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以太坊知識 » 以太坊布署

以太坊布署

發布時間: 2021-05-01 12:55:32

『壹』 部署40g乙太網時要考慮哪些因素

一、40G乙太網部署的理由
1、雖然10G乙太網仍被廣泛運用於數據中心,但考慮未來伺服器虛擬化和雲計算、數據中心光纖整合、以及最終用戶對於更高性能計算等高帶寬應用需求,10G顯然已無法滿足。因此40G乙太網變得勢不可擋,對更快的數據傳輸速率的需求將不斷增長並對網路生產效率和OPEX成本帶來重要意義。
2、2010年6月,IEEE正式採納了IEEE標准802.3baTM,開啟了40G乙太網和100G乙太網發展的大門。隨著傳輸速率的提升,網路能夠將新發現的10G乙太網資源移動到接入層,讓更強大的40G乙太網設備處理聚合層及核心層的流量。
3、40Gb/s技術具有效率高、設備數量少、管理成本低等技術優勢,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並逐漸得到廣泛的應用。如今,40G乙太網部署已經成為了網路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部署時應考慮的因素
從10G到40G的網路變革,在數據傳輸、網路帶寬方面,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上帶來了巨大的滿足和便利,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次技術上的巨大飛躍。與10G網路的部署相比較,40G稍微復雜一些,需要考慮的因素也較多,下面主要分析以下三個因素。
1、光模塊
光模塊由光電子器件、功能電路和光介面等組成,是光纖通信系統中重要的器件,其光電轉化的作用可實現網路傳輸中的光纖互連。在40G網路中主要應用的光模塊有QSFP+和CFP光模塊,由於在整個網路部署中光模塊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單是光模塊的費用的佔比就不容小覷。但目前市場上的第三方模塊已經越來越普遍了,與原裝產品兼容,價格卻非常實惠。選擇兼容性超強的第三方光模塊,在部署40G乙太網時,既保證了效率,還大大降低了部署成本。

光模塊型號 光模塊名稱 中心波長 介面 傳輸距離
QSFP-40G-SR 華為(Huawei)QSFP-40G-SR4 QSFP+光模塊 850nm MTP/MPO 150m
QSFP-40G-LR4 華為(Huawei)QSFP-40G-LR4 QSFP+光模塊 1310nm LC雙工 10km
QSFP-40G-ER4 華為(Huawei) QSFP-40G-ER4 QSFP+光模塊 1310nm LC雙工 40km
QSFP-40G-ER4-SM 華三(H3C) QSFP-40G-ER4-SM1310 QSFP+光模塊 1310nm LC雙工 40km
QSFP-40G-LR4-PSM 華三(H3C)QSFP-40G-LR4-PSM1310 QSFP+光模塊 1310nm MTP/MPO 10km
2、傳輸介質
不同的傳輸介質,其特性也各不相同,也對應不同的傳輸標准,對網路中數據通信質量和通信速度有較大影響。針對銅纜和光纖兩種傳輸介質,常見的40G標准有:40GBASE-CR4(短距離銅纜傳輸)、40GBASE-SR4(短距離多模光纖傳輸)、40GBASE-LR4(長距離單模光纖傳輸)等。雖然目前光纜的應用十分普遍,但是銅纜依然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在40G網路部署中,銅纜和光纖究竟哪一種更適合呢?
在布線成本方面,銅纜價格便宜,部署布線成本更低;在傳輸距離方面,銅纜的傳輸距離只有7m。光纖傳輸距離很長,其中,單模光纖的傳輸距離高達10km,多模光纖的最大傳輸距離為100m到150m。選擇哪一種傳輸介質,還是要根據介質的不同特性,並且根據實際需求來選擇。
3、40G MPO組件
大多數40G多模光模塊都是基於可提高光纖密度的MPO技術。根據IEEE802.3ba的標准,一般情況下,MPO連接器用於具有標准長度的多模光纖連接,但隨著光纖數量的增加,數據中心的布線難度也就相應增加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大多數數據中心選擇了預端接的MPO組件來部署40G網路,大大節約了成本,降低了部署難度,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因此,布線之前先確定好電纜的長度和定製的預端接MPO組件是非常關鍵的。
總結
以上就是部署40G乙太網的原因以及部署時應考慮的因素,如今40G正在飛速發展,也逐漸成為了許多企業的首選解決方案,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40G的網路部署成本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這也使得40G網路部署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飛速(FS)供應40G光模塊、40G光纜以及40G MPO組件,還提供有高效益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幫助用戶制定一個經濟可靠的40G部署方案。

『貳』 深信服如何配置eth0橋接eth2

先登錄到設備裡面,然後找一個設備部署模式的地方,選擇網橋模式,然後選擇eth0和eth2是一對橋 然後往下一步配置,就差不多了。

『叄』 關於朝代的資料,要交於老師的,幫忙!!!!

金朝的南遷與滅亡
一 蒙古的軍事進攻與宣宗南遷
(一)衛紹王之立
金章宗生子不育,繼嗣未立,又疑忌宗室,與諸叔關系緊張。晚年在政治腐敗、軍事無能的情況下,又出現了繼承人危機。泰和八年(1208年),章宗死,元妃李氏等按章宗旨意立其叔永濟為帝,是為衛紹王。永濟「柔弱鮮智能」①,不但不能扭轉積弊,而且招致了蒙古的進攻。

蒙古部與金朝的聯系當始於金太宗時期。金征蒙古部首領合不勒汗入朝,卻陰謀加害於他。合不勒殺了金朝使者,雙方關系惡化並長期處於敵對狀態。②此後,金朝多次出兵或利用塔塔爾人進攻蒙古,並先後殺害了蒙古部首領俺巴孩、斡勤巴兒合黑和合答安把阿禿。金世宗時期,蒙古部勢力逐漸強大,構成了對金朝北部邊防的嚴重威脅。當時燕京和契丹地流行的一首歌謠稱:「韃靼來,韃靼去,趕得官家沒處去。」③為了解除蒙古的威脅,金世宗一面不斷派兵剿殺,甚至虜賣蒙古子女為奴婢,一面加強上京等地防務,極力提倡女真人恢復騎射尚武的舊俗。同時不許蒙古人入境,每年入貢,只在塞外交割,激起蒙古人極大的不滿。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後,即將軍事進攻的目標指向了金朝,但對金朝這樣中原大國的進攻,他不能不作周密的布署。因此,他先取西夏以解除來自側翼的威脅,沒有立刻對金採取軍事行動。

衛紹王即位後,遣使招諭蒙古,不但沒有得到響應,反而招致了蒙古的蔑視。成吉思汗對金朝的國情有一定了解,永濟的無能則為他所親見。得知永濟為帝時,他更加輕視金朝,他說:「我謂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為之耶。」①於是更積極准備南下。

(二)金宣宗南遷

蒙古軍南下,金軍失利大安三年(1211年)秋,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南下攻金,拉開了蒙古滅金戰爭的序幕。

蒙古軍自達里泊(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出發,進入金境。金守邊將領獨吉思忠失於備御,邊堡烏沙堡、烏月營失守。衛紹王以參知政事完顏承裕(即胡沙)代思忠主持防禦。承裕不敢迎戰,自撫州(今河北張北)退屯宣平(今河北張家口西南),當地土豪請以土兵為先鋒,以行省兵為聲援,共同抵禦,承裕畏怯不敢用。於是蒙古軍長趨直入,佔領昌州(今內蒙古太僕寺旗九連城)、桓州(今內蒙古正藍旗北四郎城)和撫州,又在野狐嶺(今河北萬全縣膳房堡北)、會河川(澮河)川,今河北懷安東)連續大敗金軍,金軍死者蔽野塞川,僵屍百里,精銳盡失。蒙古先鋒軍突破居庸關,進至中都城下。

成吉思汗諸子自西南路入邊牆,連下凈(今內蒙古四子王旗西北卜古城子)、豐(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白塔鎮)、雲內(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東北古城)、東勝(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武(今山西五寨縣北)、朔等州,金西京留守紇石烈執中(即胡沙虎)棄西京逃回中都。

崇慶元年(1212年),蒙古軍又攻陷宣德州(今河北宣化)、德興府(今河北涿鹿),進圍西京,元帥左都監奧屯襄領兵救西京,又為蒙古軍所敗,「一軍盡殪」①。同年,東京也遭蒙古軍虜掠。

至寧元年(1213年),蒙古軍再入野狐嶺,在縉山(今河北懷來東)與行省完顏綱和權元帥右都監術虎高琪所統乣、漢軍激戰,金軍再敗,死屍「如爛木般堆著」②,蒙古軍直達居庸關北口。成吉思汗留兵攻北口,親率一軍自紫荊關入,趨居庸南口,與北口蒙古軍配合攻破居庸天險。金南口守軍不意敵軍突至,「莫能支吾,鋒鏑所及,流血蔽野」③。蒙古軍包圍中都,同時兵分三路抄掠黃河以北。

宮廷政變,宣宗即位西京敗將紇石烈執中逃跑途中,擅取官庫銀和衣幣諸物,奪官民馬匹,杖殺淶水縣令,朝廷皆置不問,反任為右副元帥,權尚書左丞。執中無所忌憚,自請以兵2萬屯宣德州,朝廷許以3000,命駐媯州。執中不滿,被罷。至寧元年(1213年),召回,命將武衛軍數千屯中都北。執中與其黨「惟務馳獵,不恤軍事」,朝廷遣使責讓,執中非但不服,還以討叛為名,任意扣押防城將領。

八月,執中妄稱元兵至,分兵三路入城,殺知大興府徒單南平、左丞完顏綱,自稱監國元帥,廢黜衛紹王,逼其出宮,擅授官職,意不可測。丞相徒單鎰勸立世宗長孫完顏亶,執中等遂遣人迎珣於彰德,並使人殺衛紹王。

九月,完顏亶即位,是為宣宗,改元貞佑。他對發動宮廷政變的紇石烈執中不加懲治,反任其為太師、尚書令兼都元帥,賜第京師。降永濟為東海郡侯,遣使與蒙古軍議和。

金蒙議和,宣宗南遷紇石烈執中擅行廢立不受懲治反為高官,群臣意頗不平,掌兵將領更不可約束。十月,術虎高琪與蒙古軍戰,失利被責,也效執中所為,利用群臣的不滿,以兵圍執中第,殺執中。宣宗仍赦其擅殺之罪,授職左副元帥。金朝除一執中,又出一高琪。

蒙古這次對金朝用兵,是以掠奪財物和試探虛實為主要目的的,在圍攻中都不克的情況下,便遣使議和。金宣宗沒有抵禦蒙古的決心和方略,遂按照成吉思汗所提的條件,「奉衛紹王女岐國公主及金帛、童男女五百,馬三千以獻」,①與蒙古軍達成協議。貞佑二年(1214年),蒙古軍帶著掠奪的金帛財物、馬匹、人口,撤軍北歸。夏,成吉思汗避暑於魚兒泊。

金宣宗沒有趁蒙古撤軍之際,部署加強邊備和保衛中都,卻決定南遷汴京以避兵鋒。五月,以太子守忠和右丞相都元帥完顏承暉(福興)、左丞左副元帥抹捻盡忠留守中都,率宗室、百官南遷。

(三)乣軍嘩變,中都失陷

乣軍問題的由來契丹及遼朝治下的游牧部族,善騎射,能征戰,是金初對宋戰爭的軍事力量之一。金初戰爭結束後,將東北、西北、西南路的契丹、唐古等各部族編入乣軍,使之為金朝守邊。契丹人上層在金初的政治、軍事活動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受到女真統治者的重視。但在耶律撒八和移剌窩斡起義後,金世宗對契丹人成見頗深,防範甚嚴。大定三年(1163年),罷契丹猛安謀克,將其戶分隸女真猛安謀克。十四年,又將參與窩斡起義的契丹人遷往烏古里石壘部。十七年,再遷西北路契丹人於上京、濟州、利州一帶,「俾與女真人雜居,男婚女聘,漸化成俗」①,以防契丹人日後為亂。但這些措施未能奏效,卻引起契丹人的反感,造成契丹與女真人之間更大的隔閡,激起契丹人更頻繁的反抗。

正當金朝被蒙古諸部的擾邊攪得寢食難安之際,承安元年(1196年)十一月,特滿群牧契丹人德壽、陀鎖在信州(今吉林懷德縣秦家屯古城)起兵,建元身聖,有眾數十萬。諸乣也多乘時而起,給金朝後方帶來了極大的震動與不安。這次反叛的契丹人正是大定年間遷徙上述地區的,事實證明,他們的不滿情緒並未因與女真人雜居而消除。

右丞相完顏襄恐諸乣與德壽軍合,局面更難控制,遂將諸乣遷至中都附近地區加以安撫。泰和年間與宋戰,曾以乣軍為先鋒。蒙古軍南下期間,乣軍又在術虎高琪統領下鎮守中都通玄門外、中都西北縉山縣和中都南,成為金朝賴以保衛京師的重要軍事力量。

乣軍叛金貞佑二年(1214年)宣宗南遷時,與諸臣討論如何安置乣軍,議者欲將其遷往平州,而術虎高琪反對,遂與金室一並南遷。但諸臣多恐乣軍生事,宣宗對他們也缺乏信任,乣軍亦不願南去。行抵涿州、良鄉間,又決定收回原撥給乣軍的馬匹、鎧甲,激起軍變。乣軍殺死主帥詳穩,另推斫答、比涉兒、札剌兒為帥,還軍中都。中都留守完顏承暉得知乣軍嘩變的消息,遣人至盧溝橋阻截。斫答派部分兵眾潛渡盧溝河,腹背夾擊守橋金軍,大破其眾,奪其衣甲、器械和中都附近馬匹,與蒙古軍和遼東契丹將領耶律留哥聯絡。②這時,金朝一面詔抹捻盡忠等妥善安撫,一面使術虎高琪遣人招撫,但為時已晚。成吉思汗得知乣軍來降,立刻遣蒙古將領和先已投降的契丹將領石抹明安兄弟前來,就命他們與新附的乣軍同圍中都。

中都失陷金宣宗的南遷,嚴重地動搖了河北軍民的守土決心。實則自南遷之日起,金朝決策集團就已放棄了中都,宣宗所謂「中都重地,廟社所在,朕豈一日忘也」,「朕欲紓民力,遂幸陪都」等等,不過是虛應故事而已。①乣軍的背金降蒙,削弱了中都的防禦力量,卻增強了敵方對中都的威脅。七月,太子守忠也離開中都逃往南京,留守官兵的情緒再一次受到打擊。成吉思汗以契丹、漢人降將為向導,繼續圍攻中都,並採納降官降將的建議,派人招降中都周圍的金軍,對降官降將一律授以原官,使之為蒙古所用。貞佑三年(1215年)正月,右副元帥蒲察七斤以通州降,中都形勢更加危急。

三月,金朝以元帥左監軍永錫、左都監烏古論慶壽、御史中丞李英將兵自清州督糧運援救中都。至霸州北,李英因酒誤事,所統之眾又皆烏合,與蒙古軍遭遇,大敗。李英死,所運糧盡失。慶壽軍得知英軍敗訊,潰歸,中都援絕。

承暉以盡忠久在軍旅,令其總領軍事,相約以死堅守。至援軍敗,盡忠卻與親信密謀棄城南奔,承暉無計可施,服毒自殺。盡忠至南京,宣宗仍以為平章。五月,中都失陷。

二 南遷後金朝的形勢

蒙金戰爭爆發後,南宋不再向金交納歲幣,西夏也不時擾邊,河北、山東相繼爆發人民的反金起義。遼東則先後有耶律留哥和蒲鮮萬奴的自立。統治集團的奢侈腐化一如既往,宮中供奉無異於常。政治、軍事狀況不見任何改善,財政窘迫卻日甚一日。正如新進士劉炳上書所言:「承平日久,人不知兵,將帥非才,既無靖難之謀,又無效死之節,外托持重之名,而內為自安之計,擇驍果以自隨,委疲懦以臨陣」;「法度日紊,倉庾日虛,閭井日凋,土地日蹙」①。但它卻得以苟延殘喘20年,這是因為南宋懲於泰和年間之敗,不再輕易向金用兵;而成吉思汗將蒙古軍主力投入了西征,將對金的軍事任務交給了左翼萬戶木華黎,木華黎以少量兵力只能經營黃河以北和陝西,無力進軍河南。蒙金戰爭進入第二階段。

(一)北方局勢

遼東的放棄崇慶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起兵反金自立。耶律留哥為金北邊千戶,或即乣軍將領。金使留哥治下的契丹人與女真人雜居,「遼民一戶,以二女真戶夾居防之」②,契丹人十分不滿。在蒙古軍南下攻金之際,留哥乘機在隆安(今吉林農安)、韓州(今吉林梨樹縣偏臉城)一帶起兵反金,募兵至十餘萬。留哥為元帥,另一契丹人耶的為副。「營帳百里,威震遼東」。與蒙古征遼東軍將按陳盟於金山(位於大興安嶺),降蒙。衛紹王遣承裕領兵60萬往討。留哥在蒙古軍配合下,於迪吉腦兒(今遼寧省昌圖附近)大敗胡沙。

至寧元年(1213年,九月宣宗改元貞佑三月,留哥自立為王,國號遼,設丞相、元帥、尚書等百官。金宣宗遣人招撫,不受。又遣宣撫使蒲鮮萬奴領兵40萬討伐,也為留哥所敗,逃往東京。於是,留哥以咸平府為都城,號中京。貞佑三年,又攻佔東京。但此時,在自立與降蒙的問題上,諸將意見不一,發生內亂,留哥降蒙,徙居臨潢,撫有懿州(今遼寧阜新縣搭營子)、廣寧(今遼寧北鎮)一帶。

留哥勢力退出遼東後,女真人蒲鮮萬奴又成為遼東地區的割據勢力。萬奴初為尚廄局使,曾以右路副都統官將兵伐宋,歷任咸平路招討使、宣撫使。貞佑二年(1214年),任遼東宣撫使,領兵40萬討伐耶律留哥,在歸仁(今遼寧省昌圖縣四面城古城)為後者所敗。三年,乘留哥朝見成吉思汗,遼軍內亂之際,取咸、沈、澄諸州,召集遼東十一猛安。萬奴與上京留守太平密謀,焚毀上京宗廟,拘捕元帥承充,反金自立。十月,在東京建國,國號大真,建元天泰。

此時,遼東處於金、蒙、留哥、萬奴四方勢力爭奪之中。在蒙古軍事威脅下。貞佑四年,萬奴降蒙,不久復叛。金朝在遼東只能控制婆速一路。

興定元年(1217年),蒙古軍西征,萬奴乘機再起,以開元為都城,改國號為東夏。二年,又與蒙古、高麗聯兵討滅進入高麗境內的留哥殘眾,迫使高麗分別向東夏、蒙古納貢。金朝在興定二年曾遣人至遼東考察萬奴情況。哀宗正大三年(1126年),又詔諭高麗和遼東行省「討反賊萬奴」①,但此時的遼東行省,已不能組織兵力征討,高麗也不再奉詔,金朝對遼東已失去控制能力。東夏盛時,疆域東至日本海,南與高麗接,北控黑龍江下游,西達今吉林省中部和黑龍江省南部地區。金哀宗天興二年(蒙古窩闊台五年,1233年),蒙古軍自高麗境北上攻東夏,萬奴被俘,東夏成為蒙古藩附。由蒲鮮萬奴建立的這一割據政權在蒙古控制下,大約一直延續到13世紀後期。②

萬奴背金自立,是金末部分女真人為延續女真政權卻又對完顏氏貴族失去信心的反映。當時頗負盛名朝廷累召不起的遼東名士王澮,先任萬奴參謀官,繼為東夏宰相。他的去就,當代表一部分遼東有識之士的態度。萬奴的所作所為,當是在王澮的影響下,以遼末耶律大石的北上西遷重建遼政權為榜樣的,只是時移勢異,功業有所不及。

山東、河北人民的反金起義在金朝政治腐敗、軍力下降和邊境危機日益加劇的情況下,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日趨尖銳,長期以來人民的不滿情緒也以武裝反抗的方式爆發出來。金末人民的反抗斗爭,以泰和年間發生在山東益都的楊安兒起義為最早。當蒙古進軍中原,中都被圍期間,河北、山東人民的反抗斗爭進入高潮。起義軍身穿紅襖為標志,被稱為紅襖軍,他們小者數萬,大者數十萬。或單獨作戰,或聯合行動,有的甚至與南宋、蒙古軍聯絡,給搖搖欲墜的金政權以猛烈的震撼和沖擊。

益都人楊安兒,以鬻鞍材為業,因自號「安兒」,市人呼為「楊鞍兒」。泰和六年(1206年),金宋戰爭時,楊安兒參加了山東人民的抗金斗爭,為州縣招降,編入金軍,官至防禦使。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軍南下,金徵兵千餘人,以安兒為副統前往戍邊。行至中途,屯兵不進,遂逃回山東,與張汝揖聚眾起義,攻州縣,殺官吏,山東大震。

金與蒙古議和後,中都圍解,金宣宗立刻調動兵力,以仆散安貞為山東路統軍安撫使,鎮壓起義軍。安貞至益都,敗安兒於城東,安兒奔萊陽。萊州(今山東掖縣)徐汝賢以城降安兒,登州刺史耿格也開門迎降,郊迎安兒,發帑藏濟軍,軍勢益強。安兒遂置官屬,建號,改元天順,以耿格制定符印詔表儀式,下寧海(今山東牟平),攻濰州(今山東濰坊)。

時密州方郭三稱元帥,攻略沂、海(今江蘇連雲港西)。

李全起於濰州,略臨朐,准備攻取益都。

安貞遣軍分頭進討各支起義軍,自率一支進至昌邑東。起義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損失了大量人員、器甲,退守萊州。

起義軍堅守萊州,與安貞軍激戰,失利後退軍入城,官軍遣人詐降,攻破萊州。徐汝賢被殺,安兒逃走,耿格等降。起義軍遭到沉重打擊,但是反抗活動並未停止。

泰安人劉二祖於崇慶元年(1212年)起兵於淄(治今山東臨淄市南)、沂(今山東臨沂),金軍下萊州後,為分化起義軍,除安兒、耿格及諸故官家參與起義的驅奴外,對其他參與者一律赦免其罪。以官職三品和錢十萬貫懸賞捉拿楊安兒。貞佑二年十一月,安兒浮海避敵,為舟人所擊,墜水死。安兒余部和其他各支起義軍仍然堅持斗爭。此時,劉二祖駐軍守大沫堌(今山東費縣西南),在赦令到達之際,出兵敗知東平府事烏林答與,表示了不受招撫、反抗到底的決心。

三年二月,安貞遣提控紇石烈牙吾塔討伐劉二祖,殺其眾4000餘,降8000。又與宿州提控夾古石里哥進攻起義軍據點大沫堌,劉二祖負傷被俘,為金軍斬殺。知東平府事、山東西路宣撫副使完顏弼招降二祖部將張邦佐、張汝楫。但汝楫並非甘受招撫,不久又與所部謀再起,為邦佐密告,被殺。二祖余眾又推霍儀為帥,繼續堅持抵抗,彭義斌、石珪、夏全、時青、裴淵等皆附。霍儀犧牲後,彭義斌繼續率眾支持斗爭,失敗後投宋。

貞佑四年,兗州泗水人郝定收聚楊安兒散亡之眾6萬余再起,稱大漢皇帝,署置百官,先後攻下泰安、滕、兗、單諸州及萊蕪、新泰等十餘縣。下邳州(黃河故道北岸,今江蘇邳縣南古邳),遣人與南北各支起義軍聯絡,相約在黃河南北同時並起,志在一舉滅金。朝廷以尚書右丞侯摯行省事於東平,邊招撫邊征討,鎮壓起義軍。興定元年(1217年),濟南、泰安、膝、兗等州民眾再起,侯摯遣棣州防禦使完顏霆率兵往討,前後斬殺起義軍千餘人,招降元帥石花五、夏全和義軍2萬餘人,老幼5萬余口。

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李全,至寧元年起兵,攻佔海、邳等州。次年,楊安兒被殺,其妹妙真與李全軍合。李全、妙真結為夫婦,繼續抗金。他們以楚州為根據地,往來於山東東西兩路,是山東強大的反金勢力之一。興定二年(1218年),李全與張林以青、莒、登、萊等12郡歸宋,為東京路總管。正大四年(1227年),李全駐軍青州,與蒙古軍戰,失利後降蒙。

此外,河北周元兒活動在深、祁、束鹿、安平、無極等縣。河南南陽五朵山魚張二有眾千餘,朝廷遣人招降,不從。山東李旺部眾仍活動在膠西、高密諸村及海島間。河東馮天羽在石州(今山西離石)有眾數千。天羽被殺後,余眾保積翠山(今山西方山北)。

除農民的反抗斗爭外,金朝也不時受到兵變的威脅。南遷後,河北防禦多仰仗義軍,義軍為臨時招募,良莠不齊。官軍則將驕兵悍,倚外敵為重,小不如己意,便殺將據地以叛,朝廷無計可施,只能以官爵為賞進行招撫。

貞佑二年(1214年),北京軍變,宣差提控完顏習烈殺留守奧屯襄,習烈又為部下所殺,朝廷不能治,下詔赦免所有起事者。

元光二年(1223年),邳州軍變。從宜經略納合六哥、都統金山顏俊殺邳州行省蒙古綱,據州反叛。朝廷無力討叛,設重賞招誘,並下詔稱綱罪,而撫諭六哥等叛軍。升經略司為元帥府,以六哥為泗州防禦使,權元帥左監軍,以安撫叛將。但六哥等佯為受撫,暗中卻與紅襖軍李全聯絡,後為紅襖軍高顯所殺。

在金、宋、蒙古三方角逐中,金末農民起義軍將領中有些人依違於三方之間,三方也都以高官吸引他們就範。如時青、彭義斌等在金朝軍事壓力下歸宋,李全先降宋而後降蒙,國用安則時而降金,時而歸宋,時而降蒙。

(二)金朝後期的政治、經濟

宣宗南遷和中都失守,使河北、河東陷入了混亂,軍民對金朝的統治喪失了信心。紅襖軍反金斗爭的高漲,正是這種情緒和形勢的反映。南遷後,朝廷所能控制的只有南京、京兆、鳳翔、鄜延等數路。陝西戰事不斷,河南地狹民困。軍政費用浩繁,則謀取償於宋。宣宗屢興師代宋,但所得不及所失,又因軍戍費糧數萬,不得已又棄去。南遷後的金朝陷入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

統治集團奢侈腐化一如既往在疆土日蹙、費用增加、百姓重困的情況下,以最高統治者宣宗完顏亶為首的金朝貴族官僚,沒有收復失地的決心,而是苟且偷安,得過且過,奢侈腐化,一如既往。在役重民困、強敵壓境之際,宣宗御用供張竟不稍減,衣食享用,仍求精美。為製造御用鞠杖,竟在耕牛短缺的情況下,令工部下開封府買白牛取皮;在官已無羊供給時,還以民所貢羊不肥責南京轉運使。在皇帝的影響下,「貴臣、豪族、掌兵官莫不奢侈相尚,服食車馬惟事紛華」,「京師鬻明金衣服及珠玉犀象者日增於舊」。①

諸王、貴戚多為不法。宣宗皇後之姊、末帝之姨「奢侈尤甚,權勢薰天,當途者往往納賂取媚,積貲如山」。宣宗子荊王守純「開納貨賂,進退官吏」,縱家奴於市強取商貨,侵漁商賈。平章政事完顏白撒,以內族位將相,更奢僭,起第西城如宮掖,其中婢妾百數,皆衣縷金綺綉如宮人。②

吏治腐敗日甚一日南遷之後,朝廷無振興之舉,政治無刷新之望。為將帥者多出於世家,皆膏粱乳臭子。為官者或出自世家,或納賂請托得之。「為宰執者往往無恢復之謀,上下同風,止以苟安目前為樂。凡有人言改革,則必以生事抑之。每北兵壓境,則君臣相對泣下,或殿上發嘆聲。已而敵退解嚴,則又張具會飲黃閣中矣。」宰執用人必先擇無鋒芒、軟熟易制者,曰「恐生事」。正人君子皆不得用,或用亦不能久。①

宣宗喜刑法,政尚威嚴,以近臣為耳目伺察百官。近侍局官由貴戚、世家、恩幸者充,頗為士人所鄙,為提高威望,後期也曾量用士人。但正直者不肯或不能久居其位,同流合污者雖居其位,卻不能匡正,無助於風氣的改變。為官者或貪污酷苛,或跋扈難治,以賄賂權貴、敲剝百姓為能事,全不以國事為意。如沿邊將士殲敵立功,朝廷遣使宣諭,賜以官賞。受賞者對使臣必有所饋贈,「或馬或金,習以為常」②,小不如意,則譖毀百端,以至獲罪。

朝廷風氣不正,地方更無從整肅。宿州鎮將紇石烈牙吾塔(又作牙忽帶)以敗宋兵和鎮壓農民起義有功,蔑視宰執,凌辱士人,勒索官民,肆行不法。因常用鼓椎擊人,號「盧鼓椎」。宿州軍營蓄牙吾塔所愛妓女數人,他常使一人佩銀符,往州郡取賕賂,號「宣差行省」。州將則以夫人遠迎,厚以財物為獻。徒單思忠好用麻椎擊人,號「麻椎相公」。運使李特立號「半截劍」,謂其「短小鋒利」。完顏麻斤出、蒲察咬住、蒲察合柱等也都以酷苛知名。

賞罰不明,無以激勵百官。皇帝不以國事為重,宰執多不肯直言,近侍以謅諛成風,四方災傷、民間疾苦多不奏聞,稱「恐聖上心困」。宰執議時事每至難決處,輒散罷,稱「俟再議」。百官、將領皆欲避兵河南,不願留居河北,以致河北州縣官缺員。「居河北者嫌於避難,居河南者苟於屍祿,職事曠廢」③。有功將士得不到褒獎,敢言、敢為者,多被斥逐。立功如仆散安貞,敢諫如胥鼎者非罷即誅。

賦繁役重,民生凋敝在宗室、百官南遷的同時,宣宗不顧大臣的反對,又將河北軍戶家屬遷往河南,河南驟增人口百萬。如何安置所遷軍戶,是當時面臨的一大難題,解決辦法無外括田、增賦兩途。如奪民佃官田一則使民戶失業,二則軍戶多無牛,得地而不能耕,徒至紛擾;增賦則使業已不堪重負的百姓更難承受。經多次會議決定,將河南官租提高一倍;軍戶給糧一半,另一半折錢支給。結果是「所征稅租率常三倍於舊」①,又有額征諸錢,橫泛雜役,入不敷出,則巧立名目百計征斂。甚至在鹽鐵酒之外,更議榷油,百姓不勝其擾。加之糧物緊缺,物價飛漲,導致交鈔貶值,鈔法大壞。

金朝統治者優待南遷官兵而盤剝當地百姓,造成河南民眾的普遍不滿。知東平府事、山東西路兵馬都總管完顏弼上書指出:「賦役頻煩,河南百姓新強舊乏,諸路豪民行販市易,侵土人之利,未有定籍,一無庸調」,要求「權宜均定」。②宣宗下尚書省議,竟不獲允。

雖民力重困,統治者卻不加體恤,為加強京城防務,在南京城內又修子城,周四十里,壞民屋舍甚眾。工役大興,征民應役,又使朝官監督,少不前,輒杖之。

經濟衰退,糧食短缺為解決財政困難,金朝在增賦之外,又行納粟補官法,甚至僧尼度牒、紫衣師號等都在出賣之列。納粟補官法雖可解決部分敗政虧空,卻進一步加劇了官僚隊伍的蕪雜和吏治的敗壞。

當時,遷入河南的軍戶近百萬人,歲需糧360萬石。河南官租歲入只有156萬石,不足所需之半,軍戶只能以半餉充飢。軍食問題無法得到根本解決。

貞佑四年(1216年),又議括牧馬地分給軍戶。但牧馬地少,且久荒難耕,軍戶缺少農具,得地不能耕。於是又動員諸司縣勸河南百姓借牛幫助軍戶墾荒,有能開荒為熟田者,半給軍戶,半做己業。同時詔諸帥府屯田,以逸待勞。所有這些措施,議論多而收效少,河南缺糧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人民負擔加重,水災又頻頻發生,百姓逃亡,田野荒蕪,賦入少而國用乏。如毫州原有戶6萬,至興定時,所存者無十一,而調發卻數倍於舊。

河北、河南、河東糧食短缺,近京州縣多至京師買糧,以至「谷價翔踴」,為了確保京師官僚、貴族所需,金政府不顧河北人民死活,嚴禁糧食出京和運往河北。貞佑四年,或許採納了平陽行省胥鼎的建議,允許穀物過河,但又在沿河津渡設卡攔截,強令商人將穀物按比例賣給官府,即所謂「攔糴」,因而糧食至河北、河東者為數極少。攔糴加重了河北、河東的缺糧現象,也沒有解決河南的糧食問題。於是,又求助於括粟。貞佑年間,潞州帥府在遼、沁等州首開括粟先例,「懸重賞誘人告訐,州縣憚帥府,鞭笞械繫,所在騷然,甚為可憐」。至蒙古軍圍城期間,汴京復行括粟,先令各家自報數目,壯者自留3斗,幼者半之,其餘上交,藏匿者以升斗論罪。京城36坊,各選深刻者主其事,內族完顏久住尤其酷暴,有婆媳二人以蓬豆為食,因所交糧中雜有蓬子而被責,立死杖下。而所括不足3萬斛,京城卻更加蕭索。

黃河水患,民戶逃亡自五代以來,黃河多次泛濫。宋仁宗時,下游分為兩支,一經大名、滄州至直沽入海;一經濮陽至無棣或濱州入海。宋神宗時,北道受阻,河道南遷,改為自梁山泊後分注北、南二清河,北清河東流至無棣、濱州一帶,南清河則奪淮入海。北宋晚年,東流斷,復歸北道。

天會南伐,宋人曾決堤阻軍,至使河道再次南遷。此後,黃河多次決口,泛濫成災。至大定時,水患更為頻繁。黃河或決或塞,遷徒無定。金於沿河上下置25埽,設都巡河官、散巡河官和埽兵負責巡視水情和修補堤岸。每年用柴111.3萬余束,草183萬余束和大量木、石。動輒用工數十萬,甚至百萬。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黃河再復北道,山東、河北受災嚴重。如何防治水患也是世宗、章宗兩朝多次討論的重要問題。明昌五年(1194年),都水監丞田櫟等上言治河方略,主張分河水為南北兩道,加固南流堤岸,疏通北流故道,但未被採納。

『肆』 在VisualStudio 2005下如何用乙太網和智能設備進行連接 布署 和調試呢

如果你願意的話,也可以試一下吧VisualStudio 2005的乙太網和智能設備裝到2003里之後升級,再拷貝到VisualStudio 2005中,看看可不可以直接用乙太網和智能設備進行連接 布署 和調試.

『伍』 哪裡有關於古代的朝代的興起和滅亡的資料啊

金朝的南遷與滅亡

一 蒙古的軍事進攻與宣宗南遷

(一)衛紹王之立

金章宗生子不育,繼嗣未立,又疑忌宗室,與諸叔關系緊張。晚年在政治腐敗、軍事無能的情況下,又出現了繼承人危機。泰和八年(1208年),章宗死,元妃李氏等按章宗旨意立其叔永濟為帝,是為衛紹王。永濟「柔弱鮮智能」①,不但不能扭轉積弊,而且招致了蒙古的進攻。

蒙古部與金朝的聯系當始於金太宗時期。金征蒙古部首領合不勒汗入朝,卻陰謀加害於他。合不勒殺了金朝使者,雙方關系惡化並長期處於敵對狀態。②此後,金朝多次出兵或利用塔塔爾人進攻蒙古,並先後殺害了蒙古部首領俺巴孩、斡勤巴兒合黑和合答安把阿禿。金世宗時期,蒙古部勢力逐漸強大,構成了對金朝北部邊防的嚴重威脅。當時燕京和契丹地流行的一首歌謠稱:「韃靼來,韃靼去,趕得官家沒處去。」③為了解除蒙古的威脅,金世宗一面不斷派兵剿殺,甚至虜賣蒙古子女為奴婢,一面加強上京等地防務,極力提倡女真人恢復騎射尚武的舊俗。同時不許蒙古人入境,每年入貢,只在塞外交割,激起蒙古人極大的不滿。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後,即將軍事進攻的目標指向了金朝,但對金朝這樣中原大國的進攻,他不能不作周密的布署。因此,他先取西夏以解除來自側翼的威脅,沒有立刻對金採取軍事行動。

衛紹王即位後,遣使招諭蒙古,不但沒有得到響應,反而招致了蒙古的蔑視。成吉思汗對金朝的國情有一定了解,永濟的無能則為他所親見。得知永濟為帝時,他更加輕視金朝,他說:「我謂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為之耶。」①於是更積極准備南下。

(二)金宣宗南遷

蒙古軍南下,金軍失利大安三年(1211年)秋,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南下攻金,拉開了蒙古滅金戰爭的序幕。

蒙古軍自達里泊(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出發,進入金境。金守邊將領獨吉思忠失於備御,邊堡烏沙堡、烏月營失守。衛紹王以參知政事完顏承裕(即胡沙)代思忠主持防禦。承裕不敢迎戰,自撫州(今河北張北)退屯宣平(今河北張家口西南),當地土豪請以土兵為先鋒,以行省兵為聲援,共同抵禦,承裕畏怯不敢用。於是蒙古軍長趨直入,佔領昌州(今內蒙古太僕寺旗九連城)、桓州(今內蒙古正藍旗北四郎城)和撫州,又在野狐嶺(今河北萬全縣膳房堡北)、會河川(澮河)川,今河北懷安東)連續大敗金軍,金軍死者蔽野塞川,僵屍百里,精銳盡失。蒙古先鋒軍突破居庸關,進至中都城下。

成吉思汗諸子自西南路入邊牆,連下凈(今內蒙古四子王旗西北卜古城子)、豐(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白塔鎮)、雲內(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東北古城)、東勝(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武(今山西五寨縣北)、朔等州,金西京留守紇石烈執中(即胡沙虎)棄西京逃回中都。

崇慶元年(1212年),蒙古軍又攻陷宣德州(今河北宣化)、德興府(今河北涿鹿),進圍西京,元帥左都監奧屯襄領兵救西京,又為蒙古軍所敗,「一軍盡殪」①。同年,東京也遭蒙古軍虜掠。

至寧元年(1213年),蒙古軍再入野狐嶺,在縉山(今河北懷來東)與行省完顏綱和權元帥右都監術虎高琪所統乣、漢軍激戰,金軍再敗,死屍「如爛木般堆著」②,蒙古軍直達居庸關北口。成吉思汗留兵攻北口,親率一軍自紫荊關入,趨居庸南口,與北口蒙古軍配合攻破居庸天險。金南口守軍不意敵軍突至,「莫能支吾,鋒鏑所及,流血蔽野」③。蒙古軍包圍中都,同時兵分三路抄掠黃河以北。

宮廷政變,宣宗即位西京敗將紇石烈執中逃跑途中,擅取官庫銀和衣幣諸物,奪官民馬匹,杖殺淶水縣令,朝廷皆置不問,反任為右副元帥,權尚書左丞。執中無所忌憚,自請以兵2萬屯宣德州,朝廷許以3000,命駐媯州。執中不滿,被罷。至寧元年(1213年),召回,命將武衛軍數千屯中都北。執中與其黨「惟務馳獵,不恤軍事」,朝廷遣使責讓,執中非但不服,還以討叛為名,任意扣押防城將領。

八月,執中妄稱元兵至,分兵三路入城,殺知大興府徒單南平、左丞完顏綱,自稱監國元帥,廢黜衛紹王,逼其出宮,擅授官職,意不可測。丞相徒單鎰勸立世宗長孫完顏亶,執中等遂遣人迎珣於彰德,並使人殺衛紹王。

九月,完顏亶即位,是為宣宗,改元貞佑。他對發動宮廷政變的紇石烈執中不加懲治,反任其為太師、尚書令兼都元帥,賜第京師。降永濟為東海郡侯,遣使與蒙古軍議和。

金蒙議和,宣宗南遷紇石烈執中擅行廢立不受懲治反為高官,群臣意頗不平,掌兵將領更不可約束。十月,術虎高琪與蒙古軍戰,失利被責,也效執中所為,利用群臣的不滿,以兵圍執中第,殺執中。宣宗仍赦其擅殺之罪,授職左副元帥。金朝除一執中,又出一高琪。

蒙古這次對金朝用兵,是以掠奪財物和試探虛實為主要目的的,在圍攻中都不克的情況下,便遣使議和。金宣宗沒有抵禦蒙古的決心和方略,遂按照成吉思汗所提的條件,「奉衛紹王女岐國公主及金帛、童男女五百,馬三千以獻」,①與蒙古軍達成協議。貞佑二年(1214年),蒙古軍帶著掠奪的金帛財物、馬匹、人口,撤軍北歸。夏,成吉思汗避暑於魚兒泊。

金宣宗沒有趁蒙古撤軍之際,部署加強邊備和保衛中都,卻決定南遷汴京以避兵鋒。五月,以太子守忠和右丞相都元帥完顏承暉(福興)、左丞左副元帥抹捻盡忠留守中都,率宗室、百官南遷。

(三)乣軍嘩變,中都失陷

乣軍問題的由來契丹及遼朝治下的游牧部族,善騎射,能征戰,是金初對宋戰爭的軍事力量之一。金初戰爭結束後,將東北、西北、西南路的契丹、唐古等各部族編入乣軍,使之為金朝守邊。契丹人上層在金初的政治、軍事活動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受到女真統治者的重視。但在耶律撒八和移剌窩斡起義後,金世宗對契丹人成見頗深,防範甚嚴。大定三年(1163年),罷契丹猛安謀克,將其戶分隸女真猛安謀克。十四年,又將參與窩斡起義的契丹人遷往烏古里石壘部。十七年,再遷西北路契丹人於上京、濟州、利州一帶,「俾與女真人雜居,男婚女聘,漸化成俗」①,以防契丹人日後為亂。但這些措施未能奏效,卻引起契丹人的反感,造成契丹與女真人之間更大的隔閡,激起契丹人更頻繁的反抗。

正當金朝被蒙古諸部的擾邊攪得寢食難安之際,承安元年(1196年)十一月,特滿群牧契丹人德壽、陀鎖在信州(今吉林懷德縣秦家屯古城)起兵,建元身聖,有眾數十萬。諸乣也多乘時而起,給金朝後方帶來了極大的震動與不安。這次反叛的契丹人正是大定年間遷徙上述地區的,事實證明,他們的不滿情緒並未因與女真人雜居而消除。

右丞相完顏襄恐諸乣與德壽軍合,局面更難控制,遂將諸乣遷至中都附近地區加以安撫。泰和年間與宋戰,曾以乣軍為先鋒。蒙古軍南下期間,乣軍又在術虎高琪統領下鎮守中都通玄門外、中都西北縉山縣和中都南,成為金朝賴以保衛京師的重要軍事力量。

乣軍叛金貞佑二年(1214年)宣宗南遷時,與諸臣討論如何安置乣軍,議者欲將其遷往平州,而術虎高琪反對,遂與金室一並南遷。但諸臣多恐乣軍生事,宣宗對他們也缺乏信任,乣軍亦不願南去。行抵涿州、良鄉間,又決定收回原撥給乣軍的馬匹、鎧甲,激起軍變。乣軍殺死主帥詳穩,另推斫答、比涉兒、札剌兒為帥,還軍中都。中都留守完顏承暉得知乣軍嘩變的消息,遣人至盧溝橋阻截。斫答派部分兵眾潛渡盧溝河,腹背夾擊守橋金軍,大破其眾,奪其衣甲、器械和中都附近馬匹,與蒙古軍和遼東契丹將領耶律留哥聯絡。②這時,金朝一面詔抹捻盡忠等妥善安撫,一面使術虎高琪遣人招撫,但為時已晚。成吉思汗得知乣軍來降,立刻遣蒙古將領和先已投降的契丹將領石抹明安兄弟前來,就命他們與新附的乣軍同圍中都。

中都失陷金宣宗的南遷,嚴重地動搖了河北軍民的守土決心。實則自南遷之日起,金朝決策集團就已放棄了中都,宣宗所謂「中都重地,廟社所在,朕豈一日忘也」,「朕欲紓民力,遂幸陪都」等等,不過是虛應故事而已。①乣軍的背金降蒙,削弱了中都的防禦力量,卻增強了敵方對中都的威脅。七月,太子守忠也離開中都逃往南京,留守官兵的情緒再一次受到打擊。成吉思汗以契丹、漢人降將為向導,繼續圍攻中都,並採納降官降將的建議,派人招降中都周圍的金軍,對降官降將一律授以原官,使之為蒙古所用。貞佑三年(1215年)正月,右副元帥蒲察七斤以通州降,中都形勢更加危急。

三月,金朝以元帥左監軍永錫、左都監烏古論慶壽、御史中丞李英將兵自清州督糧運援救中都。至霸州北,李英因酒誤事,所統之眾又皆烏合,與蒙古軍遭遇,大敗。李英死,所運糧盡失。慶壽軍得知英軍敗訊,潰歸,中都援絕。

承暉以盡忠久在軍旅,令其總領軍事,相約以死堅守。至援軍敗,盡忠卻與親信密謀棄城南奔,承暉無計可施,服毒自殺。盡忠至南京,宣宗仍以為平章。五月,中都失陷。

二 南遷後金朝的形勢

蒙金戰爭爆發後,南宋不再向金交納歲幣,西夏也不時擾邊,河北、山東相繼爆發人民的反金起義。遼東則先後有耶律留哥和蒲鮮萬奴的自立。統治集團的奢侈腐化一如既往,宮中供奉無異於常。政治、軍事狀況不見任何改善,財政窘迫卻日甚一日。正如新進士劉炳上書所言:「承平日久,人不知兵,將帥非才,既無靖難之謀,又無效死之節,外托持重之名,而內為自安之計,擇驍果以自隨,委疲懦以臨陣」;「法度日紊,倉庾日虛,閭井日凋,土地日蹙」①。但它卻得以苟延殘喘20年,這是因為南宋懲於泰和年間之敗,不再輕易向金用兵;而成吉思汗將蒙古軍主力投入了西征,將對金的軍事任務交給了左翼萬戶木華黎,木華黎以少量兵力只能經營黃河以北和陝西,無力進軍河南。蒙金戰爭進入第二階段。

(一)北方局勢

遼東的放棄崇慶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起兵反金自立。耶律留哥為金北邊千戶,或即乣軍將領。金使留哥治下的契丹人與女真人雜居,「遼民一戶,以二女真戶夾居防之」②,契丹人十分不滿。在蒙古軍南下攻金之際,留哥乘機在隆安(今吉林農安)、韓州(今吉林梨樹縣偏臉城)一帶起兵反金,募兵至十餘萬。留哥為元帥,另一契丹人耶的為副。「營帳百里,威震遼東」。與蒙古征遼東軍將按陳盟於金山(位於大興安嶺),降蒙。衛紹王遣承裕領兵60萬往討。留哥在蒙古軍配合下,於迪吉腦兒(今遼寧省昌圖附近)大敗胡沙。

至寧元年(1213年,九月宣宗改元貞佑三月,留哥自立為王,國號遼,設丞相、元帥、尚書等百官。金宣宗遣人招撫,不受。又遣宣撫使蒲鮮萬奴領兵40萬討伐,也為留哥所敗,逃往東京。於是,留哥以咸平府為都城,號中京。貞佑三年,又攻佔東京。但此時,在自立與降蒙的問題上,諸將意見不一,發生內亂,留哥降蒙,徙居臨潢,撫有懿州(今遼寧阜新縣搭營子)、廣寧(今遼寧北鎮)一帶。

留哥勢力退出遼東後,女真人蒲鮮萬奴又成為遼東地區的割據勢力。萬奴初為尚廄局使,曾以右路副都統官將兵伐宋,歷任咸平路招討使、宣撫使。貞佑二年(1214年),任遼東宣撫使,領兵40萬討伐耶律留哥,在歸仁(今遼寧省昌圖縣四面城古城)為後者所敗。三年,乘留哥朝見成吉思汗,遼軍內亂之際,取咸、沈、澄諸州,召集遼東十一猛安。萬奴與上京留守太平密謀,焚毀上京宗廟,拘捕元帥承充,反金自立。十月,在東京建國,國號大真,建元天泰。

此時,遼東處於金、蒙、留哥、萬奴四方勢力爭奪之中。在蒙古軍事威脅下。貞佑四年,萬奴降蒙,不久復叛。金朝在遼東只能控制婆速一路。

興定元年(1217年),蒙古軍西征,萬奴乘機再起,以開元為都城,改國號為東夏。二年,又與蒙古、高麗聯兵討滅進入高麗境內的留哥殘眾,迫使高麗分別向東夏、蒙古納貢。金朝在興定二年曾遣人至遼東考察萬奴情況。哀宗正大三年(1126年),又詔諭高麗和遼東行省「討反賊萬奴」①,但此時的遼東行省,已不能組織兵力征討,高麗也不再奉詔,金朝對遼東已失去控制能力。東夏盛時,疆域東至日本海,南與高麗接,北控黑龍江下游,西達今吉林省中部和黑龍江省南部地區。金哀宗天興二年(蒙古窩闊台五年,1233年),蒙古軍自高麗境北上攻東夏,萬奴被俘,東夏成為蒙古藩附。由蒲鮮萬奴建立的這一割據政權在蒙古控制下,大約一直延續到13世紀後期。②

萬奴背金自立,是金末部分女真人為延續女真政權卻又對完顏氏貴族失去信心的反映。當時頗負盛名朝廷累召不起的遼東名士王澮,先任萬奴參謀官,繼為東夏宰相。他的去就,當代表一部分遼東有識之士的態度。萬奴的所作所為,當是在王澮的影響下,以遼末耶律大石的北上西遷重建遼政權為榜樣的,只是時移勢異,功業有所不及。

山東、河北人民的反金起義在金朝政治腐敗、軍力下降和邊境危機日益加劇的情況下,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日趨尖銳,長期以來人民的不滿情緒也以武裝反抗的方式爆發出來。金末人民的反抗斗爭,以泰和年間發生在山東益都的楊安兒起義為最早。當蒙古進軍中原,中都被圍期間,河北、山東人民的反抗斗爭進入高潮。起義軍身穿紅襖為標志,被稱為紅襖軍,他們小者數萬,大者數十萬。或單獨作戰,或聯合行動,有的甚至與南宋、蒙古軍聯絡,給搖搖欲墜的金政權以猛烈的震撼和沖擊。

益都人楊安兒,以鬻鞍材為業,因自號「安兒」,市人呼為「楊鞍兒」。泰和六年(1206年),金宋戰爭時,楊安兒參加了山東人民的抗金斗爭,為州縣招降,編入金軍,官至防禦使。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軍南下,金徵兵千餘人,以安兒為副統前往戍邊。行至中途,屯兵不進,遂逃回山東,與張汝揖聚眾起義,攻州縣,殺官吏,山東大震。

金與蒙古議和後,中都圍解,金宣宗立刻調動兵力,以仆散安貞為山東路統軍安撫使,鎮壓起義軍。安貞至益都,敗安兒於城東,安兒奔萊陽。萊州(今山東掖縣)徐汝賢以城降安兒,登州刺史耿格也開門迎降,郊迎安兒,發帑藏濟軍,軍勢益強。安兒遂置官屬,建號,改元天順,以耿格制定符印詔表儀式,下寧海(今山東牟平),攻濰州(今山東濰坊)。

時密州方郭三稱元帥,攻略沂、海(今江蘇連雲港西)。

李全起於濰州,略臨朐,准備攻取益都。

安貞遣軍分頭進討各支起義軍,自率一支進至昌邑東。起義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損失了大量人員、器甲,退守萊州。

起義軍堅守萊州,與安貞軍激戰,失利後退軍入城,官軍遣人詐降,攻破萊州。徐汝賢被殺,安兒逃走,耿格等降。起義軍遭到沉重打擊,但是反抗活動並未停止。

泰安人劉二祖於崇慶元年(1212年)起兵於淄(治今山東臨淄市南)、沂(今山東臨沂),金軍下萊州後,為分化起義軍,除安兒、耿格及諸故官家參與起義的驅奴外,對其他參與者一律赦免其罪。以官職三品和錢十萬貫懸賞捉拿楊安兒。貞佑二年十一月,安兒浮海避敵,為舟人所擊,墜水死。安兒余部和其他各支起義軍仍然堅持斗爭。此時,劉二祖駐軍守大沫堌(今山東費縣西南),在赦令到達之際,出兵敗知東平府事烏林答與,表示了不受招撫、反抗到底的決心。

三年二月,安貞遣提控紇石烈牙吾塔討伐劉二祖,殺其眾4000餘,降8000。又與宿州提控夾古石里哥進攻起義軍據點大沫堌,劉二祖負傷被俘,為金軍斬殺。知東平府事、山東西路宣撫副使完顏弼招降二祖部將張邦佐、張汝楫。但汝楫並非甘受招撫,不久又與所部謀再起,為邦佐密告,被殺。二祖余眾又推霍儀為帥,繼續堅持抵抗,彭義斌、石珪、夏全、時青、裴淵等皆附。霍儀犧牲後,彭義斌繼續率眾支持斗爭,失敗後投宋。

貞佑四年,兗州泗水人郝定收聚楊安兒散亡之眾6萬余再起,稱大漢皇帝,署置百官,先後攻下泰安、滕、兗、單諸州及萊蕪、新泰等十餘縣。下邳州(黃河故道北岸,今江蘇邳縣南古邳),遣人與南北各支起義軍聯絡,相約在黃河南北同時並起,志在一舉滅金。朝廷以尚書右丞侯摯行省事於東平,邊招撫邊征討,鎮壓起義軍。興定元年(1217年),濟南、泰安、膝、兗等州民眾再起,侯摯遣棣州防禦使完顏霆率兵往討,前後斬殺起義軍千餘人,招降元帥石花五、夏全和義軍2萬餘人,老幼5萬余口。

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李全,至寧元年起兵,攻佔海、邳等州。次年,楊安兒被殺,其妹妙真與李全軍合。李全、妙真結為夫婦,繼續抗金。他們以楚州為根據地,往來於山東東西兩路,是山東強大的反金勢力之一。興定二年(1218年),李全與張林以青、莒、登、萊等12郡歸宋,為東京路總管。正大四年(1227年),李全駐軍青州,與蒙古軍戰,失利後降蒙。

此外,河北周元兒活動在深、祁、束鹿、安平、無極等縣。河南南陽五朵山魚張二有眾千餘,朝廷遣人招降,不從。山東李旺部眾仍活動在膠西、高密諸村及海島間。河東馮天羽在石州(今山西離石)有眾數千。天羽被殺後,余眾保積翠山(今山西方山北)。

除農民的反抗斗爭外,金朝也不時受到兵變的威脅。南遷後,河北防禦多仰仗義軍,義軍為臨時招募,良莠不齊。官軍則將驕兵悍,倚外敵為重,小不如己意,便殺將據地以叛,朝廷無計可施,只能以官爵為賞進行招撫。

貞佑二年(1214年),北京軍變,宣差提控完顏習烈殺留守奧屯襄,習烈又為部下所殺,朝廷不能治,下詔赦免所有起事者。

元光二年(1223年),邳州軍變。從宜經略納合六哥、都統金山顏俊殺邳州行省蒙古綱,據州反叛。朝廷無力討叛,設重賞招誘,並下詔稱綱罪,而撫諭六哥等叛軍。升經略司為元帥府,以六哥為泗州防禦使,權元帥左監軍,以安撫叛將。但六哥等佯為受撫,暗中卻與紅襖軍李全聯絡,後為紅襖軍高顯所殺。

在金、宋、蒙古三方角逐中,金末農民起義軍將領中有些人依違於三方之間,三方也都以高官吸引他們就範。如時青、彭義斌等在金朝軍事壓力下歸宋,李全先降宋而後降蒙,國用安則時而降金,時而歸宋,時而降蒙。

(二)金朝後期的政治、經濟

宣宗南遷和中都失守,使河北、河東陷入了混亂,軍民對金朝的統治喪失了信心。紅襖軍反金斗爭的高漲,正是這種情緒和形勢的反映。南遷後,朝廷所能控制的只有南京、京兆、鳳翔、鄜延等數路。陝西戰事不斷,河南地狹民困。軍政費用浩繁,則謀取償於宋。宣宗屢興師代宋,但所得不及所失,又因軍戍費糧數萬,不得已又棄去。南遷後的金朝陷入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

統治集團奢侈腐化一如既往在疆土日蹙、費用增加、百姓重困的情況下,以最高統治者宣宗完顏亶為首的金朝貴族官僚,沒有收復失地的決心,而是苟且偷安,得過且過,奢侈腐化,一如既往。在役重民困、強敵壓境之際,宣宗御用供張竟不稍減,衣食享用,仍求精美。為製造御用鞠杖,竟在耕牛短缺的情況下,令工部下開封府買白牛取皮;在官已無羊供給時,還以民所貢羊不肥責南京轉運使。在皇帝的影響下,「貴臣、豪族、掌兵官莫不奢侈相尚,服食車馬惟事紛華」,「京師鬻明金衣服及珠玉犀象者日增於舊」。①

諸王、貴戚多為不法。宣宗皇後之姊、末帝之姨「奢侈尤甚,權勢薰天,當途者往往納賂取媚,積貲如山」。宣宗子荊王守純「開納貨賂,進退官吏」,縱家奴於市強取商貨,侵漁商賈。平章政事完顏白撒,以內族位將相,更奢僭,起第西城如宮掖,其中婢妾百數,皆衣縷金綺綉如宮人。②

吏治腐敗日甚一日南遷之後,朝廷無振興之舉,政治無刷新之望。為將帥者多出於世家,皆膏粱乳臭子。為官者或出自世家,或納賂請托得之。「為宰執者往往無恢復之謀,上下同風,止以苟安目前為樂。凡有人言改革,則必以生事抑之。每北兵壓境,則君臣相對泣下,或殿上發嘆聲。已而敵退解嚴,則又張具會飲黃閣中矣。」宰執用人必先擇無鋒芒、軟熟易制者,曰「恐生事」。正人君子皆不得用,或用亦不能久。①

宣宗喜刑法,政尚威嚴,以近臣為耳目伺察百官。近侍局官由貴戚、世家、恩幸者充,頗為士人所鄙,為提高威望,後期也曾量用士人。但正直者不肯或不能久居其位,同流合污者雖居其位,卻不能匡正,無助於風氣的改變。為官者或貪污酷苛,或跋扈難治,以賄賂權貴、敲剝百姓為能事,全不以國事為意。如沿邊將士殲敵立功,朝廷遣使宣諭,賜以官賞。受賞者對使臣必有所饋贈,「或馬或金,習以為常」②,小不如意,則譖毀百端,以至獲罪。

朝廷風氣不正,地方更無從整肅。宿州鎮將紇石烈牙吾塔(又作牙忽帶)以敗宋兵和鎮壓農民起義有功,蔑視宰執,凌辱士人,勒索官民,肆行不法。因常用鼓椎擊人,號「盧鼓椎」。宿州軍營蓄牙吾塔所愛妓女數人,他常使一人佩銀符,往州郡取賕賂,號「宣差行省」。州將則以夫人遠迎,厚以財物為獻。徒單思忠好用麻椎擊人,號「麻椎相公」。運使李特立號「半截劍」,謂其「短小鋒利」。完顏麻斤出、蒲察咬住、蒲察合柱等也都以酷苛知名。

賞罰不明,無以激勵百官。皇帝不以國事為重,宰執多不肯直言,近侍以謅諛成風,四方災傷、民間疾苦多不奏聞,稱「恐聖上心困」。宰執議時事每至難決處,輒散罷,稱「俟再議」。百官、將領皆欲避兵河南,不願留居河北,以致河北州縣官缺員。「居河北者嫌於避難,居河南者苟於屍祿,職事曠廢」③。有功將士得不到褒獎,敢言、敢為者,多被斥逐。立功如仆散安貞,敢諫如胥鼎者非罷即誅。

賦繁役重,民生凋敝在宗室、百官南遷的同時,宣宗不顧大臣的反對,又將河北軍戶家屬遷往河南,河南驟增人口百萬。如何安置所遷軍戶,是當時面臨的一大難題,解決辦法無外括田、增賦兩途。如奪民佃官田一則使民戶失業,二則軍戶多無牛,得地而不能耕,徒至紛擾;增賦則使業已不堪重負的百姓更難承受。經多次會議決定,將河南官租提高一倍;軍戶給糧一半,另一半折錢支給。結果是「所征稅租率常三倍於舊」①,又有額征諸錢,橫泛雜役,入不敷出,則巧立名目百計征斂。甚至在鹽鐵酒之外,更議榷油,百姓不勝其擾。加之糧物緊缺,物價飛漲,導致交鈔貶值,鈔法大壞。

金朝統治者優待南遷官兵而盤剝當地百姓,造成河南民眾的普遍不滿。知東平府事、山東西路兵馬都總管完顏弼上書指出:「賦役頻煩,河南百姓新強舊乏,諸路豪民行販市易,侵土人之利,未有定籍,一無庸調」,要求「權宜均定」。②宣宗下尚書省議,竟不獲允。

雖民力重困,統治者卻不加體恤,為加強京城防務,在南京城內又修子城,周四十里,壞民屋舍甚眾。工役大興,征民應役,又使朝官監督,少不前,輒杖之。

經濟衰退,糧食短缺為解決財政困難,金朝在增賦之外,又行納粟補官法,甚至僧尼度牒、紫衣師號等都在出賣之列。納粟補官法雖可解決部分敗政虧空,卻進一步加劇了官僚隊伍的蕪雜和吏治的敗壞。

當時,遷入河南的軍戶近百萬人,歲需糧360萬石。河南官租歲入只有156萬石,不足所需之半,軍戶只能以半餉充飢。軍食問題無法得到根本解決。

貞佑四年(1216年),又議括牧馬地分給軍戶。但牧馬地少,且久荒難耕,軍戶缺少農具,得地不能耕。於是又動員諸司縣勸河南百姓借牛幫助軍戶墾荒,有能開荒為熟田者,半給軍戶,半做己業。同時詔諸帥府屯田,以逸待勞。所有這些措施,議論多而收效少,河南缺糧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人民負擔加重,水災又頻頻發生,百姓逃亡,田野荒蕪,賦入少而國用乏。如毫州原有戶6萬,至興定時,所存者無十一,而調發卻數倍於舊。

河北、河南、河東糧食短缺,近京州縣多至京師買糧,以至「谷價翔踴」,為了確保京師官僚、貴族所需,金政府不顧河北人民死活,嚴禁糧食出京和運往河北。貞佑四年,或許採納了平陽行省胥鼎的建議,允許穀物過河,但又在沿河津渡設卡攔截,強令商人將穀物按比例賣給官府,即所謂「攔糴」,因而糧食至河北、河東者為數極少。攔糴加重了河北、河東的缺糧現象,也沒有解決河南的糧食問題。於是,又求助於括粟。貞佑年間,潞州帥府在遼、沁等州首開括粟先例,「懸重賞誘人告訐,州縣憚帥府,鞭笞械繫,所在騷然,甚為可憐」。至蒙古軍圍城期間,汴京復行括粟,先令各家自報數目,壯者自留3斗,幼者半之,其餘上交,藏匿者以升斗論罪。京城36坊,各選深刻者主其事,內族完顏久住尤其酷暴,有婆媳二人以蓬豆為食,因所交糧中雜有蓬子而被責,立死杖下。而所括不足3萬斛,京城卻更加蕭索。

黃河水患,民戶逃亡自五代以來,黃河多次泛濫。宋仁宗時,下游分為兩支,一經大名、滄州至直沽入海;一經濮陽至無棣或濱州入海。宋神宗時,北道受阻,河道南遷,改為自梁山泊後分注北、南二清河,北清河東流至無棣、濱州一帶,南清河則奪淮入海。北宋晚年,東流斷,復歸北道。

天會南伐,宋人曾決堤阻軍,至使河道再次南遷。此後,黃河多次決口,泛濫成災。至大定時,水患更為頻繁。黃河或決或塞,遷徒無定。金於沿河上下置25埽,設都巡河官、散巡河官和埽兵負責巡視水情和修補堤岸。每年用柴111.3萬余束,草183萬余束和大量木、石。動輒用工數十萬,甚至百萬。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黃河再復北道,山東、河北受災嚴重。如何防治水患也是世宗、章宗兩朝多次討論的重要問題。明昌五年(1194年),都水監丞田櫟等上言治河方略,主張分河水為南北兩道,加固南流堤岸,疏通北流故道,但未被採納。

宣宗南遷後,所恃者只河南一路。貞佑三年(1215年),單州刺史顏盞天澤、延州刺史溫撒可喜主張決河使之北流,一則有利於防守,二則淤地可為良田。宰臣恐事難成,未予採納。而這一期間,南流的黃河又形成了自延津、陳橋至睢州、歸德再入南清河的一條支流。興定四年(1220年),河南大水,唐、鄧、裕、蔡、息、壽、潁、毫、歸德府受災嚴重,民戶逃亡過半。這

『陸』 如何開發編譯部署調用智能合約

在Solidity中,一個合約由一組代碼(合約的函數)和數據(合約的狀態)組成。合約位於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一個特殊地址。uint storedData; 這行代碼聲明了一個狀態變數,變數名為storedData,類型為 uint (256bits無符號整數)。你可以認為它就像資料庫裡面的一個存儲單元,跟管理資料庫一樣,可以通過調用函數查詢和修改它。在以太坊中,通常只有合約 的擁有者才能這樣做。在這個例子中,函數 set 和 get 分別用於修改和查詢變數的值。

跟很多其他語言一樣,訪問狀態變數時,不需要在前面增加 this. 這樣的前綴。

這個合約還無法做很多事情(受限於以太坊的基礎設施),僅僅是允許任何人儲存一個數字。而且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來存取這個數字,缺少一個(可靠 的)方式來保護你發布的數字。任何人都可以調用set方法設置一個不同的數字覆蓋你發布的數字。但是你的數字將會留存在區塊鏈的歷史上。稍後我們會學習如 何增加一個存取限制,使得只有你才能修改這個數字。

代幣的例子

接下來的合約將實現一個形式最簡單的加密貨幣。空中取幣不再是一個魔術,當然只有創建合約的人才能做這件事情(想用其他貨幣發行模式也很簡單,只是實現細節上的差異)。而且任何人都可以發送貨幣給其他人,不需要注冊用戶名和密碼,只要有一對以太坊的公私鑰即可。

注意
對於在線solidity環境來說,這不是一個好的例子。如果你使用在線solidity環境 來嘗試這個例子。調用函數時,將無法改變from的地址。所以你只能扮演鑄幣者的角色,可以鑄造貨幣並發送給其他人,而無法扮演其他人的角色。這點在線 solidity環境將來會做改進。

『柒』 思科3560G如何開始配置

CiscoCatalyst3560G系列交換機配置:

特性 說明

3560E-24TD 24個乙太網10/100/1000埠和2個X2萬兆乙太網上行鏈路

3560E-24PD 24個乙太網10/100/1000埠,帶PoE,2個X2萬兆乙太網上行鏈路

3560E-48TD 48個乙太網10/100/1000埠和2個X2萬兆乙太網上行鏈路

3560E-48PD 48個乙太網10/100/1000埠,帶PoE,2個X2萬兆乙太網上行鏈路

3560E-48PD-F 48 個乙太網10/100/1000埠,每個埠支持15.4W PoE,2個X2萬兆 乙太網上行鏈路

Cisco®Catalyst®3560G系列交換機是一個企業級獨立式配線間交換機系列,支持安全融合應用的部署,並能根據網路和應用需求的發展,最大限度地保護投資。

通過將10/100/1000和乙太網供電(PoE)配置與萬兆乙太網上行鏈路相結合,CiscoCatalyst3560G能夠支持IP電話、無線和視頻等應用,提高了員工生產率。

CiscoCatalyst3560G系列的主要特性:

  1. CiscoTwinGig轉換器模塊,將上行鏈路從千兆乙太網移植到萬兆乙太網。

  2. PoE配置,為所有48個埠提供了15.4WPoE 。

  3. 模塊化電源,可帶外部可用備份電源。

  4. 在硬體中提供組播路由、IPv6路由和訪問控制列表。

  5. 帶外乙太網管理埠,以及RS-232控制台埠

『捌』 如何部署Qtum量子鏈節點

獲取Qtum節點

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方法之一獲得Qtum節點程序:

1. 直接下載二進制文件

如果你並不關心Qtum的源碼,部署Qtum節點最方便的方法是在Qtum release page(點擊打開)下載最新的二進制文件,目前支持的平台包括Linux,Windows,OSX。建議選擇最新版進行下載,本教程以撰寫時的最新版v0.14.13為例。

(注意,你所看到最新版的版本號可能不同,如這里是0.14.13,其他字元串保持不變)

  • Mac用戶請下載:qtum-0.14.13-osx64.tar.gz

  • Linux用戶請下載:qtum-0.14.13-i686-pc-linux-gnu.tar.gz(32位)或qtum-0.14.13-x86_64-linux-gnu.tar.gz(64位)

  • Windows用戶請下載:qtum-0.14.13-win32.zip(32位)或qtum-0.14.13-win64.zip(64位)

  • 樹莓派用戶請下載:qtum-0.14.13-arm-linux-gnueabihf.tar.gz

  • 下載壓縮包解壓後,<解壓路徑>/bin/下包含qtumd和qtum-cli,即為本教程要用到的Qtum節點可執行文件。

『玖』 如何部署Eth-Trunk鏈路NE路由器

參考鏈接 http://www.elvhome.com/html/2015-4-25/20154252322614166.html

『拾』 支付智能合約的運行需要多少eth

一般來說,部署智能合約的步驟為:


  1. 啟動一個以太坊節點 (例如geth或者testrpc)。

  2. 使用solc編譯智能合約。 => 獲得二進制代碼。

  3. 將編譯好的合約部署到網路。(這一步會消耗以太幣,還需要使用你的節點的默認地址或者指定地址來給合約簽名。) => 獲得合約的區塊鏈地址和ABI(合約介面的JSON表示,包括變數,事件和可以調用的方法)。(譯註:作者在這里把ABI與合約介面弄混了。ABI是合約介面的二進製表示。)

  4. 用web3.js提供的JavaScript API來調用合約。(根據調用的類型有可能會消耗以太幣。)

熱點內容
560顯卡礦機 發布:2025-10-02 01:19:14 瀏覽:722
美國人做BTC要不要交稅 發布:2025-10-02 00:59:53 瀏覽:522
中國經濟周刊比特幣 發布:2025-10-02 00:45:27 瀏覽:934
幣圈粉絲種類圖片 發布:2025-10-02 00:43:37 瀏覽:770
trade比特幣 發布:2025-10-02 00:38:25 瀏覽:633
usdt轉賬曠工費 發布:2025-10-02 00:25:23 瀏覽:356
比特幣郵箱接收 發布:2025-10-02 00:08:08 瀏覽:110
納斯達克上比特幣期貨 發布:2025-10-01 23:59:32 瀏覽:935
eth2010貶值 發布:2025-10-01 23:49:38 瀏覽:644
去福州考試中心 發布:2025-10-01 22:34:04 瀏覽: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