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羊駝喂養
『壹』 你知道羊駝作為寵物飼養注意哪些方面
羊駝(Vicugnapacos)為哺乳綱偶蹄目駱駝科美洲駝屬動物,又叫駝羊、無峰駝、美洲駝。羊駝長相呆萌,是很好的觀賞動物,在動物園里深受遊客喜愛。羊駝毛毛質優良,輕盈柔軟又富有彈性,被稱為「軟黃金」,市場價格昂貴。近年來,羊駝養殖業迅猛發展。本文對羊駝的生物學特徵、飼養管理及疾病防治進行概括總結,為其大規模養殖提供參考。[吉山花瑤自媒體網路首發]
1 羊駝的特徵特性
羊駝身形有些像綿羊,頭部小而似駱駝,耳朵大而尖,鼻樑高隆,脖頸細長,沒有駝峰,毛色多為白色、棕色或黑色,體重55~65kg,體長1.2~2.5m,肩高約 1m。羊駝性情溫順,喜群居和沙浴,聽覺敏銳,警覺性高,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能夠在 18~22℃的環境中生存,棲息於海拔 4000m的高原 。羊駝採食量小,耐粗飼性非常強,飼料以草料和農作物秸稈為主,適當配以混合精料以及羊駝專用舔磚補充微量元素即可滿足其營養需求。
羊駝是非季節性繁殖動物,公羊駝一般 2 歲達到性成熟,母羊駝一般 1 歲達到性成熟,無發情周期,除剛配過種或正在懷孕外,一般來說母羊駝全年均能接受公羊駝的爬跨。母羊駝為刺激性排卵動物,通過交配排卵。羊駝的妊娠期為 11.5 個月,單胎,能連續繁殖 15~16 年。
3 疾病防治
可通過免疫接種、驅蟲及消毒等方式預防羊駝疾病的發生。要加強預防羊駝口蹄疫的發生,可以肌肉注射口蹄疫O型、亞洲Ⅰ型雙價滅活疫苗 。還要注意預防小反芻獸疫、布魯氏桿菌病等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另外,可以選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對羊駝進行定期驅蟲,春、秋季各驅蟲 1 次。口服驅蟲葯常用阿苯達唑,按照每千克體重 25~30mg的用量添加到羊駝飼料中混勻飼喂,必要時可灌服。注射驅蟲葯常用伊維菌素,按照每 25kg體重 0.5mL的劑量進行皮下注射。此外,加強日常飼養管理尤為重要,一定要保持圈舍環境干凈清潔,及時清理糞便,每天清洗料槽和水槽,保證飼料和飲水安全,還可有效避免羊駝毛受到污染。定期對羊駝圈舍、運動場以及料槽、水槽等進行消毒。一旦發現患病羊駝,必須立即採取先隔離後治療的措施,加強防疫。
由於在動物園里受場地限制,羊駝的活動區域相對較小,在散養狀態下,若其採食過多或採食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而導致腸梗阻。臨床表現為腹脹、卧地不起、食慾減退、排便困難以及精神狀態差等症狀,經直腸檢查能夠觸及干結糞便,可用石蠟油加生理鹽水灌腸,並灌服胃蛋白酶顆粒,飲水中添加口服補液鹽並驅趕使其運動的辦法進行治療 。
『貳』 羊駝,我們到底應該怎麼樣喂養呢
說到羊駝這種動物,大家可能會有點兒奇怪,羊駝這種動物其實真正說起來並不算是一個寵物,但是現在很多人卻十分喜歡喂養羊駝,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它們那麼喜歡喂養羊駝呢?
因為羊駝這種動物十分的可愛,並且在參加了幾次電視上的綜藝節目之後就徹底的火爆了起來,很多有錢人都十分喜歡飼養一頭羊駝,所以說正是這種原因造成了羊駝如此的火爆,那麼你知道羊駝應該怎麼樣喂養嗎?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羊駝究竟該怎麼樣飼養。

『叄』 羊駝可以養么
是的,可以養。
如何選種
羊駝是單胎動物,妊娠期長(342天~345天),第一個月的流產率較高,因此羊駝的繁殖率低。雌性羊駝一般在12個月大時進行配種,美國羊駝一般在18個月。一頭健康有繁殖能力的母羊駝,每年可生下一頭小羊駝,可持續繁殖15年~16年。遭受任何形式的壓力都會造成母羊駝流產,這是一個很大問題,多胎相當罕見。交配通常是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進行,以確保可做精確的記錄。
首先將雌雄羊駝安置到一個單獨的柵欄中,如果雌羊駝卧下,也就是准備好了交配,正常情況下一般20分鍾~40分鍾交配完畢。羊駝在誘發卵子的條件下,在任何時候都能受孕,一般大多數交配安排在春夏季節,以避免冬季分娩。
日常料理
一畝草地可以放養多達10頭羊駝,它們不會把草或其他植物連根拔起,因而被認為比大多數家畜更適於牧場養殖。只要有一個特定的牧場,冬天有乾草,便可養殖羊駝。而果樹園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事實上,大多飼養者都會喂些飼料,懷孕或者帶著小羊駝的母駝自然應該享受這種待遇。每隔30天要喂些殺蟲丸或殺蟲劑,而多數飼養者還會補充一些礦物質,因為這些葯物能有效保證每頭羊駝體內蝸桿菌的含量適度。
疾病防控
羊駝一般每年只能剪一次毛,剪時不要弄臟羊駝毛。剪毛之前,要保持羊駝至少4小時待在沒有任何臟物的圈裡不吃不喝。防止三類污染:一是天然的污染,二是外界污染,三是日常照料時弄臟的污染。
天然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羊駝身上有色毛,因為這些毛不能染成淺色紡織品。枯黃色的毛是長久積累下的羊毛脂和汗腺分泌物形成的,糞便和尿處污染也屬於自然形成,細心的照料和餵食習慣可以盡量避免這些問題。
外界污染主要是由羊駝的生活環境造成的,包括牧草等多個方面的因素:帶刺的草、草種、刺果、草稈、小樹枝、樹皮等。
『肆』 你知道如何喂養寵物羊駝嗎
羊駝(Vicugnapacos)為哺乳綱偶蹄目駱駝科美洲駝屬動物,又叫駝羊、無峰駝、美洲駝。羊駝長相呆萌,是很好的觀賞動物,在動物園里深受遊客喜愛。羊駝毛毛質優良,輕盈柔軟又富有彈性,被稱為「軟黃金」,市場價格昂貴。近年來,羊駝養殖業迅猛發展。本文對羊駝的生物學特徵、飼養管理及疾病防治進行概括總結,為其大規模養殖提供參考。[吉山花瑤自媒體網路首發]
1 羊駝的特徵特性
羊駝身形有些像綿羊,頭部小而似駱駝,耳朵大而尖,鼻樑高隆,脖頸細長,沒有駝峰,毛色多為白色、棕色或黑色,體重55~65kg,體長1.2~2.5m,肩高約 1m。羊駝性情溫順,喜群居和沙浴,聽覺敏銳,警覺性高,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能夠在 18~22℃的環境中生存,棲息於海拔 4000m的高原 。羊駝採食量小,耐粗飼性非常強,飼料以草料和農作物秸稈為主,適當配以混合精料以及羊駝專用舔磚補充微量元素即可滿足其營養需求。
羊駝是非季節性繁殖動物,公羊駝一般 2 歲達到性成熟,母羊駝一般 1 歲達到性成熟,無發情周期,除剛配過種或正在懷孕外,一般來說母羊駝全年均能接受公羊駝的爬跨。母羊駝為刺激性排卵動物,通過交配排卵。羊駝的妊娠期為 11.5 個月,單胎,能連續繁殖 15~16 年。
3 疾病防治
可通過免疫接種、驅蟲及消毒等方式預防羊駝疾病的發生。要加強預防羊駝口蹄疫的發生,可以肌肉注射口蹄疫O型、亞洲Ⅰ型雙價滅活疫苗 。還要注意預防小反芻獸疫、布魯氏桿菌病等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另外,可以選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對羊駝進行定期驅蟲,春、秋季各驅蟲 1 次。口服驅蟲葯常用阿苯達唑,按照每千克體重 25~30mg的用量添加到羊駝飼料中混勻飼喂,必要時可灌服。注射驅蟲葯常用伊維菌素,按照每 25kg體重 0.5mL的劑量進行皮下注射。此外,加強日常飼養管理尤為重要,一定要保持圈舍環境干凈清潔,及時清理糞便,每天清洗料槽和水槽,保證飼料和飲水安全,還可有效避免羊駝毛受到污染。定期對羊駝圈舍、運動場以及料槽、水槽等進行消毒。一旦發現患病羊駝,必須立即採取先隔離後治療的措施,加強防疫。
由於在動物園里受場地限制,羊駝的活動區域相對較小,在散養狀態下,若其採食過多或採食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而導致腸梗阻。臨床表現為腹脹、卧地不起、食慾減退、排便困難以及精神狀態差等症狀,經直腸檢查能夠觸及干結糞便,可用石蠟油加生理鹽水灌腸,並灌服胃蛋白酶顆粒,飲水中添加口服補液鹽並驅趕使其運動的辦法進行治療 。
『伍』 羊駝應該如何飼養
羊駝
羊駝頭似駱駝,鼻樑隆起,兩耳豎立,脖頸細長,沒有駝峰,被封為網路神獸。那麼,我們該如何飼養「神獸」呢?
一、日常料理
一畝草地可以放養多達10頭羊駝,它們不會把草或其他植物連根拔起,因而被認為比大多數家畜更適於牧場養殖。只要有一個特定的牧場,冬天有乾草,便可養殖羊駝。而果樹園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事實上,大多飼養者都會喂些飼料,懷孕或者帶著小羊駝的母駝自然應該享受這種待遇。每隔30天要喂些殺蟲丸或殺蟲劑,而多數飼養者還會補充一些礦物質,因為這些葯物能有效保證每頭羊駝體內蝸桿菌的含量適度。
二、疾病防控
羊駝一般每年只能剪一次毛,剪時不要弄臟羊駝毛。剪毛之前,要保持羊駝至少4小時待在沒有任何臟物的圈裡不吃不喝。防止三類污染:一是天然的污染,二是外界污染,三是日常照料時弄臟的污染。
天然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羊駝身上有色毛,因為這些毛不能染成淺色紡織品。枯黃色的毛是長久積累下的羊毛脂和汗腺分泌物形成的,糞便和尿處污染也屬於自然形成,細心的照料和餵食習慣可以盡量避免這些問題。
外界污染主要是由羊駝的生活環境造成的,包括牧草等多個方面的因素:帶刺的草、草種、刺果、草稈、小樹枝、樹皮等。
三、繁殖事項
雌性羊駝一般在12個月大時進行配種,美國羊駝一般在18個月。一頭健康有繁殖能力的母羊駝,每年可生下一頭小羊駝,可持續繁殖15年~16年。
羊駝在誘發卵子的條件下,在任何時候都能受孕,一般大多數交配安排在春夏季節,以避免冬季分娩。
羊駝是單胎動物,妊娠期長(342~345天),第一個月的流產率較高,因此羊駝的繁殖率低。因此,提高羊駝的繁殖率,是發展羊駝養殖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雌性羊駝一般在12個月大時進行配種,美國羊駝一般在18個月大時。一頭健康,有繁殖能力的母羊駝,每年可生下一頭小羊駝,可持續繁殖到15~16年。妊娠期一般是11.5個月或335天左右,如果是第一次可能還要長些。遭受任何形式的壓力都會造成母羊駝的流產,這也是一個很大問題,多胎相當罕見。交配通常是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進行,以確保可做精確的記錄。
首先將雌雄羊駝安置到一個單獨的柵欄中,如果雌羊駝卧下,也就是准備好了交配,正常情況下一般20~40分鍾交配完畢。羊駝都是在誘發卵子的條件下,保證能在任何時候都能受孕,一般大多數交配安排在春夏季節,以避免冬季分娩。雄性羊駝在交配過程中誘發卵子的排放。
第一次交配7天後,雄羊駝再次被引到雌羊駝處,如果雌羊駝見到後就扒地、跑開,那就是說已經受孕。60天時,採用超音頻音響測試受孕狀況。採用將雄羊駝引到雌羊駝處的做法稱為「唾液分泌法」,可以貫穿孕期的始終,血液測試有時可用來測量增多的荷爾蒙。在澳大利亞,也有一些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到還不曾成功過。羊駝一般在日間分娩,而且小羊駝2小時後就可站立。許多飼養員都會在開始的幾天內給小羊駝身上蓋上一層東西,尤其是在天氣不穩定的時候。
雖貴為「神獸」,悉心照料,科學養護,我等凡人還是可以飼養好羊駝的。
『陸』 羊駝怎麼飼養有什麼作用
如何選種
羊駝是單胎動物,妊娠期長(342天~345天),第一個月的流產率較高,因此羊駝的繁殖率低。雌性羊駝一般在12個月大時進行配種,美國羊駝一般在18個月。一頭健康有繁殖能力的母羊駝,每年可生下一頭小羊駝,可持續繁殖15年~16年。遭受任何形式的壓力都會造成母羊駝流產,這是一個很大問題,多胎相當罕見。交配通常是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進行,以確保可做精確的記錄。
首先將雌雄羊駝安置到一個單獨的柵欄中,如果雌羊駝卧下,也就是准備好了交配,正常情況下一般20分鍾~40分鍾交配完畢。羊駝在誘發卵子的條件下,在任何時候都能受孕,一般大多數交配安排在春夏季節,以避免冬季分娩。
日常料理
一畝草地可以放養多達10頭羊駝,它們不會把草或其他植物連根拔起,因而被認為比大多數家畜更適於牧場養殖。只要有一個特定的牧場,冬天有乾草,便可養殖羊駝。而果樹園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事實上,大多飼養者都會喂些飼料,懷孕或者帶著小羊駝的母駝自然應該享受這種待遇。每隔30天要喂些殺蟲丸或殺蟲劑,而多數飼養者還會補充一些礦物質,因為這些葯物能有效保證每頭羊駝體內蝸桿菌的含量適度。
疾病防控
羊駝一般每年只能剪一次毛,剪時不要弄臟羊駝毛。剪毛之前,要保持羊駝至少4小時待在沒有任何臟物的圈裡不吃不喝。防止三類污染:一是天然的污染,二是外界污染,三是日常照料時弄臟的污染。
天然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羊駝身上有色毛,因為這些毛不能染成淺色紡織品。枯黃色的毛是長久積累下的羊毛脂和汗腺分泌物形成的,糞便和尿處污染也屬於自然形成,細心的照料和餵食習慣可以盡量避免這些問題。
外界污染主要是由羊駝的生活環境造成的,包括牧草等多個方面的因素:帶刺的草、草種、刺果、草稈、小樹枝、樹皮等。
『柒』 羊駝養殖需要做哪些准備呢
小羊駝生活在安第斯山高達3650~4800米的地方。在這樣的高處,天氣寒冷,狂風呼嘯,氧氣也要比海拔低的地方稀薄得多。小羊駝之所以能夠在這種條件下生存,是因為身上長有厚厚的毛,也因為它們的血液不同於其他動物——其中有更多的攜帶氧氣的紅細胞。正因為如此,它們能更好地利用稀薄的氧氣。
小羊駝頭似駱駝,鼻樑隆起,兩耳豎立,脖頸細長,沒有駝峰。另外,羊駝不會鳴叫,只能偶爾發出吭吭的聲音。最有特點的是羊駝的毛纖維長而捲曲,毛長可以達到20~40厘米,細度可以達到15~20微米,並且具有光澤,可以形成很大的卷,在羊駝身體兩側呈現波浪形披覆,輕柔而富有彈性。
小羊駝白天,它們在高山草地上吃草;晚上,到更高的地方去睡覺。
小羊駝是雄性成群或整個家族成群一起生活。
小羊駝性情溫和,不會戳人,常處於安靜狀態,不會想方設法逃出去,因此不需柵欄。小羊駝性喜群居,不能獨立生存。小羊駝小羊駝不過度攝食,在採食過程中總是穩步遊走,吃草時切斷並啃食一小部分牧草的尖部或灌木草叢的梢部,因此小羊駝天性不會破壞草場。小羊駝不會啃樹皮或吃掉整顆樹,但會吃樹葉。此外,小羊駝也是很好的看護動物,可做其他動物(如羊)的看護,使它們免受食肉動物的傷害。
作為駱駝科的一員,小羊駝對水的需求量也較少。
小羊駝生活在安第斯山高達3650~4800米的地方。在這樣的高處,天氣寒冷,狂風呼嘯,氧氣也要比海拔低的地方稀薄得多。小羊駝之所以能夠在這種條件下生存,是因為身上長有厚厚的毛,也因為它們的血液不同於其他動物——其中有更多的攜帶氧氣的紅細胞。正因為如此,它們能更好地利用稀薄的氧氣。
『捌』 我的世界羊駝繁殖方法解析 羊駝怎麼喂養
喂養方法:需要先用地毯給羊駝上鞍將其馴服才能進行餵食。
繁殖方法解析:在PC版里也需要通過騎乘羊駝將其馴服以後才能餵羊駝吃東西。羊駝喜歡的食物是小麥,拿出小麥長按兩只羊駝即可對其餵食。在PC里羊駝不吃小麥,而是吃乾草塊,拿出乾草塊右擊羊駝進行餵食。餵食兩只羊駝以後,他們身上會冒出紅色的桃心,然後就會擠在一起,並且生出一隻小羊駝寶寶。
『玖』 羊駝是怎麼喂養的呢,主要是吃什麼呢
像綿羊,一般棲息於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群十餘只或數十隻,由1隻健壯的雄駝率領。以高山棘刺植物為食。發情季節爭奪配偶十分激烈,每群中僅容1隻成年雄駝存在。雌性羊駝妊娠期8個月,每胎1仔。春夏兩季皆能繁殖。羊駝的毛比羊毛長,光亮而富有彈性,可製成高級的毛織物。羊駝性情溫馴,伶俐而通人性,適於圈養。世界現有約300萬只左右,約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秘魯及智利的高原上,其餘分布於澳洲的維多利亞州以及新南威爾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