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字幣問答 » 數字貨幣軍票

數字貨幣軍票

發布時間: 2021-10-19 15:07:13

⑴ 我有張民國時期用的錢2千元一張

能看看照片嗎?我想買

⑵ 日元各個面值上的人頭像都是誰啊

1、一萬元的紙幣人物是福澤諭吉ふくざわゆきち

(2)數字貨幣軍票擴展閱讀:

世界上各個國家通用的紙幣上,大都印刷有人物頭像,且幾乎都是政治家唱獨台戲,或者是國家的締造者,或者是皇位繼承者,或者是某一時期的最高執政者。

1871年日元誕生後至1984年新日幣發行前,紙幣上印製當政者的肖像,諸如1881年開始發行的紙幣上曾印著神功皇後的肖像,後來的一萬元和五千日元紙幣上是聖德太子像,千元紙幣上是伊藤博文像,以象徵皇權和政府權威。

自1984年以後流通的紙幣上,印製著明治維新時代的文學家,科學家等明治維新時期的維新志士,表達了日本對明治維新的懷念,這是日本告別中世紀,走向近現代的開端。

參考資料:日元-網路

⑶ 那個國家最先創造出紙幣

宋代初期,把後蜀政權所轄地域分為兩川、峽西兩路,亦稱兩川。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把兩路分為四路,即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的地域名稱就基本形成了
「四川」路本是四個行政單位,為什麼要把它們連起來稱呼呢?這是因為它們同屬於一個完整的經濟區域,因此,在貨幣的使用上它也享有特殊的地位。唐朝的貨幣是用銅錢;唐末及五代時,割據諸國各自為制,於是錢有銅、鐵兩種。當時,南唐、楚、閩、蜀諸國皆鑄鐵錢,與銅錢並行,但銅錢極少。北宋初年,對江南採取逐步消滅鐵錢的政策,但對於四川地區則聽其行使。宋太祖開寶年間(968~976年)還禁止銅錢人蜀;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又明令四川地區的鐵錢不得出境。王小波、李順起義失敗後,四川富商嫌鐵錢太重,攜帶不便,有礙於貿易往來,於是相約共同發行一種紙幣,取名「交子」,在市場上流通。由於紙幣輕便,利於流通,地方官員被迫承認其存在,並加以保護。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2年),由於「交子」信用問題,不能如數兌現,曾一度停止使用。後來,經過轉運使張若谷等人的建議,特設官營的「交子務」,由官方發行,並規定一定的發行額、准備金流通期限和兌換方法,「交子」發行以三年為一期,到期兌換新交子,流通區域只限於四川境內。這樣,四川地區就成了區別於宋代其他地域的經濟特區。恐怕也是由於這個原因,宋朝統治者才把四川境內的四路合並稱為「四川路」。 由此可見,在中國貨幣史上,四川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紙幣的地區,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紙幣的發源地,並很快在全國推行。馬可·波羅把中國使用紙幣的消息帶到歐洲後,歐洲人根本無法理解。/

⑷ 貨幣的發展過程以及紙幣的意義是

關於貨幣的起源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較早的國家。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我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從原始貝幣到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流行的方孔錢,中國貨幣文化的發展可謂源遠而流長。到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紙幣——「交子」。
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於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並沒有用於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
紙幣出現在北宋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並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陝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紙幣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種種原因促成了紙幣——「交子」的產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這時的「交子」,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並在各地設交子分鋪。由於交子鋪戶恪受信用,隨到隨取,所印「交子」圖案講究,隱作記號,黑紅間錯,親筆押字,他人難以偽造,所以「交子」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直接用隨時可變成現錢的「交子」來支付貨款的事例也日漸增多。正是在反復進行的流通過程中,「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品格。後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這種「交子」已經是鑄幣的符號,真正成了紙幣。但此時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認可,還是民間發行的「私交」。
但並非所有的交子鋪戶都是守法經營,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鋪戶,惡意欺詐,在濫發交子之後閉門不出,停止營業;或者挪用存款,經營他項買賣失敗而破產,使所發「交子」無法兌現。這樣,當存款者取錢而不能時,便往往激起事端,引發訴訟。於是,景德年間(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張泳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剔除不法之徒,專由十六戶富商經營。至此「交子」的發行始取得政府認可。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政府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一二人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並「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製過程。這便是我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
「官交子」發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間「私交」,加蓋本州州印,只是臨時填寫的金額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貫至十貫,並規定了流通的范圍。宋仁宗時,一律改為五貫和十貫兩種。到宋神宗時,又改為一貫和五百文兩種。發行額也有限制,規定分界發行,每界三年(實足二年),以新換舊。首屆交子發行1 256 340貫,備本錢360 000貫(以四川的鐵錢為鈔本),准備金相當於發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圍也基本上限於在四川境內,後來雖在陝西、河東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廢止了。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為「錢引」,改「交子務」為「錢引務」。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廣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諸路均改用「錢引」。後四川也於大觀三年(1109年)改交子為錢引。「錢引」與「交子」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為單位。「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鑒都很精良。但「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隨意增發,因此紙券價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時期,每緡只值現錢一百文。
「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此外,「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關於貨幣的發展史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六次重大的演變:

一、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由此可見,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

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貝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二、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

從商朝銅貝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三、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劉邦建漢後,允民私鑄錢幣。豪紳富商和地方勢力乘機大鑄惡錢而牟利。文帝時「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四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五、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北宋時,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六、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

清朝後期,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後來,廣東開始用機器製造無孔當十銅元。因製造者獲利豐厚,各省紛紛仿效。

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林演變。

從此,不但鑄造貨幣的工藝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圓形方孔錢壽終正寢

「交子」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出現是貨幣發展的重大進步,在經濟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南宋、元、明、清各朝也都發行和使用紙幣,不過,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紙幣的流通面並不廣,尚不能完全代替金屬貨幣。中國紙幣的大量發行和使用,是近代以後的事情。
*********************
民國時期紙幣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昏庸腐朽、喪權辱國的清朝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光輝一頁。辛亥革命前已在國外發行「鑄餉券」,為了軍事開支的需要,又發行了「軍事用票」等紙幣。辛亥革命勝利後,於民國初年,原「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把交通銀行定為國家銀行,先後發行兌換券,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於1916年停止了兌現承諾,1924年,在廣州設立「中央銀行」代理國庫,履行國家銀行職能,發行貨幣。此外。經國家核準的普通商業銀行也發行了鈔票,各省省地方金融機構也先後發行了地方鈔票。民國時期,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縣,亦都相繼發行了各類眾多的鈔票,鑄行了多種金幣、銀元、銅元、鎳幣等貨幣。
清朝末年,昏庸腐朽的清朝政府喪權辱國,把中華民族推向國將不國的危亡境地。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為中國近代史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孫中山先生為籌集糧餉軍械和革命活動經費,積聚革命力量,在國外發行了籌餉券;南京臨時政府為掃除清政府的殘余勢力,應付軍政急需,發行了陸軍部"軍事用票"和中華民國南京軍用鈔票;各省響應武昌起義,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府,發行了帶有辛亥革命標志的鈔票,這些鈔票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發揮了很大作用,是這一偉大革命運動的產物和見證者,一向作為重要的革命文物,受到人們的珍視。
國家銀行票
辛亥革命後,「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仍沿用舊名。「中國」和「交通」二行在民國初年,被定為國家銀行,繼續發行兌換券。後因袁世凱稱帝,而引起了討袁戰爭。接著各地軍閥進行混戰,財政狀況極為惡化。二行在1916年曾停止兌現,引起了糧食和各種商品價格急劇上漲,使勞動人民蒙受了很大損失。1924年,孫中山先生為調節金融,活躍經濟,在廣州設立「中央銀行」,代理國庫,發行貨幣,履行國家銀行的職能。
商業銀行與特種銀行票
除國家銀行發行票外,不少普通商業銀行經政府核准也取得了發行鈔票的特權。在前清取得了發行權的有中國通商銀行、浙江興業銀行、四明銀行、信成銀行等。民國政府成立以後才取得發行權的有中國實業銀行、中南銀行、大中銀行、中國絲茶銀行等、另外,還有經政府特許發行鈔票的特銀種行,如殖邊銀行、邊業銀行、勸業銀行等,這些銀行在抵制外鈔、發展中國民族經濟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軍用票
辛亥革命後,清朝政府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稱帝激起了以雲南為開始的全國規模的討袁戰爭。各省紛紛成立「護國軍」、「靖國軍」,宣布獨立。討袁戰爭結束後、北洋軍閥形成一股軍事政治力量。它們在各自的*山——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下,互相爭斗,使全國陷入了連年內戰之中。各地軍政權為了籌措餉需進行戰爭,一般都發行了軍用鈔票。這類鈔票均在戰地發行,屬於臨時性質。這部份負擔,當然都無一例外地轉嫁到了勞動人民身上。
國民政府紙幣
法幣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與三十年代之交,我國因受國際金價及銀價波動的影響,白銀不斷外流,銀本位幣制難以維持,國內的貨幣發行也未趨統一,雜亂不堪。國民黨政府於1935年實行「法幣改革」,規定中央、中國、交通三行(後加中國農民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同時禁止銀元在市面上流通,並強制將白銀收歸國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採取通貨膨脹政策,法幣急劇貶值。1937年抗戰前夕,法幣發行總額不過14億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行額已達5千億元。到1947年4月,發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1948年,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萬億元以上,等於抗日戰爭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3492萬倍,法幣徹底崩潰。
關金券
關金是「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的簡稱,為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海關收稅的計算單位。原來海關收稅為銀兩,1929年世界銀價大落,影響關稅收入。政府於1930年1月決定徵收金幣,以值0.601866克純金為單位作標准計算,稱「海關金單位」,合美元0.40元。1931年5月中央銀行發行關金兌換券,作為繳納關稅之用。1942年4月,以關金一元摺合法幣二十元的比價,與法幣並行流通。1948年8月發行金元券後,停止發行。
金元券
鑒於法幣惡性膨脹,國民經濟面臨崩潰之勢,國民黨政府於1948年8月19日再次進行幣制改革。規定金元為本位,開始發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純金O.22217克),以一比三百萬的比率,收兌急劇貶值的法幣。然而金元券卻以更快的速度膨脹,前後不到十個月,發行總額達1,303,O46億元,比原規定的發行額20億元增加六萬五千餘倍,物價比幣改初期上漲一百七十萬倍。解放前夕,上海銀元一元可換金元券16億,各地紛紛拒用,逐以銀元代替流通。
銀元券 東北九省流通券
大陸解放前夕,金圓券已形同廢紙,民間多已自動重新使用銀元。國民黨政府乃恢復銀本位幣制,在重慶、廣州一帶發行銀元券。規定金元券五億可向中央銀行兌換銀元券一元。
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政府決定在幣制方面採取分區發行制度。對於經濟環境特殊地區,發行區域性流通券,限在當地流通。1945年12月日,首先在東北地區發行了「東北九省流通券」,其幣值為法幣的十倍。1948年8月20日停止發行。
*********************
1924-1949年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組織,如農民協會、蘇維埃政府、抗日根據地八路軍、新四軍金融組織,解放戰銀時期的各地區銀行所發行的銀、銅、紙、布等貨幣,統稱人民政權貨幣。這些幣在各個歷史時期對穩定金融,推進革命形勢的發展,擴大人民政權的建立與項固,乃至中國的解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北伐戰爭時期農民協會貨幣
1924年至1927年,孫中山先生在共產黨的幫助下,實行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全國出現了國共合作,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官僚的革命熱潮。北伐戰爭節節勝利,農民運動蓬勃發興起,很多地方建立了農民協會,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反對地主豪紳的農民革命斗爭。農民革命政權在打破封建秩序以後,為活躍農村經濟,方便農民借貸,於是就在許多地區建立了金融組織,發行了自已的貨幣。"瀏東平民銀行常洋券"、"瀏陽金剛公有財產保管處"的期票以及"黃岡縣信用合作社流通券",是中國工農革命政權早期的貨幣。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蘇區貨幣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變以後,各革命根據地蘇維埃政府為了沖破敵人的經濟封鎖,活躍農村經濟,鞏固革命政權,先後以工農銀行、蘇維埃政府以及其它經濟部門的名義,發行了一百五十餘種紙幣和十餘種布鈔。隨著根據地的逐步統一,蘇區的貨幣經歷了由區、縣銀行貨幣到特區和省銀行貨幣,最後統一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及其各分行的貨幣,這樣一個由分散到集中統一的過程。這個時期的貨幣是在艱苦、困難的戰爭環境中因陋就簡印製發行的。它是票面設計充滿了濃厚的革命政治意義,反映了黨在當時特定環境中的戰斗風貌。
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貨幣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後,八路軍和新四軍挺進敵後,開辟了大片敵後根據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從1938年起,除中央所在地的陝甘寧邊區外,又在華北敵後先後建立了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山東等抗日根據地;在華中先後建立了蘇北、蘇中、浙東、皖中等8個抗日根據地;在華南建立了東江和瓊崖抗日根據地。這些根據地為發展農業生產,防止和抵制敵偽鈔的侵入和流通、保護根據地人民的財富,都分別設立了自已的銀行,發行了貨幣。在抗日戰爭中,各根據地發行的貨幣,一般稱為"抗幣"或"邊幣"。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貨幣
抗日戰爭勝利後,原來各抗日根據地的貨幣本來有可能統一起來。然而,由於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爆發,不得不繼續分散發行。同時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和解放區的日益擴大,發行銀行又有所增加和整。抗日戰爭初期,原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各行政公署設立的地區性銀行,合並組成了華中銀行。東北解放區增設了"東北銀行"、"嫩江銀行"、"關東銀行"等。內蒙古自治區增設了"內蒙古人民銀行"。中原地區增設了"中州農民銀行"。冀熱遼解放區先後增設了"熱河省銀行"和"長城銀行"等。這些銀行都在艱苦的條件下發行了自已的貨幣,對穩定解放區的金融市場、發展生產、保證供給、支援解放戰爭起了積極的作用。
第一套人民幣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開始發行人民幣。習慣上,人們將開始發行至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的人民幣稱為第一套人民幣。這套人民幣的面額分別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共12種,版別62種,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由於當時通貨膨脹嚴重,物價高漲,因此,這套人民幣沒有發行輔幣,也沒有發行金屬貨幣。
這套人民幣最早設計的票版上有毛澤東像,但毛主席不同意在鈔票上印他的像。他說,票子是政府發行的,不是黨發行的。我現在是黨的主席,因此不能在票子上印我的像,將來當上政府主席再說吧。1949年10月,毛主席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曾當面請示毛主席:人民幣上能否印毛主席像。毛主席還是不同意,他說,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嘛是當上了,但當上了政府主席也不能印,因為進城前我們開會(七屆二中全會)已作了決議:禁止給黨的領導人祝壽;禁止用黨的領導人的名字作城市、街道、工廠和建築物的名稱及地名,以保持艱苦奮斗、謙虛謹慎的作風,制止歌功頌德、防止驕傲自滿的現象。因此,在毛主席生前,人民幣上始終未印他的像。
這套人民幣上"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是董必武應南漢宸之邀題寫的。當時,董必武是華北人民政府主席。
由於這套人民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發行,因此,它上面沒有國徽圖案,其他的幾套人民幣上均有。
這套人民幣至1950年8月停止印製。由於新中國成立後,採用公元紀年,因此後期設計印製的人民幣上不再有"中華民國三十八年"等年版號字樣,而全部採用公元紀年表示的年版號,且在一張鈔票上用阿拉伯數字和漢字兩種文字表示,如"1951"、"一九五一年"。
這套人民幣採取多地區分散設計、製版、印刷和分地區就近發行的辦法,因此缺陷較多。主要是內容繁雜,主題思想不突出、不明確,圖案既有反映工農業生產的勞動場面,也有反映交通運輸的場景、名勝古跡等等;鈔票種類多,面額種類差別大,最小面額為1元,最大面額達50000元;印刷技術各異。從石版、凸版、膠版、凹版到膠版、凹版套合均有,油墨、紙張就地取材,導致印製質量參差不齊,有的鈔票相當精美,有的比較粗糙。從整體上來說,防偽性能較差。

⑸ 中國近代是否有人發行過法郎

http://www.wanfangdata.net/qikan/periodical.articles/sxyk/sxyk2002/0208/020823.htm 民國時期紙幣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昏庸腐朽、喪權辱國的清朝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光輝一頁。辛亥革命前已在國外發行「鑄餉券」,為了軍事開支的需要,又發行了「軍事用票」等紙幣。辛亥革命勝利後,於民國初年,原「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把交通銀行定為國家銀行,先後發行兌換券,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於1916年停止了兌現承諾,1924年,在廣州設立「中央銀行」代理國庫,履行國家銀行職能,發行貨幣。此外。經國家核準的普通商業銀行也發行了鈔票,各省省地方金融機構也先後發行了地方鈔票。民國時期,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縣,亦都相繼發行了各類眾多的鈔票,鑄行了多種金幣、銀元、銅元、鎳幣等貨幣。 清朝末年,昏庸腐朽的清朝政府喪權辱國,把中華民族推向國將不國的危亡境地。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為中國近代史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孫中山先生為籌集糧餉軍械和革命活動經費,積聚革命力量,在國外發行了籌餉券;南京臨時政府為掃除清政府的殘余勢力,應付軍政急需,發行了陸軍部"軍事用票"和中華民國南京軍用鈔票;各省響應武昌起義,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府,發行了帶有辛亥革命標志的鈔票,這些鈔票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發揮了很大作用,是這一偉大革命運動的產物和見證者,一向作為重要的革命文物,受到人們的珍視。 國家銀行票 辛亥革命後,「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仍沿用舊名。「中國」和「交通」二行在民國初年,被定為國家銀行,繼續發行兌換券。後因袁世凱稱帝,而引起了討袁戰爭。接著各地軍閥進行混戰,財政狀況極為惡化。二行在1916年曾停止兌現,引起了糧食和各種商品價格急劇上漲,使勞動人民蒙受了很大損失。1924年,孫中山先生為調節金融,活躍經濟,在廣州設立「中央銀行」,代理國庫,發行貨幣,履行國家銀行的職能。 商業銀行與特種銀行票 除國家銀行發行票外,不少普通商業銀行經政府核准也取得了發行鈔票的特權。在前清取得了發行權的有中國通商銀行、浙江興業銀行、四明銀行、信成銀行等。民國政府成立以後才取得發行權的有中國實業銀行、中南銀行、大中銀行、中國絲茶銀行等、另外,還有經政府特許發行鈔票的特銀種行,如殖邊銀行、邊業銀行、勸業銀行等,這些銀行在抵制外鈔、發展中國民族經濟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軍用票 辛亥革命後,清朝政府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稱帝激起了以雲南為開始的全國規模的討袁戰爭。各省紛紛成立「護國軍」、「靖國軍」,宣布獨立。討袁戰爭結束後、北洋軍閥形成一股軍事政治力量。它們在各自的*山——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下,互相爭斗,使全國陷入了連年內戰之中。各地軍政權為了籌措餉需進行戰爭,一般都發行了軍用鈔票。這類鈔票均在戰地發行,屬於臨時性質。這部份負擔,當然都無一例外地轉嫁到了勞動人民身上。 國民政府紙幣 法幣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與三十年代之交,我國因受國際金價及銀價波動的影響,白銀不斷外流,銀本位幣制難以維持,國內的貨幣發行也未趨統一,雜亂不堪。國民黨政府於1935年實行「法幣改革」,規定中央、中國、交通三行(後加中國農民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同時禁止銀元在市面上流通,並強制將白銀收歸國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採取通貨膨脹政策,法幣急劇貶值。1937年抗戰前夕,法幣發行總額不過14億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行額已達5千億元。到1947年4月,發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1948年,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萬億元以上,等於抗日戰爭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3492萬倍,法幣徹底崩潰。 關金券 關金是「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的簡稱,為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海關收稅的計算單位。原來海關收稅為銀兩,1929年世界銀價大落,影響關稅收入。政府於1930年1月決定徵收金幣,以值0.601866克純金為單位作標准計算,稱「海關金單位」,合美元0.40元。1931年5月中央銀行發行關金兌換券,作為繳納關稅之用。1942年4月,以關金一元摺合法幣二十元的比價,與法幣並行流通。1948年8月發行金元券後,停止發行。 金元券 鑒於法幣惡性膨脹,國民經濟面臨崩潰之勢,國民黨政府於1948年8月19日再次進行幣制改革。規定金元為本位,開始發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純金O.22217克),以一比三百萬的比率,收兌急劇貶值的法幣。然而金元券卻以更快的速度膨脹,前後不到十個月,發行總額達1,303,O46億元,比原規定的發行額20億元增加六萬五千餘倍,物價比幣改初期上漲一百七十萬倍。解放前夕,上海銀元一元可換金元券16億,各地紛紛拒用,逐以銀元代替流通。 銀元券 東北九省流通券 大陸解放前夕,金圓券已形同廢紙,民間多已自動重新使用銀元。國民黨政府乃恢復銀本位幣制,在重慶、廣州一帶發行銀元券。規定金元券五億可向中央銀行兌換銀元券一元。 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政府決定在幣制方面採取分區發行制度。對於經濟環境特殊地區,發行區域性流通券,限在當地流通。1945年12月日,首先在東北地區發行了「東北九省流通券」,其幣值為法幣的十倍。1948年8月20日停止發行。 ********************* 1924-1949年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組織,如農民協會、蘇維埃政府、抗日根據地八路軍、新四軍金融組織,解放戰銀時期的各地區銀行所發行的銀、銅、紙、布等貨幣,統稱人民政權貨幣。這些幣在各個歷史時期對穩定金融,推進革命形勢的發展,擴大人民政權的建立與項固,乃至中國的解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北伐戰爭時期農民協會貨幣 1924年至1927年,孫中山先生在共產黨的幫助下,實行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全國出現了國共合作,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官僚的革命熱潮。北伐戰爭節節勝利,農民運動蓬勃發興起,很多地方建立了農民協會,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反對地主豪紳的農民革命斗爭。農民革命政權在打破封建秩序以後,為活躍農村經濟,方便農民借貸,於是就在許多地區建立了金融組織,發行了自已的貨幣。"瀏東平民銀行常洋券"、"瀏陽金剛公有財產保管處"的期票以及"黃岡縣信用合作社流通券",是中國工農革命政權早期的貨幣。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蘇區貨幣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變以後,各革命根據地蘇維埃政府為了沖破敵人的經濟封鎖,活躍農村經濟,鞏固革命政權,先後以工農銀行、蘇維埃政府以及其它經濟部門的名義,發行了一百五十餘種紙幣和十餘種布鈔。隨著根據地的逐步統一,蘇區的貨幣經歷了由區、縣銀行貨幣到特區和省銀行貨幣,最後統一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及其各分行的貨幣,這樣一個由分散到集中統一的過程。這個時期的貨幣是在艱苦、困難的戰爭環境中因陋就簡印製發行的。它是票面設計充滿了濃厚的革命政治意義,反映了黨在當時特定環境中的戰斗風貌。 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貨幣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後,八路軍和新四軍挺進敵後,開辟了大片敵後根據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從1938年起,除中央所在地的陝甘寧邊區外,又在華北敵後先後建立了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山東等抗日根據地;在華中先後建立了蘇北、蘇中、浙東、皖中等8個抗日根據地;在華南建立了東江和瓊崖抗日根據地。這些根據地為發展農業生產,防止和抵制敵偽鈔的侵入和流通、保護根據地人民的財富,都分別設立了自已的銀行,發行了貨幣。在抗日戰爭中,各根據地發行的貨幣,一般稱為"抗幣"或"邊幣"。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貨幣 抗日戰爭勝利後,原來各抗日根據地的貨幣本來有可能統一起來。然而,由於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爆發,不得不繼續分散發行。同時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和解放區的日益擴大,發行銀行又有所增加和整。抗日戰爭初期,原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各行政公署設立的地區性銀行,合並組成了華中銀行。東北解放區增設了"東北銀行"、"嫩江銀行"、"關東銀行"等。內蒙古自治區增設了"內蒙古人民銀行"。中原地區增設了"中州農民銀行"。冀熱遼解放區先後增設了"熱河省銀行"和"長城銀行"等。這些銀行都在艱苦的條件下發行了自已的貨幣,對穩定解放區的金融市場、發展生產、保證供給、支援解放戰爭起了積極的作用。 第一套人民幣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開始發行人民幣。習慣上,人們將開始發行至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的人民幣稱為第一套人民幣。這套人民幣的面額分別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共12種,版別62種,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由於當時通貨膨脹嚴重,物價高漲,因此,這套人民幣沒有發行輔幣,也沒有發行金屬貨幣。 這套人民幣最早設計的票版上有毛澤東像,但毛主席不同意在鈔票上印他的像。他說,票子是政府發行的,不是黨發行的。我現在是黨的主席,因此不能在票子上印我的像,將來當上政府主席再說吧。1949年10月,毛主席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曾當面請示毛主席:人民幣上能否印毛主席像。毛主席還是不同意,他說,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嘛是當上了,但當上了政府主席也不能印,因為進城前我們開會(七屆二中全會)已作了決議:禁止給黨的領導人祝壽;禁止用黨的領導人的名字作城市、街道、工廠和建築物的名稱及地名,以保持艱苦奮斗、謙虛謹慎的作風,制止歌功頌德、防止驕傲自滿的現象。因此,在毛主席生前,人民幣上始終未印他的像。 這套人民幣上"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是董必武應南漢宸之邀題寫的。當時,董必武是華北人民政府主席。 由於這套人民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發行,因此,它上面沒有國徽圖案,其他的幾套人民幣上均有。 這套人民幣至1950年8月停止印製。由於新中國成立後,採用公元紀年,因此後期設計印製的人民幣上不再有"中華民國三十八年"等年版號字樣,而全部採用公元紀年表示的年版號,且在一張鈔票上用阿拉伯數字和漢字兩種文字表示,如"1951"、"一九五一年"。 這套人民幣採取多地區分散設計、製版、印刷和分地區就近發行的辦法,因此缺陷較多。主要是內容繁雜,主題思想不突出、不明確,圖案既有反映工農業生產的勞動場面,也有反映交通運輸的場景、名勝古跡等等;鈔票種類多,面額種類差別大,最小面額為1元,最大面額達50000元;印刷技術各異。從石版、凸版、膠版、凹版到膠版、凹版套合均有,油墨、紙張就地取材,導致印製質量參差不齊,有的鈔票相當精美,有的比較粗糙。從整體上來說,防偽性能較差。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⑹ 這種老美元值多少錢,好像是北非的

美元中的北非券,是二戰時期美國發行的一種軍票,最初配發給在北非戰場作戰的美軍使用,用作軍餉,用於士兵在戰區支付消費使用。士兵回國時需要將手裡的北非券兌換成普通美元,美國本土並不能直接使用此券。這樣可以防止德意軍隊從美國士兵身上搜刮到美元,後來隨著戰事的推進流通到了歐洲地區。戰後此券不再發行,但已經發行的被認可成了美國普通貨幣。與同時代的銀幣券相比,北非券最大特色就是庫印由銀幣券的藍色變成了淺黃色。
北非券1元,票面年份是1935A版,編號採用兩個英文字母+8位阿拉伯數字的形式,前後發行了B.......C,C.......C,F........C,I.......C,R.......C,這五組編號。BC,CC的發行量各100萬張,FC只發行了12000張,(有說法是FC是戰地印刷的,有說法說是實驗鈔,這個編號的紙張成分與其他普通美元的紙張成分不同。不管那張說法是對的,反正FC很貴很值錢就是了)IC和RC的發行量最大,各1000萬張。此外還有五角星開頭,然後八位阿拉伯數字,以英文字母A結尾的,這是補號券,數量也不大,一共只有144000張
樓主這種是IC的全新的1000元左右,這種品相的話一般不會超過300元。新舊差價很大,北非券其實並不算很罕見,但畢竟是軍用券性質,配發給作戰部隊。在戰火橫飛,誰也不敢保證自己能活著見到明天的太陽的背景下,誰還有心情去好好的保存紙幣,這造成了全新品相的比較少。

⑺ 袁大頭銀幣LM63是什麼意思

LM-63是所有版別民國三年袁大頭在PCGS(金盾)評級幣中的代碼。LM-63後面的字母和數字代表三年袁大頭的版別。如果後面沒有,就表示是普通版或標准版三年袁大頭。如,LM63D Kansu Cur 民,代表是甘肅曲民版三年袁大頭。LM-49是孫小頭的代碼。LM-110是23年船洋代碼。

(7)數字貨幣軍票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光緒年間,由於各省鑄造銀元,卻和當初鑄造紋銀一樣,不僅重量和成色不能統一,數量上也難以控制。辛亥革命爆發,各省因急於用款,不僅加工趕鑄銀元,還濫鑄銅圓,濫發鈔票和軍用票,幣制更加混亂。

民國建立後,中央財政幾乎有出無入,財政危機十分嚴重。從短期來說,發行紙幣亦不失為斂財妙法,只是紙幣是銀元的代表者,是兌換券,若沒有銀元的充分准備和廣泛流通,紙幣信用亦難確立。

此時此刻,幣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緩———「袁大頭」銀元正是基於此而誕生的,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經過多年鑄造,加上其信譽很高,「袁大頭」數量增多,流通漸廣,雖僻處邊陬,也有其蹤跡。「袁大頭」銀元的通行促進了銀元的統一,也為「廢兩改元」准備了條件。

⑻ 美元紙幣有沒有使用有效期

截止於2019年7月4日,美元紙幣是沒有使用有效期的。老版美金現今已經作廢(如金圓券銀圓券),現行流通的貨幣是沒有作廢期限的,但是在國內外國紙幣流通品,在兌換時會做一下錢幣折損傷級評定,如果被定為3級傷,則無法兌換。

1928年之後發行的美元(包括聯邦儲備券,聯邦政府券,白銀券,夏威夷券,北非券,聯邦銀行券等)都沒有作廢一說,不論券別和面值都可以流通使用,或者向銀行申請兌換現在主要流通版本的美元。

但這是指在美國本土,中國的銀行系統的話,目前只收大頭版和彩色版的聯邦儲備券,也就是1996年及之後發行的美元,96年之前的各個版本不收不付。

(8)數字貨幣軍票擴展閱讀:

1792年美國鑄幣法案通過後出現。當前美元的發行是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控制。自1913年起,美國建立聯邦儲備制度,發行聯邦儲備券。現行流通的鈔票中99%以上為聯邦儲備券。

美元是國際貨幣,當美國出現外貿逆差時,美政府可通過印刷美鈔來彌補赤字,維持國民經濟的平衡,而將通貨膨脹轉嫁給其他國家。這正是戰後的美國雖經歷了數十年的高額財政赤字卻依然能保持經濟狀況穩定的主要原因。

⑼ 中國貨幣發展史

中國貨幣發展史:

1、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出現過布錢、刀幣、圓錢、五銖錢、通寶、制錢、銀兩、銀元、銅元以及犧牲品類金銀幣、谷帛幣和紙幣,種類繁多,形制多樣,幣材廣泛,堪稱世界貨幣之冠。

2、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五次極為重大的演變:

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3、中國從春秋時期進入金屬鑄幣階段到戰國時期已確立布幣,刀貨,蟻鼻錢,環錢四大貨幣體系。以後又經歷了秦、唐、漢、魏晉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第一套人民幣。

(9)數字貨幣軍票擴展閱讀

明清貨幣

明「銀」,明朝初朱元璋推行紙幣政策,發行「大明寶鈔」與銅錢並用。

但大明寶鈔不定發行限額,也沒准備金,很快就導致通貨膨脹,故明中葉嘉靖年後,寶鈔已不能通行,民間主要用白銀和銅錢。

清朝貨幣

清代銅錢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鑄行小平錢,清代銅錢中以咸豐錢最為復雜,錢文有通寶、重寶和元寶之分,面值不同,錢局不同,清朝民間商務大數用銀,小錢用錢,錢、銀並行。

清初一百年以銀錠為主幣,清朝後期銀錠開始向銀元轉化。

明朝中葉起,在對外貿易中外國商人用他們的銀元購買中國絲、茶、瓷器等,使各種外國銀元開始在中國流行。

到清道光年間,從簽不平等《南京條約》開始,賠款用的銀元都是「洋錢」,當時中國本國還沒銀元,庫存洋錢不足抵銷數目劇增的對外賠款,於是迫使清末政府開始自己鑄造銀元。

⑽ 紙幣和貨幣關系

1、紙幣是在貨幣充當流通手段的職能中,由金屬貨幣演變而來,沒有金屬貨幣,就沒有紙幣。

2、紙幣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屬貨幣的價值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3、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貨幣有價值,就能夠以自身的價值去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具有價值尺度的職能;其次,貨幣有使用價值,就能夠去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所以,把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其他的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是在基本職能上衍生出來的。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中國則是世界上使用紙幣最早的國家。

(10)數字貨幣軍票擴展閱讀:

貨幣的契約本質決定了它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一般等價物、貴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延期支付標准和記帳單位。實物貨幣是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人們的商品價值觀的物質附屬物和符號附屬物。

既包括流通貨幣,尤其是合法的通貨,也包括各種儲蓄存款,在現代經濟領域,貨幣的領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實體通貨方式顯示,即實際應用的紙幣或硬幣,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電子貨幣。

貨幣區是指流通並使用某一種單一的貨幣的國家或地區。不同的貨幣區之間在互相兌換貨幣時,需要引入匯率的概念。在現代經濟中,貨幣起著根本性和基礎性的作用。

熱點內容
交換機的con口和eth口 發布:2025-07-12 11:51:22 瀏覽:59
幣圈的幾個分支 發布:2025-07-12 11:41:41 瀏覽:376
幣圈新手入門看k線圖 發布:2025-07-12 11:32:06 瀏覽:299
環保幣能買共享礦機 發布:2025-07-12 11:11:04 瀏覽:657
un幣是比特幣嗎 發布:2025-07-12 11:10:06 瀏覽:46
陌陌認識的朋友讓我玩比特幣 發布:2025-07-12 11:06:31 瀏覽:23
以太坊訪問控制 發布:2025-07-12 10:56:35 瀏覽:338
北京薈聚中心外地車可以去嗎 發布:2025-07-12 10:51:23 瀏覽:941
國家區塊鏈服務網上網時間 發布:2025-07-12 10:50:39 瀏覽:811
xmr收益和礦池有關嗎 發布:2025-07-12 10:49:09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