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序言
『壹』 誰有《經濟學原理》讀後感
馬歇爾《經濟學原理》 讀馬歇爾《經濟學原理》有感 近日,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閱讀了由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所著的《經濟學原理》一書。 這本經濟學經典之作令我感悟頗深, 不僅豐富了我的專業課知識, 而且讓我對經濟學這門學 科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近代英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新古典學派的創始人,劍橋大學經濟 學教授,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英國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人物。其所著《經濟學原理》在西方 經濟學界被公認為劃時代的著作,也是繼《國富論》之後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它闡述的經 濟學說被看作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繼承和發展。馬歇爾經濟學說的核心是均衡價格論, 而《經濟學原理》正是對均衡價格論的論證和引申。他認為,市場價格決定於供、需雙方的 力量均衡,猶如剪刀的兩翼,是同時起作用的。 由於初次閱讀經濟著作和自身專業知識水平有限, 我對書中的觀點理解的並不透徹。 但 還是能大概的了解《經濟學原理》的主要內容。 它以均衡價格為核心,分為消費論、 生產論、 交換論和分配論四大部分,包括緒論在內又可分為七篇,讀完每一篇我都會有所感悟。 序言。在我閱讀的這一版序言中,他闡述了本書的研究對象、范圍和方法,論述了邊際 分析的重要性和局部均衡理論的正確性。 導言篇。在該篇中,馬歇爾進一步論述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即「經濟學既是一門研究財富 的學問,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強調心理因素對經濟生活的作用。 基本概念篇。這篇主要對財富、生產、消費、勞動等後面各篇所涉及的一些經濟學基本 概念進行了探討。 論需求及其滿足篇。 本篇馬歇爾主要闡述了其的消費理論, 在本篇第一章他就論述了本 書的主脈絡,即消費—生產—交換—分配。他的消費理論以研究慾望作為出發點,指出需求 是慾望的滿足,而這種滿足時可以用效用來衡量的。他還闡述了效用遞減率、邊際效用、市 場需求率、 需求彈性和消費者剩餘等微觀經濟學的重要概念和定律, 構建了微觀經濟學消費 論的基礎。 生產要素篇。馬歇爾在這篇里闡述了他的生產理論。他把生產要素分為土地、勞動、資 本和組織四類,並詳細論述了它們的供給變動規律。在對土地這一生產要素的論述中,他提 出了報酬遞減傾向規律。 通過對當時教育體制的分析, 他認為 「國家將教育當做是一種投資, 使大多數人擁有比通常能利用的大得多的機會,也會很有利。……能提高英國的生產力。」 他主要通過心理因素來分析財富,認為「儲蓄的動機是家庭情感」利息是延緩滿足的報酬。 同時也分析了利率與財富增長的關系。 在對工業組織的分析中, 馬歇爾提出了外部經濟和內 部經濟的概念,認為有效的組織能提高效率。在本篇的結尾,他還討論了報酬遞增傾向與報 酬遞減傾向的相互關系。 需求、供給與價值的一般關系篇。在本篇中馬歇爾闡述了其的交換理論,也即價值論— 均衡價格論。本篇是這本書的核心部分,也是馬歇爾理論的精髓。他把傳統經濟學的供給決 定論和邊際學派的需求決定論進行了有機結合,認為市場價格決定於供需雙方的力量均衡。 決定需求一方的力量是某一商品的邊際效用, 決定供給一方的力量是生產某一商品的邊際生 產費用。供求均衡形成均衡產量和均衡價格,並且這種均衡是穩定的。他進而引進了時間因 素,區分了暫時、短期、長期三種情況,認為時間長短不同,需求和供給方面對決定均衡價 格的影響是不同的。最後還研究了壟斷理論。 國民收入篇。這篇主要論述的是分配理論。馬歇爾以其在第四篇中論述的土地、勞動、 資本、組織(企業家才能)這四類生產要素為基礎,運用均衡價格理論來依次研究各個生產 要素,把分配問題轉為生產要素的各自的均衡價格問題。他將工資看作是勞動的均衡價格, 利息是利用資本的均衡價格, 利潤是企業家組織能力的均衡價格, 地租是利用土地的均衡價 格。在本篇的最後,他還探討了進步對價值總的影響及和生活標準的關系。 由此可見,作為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奠基之作的學術名著, 《經濟學原理》雖然博大精深, 但卻有非常完整的理論架構,分析層次分明。在序言中,馬歇爾就認為「本書仍然是一本經 濟學的入門書; 雖然不是在所有方面, 但也在某些方面類似於研究類似於研究經濟學的基礎 著作。 」 讀完這本書,我除了被它的清晰結構感染之外,還被它的內容所吸,從中受益匪淺。 《經濟學原理》無愧於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奠基之作,雖然出版於 100 多年前,但書中的 均衡價格理論以及關於需求和供給兩方面的分析, 至今仍然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微觀經濟分 析的理論基礎和主要內容。 該書對後來的經濟學家影響也很大, 之後流行在英美等國的現代 貨幣主義、供給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等的基本觀點,都是師承馬歇爾的經濟理論的,即便是 發動了一場經濟學革命的凱恩斯理論,也仍然接受了它的不少東西。 《經濟學原理》的一大重要特點就是折衷主義。在這本書里,馬歇爾用折衷主義的方法 把供求論、生產費用論、邊際效用論和邊際生產力論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研究對象上, 他主張經濟學同社會學合流, 經濟學研究對象不僅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也有人與人之間的關 系,這顯然是一次折衷。在方法論中,他既採用推導模型的抽象法,又採納歷史主張的描敘 法,他認為各種方法應適當配合,而不應互相排斥,因此也是折衷的方法。該書的核心「均 衡價格理論」 其實也是傳統經濟學如生產費用論強調供給因素和邊際學派的效用價值論側重 需求的一種折衷。 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所運用的分析方法也是對各經濟學派的綜合。 第一, 以心裡分析為基礎。 馬歇爾和主觀學派一樣, 認為經濟學主要研究人類行為的動 機。他認為人的心理動機會有力的影響人的選擇行為,從而支配人的經濟活動。 第二, 強調「邊際增量」分析。這是受到數理經濟學派的啟發而產生的。馬歇爾認 為,「精神和物質世界中,我們對自然的觀察,與總數量的關系沒有與增加量的關系那樣 大」。因此,在《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他廣泛運用了邊際增量的分析方法。 第三, 強調「局部均衡」分析。 馬歇爾把物理學中作用和反作用的均衡觀念來說明經濟 力量的均衡。馬歇爾強調的均衡不是一般的均衡而是局部均衡。在局部均衡之下,馬歇爾研 究的是單個生產者或消費者,而不考慮各廠商、消費者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影響。 第四,強調「靜態」分析。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中,總是將自己研究的現象置於經 濟關系和相關因素不變的環境中。認為靜態下,生產和消費、分配、交換的條件一般多是不 變的。 通過閱讀,我們也不難發現:受階級和時代的限制,其理論具有局限性。 馬歇爾作為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始終沒能擺脫其的歷史局限性。首先在經濟學研究對象 上,他沒能將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生產關系引入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因為他認為,揭露資本家 對工人的剝削不利於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其次,其的核心「均衡價格理論」雖然使用價值 這個概念,但他所說的價值實際上是價格,從而掩飾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實質。第三,在分 配論中的工資里,他認為工資是勞動這個生產要素的均衡價格,掩蓋了工資的本質。在利潤 中,他極力宣揚資本家在生產中的作用,掩蓋了利潤是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的本質。他把 地租看成是受土地的需求影響而由其的邊際生產率決定的和利息是資本的需求和供給相均 衡的價格也都掩蓋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 這不禁使我想到了中國。最近 20 年來,中國經歷了劇烈的社會和經濟變革,而且可以預 期這種變革將繼續沿著更加開放、更加有序的市場經濟道路前進。然而,這種變革需要適當 的經濟理論來提供某種指導, 中國發展需要經濟理論的創新。 在創新過程中無疑要借鑒西方 經濟學,而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就是不錯的選擇。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 曼昆十大經濟學原理 Mankiw's Ten principle of economics --------關於人們如何作出決策-------- 1.原理一:People face tradeoffs 2.原理二: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3.原理三: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4.原理四: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關於人們如何相互交易-------- 5.原理五: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6.原理六: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7.原理七: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關於整體經濟如何運行-------- 8.原理八: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ce goods and services 9.原理九: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10.原理十:society face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結論-------- 關於個人作出決策的基本結論是: 人們面臨不同目標之間的交替關系(原理一), 任何一種行動的成本可以用所放棄 的機會 來衡量(原理二),理性人通過比較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作出決策(原理三),以及 人們根 據他們所面臨的激勵改變自己的行為(原理四)。 關於人們之間相互交易的基本結論是:貿易可以是互利的(原理五),市場通常是 協調人 們之間貿易的一種好方法(原理六),如果存在某種市場失靈,或者如果市場結果 不平 等,那麼政府有可能改善市場結果(原理七)。 關於整體經濟的基本結論是:生產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終的源泉(原理八),貨幣增 長是通 貨膨脹的最終的根源(原理九),而且,社會面臨著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 替關系 (原理十)。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 經濟學原理》劉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1 ) 國 民 經 濟 學 2 0 0 6 級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 ——經濟學本源問題的回答劉倩 國民經濟學 2006020234 最近,一直都在忙兼職班主任的事情,書,確實讀少了不少,但是在與小師弟小師妹的 交往中,我又對「經濟學」這個詞彙有了新的認識。 今年華師經管院的招生是大類招生,我帶的班級是經濟學類 1 班。經濟學類,別說對於 他們,就是對於我這個理論上已經讀了 6 年大學的人來說,都覺得十分不解。於是,他們帶 著很多疑問,很多困惑,很多迷茫邁入了大學校門,開始了大學的生活……作為兼班師姐, 自然會面對很多來自他們的問題,比如說經濟學究竟是什麼,要學哪些科目,學經濟學以後 有什麼用。後面兩個問題都還挺好回答的,但第一個問題,一個本源的問題真的把我給問倒 了。於是,新生進入軍訓後,趁著一些空閑,我端起了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 ,希望能在 這本經濟學的里程碑和經濟學入門教程中找到答案。 馬歇爾是英國近代最著名的經濟學家, 新古典學派和劍橋學派的創 始人,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是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經濟學界最重要 的人物。他生於英格蘭,1865 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畢業後她在劍橋任 教九年,然後又到了牛津大學,1885 年,他又回到了母校執教,直到 1905 年退休。這樣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他進入大學後開始學習數學、 哲學和政治經濟學,而且他最有興趣的哲學,但他最後還是選定經濟學 為專業。做出這個決定的重要原因是馬歇爾曾走訪英國的貧民區,無法 忘卻他所見到的貧窮和飢餓。 有人說,每一本經濟學巨著,之所以流行或具有里程碑意義,其主要原因在於其符合其 特殊的社會背景和經濟狀態,符合各自歷史條件的要求。亞當?斯密在他的經濟學巨著《國 富論》中提出了著名的被稱為「看不見的手」的原理,強調資本主義自由經濟;馬歇爾繼承 了斯密的「看不見的理論」 ,反對國家政府幹預經濟,他在 1890 年發表的《經濟學原理》中 闡述了供求論、節欲論、生產費用論,特別是邊際效用論,形成了「折衷的理論體系」 。他 在這本書里建立了靜態經濟學, 所闡述的經濟學說被看作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繼續和發 展。他的這一著作被看作是與斯密《國富論》 、李嘉圖《賦稅原理》齊名的劃時代著作,成 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專著,成為了現代經濟學的基礎,多年來一直被奉為英國經濟學的聖經。 這本經濟學著作,在馬歇爾在生之年就出版了 8 次之多。 馬歇爾理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有相當嚴密的體系, 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個體系, 一個研 究經濟學的基本框架。這本書分成了 6 篇。第一篇序論。把經濟學定義為研究財富及人類需 求關系的一門應用科學,認為其目的在於解救貧困和增進福利。第二篇,說明財富、價值、 土地、所得、工資、地租、利息、利潤、准租、生產、消費、勞動等若干基本概念。第三篇, 需求及其滿足,論述消費理論。第四篇,生產要素,論述生產理論,在這一部分,講述了土 地、勞動、資本和組織之間的關系。第五篇,需求、供給與價值的一般關系。第六篇,國民 所得的分配,論述分配理論。 馬歇爾是局部均衡分析, 即微觀經濟學的創始者, 他研究單個市場的行為而不考慮市場 與市場之間的影響。 他運用上升的供給曲線和下降的需求曲線分析收入、 成本的變化對價格 的影響。從而得出了均衡價格理論,這也是馬歇爾經濟學說的核心。他認為,市場價格決定 於供需雙方的力量均衡,二者同時起作用的。而《經濟學原理》這本著作正是對均衡價格論 的論證和引申。劉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2 ) 國 民 經 濟 學 2 0 0 6 級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 馬歇爾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建立了彈性的概念和計算彈性的公式。 他分析了需求的價格 彈性和供給的價格彈性, 發現在短時期內需求的上升會帶動價格產量的小幅度增加, 但更多 的會導致價格的上升。在長時期內,產量較容易擴張或收縮,企業可以進入或退出,這使得 長期的供給曲線顯得比較平坦。因此,馬歇爾得出結論,在短期里,需求是影響價格的決定 性因素;而在長期里,供給或生產成本是影響價格的決定因素。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尋找著那個本源問題。書中是這么講的: 「經濟學是研 究人的行為學問, 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研究影響人類行為的動機, 即人為什麼會進行這樣那 樣的選擇和活動」 ,馬歇爾得到的結論是人們從事各種經濟活動的最堅定的動機還是獲得工 資和貨幣。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是不能拿工資及貨幣來衡量的,比如說情感因素,經 濟學並不能直接衡量,但是經濟學卻可以用來衡量情感所帶愛的苦樂得失。因此,我們可以 說經濟學主要研究各種人類活動的動力或阻力。 這是經濟學的起點。 也是關於經濟學本源問 題的回答。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 這本書的英文名是:Principles of Economics,作者:N. Gregory Mankiw。依我看 來,這是一本每個人都應當讀一讀的好書,若你對經濟學知之甚少,則尤其如此。我看的這 個版本是它的第三版中文版,由梁小民翻譯,分上下兩冊。現在最新的英文版已經是第五版 了。我現在只讀完了它的上冊,即前十七章。我打算先暫停一段時間,看看其他的書,然後 再繼續學習它的下冊。 我這個人是比較缺乏經濟頭腦的:不會賺錢、不會投資、也不會花錢。從小,周圍 就沒有真正懂經濟學的人,所以沒有受到過這方面的熏陶。因而對我來說,就不是單純看看 投資一類的書就可以學會賺錢的了, 需要從頭開始, 首先培養自己最基礎的思考問題的方法。 讀完這本書,果然收獲不小。很多以前不是太明白的一些現象,現在都有了一些新 的理解:大到國家的經濟,比如,中美之間的貿易對誰有利,對誰有弊;英國當年為啥要搞 圈地運動;小到個人經濟,比如我的工資是如何被制定的等等。以後我會慢慢把這些想法都 整理記錄下來。 這本經濟學原理的開篇就提出了經濟學的十大原理,其後的章節都是圍繞著這十大 原理對各種社會經濟現象進行的分析論述。 在這里, 我就以重新復習一遍這十個原理的方式 來作為自己的讀後感吧。 這十大原理中的頭兩條不單適用於經濟學領域, 而是對我們所做的 任何決定都適用,所以我在這里對這兩條做了評論。其它條目領會得還不夠深,要過些時候 單獨寫評論。 1. People face tradeoffs. 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這一條作為十大原理之首,是因為每個人即便從未學過經濟也會對它有最深刻的體 會。 經濟學中所有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由這個權衡取捨引出來的; 而經濟學研究的意義也正 是在於幫助人們在權衡取捨中選擇最優的方案。 劉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3 ) 國 民 經 濟 學 2 0 0 6 級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 我想大家應該都有過和我同樣的體會:慾望很多,能得到滿足的卻很少。 魚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這是一個最熟為人知的權衡取捨。而我自己也 是每天面對各種權衡取捨: 早飯吃包子還是油條; 多花點時間工作還是多花點時間鍛煉身體; 平時多學計算機還多學習經濟;是買房還是投資;是愁眉苦臉地計劃將來的每一步路,還是 乾脆啥也不想又傻又開心的過日子。 2.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 他所放棄的東西。 假設我現在開始考慮是應該出去做搬運工還是去上大學,去當搬運工可以每月有 1000 元的收入,而上大學沒有收入還要交學費。這樣看來,還是當搬運工比較合算,但這 是在沒有計算成本之前。 做搬運工是有成本的, 它的成本就是因為沒有去上大學而失去的一 切,其中之一就是畢業後的工資收入。假設你這輩子工作 30 年然後退休,則做搬運工的成 本是大學畢業後一輩子的收入,至少 3 百萬元;而做搬運工的收益頂多隻有它的 1/3,收益 減掉成本其實是虧損了 2 百萬元的。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有機會上大學就千萬別 去做小工。 上大學也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不單是學費,還包括因為上學而失去的工作機會。 對於不同的人來說, 出去工作能賺到的錢數大不不同, 因而人與人之間上大學的成本也有著 天壤之別。比如說我,假如不上大學,也許就只能當搬運工,這個成本是非常低的,那當然 是上大學比較合算。但比爾蓋茨沒有上完大學,就去開了一家軟體公司並且佔領 PC 機操作 系統市場,收益相當於大約 1000 億美元。這個成本實在是太大了,對於他來說顯然讀完大 學是不合算的了。 基於同樣的原因, 沒有選擇上大學的還有 Apple 的總裁, Oracle 的總裁, 眾多的體育明星等等。 在金錢方面,人與人之間是非常不平等的,貧富之間差距巨大。但有些東西人與人 之間基本平等,比如生命,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比如時間,大多數現代人都擁有 60~80 年。 在時間與金錢之間做權衡取捨又是一個最常見的問題。時間這東西在不同的情形 下,所對應的金錢是大不相同的。對於窮人來說,時間並不值錢,對於富人則正好相反;對 於同一個人,時間剩得越少,越劇的它值錢。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做實習生,一個月有 500 塊錢就可以樂得屁顛屁顛的; 而當他即將去見上帝的時候, 哪怕花 5 萬塊錢延長一天的 生命,也覺得值得。 我要去城裡的另一邊,可以打的,也可與坐公交。也就是說,除了舒適之外,更要 在 50 塊錢和多花費在路上的一個小時的時間之間權衡取捨。 對於我來說, 塊錢還不是一 50 個可以想都不去想的數字,不過我經常這樣說服自己:算了,就花 50 塊錢吧。到我快死的 時候,這 50 塊錢也許連 1 分鍾都買不來;而現在能買來 1 個小時,已經很合算了。 劉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4 ) 國 民 經 濟 學 2 0 0 6 級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 有些權衡取捨非常容易做決定,因為成本比較低。比如是取魚還是取熊掌。我決不 會在飯桌上為這個問題多費腦筋,無論選什麼,成本都不高。有些決定就難做了,比如當生 和義不可得兼,取生還是取義?無論取什麼,其成本都大的不可估量。 3.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4.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5.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更好。 6. 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市場通常是組織 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7. 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 場結果。 8. 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ce goods and services. 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9. 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 幣時,物價上升。 10. 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社會 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劉 倩 ( 2 0 0 6 0 2 0 2 3 4 5 ) 國 民 經 濟 學 2 0 0 6 級
『貳』 從零開始學炒股大全集的序言
股市是一個高風險的投資市場,炒股除了要有資金,還應該有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很多對股市只有一知半解的投資者在高回報的誘惑下,辦理了股東賬戶和資金賬戶就匆匆入市,實在是讓人憂心,從某種角度來說,缺少專業知識才是最大的風險。
想要在股市搏殺中勝出,就需要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地學習和實踐。運氣往往偏愛最努力的人,而不是最聰明的人。如果你已經人市成為一名股民,那麼就應該盡早補充一下投資常識和風險課程;如果你正准備入市,就必須做好基本功課、做好風險承擔和防範的准備。切勿盲目行事。
一些進入股市時間短的股民最大的缺陷是實踐少、經驗少和行情見識少,因此必須多學習。要學習股市與各種社會、政治和經濟利益的關系;學習技術分析,學習社會經濟知識,學用有效的財務分析知識。只有經過努力學習,新股民才可能成為股市大贏家,而不是掉人莊家的陷阱,在股市上慘敗而歸。
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知識,認真系統地了解炒股理論知識,如果想在股市中獲利,關鍵要熟悉證券市場中基礎的游戲規則,大到國家的法律法規、證券市場的基本運行規律,小到股票的各種基礎知識、交易方式等常識。
其次,要學習簡單的技術分析方法。作為一名股民,不能只靠聽親友建議、馬路消息炒股,你必須掌握一些技術分析方法,對股市有自己的判斷。
有句俗語叫做: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意思是說,要想在河裡抓到魚,就得先准備好捕魚的工具。《從零開始學炒股大全集》正是這樣一本授人以漁的股票投資工具書。本書分為基礎知識篇、基本分析篇、投資智慧篇、技術分析篇、實戰操盤篇、理論延展篇及公式匯總篇,全面而細致地分析了股票投資應掌握的知識技能,可以稱得上是股票投資的網路全書。
1.資產負債表各項目的填列
報表中的「年初數」欄內各項數字。根據上年末資產負債表「期末數」欄內所列數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資產負債表各個項目的名稱和內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則應對上年末資產負債表各項目的名稱和數字按照本年度的口徑進行調整,填人報表中的」年初數」欄內。
2.報表其他各項目的內容和填列方法
「貨幣資金」項目 反映企業庫存現金、銀行結算戶存款、外埠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資金等貨幣資金的合計數。
「短期投資」項目 反映企業購人的各種能隨時變現.持有時間不超過1年的有價證券以及不超過1年的其他投資。
「應收票據」項目 反映企業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銀行貼現的應收票據,包括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
「應收帳款」項目 反映企業因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等而應向購買單位收取的各種款項。
「壞帳准備」項目 反映企業提取尚未轉銷的壞帳准備。
「預付帳款」項目 反映企業預付給供應單位的款項。
「應收補貼款」項目 反映企業應收的各種補貼款。
「其它應收款」項目 反映企業對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應收和暫付的款項。
「存貨」項目 反映企業期末在庫、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項存貨的實際成本。包括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自製半成品、產成品、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等。
「待攤費用」項目 反映企業已經支付但應由以後各期分期攤銷的費用。企業的開辦費、租人固定資產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攤費用,應在本表「遞延資產」項目反映,不包括在該項目數字之內。
「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項目 反映企業在清查財產中發現的尚待轉銷或作其他處理的流動資產盤虧、毀損扣除盤盈後的凈損失。
「其他流動資產」項目 反映企業除以上流動資產項目外的其他流動資產的實際成本。
「長期投資」項目 反映企業不準備在1年內變現的投資。長期投資中將於1年內到期的債券,應在流動資產類下「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券投資」項目單獨反映。
「固定資產原價」項目和「累計折舊」項目 反映企業的各種固定資產原價及累計折舊。融資租人的固定資產在產權尚未確定之前,其原價及已提折舊也包括在內。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原價並應在本表下端補充資料內另行反映。
「固定資產清理」項目 反映企業因出售、毀損、報廢等原因轉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畢的固定資產的凈值,以及固定資產清理過程中所發生的清理費用和變價收入等各項金額的差額。
『叄』 linux下的語言多樣性引言怎麼寫
linux下改變語言環境
1、查看當前語言變數值
$ locale
2、查看系統內安裝的語言
$ locale -a
3、臨時修改語言值
$ export LC_ALL=en_US.UTF-8
$ export LANGUAGE=en_US:en
$ export LC_ALL=zh_CN.UTF-8
$ export LC_ALL=zh_CN.GB18030
$ export LANGUAGE=zh_CN:zh:en_US:en
4.1、永久修改系統的語言值
修改文件/etc/profile(對所有用戶有效)或者~/.bash_profile。在文件尾加入上面的修改值。重新登錄生效。
4.2、永久修改系統的locale值
修改文件(debian系列):/etc/default/locale
修改文件(redhat系列):/etc/sysconfig/i18n
在文件尾加入上面的修改值。重啟電腦生效。
其它工具正常顯示設置:
SecureCRT:Options->SessionOptions->Appearance->Character encoding設置成和linux系統一樣的字元編碼。
說明:
LANG和LANGUAGE的區別:
LANGUAGE - Most programs use this for the language of its interface
LANG - Specifies the default locale for all unset locale variables
LANGUAGE是應用程序的界面語言,應用程序用這個值來確定界面用什麼語言顯示。
LANG是優先順序最低的一個locale值,決定顯示繪圖時使用的字元集,是否顯示亂碼和這個值有關。
默認情況:LANGUAGE值不存在,LANG=C(即POSIX類型)
LANG和LC_ALL的區別:
LANG是優先順序很低的一個變數,它是LC_*不存在時的默認值。LC_ALL 是一個優先順序最高的變數,它總是覆蓋已經存在的LC_*,不管LC_*是否存在都會被覆蓋。
而具體到某一種類型字元,在顯示時它用本地字元集實際起效果的就是LC_*。
簡單的說:LC_ALL和LANG優先順序的關系:LC_ALL > LC_* > LANG
特別提示:運行 $ locale 命令時有""號包含LC_*的都是不存在的變數,顯示的是LANG值,或者LC_ALL值。(想清除變數用unset命令)
Locale說明:
locale是根據用戶所使用的語言(Language), 地域 (Territory) 和字元集(Codeset),以及當地的文化傳統所定義的一個軟體運行時的語言環境。書寫格式為: 語言[_地域[.字元集]],比如:en_US.UTF-8
locale把按照所涉及到的文化傳統的各個方面分成12個大類,這12個大類分別是:
1、字元輸入(LC_CTYPE)
2、數字(LC_NUMERIC)
3、比較和排序習慣(LC_COLLATE)
4、時間顯示格式(LC_TIME)
5、貨幣單位(LC_MONETARY)
6、信息:主要是提示信息,錯誤信息,狀態信息,標題,標簽,按鈕和菜單等(LC_MESSAGES)
7、姓名書寫方式(LC_NAME)
8、地址書寫方式(LC_ADDRESS)
9、電話號碼書寫方式(LC_TELEPHONE)
10、度量衡表達方式 (LC_MEASUREMENT)
11、默認紙張尺寸大小(LC_PAPER)
12、對locale自身包含信息的概述(LC_IDENTIFICATION)
『肆』 參考文獻格式
參考文獻標准格式是指為了撰寫論文而引用已經發表的文獻的格式,根據參考資料類型可分為專著[M],會議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准[S],專利[P],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A],雜志[G]。
1、期刊論文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論文名稱[J].期刊名稱,發表年份(第幾期):頁碼.
注意:一般而言,參考文獻里的標點符號用的是英文狀態下輸入的標點符號。輸完漢字要切換到英文狀態,再輸入相應的標點符號。
示例:沈延生.村政的興衰與重建[J].戰略與管理,1998(6):1-34.
2、學位論文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論文名稱[D].畢業院校所在城市:畢業院校,論文提交年份:頁碼.
示例:
劉楊.同人小說的著作權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2:12-15.
3、書籍著作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著作名稱[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稱,出版年份:頁碼.
示例:金太軍.村治治理與權力結構[M].廣州:廣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4)數字貨幣序言擴展閱讀
最主要的是根據載體把文獻分為印刷型、縮微型、機讀型和聲像型。
(1)印刷型:是文獻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鉛印、油印、膠印、石印等各種資料。優點查可直接、方便地閱讀。
(2)縮微型:是以感光材料為載體的文獻,又可分為縮微膠卷和縮微平片,優點是體積小、便於保存、轉移和傳遞。但閱讀時須用閱讀器。
(3)計算機閱讀型:是一種最新形式的載體。它主要通過編碼和程序設計,把文獻變成符號和機器語言,輸入計算機,存儲在磁帶或磁碟上,閱讀時,再由計算機輸出,它能存儲大量情報,可按任何形式組織這些情報,並能以極快的速度從中取出所需的情報。出現的電子圖書即屬於這種類型。
(4)聲像型:又稱直感型或視聽型,是以聲音和圖像形式記錄在載體上的文獻,如唱片、錄音帶、錄像帶、科技電影、幻燈片等。
『伍』 大滯脹的序言
為什麼,人類的財富成為泡影……
以宏觀經濟分析著稱的宋國青教授在北大講課時有感而發:「2008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轉換之快前所未有。我們剛剛把通貨膨脹理出個眉目,通貨緊縮來了;還沒把通貨緊縮研究完,通貨膨脹又要來了。」
2009年6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5月份經濟數據表明,我國5月份CPI同比下降1.4%,環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7.2%,環比上漲0.1%。數據一公布,面對這同一個數據,經濟學家們對於將來物價情況的預期卻發生重大分歧。既有對通縮的擔憂,也有對通脹的恐懼,但是更大的威脅,則是滯脹。
自從有了人類的經濟活動,通貨膨脹就似乎是一個永遠也擺脫不掉的的「經濟惡魔」。數千年以來,它總是在人們毫無准備時爆發,它使人們通過辛苦工作而積累下來的財富毀於一旦,使無數人墮入失業、貧窮、飢寒交迫甚至無家可歸的悲慘境地。它導致了歷史上無數個政權的覆滅,甚至像像瘟疫一樣,從一個國家蔓延到另一個國家,成為戰爭的導火線。
通貨膨脹,看似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不過是流通中的「鈔票」過多,超過「實際」需要的數量而已。然而,通貨膨脹給人類造成的傷害,卻是「罊竹難書」。通貨膨脹的原因也看似簡單,追根尋底,不就是那麼一架小小的印鈔機?然而,關於通貨膨脹的分析,卻讓一代代經濟學家絞盡腦汁,爭論得面紅耳赤也無法定論。
通貨膨脹,不過由兩個經濟指標,CPI和PPI。它們所表示的,也不過是日常生活用品或企業產品價格的綜合計算。可它們每次稍有變化,卻令全世界上至政府下至百姓每個人聞風變色。
資料鏈接:反映通貨膨脹的經濟指標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即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 2.3%。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5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 CPI增幅大於3%時我們稱為通貨膨脹;而當CPI增幅大於5%的時,我們稱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PPI(Procer Price Index):即生產者物價指數。衡量國內生產商所生產的產品(平均)價格。PPI上升,就是企業的生產價格指數上升,就是說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出廠價格都在上升。
人們害怕通貨膨脹,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物價的起落,經濟的波動,意味著「經濟周期」這個惡魔又光臨了!他會前來吞吃人們的財富。於是,美國人編出這樣一則笑話,來「解釋」經濟周期:
所謂「繁榮」,就是你出售商品時價格上漲;
所謂「通貨膨脹」,就是你購買東西時價格上漲。
所謂經濟「衰退」,就是別人失業的時候;
所謂經濟「蕭條」,就是你自己失業的時候。
這個笑話帶有一種宿命式的悲哀,它向人們宣布:現代經濟永遠逃不出「經濟周期」的魔掌。增長預示著下一次衰退,繁榮預示著下一次蕭條。而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交替,也就是物價的時漲時落,更像一把剪刀,剪走了人們「繁榮時代」的成果,卻把衰退的負擔壓在每個人肩上。
而這個笑話還反應出一個經濟現象,給「經濟周期」的每個階段做「標志」的,就是兩件事:通貨膨脹(物價)與失業。這兩件事與每個人的生活直接相關,前者關系你的錢可以買來多少東西,後者關繫到你可以掙多少錢。
從20世紀70年代以後,通貨膨脹與失業以一種新的方式結合在了一起。從那時起,經濟學界有一個新名詞——滯脹。同時,人們還發明一個新的經濟指標——痛苦指數,即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的總和,來反映現代型經濟危機給人類帶來的不幸。
在那個時代,滯脹,成為人們經濟生活中新的噩夢。以往的經濟調控規律似乎失靈了,價格不再反應供求關系,人民的財富按照不可阻擋、不可預知的方式縮水。
不過,說起滯脹產生的原因,卻是因為人們太過害怕通貨膨脹的反面「通貨緊縮」了。這,又是為什麼?
比如,著名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比較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之後,毅然選擇了通貨膨脹,他說:「通貨膨脹不公平,通貨緊縮不聰明。只要不是德國那種過度通貨膨脹,兩害相比,還是通貨緊縮的害處更大。」
而著名美國經濟學家菲利普斯,為失業和通貨膨脹的關系畫出一條曲線,試圖證明,通貨膨脹能夠減少失業,這個曲線反映的是通貨膨脹率低時,失業率高;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則低。
這些經濟學家的觀點,反應出一種普遍心態:在現代社會,「通化緊縮」彷彿成了「蕭條」的代名詞。自二戰以後,世界各國開始普遍實行以「適度通貨膨脹」為目標的經濟政策,旨在刺激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
普通老百姓也習慣了「經濟氣侯」的這種變化。如果物價總不上漲,這意味著各行各業日子不好過,股市下跌,消費不振,努力工作可能賺不到錢,自己所在的公司也快裁員了。還不如既漲價也漲工資,心裡才更踏實一些。
即便是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由於失業、經濟發展停滯與通貨膨脹同時出現,似乎開始打破「失業與通貨膨脹負相關」的論斷。然而,在這個金融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經濟泡沫層出不窮的現代社會,人類越是喜愛從金融投機活動中獲利,就越是對寬松的政府信貸和大量流動資金抱有「堅定信仰」。資產市場的繁榮,與寬松的信貸和大量流動性釋放是分不開的。自然,這也是一切金融危機的禍根。
害怕通貨膨脹,又怕沒有通貨膨脹,害怕經濟停滯、無錢可賺,又怕物價上漲、入不敷出,這是現代社會的兩難選擇。種種治理措施,如同一個個復雜的外力,把經濟運行架在無數個翹翹板之上,努力維護著基本的平衡。然而,一旦某個翹翹板突然傾斜。滯脹一定準時光臨,把世界推向誰也不願意看到的「糟糕年代」!
而對於每個普通百姓來說,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價格的漲落、經濟周期的存在,使得他們的財富、金錢都處在一種不穩定的狀態。這意味著,不論自己工作多麼努力,業績多麼優秀,一個人都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通貨膨脹總會不請自來,將自己辛苦工作積累的財富吞噬干凈!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很快導致各國陷入一個新的歷史困境,即經濟停滯、失業率增高卻伴隨著物價上漲的「滯脹」局面。然而,與20世紀70年代不同的是,這次滯脹「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全球物價神秘地碰到屋頂,繼而悄然回落。於是「通貨緊縮」的「大蕭條」局面愈發不可收拾。
為了挽救經濟,幾乎所有國家的對策都是「寬松性貨幣政策」,也就是歷史上使用過無數次的「增印鈔票」。就連美聯儲伯南克都宣稱,如有必要,不惜「用直升機向華爾街撒錢」。自然,人們面對未來局勢,產生了幾種不同的猜測:
其一,長期性的世界經濟衰退並伴隨通貨緊縮;
其二,重新回到上世紀70年代的那種「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並行」的滯脹局面中;
其三,有人甚至認為,CPI 呈兩位數字甚至更快速度攀升的「惡性通貨膨脹」,可能在未來等待著我們……
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令人困惑不解。難道,貨幣這個東西,這些薄薄的、由印鈔機印出來的花色紙片,真的是一個無法看透、無法預知又無法掌控的怪物?不然,何以人類歷史上,它總是一次次戲弄著人們?一次次讓人們歡天喜地,又一次次讓人們跌落到破產的泥淖中?
通貨膨脹,到底因何而產生?它究竟使誰獲利?誰又在通貨膨脹中利益受損?誰喜歡通貨膨脹,誰又不喜歡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不能實現財富的再分配,為何歷史上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通貨膨脹呢?現代金融市場建立以來,為什麼金融危機不斷?人類能夠找到一條減少或避免這種金融危機不斷發生的方式嗎?
如果想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請你打開本書吧!你會發現,通貨膨脹的故事,也是一個個不斷重復的歷史輪回。無數似曾相識的故事,一次一次告訴我們:人類那無限膨脹的慾望、資本那瘋狂追逐利潤的天性,使得我們常常一次次忘掉似曾相識的歷史,一次次重復似曾相識的鬧劇……
『陸』 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的前 言
本規范規定了普通話書面語中異形詞的推薦使用詞形。
本規范由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提出立項。
本規范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規范(標准)審定委員會審定。
本規范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試行。
本規范起草單位:中國語文報刊協會。
本規范起草人:李行健、應雨田、謝質彬、孫光貴、鄒玉華、張育泉、郗鳳岐等。曹先擢、傅永和、高更生、蘇培成、季恆銓任顧問。湖南常德師范學院、山東濰坊學院和湖南長沙師范學校有關人員參加了研製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本規范是推薦性試行規范。根據「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區別對待、分批整理」的工作方針,選取了普通話書面語中經常使用、公眾的取捨傾向比較明顯的338組(不含附錄中的44組)異形詞(包括詞和固定短語),作為第一批進行整理,給出了每組異形詞的推薦使用詞形。
本規范適用於普通話書面語,包括語文教學、新聞出版、辭書編纂、信息處理等方面。 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1955年12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布)
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1985年12月27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廣播電視部發布)
簡化字總表(1986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
現代漢語常用字表(1988年1月26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1988年3月25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發布)
GB/T 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⒊1 異形詞(variant forms of the same word)
普通話書面語中並存並用的同音(本規范中指聲、韻、調完全相同)、同義(本規范中指理性意義、色彩意義和語法意義完全相同)而書寫形式不同的詞語。
⒊2異體字(variant forms of a Chinese character)
與規定的正體字同音、同義而寫法不同的字。本規范中專指被《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淘汰的異體字。
⒊3詞形(word form/lexical form)
本規范中指詞語的書寫形式。
⒊4語料(corpus)
本規范中指用於詞頻統計的普通話書面語中的語言資料。
⒊5 詞頻(word frequency)
在一定數量的語料中同一個詞語出現的頻度,一般用詞語的出現次數或覆蓋率來表示。本規范中指詞語的出現次數。 現代漢語中異形詞的出現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涉及形、音、義等多個方面。整理異形詞必須全面考慮、統籌兼顧。既立足於現實,又尊重歷史;既充分注意語言的系統性,又承認發展演變中的特殊情況。
⒋1 通用性原則
根據科學的詞頻統計和社會調查,選取公眾普遍使用的詞形作為推薦詞形。把通用性原則作為整理異形詞的首要原則,這是由語言的約定俗成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據多方考察,90%以上的常見異形詞在使用中詞頻逐漸出現顯著性差異,符合通用性原則的詞形絕大多數與理據性等原則是一致的。即使少數詞頻高的詞形與語源或理據不完全一致,但一旦約定俗成,也應尊重社會的選擇。如「畢恭畢敬24——必恭必敬0」(數字表示詞頻,下同),從源頭來看,「必恭必敬」出現較早,但此成語在流傳過程中意義發生了變化,由「必定恭敬」演變為「十分恭敬」,理據也有了不同。從目前的使用頻率看,「畢恭畢敬」通用性強,故以「畢恭畢敬」為推薦詞形。
⒋2 理據性原則
某些異形詞較少使用,或詞頻無顯著性差異,難以依據通用性原則確定取捨,則從詞語發展的理據性角度推薦一種較為合理的詞形,以便於理解詞義和方便使用。如「規誡1——規戒2」,「戒」「誡」為同源字,在古代二者皆有「告誡」和「警戒」義,因此兩詞形皆合語源。但現代漢語中「誡」多表「告誡」義,「戒」多表「警戒」義,「規誡」是以言相勸,「誡」的語素義與詞義更為吻合,故以「規誡」為推薦詞形。
⒋3 系統性原則
詞彙內部有較強的系統性,在整理異形詞時要考慮同語素系列詞用字的一致性。如「侈靡0——侈糜0|靡費3——糜費3」,根據使用頻率,難以確定取捨。但同系列的異形詞「奢靡87——奢靡17」,前者佔有明顯的優勢,故整個系列都確定以含「靡」的詞形為推薦詞形。
以上三個原則只是異形詞取捨的三個主要側重點,具體到每組詞還需要綜合考慮決定取捨。
另外,社會上還流行著一批含有非規範字(即國家早已廢止的異體字或已簡化的繁體字)的異形詞,造成書面語使用中的混亂。這次選擇了一些影響較大的列為附錄,明確作為非規范詞形予以廢除。 本表研製過程中,用《人民日報》1995——2000年全部作品作語料對異形詞進行詞頻統計和分析,並逐條進行人工干預,盡可能排除電腦統計的誤差,部分異形詞還用《人民日報》1987——1995年語料以及1996——1997年的66種社會科學雜志和158種自然科學雜志的語料進行了抽樣復查。同時參考了《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辭海》《新華詞典》《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等工具書和有關討論異形詞的文章。
每組異形詞破折號前為選取的推薦詞形。表中需要說明的個別問題,以注釋方式附在表後。
本表所收的條目按首字的漢語拼音音序排列,同音的按筆畫數由少到多排列。
附錄中列出的非規范詞形置於圓括弧內,已淘汰的異體字和已簡化的繁體字在左上角用「*」號標明。 A
按捺—按納 ànnà
按語—案語ànyǔ
B
百廢俱興—百廢具興 bǎifèi-jùxīnɡ
百葉窗—百頁窗 bǎiyèchuānɡ
斑白—班白、頒白 bānbái
斑駁—班駁 bānbó
孢子—胞子 bāozǐ
保鏢—保鑣 bǎobiāo
保姆—保母、褓姆 bǎomǔ
輩分—輩份 bèifèn
本分—本份 běnfèn
筆畫—筆劃 bǐhuà
畢恭畢敬—必恭必敬 bìɡōnɡ-bìjìnɡ
編者按—編者案 biānzhě』àn
扁豆-扁豆、扁豆、藊豆biǎndòu
標志—標識 biāozhì
鬢角—鬢腳 bìnjiǎo
秉承—稟承 bǐnɡchénɡ
補丁—補靪、補釘 bǔdinɡ
C
參與—參預 cānyù
慘淡—慘澹 cǎndàn
差池—差遲 chāchí
摻和—攙和 chānhuo ①
摻假—攙假 chānjiǎ
摻雜—攙雜 chānzá
鏟除—剗除 chǎnchú
徜徉—倘佯 chánɡyánɡ
車廂—車箱 chēxiānɡ
徹底—澈底 chèdǐ
沉思—沈思chénsī ②
稱心—趁心 chènxīn
成分—成份 chénɡfèn
澄澈—澄徹 chénɡchè
侈靡—侈糜 chǐmí
籌劃—籌畫 chóuhuà
籌碼—籌馬 chóumǎ
躊躇—躊躕 chóuchú
出謀劃策—出謀畫策 chūmóu-huàcè
喘吁吁—喘噓噓 chuǎnxūxū
瓷器—磁器 cíqì
賜予—賜與 cìyǔ
粗魯—粗鹵 cūlǔ
D
搭檔—搭當、搭擋 dādànɡ
搭訕—搭赸、答訕 dāshàn
答復—答覆 dáfù
戴孝—帶孝 dàixiào
擔心—耽心 dānxīn
擔憂—耽憂 dānyōu
耽擱—擔擱 dānɡe
淡泊—澹泊 dànbó
淡然—澹然 dànrán
倒霉—倒楣dǎoméi
低回—低徊 dīhuí ③
凋敝—雕敝、雕弊 diāobì ④
凋零—雕零 diāolínɡ
凋落—雕落 diāoluò
凋謝—雕謝 diāoxiè
跌宕—跌盪 diēdànɡ
跌跤—跌交 diējiāo
喋血—蹀血 diéxuè
叮嚀—丁寧dīnɡnínɡ
訂單—定單 dìnɡdān ⑤
訂戶—定戶 dìnɡhù
訂婚—定婚 dìnɡhūn
訂貨—定貨 dìnɡhuò
訂閱—定閱 dìnɡyuè
斗拱—枓拱、枓栱 dǒuɡǒnɡ
逗留—逗遛 dòuliú
逗趣兒—鬥趣兒 dòuqùr
獨角戲—獨腳戲 dújiǎoxì
端午—端五 ānwǔ
E
二黃—二簧 èrhuánɡ
二心—貳心 èrxīn
F
發酵—醱酵 fājiào
發人深省—發人深醒 fārén-shēnxǐnɡ
繁衍—蕃衍 fányǎn
吩咐—分付 fēnfù
分量—份量 fènliànɡ
分內—份內 fènnèi
分外—份外 fènwài
分子—份子 fènzǐ ⑥
憤憤—忿忿 fènfèn
豐富多彩—豐富多采 fēnɡfù-ōcǎi
風癱—瘋癱 fēnɡtān
瘋癲—瘋顛 fēnɡdiān
鋒芒—鋒鋩 fēnɡmánɡ
服侍—伏侍、服事 fúshi
服輸—伏輸 fúshū
服罪—伏罪 fúzuì
負隅頑抗—負嵎頑抗 fùyú-wánkànɡ
附會—傅會 fùhuì
復信—覆信 fùxìn
覆轍—復轍 fùzhé
G
干預—干與 ɡānyù
告誡—告戒 ɡàojiè
耿直—梗直、鯁直 ɡěnɡzhí
恭維—恭惟 ɡōnɡwei
勾畫—勾劃 ɡōuhuà
勾連—勾聯 ɡōulián
孤苦伶仃—孤苦零丁 ɡūkǔ-línɡdīnɡ
辜負—孤負 ɡūfù
古董—骨董 ɡǔdǒnɡ
股份—股分 ɡǔfèn
骨瘦如柴—骨瘦如豺 ɡǔshòu-rúchái
關聯—關連 ɡuānlián
光彩—光采 ɡuānɡcǎi
歸根結底—歸根結柢 ɡuīɡēn-jiédǐ
規誡—規戒 ɡuījiè
鬼哭狼嚎—鬼哭狼嗥 ɡuǐkū-lánɡháo
過分—過份 ɡuòfèn
H
蛤蟆—蝦蟆 hámɑ
含糊—含胡 hánhu
含蓄—涵蓄 hánxù
寒磣—寒傖 hánchen
喝彩—喝采 hècǎi
喝倒彩—喝倒采 hèdàocǎi
轟動—哄動 hōnɡdònɡ
弘揚 —宏揚 hónɡyánɡ
紅彤彤—紅通通 hónɡtōnɡtōnɡ
宏論—弘論 hónɡlùn
宏圖—弘圖、鴻圖 hónɡtú
宏願—弘願 hónɡyuàn
宏旨—弘旨 hónɡzhǐ
洪福—鴻福 hónɡfú
狐臭—胡臭 húchòu
蝴蝶—胡蝶húdié
糊塗—胡塗 hútu
琥珀—虎魄 hǔpò
花招—花著 huāzhāo
劃拳—豁拳、搳拳 huáquán
恍惚—恍忽 huǎnɡhū
輝映—暉映 huīyìnɡ
潰膿—?膿 huìnónɡ
渾水摸魚—混水摸魚 húnshuǐ-mōyú
夥伴—火伴 huǒbàn
J
機靈—機伶 jīlinɡ
激憤—激忿 jīfèn
計劃—計畫 jìhuà
紀念—記念 jìniàn
寄予—寄與 jìyǔ
夾克—茄克 jiākè
嘉賓—佳賓 jiābīn
駕馭—駕御 jiàyù
架勢—架式 jiàshi
嫁妝—嫁裝 jiàzhuɑnɡ
簡練—簡煉 jiǎnliàn
驕奢淫逸—驕奢淫佚 jiāoshē-yínyì
角門—腳門 jiǎomén
狡猾—狡滑 jiǎohuá
腳跟—腳根 jiǎoɡēn
叫花子—叫化子 jiàohuāzi
精彩—精采 jīnɡcǎi
糾合—鳩合 jiūhé
糾集—鳩集 jiūjí
就座—就坐 jiùzuò
角色—腳色 juésè
K
剋期—刻期kèqī
克日—刻日 kèrì
刻畫—刻劃 kèhuà
闊佬—闊老kuòlǎo
L
襤褸—藍縷 lánlǚ
爛漫—爛縵、爛熳 lànmàn
狼藉—狼籍 lánɡjí
榔頭—狼頭、豍頭 lánɡtou
累贅—累墜 léizhui
黧黑—黎黑 líhēi
連貫—聯貫 liánɡuàn
連接—聯接 liánjiē
連綿—聯綿 liánmián ⑦
連綴—聯綴 liánzhuì
聯結—連結 liánjié
聯袂—連袂 liánmèi
聯翩—連翩 liánpiān
踉蹌—踉【?將】 liànɡqiànɡ
嘹亮—嘹喨 liáoliànɡ
繚亂—撩亂 liáoluàn
伶仃—零丁 línɡdīnɡ
囹圄—囹圉 línɡyǔ
溜達—蹓躂 liūdɑ
流連—留連 liúlián
嘍啰—嘍羅、僂㑩 lóuluó
魯莽—鹵莽 lǔmǎnɡ
錄像—錄象、錄相 lùxiànɡ
絡腮鬍子—落腮鬍子 luòsāi-húzi
落寞—落漠、落莫 luòmò
M
麻痹—痳痹 mábì
麻風—痳風 máfēnɡ
麻疹—痳疹 mázhěn
馬蜂—螞蜂 mǎfēnɡ
馬虎—馬糊 mǎhu
門檻—門坎 ménkǎn
靡費—糜費 mífèi
綿連—綿聯 miánlián
靦腆—䩄覥 miǎntiǎn
模仿—摹仿 mófǎnɡ
模糊—模胡 móhu
模擬—摹擬 mónǐ
摹寫—模寫 móxiě
摩擦—磨擦 mócā
摩拳擦掌—磨拳擦掌 móquán-cāzhǎnɡ
磨難—魔難 mónàn
脈脈—眽眽 mòmò
謀劃—謀畫 móuhuà
N
那麼—那末 nàme
內訌—內哄 nèihònɡ
凝練—凝煉 nínɡliàn
牛仔褲—牛崽褲 niúzǎikù
紐扣—鈕扣 niǔkòu
P
扒手—掱手 páshǒu
盤根錯節—蟠根錯節 pánɡēn-cuòjié
盤踞—盤據、蟠踞、蟠據 pánjù
盤曲—蟠曲 pánqū
盤陀—盤陁 pántuó
磐石—盤石、蟠石 pánshí
蹣跚—盤跚 pánshān
彷徨—旁皇 pánɡhuánɡ
披星戴月—披星帶月 pīxīnɡ-dàiyuè
疲沓—疲塌 pítɑ
漂泊—飄泊 piāobó
漂流—飄流 piāoliú
飄零—漂零 piāolínɡ
飄搖—飄颻 piāoyáo
憑空—平空 pínɡkōnɡ
Q
牽連—牽聯 qiānlián
憔悴—蕉萃 qiáocuì
清澈—清徹 qīnɡchè
情愫—情素 qínɡsù
拳拳—惓惓 quánquán
勸誡—勸戒 quànjiè
R
熱乎乎—熱呼呼 rèhūhū
熱乎—熱呼 rèhu
熱衷—熱中 rèzhōnɡ
人才—人材 réncái
日食—日蝕 rìshí
入座—入坐 rùzuò
S
色彩—色采 sècǎi
殺一儆百—殺一警百 shāyī-jǐnɡbǎi
鯊魚—沙魚 shāyú
山楂—山查 shānzhā
舢板—舢舨 shānbǎn
艄公—梢公 shāoɡōnɡ
奢靡—奢糜 shēmí
申雪—伸雪 shēnxuě
神采—神彩 shéncǎi
濕漉漉—濕淥淥 shīlūlū
什錦—十錦 shíjǐn
收服—收伏 shōufú
首座—首坐 shǒuzuò
書簡—書柬 shūjiǎn
雙簧—雙豑 shuānɡhuánɡ
思維—思惟 sīwéi
死心塌地—死心踏地 sǐxīn-tādì
T
踏實—塌實 tāshi
甜菜—菾菜 tiáncài
鋌而走險—挺而走險 tǐnɡ』érzǒuxiǎn
透徹—透澈 tòuchè
圖像—圖象 túxiànɡ
推諉—推委 tuīwěi
W
玩意兒—玩藝兒 wányìr
魍魎—蝄【蟲兩】 wǎnɡliǎnɡ
諉過—委過 wěiɡuò
烏七八糟—污七八糟wūqībāzāo
無動於衷—無動於中 wúdònɡyúzhōnɡ
毋寧—無寧wúnìnɡ
毋庸—無庸 wúyōnɡ
五彩繽紛—五采繽紛 wǔcǎi-bīnfēn
五勞七傷—五癆七傷 wǔláo-qīshānɡ
X
息肉—瘜肉 xīròu
稀罕—希罕 xīhɑn
稀奇—希奇 xīqí
稀少—希少 xīshǎo
稀世—希世 xīshì
稀有—希有 xīyǒu
翕動—噏動 xīdònɡ
洗練—洗煉 xǐliàn
賢惠—賢慧 xiánhuì
香醇—香純 xiānɡchún
香菇—香菰 xiānɡɡū
相貌—像貌 xiànɡmào
瀟灑—蕭灑 xiāosǎ
小題大做—小題大作 xiǎotí-dàzuò
卸載—卸傤 xièzài
信口開河—信口開合 xìnkǒu-kāihé
惺忪—惺松 xīnɡsōnɡ
秀外慧中—秀外惠中 xiùwài-huìzhōnɡ
序文—敘文 xùwén
序言—敘言 xùyán
訓誡—訓戒 xùnjiè
Y
壓服—壓伏 yāfú
押韻—壓韻 yāyùn
鴉片—雅片 yāpiàn
揚琴—洋琴 yánɡqín
要麼—要末 yàome
夜宵—夜消 yèxiāo
一錘定音—一槌定音 yīchuí-dìnɡyīn
一股腦兒—一古腦兒 yīɡǔnǎor
衣襟—衣衿 yījīn
衣著—衣著 yīzhuó
義無反顧—義無返顧 yìwúfǎnɡù
淫雨—霪雨 yínyǔ
盈餘—贏余 yínɡyú
影像—影象 yǐnɡxiànɡ
余暉—余輝yúhuī
漁具—魚具 yújù
漁網—魚網 yúwǎnɡ
與會—預會 yùhuì
與聞—預聞 yùwén
馭手—御手 yùshǒu
預備—豫備 yùbèi ⑧
原來—元來 yuánlái
原煤—元煤 yuánméi
原原本本—源源本本、元元本本 yuányuán-běnběn
緣故—原故 yuánɡù
緣由—原由 yuányóu
月食—月蝕 yuèshí
月牙—月芽 yuèyá
芸豆—雲豆 yúndòu
Z
雜沓—雜遝 zátà
再接再厲—再接再礪 zàijiē-zàilì
嶄新—斬新 zhǎnxīn
輾轉—展轉 zhǎnzhuǎn
戰栗—顫栗 zhànlì ⑨
賬本—帳本 zhànɡběn ⑩
折中—折衷 zhézhōnɡ
這么—這末 zhème
正經八百—正經八擺 zhènɡjīnɡ-bābǎi
芝麻—脂麻 zhīmɑ
肢解—支解、枝解 zhījiě
直截了當—直捷了當、直截了當 zhíjié-liǎodànɡ
指手畫腳—指手劃腳 zhǐshǒu-huàjiǎo
周濟—賙濟 zhōujì
轉悠—轉游 zhuànyou
裝潢—裝璜 zhuānɡhuánɡ
孜孜—孳孳 zīzī
姿勢—姿式 zīshì
仔細—子細zǐxì
自個兒—自各兒 zìɡěr
佐證—左證zuǒzhènɡ
【注釋】
①「摻」「攙」實行分工:「摻」表混合義,「攙」表攙扶義。
②「沉」本為「沈」的俗體,後來「沉」字成了通用字,與「沈」並存並用,並形成了許多異形詞,如「沉沒—沈沒|沉思—沈思|深沉—深沈」等。現在「沈」只讀shěn,用於姓氏。地名沈陽的「沈」是「瀋」的簡化字。表示「沉沒」及其引申義,現在一般寫作「沉」,讀chén。
③《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審定「徊」統讀huái。「低回」一詞只讀dīhuí,不讀dīhuái。
④「凋」「雕」古代通用,1955年《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曾將「凋」作為「雕」的異體字予以淘汰。1988年《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確認「凋」為規範字,表示「凋謝」及其引申義。
⑤「訂」「定」二字中古時本不同音,演變為同音字後,才在「預先、約定」的義項上通用,形成了一批異形詞。不過近幾十年二字在此共同義項上又發生了細微的分化:「訂」多指事先經過雙方商討的,只是約定,並非確定不變的;「定」側重在確定,不輕易變動。故有些異形詞現已分化為近義詞,但本表所列的「訂單—定單」等仍為全等異形詞,應依據通用性原則予以規范。
⑥此詞是指屬於一定階級、階層、集團或具有某種特徵的人,如「地主~|知識~|先進~」。與分母相對的「分子」、由原子構成的「分子」(讀fēnzǐ)、湊份子送禮的「份子」(讀fènzi),音、義均不同,不可混淆。
⑦「聯綿字」、「聯綿詞」中的「聯」不能改寫為「連」。
⑧「預」「豫」二字,古代在「預先、約定」的意義上通用,故形成了「預備—豫備|預防—豫防|預感—豫感|預期—豫期」等20多組異形詞。現在此義項已完全由「預」承擔。但考慮到魯迅等名家習慣用「豫」,他們的作品影響深遠,故列出一組特作說明。
⑨「顫」有兩讀,讀zhàn時,表示人發抖,與「戰」相通;讀
chàn時,主要表物體輕微振動,也可表示人發抖,如「顫動」既可用於物,也可用於人。什麼時候讀zhàn,什麼時候讀chàn,很難從意義上把握,統一寫作「顫」必然會給讀音帶來一定困難,故宜根據目前大多數人的習慣讀音來規范詞形,以利於穩定讀音,避免混讀。如「顫動、顫抖、顫巍巍、顫音、顫悠、發顫」多讀chàn,寫作「顫」;「戰栗、打冷戰、打戰、膽戰心驚、冷戰、寒戰」等詞習慣多讀zhàn,寫作「戰」。
⑩「賬」是「帳」的分化字。古人常把賬目記於布帛上懸掛起來以利保存,故稱日用的賬目為「帳」。後來為了與帷帳分開,另造形聲字「賬」,表示與錢財有關。「賬」「帳」並存並用後,形成了幾十組異形詞。《簡化字總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賬」「帳」均收,可見主張分化。二字分工如下:「賬」用於貨幣和貨物出入的記載、債務等,如「賬本、報賬、借賬、還賬」等;「帳」專表用布、紗、綢子等製成的遮蔽物,如「蚊帳、帳篷、青紗帳(比喻用法)」等。 抵觸(*牴觸) dǐchù
抵牾(*牴牾) dǐwǔ
喋血(*啑血) diéxuè
彷彿(彷*佛、*髣*髴) fǎnɡfú
飛揚(飛*颺) fēiyánɡ
氛圍(*雰圍) fēnwéi
構陷(*搆陷) ɡòuxiàn
浩渺(浩*淼) hàomiǎo
紅果兒(紅*菓兒) hónɡɡuǒr
胡同(*衚*衕) hútònɡ
糊口(*餬口) húkǒu
蒺藜(蒺*蔾) jílí
傢伙(*傢伙) jiāhuo
傢具(*傢具) jiājù
家什(*家什) jiāshi
僥幸(*儌*幸、徼*幸) jiǎoxìnɡ
局促(*局促、*跼促) júcù
撅嘴(*噘嘴) juēzuǐ
剋期(*剋期) kèqī
空濛(空*濛) kōnɡménɡ
昆侖(*昆*侖) kūnlún
勞動(勞*働) láodònɡ
綠豆(*菉豆) lǜdòu
馬扎(馬*札) mǎzhá
蒙矓(*蒙矓) ménɡlónɡ
蒙蒙(*濛*濛) ménɡménɡ
彌漫(*彌漫) mímàn
彌蒙(*彌*濛) míménɡ
迷濛(迷*濛) míménɡ
渺茫(*淼茫) miǎománɡ
飄揚(飄*颺) piāoyánɡ
憔悴(*顦*顇) qiáocuì
輕揚(輕*颺) qīnɡyánɡ
水果(水*菓) shuǐɡuǒ
趟地(*蹚地) tānɡdì
趟渾水(*蹚渾水) tānɡhúnshuǐ
趟水(*蹚水) tānɡshuǐ
紈絝(紈*袴) wánkù
丫杈(*椏杈) yāchà
丫枝(*椏枝) yāzhī
殷勤(*慇*懃) yīnqín
札記(*札記) zhájì
枝丫(枝*椏) zhīyā
跖骨(*蹠骨) zhíɡǔ
『柒』 求傳播學牛人:關於Marshall McLuhan馬歇爾麥克盧漢
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一般都總結為
1、媒介是人的延伸
2、媒介即訊息
3、冷媒體與熱媒體
4、地球村
具體解釋如下:
加拿大著名的傳播學家麥克盧漢在20世紀60年代出版了《理解媒介》一書,這本書的出版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該書中麥克盧漢以全新的視角闡述了媒介的概念,提出了許多具有突破性的觀點和理論,它的主要觀點是:媒介即是訊息;任何媒介都使人體的延伸;人類世界將會成為「地球村」。這些觀點影響著人們對科技、媒介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眾多領域具有啟發性。其中,媒介即是訊息的理論是令人難以理解的,很多人對這個觀點認識不清,不明白作者的真正的含義和作者提出這個觀點的角度。對媒介即是訊息的觀點進行正確的理解,可以有助於我們對大眾傳媒的實踐活動的開展。
理解媒介即是訊息的觀點首先要正確理解麥克盧漢思想中媒介的概念,這樣才能夠准確的理解媒介即是訊息的理論,麥克盧漢的媒介概念是和通常的媒介的概念是有著區別和聯系的。
一,麥克盧漢所提出的媒介是人類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術,廣義的可以理解為人類所利用的一切工具。
對媒介的定義是大同小異的,一般認為媒介就是人們傳播信息的工具。在《理解媒介》一書中麥克盧漢提出了媒介是人類器官的延伸,換個表達法就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就是媒介。在這里邏輯上是成立的。同時,麥克盧漢在書中提到了26種媒介,其中包括貨幣、時鍾、游戲、武器等等。在這里麥克盧漢的媒介是和傳統的媒介概念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在於,麥克盧漢認為人類的使用的工具和從事的一些活動,是人類器官的一種延伸或者說是一種外化。比如,麥克盧漢認為游戲是「人的延伸」,他認為「和制度一樣,游戲是社會人和政體的延伸,正如技術是動物有機體的延伸一樣。游戲和技術都是抗刺激的媒介,或者是適應專門化行動壓力的方式;任何社會群體中都必然出現專門化行動壓力的方式;任何社會群體中都必然出現專門化的行動。游戲是對日常壓力的大眾反應的延伸,因而成為一種文化准確可靠的模式。」(《理解媒介》 馬歇爾.麥克盧漢著 何道寬 譯 商務印書館 2001 第291頁)「游戲是人為設計和控制的情景,是群體知覺的延伸,它們容許人從慣常的模式中得到休整。」(同上,第301頁)「游戲是延伸,但不是我們個體的延伸,而是我們社會肢體的延伸。游戲是傳播媒介。」(同上,第303頁)在這里麥克盧漢把游戲也看作一種媒介,是一種間接的媒介,它是「社會人和政體的延伸,是我們社會肢體的延伸」,「游戲是傳播媒介」。在他看來人和人類的延伸都是傳播媒介。游戲作為傳播媒介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是不可接受的。但是,正是把人類的延伸作為一個標准,許多工具和活動方式稱為了傳播媒介,這正是麥克盧漢的基本思想的獨特之處。
媒介既然是指人類的延伸,那麼很多東西就可以被看作是傳播媒介,在《理解媒介》一書中作者也正是列舉了26種他認為是典型的傳播媒介。這其中包括住宅、數字、滑稽漫畫、數字等等。
麥克盧漢正是提出了人的延伸使媒介這一定義,使媒介概念的外延得到了擴大,很多工具和活動方式都劃分到媒介的范圍內,而傳播媒介的范圍也隨之擴大。在麥克盧漢看來媒介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是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曰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同上,第33頁)在這里他列舉了自動化媒介誕生產生的積極和消極後果。
二,媒介即是訊息的觀點有著兩層含義。
媒介即是訊息的第一層含義是:「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於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曰任何一種新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同上,第33頁)在這里,主要指除了媒介的影響和產生的後果問題,這里的「尺度」指的是在人們的實踐活動中會產生於媒介相關的標准和方式,這種標准和方式不是媒介的具體內容給帶來的而是媒介本身的性質決定著,麥克盧漢在這里列舉了「自動化這一媒介」(麥克盧漢媒介的概念在上面已經提到,自動化也是媒介)、電光媒介為例。一般的觀點認為媒介的內容是訊息,媒介只不過是一個工具或者說是載體,具有影響的是媒介的內容而不是媒介本身,而媒介即是訊息的觀點表明媒介本身就是一種內容,內容和載體是不可分離的。而具有影響的是是媒介的本身,媒介產生直接的後果是在實踐中會產生新的標准和行為方式,這種標准和方式不是媒介內容所決定的。
在作者第二版序言中寫到:「『媒介即是訊息』大概可以靠指出以下的事實來闡明:任何技術都逐漸創造出一種全新的人的環境,環境並非消極的包裝用品,而是積極的作用進程」。在這里作者分別分析了古代印刷時代和電子時代對教育的影響,這里他指出了不同的的技術環境對人們意識的影響。同時,它又指出:「媒介即是訊息的意思是,一種全新的環境創造出來。這一全新的環境的『內容』,是工業時代陳舊的機械環境。」在這里機械時代是相對於電子時代而言的,可以這樣認為,在當前的時代中媒介的內容是上一個時代的媒介,在這里使用環境一詞只不過是強調更廣泛的范圍。這一點在他接下來的論述中得到證明:「機器生產興起之時,它逐漸創造了一種新的環境,其內容是農業生活和工業技術原有的環境。」人們的生活無疑是具有歷史的連續性的,當技術(或者說是媒介)發展到一定的地步時,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得到徹底的改變時,新的技術占統治地位後產生的新的環境中並不能拋棄原有時代的環境,而上個時代的環境卻成了這個新環境的內容。
在這里,馬克盧漢認為環境的創新不能使環境中的內容得到馬上的創新,而上一時代的生活方式和特徵仍然是這個時代中媒介的主要內容,而環境又不是被動的,它具有積極的作用。這里完全可以把環境理解為組成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媒介」總和,把環境內容理解為「訊息」。這里包含的兩個意思是媒介環境促使了人類意識形態的變化,而新的媒介環境的具體內涵往往是不能脫離歷史的慣性,也就是說上一個時代的環境是以一種「人為藝術的形式」出現的,成為當前時代的環境內容,如果我們說在我們的電影、電視、戲劇等等藝術形式中往往是表現歷史生活為內容這樣也許更好理解。
這就是說媒介是訊息,這是從歷史的延續性上來講的,是從時間的縱向上來看的。歷史上的媒介是當前媒介的內容。
第二層含義一種媒介是另一種媒介的內容。
這一點是容易理解的,任何媒介的內容必然包含著文字、音頻、圖像等等的符號或其他的可以傳輸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又是一種媒介。如「文字的的內容是言語,文字是印刷的內容,印刷又是電報的內容」等等。
如果理解麥克盧漢的媒介概念,這個觀點是很容易理解的,媒介這一概念的外延是廣泛,媒介的內容必須包含著人類的精神產物,寄託著人類能夠理解的特質。而這種精神產物是能夠被負載傳輸,它本身也就是一種媒介,最典型的就是言語和文字,印刷品是離不開文字和語言的。而媒介的外在形式決定著媒介的內容的表達,比如,廣播的語言文字和電視的語言文字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而廣播、電視的語言文字和報紙的差異又是很大的。
從這個角度上看,媒介即是訊息是很好理解的,因為一種媒介註定是另一種媒介的內容,訊息也是一種媒介,反之也成立。
一種媒介是另一種媒介的內容,主要是從媒介之間的關繫上來講的,或者理解為技術之間的關系是互相聯系的。這主要是從媒介(或者說是技術)之間的相互為用相互生存的橫向角度來說的。在該書中寫到:「沒有一種媒介具有孤立的意義和存在,任何一種媒介只有在與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自己的意義和價值」。一種媒介成為一種媒介的內容本質上指出了工具和技術之間的互相結合才能夠產生應有的功能。
第三,媒介即是訊息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
麥克盧漢媒介即是訊息的觀點主要是側重媒介自身的影響和產生的社會後果,在這一點上,他完全是超越了傳統的對媒介的認識,傳統上對媒介的功能和作用的認識主要局限在對媒介內容和媒介使用上,而忽略媒介本身作為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媒介即是訊息的理論突破在於:第一,它突破了人們對媒介的狹隘的認識,把媒介的概念的范圍得到最大限度的擴大,對人類科技、社會活動和人類使用工具的性質進行了全新的闡釋,對它們的性質、功能和作用從獨特的角度進行了分析。第二,它重新認識了媒介的性質,強調了媒介的自身的作用,把媒介的內容和媒介的存在形式進行了綜合的考察。它完全超越了傳統的如何使用媒介才是至關重要的觀點。這個理論的貢獻主要是使人們能夠充分認識到媒介的性質和特點,媒介對社會的作用和功能,認識到媒介是以怎麼樣的一種方式來影響人類的生活和促進社會的進步的。這種超越傳統的對媒介的理解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啟發了人們的世界的認識方法。
媒介即是訊息的理論可以在實踐中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媒介自身產生的社會影響問題,尤其是大眾媒介,如電視、報紙、廣播和網路等重要的大眾媒介的自身社會影響,而不是只是單純的關注媒介的內容。麥克盧漢認為那些認為媒介的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內容才是影響人們思維和生活方式的觀點是不全面或者說是有缺陷的,這可以啟發人們更多的思考新型媒介自身的性質是改變這人類的生活,在他的語言中就是新的尺度的引進或者是新環境的創造。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比如在中國的今天電視問題上,我們不能僅僅地關注改善電視的節目、改善電視的技術手段上,而是應該從更高的層面上理解電視的本身性質和電視的傳播方式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人群上產生的後果上進行考慮。
媒介即是訊息這一理論對大眾傳媒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一般人觀念中大眾媒介的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即「傳播什麼、怎麼傳播」等問題,很少關注媒介自身對社會生活和人類心理產生的影響問題,在媒介批評中也很少關注這個問題。「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於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曰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這已經是非常明確地說明媒介的發展和誕生必然會使人類的生活標准改變,或是引進新的標准。媒介即是訊息的理論的第二個含義可以使人們對大眾媒介之間的關系,主要是競爭和合作的關系如何處理給予啟示,媒介之間是相互作用的,電視、報紙、廣播和網路之間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個地區內,這些媒介在數量和質量之間進行平衡,可以有效的進行信息傳播。如果盲目的建設,是媒介種類失去平衡,反而適得其反。尤其是電視台和電視節目與報紙之間的平衡問題。
『捌』 求推薦幾本經典的投資理財書,易懂的
一、財商啟蒙入門
1)《小狗錢錢》
邁出財務自由的第一步,從理財童話開始。適合全年齡段閱讀。
3)《可轉債投資魔法書》
有想了解可轉債的不妨一讀。
4)《分級基金與投資策略》
系統化介紹分級基金的一本書。
『玖』 廉政公署全傳的序言
聞名世界的廉署咖啡
咖啡自問世以來,深受國內外許多人喜愛,尤其是戀愛中的男女,約會的時候,坐下來一邊品著咖啡一邊品著濃情,咖啡和濃情相得益彰,情便和面前的咖啡一般,濃烈且酣暢。
全世界只有一個地方的咖啡令人生畏,那就是香港廉政公署的咖啡。
凡是被請進廉署問話的人,工作人員會出於禮貌問一聲:「想喝點什麼?茶還是咖啡?」
這是廉署為客人准備的飲料,無論是那些成為嫌犯被請進這里來的人還是來這里工作的人,都可以選擇這兩種飲料之一。香港廉署的反貪力度太強了,只要被請進問訊室飲咖啡的人,幾乎難以逃脫罪名。天長日久,廉署飲咖啡成了一個「被調查」的代名詞,只要被廉署請去飲咖啡,便意味著「你有麻煩了。」
在香港,如果有人前往廉署辦事,出來後一定要對同伴朋友生意夥伴解釋:「我是去過ICAC,但沒有飲咖啡。」此時所說的咖啡,就不是真正的飲料咖啡,而是表白自己,並沒有涉嫌貪污腐敗罪案。
香港廉政公署向所有來此的人提供兩種免費飲料,咖啡或者茶,二者任選其一。實際上,這兩種飲料,並不僅僅只提供給那些因為犯罪嫌疑被抓進這里或者被請進這里的准罪犯,也不僅僅限於來此辦事的其他人等,包括廉署工作人員,也可以免費得到這兩種飲料。正因為如此,所有來到廉署的人,均可以擁有二選其一的優待。因為飲廉署咖啡,在香港成了一個特殊名詞,加上香港人又十分迷信,就算是去廉署辦事,出於某種忌諱,也會拒絕飲用咖啡。只有內地的一些記者,知道廉署咖啡聞名於世,去廉署采訪的時候,會特意要一杯咖啡來嘗一嘗,品味一下是否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味道不一樣。
與其說香港廉署的咖啡有名,不如說廉署本身有名。
總部設在德國柏林,以提升政府公信力、遏止貪污腐敗行為為主要目標的「國際反貪組織」,亦稱國際透明組織,每年都會對全球各國以及地區的商界人士、分析員和一般市民進行「清廉指數」調查。這項調查進行了多年,而且抽樣的范圍極富有代表性,因此,准確度極高。據這個組織所做的調查顯示,香港的「清廉指數」,在回歸之前,排名世界第18位,而1999年則排名第15位,2000年排名第16位,2003年又上升到第14位,其後的幾年,基本保持了這一位置,成為整個亞洲排名僅次於新加坡的「清廉之都」。
此外,設於瑞士的「國際管理發展學院」亦進行一項「全球競爭力」調查,這項調查報告顯示,1999年,香港排名世界第7位,2000年排名世界第14位。對照這兩個排位,有人得出一個結論:清廉指數和全球競爭力是成正比的,清廉指數越高的國家或者地區,其全球競爭力也就越靠前,顯示其全球競爭力強,國民平均所得高,經濟發展程度好。
世界著名的研究機構「美國傳統基金會」和經濟自由指數報告連續9年將香港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他們指出,香港的成功,基於4大原因,其中首要的就是廉潔的政府,其次才是法治精神、獨立司法制度和低稅率制度。而國際咨詢機構「政經風險顧問公司」2003年分別抽樣調查了1072名在亞洲工作的外籍雇員,了解他們對全球各地廉潔情況的看法。報告顯示,香港排名世界第14位,比前一年上升一位。
不僅一些國際機構對香港的清廉指數進行評估,香港廉署自己也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評估,他們每年都會在市民中進行抽樣調查,以考察自己的工作實績。近年來,廉署的這項調查顯示,香港市民98%對廉政公署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支持。
一個部門的市民支持率高達90%以上,簡直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即使是與香港同在一個洲的亞洲其他一些國家的反貪部門,恐怕連進行這樣一項調查的膽量都沒有,更別說能夠獲得超過五成以上民眾的支持。
這些正面的數字,或許有人不相信,也可能有人認為會有遺漏甚至以偏概全的現象。那麼,我們來舉一個反面的數字。
近3年來,香港廉政公署因觸犯法律被司法機關調查或者起訴的,每年平均不超過3人,在廉署1310餘名職員中,僅佔千分之二。而且,這些觸犯法律的職員中,幾乎沒有一例與職務犯罪相關。
以2004年為例,在這一年中,香港廉政公署相關人員涉及非刑事投訴有20多宗,其中有幾宗是被查實的,其餘的均查無實據。所謂非刑事投訴,亦即一般性的程序以及態度方面的投訴,1300餘名工作人員幹了一年的工作,其中只有20次左右有市民對他們的工作表示不滿,這個數字相當有說服力,也難怪廉署的市民支持率高達90%以上。同樣是這一年,整個廉署工作人員涉及刑事的事件有5宗。對於這5宗事件,廉署內部極其重視,L組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工作,結果發現,其中2宗查無實據,只有一宗涉及比較輕微的非法借貸。即使如此,廉署也非常慎重地將案情向律政司報告,最後,律政司經過研究,決定不提出檢控。
香港地區法律或者是廉政紀律中,沒有任何一條規定廉署工作人員不能投資股票交易,對於那些在廉署工作10年以上的資深人員來說,他們的收入不低,均是中產階層以上人士,有了積蓄便想到投資,而股票是投資的最好途徑。因此,將自己的錢投進股市,應該不算是過分的事,更與職務犯罪扯不上關系。但事實卻是,香港廉署1300多名職員中,竟沒有一人投資股票。這在80%以上的人投資股票的香港,又是一個不可思議。
廉署的一名高級職員說,香港是世界金融之都,廉署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維持金融秩序,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員可能接觸到與股價變化相關的信息,比如某公司的財務狀況之類,利用這種消息賺錢是很容易的。這名高級職員表示,廉署人員之所以不參與股票交易,是因為他們覺得,如果這樣做了,對普通投資者不公平。
反貪是一個世界性的主題,但對於腐敗案件的容忍程度,世界各國態度並不完全相同,歸結起來,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適當容忍度,一是零容忍度。所謂適當容忍度,也就是規定一個數值,作為腐敗案件的立案起點。之所以有些國家規定一個適當容忍度,基於一個法律上的爭議,即受賄行為的界定。比如說,有些國家和地區所設置的零容忍度,在另一些國家和地區,很可能不合適。比如說某些幣值低的國家,一美元往往可以兌現本國貨幣幾千甚至幾萬元。比如說,像日本、韓國這些國家,如果收受價值一元的財物也可被定性為受賄,那也就是說,你只要抽對方一根煙,就可定性為受賄罪了。正因為如此,有些國家的容忍度是數百元,有些是數千元,甚至有些是數萬元。也有很多國家,水漲船高,隨著腐敗現象的日趨嚴重,容忍度逐步升高。
對於腐敗案件,香港執行的是「零度容忍」政策。
香港廉署官員斬釘截鐵地說:「哪怕貪一元錢,那也是貪,我們也要查。」
香港之所以成為世界清廉之都,與這個「零度容忍」是分不開的。
在研究香港廉署31年來的工作實績時,我們發現一個極其特別的現象,廉署對腐敗抱持著「零度容忍」政策,每一個廉署工作人員都極其努力且敬業,被廉署送入監獄的罪犯不計其數。但就刑罰來說,香港卻顯得有些寬容,甚至給人一種處罰不力的印象。香港黑警察葛柏受賄近500萬港元,結果被判有期徒刑4年,據說還屬於最重的。事實也正是如此,僅因與腐敗有關的罪名而入獄超過10年以上的,沒有一人,而罰款倒是非常之高,最高達到1400萬港元。與之相比,內地在對於腐敗案的刑罰上卻要嚴厲得多,被槍決的高官已經很多人,腐敗之風仍然剎不住。如果內地也像香港一樣,最高只判幾年,結果會如何?那些貪官恐怕會明目張膽,因為就算他們坐幾年牢出來,當不成官還可以當老闆,還有大把的錢花。
也有人說,那是因為香港高薪養廉。
這個所謂的高薪能高到哪裡去?普通的廉署官員,只是比公務員薪資高出10%左右,與中國內地目前公安司法人員和普通公務員收入比例是同等的。不錯,一名普通廉署官員的月薪大約在1.6 萬港元上下,與內地公務員相比,確實是一個較高的數字。然而,這個數字與香港普通的公司職員相比,並不高到哪裡去。亞洲經濟危機之後,香港經濟經歷了持續多年的低谷,普通公司職員的薪酬,才低至萬元以下,此前,連清潔工都可以拿到萬元薪酬。就算普通公司職員的薪酬平均為1萬港元,廉署職員的所謂高薪,也沒有高到一倍以上。
香港廉署,令那些貪官噤若寒蟬。但是,如果將香港那一套照搬到內地來,是否有效,筆者頗以為值得懷疑。
當然,本書並非探討香港廉署制度是否適合內地問題,筆者寫此書,只是希望通過50餘年來香港廉署所偵辦的大案,對其概貌作一個透視。因為時間持續了30餘年,而香港廉署所偵辦的案件數以萬計,筆者不可能一一列舉,這確實是一件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