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投資約見特里股
⑴ 比特幣病毒可以襲擊手機嗎
這次病毒襲擊中 比特幣為何成黑客「幫凶」? 原標題:「勒索病毒」贖金為何要選比特幣?1枚比特幣兌1萬元人民幣,但你敢投嗎? 這幾天「勒索病毒」席捲全球,幫主(ID:banglicai)好後悔,為什麼不多囤點兒比特幣........ 言歸正傳,幫主今天跟大家聊聊比特幣是怎樣的一種存在?為什麼「勒索病毒」選比特幣作為贖金?比特幣這么火,敢不敢投? 大四生寫論文中病毒,每人索要300美金 「比特幣病毒」這個席捲全球的病毒突然在昨天晚上刷了屏。剛巧幫主(ID:banglicai)有個實習同學回校忙論文,成了慘烈的歷史見證者之一。 根據實習同學的說法,浙江多個校園網路成為了都遭遇到了類似攻擊。其中,比特幣作為新興支付手段之一,被黑客用來作為敲詐的支付工具。 她給記者展示的頁面中,黑客稱,只接受比特幣作為付款手段,並要求支付相當於300美金的比特幣到提供的支付地址中,若一段時間內不交,則將翻倍。 此後的國際報道顯示,事態遠非校園網路這么簡單。英國 BBC的報道稱,除了中國以外,還有英國、美國、俄羅斯、義大利等共計74個國家的地區遭遇到了類似襲擊。 今天還有進一步的消息稱,國內部分中石油加油站斷網,疑似遭遇類似攻擊,但官方表示仍在確認中。 認證為「貴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的微博稱,目前,微軟方面已經發布了更新補丁,可以彌補相應漏洞。 據悉,在發現黑客後,上述高校輔導員已經給同學們提醒,先拔掉網線、斷開校園網鏈接,再備份重要數據信息以防丟失。 贖金為什麼選比特幣?匿名性、難以監管及價格大漲 在本次襲擊中,黑客指明要求用比特幣進行匯款,為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央行曾於2013年明確比特幣作為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從中國來看,有三大比特幣平台交易網站「火幣網」、「幣行」和「比特幣中國」,據悉這三家佔了國內市場的95%左右。不過央行於去年曾公開指出,這三家存在違規行為,進行了整改。 在這次病毒襲擊中,比特幣為什麼成了黑客的「幫凶」呢? 不少分析人士把矛頭指向了比特幣的特性,匿名性和難以監管。因為比特幣具有便捷、匿名性,可以實現快速全球轉賬的特徵,才被犯罪組織所看中。 在比特幣網路中,擁有者的身份只以一組加密的計算機代碼形式出現。網路只記錄了一個比特幣是由哪個地址挖出來的,如何流轉,但這些地址的擁有者身份卻無從查實,相關交易可以輕易地從政府監管的視野中隱形,而監管者難以跟蹤或攔截。 相比其他方式,利用比特幣匯款要「隱秘」的多。正常的跨國匯款而言,會經過層層外匯管制機構審查,且交易記錄會被銀行在內多方記錄在案。交易超過一定額度後,需向有關部門上報,防止洗錢等違規行為。 但如果用比特幣交易,直接輸入類似「」這樣的數字地址,點幾下滑鼠,等待確認交易後,即可完成交易(目前國內已經暫停提幣)。 同時,比特幣近期的大幅上漲,也是黑客看中的原因,近期受量產減少、比特幣ETF的利好推動,比特幣一度創下新高。 價格暴漲,一度突破1萬人民幣兌1枚比特幣 今年1、2月份,比特幣曾經遭遇了監管風暴。 今年1月5日,比特幣盤中報價最高曾接近9000元人民幣,後由於監管風暴的到來,價格迅速跳水跌至7100元上下,跌幅近20%。 在歷了1、2月份的監管風暴以及大起大落後,比特幣在3月又曾出現一波萎靡行情:從8000左右跌倒不到7000。不過,此後,比特幣迎來了一波暴漲行情。 據幣行的行情顯示,從4月開始比特幣「牛市」啟動,從4月上旬的一枚比特幣兌換7000元人民幣的價位,火箭般沖破1萬人民幣兌換1枚比特幣的大關。 5月10日,行情軟體顯示,比特幣價格成功突破10000大關,最高漲至10245。 不過,從今年2月國內監管層要求暫停提幣開始,國內外比特幣價格出現了一段「價差」:國外比特幣價格曾最高達1779美元/個,摺合人民幣12275元/個左右,與國內存在2000元左右的差距。 在價格暴漲的背後,則是成交量的暴跌。公開數據顯示,火幣網5月9日交易量不足1.5萬枚,比上一交易量高峰日少40%,為年初1月5日新高時單日交易量的0.3%。 你敢投嗎?比特幣市場風險叢生 比特幣的漲幅被不少投資者關注到,希望能夠從中分得一杯羹。那麼比特幣是好的投資產品嗎?答案是:風險很大。 從目前的單純的交易來看,比特幣面臨一定的回調風險。黃金錢包首席研究員肖磊指出,後市由於短期價格漲得過多,比特幣有一定的回調風險,不過他也分析,比特幣etf等概念,對於比特幣漲勢存在利好。 另外,目前比特幣市場遠不如A股規模那麼大,投資者擔心「我參與進來,會不會被莊家牽著鼻子走。」這個擔憂不無道理。幫主(ID:banglicai)曾經在比特幣的交流群里發現,每隔一段時間,某平台官方客服就會在群中發布相關廣告——推廣做空或者做多。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做空和做多無疑會加劇比特幣的暴漲暴跌,也更容易受莊家控制。 另外,國內交易平台還有一個風險在於,一旦關閉網站,就可以侵吞所有交易中的比特幣,而玩家無處追尋。 除此之外,比特幣最大風險在於監管模糊,隨時可能在監管政策中暴跌。比如今年1、2月份的監管,就曾讓比特幣大跌,投資比特幣的人大傷元氣。 監管並未明確支持比特幣的發展。 舊文重讀,2013年五部委《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指出,比特幣沒有貨幣的法律地位。 雖然比特幣被稱為「貨幣」,但由於其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這份監管文件也指出,彼時國內也有一些機構和個人借機炒作比特幣及與比特幣相關的產品。」另外,還提示了存在比特幣存在洗錢風險。 擴容也是業內關注的一個焦點。「比特幣有個致命的弱點。」央行前副行長、IMF前總裁朱民曾對幫主(id:banglicai)表示,「它的規模很小,如果它的規模擴大,它的安全性和效率能不能實施?但這個就需要它擴大之後,我們才能知道做得怎麼樣。不是說每個東西都是可以無限制復制的,它的技術完全是不一樣的。」 據此,投資比特幣雖然有可能大賺一筆,但也很容易遭遇風險,損失慘重。 投資者故事: 幫主(ID:banglicai)采訪了幾位比特幣的玩家,各有自己的故事。 老L:成功獲利6萬元,遭遇監管一度被套 「7396、7359、8895,耶!」今年1月5日,看著電腦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比特幣實時價格,老L興奮得振臂高呼起來。他抖動的雙手在QQ群里打出「發財了!」的消息,數個比特幣玩家網友紛紛發出齜牙的笑臉表情。 在QQ群中一片歡呼之時,老L保持了清醒。在他看來,如此大幅度的增長必然會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但沒想到的是,監管層此次動作會如此迅速。 1月5日比特幣在突破歷史新高後出現閃崩。盤中報價最高接近9000元人民幣,後迅速跳水。「原以為能狠賺一筆,沒想到監管層這么快就插手了。」年輕的他喜歡將自己稱為老L,取「Leader(領路人)」之意。 1月6日,央行公告已經約見了有關比特幣平台負責人。隨後更是對比特幣平台進行現場檢查,比特幣價格聞風直下。 事實上,比特幣價格的暴漲暴跌並不是第一次發生。老L就是經歷了這樣漲跌的人。 在國內比特幣玩家中,他並不是最早入行的那批人。不過多年金融公司工作經歷,讓他對比特幣頗有見解,身邊不少朋友正是受他的影響進入圈子 2013年5月,在偶然看到央視《經濟半小時》對比特幣的報道後,嗅覺靈敏的老L開始留意起這個新事物。那段時間,他每天都會上網搜集比特幣的數據資料和價格走向,並將原本用於炒股的15萬元全部套現,以便隨時出手購買比特幣。 時機在2014年到來。受央行政策影響,比特幣價格自2013年底持續下滑,頹勢一直持續到2014年第二季度才有所減緩。老L選擇在這一時刻出手,在他看來,此時比特幣已跌到2000多元,不會再出現大幅下滑趨勢。 「當時買得還算便宜,大概在2700多元人民幣吧。」老L回憶說,兩個月後,比特幣價格開始回暖,逐漸上漲到3996元。老L成功獲利6萬多元:投資比特幣果然沒有錯。 老L發財了!這一消息迅速在朋友圈中散播。很快,不少朋友慕名而來,希望老L能傳授經驗,共同通過炒比特幣賺錢。 一時間,老L成為朋友圈中的財富領袖。他建立了QQ群,每天都會發布比特幣的最新動態,以及虛擬貨幣、區塊鏈、總數恆定等專業詞彙解釋,以便讓朋友們能迅速參與進來。 但好景不長,比特幣再次出現下滑。到2014年11月,價格跌回2066元。老L和朋友無一不虧。 「權威光環」開始淡去。QQ群中出現質疑聲,不少朋友紛紛出售比特幣,退群離開。群人數從最初的30多人,降到10餘人。 老L在那時第一次緊張起來,他認識到比特幣和股票的不同之處。沒有跌停、行情太過撲朔,不知道何時才是補倉時機。種種困惑讓他一度想放棄比特幣。那段時間里,唯一支撐他的,就是不斷傳來「國內玩家人數爆發式增長」的消息。 幸運的是,比特幣在2015年價格再度上升,2017年開年,則上演了暴漲暴跌的一幕。老L決定拋出手中部分比特幣,剩餘的再持幣觀望,但還是慢了。央行的監管套住了老L。 留學生:剛進入就差點血本無歸,出手走人 曾留學美國的胡鐵涵早已聽說比特幣的名字和魔力,讓他心動的是比特幣在國內市場的走紅。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2012年,中國在比特幣錢包下載全球排名榜上為第7位,而在2013年2月,中國超過英國,躋身第二位;5月,中國下載量達84000次,超過美國排名第一。 「國內市場的走紅,意味著比特幣肯定會增值。」2013年4月,胡鐵涵以每枚260美元的價格,在東京Mt.Gox平台購入40餘枚比特幣入市。 意外的是,他剛進入就被套牢。那段時間比特幣價格一路下跌,最低時曾跌到65美元,幾乎虧得血本無歸。而對比特幣的一知半解,讓他不敢如炒股般進行補倉。「比特幣沒跌停一說,很可能跌到1美元去,不了解行情不敢買。」 盡管後來比特幣價格的上漲讓胡鐵涵得以解套,但大起大落的經歷讓他不再留戀比特幣,最終出手走人。 比特幣價格上漲,甚至引發大媽進場 比特幣早期的參與者大多是極客技術宅,後來比特幣價格不斷升高,吸引了一批純投機的交易者,近幾年媒體報道多起來以後,有一些大媽也進場了 「比特幣的主要玩家為20-40歲,有技術背景或一定經濟能力的男性,最近一年,女性玩家比例也在上升。」 「之前市場上更多的玩家對比特幣並不了解,希望能如炒股般賺一筆就走,現在市場才開始沉澱下來,意欲長線投資的人逐漸增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從業者稱。 在比特幣玩家職業比重上,仍以IT行業和教育行業為主,分別占據佔38.1%和35.7%。投資者男女比例為男性佔比60%。30-39歲年齡層在玩家年齡分布比例中占據66.1%。符合火幣網創始人兼CEO李林對比特幣人群的畫像:「高資產投資者,更習慣長線持有比特幣。」 「前段時間不是風傳人民幣匯率貶值嗎,所以大家都紛紛購買比特幣,希望借其進行資金保值,價格自然水漲船高起來。」資深玩家「雷sir」說。 盡管央行一再提醒比特幣的非貨幣屬性,但更多的主流投資者並未退出。 「如今主流投資者把比特幣當作純粹的長線投資產品,和投資股票、期貨等行為差別不大。但其中不乏對比特幣特性並不了解,僅是把比特幣當做股票、黃金等投資品進行短線操作等行為。」李林說
⑵ 美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論文怎麼寫
三、政治
政府
總統內閣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的行政命令與法律有同等效力。總統通過間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政府內閣由各部部長和總統指定的其他成員組成。內閣實際上只起總統助手和顧問團的作用,沒有集體決策的權力。2001年1月20日,喬治·沃克·布希宣誓就任總統,2005年1月20日開始第二任期。副總統理查德·布魯斯·切尼(Richard Bruce Cheney),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Condoleezza Rice)。
憲法
1776年7月4日制定了憲法性文件《聯邦條例》。1787年5月制定了憲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屆國會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為獨立、統一國家的成文憲法。兩個世紀以來,共制定了27條憲法修正案。重要的修改有:1791年9月由國會通過的包括保證信仰、言論、出版自由與和平集會權利在內的憲法前10條修正案,後通稱「民權法案」(或「權利法案」);1865年和1870年通過的關於廢除奴隸制度和承認黑人公民權利的第13條和15條修正案;1951年通過的規定總統如不能行使職權由副總統升任總統的第25條修正案。憲法的主要內容是建立聯邦制的國家,各州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包括立法權;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門鼎立,並相互制約。
國會
國會是最高立法機構,由眾議院、參議院組成。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共435名,任期兩年,期滿全部改選。兩院議員均可連任,任期不限。參眾議員均系專職,不得兼任政府職務。本屆國會(第107屆)於2000年11月7日與總統大選同時通過選舉產生。參議院三分之一席位(34席)和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經過改選。共和黨和民主黨在新一屆國會參、眾兩院的席位對比分別變成50:50和221:212(眾院中另兩席為獨立人士)。由於副總統切尼依法兼任參議長,在參院擁有可打破平衡的投票權,因此共和黨仍掌握對兩院的控制權。參議院臨時議長斯特羅姆·瑟蒙德(Strom Thurmond),多數黨(共和黨)領袖特倫特·洛特(Trent Lott),少數黨(民主黨)領袖托馬斯·達施勒(Thomas Daschle)。眾議院議長丹尼斯·哈斯特德(Dennis Hastert),多數黨(共和黨)領袖理查德·阿米(Richard Armey),少數黨(民主黨)領袖理查德·格普哈特(Richard Gephardt)。
司法機構
設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別法院。聯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組成,終身任職。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宣布聯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無效。現任首席大法官威廉·倫奎斯特(William Rehnquist)。
政黨
美國有多個黨派,但在國內政治及社會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只有共和黨和民主黨。
(1)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成立於1854年。1861年林肯就任總統,共和黨首次執政。此後至1933年的70多年中,除16年外,共和黨一直主政白宮。1933年至2001年之間,曾有艾森豪威爾(1953年1月至1961年1月),尼克松、福特(1969年1月至1977年1月),里根(1981年1月至1989年1月),布希(1989年1月至1993年1月)執政。該黨領袖為總統或落選總統候選人,主席現為吉姆·吉爾摩(Jim Gilmore)。一般而言,在總統大選中投票給該黨候選人的選民即為其黨員。 (2)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1791年成立,當時稱共和黨。1794年改稱民主共和黨,1828年改為民主黨。1861年南北戰爭前夕,民主黨內部分裂,該黨的南方奴隸主策劃叛亂。南北戰爭結束後,民主黨在野24年。1885年克利夫蘭當選總統。此後該黨又大部分時間在野。1933年開始,民主黨人羅斯福、杜魯門、肯尼迪、約翰遜、卡特、柯林頓先後當選總統執政。該黨領袖為總統或落選總統候選人,主席現為特里·麥考利夫(Terry McAuliffe)。一般而言,其黨員是大選中投民主黨候選人票的選民。
(3)第三黨有綠黨(Green Party)和改革黨(Reform Party)等。
四、軍事
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掌握最高指揮權。進攻性戰略武器和核武器的使用權集中控制在總統手中。國家軍事指揮系統由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防部及參謀長聯席會議組成。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最高決策機構,由總統領導,成員有副總統、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參聯會主席作為軍事顧問、中情局長作為情報顧問列席。國防部是總統指揮全軍的辦事機構。參聯會既是總統、國防部長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軍事咨詢機構,又是向各聯合司令部發布總統和國防部長命令的軍事指揮機關。參聯會和三軍參謀部負責擬定作戰計劃並具體實施作戰指揮。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進一步調整軍事戰略,加快建立由核與非核進攻性打擊系統、導彈防禦系統和能迅速應付恐怖威脅的國防基礎設施構成的「新三位一體」戰略力量組合。美軍曾在南北戰爭、兩次世界大戰以及1948年至1973年期間實行過義務兵役制。1973年,時任總統尼克松廢除義務兵役制後,美軍一直實行志願兵役制至今。
美國是世界第一軍事大國,美軍現役部隊人數約140萬人,其中陸軍50萬人,海軍和空軍各35萬人,海軍陸戰隊18萬人。陸軍分為10個戰斗師和4個獨立旅及裝甲騎兵團;海軍編制為5個艦隊,共12個航母戰斗群、12個兩棲戒備大隊、57艘攻擊潛艇、116艘戰艦和10個艦載機聯隊;空軍編制為20個飛行聯隊(每個聯隊約72架戰機);海軍陸戰隊編制為3個師和3個勤務支援大隊,裝備3個飛行聯隊(約21個中隊)。美國在世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設有數百處軍事基地,海外駐軍約為28.78萬人。美國的海外的軍事基地大致劃分為歐洲、亞太與印度洋、中東與北非以及美洲四大戰略區。2004年8月,布希總統宣布,美國將在未來的10年內把駐歐洲和亞洲的軍隊削減6萬至7萬人 。2007年1月,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說,為了「反恐戰爭」的需要,他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美軍現役部隊的人數增加9.2萬人 。美軍在全球設有五大戰區司令部,分別是北方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中央司令部、歐洲司令部和南方司令部,分別負責全球幾大區域的事務。2007年2月,布希總統批准軍方關於組建一個專門負責非洲事務的司令部的計劃。
五、經濟
美國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其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額均居世界首位。20世紀90年代,以信息、生物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受此推動,美經濟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增長期。2001年美經濟陷入短暫衰退,之後逐步復甦。2004年美國經濟復甦步伐加快,GDP全年增長4.4%。2004財年美國聯邦財政赤字繼續擴大,達4123億美元。2004年外貿逆差為6171億美元,創歷史最高。 2008年,美國經濟再次呈下滑趨勢。
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中西部是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美國的服務業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了黃金、石油和鈾,然而許多能源的供應都依賴於外國進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也有發達的旅遊業,排名世界第三。美國也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
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毗鄰的加拿大(19%),中國(12%)、墨西哥(11%)和日本(8%)緊隨其後,每天大約有價值高達11億美元的產品流經美加的國界。美國經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經濟高度發達,全球多個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而美國的證券市場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自從1980年代隆納·里根的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減少福利制度的規模,拋棄了自經濟大恐慌以來長期實行的、偏向干涉主義的凱恩斯派經濟政策。也因此,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務比其他工業化國家都要少,降低國內的稅賦,並更依賴於自由市場和私營的慈善機構上。
交通運輸
美國擁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運輸網路,運輸工具和手段多種多樣。2000至2003年產值分別為3137億、3061億、3104億及3178億美元。與運輸業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約佔美經濟總量的3%,吸納了1/8的就業。
由於汽車產業在美國的發展相當早(比較起其他西方國家),美國許多城市的發展都提前顧慮到了將城市和住宅區搭配道路網路的設計。為了連結廣闊的國土,美國設計並建造了高通行量、高速度的高速公路,美國的國家交通系統主要便是依賴這些高速公路網。當中最重要的是州際高速公路系統的建設。這些高速公路在1950年代經由當時的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授權建造。根據2004年的數據,美國的公路總長為6,407,637公里,名列世界第一。
大城市裡也有建設公共交通的系統,紐約市的地鐵網路是當中最大的,也是世界上載客量最為沉重的捷運網路之一。而區域鐵路和公共汽車網路則延伸至長島、紐約州、新澤西州、和康涅狄格州,都成為了世界上載客量最大的交通網之一。但是普遍而言,美國城市的公共交通相對其他發達國家較為薄弱,人們出行更多的使用私人汽車。
美國建造了橫貫大陸的鐵路網路,用以在48個州之間運載貨物。美國鐵路公司(Amtrak)所建造的鐵路網也橫貫了48個州中的46個,專門用於客運用途。美國的鐵路貨運系統是世界最繁忙和先進的,且美國的鐵路總長度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美國鐵路的客運並不如西歐和日本那般發達,部分原因是出自美國國土的遼闊;若要到達數千英里以外的大城市,搭乘飛機會比搭乘鐵路還要省時。美國政府的分析便認為空中客運是導致客運鐵路公司在1970年代接連倒閉的主因。
空中運輸是長途旅行的更好選擇。以乘客量而言,在2004年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機場中就有17個位於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以運貨量而言,在同一年裡,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貨運機場就有12個在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孟菲斯國際機場(MEM)。
許多世界上主要的港口也位於美國;最繁忙的是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港和長堤港,以及紐約港,它們全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五大湖也有許多船運交通,每大湖都與密西西比河的河網路廣泛連接,河的最下游直通大西洋。而第一個連接五大湖與大西洋的伊利運河(Erie Canal)則促成了美國中西部的快速農業和工業發展,並使得紐約市成為美國的經濟中心。
財政金融
20世紀60至70年代,美國政府奉行「凱恩斯主義」的赤字財政政策,大幅增加社會福利和軍事支出。80年代,里根政府一方面減免稅收,另一方面擴大政府支出特別是軍費開支,導致美國聯邦財政赤字急劇擴張。1992年,美聯邦財政赤字達到2904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峰,占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高達4.9%。1993年柯林頓政府上台後將「減赤」作為施政重點之一。90年代美經濟持續增長使稅收收入大幅增加,同時柯林頓政府加強了稅收征管,美聯邦財政於1998年財年轉虧為盈,出現692億美元的盈餘。布希政府2001年1月上台後,面對經濟頹勢,力主通過減稅刺激經濟復甦,加之反恐及軍費開支大幅增加,2002財年美聯邦財政重現赤字,達1578億美元。2004財年美財政赤字達412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04年底,美國公債總額為75962億美元,公眾持有額為44084億美元。(數據來源:美國財政部)
銀行
近年來,美國政府逐步放寬對金融業的管制,金融業兼並重組加劇,商業銀行總數已從1985年14000多家減少到2002年的7887家。1999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金融服務現代法》法案,進一步取消了證券、保險及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限制。
美主要商業銀行有:
1、花旗集團(Citigroup)
1955年紐約花旗銀行與紐約第一銀行合並,改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為第一花旗銀行,1967年改為花旗公司。總部設在紐約市。1998年與旅行者集團合並組建花旗集團,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
2、摩根大通公司(J. P. Morgan Chase & Co)
2000年12月由J.P.摩根公司和大通-曼哈頓公司合並而成,總部設在紐約。
3、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
成立於1923年,總部位於紐約,是美國華爾街第六大投資銀行,系全球500強企業之一。
4、美洲銀行公司(Bank of America Corp)
美洲銀行於1904年成立,總部在舊金山。1998年與國民銀行合並為美洲銀行公司,成為橫跨東西兩岸的全國性銀行。
5、第一銀行公司(Bank One Corporation)
1957年成立。1998年與芝加哥第一國民銀行合並。總部在芝加哥。
此外主要商業銀行還有:第一聯合銀行、美林銀行、威爾斯·法格銀行、美國銀行、美國國民城市銀行、美怡銀行等。
對外投資和外國資本
2004年美國對外直接投資為2258億美元,高於2003年的1518億美元。截至2004年底,美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約為23674億美元(以2004年價格計算)。2004年外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為1049億美元,遠高於上年的298億美元。截至2004年底,外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總額約為17088億美元(以2004年價格計算)。
對外援助
美國會2005財年批准用於發展援助的資金(包括伊拉克減債和重建計劃)共計約170億美元,其中「千年挑戰帳戶」(MCA)佔15億美元;「關鍵發展援助」(Core Development,含發展援助基金、「轉型計劃」以及兒童和健康項目等)佔30多億美元。
以色列和埃及仍為美最大受援國,2005財年美對以、埃援助額分別為25.6億美元和18億美元。此外,2005財年美對阿富汗援助額為26.8億美元(含由國防部支配的17.24億美元的緊急撥款),對巴勒斯坦援助額為2.7億美元。(數據來源:2004年美國會研究服務部(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⑶ 美國債務違約對中國的影響重大,為什麼
通俗的說,國債,就是國家通過向老百姓集資的方式進行正常的經濟交流和社會發展,尤其是戰爭時期,戰爭時期財力物力消耗巨大,可以通過發行國債的方式迅速籌集資金,當然,老百姓買國債是為了受利潤,這和股票這種證券交易方式差不多,但是國債由於是國家發行,所以信用度最高,而美聯儲無法按照約定時間償還聯邦政府所發國債的本金和利息,即美債違約,違反了和持有人之間的約定,故稱美債違約。美債違約的關注度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為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元又是一種可以作為外匯儲備、結算的國際貨幣,黃金、石油等國際交易價格均與其掛鉤。如果美國政府出現違約行為,將直接導致世界資本市場的信任危機,全球經濟也將因此而產生劇烈動盪。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級經濟體,可以通過加印美鈔償還債務,所以長期以來,購買美國的國家債券被人們認為是零風險的投資項目。因而,美國政府的違約行為將給剛剛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的世界經濟以沉重的打擊。它的影響也將大大超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
參考資料:摘自http://ke..com/view/6149716.htm
⑷ 中國國債上限是多少
在紐約第六大道和42街交匯點的一棟大樓上,有一塊26英尺長的顯示屏,這就是著名的"國家債務鍾"。1989年老布希剛上台時建立了這個"國家債務鍾",希望提醒美國人多為子孫後代著想,在經濟問題上不要"寅吃卯糧"。
8月2日,就在距離違約最後期限不到10個小時,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簽署獲兩院投票通過的提高債務上限議案。如今國家債務鍾的數字突破了美國國債法定上限14.29萬億美元,還在繼續增加。
雖然美國在最後一刻避免了技術性違約,但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全球經濟沖突的加劇並沒有因此改善。8月3日,中國的評級機構大公國際率先下調美國信用評級,8月5日,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A"降至"AA+",評級展望負面,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
8月4日,由於擔心美國經濟可能陷入第二輪衰退以及歐洲債務危機遲遲不見解決,美國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4%,全球股市迎來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美債或短期遭減持對於中國所持有的1.16萬億美元國債而言,由於國債面臨拋售壓力出現價格下跌,中國持有國債面臨賬面損失。
由於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國金融市場是全球最發達的金融市場,這導致美國國債一直享有最高的主權信用評級。一方面,美國政府可以憑借這一評級優勢以更低的成本獲得融資,另一方面,美國國債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具流動性、最安全的金融資產。
但這種優勢和信任正在發生變化。8月5日,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降至AA+,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目前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維持在3%的較低水平,失去3A評級後投資者處於避險需求可能短期減持美國國債,價格走低將推動其收益率走高,新發國債成本也將上升。
摩根大通固定收益部門全球策略主管特里貝爾頓指出,信用評級降至"AA"級,美國長期國債利率可能上升60至70個基點,意味著政府發行國債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每年可能因此多支付1000億美元利息。
據媒體報道,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曾多次公開警告,中國作為美國的第一大債權國處境危險,無論是美元貶值或美債評級下降,都可能導致中國投資美國國債的賬面減值將達20%至30%。一旦拋售將引發貶值截至今年5月,美國公共債務14.3萬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央行和投資者佔比31%,這意味著各國央行和投資者都被捆綁在美債戰車上。
"美國此次提高國債上限暫緩債券違約,但這種解決危機的方法通過不停地印鈔票繼續加劇全球的流動性和杠桿率,無疑將危機進一步擴大。"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說。
美國財政部資料顯示,自1960年以來,美國國會已經78次提高債務上限,平均每八個月提高一次。自奧巴馬2009年1月20日就任總統以來,國會已經三次提高債務上限,提高總額為2.979萬億美元。
美國一個民間機構還專門開設了"美國債務鍾"的網站,在這個網站首頁的最中間顯要位置,列出了美國社會面臨的總債務:約55萬億美元。以2010年美國全年GDP總額14.5萬億美元作比較,這個數值是美國全年GDP的將近4倍。平均每位美國公民負債17.6萬美元,每個美國家庭負債額達到66萬美元。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根治美國債務危機取決於美國政府債務管理能力的提升。美國的這種以債補債的模式不會有根本的改變,這是其經濟發展模式決定的。
美國國債很大一部分是由全球經濟買單。截至今年5月,美國公共債務總額為14.3萬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央行和投資者持有4.45萬億美元。里昂證券中國策略師安迪·羅斯曼稱,即使中國有可能會出售部分美國債券,這也將引起其他國家出售自己所持的美國債券,進而導致中國所持債券貶值。"對中國來說,這將是金融自殺。"羅斯曼稱。
外匯儲備購買力下降事實上,持有美債的風險並非來自償付風險,迄今為止美債還未出現過償付問題。但美債可能隨著美元走軟等原因,導致美債持有者被動出現損失。
中國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截至5月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16萬億美元,是美國國債的第一持有主體,佔比高達12%,比美聯儲還高出2個百分點。而中國的對外金融資產中,71%為美元資產。換言之,中美在美國債務問題上的關系屬"唇亡齒寒"。
總部設在芝加哥的金融服務公司Mesirow Financial HoldingsInc.的首席經濟學家斯萬克說:"美國沉迷於消費,且中國是惟一一個能滿足我們這種慾望的國家。想要戒掉這種癮並不容易。"我國的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美元的購買力即我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由於我國的外匯儲備是對外投資,因此美元對歐元、英鎊、日元等其他非人民幣幣種的走勢,將直接決定我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然而,反映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的美元指數從2005年的93.34下跌至目前的74.6附近,下跌超過20%。此外,國際上的大宗商品等都是以美元計價的,如果美元貶值這些商品的價格就要漲價,從而造成我國外匯儲備實際購買力的下降。
"美元時間"網站以消費物價指數為基數,計算出1914至2010年美元的購買力變化。1990年1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2010年的1.71美元,也就是說,1990年需要花1美元購買的東西到了2010年要花1.71美元才能買到。
中國出口面臨壓力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引擎,債務問題帶來的經濟衰退、美元走軟等問題將影響全球貿易,其中最大的出口國是中國。
美國政府此次提高舉債上限的代價是未來十年削減赤字2萬億美元,這對於高福利的美國來說並非易事。
中國社科院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指出,在目前美國政府財政支出中福利性開支佔比高達58%,這種義務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和養老)是美國歷屆政府競選中承諾累積的,所以異常地剛性,很難壓縮。有學者擔心,削減赤字將打壓不穩定的美國經濟,經濟衰退或不可避免。
從外需角度看,2010年中美雙邊貿易總值3853.4億美元,佔中國貿易總額的12.9%。中國最大的出口地是歐盟,其次是美國,歐洲同樣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認為,美債危機影響下,未來幾年中國進出口企業可能面臨外需持續疲軟、人民幣繼續升值、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增加的不利環境。除了通過各種手段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太多辦法來應對。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途徑是,在美國債務違約問題出現後,美元走軟導致其他貨幣被動升值,日本和瑞士上周都不得不出手干預各自外匯市場。美元走軟導致的人民幣匯率升值,也會抑制中國出口的增長。
⑸ 蘇哈托家族
印尼前總統蘇哈托家族的財產到底有多少?美國《福布斯》雜志在1997年全球首富排行榜中,將蘇哈托列在第四位,資產總額高達160億美元;《國際財經》雜志對其財富的保守估計是200億美元;另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秘密調查資料顯示,蘇哈托家族資產總值在10年前已達300億美元,去年進一步膨脹到400億美元,相當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印尼的援款數字,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在印尼,蘇哈托的孩子和家屬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牟利,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他們搜刮財富的方式可謂五花八門,僅舉幾例即可證明。
一曰「提成夫人」。蘇哈托夫人婷·蘇哈托利用各種名目為她控制的幾個基金會募捐,募捐來的錢她都提成10%。這位夫人的名字「婷」的發音同英文的「10(ten)」相近,因此,她獲得了「提成夫人」或「百分之十夫人」的稱號。據說從70年代開始,印尼每出口一桶石油,與蘇哈托家族有關系的部門就可以獲得一個美元的提成。
現在蘇哈托家族成員全部被從印尼國會中清除出去,同時還被迫辭去了在全國上市公司中擔任的一切職務。蘇哈托的女婿前不久被解除了在軍隊的高級領導職務,正等待著軍事法庭的審判。12月5日,印尼最高檢察院向蘇哈托第一次發出了接受調查的傳票。12月9日,蘇哈托接受了長達4個小時的訊問,回答了40多個問題。蘇哈托的家族企業蘇哈托有3子3女。長女哈迪揚蒂,長子哈佐朱丹多、次子班邦、次女赫迪婭蒂、三子胡多莫、三女胡塔米。30多年來,蘇哈托精心編織了一個龐大的裙帶關系和家族企業。他的長女哈迪揚蒂連續幾屆當選為國會議員,前年12月曾努力競選副總統候選人失敗。去年3月,蘇哈托任命她為國家社會事務部長。哈迪揚蒂長期掌管印尼主要的收費公路公......(
二曰「20%家族」。蘇哈托有3個兒子和3個女兒,他們以及他們的配偶和親屬在這個國家幾乎所有的大項目中都佔有股份,一般在20%左右,因此,有人就把這個家族稱為「20%家族」。根據印尼商業資料中心公布的數字,同蘇哈托家族有關的企業總資產不低於20萬億盾(約合200億美元)。
三曰「基金家族」。蘇哈托親自建立和領導了7個基金會,總資產達到5.8億美元。蘇哈托通過頒布各種政令和法規,要求企業每年必須向這幾個基金會交納扶貧基金,同時要求國家公務員向基金會捐款。據報道,這些基金會的部分資金成了蘇哈托家族的私人資產,另外一部分成為蘇哈托領導的專業集團的活動經費。
四曰「丁香壟斷」。印尼是丁香生產大國,但農民不能直接把丁香出售給政府,而是必須以低廉價格賣給蘇哈托子女設立的收購部門,由他們以高價賣給政府。蘇哈托家族從中獲得巨大利益,而農民和國家遭受重大損失。
五曰「印花家族」。蘇哈托的大孫子掌握了全國的葯品進口,所有葯品都要貼上他印製的500盾印花稅才能拿到市場上出售。一些跡象表明,蘇哈托的孫子還利用特權從國外進口搖頭丸,毒害年輕一代。蘇哈托的孫媳婦馬亞2000年6月就因攜帶搖頭丸和假幣而被捕,結果被判處監禁8個月。
六曰「發展國有汽車」。根據蘇哈托在任時提出的發展國有汽車計劃,從1997年開始,政府允許蘇哈托小兒子托米擁有的公司從韓國「起亞」汽車公司進口整車並享受免稅等優惠待遇。托米的公司接著以「蒂穆爾」牌子在印尼市場上以比其它進口轎車低60%的價格出售,很快佔領市場,而政府卻因此損失至少15億美元。
蘇哈托有3子3女。長女哈迪揚蒂,長子哈佐朱丹多、次子班邦、次女赫迪婭蒂、三子胡多莫、三女胡塔米。30多年來,蘇哈托精心編識了一個龐大的裙帶關系和家族企業。
他的長女哈迪揚蒂連續幾屆當選為國會議員,前年(編者註:1997年)12月曾努力競選副總統候選人失敗。去年(編者註:1998年)3月,蘇哈托任命她為國家社會事務部長。哈迪揚蒂長期掌管印尼主要的收費公路公司——馬爾加公司。
長子哈佐朱丹多是印尼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阿斯特拉國際公司最大的股東。
次子班邦擔任印尼比蔓塔拉聯合大企業的主席,控制著印尼的電視業、房地產業、建築業、酒店服務業、電信業等。該公司還擁有多家銀行、發電公司。他還是直接控制政府交易的一些公司的股東。
次女赫迪婭蒂擁有多家銀行和建築公司的股份,還擁有印尼工業銀行8%的股份。她的丈夫普拉博沃被任命為印尼陸軍戰略後備部隊司令,蘇哈托下台 後,國防部長兼武裝部隊司令維蘭托解除了他的職務,調任設在萬隆市的印尼武裝部隊指揮學院擔任院長。普拉博沃對此深感不滿,當場把胸前佩戴的勛章摘下來扔 在地上揚長而去。
三子胡多莫是印尼國會議員。他壟斷了印尼的石化業,也是一位備受爭議的汽車製造商。他的公司生產的汽車從不向政府交納出口稅。他還擁有一家航空 公司和生產跑車的汽車公司。胡多莫還擔任安德羅美達銀行的董事會主席。他掌管著印尼的丁香供應公司。丁香是印尼製造香煙的原料的主要公司。根據蘇哈托的旨 意,1991年將這家國營大公司的控制權移交給胡多莫,從那時起,印尼的380家香煙製造商必須向胡多莫掌管的公司購買丁香原料,否則,政府不發給香煙生 產許可證。前年(編者註:1997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印尼達成的援助計劃中就點名要求胡多莫在去年(編者註:1998年)6月底以前交出丁香 公司的控制權,解除個人壟斷。胡多莫在紐西蘭南部風景秀麗的萊克特卡湖畔擁有一所高級豪華別墅,每年都要帶著妻子和孩子乘專機去那裡度假。
前年11月5日,印尼財政部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求,關閉組織不健全的銀行。財政部長馬利莫下令關閉16家銀行,其中包括蘇哈托三子、次 子、次女所屬的銀行。蘇哈托的子女不但不執行,反而揚言要到法院控告財政部長,說財長的這道命令「是對總統的不信任」,最後迫使財政部長收回成命。
三女胡塔米壟斷了印尼海濱浴場開發公司的大部分股份。
蘇哈托的妻子逝世前控制了整個印尼的公共工程公司,每年從中牟利不下1億美元。
外國投資者都知道,要想在印尼獲得投資利益,必須尋求有勢力的合夥人,最理想的合夥人就是蘇哈托家族成員,最低限度也是蘇哈托最親密的朋友。沒 有他們的直接參與,外國投資商就很難簽訂投資協議,即使簽署了協議,一輩子也別指望拿到營業執照。根據印尼公司法規定,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不公開擁有控股 權的股東身份。所以,為了避免被指控有舞弊行為,外國企業都隱瞞當地的真正合夥人的身份,這就使蘇哈托家族的腐敗合法化了。
巧立名目到處伸手
蘇哈托家族還控制著全國70多個基金會。蘇哈托在印尼執政32年來共建立了77個基金會,重要的基金會都由他本人掌管,其它則由他的家族成員掌 管。基金的名目繁多,但打的旗號都是賑濟窮人、孤兒、殘疾人、幫助貧困子女上學等。這些基金會全部享有免稅優惠,可以不公開財政收入和支出狀況。
蘇哈托通過頒布各種政令、制定各種法規,要求企業每年必須向基金會交納扶貧金。凡是年收入超過1億印尼盾的公司和企業,都必須將收入的二成捐給 指定的基金會。同時,還要求每名國家公務員向基金會捐款。根據印尼前總檢察長蘇佐諾在職3個半月調查的材料,「超級三月指令基金」的宗旨是協助政府通過教 育提高人力資源的素質。而實際上用於此項的基金只佔總基金額的16%。蘇哈托將其餘資金全部用於購置土地、買股票,或借給親朋好友辦企業等。「社會慈善基 金」的資金則借給蘇哈托的好友開公司達16年之久,從來沒交過一分利息。「自力福利基金」用於扶貧的金額只佔總資金的18.5%,1990年蘇哈托炒匯虧 損4.2億美元就由該基金注資。
根據印尼法律,各個基金是不能控股的。蘇哈托及其好友則巧立名目,設立了努巴森有限公司。蘇哈托的長子在該公司控股10%、在「社會慈善基金」 控股20%、在「超級三月指令基金」控股25%、在「獻身工作永恆基金」控股30%。他掌管的努巴森有限公司在過去10年裡,在保險、航運、建築等部門都 持有大量的股份。特別是最近幾年,該公司又購買了世界最大的金、銅礦業及汽車業的股份。蘇哈托家族的目的是要把努巴森有限公司變成印尼的「福特基金」。
其它20個較小的基金都在酒店、水泥等建築材料領域有股權,由蘇哈托的子女控制。蘇哈托的妻子也成立了一個基金會,擁有中爪哇水泥廠30%的股權。
蘇哈托通過頒布政令方式低價強征民用土地。蘇哈托家族在西爪哇擁有17.4萬公頃土地,在蘇門答臘北部擁有52萬公頃土地,在加里曼丹擁有熱帶 雨林區2200公頃。他的妻子在茂物市附近還擁有600公頃的養牛場。這些土地大部分是以其子女或他們的公司名義注冊的。根據印尼法律,每個公民擁有的土 地不得超過10公頃,而蘇哈托家族的土地遠遠超過這個數字。除此之外,蘇哈托家族在英國、美國各有5棟豪華私宅,在紐西蘭還擁有放牧場。
蘇哈托家族在印尼壟斷了四分之三的國家經濟,那麼蘇哈托家族到底有多少財產呢?據印尼報紙引用印尼一些金融專家對已知公司收入進行的粗略估計顯 示,蘇哈托家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財產總額高達450億美元,絕大部分財產已轉移到了國外,特別是轉移到瑞士銀行的財產最多。
另據現任總檢察長加利布去年(編者註:1998年)12月7日宣布,印尼只調查了7家國家銀行、8家外國銀行後,發現蘇哈托的存款為310萬美元。
蘇哈托家族的腐敗在印尼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了。上樑不正下樑歪,印尼政府官員貪污現象也屢見不鮮。印尼國家公務員的薪水較低,一些政府部長在職期間,利用職權收受賄賂,有時還與下屬分享不義之財,世界銀行早已把印尼列入貪污最嚴重的國家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