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的貨幣戰爭書
① 貨幣戰爭這本書的可信度 , 到底有多少啊
我讀過,原理正確,情節精彩,但內容太過誇張和陰謀論,覺得讀書還要去判斷,我們不要拿來主義。他只代表他的觀點和自己的目的。 個人覺得他寫的過於偏激。 《貨幣戰爭》寫的不完全是真的,有一部分是作者虛構出來的,這些機密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加以整理,再部分誇張表現出來的,他讓這本書出版的目的是揭示世界貨幣發展的真相,特別是讓世人改變對美國的看法。 宋鴻兵先生的《貨幣戰爭》甫一問市,立即引發了眾多媒體的熱評,也引起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引發了財經界與學界的熱烈爭論。日前在《第一財經日報》、中信出版社、上海若鄰網路聯合組織下,宋鴻兵先生攜《貨幣戰爭》來滬發表演說,並與上海的部分學者和企業界人士進行對話和交流。 有什麼辦法能夠保護我們掙來的錢? 在這次小型論壇上,宋鴻兵指出:很多人不知道美聯儲是個私有性質的機構。對於「央行本身是中性的,主要保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的認識,宋鴻兵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誰擁有中央銀行,誰就掌控了金融市場。美聯儲有很多內幕操縱。 宋鴻兵表示,美聯儲負責美國整個的發行制度,事實上影響世界。它完全獨立,不對政府或國會負責,無人監督、審核,也就是三權之上還有第四權,如果有人能夠控制貨幣發行,那麼現在金融市場的基本理念就出現問題了。 在美國不是美聯儲要向總統匯報,而是總統應該向美聯儲匯報。中央銀行的權力某種程度上大於總統的權力。這樣的制度存在問題,一是利益沖突問題。商業銀行是央行成立最主要的推動力量。當時的商業銀行控制著美聯儲。在制定貨幣政策中,這些人是真正制定策略的人,他們早於市場的參與者知道政策的變化,利率政策變化的先知權使他們擁有種種賺錢的機會。二是公平性。商業銀行如果用自己的錢來發行貨幣,不構成任何問題,但事實上銀行是以國債作為抵押來發行貨幣,國債是未來收益的承諾,這涉及到公平性和道德風險的問題。 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美元是和黃金掛鉤,它的幣值是非常穩定的。從上世紀30年代到現在,它真正的購買力已經下降了90倍以上。從1970年到現在,尤其是最近十年,現在它的購買力是越來越弱,黑市上做美元的黃牛都下崗了,這也是美元加速貶值的過程。美國的房地產最近也漲得很厲害,上世紀70年代6萬美元的房子現在的價格是40萬美元,內在價值沒變,實際上是貨幣不值錢了。現在人民幣和美元都一樣,購買力在快速下滑。 美元近十年來加速貶值,如果國債用未來作為抵押,實際上購買力就必然下降。通貨膨脹的兩個結果是購買力下降和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如果了解這樣的運作機制,我們該怎麼辦?有什麼辦法能夠保護我們掙來的錢? 宋鴻兵說,按照現在貨幣增發的量來計算,存錢是無法依靠利息來抵沖通貨膨脹的。金融系統在通貨膨脹中獲利最大。中央銀行在印刷貨幣。美元流通中只有3%是在流通中的貨幣。信用貨幣會越來越多,而不是紙幣。比如存100元進銀行,銀行可以擴大到190元用於貸款,銀行就相當於在印鈔票,離銀行系統越近的行業、貸款最多的行業實際上獲利最大,完全不找銀行貸款的人受損最大,實際上是把離銀行系統最遠的人手中的財富轉移到離銀行系統最近的人。 百姓要對現在的金融系統有所理解。錢和財富之間是不完全一樣的。財富的擁有是指你擁有產品、服務。擁有錢本身並不意味著擁有等量的財富。貨幣和財富之間不完全是一個概念。當你收到錢的時候,不要被貨幣的數量所迷惑,最重要是看你擁有的產品和服務。 人民幣對於真正的財物它是貶值的,為什麼對美元來說它是升值的呢?因為美元貶值得更厲害,所以應該從財富的角度考慮,人民幣實際上是在貶值。人民幣、美元、股指都泡沫化,也即學術上的資產通貨膨脹。泡沫化問題嚴重,都會導致房地產等被高估的問題,我們就應該尋找被低估的地方。 對通貨膨脹最穩定、最有效的指數是黃金的價格,包括資產,也包括物價的因素,它是最綜合的,所以如果用黃金價格來做測算,是最能反映通貨膨脹的。所有黃金的價格要被嚴格控制。一旦黃金的價格上升,歐洲銀行就會拍賣黃金來壓制它的價格。宋鴻兵認為現在的黃金價格被低估了。真正美元的通貨膨脹實際上是現在黃金價格數字的至少2倍。如果用黃金進行類比,那麼黃金的價格現在至少被低估了50%。 當一個國家對其紙幣發行制度發生懷疑的時候,紙幣就會貶值。 當人們對美元資產發生動搖的時候,黃金、白銀必然會漲價。當百姓對美元產生動搖的時候,就不會再信任任何貨幣,轉向黃金、白銀。今年很多歐美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報道,有篇文章直接提出了主權貨幣終結這樣的觀點,也就是說各國中央銀行的制度現在都失靈了,很可能像1929年出現大衰退。這是我們看到的對美國金融最大的警告。 貨幣發行恢復「金本位制」不可能 對於宋鴻兵先生的觀點,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堅卻認為,在全球經濟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宏大規模的狀況下,貨幣發行要恢復「金本位制」幾乎是不可能的。 陳堅說,首先,各國政府是不會同意恢復「金本位制」的,因為這種制度會嚴重製約政府通過發行紙幣來調控經濟的權力。所以,不會有哪一個國家的政府(或者央行),特別是經濟大國,會同意恢復「金本位制」。當然,政府行為的背後是社會的經濟活動本身對一種富有彈性的貨幣發行制度的需求,在「金本位」制度下,有限的貨幣供應量根本滿足不了一個大國乃至全球經濟對貨幣的需求。 其次,老百姓也不會喜歡「金本位制」的恢復。在現實生活中,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大家對採用哪一種貨幣制度,關注度是不高的,無論是做生意還是過日子,大家都希望擁有一個比較寬松的、自由的環境。大家關注的是自己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高。以中國為例,改革開放以來,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對現有的貨幣制度已經比較適應了,不存在改變這種制度的念頭。 關於現有貨幣發行制度的弊端,可以通過加強監督和制約等手段予以完善,陳堅認為,隨著貨幣的過量發行、隨著其弊端的不斷暴露而引起人們的重視,但不會回歸到「金本位制」的軌道上去。在紙幣超量發行的時代,如何避免被人「剪羊毛」的問題他是非常贊同的,他認為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如何正確理財。把黃金投資作為個人理財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有其合理性的。 中國應該警惕貨幣戰爭 就宋鴻兵在《貨幣戰爭》中提出的美元主導世界金融的風險,上海交通大學經濟戰略研究所沈思瑋副教授深有同感。沈教授強調:美國是一個資源高消耗國家,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難堪重負,為了直接獲得石油資源不惜訴諸軍事手段,陷入伊拉克泥潭,高油價以及軍事支出的劇增導致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劇增,美元大幅度貶值。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並不想解決自己的問題,反而藉助於美元的國際地位,變本加厲推進世界金融一體化與政治一體化。本質上,是要求世界各國對於美國所制定規則的全面履行,這就是美國所推行的「規則對於美國以外的國家是外生的,對於美國則是內生的」。 所謂「政治一體化」就是指世界各國應該接受「美國兩黨輪替執政的民主模式」,並被標榜為人類普世價值觀,這只不過是另一種宗教。本質上,其目的是可以使美國更好地干預別國內政以獲取最大利益。所謂的「金融一體化」就是金融自由化,本質是美國通過美元從世界各國融資,再通過政治、軍事、金融手段低價購買別國資產,來獲得最大利益。沈教授表示,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發行價格總是很低,在國內發行價格總是很高。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外投公司高價買入黑石優先股,而黑石又買入藍星公司股權,我們為什麼不自己買自己的股權呢?本質上是由於如果你不對美國讓渡利益,國際市場不允許你參與,這又是什麼邏輯呢? 隨著金融自由化的推進,世界金融市場越來越脆弱,本質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承受全世界資本的沖擊。但全世界的資本決不會沖擊美國,因為美國金融機構掌管著全球美元,美國次級貸危機,美元不跌反漲,這就是金融霸權的含義。 請給分
② 請問宋鴻兵的《貨幣戰爭》這書怎麼樣值得認真研究么
不怎麼樣,本書的基本常識性觀念的錯誤的,不推薦看,如果你相信書里的觀點,就會被誤導,還是看一下正統的金融類書籍。
③ 貨幣戰爭一書中提到的書籍著作都有哪些
貨幣戰爭共有三本書,其中提到的著作也有很多,我記得不全,不過有白銀貨幣,西方近代史,毛澤東選集,匯豐銀行百年史,尋找真實的蔣介石,美國國務院檔案,上海錢庄史料,摩根財團,遠東國際關系史,中國金融通史以及各種歷史文獻,報刊等等!
④ 推薦幾本關於金融戰的書籍,《貨幣戰爭》除外。
《貨幣戰爭》觀點太偏激
主觀
現在很受抨擊
推薦《偉大的博弈》主要講美國金融史
還有《貨幣崛起》這本比較符合你的要求
金融戰
⑤ 貨幣戰爭的書本目錄
第一章 「皇家魅力」和「煙龍」
印鈔票歷來是政府的最後一個招數。從18世紀90年代大革命時期的法國到20世紀20年代的魏瑪德國,面臨脅迫的政府為了達到收支平衡,其手段便是急速擴大支付能力,使之超過其已有債務……通貨膨脹的最終結果往往是社會誠信的破壞以及經濟的崩潰。
第二章 中東的偽幣
華盛頓盛傳這樣一種說法:特勤局和財政部還沒有公布的打算,因為一旦承認有數量如此之眾的偽鈔正在流通,對於美元已然動盪飄搖的國際地位不啻是雪上加霜。
第三章 東方造假西方幫
義大利黑手黨賣掉毒品,並通過遍布全球的網路進行洗錢——俄羅斯黑社會也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隨後又將部分收益作為買家支付的貨款轉移至各個金融中心。
第四章 古老的偽幣術
嚴苛刑罰更多地是應用於古羅馬窮人身上,而在富人和特權階層里,官方禁絕的製造偽幣行為卻是一種日益流行的消遣或者說行當。在這種經濟自由的氛圍之下,尼祿的國家造偽行為實施起來幾乎就沒什麼難度,並最終導致了古羅馬貨幣及經濟在帝國最後幾十年的徹底崩潰。
第五章 本傑明·富蘭克林vs 喬治國王:美國開國時期的經濟危機
日益弱化的大陸幣必須同來源五花八門的其他各式貨幣作競爭。各州依然發行本州貨幣用於支付各項開銷。與此同時,英方的大規模造偽行動仍然沒有中止。市場遭到破壞、地產被毀、軍人及平民的傷亡等因素可能也進一步加劇了通貨膨脹。到1777年底,國會發現,其財政收入中竟然有90%是已經大幅貶值、並且還在持續跌價的大陸幣。
第六章 法國大革命:軟錢對硬錢
而在使用貨幣作為打擊敵國武器的問題上,拿破崙及其他幾位十九世紀早期歐洲領袖的態度就截然不同了:造偽是他們秘密武器庫中的一件重要法寶。正統歷史學家對這個話題要麼避而不談(也許是因為缺乏相關史料),要麼就是含糊其辭。不過,紙幣收藏家及錢幣商手頭有的是證物。
第七章 美國內戰和綠背美元的誕生
1865年4月14日下午,林肯會見了蔡斯的繼任者、財政部長威廉·P. 麥卡婁。麥卡婁簡要描述了當前緊急的偽幣問題,建議設立一個「常設永久機構,以杜絕偽幣活動。」 就在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被演員及邦聯支持者約翰·威爾克斯·布斯刺殺的那個晚上,林肯同意了這個提議。由於隨後政壇的混亂局面及種種陰謀,特勤局一直拖延到1865年7月5日才正式成立,到如今一直存在。
第八章 英國的目標:顛覆德國經濟
1914年戰爭……是代表英國,而非法國或比利時的利益……其目的便是在可能的情況下,徹底打垮德國,讓它在經濟上無法同英國抗衡。從1916年開始,除了戰場上的軍事戰爭外,一場有組織的經濟戰爭也已打響,為的是徹底置對方於死地。
第九章 偽幣作手、老千和法西斯分子:魏瑪年月
就像諸如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期間發生的其他超通脹式「錢疫」一樣,「真」和「偽」之間的界線變得很窄,人們乾脆不再加以辨別。德國人匆匆忙忙要趕在漲價之前買進麵包、菜豆、書籍,沒工夫也沒心思對購物所需的大摞鈔票逐一檢查。
第十章 葡萄牙:機靈老千搭台,獨裁政權唱戲
20世紀20年代席捲了葡萄牙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偽幣風潮帶來的一項後果是國際刑警組織的建立和逐漸壯大,它已演化為今日世界的執法工具,即使不能說是全能的,至少可以肯定它很有用。
第十一章 斯大林的美元:恩將仇報
偽幣行動的參與者,有許多簡直就是格雷厄姆·格林和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影片里的角色,蘇聯女間諜莉迪亞·斯塔爾在所有這些非常人物中顯得格外耀眼。
第十二章 希特勒的偽幣行動:二戰的教訓
貨幣體系一片紊亂。如果能以實物交易,沒人願意接受法國法郎和德國馬克。偽幣的泛濫讓原本立足未穩的貨幣進一步貶值,它們很多都是在德國集中營造的。
第十三章 秘密行動vs穩定:從越南戰爭到伊拉克戰爭
國際刑警組織1994年的材料顯示,美元偽幣在該組織查獲的所有偽幣中佔到80%左右。美國特情局的數據則顯示,在美國以外發現的冒牌美元的面值總額在1992年為2490萬美元,1年後激增到了1.2億美元。
⑥ 貨幣戰爭系列書值得看嗎郎咸平說千萬別看,很多都是錯的
郎咸平 是在炒作 宋鴻兵嘛,郎咸平在北大被學生纏到7點多,他就說要趕8點的飛機,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從北大到機場1個小時門也沒有啊!他們倆根本就一個目的:打造中國金融大鱷。一個提供歷史資料,一個得出結論,這配合 = =、
⑦ 貨幣戰爭這本書給人的啟示
淺顯一點說吧,它對我的主要啟示是做人要做富人,去做金錢的主人;我想作為一個國家,他要合理利用貨幣,善於利用貨幣,進一步強大其貨幣,這樣才能適應當今的金融體系,並從中獲利!
⑧ 貨幣戰爭這本是一種什麼樣的書
1樓摘抄的太惡心,他從頭到尾說了N多,卻沒從事實上去反駁。大家注意那些話,他是在闡述狀態(沒落),而沒有探究其因,每每聽到這些話總覺得不夠,不清楚。
我也想聽到反對《貨戰》的聲音,尤其能出現一篇強有力的質疑。
baggio2003你就保持一般心態去看吧,這書舉了很多例子,看起來很有真實性,我是屬於半信半疑,偏向相信。關鍵還是要增加各方面見識,知道的多了就有自己的判斷力了,格物致知!
⑨ 宋鴻兵寫的《貨幣戰爭》一書裡面的內容有沒有真實性
只說一個細節。
美聯儲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中央銀行,地位舉重若輕。然而,對於這個組織,中國人不甚了解,很多中國人深受《貨幣戰爭》的影響,認為美聯儲是大財團如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美國的工具。但是,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作為獨立於政府的機構,美聯儲的經濟影響固然重大,但遠沒有到呼風喚雨的地步,也不可能成為少數財團控制世界的工具。
⑩ 貨幣戰爭一共有幾本書
一共有5本:《貨幣戰爭》、《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貨幣戰爭4戰國時代》、《貨幣戰爭5山雨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