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商數字貨幣
⑴ 清朝道光皇帝親自主抓的「禁煙」大業為什麼就是推不動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月,江西撫州知府文海接到了一封信箋,急忙展開一觀,裡面是他的老師、現任陝西巡撫林則徐的親筆答復,究竟該如何處理治下的鴉片種植。
林老師的態度非常明確:
至於變通之說,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煙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黃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
無如知此味者,無不舍近圖遠,不能使為紹興之美醞、湖南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尊意曲折詳盡,洵為仁人君子之用心,第恐此種食煙之人未必回心向內耳!」(語見《復署江南撫州府文海》,楊國楨:《林則徐傳》第433頁)
在林則徐看來,地方官提倡「國貨」鴉片,實現國人自種自吸,遏制白銀外流,已經是「仁人君子之用心」了。
一
看到此處,或許會有讀者「莫名驚詫」,禁煙英雄怎麼會說出如此話來?又來抹黑了?
其實不必驚訝,1838年林則徐向道光皇帝上的《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原片》折中說:
……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這句話幾乎是國人對於林則徐禁煙立場最重要的歷史記憶,前半段警示吸食毒品對民眾健康之傷,後半段預言白銀外流對國家財政之害,言之鑿鑿,嚴禁一派的形象躍然紙上。
五
1853年9月29日,大清朝的盛京,今天的沈陽,發生了一件小事。
經群眾舉報,盛京將軍部下的兵丁抓住了一個人。
此人本名桑結,既非武林高手,也不是反清志士,從小在延壽寺當長命喇嘛,後來因為嫖娼犯了案子,只好還俗,可別無謀生技能,又剃了頭發到太平寺別院居住,旁人只管他叫「關三喇嘛」。
為什麼要抓他呢?
原來半個月前,也就是9月14日,盛京城裡的漢民姚克祥養子的童養媳金喜被旗人慶喜拐跑了,關三喇嘛得到了消息,叫了陳幅、陳瀠等5個兄弟,合計著幫姚克祥把兒媳婦搶回來,再趁機敲他一筆竹杠。
計議已定,第二天,關三喇嘛就帶人將金喜搶出,過程如何後人很難了解,恐怕也要經一番好打,只知道關三喇嘛事後叫價1000吊錢贖人,又在藏「肉票」的太平寺里強奸了金喜。
事一出,姚克祥和慶喜兩家,無不恨得他牙癢癢,這天正趕上他背著鳥槍、刀桿外出,慶喜的老爹客串了回朝陽區群眾,總算勞動盛京將軍將關三喇嘛歸了案。
然後就有了《盛京將軍奕興盛京副都統承志奏為拿獲霸留勒贖犯奸婦女並吸食鴉片煙人犯太平寺關三喇嘛請送部審辦事》的奏摺。
這標題真夠長的,可也把關三喇嘛的罪名概括得夠全的,非法拘禁、綁架勒索、強奸婦女、吸食鴉片……
對了,還有一項是非法持有槍械,擱今天這貨也算惡行昭彰了。
放在當年呢,大清朝判案講的是有例援例,沒有先例再根據律條裁斷,關三喇嘛的這堆罪行沒什麼疑難雜症,按例:
捉人勒贖,審無凌虐重情,止圖獲利,關禁勒贖為首,發新疆給官兵為奴。
誘拐婦人子女為妻妾,知情為首者,發極邊足四千里充軍。
以上是綁架勒索加逼奸婦女,最重處罰不過發新疆為奴,至於私藏抬槍、鳥槍,刑罰也不過是杖一百,流放三千里。最終刑部的判詞是:
關三喇嘛,即桑結,除捉人勒贖並逼奸、犯奸婦女已成,及私藏抬槍、鳥槍,應擬遣流各輕罪不議外,合依軍民人等吸食鴉片煙者絞例,擬絞監候,秋後處決。
死刑!
最可笑的是,這關三喇嘛染上鴉片癮,還是因為肚子疼,為了止痛,才買了煙槍、煙膏……原來那一堆罪名都屬於「輕罪」,可不是奇葩嗎?
更奇葩的事兒還有。
六
1850年11月,貴州義興知府查獲一起特大販毒案,涉案人員達39人,鴉片煙土16挑,合計17000餘兩,不僅如此,參與押運的陸家鵬等12人,竟然帶著銅炮、鳥槍、刀桿等武器,這惡劣程度快趕上今天毒販裝備武裝直升機了。
然而,按照《查禁鴉片煙章程》:
大夥興販鴉片煙,聚眾持械,未經拒捕之首犯擬絞監候,秋後處決。
首犯龔益計沒二話,死刑。
可還有從犯38人呢?
鄭帶計等10人,「聽從夥買煙土,尚未轉售,罪至擬流。」——流放。
陸家鵬等12人,「均合依大夥興販鴉片煙,聚眾持械,未經拒捕,為從,發極遠煙瘴充軍。」——流放。
程宵計等16人,「均合依興販鴉片煙知情受雇之船戶,半年以內杖一百,徒三年。」——打板子加入獄3年。
這裡面,又有程阿生等10人聽龔益計的招呼持械拒捕,「各於滿徒上加二等,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打板子加流放
對比一下盛京的吸毒案和貴州的販毒案,刑罰上,販毒的竟然不如吸毒的重,真是咄咄怪事。
更好玩的是,由於清代的死刑執行,必經皇帝勾決,判處絞監候的「吸毒者」、「販毒者」們,在皇帝的仁慈之下,往往還死不了。
從1840年到1844年,經朝審、秋審的上述人犯,有50多人已經「緩決」3次以上,也就是暫緩執行了3年以上。
這個背景下,次年2月,刑部尚書阿勒清阿等人乾脆上奏,凡是5次緩決的「涉毒」犯人,可否一律減為流放。自此之後,皇帝基本上都照例「准其減流」。
所以,自1840年底《查禁鴉片煙章程》實施,一直到1858年清廷被迫宣布「弛禁」鴉片的近20年間,整個大清國沒有1個被真正執行死刑的「吸毒者」。
皇帝如此,官員們呢?
在《江西學政張芾奏請嚴禁鴉片講求海防並參劾咸齡劣跡折》、《禮科給事中黃兆麟奏為敬陳禁煙保甲等管見事》兩份奏摺之中,均有相近之語:
乃中外皆諱言其事,地方有司從未認真查辦。
十年以來,各省地方官諱疾忌醫、因噎廢食,凡遇吸食鴉片之案,概置不辦。
道光死後,咸豐剛剛即位,通政使羅惇衍即上書指出先皇禁煙失敗的根子就是「法重不行」:
宣宗憫焉,盡予長系,於每年秋審時另編煙犯一冊,不忍勾決,豈非不嗜殺人之明驗乎?……乃地方官奉行疏懈,以為豢養徒費,牢獄難容,遂竟置之不問。由是吸食者日多一日,悉相習而成風。
話說,宣宗就是道光,對於死刑犯特意分出「煙犯」一類,不忍心勾決執行,地方官乾脆就不辦這類案子,那麼,他們能夠懈怠到什麼地步呢?
從1842年到1859年,「涉毒」案件奏摺有173件,其中吸食鴉片案97件,販賣鴉片案49件,種罌粟案僅11件,綜合毒品案16件,其間還有一案多報的情況,實際上所論案件只有94宗。(見《兩次鴉片戰爭期間禁煙的困境》,作者:王宏斌,刊於《歷史研究》2013年第1期)
平均1年5宗「涉毒案」,你信嗎?
話到此處,我們再來看看最終走上禁煙之路的道光皇帝和林則徐,美國漢學家馬士在《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中的評價貼切無比:
他(道光皇帝)的動機是純潔的,他的誠摯是毫無疑問的,可是他的任務是沒有希望的。憑著皇帝權力的應用,嚴刑峻法的任意施行,以一種鎮壓政策的採用,默從禁令可以暫時在局部地區得到——只要鎮壓不停止,而且在那些地區可以物色到一位忠實而熱誠的官員來奉旨執行的話。
換句話說,面對這樣的體制,面對這樣的官吏,過高的道德期待,其實並沒什麼卵用,如果真讓整個官僚系統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能夠得到的結果,恐怕也就只有從上到下的不作為,而忠實而熱誠的林則徐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
⑵ 日本的介紹
全稱 日本國(Japan),是太陽初升的地方之意。
地理位置 位於亞洲東北部,北緯20°~46°,東經123°~154°之間,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島嶼和南部的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和北方四島等3000多個島嶼組成。日本是個四面臨海的國家,北臨鄂霍次克海,東臨太平洋,西隔東海,黃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隔海相望。
面積 37.7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的1/26,與我國雲南省面積相近。
人口 1億2,556萬8,035人(平成十年,即1998年)。
語言 日本語。日文由51個假名和1850個常用漢字組成,屬世界第六大語言。標準的日本語是以東京語為基礎形成的,全國通用。關西、東北、九州等地區都有各自的方言。
民族 大和民族占絕大多數,唯一的少數民族是阿伊努族(蝦夷人),主要分布於北海道的中部和北部,外僑以朝僑和華僑為主,主要居住在橫濱、神戶和東京等地。
首都 東京,古稱江戶。明治時期的1868年改稱為東京。
國旗 日章旗,亦稱太陽旗。白色襯底象徵純潔,紅日居中象徵忠誠。日章旗是明治三年(1869年)由太政官頒布制定的。
國花 櫻花。
行政區劃 日本全國分為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京都府和大坂府)、四十三縣(相當於中國的省)。都、道、府、縣的事務機關稱為廳,例如都廳、道廳、縣廳,行政首長稱為知事。都道府縣之下設市和郡,再下設町和村。其事務機關稱為役所或役場,例如市役所、區役所、村役場。其行政首長稱為市長、町長、村長。
日本,大和民族的獨特風情,一起來臨略......
元 旦
一月一號是日本最重大的節日,通常人們要大掃除,並在家中裝飾"鏡餅"。所謂鏡餅是"供奉用的麻薯"通常是將一大一小堆在一起,上面再加上橘子。傳統的家庭及公司都在門口裝飾門松,及繩索編織成的裝飾品,以示開運。除夕夜,日本人習慣看每年例行的NHK舉辦的"紅白歌大戰",等到快到12點時有吃過年面的習俗,然後一起聽寺廟敲響108下新年的鍾聲,那麼新的一年來到了!早晨全家要彼此祝賀新年快樂,一起品嘗"正月料理",再到信箱去收新年賀卡。然後到附近的神社去參拜,祈福。大年初一的第一個夢叫"初夢",如果夢到"富士山,茄子,寶船"中的任何一個都預示著你一年的好運。在正月,一般公司會有7天的假期,這時回家探親的人非常多,常常造成交通擁擠,這種景象非常壯觀。
禁 忌
日本人一向注重禮儀,生活中約定俗成的許多禮節是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比如,日本人認為飲酒時將酒杯放在桌上,讓客人自己斟酒是失禮的,斟酒時要右手托瓶底,而客人則應右手拿酒杯,左手托杯底。日本人還忌荷花圖案:忌"9"、"4"等數字,因為"9"在日語中發音和"苦"相同;而"4"的發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平時要避開4層樓4號房間4號餐桌的習慣。
日本商人還忌"二月"、"八月",因為這是營業淡季。還討厭金銀眼的貓,認為看到這種貓的人要倒霉。忌諱八種用筷的方法,即舔筷、迷筷、移筷、扭筷、插筷、掏筷、跨筷、剔筷。同時,還忌用同一雙筷子讓大家公用,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飯中。
日語漢字的讀音
日語中的漢字有兩種讀法,一種是借漢字的形和意而發音按日本固有的方法念,這種讀法叫"訓讀"。例如"水"字念成"mizu""山念成yama"。另外一種是模仿漢語的發音來念,這種讀法叫"音讀"。例如,"水"字念成"sui","山"字念成"san"。一般來說,動詞、形容詞中的漢字"訓讀"居多。但並不是每個漢字都有訓讀和音讀兩種讀法,有的只有一種。因為是約定俗成,只能在學習時記住它。
日語的漢字
日語的常用漢字有1945個,稱為當用漢字,這是作為政府法令頒布的。一般報紙、雜志的漢字使用應在這個范圍之內。日本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應學會當用漢字的書寫及音讀、訓讀方法。在日本有一種識漢字越多越有文化教養的社會風氣。
觀賞櫻花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在溫暖潮濕的日本,每年從3月底到、5月初櫻花從南向北依時開放。櫻花在日本人的生活和精神中佔有獨特的位置,每到春季,廣播和電視台就象報道戰況一樣天天報道花訊的進展情況。櫻花的花期只有一周左右,在這期間,很多公司、團體學校集體組織到公園等處賞花,有的甚至提前占據場地,連日通宵達旦地狂歡,稱為"櫻花之宴"。櫻花勝地在這期間變成了熙熙攘攘的商賈之區。皇室也在這期間邀請各國駐日使節及社會名流參加游園賞花活動。賞櫻花是日本人生活中的一項盛大活動。
日本的表演藝術
日本的傳統戲劇有三種,最古老的稱為"能",起源於14世紀。"能"演出時間的舞台場景和道具都極簡單,演員使用面具,穿古裝,唱法單調,動作極為緩慢。"歌舞伎"出現在17世紀,有較復雜的劇情和武打、舞蹈場面。"歌舞伎"的服裝華麗,場景壯觀,並有雷電、暴風雪等舞台效果。"文樂"是木偶戲的一種,最初形成於16世紀。木偶約有半人高,製作精巧逼真,每一木偶由三個人在舞台上操作。按照傳統"能"和"歌舞伎"都是男扮女裝,現在稍有改革。傳統戲劇的音樂是用鼓,長笛,日本三弦,十三弦琴伴奏,是一種特有的日本風格。
日本人的姓
明治維新(1867年)以前,日本是一個有身分等級制度的國家,只有武士或富豪巨商才有自家的姓氏,一般人是有名無姓池例如"太郎作"、"五兵衛"只是名字並非姓氏。明治八年(1875年)政府頒布法令,廢除身分制度,要求每人都確定一個姓氏。人們選擇姓氏的方法五花人門,例如,大郎作其人是地主青木的長工,於是大郎作便依東家姓氏,叫青木太郎作。也有的取姓於居住的地理環境,例如,住在大橋旁邊的五兵衛,就以大橋為姓,叫大橋五兵衛。現在日本人的姓氏常見的有佐藤、鈴木、田中、山本、高橋、中村、伊藤等,其中姓鈴木和佐藤的最多。
日本的新年
"正月"在日語中是新年的意思,是日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日本過新年的風俗習慣全國都差不多一樣。例如,元旦的早晨要喝"屠蘇酒",吃專門為新年而作的菜:青魚子、黑豆、用醬油和糖煮的小干魚等,寓意子孫繁盛,身體健康。早餐還要吃"雜煮"(年糕湯)。新年期間各戶門前擺掛上松枝和竹枝,叫"門松",有吉祥之意。新年頭三天叫"三賀日",人們彼此拜年。除夕夜人們有守歲的習慣,尤其在午夜時去神社聆聽除夕鍾聲,這時的神社人山人海,常達數萬人之眾。初一去參拜神社叫"初詣",是慶祝新年必有的節目。進入12月人們要互寄賀年片、有獎明信片,郵局為此專辟郵道。據說大年初一翻閱紛沓而至的賀年片是日本人獨有的一種新年喜悅。
日本的節日
除了新年之外,日本最重要的節日是八月中旬的盂蘭盆節,這期間大多數日本人要歸鄉掃墓,交通運輸的緊張狀態頗似中國春節前後的情景。連接東京和各城市的主要高速公路經常堵車距離長達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在這段期間里,各地舉行許多活動,如跳盂蘭盆舞,放煙火等。
三月三日是女孩節(桃花節),有女孩的家庭要設置一個架子,一層層地供奉上象徵古代帝王貴族的玩偶人,祝願女孩順利成長與吉祥。
五月五日是兒童節(男孩節),凡有男孩的家庭都在室外用竹竿掛起鯉魚幟,家裡有幾個男孩就掛幾個鯉魚幟。
七月七日是乞巧節,據傳說古代一對相愛的男女被天河分開,只有這一天才能相聚。七夕時,人們在彩紙帶上寫些祈求的話,掛在竹枝上,祈望自己的願望能實現。
十一月十五日是"七五三節",即女孩三歲或七歲,男孩五歲時,這一天由家人帶到神社或寺院祈求在神的保護下健康成長。除以上這些全國性的節日外,日本各地還有無數的地方性節日,有些較大的節日常吸引成千上萬的外地遊客前往觀賞。
鄰里相處
日本的居民區里有類似中國居民委員會的組織,負責收取水電費,組織居民搞環境衛生,宣傳交通安全等等。日本人很少有隨便串門的習慣,但每日見面一定要打招呼問好,早上,白天,晚上各有說法,說一句有關天氣冷暖的話也是很得體的寒暄,切忌詢問別人上哪兒去,吃的什麼飯之類的問題。如果不是對方主動談起,一般不能打聽別人家裡的私事,否則是很缺乏教養的表現。新搬到一個地方,第一件事是帶些毛巾,香皂之類的小禮物逐家拜訪鄰居,一般說:"我是剛搬來的,住在××號,今後請多關照。"這樣就算認識了。搬走之前也要挨門打招呼告別,一般說:"長時間以來得到您的關照,謝謝了。以後有機會請到我家去玩兒。"
日語的假名
在漢字傳人日本之前,日本是沒有文字的。大約在中國的秦漢時代,漢字開始傳人日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日本人用漢字作為記錄日本語言的符號,這當然極不方便。後來日本人根據漢字的創意,摘取偏旁部首創造了日語的字母--假名。假名是借來的名字之意。假名作為書寫日語的字母,有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平假名是草體,由漢字的草書簡化而來。片假名是楷體,取自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現在除外來語必須用片假名書寫外,報紙、書信、書籍都用平假名。
"大和"的由來
"大和"是日本別稱,"大和魂"指日本民族的精神,日本民族也稱"大和民族"。"大和"本是一個地名,在奈良的南部,至今仍有大和郡山、大和高田等地名存在。大約在公元4世紀中葉,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紛爭中的一個氏族集團統一了日本,在"大和"地方建立了"大和朝廷",由此開始了"大和政權"即天皇的統治。大和政權成立之初曾向中國稱臣,尋求承認和保護。《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等記載了大和政權與中國的交往及中國皇帝賜與"大將軍倭王"稱號的史實。
罵一句,狗日的小日本!!
⑶ 歷史課的預習~~日本明治維新時的社會狀況是什麼
3.明治維新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教研室 孫友寧 江蘇省南京市秣陵中學 張遠龍
一、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廢除舊體制
廢藩置縣
四民平等
明治維新各項改革措施內容、特點及影響
政治改革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問題探究
歷史比較
符合時代潮流的改革對實現富國強兵具有深遠影響
對待外來文化需要正確認識
發展新經濟
幣制改革
土地改革
殖產興業
日本發展資本主義工業與英美等國的不同
分析圖表
歷史比較
倡導文明開化
文明開化
教育改革
生活西化
學習外來先進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情境再現
分析圖表
建立新軍隊
改革軍制
日本軍事改革對世界的影響
問題探究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建議
重點
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難點
明治政府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措施及其特點。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教材是本單元的重點,從四個方面介紹了明治維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響。在政治上以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為出發點,對封建國家進行改造,廢除舊體制,確立新體制;經濟上動用政府力量大力推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文化上用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改造舊文化,並同時進行教育改革;軍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資本主義發展需要的新式軍隊。本課內容豐富,建議學習時注意前後教材的聯系,以及同英國資本主義發展和中國近代史的有關知識結合起來加深理解。
本課引言引用了明治維新前夕天皇的「五條誓文」,這段誓詞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的決心,同時也揭示了明治維新得以成功的一個條件:推翻幕府封建統治後確立的明治政府的統治為維新變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建議教師設問:「倒幕運動成功最重要的意義何在?」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指出倒幕運動推翻了幕府統治,為明治維新創造了條件。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廢除封建舊體制,確立新的制度,發展資本主義,史稱明治維新。由此導入新課。
第一目「廢除舊體制」
教材闡述了明治政府在政治上對日本封建體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確立了與資本主義發展相適應的新體制,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1)「廢藩置縣」
明治政府推翻幕府統治之後,各地藩國依然存在,並且擁有很大勢力,威脅著中央集權,不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1871年明治政府宣布廢藩置縣,廢除藩國,設立府縣,由中央委派官員管理,這樣日本封建割據局面徹底結束,真正形成了統一的中央集權政府。這樣一方面有利於明治政府各項措施順利施行,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需要注意的是在廢藩過程中,對各藩大名,明治政府採取了優撫政策,減少了改革的阻力。
(2)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取消武士特權,宣布「四民平等」
明治政府成立不久就著手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皇族、華族、士族和平民四種身份,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權。這樣一種與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體制開始建立起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平民可以自由擇業和遷徙,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二是明治政府用公債的形式逐步收回了華族和士族的俸祿和祿米。華族和士族的上層利用巨額公債投資於新興工業,成為資本家。其實質是利用國家力量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建議本目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結合本單元第一課的有關內容思考「封建幕府體制和封建等級制度對日本資本主義發展有哪些阻礙?」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概括政治改革的必要性,然後再根據具體改革內容探究改革的影響,尤其是對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注意比較改革前後日本武士和平民地位的變化。
第二目「發展新經濟」
明治維新的根本目的是富國強兵,而富國強兵的關鍵又在於必須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建立資本主義新經濟。同時也為了解決政府面臨的財政困難,明治政府開始進行經濟改革,初期主要精力集中在土地改革上。
(1)土地改革
建議在此設問「為什麼明治政府首先進行土地改革?」原因有二:一是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阻礙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二是在資本主義工商業不發達的情況下要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也不能不在土地上打主意。
改革進程:①1871年幣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紙幣日元作為全國唯一貨幣。②1872年廢除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確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③1873年,頒布地稅改革法令,以土地價格為標准,一律按地價的3%向土地所有者徵收土地稅,並以貨幣稅取代原來的實物稅。
關於改革的影響,建議設問「土地制度的改革有何影響?」「徵收土地稅以貨幣取代實物有何作用?」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土地所有權的確認和保護,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經營農業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同時地稅改革推動了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為國家工業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2)「殖產興業」政策
建議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學思之窗】引文,了解「殖產興業」政策提出的背景。「殖產興業」政策是大久保利通1874年在考察歐美國家後提出的。其主要精神在於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發展經濟,以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此政策的主要內容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利用政府力量引進技術和設備,創辦「樣板」企業,供私人企業效仿。同時由國家興辦近代交通通訊事業,為工業發展奠定基礎。建議投影日本近代第一列火車機車和近代紡織廠的投影片以加深認識。
第二,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護私人資本主義的發展。具體措施:①政府把鐵路和軍工企業以外的大部分國營企業無償或以優惠的價格轉讓給私人資本家。②政府通過補助金和優惠貸款等形式給予私人資本家資金支持。在政府示範企業的刺激和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出現了興辦工業的熱潮。在幾乎所有的生產領域,建立了許多資本主義企業。至19世紀90年代初日本初步實現了資本主義工業化。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得到明治政府鼎立扶持是那些與政府關系密切的大資本家如三井、三菱集團等,奠定了他們後來發展為「財閥」的基礎。隨著規模的擴大,財富的增加,這些大資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業,這構成了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特徵。
第三,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同時積極發展國內市場。
明治政府在初步實現富國強兵之後,作為日益崛起的東方強國,日本開始效仿歐美強國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具體內容下一課時進行詳細闡述。對國內市場,明治政府採取撤銷國內各地關卡,禁止對商人任意抽稅加捐等措施大力發展。到19世紀末日本的產品迅速佔領了國內市場,還開始出口海外。
建議本目教學時與英國工業革命的進程進行比較,以加深對日本發展資本主義工業的過程及其特點的理解。
第三目「倡導『文明開化』」
明治政府在推廣「殖產興業」政策時特別注意從西方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以提高日本的生產力水平。但只引進先進技術設備是不夠的,還必須學會和掌握這些技術,因此明治政府大力倡導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即所謂「文明開化」。
建議投影1871年日本政府使節團出訪的影像資料,加深對日本人迫切了解西方文明願望的理解。
「文明開化」政策內容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派遣留學生,翻譯西方著作,讓更多日本國民了解西方文明。
(2)為提高日本國民的素質,進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體制。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統一管理全國的教育,開始逐步建立了小學、中學和大學三級教育體制。小學為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兒童必須上學。教學內容增加了許多自然科學的知識。對於教育改革的評價,可利用【學思之窗】中的問題:如何評價「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則?在學生討論基礎上概括:一方面為日本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的人才:另一方面向學生灌輸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濃厚。
(3)在生活習俗方面,明治政府也大力推行西化。如採用西方歷法。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等。但隨著學習西方高潮的到來,也出現追逐西方文明的皮毛和崇洋媚外的不良傾向。有的人甚至主張取消日語,改用「文明」的英語。關於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材料中有關「鹿鳴館」的文字圖片資料,加深認識和培養學生的辨別分析能力。
第四目「建立新軍隊」
富國強兵是明治維新的最終目標,因此政府必須加強國家軍事國防力量。而為增強這個力量就必須取消舊的軍制,建立新的軍制。1873年,明治政府頒布《徵兵令》。實行義務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壟斷軍事的特權,仿照歐美組建一支常備軍。為了確保這支常備軍的實力,明治政府一方面大力改進軍事裝備,引進新式武器。並設立現代化軍工企業,仿製先進武器以作保障;另一方面,設立軍事院校,培養軍事人才。
新組建的這支日本軍隊與英、美等國不同之處在於:①它由軍部指揮。軍部只向天皇負責,稱為「皇軍」,不受內閣干涉。1878年發布的「軍人訓誡」第一條就要求軍人把天皇當作「神」來崇拜。②所有的軍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武士道」本來是封建武士的道德規范,它強調「忠君」、 「尚武」等精神。這一切都決定這支軍隊從開始就保留了濃厚的封建軍國主義色彩,成為日本帝國主義對外侵略的核心力量。
建議設問「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軍隊『新』在哪裡?與英美等國軍隊有何不同?」在學生討論探索的過程中完成本目教學。
明治維新使日本由一個封建落後國家逐漸變成一個封建色彩濃厚的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基本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這一切來自於明治政府大刀闊斧、行之有效的改革。在教學最後,請學生做【本課測評】第一題「用最簡潔的名詞概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作為本課總結。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本課導入教師可以採用問題探索的方法。設問「幕藩體制對日本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有何阻礙?」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得出廢除舊體制的必要性。再設問「倒幕運動成功的意義何在?」得出推翻幕府統治為明治維新創造了可能性。隨後,明治政府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四個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廢除舊的封建體制,建立起新的制度,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史稱「明治維新」,由此導入新課。
第一目「廢除舊體制」的教學。首先結合導入中的設問讓學生明確廢除幕藩體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必要性,然後由學生從教材中歸納出明治政府的具體改革措施(廢藩置縣,四民平等),最後探討「這些措施有何影響?」關於身份制度改革的影響是一難點:其一廢除武士特權,用公債補償的形式收回華族和士族俸祿和祿米,這樣做有何意義?其二,平民獲得更多自由又有何意義?
第二目「發展新經濟」。教材展示了三張歷史照片《明治政府頒發的地契》、《日本第一列火車機車》、《明治時期大阪紡織廠》,這三張照片反映日本經濟改革的歷史階段:土地改革→國營示範工業→民間興辦工業。其中土地改革的核心是土地制度改革,在此可以設問「土地制度發生怎樣的變化?有何作用?」關於地稅改革,特別注意啟發學生注意:土地稅以貨幣代替實物對推動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的作用。
關於「殖產興業」政策,設問「明治政府如何發展資本主義工業的?有何特點?」「與英國工業革命有什麼不同?」通過討論,讓學生深入理解明治政府在興辦工業過程中的核心地位。
第三目「倡導文明開化」。首先用實物投影或影像資料,再現以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為首的大型使節團出訪歐美的歷史瞬間。引導學生觀察:使節團的規模如此之大說明了什麼?主要成員著裝有什麼變化等問題。得出結論:明治政府如此大張旗鼓,反映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迫切願望。除了學習先進技術,科學知識,甚至生活方式也大力提倡「西化」。同時為了提高日本國民素質,明治政府如何大興教育的?對於教育改革的評價可利用【學思之窗】的問題進行。
對於日本文明開化政策,我們要充分肯定其進步作用,但在這樣過程出現的「全盤西化」、崇洋媚外等不良傾向一定要清醒認識。可以結合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現象進行比較,培養學生辨別分析能力。
第四目「建立新軍隊」。建議通過圖片或影視資料,給學生以感性認識,然後探討「明治政府創辦新式軍隊與舊軍隊有何不同?與歐美軍隊又有何不同?」讓學生明確新式軍隊的建立對於提高日本的國家地位有重要作用,但其封建軍國主義色彩也使日本迅速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最後由學生用簡潔的語言對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作為本課小結。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在介紹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實現「四民平等」這一問題時採用歷史比較的方法。
首先投影《幕府時代的等級制度示意圖》幻燈片,說明這一制度對資本主義發展不利因素,然後比較身份制度改革後武士階層和平民地位的變化,及其對資本主義發展的促進作用,由此加深對明治政府廢舊立新的意圖的認識。
案例二 在學習「發展新經濟」時,用實物投影或幻燈片展示三幅圖片:
圖片1 《明治政府頒發的地契》
地契:土地所有權的憑證。說明幕府時代的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被廢除,近代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制確立。土地所有者對土地所有權得到法律的承認,大大激發了他們經營農業的積極性,推動了日本農業的發展。
圖片2.《日本第一列火車機車》
明治政府在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初期,充分利用國家的力量建設近代交通通訊事業,為工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圖片3.《明治時期的大阪紡織廠》
這是19世紀80年代,由一些華族投資成立的日本最早的民營的採用蒸汽動力的機器紡織工廠,說明日本工業開始由國營示範向民間興辦轉變。
案例三 介紹日本「文明開化」時用實物投影或播放影像資料《日本使節團出訪歐美》。 時間:1871年12月,地點:橫濱港。讓學生注意觀察了解以下幾個細節:
①使節團主要成員在明治政府中的地位?②他們的著裝。③送行人群的熱烈場景。④港口外的大型蒸汽輪船。通過觀察這些細節讓學生理解當時明治政府了解學習西方文明的迫切願望,以及對文明開化政策實質的理解。
四、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1.為什麼大久保利通堅持「誘導獎勵」政策?
解題思路:大久保利通認為富國強兵的關鍵在於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
思路引領:日本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人民致力工業與否,依賴於政府的誘導獎勵。
答案提示:明治維新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而富國強兵的關鍵又在於鼓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日本當時民智未開,經濟落後,人民群眾缺乏創辦工業的勇氣、信心、技術、資金等。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2.你對「和魂洋才」教育原則有何評價?
解題關鍵:對「和魂洋才」教育原則的理解。
思路引領:「和魂」指培養學生忠君、愛國思想;「洋才」是指要求學生掌握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
答案提示:「和魂洋才」教育原則一方面要求學生掌握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為日本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了各種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又向學生灌輸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濃厚。
【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1.用最簡潔的名詞概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
解題關鍵:對明治維新內容理解基礎上的高度概括。
思路引領: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四個方面概括。
答案提示:廢藩置縣,四民平等;土地改革,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教育改革;軍事改革,富國強兵。
2.日本發展工業的進程與英國工業革命有什麼不同?
解題關鍵:對日本工業發展的過程及英國工業革命過程的認識。
思路引領:日本發展工業主要以政府力量為核心,而英國工業革命是手工工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然結果。
答案提示:英國工業革命是本國生產力的自然發展。日本發展工業的進程則是在外侵當前,變革圖強的結果,而且,日本發展工業之際,英國等國已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為了趕上發達國家,日本在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同時,吸收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先進成果。具體表現為:①日本政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創辦工廠,建設交通通訊事業。英國工業革命主要技術都是自己研發的。②日本政府對私人資本主義的發展大力扶持和保護,而英國實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③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場,而英國主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開拓海外殖民地。等等
意義: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成為亞洲強國,並為亞洲國家一些立志擺脫落後狀況、實現民族振興的人們提供經驗。
⑷ 誰是世界首富
埃盧: 世界新首富!
墨西哥一家金融信息服務網站日前稱,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盧所擁有的個人資產已經超過領銜《福布斯》富豪榜13年的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成為目前世界首富。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斯利姆的個人資產已經達到678億美元,超過蓋茨的約590億美元。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底,斯利姆的個人資產就已超出蓋茨10億美元,升至全球首位。
《福布斯》雜志今年3月份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富豪榜顯示,蓋茨當時以560億美元的資產位列榜首,斯利姆則排在「股神」沃倫·巴菲特之後位列第三,當時其個人資產為490億美元。不過,斯利姆的財富上升勢頭令人瞠目。《福布斯》網站在4月份就宣布,據最新統計,斯利姆的個人資產已達到531億美元,超過巴菲特並直逼蓋茨。
這是三月的
字型大小: 大大 中中 小小
2007世界十大首富卡洛斯·斯利姆·赫魯
卡洛斯·斯利姆·赫魯
2007-08-08 15:53:00墨西哥電信大亨埃盧以590億美元資產成為全球新首富美國《財富》雜志今天證實,墨西哥電信巨子卡洛斯·斯利姆·埃盧的個人資產已經達到590億美元,從而一舉超越微軟董事會主席比爾·蓋茨,登上全球首富的寶座。
成為全球首富
依據旗下上市公司的市值,截至今年7月底,埃盧的個人資產總值已經達到590億美元,從而一舉攀升至全球首富。與此同時,曾經長期占據全球首富寶座的蓋茨則滑落至第二位,他的個人資產總值預計至少為580億美元。考慮到埃盧的個人資產仍在持續增加,而蓋茨正在出售其最主要的財富來源——微軟股票,他的世界首富地位有望更加穩固。今年以來,埃盧的個人資產總值增加了120億美元。
埃盧今年67歲,是一位黎巴嫩移民的兒子,擁有拉丁美洲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America Movil。他旗下公司的總市值已經達到4220億美元,相當於墨西哥股票交易所的三分之一。埃盧家族控股的資產在墨西哥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中佔到5%以上的比例。從外表及喜歡抽雪茄的習慣來看,埃盧可以稱作是現代的拉丁美洲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但考慮到埃盧已經壟斷了墨西哥的各行各業,他的商業形象與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更加接近。
發家史
從某種意義上講,埃盧的父親是他經商的啟蒙老師。在1910年墨西哥大革命時期,埃盧的父親開始逢低購入房地產,並在日後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他要求兒子將自己購買的每一件商品記賬,並經常教導兒子:「盡管墨西哥興衰不定,但永遠不要輕視這個國家。」毫無疑問,埃盧之後從未忘記過父親的教誨,並一直身體力行。
上世紀60年代初,埃盧從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畢業,所學專業為工程技術。畢業之後,他在墨西哥城當上了股票經紀人,並尋找合適的時機收購他看好的實業公司。埃盧經常將所收購公司生成的資金用於再投資,或者收購其它資產。1982年,墨西哥遭遇外債重壓而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貨幣瘋狂貶值,外資紛紛撤離,國內絕大多數投資者也退避三舍。而此時的埃盧則以極低的價格收購了許多瀕臨破產的煙草企業和餐飲連鎖公司,並最終成功地將它們扭虧為盈。
在此之後,墨西哥經濟開始復甦。截至上世紀80年代末,埃盧已經成為墨西哥最成功的商人之一。此時他又贏來一個重要機遇,也就是墨西哥政府將國有企業大規模私有化的浪潮。上世紀90年代末期,他聯合美國SBC和法國電信,以20億美元的價格從墨西哥薩利納斯政府手裡收購了墨西哥電信20%的股份。考慮到當時其它電信公司的市值,這是一個十分合理的價格。與此同時,埃盧還得到了墨西哥政府的承諾,在七年內維持其在電信行業的壟斷地位。
埃盧最終能競標成功,與他同薩利納斯政府關系密切有著很大的關系。有報道稱,他曾向卡洛斯·薩利納斯(Carlos Salinas)領導的PRI黨派提供巨額捐贈。此外,埃盧還曾經為多個貿易組織和協會提供資助,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墨西哥國內反對的聲音。在鞏固墨西哥市場的同時,埃盧開始向國外擴張。得益於本世紀初互聯網泡沫破碎,他又以低價收購了大量的無線資產,包括AT&T拉丁美洲公司。
最終,隨著旗下公司的股價節節攀升,埃盧也登上了全球首富的寶座.
要准確統計出墨西哥首富卡洛斯·斯利姆·赫魯(CarlosSlimHelu)的財富如今成了一件難事,因為你不知道在統計的過程中,他的財富又增加了多少。《福布斯》網站於今年3月初公布的全球財富榜上,赫魯以490億美元的身家排名第三位。而僅僅一個月後,《福布斯》的網站4月11日再次公布統計數據時,他的總資產已經達到531億美元,甚至比巴菲特還多了7億美元,位居《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二位。
對於墨西哥人來說,另一件難事是不能過上一天不為赫魯掙錢的日子。因為赫魯龐大的產業帝國覆蓋了墨西哥的電信、煙草、互聯網服務、保險、銀行、購物中心、餐飲、音像店、汽車配件、電子、鋼鐵水泥業甚至航空公司等各個行業。用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墨西哥問題專家喬治·格雷森的話說:「赫魯的產業簡直從搖籃覆蓋到墳墓。墨西哥就像一個『赫魯王國』,他無處不在。」
每小時賺228萬美元
現年67歲的赫魯在過去14個月中瘋狂入賬230億美元,刷新了10年來全球個人財富增長最快的紀錄。
赫魯的父親是黎巴嫩移民,曾是某旅館老闆,後來因投資地產而發跡。上世紀80年代,赫魯接手父親家族生意,開始在地產項目上大展拳腳。投身商業後,赫魯迅速表現出了非凡的生意頭腦,特別是他的商業嗅覺極其敏銳。
和富有盛名的沃倫·巴菲特一樣,赫魯在過去的20年中在投資方面也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他總是能發現那些價值被低估的公司,收購下來後再把他們改造成賺錢機器。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墨西哥經濟深陷債務泥潭,公司價值達到歷史最低點。赫魯決定去「購物」了。他買入了一批這樣的企業,不到10年間,這些公司的市場價值已經平均翻了300倍。
現在來看,赫魯做的最重大一次交易是1990年收購Telmex(墨西哥國家電信公司)。在墨西哥私有化開始的時候,赫魯和西南貝爾公司以及法國電信公司共同購買了這家企業。赫魯出資17億美元拿到了控股權。雖然人們都覺得赫魯當時的出價偏高了,但是他一直認為這是一樁非常好的生意,他知道這家企業具有很大的潛力。
赫魯瞄準的並不都是並購,他也進行一些小規模的股權收購。1997年,在喬布斯重回蘋果公司之前,他購進了蘋果公司3%的股份,當時的股價是每股17美元,但是一年之內17美元變成了100美元。赫魯在2000年接受美國《商業周刊》采訪時說:「我們在購買蘋果公司的股份時,它的市值還不及公司資產的一半,這是家好企業。」
赫魯覺得人們通常會錯誤地認為一些老式的企業最終要被淘汰,但實際上,這些企業仍然在發揮很大的作用。赫魯甚至認為,在數字時代,很多工業時代的明星企業可能會煥發「第二春」。他認為這些企業在數字時代仍會找到新的出路,從而保持增長。
2000年左右,赫魯開始進軍互聯網和個人電腦領域。但在當時,Telmex在墨西哥僅有1000萬電話用戶,500萬手機用戶。有一半的墨西哥人沒有能力租一條電話線,更不用說買電腦了。所以,赫魯的投資當時還是有很大風險的。不過,赫魯對此毫不擔心。他說:「電話和網際網路很快就到達那些最貧窮的地區,不僅僅是每個人一部電話,我們還要讓他們都能用上網路電話。」
他和墨西哥國家教育秘書處聯系,確保每個學校都至少有一部能上網的電腦。不過赫魯本人還不會用電腦,更不用提上網了。1999年聖誕節,他的孩子送給他一個筆記本電腦,他笑稱:我只會一項操作,那就是按「開機」鍵。
現年67歲的赫魯在過去14個月中瘋狂入賬230億美元,刷新了10年來全球個人財富增長最快的紀錄。折算下來,在2006年裡,赫魯平均每小時進賬高達228萬美元。赫魯財富的陡增主要是由於他手中的股票價格一路飆升。據統計,墨西哥股市在過去的一年中總市值增加了將近一倍,而赫魯名下企業的總市值佔到當今墨西哥股市總值的近一半。
不被認可的慈善家
「當你為了別人的看法活著時,你就相當於一個死人了。我不想在活著的時候考慮在我死後人們會如何想起我。」
盡管赫魯非常富有,但是他的生活卻非常節儉,很少有奢侈品。幾十年來,他的辦公室仍然在墨西哥城摩天大樓夾縫中的一個兩層水泥小樓里。他僅有的奢侈嗜好是抽古巴雪茄和周末去Cuernavaca(墨西哥度假勝地)度假。
最近幾年,赫魯給人的印象是開始熱衷慈善事業。雖然在美國,很多富豪同時也是慈善家,但在墨西哥,投身慈善事業的富豪卻比較少見。最近幾年,赫魯出資改造墨西哥城,還向貧困兒童免費捐贈9.5萬輛自行車,9萬副眼鏡,並為15萬名大學生提供獎學金。他還將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三家慈善機構,資助墨西哥貧困人口受教育、享受醫療保障和日常娛樂。在去年7月2日墨西哥總統選舉前,赫魯公開表示,他要為墨西哥創造更多的就業與教育機會平等。
這種舉動無疑會引來不少人喝彩,但是也有很多墨西哥人指責赫魯通過壟斷聚斂財富,阻礙國家經濟正常發展,造成墨西哥貧富差距懸殊。這些人的指責不無道理。 Telmex公司控制著全國90%以上的電話業務,因而赫魯掌握著定價權。赫魯還通過美洲移動「搶奪」墨西哥72%的行動電話客戶,排斥外來競爭者。
對於他的慈善之舉,也有人認為是為了美化其壟斷巨頭的形象。「卡洛斯·斯利姆可能是在散財,但他同樣會竭盡所能保護壟斷。」華盛頓歐亞集團的拉美分析專家帕梅拉·斯塔爾這樣說。
赫魯對這種批評並不在意,他在今年初說:「當你為了別人的看法活著時,你就相當於一個死人了。我不想在活著的時候考慮在我死後人們會如何想起我。」
而且他還對蓋茨和巴菲特不斷將自己的財富捐獻給慈善事業的做法表示質疑:「我認為,貧困問題是無法靠慈善捐助來解決的。
和像聖誕老人一樣四處散財相比,商業可以給社會帶來更多的益處。」
也有媒體稱,赫魯最近走的「窮人路線」,是希望利用減小拉美富人與窮人間的「鴻溝」,贏得被看好的「左翼」領導人的信任,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商業權勢。批評者認為,這正是赫魯的高明與虛偽之處。
政治投機客
在墨西哥這樣的拉美國家,和政府官員搞好關系似乎是企業家們一門必修課。
67歲的斯利姆·赫魯,體格強壯,留著頗有鋒芒的胡須,看上去更像拉美某國的政治領袖。
在墨西哥這樣的拉美國家,和政府官員搞好關系似乎是企業家們一門必修課。對於斯利姆·赫魯這樣精明的商人來說,這並不是一件難事。實際上,他和墨西哥政府高層官員的關系一直都很密切。一直以來,赫魯有著靈敏的商人嗅覺,能嗅到政治的微妙發展。
20世紀90年代,赫魯與墨西哥總統卡洛斯·薩利納斯·德戈塔里交情很好,曾經聯合其他商人一起資助過其所在的PRI黨。那些在和赫魯競爭中落敗的人不無酸意地指責赫魯依靠政治關系才成功競購到Telmex。
在墨西哥,他是第一批公開與墨西哥城前市長奧夫拉多爾「結盟」的富豪。在奧夫拉多爾擔任市長期間,赫魯投資數百萬美元幫助建設墨西哥城。措施包括僱用前紐約市長魯道夫·朱利安尼治理這個城市的犯罪問題。
2006年7月2日,墨西哥總統大選之前,奧夫拉多爾被普遍看好。不巧的是,執政的國家行動黨總統候選人卡爾德龍最終以領先奧夫拉多爾0.56%的得票率獲勝,當選為墨西哥下一屆總統。
⑸ 愛民的皇帝
http://www..com/s?cl=3&wd=%B0%AE%C3%F1%BB%CA%B5%DB
愛民的皇帝和他們的故事都齊了
⑹ 有誰知道鼎盛全球交易
沒聽說過,根據你的說法,一定是個騙子。
⑺ 馬可·波羅(Marci Polo)的資料!!!!!
越看越眼熟,跟我題目一樣?
我這里資料很多..而且都翻譯了的哦...就不帖出來了..
需要的話加我QQ116515.
⑻ 怎樣讓孩子彈鋼琴手指力度夠
鋼琴是一種柔和的樂器,正如它的名字piano本身就是弱的意思,不應該去一味追求力度,而是應該去追求正確的彈琴方法就是如何正確的彈每一個音,鋼琴不是用來砸的
⑼ 說富不過三代為什麼古代帝王卻極富極貴又代代相傳數百年拜託各位了 3Q
一切的一切,令人盪氣回腸,扼腕嘆息,不忍卒讀而又不得不讀。這是結果。在我們綜合國力曾經相對強大,可在後來又悄悄流走的過程中,這一切究竟是如何演變成的?當尋找我們走向積弱的那一段時間時,我們不得不把眼光停留在明、清之際,尤其是大明。六百年前的大明立國之初,當沈萬三這位富可敵國的巨商最後敗於大政治家朱元璋之手時,便無可挽回地表明,中國封建皇權奇怪地讓一個放牛娃又延續下去了。在人們談論中國缺少一個資本主義商品生產階段的今天,公允地說,歷史也曾給了中國一次次機遇。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在14世紀15世紀,已經稀疏地可以在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看到。」(《資本論》第1卷第904頁)假如沈萬三的對外貿易能在中國當時的長江三角洲和東南沿海地區催生助長出這種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進而帶動了當時整個商品經濟的發展,並由此對中國政治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假如朱元璋容忍或接受沈萬三對外貿易的實踐、主張並以此奉行貿易立國的方略,那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肯定會是另外一個樣子了。顯然,歷史是不能假設的。當代的歷史學家們在喋喋不休地爭論著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為什麼沒結出資本主義的果時,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大政治家與大商人的角斗及其結果,只是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某種必然。明、清時,雖也出現過如永樂、康熙、乾隆這樣的有為君主,但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決定了即使這些有為的君王精勵圖治,但他們不會也不可能丟開祖宗的規矩而全盤以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畢竟,誰都不能也無法超越歷史。15世紀以後的明、清王朝,中國和世界強國的距離拉大。是時,也正是發生這種嬗變過程的時機。雖令人痛心,而又無可如何! 大把大把的銀子堆壘起來的沈萬三畢竟太富了,富得讓人妒忌呢!於是,他的下場就應了我們民族那句出頭椽子先爛的老話。誰叫你出頭哩!沒見孔老夫子都說過,不患寡而患不當一個民族的心態,上上下下都彌漫著妒富、害怕露富以至誰富就吃誰的大戶時,家貲富得無法藏的沈萬三已是既遭妒又惹了患,命運偏偏又讓他遇上了一個放牛娃出身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朱元璋而言,早年伴隨著飢餓、屈辱和貧困的平民化經歷,使得他這個皇上對富人懷有一種刻骨銘心的偏狹情懷。登基後的他,面對著經過元末戰爭而滿目瘡痍的國家經濟,只能一聲長嘆。畢竟,他並不擅長於斯。然而,馬上得了天下的他,伴隨著當上皇帝而深入到他心田中的帝王思想,卻難以面對天下財富都集中到沈萬三這些少數富戶口袋裡的現實。氣量不大的開國皇帝,終形成了天下一統之際,這些富戶若不加斧削,終是個後患的想法。雖然隨著他步上丹墀,坐入龍庭轉變成了封建主義的代表人物,同時也轉變成了階級論所說的地主階級的總頭子。然而,階級身份的轉換,並不能抹去他心靈上的傷痕。這使得他對這些富戶們充滿著令現代人都可以理解的那種妒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他媽的錢都在你們這些富戶的口袋裡,朕要用,倒要到你們那兒去拿?呸!於是,皇上開始殺富,但卻沒有濟貧。畢竟他已是坐上龍庭的天子,不再是綠林中的大哥。況且,連年戰亂,小農不堪命矣,大明新皇朝財政的主要來源──田賦,已是無法承受國家機器的龐大開支。剛剛坐上龍庭的朱元璋,更無法承受小農破產、絕望乃至揭竿而起的後果,於是,商人及其商業利潤必然成了被國家財政瞄上了的肥羊,《梅圃餘談》記載:「吳縣沈萬三以貨殖起家,蘇州府屬田畝三之二屬於沈氏。……太祖定鼎金陵,萬三又黨於胡藍,太祖大怒,胡藍誅,遂逮萬三戮於水西門外,沒其資,得二十萬萬。」這里的野史記載和《明史》稍有出入,沈萬三在水西門外被「戮」,難免是去不成雲南了。1997年我最後為《巨商沈萬三》定稿時,曾為這「二十萬萬」後的單位,躊躇了許多日子。中國古代表示金錢數量的數字後,若無特別說明,通常指的是銀兩的「兩」。然而,沈萬三的財富能聚斂到如此寵大的天文數字嗎?這可是二十萬萬──二十億啊!後來,我看到石駿、金國正撰寫的《縱橫宇內的蘇商》時,該書敘述沈萬三的財產,明顯引用了上述野史資料,說是「20億兩白銀」。「二十萬萬」──「20億兩白銀」的巨大財產在今天值多少錢?這本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但因涉及到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物價及不同的換算方法等,竟產生多種不同的的換算結果。其一為以現貨白銀價格進行換算:相關數據為:16兩等於1市斤;1市斤等於0.5千克;1盎司等於28.3495克。則20億兩等於62500000千克。62500000千克又等於2204624420盎司。白銀的價格為:1998年4月23日曾達到每盎司7.30美元。2004年2月18日,國際現貨白銀價格在亞洲報收每盎司6.81美元。以現貨白銀價格計算,2204624420盎司乘以6.81美元/盎司,則約為150億美元。以150億美元計算,乘以人民幣匯率8.2,則約為1230億人民幣。另一以古代的糧食價格為參照系進行換算。阮道明《中國歷史與地理論考》一書中列舉清乾隆年間蕪湖大米時價表指出,乾隆七年至乾隆五十一年間,以一百斤計時價,秈米,最低時1.04兩,一般在1.40以上至2.00兩以下起伏。現以1.50兩抵值當時的一百斤大米,再以今天的大米價格1.50元/斤計算,則1.50兩銀子抵值150元人民幣,即一兩銀子相當於今日的人民幣100元。那麼,沈萬三的20億兩銀子也就相當於今日的2000億人民幣,摺合為234.9億美元。另據深圳新聞網( http://www.sznews.com )2004年3月30日刊載的《古代一兩銀子等於現在多少錢?》(作者署名曉林)一文來看,該文的結論為「1兩白銀等於人民幣200元」。按此,則沈萬三的20億兩銀子當相當於今日的4000億人民幣了,摺合為487.8億美元。作為與當代富豪進行比較的參照,比爾·蓋茨的財產據2004年10月1日的《南方日報》報道,在剛剛出爐的《福布斯》排行榜中,比爾·蓋茨再次以480億美元的個人資產問鼎榜首。我無意得出上述由「1兩白銀等於人民幣200元」推算出的沈萬三的財產竟超過當今世界上最富的比爾·蓋茨。顯然,這是一個令全世界的人都無法接受且十分荒唐和荒謬的結論。比爾·蓋茨的資產實際上還應該包括其283億美元的捐款,調整之後,蓋茨的總資產可以達到763億美元。這一數字,獨步全球。而中國古代沈萬三的財產,《梅圃餘談》所說的「二十萬萬」畢竟不是官方公布的數字,其權威性大打折扣。況且,即使是「二十萬萬」兩銀子,在與當代貨幣的換算中,因不同的方法而存在著明顯的不同結果。而上述摺合為487.8億美元的數字,也僅不過是其中換算數量最多的一種。其正確性如何,本就存在著疑問。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以貨殖起家的沈萬三,盡管也成了個占蘇州府屬田畝三分之二的大地主,但依靠封建主義的生產積累,只怕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聚斂起「二十萬萬」這一龐大數字的家產的。結論只能是,貨殖──對內貿易和外對貿易的實踐。而在這實踐中,無疑,他已逐步地具備了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資金、人才以及管理技術等。即使進入計算機時代的今天,從事海上貿易的資本或可支配的資金高達上百億美元的規模時,用於交易的商品,從生產、收購、保管、運輸、集散到金融結算等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沈萬三在14世紀以貨殖起家,積累起如此巨大的財富,不可能沒有這方面的資金、人才及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