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君士坦丁堡是什麼
Ⅰ 君士坦丁堡是什麼樣子的
君士坦丁堡非常漂亮。同羅馬一樣,也坐落在7個丘崗上:建有開放式長廊的寬闊街道,豎立著柱子和雕像的大型廣場,富麗堂皇的寺廟和宮殿,這一切都令有幸到過這里的人驚嘆不已。其中拜占庭皇帝的聖殿也稱作大殿或偉殿。
Ⅱ 以太坊的「分片」是指什麼
寫在文前:視頻版本和文字版本略有不同,想要看我深情並茂演繹,請看視頻版本 (喵懂區塊鏈22期|分片(Sharding):以太坊太慢,「盤」他!),思維邏輯怪,請看文案加長版。
最近以太坊由於君士坦丁堡升級(Constantinople)而出現了壓倒性的積極走勢,而以太坊的升級之路則猶如升級打怪一般,落入了rabbithole,誰也不知道這洞有多深。既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則把腳下的每一步走好走准,則成了至關重要的點。攻破這一難點之後,以太坊的下一技術難點---Sharding分片,則又被擺到了檯面上。本期《喵懂區塊鏈》會帶大家走進讓以太坊快起來的法寶--- Sharding分片。
什麼是sharding分片?
分片技術其實並不是什麼新概念,起初是針對大型中心資料庫提出的優化方案,具體來說就是將大型資料庫中的數據劃按照某種規則分成很多數據分片(shard),再將這些數據分片分別存放在不同的伺服器中,以減小每個伺服器的數據訪問壓力,從而提高整個資料庫系統的性能。
我們舉一個通俗的小例子:
比如我們平時經常使用的美團,滴滴打車等軟體,就可以按照「城市」來進行分片,由於不同城市的數據不需要互通,就可以將不同城市的數據存放在不同資料庫中,這樣既可以把資料庫伺服器部署到離對應城市最近的節點上,還可以提高訪問速度,何樂而不為呢?!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大家應該對分片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那麼對應到區塊鏈場景中來說,分片又是怎麼樣的呢?
以以太坊分片為例,在原有的單鏈系統中,公鏈整體的性能取決於單個節點的性能,進行分片之後,每個節點只需要承當全網部分工作,各個分片並行工作,按照Vitalik的話來說,each shard is like a separate galaxy每個分片都像是獨立的小宇宙,這樣效率自然噌噌噌提升!原本以太坊鏈全網TPS約為20,現在若增加到100個分片,那麼全網TPS可以提升至2000,同理,全網容量也將提升至原來的100倍。
「每個節點只需要承擔全網部分工作」,這就會引出幾大問題,1.怎麼確定這個節點是負責哪個分片的工作?2.哪些交易應該歸類到哪些分片當中去?3.每個節點是否只需要儲存自己所在分片的交易信息(賬本)?
根據以上問題的實現與否,我們可以將分片依次分為三種類型:網路分片,交易分片,狀態分片。
網路分片:如何將全網節點劃分到不同分片當中去。
交易分片:如何將全網交易劃分到不同分片當中去。
狀態分片:如何讓各個節點只維護各自分片內的賬本,但又不影響整個系統的安全性。
主鏈和分片鏈的區別和聯系?
分片的類型我們已經明白了,那麼主鏈(Main chain)和分片鏈(shard chain)有什麼不同呢?
向左轉|向右轉
以太坊分片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連Vitalik自己也說將會分階段來逐步實現,分片到底能不能從理論走向實踐,我們還是小小期待一下吧。
Ⅲ 什麼是君士坦丁堡
公元前7世紀,希臘殖民者已經建立了這座城市,但後來羅馬皇帝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經過三年的圍攻之後佔領了拜占庭(公元196年),並摧毀了這座城市,不過,很快這位皇帝又下令重建了這座城市。公元330年,君士坦丁皇帝決定把羅馬帝國「新羅馬」的首都遷到這里。但是名稱卻變了,叫做君士坦丁堡。
Ⅳ 君士坦丁堡 東羅馬帝國 拜占庭帝國 只見有什麼聯系或區別
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重建並擴建了拜占庭,並於公元330年宣布遷都拜占庭,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意謂「君士坦丁之城」。別稱「新羅馬」。 公元395年,東西羅馬帝國正式分裂,君士坦丁堡作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首都,成為地中海東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君士坦丁堡1453年4月初被土耳其的軍隊圍困,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的軍隊攻入城內,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滅亡。 君士坦丁堡為奧斯曼帝國佔領,並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更名為伊斯坦布爾。
Ⅳ OKEX支持以太坊ETH君士坦丁堡分叉嗎
支持啊,官網上已經發出公告了,你登錄去看看,所有糖果都會發給你的。
Ⅵ 君士坦丁堡海戰是什麼
君士坦丁堡海戰是基輔羅斯艦隊同拜占庭艦隊之間的一次交戰。交戰的導火線是拜占庭人在君士坦丁堡對俄羅斯商人進行挑釁性襲擊。基輔公賢君雅羅斯拉夫為了迫使拜占庭皇帝放棄對基輔羅斯的侵略性行動並加強同拜占庭的貿易往來,派出一支艦隊,由其子弗拉基米爾統帥前往君士坦丁堡。羅斯艦隊隱蔽通過黑海,突然出現在博斯波爾海峽入口附近。弗拉基米爾為了通過和平途徑達到這次遠征的目的,與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進行了談判。
Ⅶ 以太坊升級是什麼意思
網路將於區塊高度7,280,000進行君士坦丁堡 & 彼得斯堡(Constantinople & Petersburg)升級l,z,b顯示是北京時間2019年3月1日升級,目前不知道升級成功了沒
Ⅷ 君士坦丁堡是什麼時候修建的
君士坦丁堡始建於公元330年,因羅馬皇帝FV君士坦丁(約280~337年)而得名。遺址在今土耳其伊士坦布爾市內。這個城市三面環水,控制著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咽喉要道,同時又位居歐、亞兩大洲之間,形勢十分險要,到公元6世紀時發展成歐洲最大城市,人口達40~50萬。當時的主要建築如君士坦丁的宮殿,這是城中之城。競技場,不僅是游樂中心,而且也是儀式的中心。另外只剩少數教堂。在當時被稱為堅固無比的君士坦丁堡城牆亦只有部分殘存。君士坦丁堡最重要的建築是聖索菲亞大教堂。這座教堂離海很近,從四方來到君士坦丁堡的船隻遠遠就能望見,是拜占庭帝國極盛時代的紀念碑。
Ⅸ 什麼是君士坦丁堡海戰它的導火索是什麼
君士坦丁堡海戰是基輔羅斯艦隊同拜占庭艦隊之間的一次交戰。雙方交戰的導火線是拜占庭人在君士坦丁堡對俄羅斯商人進行挑釁性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