,也沒有像這個徵兵法那樣厲害。」布朗竭力挫敗徵募士兵的做法。他委派許多喬治亞州人擔任免除服兵役的文職官員或民兵軍官的職務。這個州的民兵軍官之多,到了官多於兵的地步,因此一位南部邦聯的將軍以厭惡的口吻敘述一個典型的民兵連隊,說它由「三個校級軍官、四個參謀、十個上尉、三十個中尉和一個有腸胃病的列兵所組成」。其它一些州長,特別是北卡羅來納州的澤布倫·萬斯也以公民自由權和各州權益為理由反對徵兵。他們的反對已成為各州權益與中央集權之間巨大沖突的一部分,從而妨礙了邦聯的戰爭工作。
但是,盡管徵兵法遭到反對,而且在執行中效果不大並發生種種舞弊現象,但它的確為邦聯軍隊招來了士兵。倘若不是徵兵,南部就很難使戰爭堅持到1862年,因為徵兵法除輸送新兵到部隊之外,還使老兵不能退役。在邦聯軍隊服役的人數可能總共有12萬人,估計有70000人是頂替的。實際上有多少人頂替服役還是個待解決的問題,因為許多有關頂替的證明文件都是假的。不管怎樣,與聯邦軍隊8%相比,邦聯軍隊中征來和頂替的士兵大概佔20%。在南部,強制志願兵重新入伍,這就意味著每一個邦聯士兵在戰爭期間長期服役,除非戰死或因傷病退役。而在聯邦則相反,服役期滿的士兵不能被徵用,或被強制重新入伍。所以,雖然在聯邦服役的士兵總數比在邦聯服役的士兵大兩倍半,但在部隊中老兵的數目在任何時候都相差不大。因為一個老兵被認為最少可抵得上兩個新兵,所以邦聯在人力方面上的劣勢實際上不是那麼大。
然而,在發動戰爭所需的資源方面,南部的弱點比人力方面的弱點還要大。北部擁有接近90%的全國工業生產能力。在某些對軍工生產重要的工業中,聯邦的優勢甚至更起決定作用。根據1860年的統計數字,北部的大小艦艇就比南部多11倍,北部比南部多生產14倍生鐵、16倍紡織品、23倍火車機車,31倍槍支(但是,槍支的重要市場往往是在南部)。在食品生產方面,北部的優勢稍高於二比一(或按人口計算大約和南部一樣)。但是,聯邦每平方英里鐵路密度大兩倍以上,機車和汽車的總數多出幾倍。南部在鐵路方面的劣勢由於缺乏補充能力而劇增,造成了運輸緊張,往往使前方缺少食物和補給品。北部牲口稍占優勢,但不足二比一;邦聯的許多牲口是在上南部一些地區,而這些地區不久便被聯邦軍隊所控制。

邦聯的有利條件
由於上述的劣勢,南部人怎樣才能指望取得勝利?有一個邦聯的新聞記者這樣寫道:「有些條件要比數字更能加強軍隊。」他堅持認為:南部「在某些有利條件方面可以抵消北部在物資資源方面所佔的巨大優勢」。
戰爭的目的和士氣
最重要的有利條件是從作戰雙方相反的戰爭目的中產生的。邦聯「取得勝利」的目的不是要侵佔北部,也不是摧毀其軍隊;他們只是堅持防衛,防止北部摧毀南部軍隊。南部人尋求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那種精神,當時英軍的物質優勢比1861年北部的優勢大得多。他們也注意其它小國革命成功的經驗。在菲利普二世統治下的西班牙竭盡全力不能撲滅尼德蘭的反叛。奧地利軍團向小國瑞士進軍而徒勞無功。傑斐遜·戴維斯在1861年4月26日給邦聯議會的第一篇戰爭咨文中這樣說過,像那些熱愛自由的叛逆者那樣,「我們不謀求任何征服、任何擴張,也不謀求我們剛剛組成的邦聯各州作出任何讓步。我們所要求的是不要干涉我們」。
為了取勝,北部不得不入侵、征服和摧毀南部的力量和反抗意志。侵略和征服在邏輯上比保衛領土難得多。英國軍事專家回顧1776年英國軍隊的經驗,在1861年承認,像邦聯那樣大的國家是不能被征服的。在內戰早期,倫敦《泰晤士報》曾這樣評論:「把反叛者從波多馬克河南岸趕走甚至佔領里士滿是一回事,但征服和永久控制幾乎像歐洲俄羅斯那樣大的一個國家則是另一回事,……任何獨立戰爭莫不以勝利告終,除非在這一戰爭中力量對比過於懸殊。……就像英國在獨立戰爭時期不得不放棄對殖民地的征服一樣,所以,北部也將不得不放棄征服南部。」
那種無形的但卻是重要的精神因素對一支為保衛自己祖國而戰的軍隊來說是十分有利的。一位邦聯首領這樣寫道:「我們在自己的國土上戰斗,為我們的生存而戰斗,我們就具有巨大的有利條件。縱觀全球,難道說100萬在本土保衛自己抵禦外侮的軍隊從單純軍事觀點來看,不比入侵別國的500萬外國軍隊更強大嗎?」當邦聯變成了侵略者的時候,這種士氣上的有利條件就轉向北部了。在葛底斯堡戰役的第一天,一位聯邦的官員就這樣寫道:「我們士兵戰斗的熱情比他們在弗吉尼亞時高三倍。賓夕法尼亞州遭到侵略,而我們正在自己的本土上進行戰斗,這種信念強烈地影響著他們的情緒。」當邦聯在葛底斯堡戰斗後撤到弗吉尼亞時,李將軍的一位參謀軍官說:「必須承認,我們的士兵在波多馬克這一邊(南邊)作戰時,情緒是飽滿的。……他們不願在人民對他們抱有敵意的國家裡作戰,而今天他們每一個人都確實比三天前強兩倍。」
來自網路 原文比較長超限了 還有部分內容 需要建議直接搜一下

9. 簡述貨幣的發展過程

中國使用貨幣已有四千年歷史,是世界上使用貨幣最早的國家之一。

1、 最早的貨幣:天然海貝。

2、 金屬貨幣:銅仿貝與錢鎛(布)(黃帝後期黃河中下游開始充當等價物)。

3、 商周時期的貨幣。

天然海貝仍是重要貨幣。

金屬貨幣廣泛使用:

a、銅貝與銅塊;

b、錢與布在關洛三晉地區正完成向金屬貨幣的轉化 。

4、 春秋時期的貨幣

空首布:流通於關洛三晉地區,「周、鄭、晉、衛」主要為平尖空首布 。

刀化(貨):流通於東方齊國,模仿一種生產工具。

蟻鼻錢:流通於南方楚國的銅仿貝。

5、圜錢:圓錢圓孔、圓錢方孔。

秦圜錢:以兩為單位,一兩錢圓形圓孔無廓,半兩錢圓形方孔。

6、 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

戰國黃金流通以斤、益為單位,以南斤為主。

7、秦朝時期的貨幣

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8、 西漢時期的貨幣

三銖錢、四銖錢、五銖錢、皮幣、白金幣 。

9、 東漢時期的貨幣

鐵錢:公元30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造鐵錢,歷史上第一次用鐵作幣材。

五銖錢:公元40年,光武帝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 。

10、王莽時期的貨幣

二年:錯刀、契刀、大泉。

六年:廢錯刀、契刀、五銖錢發行小泉代替五銖錢,流通大五物: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

六名:金貸、銀貸、泉貸、布貸、龜貸、貝貸。

二十八品

11、漢代的貨幣

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仍是法定貨幣單位,單位由鎰改斤,1斤=10000錢。

漢武帝時期模仿麒麟馬蹄有麟趾金(圓)和馬蹄金(橢圓)。

西漢時期主要用於賞賜和饋贈,王莽時將黃金收歸國有,東漢以後黃金減少,賞賜用絲綢、布帛、銅錢。

12、三國兩晉的貨幣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蜀:直百錢;

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

兩晉:未鑄新錢,西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張軌恢復五銖錢,漢興錢為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13、南北朝時期的貨幣

劉宋:四銖錢;

南齊、蕭梁:第一次大量鑄鐵錢,曾鑄銅錢、五銖錢、短百;

陳:大貸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

東魏:沿永安五銖;

北齊:常平五銖;

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

14、隋唐時期的貨幣

隋文帝鑄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

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准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15、唐末五代的貨幣

會昌開元錢(背面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後來各州都將州名鑄在錢的背面)。

五代十國總體比較混亂,周世宗鑄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一次。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錢減少,絹帛較小的可行性,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為器飾或財富收藏(銀餅、銀鋌)、賄賂、謝禮、軍費供應、地方進獻,五代十國之後公私蓄積白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道、江西道產銀最多。

16、兩宋時期的貨幣

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體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北宋銅錢區: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淮南、江南、兩浙、福建、廣東西等地。

北宋鐵錢區:四川

北宋鐵錢並用區:陝西、河東

南宋銅錢區:東南、

南宋鐵錢區:兩淮、京西、湖北

南宋鐵錢並用區:荊門,漢中等地

交子:完全可兌現的信用憑證,只能在四川使用。

錢引:不用作貨幣,只用來兌換,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為錢)

南宋會子:最初在東南地區民間發行,後來政|府設立會子庫,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發行會引。

地方性貨幣:淮交、湖會、川引、銀會子。

17.元代的貨幣

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系。

18、明清時期的貨幣

銀鑄幣:銀鑄幣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形態有銀錠、銀元寶等。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為對付西方銀元流入,自鑄銀元。光緒十三年,鑄造光緒元寶,又稱「龍洋」,分單龍和雙龍,另外還有光緒帝半身像銀幣

19、近代的貨幣

銅鑄幣從制錢到銅元

銀幣從銀兩到銀元(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奏請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准開鑄)。

有時因為特殊原因,同一個國家內的不同自治體可能也會發行不同版本的貨幣。

例如在英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或甚至偏遠離島的澤西島、根西島都擁有各自發行的不同版本英鎊,並且互相可在英國境內的其他地區交易,但唯有英格蘭英鎊才是國際承認的交易貨幣,其他版本的英鎊在英國境外後可能會被拒絕收受。

由於歷史因素,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三種不同的法定貨幣,大陸地區使用人民幣,港澳地區因為實行一國兩制,香港法定貨幣是港元,澳門則是澳門元;此二者並直接或間接與美元掛鉤。

(9)數字貨幣南北戰爭擴展閱讀:

貨幣分類標准

方法1

以發行者來分類,可分為公錢(法定貨幣)、私營貨幣和區域貨幣(社區貨幣)。公錢一般說來由政府來發行,當它存在的時候,一般說來佔主導地位。私錢和區域貨幣則由非政府機構來發行。

按材資來分類,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使用不同的物品作為貨幣。可分為貝殼、珠子、棍子、金屬貨幣(參見商品貨幣)、紙幣以及數字貨幣。就性質來分,可分為真實貨幣和虛擬貨幣

方法2

以物易物 定義:本身有價值(貨幣價值≠商品價值) 使用時間:古代 缺點:過程費時、不易達成交易、無保障、不易攜帶

商品貨幣 定義:本身具有價值(貨幣價值=商品價值) 缺點:沉重、易碎、無保障、不易攜帶

法定貨幣(強制貨幣) 定義:以法令強制規定(任何人皆不得拒絕)其價值(貨幣價值>商品價值)

塑膠貨幣 定義:不屬於貨幣的一種,僅為延遲支付的工具

本位:

1,金本位

最初的紙幣是以黃金為基礎的,與黃金可以自由兌換,兩者可以同時流通,紙幣的發行量也比較少。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速度空前的膨脹與發展,於是紙幣逐漸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它們仍然有黃金作為發行的保障。這種貨幣制度稱為「金本位」。

2,銀本位

用白銀做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通貨的基本單位由定量的銀規定的貨幣本位制。

在貨幣史上,銀比金更早地充當本位貨幣。但在充當貨幣商品方面,黃金遠勝於白銀。西方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銀本位制先是過渡到金銀復本位制,19世紀20年代後又為金本位制所取代。

到了19世紀末,隨著白銀采鑄業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白銀價值不斷降低,金銀之間的比價大幅度波動,影響了經濟的發展.除了中國以外,各國先後放棄了銀本位制。只有墨西哥、日本、印度等還保留銀本位制。

3,復本位

同時規定黃金和白銀為貨幣單位基礎的本位叫做復本位。實行復本位實際上是同時實行金本位和銀本位。復本位的優點是:由於貨幣單位以兩種貴金屬為基礎,復本位貨幣價值比金本位或銀本位的貨幣更加穩定。

如果金價上漲,復本位的變化小於金本位;如果銀價上漲,復本位的變化小於銀本位。而復本位的主要問題是:它有時成為金本位,有時成為銀本位,難以起到雙重本位的作用。

復本位制亦稱金銀復本位制,是指以金、銀兩種特定鑄幣同時充作本位幣,並規定其幣值對比的一種貨幣制度。其對稱是單本位制,即銀本位制或金本位制。英、美、法等國在確立金本位以前均曾在 18~19世紀長期採用復本位制。

4,不兌現本位

不把貴金屬作為貨幣單位的基礎,並且規定紙幣不兌換貴金屬的本位叫做不兌現本位,又稱為信用本位。按照這種本位制,人們可以用一種紙幣兌換另一種紙幣,但不能兌換貴金屬。

當代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在金本位或銀本位制條件下,一國的貨幣供給量取決於它的貴金屬存量,而貴金屬存量又取決於貴金屬的勘探和開采情況,所以貨幣供給量不能適應經濟變化和發展的需要。

但是在不兌換本位制條件下,政府可以決定貨幣供給量。因此,不兌現本位制更有利於政府對經濟的調節。

5,紙幣本位

紙幣本位制,亦稱「自由本位制」。以國家發行的紙幣作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其特點是國家不規定紙幣的含金量,也不允許紙幣與金(銀)兌換,紙幣作為主幣流通,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國家也發行少量金屬鑄幣作為輔幣流通,但輔幣價值與用以鑄造它的金屬商品價值無關。

由於發行紙幣是國家的特權,在中央銀行國有化之後,國家便委託中央銀行發行紙幣。中央銀行發行紙幣的方式是通過信貸程序進行的,所以紙幣實際上是一種信用貨幣。

由於該種貨幣制度不與黃金掛鉤,紙幣發行量一般由國家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來決定,國家要對其實行嚴格的管理,所以也叫「有管理的通貨制度」。當今世界各國的貨幣制度,幾乎都是紙幣本位制。

10. 美國南北戰爭對美國人民的影響是什麼

不從表面的歷史 而從金融角度分析:

美國南北戰爭:
1836年—1857年 國際銀行勢力以除掉了哈里 森約翰.泰勒 兩人總統,此兩人都死與砒霜。以及緊抽美國流通貨幣 自造了1836和1857金融危機,但還是無法讓美國第二銀行建立。其中一方面原因是美國加州發現了巨大的金礦:舊金山。
看到美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金融越來越難以操控時,挑動內戰,分裂美國就成了國際銀行家的當務之急。
「毫無疑問,把美國分裂成南北兩個實力較弱的聯邦是內戰爆發前早就由歐洲的金融強權定好了的」。——德國首相俾斯麥
「倫敦,巴黎和法蘭克福軸心」的銀行家們正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幕後黑手。國際銀行家們做好了充分准備,就等戰爭開打,然後大發戰爭橫財。他們在策動戰爭的過程中,慣用手法是兩面下注,無論誰勝誰負,巨額的戰爭開支所導致的政府巨額債務都是銀行家們最豐盛的美餐。
在戰爭爆發初期,南方的軍事進攻節節得手,英法等歐洲列強又強敵環俟,林肯陷入了極大的困難。銀行家們算準了此時的林肯總統國庫空虛,不進行巨額融資戰爭將難以為繼。
銀行家們開出了利息要求高達24%到36%,林肯總統立即指著門讓銀行家們離開。這是一個徹底陷美國政府於破產境地的狠招,林肯深知美國人民將永遠無法償還這筆天文數字的債務。林肯開始發行政府自己的貨幣:綠幣。為贏得南北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可靠的金融基礎。
北方的物價指數僅僅溫和地從100增長到216。南方物價指數在同期內從100飆升到2776。
當他們(國際金融家)明白過來美國將逃出他們的掌握時,林肯的死期就不遠了。當林肯解放了黑奴,統一了南方以後,立即宣布南方在戰爭中所負的戰爭債務全部一筆勾銷。在戰爭中一直為南方提供巨額金融支持的國際銀行家們,損失慘重。為了報復林肯,更是為了顛覆林肯的貨幣新政,他們糾集了對林肯總統不滿意的各種勢力,嚴密策劃了刺殺行動。最後發現和指派幾個行刺的狂熱分子實在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林肯被刺後,在國際金融勢力的操縱下,國會宣布廢除林肯的新幣政策,凍結林肯新幣的發行上限為不超過4億美元。
1972年,有人問美國財政部,林肯發行的4億5千萬美元的新幣到底節省了多少利息。經認真計算,幾個星期之後財政部的回答是:因為林肯發行美國政府自己的貨幣一共為美國政府節省了40億美元的利息。
一百多年的時間里,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個金融制高點上進行反復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外加一位沙皇。直至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的成立,最終標志著國際銀行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熱點內容
注冊制次新元宇宙股票 發布:2025-09-02 03:50:43 瀏覽:943
幣圈交易所哪個可以跟單 發布:2025-09-02 03:33:25 瀏覽:75
trc20提usdt要多久 發布:2025-09-02 03:27:57 瀏覽:989
如何有一個收usdt的賬戶 發布:2025-09-02 03:23:01 瀏覽:591
2021年3月24日幣圈資訊 發布:2025-09-02 03:17:59 瀏覽:168
被騙去賣usdt 發布:2025-09-02 03:04:24 瀏覽:44
幣圈2020最後一個明星項目 發布:2025-09-02 03:00:31 瀏覽:649
甘肅扒礦機廠家哪家強 發布:2025-09-02 02:56:51 瀏覽:274
礦池收益排名 發布:2025-09-02 02:52:51 瀏覽:110
如何驗證btc地址 發布:2025-09-02 02:20:19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