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字幣問答 » ecyc數字貨幣

ecyc數字貨幣

發布時間: 2022-04-03 10:08:49

⑴ 我需要名人事跡

愛迪生小時家貧,
買報做童工養家,
在火車上試驗失敗後,
買扇了一記耳光導致耳聾。

為研究出合適的金屬作燈絲,
愛迪生失敗了999次,被人嘲笑。

諾貝爾發明火葯是失敗了N次,
自己的家都被弄沒了。

很困就想了一點,
見諒!

居里夫婦
比埃爾·居里(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生於巴黎一個醫生家庭里。在他的兒童和少年時期,性格上好個人沉思,不易改變思路,沉默寡言,反應緩慢,不適應普通學校的灌注式知識訓練,不能跟班學習,人們都說他心靈遲鈍,所以從小沒有進過小學和中學。父親常帶他到鄉間採集動、植、礦物標本,培養了他對自然的濃厚興趣,學到了如何觀察事物和如何解釋它們的初步方法。居里14歲時,父母為他請了一位數理教師,他的數理進步極快,16歲便考得理學學士學位,進入巴黎大學後兩年,又取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880年,他21歲時,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體的特性,發現了晶體的壓電效應。1891年,他研究物質的磁性與溫度的關系,建立了居里定律:順磁質的磁化系數與絕對溫度成反比。他在進行科學研究中,還自己創造和改進了許多新儀器,例如壓電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靜電計等。1895年7月25日比埃爾·居里與瑪麗·居里結婚。
瑪麗·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生於沙皇俄國統治下的華沙,父親是中學教員。16歲她以金質獎章畢業於華沙中學,因家庭無力供她繼續讀書,而不得不去擔任家庭教師達六年之久。後來靠自己的一點積蓄和姐姐的幫助,於1891年去巴黎求學。在巴黎大學,她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勤奮地學習,經過四年,獲得了物理和數學兩個碩士學位。
居里夫婦結婚後次年,即1896年,貝可勒耳發現了鈾鹽的放射性現象,引起這對青年夫婦的極大興趣,居里夫人決心研究這一不尋常現象的實質。她先檢驗了當時已知的所有化學元素,發現了釷和釷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進一步檢驗了各種復雜的礦物的放射性,意外地發現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純粹的氧化鈾強四倍多。她斷定,鈾礦石除了鈾之外,顯然還含有一種放射性更強的元素。
� 居里以他作為物理學家的經驗,立即意識到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從事的晶體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尋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後,他們就確定,在鈾礦石里不是含有一種,而是含有兩種未被發現的元素。1898年7月,他們先把其中一種元素命名為釙,以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沒過多久,1898年12月,他們又把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為了得到純凈的釙和鐳,他們進行了艱苦的勞動。在一個破棚子里,日以繼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鐵棍攪拌鍋里沸騰的瀝青鈾礦渣,眼睛和喉嚨忍受著鍋里冒出的煙氣的刺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提煉,才從幾噸瀝青鈾礦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鐳。由於發現放射性,居里夫婦和貝可勒耳共同獲得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比埃爾·居里因車禍不幸逝世,年僅47歲。比埃爾·居里去世後,居里夫人忍受著巨大的悲痛,接任了她丈夫在巴黎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職位,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她繼續放射性的研究工作。1910年,她和法國化學家德別愛爾諾一起分析出純鐳元素,確定了鐳的原子量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她還測出了氡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衰變的系統關系。由於這些重大成就,又榮獲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僅有的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居里夫婦親自體驗了鐳的生理效應,他們曾不止一次地被鐳射線燙傷。他們與醫生一起研究將鐳用於治療癌症,開創了放射性療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為了自己的祖國波蘭和第二祖國法國,參加了戰地衛生服務工作,組織X光汽車和X光照相室為傷兵服務,還用鐳來治療傷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戰結束後,居里夫人回到巴黎她創建的鐳學研究所,繼續自己的研究工作並培養青年學者。晚年完成了釙和錒的提煉。居里夫人在無任何防護設施的情況下從事了35年的鐳元素研究,加上大戰期間四年建立X射線室的工作,射線嚴重地損害了她的健康,引起她嚴重貧血。1934年5月她不得不離開自己心愛的實驗室,並於1934年7月4日與世長辭。
居里夫婦一生淡泊、謙虛,不喜歡世俗的恭維與贊揚,不關心個人的名利與地位。在發現鐳和提煉成功以後,他們不請求專利,也不保留任何權利。他們認為,鐳是一種元素,應該屬於全人類。他們向全世界公開他們的提鐳方法。對他們花費十幾年制備出來的、約值十萬美元的一克多鐳,全部交給了鐳學研究所,不取分文。對美國婦女界捐贈給她的一克鐳,也不據為私有,一半給了法國鐳學研究所,一半給了華沙的鐳學研究所。在將鐳用於治療癌症時,他們本可以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但是他們商定,不要他們的發明帶來的一切物質利益。他們辛勤勞動的目的,是為人類從新發現中獲得幸福。
門捷列夫與元素周期表
宇宙萬物是由什麼組成的?古希臘人以為是水、土、火、氣四種元素,古代中國則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之說。到了近代,人們才漸漸明白:元素多種多樣,決不止於四五種。18世紀,科學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種,如金、銀、鐵、氧、磷、硫等,到19世紀,已發現的元素已達54種。
人們自然會問,沒有發現的元素還有多少種?元素之間是孤零零地存在,還是彼此間有著某種聯系呢?
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揭開了這個奧秘。
原來,元素不是一群烏合之眾,而是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按照嚴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著,怎麼排列的呢?門捷列夫發現:元素的原子量相等或相近的,性質相似相近;而且,元素的性質和它們的原子量呈周期性的變化。
門捷列夫激動不已。他把當時已發現的60多種元素按其原子量和性質排列成一張表,結果發現,從任何一種元素算起,每數到8個就和第一個元素的性質相近,他把這個規律稱為「八音律」。
門捷列夫是怎樣發現元素周期律的呢?
1834年2月7日,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誕生於西伯利亞的托波爾斯克,父親是中學校長。16歲時,進入聖彼得堡師范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系學習。畢業後,門捷列夫去德國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學。1861年回國,任聖彼得堡大學教授。
在編寫無機化學講義時,門捷列夫發現這門學科的俄語教材都已陳舊,外文教科書也無法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因而迫切需要有一本新的、能夠反映當代化學發展水平的無機化學教科書。
這種想法激勵著年輕的門捷列夫。當門捷列夫編寫有關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章節時,他遇到了難題。按照什麼次序排列它們的位置呢?當時化學界發現的化學元索已達63種。為了尋找元素的科學分類方法,他不得不研究有關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研究某一學科的歷史,是把握該學科發展進程的最好方法。門捷列夫深刻地了解這一點,他邁進了聖彼得堡大學的圖書館,在數不盡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們研究化學元素分類的原始資料……
門捷列夫抓住了化學家研究元素分類的歷史脈絡,夜以繼日地分析思考,簡直著了迷。夜深人靜,聖彼得堡大學主樓左側的的門捷列夫的居室仍然亮著燈光,僕人為了安全起見,推開了門捷列夫書房的門。
「安東!」門捷列夫站起來對僕人說:「到實驗室去找幾張厚紙,把筐也一起拿來。」
安東是門捷列夫教授家的忠實僕人。他走出房門,莫名其妙地聳聳肩膀,很快就拿來一卷厚紙。
「幫我把它剪開。」
門捷列夫一邊吩咐僕人,一邊動手在厚紙上畫出格子。
「所有的卡片都要像這個格於一樣大小。開始剪吧,我要在上面寫字。」
門捷列大不知疲倦地工作著。他在每一張卡片上都寫上了元素名稱、原於量、化合物的化學式和主要性質。筐里逐漸裝滿了卡片。門捷列夫把它們分成幾類,然後擺放在一個寬大的實驗台上。
接下來的日子,門捷列夫把元素卡片進行系統地整理。門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時間的教授突然熱衷於「紙牌」感到奇怪。門捷列夫旁若無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紙牌那樣,收起、擺開,再收起、再擺開,皺著眉頭地玩「牌」……
冬去春來。門捷列夫沒有在雜亂無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內在的規律。有一大,他又坐到桌前擺弄起「紙牌」來了,擺著,擺著,門捷列夫像觸電似的站了起
來,在他面前出現了完全沒有料到的現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質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從上到下地逐漸變化著。
門捷列夫激動得雙手不斷顫抖著。「這就是說,元素的性質與它們的原子量呈周期性有關系。」門捷列夫興奮地在室內踱著步子,然後,迅速地抓起記事簿在上面寫道:「根據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學性質的近似性試排元素表。」
1869年2月底,門捷列夫終於在化學元素符號的排列中,發現了元素具有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同年,德國化學家邁爾根據元素的物理性質及其他性質,也制出了一個元素周期表。到了1869年底,門捷列夫已經積累了關於元素化學組成和性質的足夠材料。
無影周期表有什麼用呢?它可非同一般。
一是可以據此有計劃、有目的的去探尋新元素,既然元素是按原子量的大小有規律地排列,那麼,兩個原子量懸殊的元素之間,一定有未被發現的元素,門捷列夫據此預付了類硼、類鋁、類硅、類鋯4個新元素的存在,不久,預言得到證實。以後,別的科學家又發現了鎵、鈧、鍺等元素。迄今,人們發現的新元素已經遠遠超過上個世紀的數量。歸根到底,都得利於門氏的元素周期表。相信在廣大青少年朋友中,一定會涌現出許多新的化學家,進一步打開微觀世界之謎。
二是可以矯正以前測得的原子量,門捷列夫在編元素周期表時,重新修定了一大批元素的原於量(至少有17個)。因為根據元素周期律,以前測定的原於量許多顯然不準確。以銦為例,原以為它和鋅一樣是二價時,所以測定其原子量為75,根據周期表發現鋼和鋁都是二價的,斷定其原子量應為113。它正好在鈣和錫之間的空位上,性質也合適。後來的科學實驗,證實門氏的猜想完全正確。最令人驚異的是,1875年法國化學家布瓦博德朗宣布發現了新元素鎵,它的比重為4.7,原子量是59點幾.門捷列夫根據周期表,斷定鎵的性質與鋁相似,比重應為5.9,原子量應為68,而且估計鎵是由鈉還原而得.一個根本沒有見過鎵的人,竟然對它的第一個發現者測定的數據加以糾正,布氏感到非常驚訝,實驗的結果,果然和門氏判斷極為接近,比重為5.94,原子量為69.9,按門氏提供的方法,布氏新提純了鎵,原來不準確的數據是由於稱中含有鈉,大大減少了它本身的原子量和比重。
三是有了周期表,人類在認識物質世界的思維方面有了新飛躍。例如,通過周期表,有力地證實了量變引起質變的定律,原子量變化,引起了元素的質變。再如,從周期表可以看出,對立元素(金屬和非金屬)之間在對立的同時,明顯存在統一和過渡的關系。現在哲學上有一個定律,說事物總是從簡單到復雜螺旋
式上升。元素周期表正是如此,它把已發現的元素分成8個家族,每族劃分5個周期,每個周期、每一類中的元素,都按原子量由小到大排列,周而復始。
元素周期律一舉連中三元,使人類認識到化學元素性質發生變化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把原來認為各種元素之間彼此孤立、互不相關的觀點徹底打破了,使化學研究從只限於對無數個別的零星事實作無規律的羅列中擺脫出來,從而奠定了現代化學的基礎。

航天精英錢學森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是與錢學森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於上海
交大。1935年赴美留學,1938年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著名專家馮•卡門指導下獲博士學位。1943年,他與馬林納合作完成的研究報告《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為美國40年代研製成功地對地導彈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論基礎。其設計思想被用於「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導彈的實際設計中,所獲經驗直接導致了美國「中士」地對地導彈的研製成功,並成為後來美國採用復合推進劑火箭發動機的『北極星」、「民兵」、「海神」導彈和反彈道導彈的先驅。
此後,錢學森又在超高速及跨音速空氣動力學、薄殼穩定理論方面對航空工程理論有許多開創性的貢獻。他和卡門一起提出的高速音速流動理論,為飛行器克服音障和熱障提供了依據,以他和卡門名字命名的卡門一錢學森公式成為空氣動力計算上的權威公式,並被用於高亞音速飛機的氣動設計。
由於他對火箭技術理論卓有建樹,並於1949年提出核火箭的功能設想,因而在當時被公認為火箭技術方面的權威學者。
1955年,錢學森沖破美國當局的層層阻撓回到了祖國,投身於創建中國航天事業當中。1956年2月17日,他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建立我國國防工業意見書》,最光為我國火箭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同年10月,他又受命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研究院——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第一任院長。
接著,他長期擔任航天研製的技術領導。在他的參與下,1960年11月我國發射成功第一枚仿製火箭,1964年6
月29日我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中近程火箭飛行試驗取得成功。1965年錢學森建議制訂人造衛星研製計劃並列人國家任務,最終使我國第一顆衛星於1970年到太空邀游。
在50年代初,錢學森把控制論發展為一門技術科學——工程式控制制論,為飛行器的制導理論提供了基礎。他還創立了系統工程理論,並廣泛應用。
由於錢學森在中國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國際理工研究所向他頒發了小羅克韋爾獎章;1991年
10月,我國政府授予他「傑出貢獻科學家」的稱號。
一七八七年四月,一位年青人前往維也納拜見當時的大音樂家莫札特。此人其貌不揚,短小精明,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鋼琴身手,連被譽稱神童的莫札特亦為之驚嘆。立即向在場的朋友說:「此年青人必為樂壇掀起狂瀾。」 莫札特的預言不到十年立即應驗,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貝多芬。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國科隆附近萊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親約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時代貝多芬毫無幸福可言。

~慘遭鞭笞的童年聲聲疼~

他的父親希望兒子成為第二個神童,以便靠他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強迫他學習鋼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這樣凄慘痛苦命運下,貝多芬渡過了童年。 貝多芬天賦過人,再加上後天刻苦的磨練,程度愈來愈高,連他的老師都自嘆弗如。十二歲時貝多芬受聘為宮廷古鋼琴與風琴樂師,也負起了養家責任。在宮廷中貝多芬遂漸受到重視,但他心懷遠大,在一七八七年遠赴維也納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親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親就去世了。這對貝多芬打擊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為了實現理想,貝多芬於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維也納。此次華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為了報答,貝多芬日後寫出了鋼琴奏鳴曲作品五十三獻給了華德斯坦。到了維也納,貝多芬受教於海頓門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茲貝格與薩里耶里等名師求教,尤其是後者,他學了有十年之久。

~掙脫束縛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當時他親自彈奏自己寫作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維也納市民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聞遐邇。他的「第一號交響曲」是後來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鋼琴三重奏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與作曲家的雙重聲譽。此後五年,他又寫作了第一號到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以及第一號到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一七九九年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他憑著神奇的想像力,接連寫作了震驚樂壇的名作。在這些作品中,彌漫著生命的歡愉與熱情,而且表現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連莫札特都束縛的嚴格形式。貝多芬在一帆風順之際,聲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運降臨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聾的疾病。

~聽不見聲音的巨人~

這是很殘酷的打擊,為了怕人發覺他耳聾,貝多芬逐漸離群索居,自己變得愈來愈孤僻。而在此時,他與一名十七歲少女朱麗葉塔.古奇阿帝相戀。著名的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他們相戀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貝多芬遷到離維也納車程一小時的海利金寧靜村莊作曲,他在那裡完成了第二號交響曲。但耳疾惡化使他痛苦萬分,因而他寫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遺書,陳述悲慘遭遇與不幸。後來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學觀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頭苦幹」。此時他回到維也納,樂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寫出了雷霆萬鈞的第三號「英雄」交響曲。此曲原想獻給拿破崙,但因拿破崙加冕稱帝,貝多芬憤而塗掉拿破崙的名字,改稱為「英雄交響曲」。同年,貝多芬又寫作了極出色的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與獨一無二的歌劇「費黛里歐」。在這一連串作品中他表現出真正的功力,如「華德斯坦」與「熱情」使世人如痴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和「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一八零八年貝多芬同時發表了第五號交響曲「命運」與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傑作。

~藏著熱情的火山~

貝多芬的內心蘊藏著無窮的感情,細膩、超凡、和諧、十全十美。貝多芬有意將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號「命運」,一開始的主題動機就是命運之神用力敲門,第六號「田園」更可察覺出貝多芬有意對大自然的描繪第一樂章他即標明了「令人心曠神怡的鄉間」字眼。一八零九年拿破崙攻佔維也納,王子公孫紛紛逃難,貝多芬經濟陷入困境。在戰火彌漫的日子裡,他依然留在維也納,苦心創作,他的「皇帝」協奏曲就是在隆隆炮聲中寫出的。由於「命運」與「田園」首次演奏並未獲得維也納人民的青睞,貝多芬有心離去前往德國,但因魯道夫公爵、羅伯高維茲王子與金斯基公爵三人極力挽留,他才留下。日後,貝多芬寫作「大公鋼琴三重奏」題獻給這些恩人。

~樂聲飛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國革命後歐洲空氣為之一新,個人自由與人權因而確定。貝多芬亦把音樂平民化了,將音樂從貴族中帶入全民化。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拿破崙兵敗,維也納又恢復歡樂的氣氛。一八一二年貝多芬在傷兵救濟音樂會上首演「第七號交響曲」與「第八號交響曲」,非常轟動。他又博得維也納人民的尊敬。 貝多芬從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間,肉體蒙受失聰的慘境,但在這十一年的歲月里,他的創作豐富,歷史價值
史無前例。他寫出了人類音樂寶藏中光芒萬丈的珍品。他的「第七號交響曲」沒有標題,華格納認為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徵,尤其是熱情奔放的終樂章。「第八號交響曲」是他九大交響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達觀而超然的態度瀏覽人生。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那時他已屆壯年對人生有更透徹的領悟,此後寫作的音樂,除了震古鑠今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和「庄嚴彌撒曲」外,全是鋼琴奏鳴曲和弦樂四重奏曲,這全是有內在的與深邃的精神意境。

~樂聖不擅人間事~

由於弟弟卡爾一八一四年去世,貝多芬又負起了監護養育侄兒的責任。但領養過程與事後侄兒給他帶來的問題讓他吃了不少苦頭。總之他無法將愛心轉移到他侄兒身上。貝多芬對與人如何相處的道理完全崩潰。樂聖貝多芬變得更加消沈,同時身體狀況更加嚴重,經濟十分拮據。那時他正全力創作兩大作品--「庄嚴彌撒曲」和「第九交響曲」。尤其前曲是為了魯道夫被任命為大主教登基典禮時演奏的使用。正因責任重大,他花了約五年的時光,在一八二三年完成。隔年五月七日他的「第九號交響曲」首演,將他的聲望又推到新頂點。「第九號交響曲」的「快樂頌」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詩「快樂頌」。他早年就有此念頭,經過了三十二年終於達成心願。「第九號交響曲」的成功為他帶來了一生最大的榮耀與歡欣。「第九號交響曲」預演時貝多芬親自指揮,但因耳聾無法進行,秩序大亂,因此正式公演時由烏姆勞夫指揮。 貝多芬仍在舞台上背對聽眾指導。當全曲演奏甫畢,聽眾深受感動,高聲歡呼,掌聲如雷,但貝多芬毫無知覺,還是經過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場面,含淚答禮。這是貝多芬最後一次公開露面,他在不知不覺下患了肝病,時日就度過在病情益漸嚴重的日子裡。他那即將遠離塵世的心靈,反而趨於寧靜。這時貝多芬好像在稀薄,純凈的高空中,俯視自己即將拋開的世界。寫作了五首最後的弦樂四重奏曲。這些室內樂是他最後的作品,也是貝多芬留給世人的遺囑。對萬世證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最後的春雷響起了~

貝多芬的餘生已經不多,單是一八二六年就動了四次手術,但病情未見好轉。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維也納突然下了一場大風雪,伴著震耳欲聾的春雷,此時貝多芬握緊右拳,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根據古老的記錄,貝多芬的葬禮在三月二十九日舉行,約有兩萬名以上的維也納市民參加護送到舉行追悼彌撒的雅瑟爾教堂......
令外還有一些網址:
http://cache..com/c?word=%C3%FB%C8%CB%3B%CA%C2%BC%A3&url=http%3A//www%2Esces%2Ecyc%2Ee%2Etw/class4%2D5/my%2520webs/%5Fprivate/%AA%FE%BF%FD%A4G%2520%2520%2520%A6W%A4H%A5%CD%A5%AD%A8%C6%C2%DD%2Edoc&b=0&a=40&user=

http://gjzx.hce.cn/xbzhx/qsxz/zhangli/dsafda.htm

⑵ 什麼是五三十運動謝謝!

就是五卅運動。

1925年5月30日,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並很快席捲全國。五卅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它標志著大革命高潮的到來。

1925年2月起,上海22家日商紗廠近4萬名工人為反對日本資本家打人和無理開除工人、要求增加工資而先後舉行罷工。5月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的日本資本家槍殺工人代表、共產黨員顧正紅,打傷工人10多人。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激起上海工人、學生和廣大民眾的極大憤怒。

5月28日,中共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以反對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工人為中心口號,發動群眾於30日在上海租界舉行反對帝國主義的遊行示威。

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學生在租界的繁華馬路,進行宣傳演講和示威遊行,租界的英國巡捕在南京路上先後逮捕100多人,並突然向密集的遊行群眾開槍射擊,當場打死13人,傷數十人,製造了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

(2)ecyc數字貨幣擴展閱讀:

五卅運動的歷史影響:

中國人民反帝斗爭得到了國際革命組織、海外華僑和各國人民的廣泛同情和支援。在莫斯科舉行了50萬人的示威遊行,聲援中國人民的五卅運動,並為中國工人捐款。在世界各地,有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舉行集會和發起募捐,聲援五卅運動。

1925年6月7日,日本30多個工人團體舉行盛大演講會,決議聲援中國工人團體,同時向日本政府和資本家提出抗議。英國工人階級積極行動,阻止船、艦、車輛運輸軍火到中國。五卅運動成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

⑶ 請寫出∶十六國的國名和全部的皇帝和皇帝年號(¥)

五胡十六國 (304-589)

西晉在曹魏統一北方,進而晉武帝滅孫吳統一中國之後,本可以繼續秦漢統一之格局,但是司馬王朝走的是門閥政體之局.這樣一來,社會個階級的矛盾和對立,動搖了晉王室的基礎.晉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亂,和其它的外患導致中原淪陷,邊垂不保,群雄混戰,生靈塗炭.司馬王室南遷。爾北方的黃河流域則成為各少數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東晉滅亡,中原從未被東晉所收復,國家未為統一,此時期為"五胡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

此外,還有代國、冉魏、西燕、吐谷渾等都在十六國之外。共有二十國。

五胡世代居住在中國的西北部,因對抗晉政府的腐敗和官員的貪污殘暴,而叛變晉王朝。他們所建立的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各自征戰,民不聊生。

五胡十六國興替的歷史相當繁亂,這里僅述其大勢。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戰為戒,這百來年的歷史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既人們常說的「胡亡氐亂」。永嘉(307-313)之亂後「五胡」所建立的多個政權一度為氐族前秦政權所統一,但淝水一戰失敗後頃刻之間便土崩瓦解。第二階段更是禍亂不息,前秦滅亡後北方重又分裂,關中、關東、隴右政局紛亂,民族之間的斗爭又出現一個高潮,社會動盪比以前更厲害。直到北魏統一北方,才結束「五胡亂華」。

五胡十六國簡介
一、成漢(304-347)巴氐族李雄
十六國之一。公元301年,巴氐族領袖李特在蜀地領導西北流民起事。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稱成都王,306年稱帝,國號成,建都成都。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寬和,戰事稀少。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壽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漢。統治區域有今四川和雲南、貴州的一部分。347年為東晉桓溫所滅。

二、漢(前趙)(304/318-329)匈奴劉淵(劉曜)
十六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稱漢王。308年稱帝,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縣西南)。310年,劉淵死,劉聰即位,曾兼采魏晉和匈奴舊制,實行胡漢分治,三年滅西晉。318年,劉淵侄劉曜奪取漢政權,自立為帝。319年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建都長安。建國後繼續實行胡漢分治,徙氐、羌等族數十萬人於長安,保持其部落編制,並在漢人統治區內恢復儒學。統治區域有今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的一部分。329年被後趙石勒所滅。

三、後趙(319—351)羯石勒
十六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公元319年,羯族石勒自稱趙王。329年滅前趙。二年後稱帝,建都襄國(今河北邢台西南)。後又遷都鄴(今河北漳丘西南),史稱後趙,極盛時佔有山東、陝西和江蘇、安徽、甘肅、湖北、遼寧的一部分。351年被冉魏所滅。

四、前涼(320—376)漢族張軌
永嘉之亂後,涼州地區所保持的漢族政權。八王之亂後,西晉涼州刺史張軌及其子張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紛紛前來避亂。張氏子孫世代據守涼州,人民生活比較安定。漢人士族在那裡傳授儒學,保存了中原失傳的一些經籍和學說。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為西北漢文化的中心。張氏雖然接受東晉封號,但由於與東晉相距萬里,實際上也是一個割據政權,前涼先後打退了劉曜、石虎的進攻,又西越流沙,攻龜茲,西域諸國先後歸附。後又擊敗伊吾戌己校尉趙貞,在其地設立高昌郡,控制了從隴西到高昌的廣大地區,立國凡76年。

五、前燕337—370鮮卑慕容氏
前燕是鮮卑族慕容氏所建,該族原居住在遼河流域。公元337年,慕容稱燕王,以龍城(今遼寧朝陽)為國都,招徠中原地區的漢族流民,組織屯田墾荒。地租比率,用官牛者,民得收獲物十分之四;用私牛者,官民對分。前燕社會較安定,中原地區的許多勞動人民都逃到這里,並帶來了生產技術,促進了這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
慕容氏滅冉魏後,遷都薊(今北京城西南),五年後,又遷於鄴。遷都後,統治集團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也漸趨黑暗。皇帝慕容有後宮四千餘人,僮僕四萬餘人,窮奢極欲,日費萬金。太傅慕容評極力搜刮人民的財產,強占田地,還封固山澤,平民乃至軍隊砍柴打水,都要納錢,其所搜刮的錢絹,堆聚如山。此外,貴族官僚們還大量的佔有庇蔭戶,總數更超過國家控制的戶口,致使國家的賦稅徵收和徭役調發都很困難,以致府庫空虛,士氣低落。公元369年,前燕貴族內部又發生了激烈的斗爭,貴族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堅。苻堅以王猛為統帥,慕容垂為先鋒,率步騎三萬人進攻前燕,攻佔洛陽。次年又以六萬人大敗慕容評四十餘萬人。後攻下鄴城,俘獲慕容,前燕滅亡 。

六、代(338-376)鮮卑拓跋什翼犍
代是十六國時期鮮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權。魏晉時期鮮卑拓跋部原游牧於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一帶。曹魏甘露三年(258)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召集諸部,確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長地位。力微卒,諸部離叛。晉元康五年(295)力微子祿官統部,分國人為中、東、西3部,自領東部。永嘉元年(307)祿官卒,其弟猗盧總領三部,有騎士40餘萬。永嘉之亂後,中原雲擾,晉並州刺史劉琨表請封猗盧為代公,後進封代王。以後數傳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為質子在後趙都襄國(今河北邢台)生活多年,深受漢文化影響。咸康四年(338)即代王位,置百官,製法律,由部落聯盟最終轉變為國家形式。代建國三年(310)定都雲中盛樂宮,後又在故城南築盛樂新城,發展農業。建國三十九年(376)前秦苻堅發兵擊代。什翼犍兵敗奔逃,被子寔君所殺。代亡。

七、冉魏(350-352)漢冉闅
後趙主石虎有養子漢人冉閔,借石虎死後諸子爭位之機,於350年篡奪後趙石氏政權,建立的國家,國號「魏」,建都鄴,史稱冉魏。 352年前燕殺冉閔,攻破鄴都,冉魏滅亡。

八、前秦351—394氐苻健
十六國之一,為氐族苻健所建。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歷六主,共四十四年。333年,後趙主石虎徙秦、雍及氐、羌十萬余戶於關東,以氐族酋長苻洪為流民都督,率氐一族百姓徙居枋頭(今河南汲縣東北)。石虎死,苻洪降晉,接受東晉官爵。350年,冉閔誅胡羯,關隴流民率西歸。此時苻洪擁眾十餘萬,自稱大都督、大單於、三秦王,欲率眾還關中,苻洪死,苻健繼領其眾,稱晉征西大將軍,自枋頭西入潼關,氐人紛起響應。苻健遂攻佔長安,據有關隴。351年稱大秦天王、大單於,國號大秦,史稱前秦,352年稱帝,都長安。354年,東晉桓溫率軍攻秦,苻健堅壁清野,355年,子苻生立。357年苻生堂兄苻堅殺苻生自立。苻堅即位的幾年內,前秦國內相對安定,在十六國紛擾時代中,呈現一派「小康」氣象。在此基礎上,前秦勢力漸強大,他聚集氐族武裝力量,開始了統一黃河流域的征戰,370年滅前燕,371年滅仇池(今甘肅成縣西北)氐族楊氏,378年取東晉的梁、益二州,376年滅前涼,同年乘什翼犍衰亂滅代,382年苻堅命呂光率軍進駐西域。至此,統一整個北方,與東晉形成南北對峙局面。苻堅自恃強盛,不斷對東晉發動進攻,戰事主要在東線徐州一帶和西線襄陽一帶進行。379攻佔東晉戰略重鎮襄陽,苻堅遂決定重新部署,全力進攻東晉。383年,淝水之戰,前秦大敗,苻堅病卒,前秦逐漸崩潰。

九、後燕(384—409)鮮卑慕容垂
淝水之戰後,慕容垂被苻堅派往鄴城。當時鎮鄴的是苻堅庶長子苻丕。其時,丁零族翟斌在河北起兵,苻丕遂派慕容垂前去鎮壓。慕容垂欲乘機脫離苻秦控制,晉太元九年(384年),在萊陽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燕王,隨後進兵圍鄴。這時,東晉北伐軍已深入河南、山東,並正開始北渡黃河,被圍的苻丕向晉軍求救。晉太元十年(385年)晉龍驤將軍劉牢之被慕容垂打敗,苻丕從鄴城撤往晉陽,慕容垂佔領整個河北地區後,於386年自稱皇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縣),史稱後燕。

十、西燕(384-394)鮮卑慕容泓
前秦苻堅滅前燕後,盡徙鮮卑入關中。苻堅淝水兵敗後,政權陷於瓦解。晉太元九年(384年),前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起兵反秦,自稱濟北王,史稱西燕。其弟慕容沖也起兵反秦,兵敗後歸於慕容泓。慕容泓兵勢大振,有眾10萬。後謀臣高蓋等因慕容泓執法苛暴,殺慕容泓,擁立慕容沖為皇太弟。次年(385年)慕容沖稱帝,率軍陷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縱兵暴掠。鮮卑貴族都想東歸,不願留在關中,太元十一年(386年)殺慕容沖。此後有數碼前燕貴族和將領被擁立為君主,最後慕容廆從孫慕容永立為河東王,率眾東歸,擊敗前秦苻丕,據有長子(今山西長子西),稱帝。西燕中興九年(394年)後燕發兵陷長子,殺慕容永,西燕亡。

十一、後秦351—417羌族姚萇
十六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前秦苻堅在淝水之戰潰敗後,羌族貴族姚萇於公元384年在北地(今陝西富平縣)自稱秦王。385年殺苻堅,取長安。386年稱帝,國號大秦,史稱後秦,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統治區有今陝西、甘肅、河南等地。417年為東晉劉裕所滅。

十二、西秦(385-431)鮮卑族(一說貲虜)乞伏國仁
都苑川(今甘肅榆中東北)。盛時控有今甘肅西南部和青海部分地區。
鮮卑乞伏氏在漢魏時已自漠北南出大陰山,遷往隴西,並定居於此。前秦主苻堅在位時,乞伏鮮卑酋長、國仁父乞伏司繁被任命為鎮西將軍,鎮勇士川(今甘肅榆中)。後司繁死,國仁代鎮。淝水之戰,苻堅敗亡,國仁聚眾十餘萬。公元385年,國仁自稱大將軍、大單於,並領秦河二州牧,築勇士城為都,史稱西秦。388年國仁死,弟乞伏乾歸繼位,稱河南王,遷都金城(今甘肅蘭州)。394年前秦主苻登敗死,乾歸盡有隴西之地,改稱秦王,並於400年遷都苑川。同年敗於姚興,遂降附後秦,為其屬國。412年乾歸死,子乞伏熾磐繼位,稱河南王,遷都袍罕(今甘肅臨夏)。414年攻滅南涼,改稱秦王。428年熾磐死,子乞伏暮末繼位,政刑酷濫,民多叛亡;430年暮末欲東趨上(今甘肅天水),歸附北魏,但途中遭夏主赫連定阻擊,故退保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431年夏軍圍攻南安,暮末出降,西秦遂亡。

十三、後涼(386—403年)氐族呂光
淝水之戰前,苻堅派太尉呂婆樓子呂光率兵經營西域,呂光攻破焉耆、龜茲等三十六國,俘獲大量珍寶和馬匹。淝水之戰後,呂光回歸姑臧(今甘肅武威)。苻堅被害後,呂光於386年入據涼州,建立後涼。

十四、南涼(397-414年)鮮卑-禿發烏孤
都樂都(今屬青海),盛時控有今甘肅西部和寧夏部分地區。
禿發即「拓跋」的異譯,為拓跋氏的一支,被稱為河西鮮卑。禿發烏孤時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為中心,勢力不斷發展。初附於後涼呂光,但於397年與後涼決裂後,烏孤自稱大將軍、大單於、平西王。史稱南涼。399年遷都於樂都,後烏孤死,弟禿發利鹿孤繼位,徙都西平(今青海西寧)。401年禿發利鹿孤改稱河西王,次年死,其弟繼位,改稱涼王,遷回樂都。自404年後南涼為爭奪河西走廊而與鄰國連年征戰,以致農牧業生產無法正常進行,連年不收,國力漸衰。414年西秦趁南涼進攻吐谷渾乙弗部,乘機襲取樂都,後南涼降於西秦,南涼遂亡。

十五、北涼(401-439年)盧水胡(或匈奴族)沮渠蒙遜
都張掖(今屬甘肅)。盛時控有今甘肅西部、寧夏、新疆、青海各一部。397年後涼進攻西秦失敗,呂光殺死從征的部下沮渠羅仇兄弟,羅仇侄蒙遜遂以會葬為名,與諸部結盟起兵反抗呂光,並與從兄男成推段業為涼州牧、建康公。399年段業入據張掖,自稱涼王。
401年段業殺男成,蒙遜遂以此起兵,攻破張掖,並殺段業,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張掖公,建國號北涼。412年蒙遜遷都姑臧,稱河西王,至421年滅西涼。433年蒙遜死,子牧犍繼位。439年北魏大軍圍攻姑臧,牧犍出降,北涼遂亡。蒙遜弟無諱等率殘余勢力西走,立國於高昌,460年為柔然所滅。

十六、南燕(398—410)鮮卑族慕容德
建都廣固,盛時控有今河南及山東部分地區。慕容寶為後燕帝時,以其叔父慕容德鎮守鄴城。公元397年,北魏攻後燕都城中山,寶北逃奔至龍城,後北魏破中山,後燕被分成二部。在魏軍壓力下,慕容德棄鄴南下,398年(魏天興元年),率戶四萬徙至滑台,自稱燕王,史稱南燕。次年,北魏攻佔滑台,德遂率眾遷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改稱皇帝。南燕建立後,據有青、兗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但由於胡漢大族競相蔭庇佃客、部曲,形成「或百室合戶,或千丁共籍」(《晉書·慕容德載記》)的局面,嚴重影響國家的賦役征發。405年,慕容德死,兄慕容超嗣位,但好游樂,委政寵幸,又誅殺功臣,賦役繁重,百姓困苦。公元409年,東晉劉裕率師北伐,次年攻下廣固,超被俘斬,南燕滅亡。

十七、西涼(400-421年)漢族李暠
都酒泉。盛時控有今甘肅西部酒泉、敦煌一帶,西抵新疆蔥嶺。400年,據敦煌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公,並設官建號,發兵攻下玉門以西各城,控制了西域,建國西涼。401年,沮渠蒙遜殺段業,建北涼。自此常對北涼作戰。405年遷都酒泉,並徙胡、漢各族二萬余戶於酒泉一帶,以漢人一萬戶僑置會稽、廣夏二郡,余戶則分置武威、武興、張掖三郡。北涼沮渠蒙遜每年進攻,西涼力不能敵,故與北涼通和立盟,後北涼背盟進攻,不得不迎戰。417年病死,子李歆繼位,繼續與北涼作戰。420年歆聞沮渠蒙遜南伐西秦,遂率軍三萬攻北涼都城張掖,途中為遜所敗殺。同年,歆弟李恂據敦煌稱冠軍將軍、涼州刺史。421年三月蒙遜攻破敦煌,恂自殺,西涼滅亡。

十八、西蜀(405-413)漢譙縱
亦稱後蜀,東晉時期譙縱建立的短命政權。建都成都,亡於晉

十九、大夏(407—431年)匈奴赫連勃勃
勃勃本匈奴南單於後裔,其父劉衛辰在淝水之戰後,佔有朔方之地。勃勃曾任後秦姚興的驍騎將軍,夏龍升元年(407年)脫離後秦,自稱大夏天王,大單於。劉裕滅掉後秦後,自回江南,留在長安的守兵力量薄弱,加上又發生內訌,赫連勃勃乘機襲取了長安。夏昌武元年(418年),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留兒子赫連鎮守長安,然後自還統萬(今內蒙烏審旗南白城子)。赫連勃勃是十六國後期最殘暴的統治者,他不僅仍實行胡漢分治,而且施政暴虐。他發漢人及匈奴人十萬築都城,「蒸土築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並築之。」「又造五兵之器,……射甲不入,即斬弓人;如其入也,便斬鎧匠」(《晉書·赫連勃勃載記》)。他每征一地,往往大肆屠城和坑殺戰俘。大夏的統治是透過軍事征服,因此政局很不穩定,至其子赫連昌時,因被北魏所逼,南走上邦(今甘肅天水)。夏勝光元年(428年),魏攻陷上邦,俘赫連昌。赫連定逃奔平涼(今甘肅平涼西北),自稱夏皇帝。夏勝光四年(431年),赫連定在西擊北涼時,被吐谷渾所俘,夏亡。

二十、北燕(409—436年)漢馮跋
後燕建始元年(407年),在馮跋的支持下,慕容寶養子高雲取得後燕政權。北燕太平元年(409年),高雲被部下所殺,後燕亡,馮跋自稱燕天王。建國後,馮跋「勵意農桑,勤心政事,乃下書省徭薄賦」,改變了後燕慕容熙時「賦役繁苦,百姓困窮」的情況。遼寧北票出土的北燕宰相馮素弗墓葬中的文物,其所表現的官制、葬制、輿服制度,都與中原一致,說明這個原來東部鮮卑居住區,經濟、文化已迅速提高到中原水平。以後由於屢遭北魏的進攻,北燕太興六年(430年),燕王馮弘焚毀龍城宮殿,東逃至高句麗,北燕滅亡。

⑷ 英語++英語=翻譯

請問你同伴這些問題,把回答填在方框里。

很久以前,在一個小村子裡有個窮人.他的園子里有棵桔子樹。樹上有許多桔子。有一天,他看到有個桔子比其它桔子大很多。就像足球那麼大。那個窮人就把桔子拿到國王那裡。國王很高興就給了他許多錢。
有個富人聽說了這事,她自言自語說,「不過一個桔子而已。國王為什麼給他那麼多錢?我把我的金杯給國王,他肯定會給我更多的錢。」
第二天,國王收到了金杯,他對富人說,「這杯子好漂亮哦。我給你一樣了不起的東西。請把這大桔子拿回家吧。」

⑸ 英語里問到某處要多久怎麼問

可以這么說
how long will it take to get there?

下面是一些提問方式的總結

how long, how often, how soon三者都可以譯成「多久」。how long用來提問「多長時間」,對「一段時間的長短」提問時用,與延續性動詞連用;how often用來提問某動作或狀態發生的頻率,對「一段時間內發生了幾次活動」(always,usually, often, never或twice a day等表示頻度的詞或短語)提問時用;how soon用來提問某人要「多快」能做好某事,或某事要「多快」能完成,對「過多少時間(就能……)」(in短語)提問時用,常用於將來時。而how far意思是「多遠」,對距離提問時用。例如:

How long did you stay there? 你在那兒呆多久?

How often do his parents let him watch TV? 他父母多久讓他看一次電視?

How soon will her husband come? 她丈夫多久會回來?

How far is that? 那有多遠

http://cache..com/c?word=how%2Cfar%2Chow%2Clong&url=http%3A//www%2Elesun%2Eorg/english/html/2005%2D04/2830%2Ehtm&b=0&a=45&user=
------------------------

How often? *「隔幾分鍾來一趟車」或者「隔多長時間打一次網球」等用於詢問時間的間隔時。
How often should I take this medicine? (這葯一天吃幾次?)
Five times a day. (一天5次。)
How frequently?
U.S.A.是什麼的縮寫?
What does USA stand for?
What does USA stand for? (U.S.A.是什麼的縮寫?)
It stands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它是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縮寫。)
多長?
How long? *詢問距離、尺寸時間的長短,聽到這樣的提問,對方以具體數字回答。
How long have you dated her? (你和她交往了多長時間?)
About four years. (大概4年吧。)
How long is her hair? (她的頭發有多長?)
Very long. (很長。)*不能用具體數字回答時,也可以用類似very long這樣的話來回答。
多早?
How early?
How early should we leave? (咱們多早出發合適?)
Let's leave at 7∶30 am. (早晨7∶30吧。)*用How表示問「多……」的說法還有以下幾種。
How short? (多短?)
How fast? (多快?)
How far? (多遠?)
How quickly? (多快的速度?)
How slowly? (〔速度、動作〕多慢?)
How soon? (〔時間/期間〕多快?)
How late? (〔時間/時刻〕多晚?)
How much? (〔不可數〕多少?)
How many? (〔可數〕多少?)
How big/large? (多大?)
How small/little? (多小?)
暑假什麼時候開始?

http://cache..com/c?word=how%2Cfar%2Chow%2Clong&url=http%3A//www%2Ecycnet%2Ecom/cms/2004/englishcorner/speaking/t20050414%5F19467%2Ehtm&b=0&a=1&user=

⑹ 求一張北極熊的圖片!

圖片地址:
http://images.google.cn/url?q=http://lh3.ggpht.com/_FJJnsW2bxqs/RlsBNkb5aYI/AAAAAAAAAOI/q9eT5DI01-8/post-426659-1139722611.jpg&usg=-g
http://lh6.ggpht.com/_eO7ECYcv4hA/RsFOCcN_tfI/AAAAAAAABy8/NjEN6IMkfuo/post-426659-1139722611.jpg
斯瓦爾巴特群島的北極­熊 」獲自然類單幅二等獎,圖為:斯瓦爾巴特群­島的北極熊 。

⑺ 求楪祈mmd模型下載,拜託了紳士們~

密碼:jmwh 來源:http://..com/link?url=c4eCYC-n11_0yuzlHHQRf0qQ7ICprQ-_-aaRyovCGIx5GOnanLNDBfvR9D9bJh-5gvjWyG,授權情況未知,還請不要隨意發布

⑻ 這是什麼動漫曲子還有動漫圖片上面的人物是誰~

音樂沒聽過,所以不知道,對不起LZ了。

圖片上的第一個是CLANNAD里的<風子>
第二個偶不知道了,了。
第三個是ANGEL BEATS 里的<立華奏>(別稱天使)
第四個很熟悉但想不起來了,了、
第五個偶不知道了,了。
第六個是花丸幼稚園的柊

⑼ 山中訪友給你帶來了什麼感想

讀《山中訪友》有感
李漢榮先生的《山中訪友》,字里行間處處透著對大自然熱愛。
清晨,李漢榮先生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去探訪山中的「老朋友」。一出門,就與那微風,撞個滿懷,緊接著,那晨風,那晶瑩的露珠,那沁人心肺的梔子花。無不展現著美的氣息。由此,作者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文中,作者與樹、與小鳥、與晨露互訴心聲。在文章里,字字不離好心情,處處流露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無限贊美。文章是一篇「純天然」的借景抒情,他抒的什麼情呢?請看以下句子:
1、「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
老橋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這座老橋,在這里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他見證了社會的變遷,他迎來送往,默默的奉獻著。作者歌頌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實際上是在贊揚什麼呢?是在贊揚那些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人們。現實社會,人們的心靈浮躁,價值追求偏移。文中的老橋「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就是要教育人們要俯下身子為人民服務。
2、「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頭發長成樹冠,胳膊長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作者走進山林,山中的花草樹木都是作者的朋友。在那一片樹林里,作者也把自己想像成了一棵樹,他紮根泥土,吸收水分。他還「在年輪里旋轉、流淌」!是啊,樹有年輪,人有年齡啊,時光一去不復返,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浪費呢?
3、「------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在他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
人是什麼?不也和這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一樣。人有生命,他們也有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他們也只有一次。可是在現實社會中,又有多少人意識到這一點呢?「大自然就是在循環中生生不息,於是作者聽見了「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作者感受到了也讓讀者感受到:生命的珍貴,也讓我們明白了要珍愛生命。
李漢榮先生的《山中訪友》,處處體現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讓讀者從中學到了許多珍貴的人生道理。 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3段時,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 ,古橋、樹林、山泉、小溪„„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親切。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還恰當地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發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流淌,最後長出樹籽,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作者把自己想像為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又如:「你好呀,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著玄奧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著清澈的禪心,抬頭望你,我就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雲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想像中,懸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為作者的童心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
古橋——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這座古橋在澗水上站了幾百年,卻從不改變姿態。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位歷史老人。作者用「逝川」比喻歲月,而老人卻從未改變。不變的是靈魂,這靈魂古老而堅韌。由此,我們聯想現實生活,一個民族,一個人在變幻莫測、難以應對的世界面前,惟有保持優秀文化、歷史精神造就的「自我」,才能昂然挺立。這句話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 年輪──樹──成了樹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麼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火山──自然的回歸
生命的輪回、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的心 ,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文章來源:http://wenku..com/link?url=c4eCYC-n11_-)

⑽ 名人事跡

小學中學過的一篇課文中,
講了《最丑的凳子》,
是說一位名人的。

愛迪生小時家貧,
買報做童工養家,
在火車上試驗失敗後,
買扇了一記耳光導致耳聾。

為研究出合適的金屬作燈絲,
愛迪生失敗了999次,被人嘲笑。

諾貝爾發明火葯是失敗了N次,
自己的家都被弄沒了。

很困就想了一點,
見諒!

居里夫婦
比埃爾·居里(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生於巴黎一個醫生家庭里。在他的兒童和少年時期,性格上好個人沉思,不易改變思路,沉默寡言,反應緩慢,不適應普通學校的灌注式知識訓練,不能跟班學習,人們都說他心靈遲鈍,所以從小沒有進過小學和中學。父親常帶他到鄉間採集動、植、礦物標本,培養了他對自然的濃厚興趣,學到了如何觀察事物和如何解釋它們的初步方法。居里14歲時,父母為他請了一位數理教師,他的數理進步極快,16歲便考得理學學士學位,進入巴黎大學後兩年,又取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880年,他21歲時,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體的特性,發現了晶體的壓電效應。1891年,他研究物質的磁性與溫度的關系,建立了居里定律:順磁質的磁化系數與絕對溫度成反比。他在進行科學研究中,還自己創造和改進了許多新儀器,例如壓電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靜電計等。1895年7月25日比埃爾·居里與瑪麗·居里結婚。
瑪麗·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生於沙皇俄國統治下的華沙,父親是中學教員。16歲她以金質獎章畢業於華沙中學,因家庭無力供她繼續讀書,而不得不去擔任家庭教師達六年之久。後來靠自己的一點積蓄和姐姐的幫助,於1891年去巴黎求學。在巴黎大學,她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勤奮地學習,經過四年,獲得了物理和數學兩個碩士學位。
居里夫婦結婚後次年,即1896年,貝可勒耳發現了鈾鹽的放射性現象,引起這對青年夫婦的極大興趣,居里夫人決心研究這一不尋常現象的實質。她先檢驗了當時已知的所有化學元素,發現了釷和釷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進一步檢驗了各種復雜的礦物的放射性,意外地發現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純粹的氧化鈾強四倍多。她斷定,鈾礦石除了鈾之外,顯然還含有一種放射性更強的元素。
� 居里以他作為物理學家的經驗,立即意識到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從事的晶體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尋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後,他們就確定,在鈾礦石里不是含有一種,而是含有兩種未被發現的元素。1898年7月,他們先把其中一種元素命名為釙,以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沒過多久,1898年12月,他們又把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為了得到純凈的釙和鐳,他們進行了艱苦的勞動。在一個破棚子里,日以繼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鐵棍攪拌鍋里沸騰的瀝青鈾礦渣,眼睛和喉嚨忍受著鍋里冒出的煙氣的刺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提煉,才從幾噸瀝青鈾礦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鐳。由於發現放射性,居里夫婦和貝可勒耳共同獲得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比埃爾·居里因車禍不幸逝世,年僅47歲。比埃爾·居里去世後,居里夫人忍受著巨大的悲痛,接任了她丈夫在巴黎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職位,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她繼續放射性的研究工作。1910年,她和法國化學家德別愛爾諾一起分析出純鐳元素,確定了鐳的原子量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她還測出了氡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衰變的系統關系。由於這些重大成就,又榮獲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僅有的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居里夫婦親自體驗了鐳的生理效應,他們曾不止一次地被鐳射線燙傷。他們與醫生一起研究將鐳用於治療癌症,開創了放射性療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為了自己的祖國波蘭和第二祖國法國,參加了戰地衛生服務工作,組織X光汽車和X光照相室為傷兵服務,還用鐳來治療傷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戰結束後,居里夫人回到巴黎她創建的鐳學研究所,繼續自己的研究工作並培養青年學者。晚年完成了釙和錒的提煉。居里夫人在無任何防護設施的情況下從事了35年的鐳元素研究,加上大戰期間四年建立X射線室的工作,射線嚴重地損害了她的健康,引起她嚴重貧血。1934年5月她不得不離開自己心愛的實驗室,並於1934年7月4日與世長辭。
居里夫婦一生淡泊、謙虛,不喜歡世俗的恭維與贊揚,不關心個人的名利與地位。在發現鐳和提煉成功以後,他們不請求專利,也不保留任何權利。他們認為,鐳是一種元素,應該屬於全人類。他們向全世界公開他們的提鐳方法。對他們花費十幾年制備出來的、約值十萬美元的一克多鐳,全部交給了鐳學研究所,不取分文。對美國婦女界捐贈給她的一克鐳,也不據為私有,一半給了法國鐳學研究所,一半給了華沙的鐳學研究所。在將鐳用於治療癌症時,他們本可以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但是他們商定,不要他們的發明帶來的一切物質利益。他們辛勤勞動的目的,是為人類從新發現中獲得幸福。
門捷列夫與元素周期表
宇宙萬物是由什麼組成的?古希臘人以為是水、土、火、氣四種元素,古代中國則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之說。到了近代,人們才漸漸明白:元素多種多樣,決不止於四五種。18世紀,科學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種,如金、銀、鐵、氧、磷、硫等,到19世紀,已發現的元素已達54種。
人們自然會問,沒有發現的元素還有多少種?元素之間是孤零零地存在,還是彼此間有著某種聯系呢?
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揭開了這個奧秘。
原來,元素不是一群烏合之眾,而是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按照嚴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著,怎麼排列的呢?門捷列夫發現:元素的原子量相等或相近的,性質相似相近;而且,元素的性質和它們的原子量呈周期性的變化。
門捷列夫激動不已。他把當時已發現的60多種元素按其原子量和性質排列成一張表,結果發現,從任何一種元素算起,每數到8個就和第一個元素的性質相近,他把這個規律稱為「八音律」。
門捷列夫是怎樣發現元素周期律的呢?
1834年2月7日,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誕生於西伯利亞的托波爾斯克,父親是中學校長。16歲時,進入聖彼得堡師范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系學習。畢業後,門捷列夫去德國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學。1861年回國,任聖彼得堡大學教授。
在編寫無機化學講義時,門捷列夫發現這門學科的俄語教材都已陳舊,外文教科書也無法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因而迫切需要有一本新的、能夠反映當代化學發展水平的無機化學教科書。
這種想法激勵著年輕的門捷列夫。當門捷列夫編寫有關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章節時,他遇到了難題。按照什麼次序排列它們的位置呢?當時化學界發現的化學元索已達63種。為了尋找元素的科學分類方法,他不得不研究有關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研究某一學科的歷史,是把握該學科發展進程的最好方法。門捷列夫深刻地了解這一點,他邁進了聖彼得堡大學的圖書館,在數不盡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們研究化學元素分類的原始資料……
門捷列夫抓住了化學家研究元素分類的歷史脈絡,夜以繼日地分析思考,簡直著了迷。夜深人靜,聖彼得堡大學主樓左側的的門捷列夫的居室仍然亮著燈光,僕人為了安全起見,推開了門捷列夫書房的門。
「安東!」門捷列夫站起來對僕人說:「到實驗室去找幾張厚紙,把筐也一起拿來。」
安東是門捷列夫教授家的忠實僕人。他走出房門,莫名其妙地聳聳肩膀,很快就拿來一卷厚紙。
「幫我把它剪開。」
門捷列夫一邊吩咐僕人,一邊動手在厚紙上畫出格子。
「所有的卡片都要像這個格於一樣大小。開始剪吧,我要在上面寫字。」
門捷列大不知疲倦地工作著。他在每一張卡片上都寫上了元素名稱、原於量、化合物的化學式和主要性質。筐里逐漸裝滿了卡片。門捷列夫把它們分成幾類,然後擺放在一個寬大的實驗台上。
接下來的日子,門捷列夫把元素卡片進行系統地整理。門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時間的教授突然熱衷於「紙牌」感到奇怪。門捷列夫旁若無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紙牌那樣,收起、擺開,再收起、再擺開,皺著眉頭地玩「牌」……
冬去春來。門捷列夫沒有在雜亂無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內在的規律。有一大,他又坐到桌前擺弄起「紙牌」來了,擺著,擺著,門捷列夫像觸電似的站了起
來,在他面前出現了完全沒有料到的現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質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從上到下地逐漸變化著。
門捷列夫激動得雙手不斷顫抖著。「這就是說,元素的性質與它們的原子量呈周期性有關系。」門捷列夫興奮地在室內踱著步子,然後,迅速地抓起記事簿在上面寫道:「根據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學性質的近似性試排元素表。」
1869年2月底,門捷列夫終於在化學元素符號的排列中,發現了元素具有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同年,德國化學家邁爾根據元素的物理性質及其他性質,也制出了一個元素周期表。到了1869年底,門捷列夫已經積累了關於元素化學組成和性質的足夠材料。
無影周期表有什麼用呢?它可非同一般。
一是可以據此有計劃、有目的的去探尋新元素,既然元素是按原子量的大小有規律地排列,那麼,兩個原子量懸殊的元素之間,一定有未被發現的元素,門捷列夫據此預付了類硼、類鋁、類硅、類鋯4個新元素的存在,不久,預言得到證實。以後,別的科學家又發現了鎵、鈧、鍺等元素。迄今,人們發現的新元素已經遠遠超過上個世紀的數量。歸根到底,都得利於門氏的元素周期表。相信在廣大青少年朋友中,一定會涌現出許多新的化學家,進一步打開微觀世界之謎。
二是可以矯正以前測得的原子量,門捷列夫在編元素周期表時,重新修定了一大批元素的原於量(至少有17個)。因為根據元素周期律,以前測定的原於量許多顯然不準確。以銦為例,原以為它和鋅一樣是二價時,所以測定其原子量為75,根據周期表發現鋼和鋁都是二價的,斷定其原子量應為113。它正好在鈣和錫之間的空位上,性質也合適。後來的科學實驗,證實門氏的猜想完全正確。最令人驚異的是,1875年法國化學家布瓦博德朗宣布發現了新元素鎵,它的比重為4.7,原子量是59點幾.門捷列夫根據周期表,斷定鎵的性質與鋁相似,比重應為5.9,原子量應為68,而且估計鎵是由鈉還原而得.一個根本沒有見過鎵的人,竟然對它的第一個發現者測定的數據加以糾正,布氏感到非常驚訝,實驗的結果,果然和門氏判斷極為接近,比重為5.94,原子量為69.9,按門氏提供的方法,布氏新提純了鎵,原來不準確的數據是由於稱中含有鈉,大大減少了它本身的原子量和比重。
三是有了周期表,人類在認識物質世界的思維方面有了新飛躍。例如,通過周期表,有力地證實了量變引起質變的定律,原子量變化,引起了元素的質變。再如,從周期表可以看出,對立元素(金屬和非金屬)之間在對立的同時,明顯存在統一和過渡的關系。現在哲學上有一個定律,說事物總是從簡單到復雜螺旋
式上升。元素周期表正是如此,它把已發現的元素分成8個家族,每族劃分5個周期,每個周期、每一類中的元素,都按原子量由小到大排列,周而復始。
元素周期律一舉連中三元,使人類認識到化學元素性質發生變化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把原來認為各種元素之間彼此孤立、互不相關的觀點徹底打破了,使化學研究從只限於對無數個別的零星事實作無規律的羅列中擺脫出來,從而奠定了現代化學的基礎。

航天精英錢學森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是與錢學森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於上海
交大。1935年赴美留學,1938年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著名專家馮•卡門指導下獲博士學位。1943年,他與馬林納合作完成的研究報告《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為美國40年代研製成功地對地導彈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論基礎。其設計思想被用於「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導彈的實際設計中,所獲經驗直接導致了美國「中士」地對地導彈的研製成功,並成為後來美國採用復合推進劑火箭發動機的『北極星」、「民兵」、「海神」導彈和反彈道導彈的先驅。
此後,錢學森又在超高速及跨音速空氣動力學、薄殼穩定理論方面對航空工程理論有許多開創性的貢獻。他和卡門一起提出的高速音速流動理論,為飛行器克服音障和熱障提供了依據,以他和卡門名字命名的卡門一錢學森公式成為空氣動力計算上的權威公式,並被用於高亞音速飛機的氣動設計。
由於他對火箭技術理論卓有建樹,並於1949年提出核火箭的功能設想,因而在當時被公認為火箭技術方面的權威學者。
1955年,錢學森沖破美國當局的層層阻撓回到了祖國,投身於創建中國航天事業當中。1956年2月17日,他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建立我國國防工業意見書》,最光為我國火箭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同年10月,他又受命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研究院——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第一任院長。
接著,他長期擔任航天研製的技術領導。在他的參與下,1960年11月我國發射成功第一枚仿製火箭,1964年6
月29日我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中近程火箭飛行試驗取得成功。1965年錢學森建議制訂人造衛星研製計劃並列人國家任務,最終使我國第一顆衛星於1970年到太空邀游。
在50年代初,錢學森把控制論發展為一門技術科學——工程式控制制論,為飛行器的制導理論提供了基礎。他還創立了系統工程理論,並廣泛應用。
由於錢學森在中國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國際理工研究所向他頒發了小羅克韋爾獎章;1991年
10月,我國政府授予他「傑出貢獻科學家」的稱號。
一七八七年四月,一位年青人前往維也納拜見當時的大音樂家莫札特。此人其貌不揚,短小精明,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鋼琴身手,連被譽稱神童的莫札特亦為之驚嘆。立即向在場的朋友說:「此年青人必為樂壇掀起狂瀾。」 莫札特的預言不到十年立即應驗,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貝多芬。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國科隆附近萊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親約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時代貝多芬毫無幸福可言。

~慘遭鞭笞的童年聲聲疼~

他的父親希望兒子成為第二個神童,以便靠他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強迫他學習鋼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這樣凄慘痛苦命運下,貝多芬渡過了童年。 貝多芬天賦過人,再加上後天刻苦的磨練,程度愈來愈高,連他的老師都自嘆弗如。十二歲時貝多芬受聘為宮廷古鋼琴與風琴樂師,也負起了養家責任。在宮廷中貝多芬遂漸受到重視,但他心懷遠大,在一七八七年遠赴維也納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親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親就去世了。這對貝多芬打擊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為了實現理想,貝多芬於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維也納。此次華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為了報答,貝多芬日後寫出了鋼琴奏鳴曲作品五十三獻給了華德斯坦。到了維也納,貝多芬受教於海頓門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茲貝格與薩里耶里等名師求教,尤其是後者,他學了有十年之久。

~掙脫束縛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當時他親自彈奏自己寫作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維也納市民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聞遐邇。他的「第一號交響曲」是後來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鋼琴三重奏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與作曲家的雙重聲譽。此後五年,他又寫作了第一號到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以及第一號到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一七九九年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他憑著神奇的想像力,接連寫作了震驚樂壇的名作。在這些作品中,彌漫著生命的歡愉與熱情,而且表現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連莫札特都束縛的嚴格形式。貝多芬在一帆風順之際,聲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運降臨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聾的疾病。

~聽不見聲音的巨人~

這是很殘酷的打擊,為了怕人發覺他耳聾,貝多芬逐漸離群索居,自己變得愈來愈孤僻。而在此時,他與一名十七歲少女朱麗葉塔.古奇阿帝相戀。著名的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他們相戀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貝多芬遷到離維也納車程一小時的海利金寧靜村莊作曲,他在那裡完成了第二號交響曲。但耳疾惡化使他痛苦萬分,因而他寫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遺書,陳述悲慘遭遇與不幸。後來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學觀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頭苦幹」。此時他回到維也納,樂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寫出了雷霆萬鈞的第三號「英雄」交響曲。此曲原想獻給拿破崙,但因拿破崙加冕稱帝,貝多芬憤而塗掉拿破崙的名字,改稱為「英雄交響曲」。同年,貝多芬又寫作了極出色的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與獨一無二的歌劇「費黛里歐」。在這一連串作品中他表現出真正的功力,如「華德斯坦」與「熱情」使世人如痴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和「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一八零八年貝多芬同時發表了第五號交響曲「命運」與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傑作。

~藏著熱情的火山~

貝多芬的內心蘊藏著無窮的感情,細膩、超凡、和諧、十全十美。貝多芬有意將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號「命運」,一開始的主題動機就是命運之神用力敲門,第六號「田園」更可察覺出貝多芬有意對大自然的描繪第一樂章他即標明了「令人心曠神怡的鄉間」字眼。一八零九年拿破崙攻佔維也納,王子公孫紛紛逃難,貝多芬經濟陷入困境。在戰火彌漫的日子裡,他依然留在維也納,苦心創作,他的「皇帝」協奏曲就是在隆隆炮聲中寫出的。由於「命運」與「田園」首次演奏並未獲得維也納人民的青睞,貝多芬有心離去前往德國,但因魯道夫公爵、羅伯高維茲王子與金斯基公爵三人極力挽留,他才留下。日後,貝多芬寫作「大公鋼琴三重奏」題獻給這些恩人。

~樂聲飛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國革命後歐洲空氣為之一新,個人自由與人權因而確定。貝多芬亦把音樂平民化了,將音樂從貴族中帶入全民化。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拿破崙兵敗,維也納又恢復歡樂的氣氛。一八一二年貝多芬在傷兵救濟音樂會上首演「第七號交響曲」與「第八號交響曲」,非常轟動。他又博得維也納人民的尊敬。 貝多芬從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間,肉體蒙受失聰的慘境,但在這十一年的歲月里,他的創作豐富,歷史價值
史無前例。他寫出了人類音樂寶藏中光芒萬丈的珍品。他的「第七號交響曲」沒有標題,華格納認為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徵,尤其是熱情奔放的終樂章。「第八號交響曲」是他九大交響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達觀而超然的態度瀏覽人生。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那時他已屆壯年對人生有更透徹的領悟,此後寫作的音樂,除了震古鑠今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和「庄嚴彌撒曲」外,全是鋼琴奏鳴曲和弦樂四重奏曲,這全是有內在的與深邃的精神意境。

~樂聖不擅人間事~

由於弟弟卡爾一八一四年去世,貝多芬又負起了監護養育侄兒的責任。但領養過程與事後侄兒給他帶來的問題讓他吃了不少苦頭。總之他無法將愛心轉移到他侄兒身上。貝多芬對與人如何相處的道理完全崩潰。樂聖貝多芬變得更加消沈,同時身體狀況更加嚴重,經濟十分拮據。那時他正全力創作兩大作品--「庄嚴彌撒曲」和「第九交響曲」。尤其前曲是為了魯道夫被任命為大主教登基典禮時演奏的使用。正因責任重大,他花了約五年的時光,在一八二三年完成。隔年五月七日他的「第九號交響曲」首演,將他的聲望又推到新頂點。「第九號交響曲」的「快樂頌」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詩「快樂頌」。他早年就有此念頭,經過了三十二年終於達成心願。「第九號交響曲」的成功為他帶來了一生最大的榮耀與歡欣。「第九號交響曲」預演時貝多芬親自指揮,但因耳聾無法進行,秩序大亂,因此正式公演時由烏姆勞夫指揮。 貝多芬仍在舞台上背對聽眾指導。當全曲演奏甫畢,聽眾深受感動,高聲歡呼,掌聲如雷,但貝多芬毫無知覺,還是經過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場面,含淚答禮。這是貝多芬最後一次公開露面,他在不知不覺下患了肝病,時日就度過在病情益漸嚴重的日子裡。他那即將遠離塵世的心靈,反而趨於寧靜。這時貝多芬好像在稀薄,純凈的高空中,俯視自己即將拋開的世界。寫作了五首最後的弦樂四重奏曲。這些室內樂是他最後的作品,也是貝多芬留給世人的遺囑。對萬世證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最後的春雷響起了~

貝多芬的餘生已經不多,單是一八二六年就動了四次手術,但病情未見好轉。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維也納突然下了一場大風雪,伴著震耳欲聾的春雷,此時貝多芬握緊右拳,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根據古老的記錄,貝多芬的葬禮在三月二十九日舉行,約有兩萬名以上的維也納市民參加護送到舉行追悼彌撒的雅瑟爾教堂......

熱點內容
鑽石交易比特幣投資平台 發布:2025-07-11 19:58:19 瀏覽:582
區塊鏈RT幣什幣 發布:2025-07-11 19:43:13 瀏覽:746
幣圈交流電報 發布:2025-07-11 19:38:34 瀏覽:496
區塊鏈項目運營計劃 發布:2025-07-11 19:23:09 瀏覽:144
以太坊錢包查看余額 發布:2025-07-11 19:21:29 瀏覽:477
幣界圈市價 發布:2025-07-11 18:51:47 瀏覽:527
20000USDT是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5-07-11 18:48:47 瀏覽:471
區塊鏈錢包是什麼概念 發布:2025-07-11 18:33:21 瀏覽:340
留幣圈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1 17:53:51 瀏覽:252
二維碼溯源區塊鏈溯源 發布:2025-07-11 17:48:12 瀏覽: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