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菜鳥
⑴ centos啟動後只有一個網卡eth1
沒聯網吧?
使用:
ifupeth1
來聯網!
另外你可以將eth1設置為開機自啟動:
vi/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VI編輯器打開ifcfg-eth1
修改:
ONBOOT=NO
為:
ONBOOT=yes
這樣,下次開機eth1就自動啟動!
⑵ 菜鳥關於交換機介面的問題
交換機可以連接很多設備,除了上面你說的,還有接交換機,路由器,等等, 我們平時最常見的是雙絞線RJ-45介面,也就是和網線一樣的介面,
這些都是行業的標准.通用的.
參考:
交換機擁有許多埠,每個埠有自己的專用帶寬,並且可以連接不同的網段。為了實現交換機之間的互連或與高檔伺服器的連接,區域網交換機一般擁有一個或幾個高速埠,如100M乙太網埠、FDDI埠或155M ATM埠,從而保證整個網路的傳輸性能。
交換機介面類型
1.雙絞線RJ-45介面
這是我們見的最多、應用最廣的一種介面類型,它屬於雙絞線乙太網介面類型。它不僅在最基本的10Base-T乙太網網路中使用,還在目前主流的100Base-TX快速乙太網和1000Base-TX千兆乙太網中使用。雖然它們所使用的傳輸介質都是雙絞線類型,但是它們卻各自採用了不同版本的雙絞線類型,如最初10Base-T使用的3類線到支持1000Base-TX千兆速率的6類線,中間的100Base-TX則中以使用所謂的五類、超五類線,當然也可以是六類線。這些RJ-45介面的外觀是完全一樣的,如圖1左圖所示,像一個扁「T」字。與之相連的是RJ-45水晶頭,如圖2中、右圖分別為一個水晶頭和做好水晶頭連線的雙絞網線。如圖2所示的就是一款24口RJ-45介面的乙太網交換機,其中還有將在下文介紹的2個SC光纖介面和1個AUI介面。
2.光纖介面
對於光纖這種傳輸介質雖然早在100Base時代就已開始採用這種傳輸介質,當時這種百兆網路為了與普遍使用的百兆雙絞線乙太網100Base-TX區別,就稱之為「100Base-FX」,其中的「F」就是光纖「Fiber」的第一個字母。不過由於在當時的百兆速率下,與採用傳統雙絞線介質相比,優勢並不明顯,況且價格比雙絞線貴許多,所以光纖在100Mbps時代產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它主要是從1000Base技術正式實施以來才得以全面應用,因為在這種速率下,雖然也有雙絞線介質方案,但性能遠不如光纖好,且在連接距離等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非常適合城域網和廣域網使用。
目前光纖傳輸介質發展相當迅速,各種光纖介面也是層出不究,不過在區域網交換機中,光纖介面主要是SC類型,無論是在100Base-FX,還是在1000Base-FX網路中。SC介面的芯在接頭裡面,如圖3左圖所示的是一款100Base-FX網路的SC光纖介面模塊,其右圖為一款提供了4個SC光纖介面的光纖交換機。圖2中所示交換機中也有2個SC光纖介面。
從圖2和圖3右圖交換機的SC介面外觀可以看出,它與RJ-45介面非常類似,不過SC介面看似更扁些,缺口淺些。主要看其中的接觸晶元是一什麼類型的,如果是8條銅彈片,則是RJ-45介面,而裡面如果是一根銅柱則是SC光纖介面。
3.AUI介面與BNC
AUI介面是專門用於連接粗同軸電纜的,雖然目前這種網路在區域網中並不多見,但在一些大型企業網路中,仍可能有一些遺留下來的粗同軸電纜令牌網路設備,所以有些交換機也保留了少數AUI介面,以更大限度地滿足用戶需求。AUI介面是一個15針「D」形介面,類似於顯示器介面。這種介面同樣也在許多網路設備中見到,如路由器,甚至伺服器中,如圖4所示的就是路由器上的AUI介面示意圖。
BNC則是專門用於與細同軸電纜連接的介面,目前提供這種介面的交換機比較少見。但在一些RJ-45乙太網交換機和集線器中還提供少數BNC介面,專門用於與細同軸電纜作為傳輸介質的令牌網路連接。為了向大家出示BNC的真實外觀,下面以BNC介面網卡向大家展示,如圖5所示。
4.Console介面
這個介面我們知道,它是用來配置交換機的,所以只有網管型交換機才有。而且還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網管型交換機都有,那是因為交換機的配置方法有多種,如通過Telnet命令行方式、Web方式、TFTP方式等。雖然理論上來說,交換機的基本配置必須通過Console(控制)埠,但有些品牌的交換機的基本配置在出廠時就已配置好了,不須要進行諸如IP地址、基本用戶名之類的基本配置,所以這類網管型交換機就不用提供這個Console介面了,而且就目前來說還佔多數。這類交換機通常只需要通過簡單的Telnet或Java程序的Web方式進行一些高級配置即可。
當然也有一些交換機還是提供了Console介面的,但要注意的是,用於交換機配置的Console埠並不是所有交換機都一樣,有的採用與Cisco路由器一樣的RJ-45類型Console介面,如圖6所示。而有的則採用串口作為Console介面,如圖7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兩台交換機的Console埠不一樣,上圖中是一個「母」頭9孔「D」形介面,而下圖是一個「公」頭9針「D」形介面。它們俗稱為「DB-9」介面,但都是用進行交換機配置的。
除了以上兩種交換機Console埠外,還有一種介面也常用於交換機的配置,那就是25針的「D」形介面。
無論交換機採用DB-9或DB-25串列介面,還是採用RJ-45介面,在進行交換機配置時,一般都需要通過專門的Console線連接至配置用計算機(通常稱作終端)的串列口,與交換機不同的Console埠相適應。Console線也分為兩種,一種是串列線,即兩端均為串列介面(兩端均為母頭或一端為公頭,另一端為母頭),兩端可以分別插入至計算機的串口和交換機的Console埠;另一種是兩端均為RJ-45接頭(RJ-45-to-RJ-45)的扁平線。由於扁平線兩端均為RJ-45介面,無法直接與計算機串口進行連接,因此,還必須同時使用一個如圖8所示的RJ-45-to-DB-9(或RJ-45-to-DB-25)的適配器。通常情況下,在交換機的包裝箱中都會隨機贈送這么一條Console線和相應的DB-9或DB-25適配器的。
5.FDDI介面
在早期的100Mbps時代,還有一種FDDI網路類型,它的中文名為「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很明顯它的傳輸介質也是光纖,其介面類型主要是SC類型。目前由於它的優勢不明顯,目前也基本上不見了。
⑶ 有搞機器人的師兄么,想問下PC和機械手是如何通信的什麼匯流排,乙太網。。。小弟菜鳥一枚,求助師兄!
更需要的計算機知識和管理知識,如果不從事機械專業或機械電子,專業經驗,無法解釋
⑷ linux 怎麼啟動網卡
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Linux系統進行重啟網卡的操作,有以下三種方法:
1、service network restart
可以用CRT工具連接到Linux命令行界面;也可以進入操作系統界面,然後選擇終端輸入:
3、ifconfig eth0 up可以用於啟動網卡 ;
4、ifconfig eth0 down可以用於禁用網卡 。
⑸ 乙太網中10Mbps怎麼解釋和0G乙太網的吞吐量是多少 我是菜鳥,多謝啦
首先乙太網中的bps是數據傳輸速率,意思是每秒在物理通道上可以傳輸數據的位數(bit), 但是通常意義上的網速是下行速率和上行速率的加起來的理想值,根本就無法達到,以為數據在物理通道傳輸的過程中,受到噪音等環境的影響,會大大的衰減。
Gbps=1024Mbps, 應該是千兆網速
⑹ 2018年熊市猖狂,2019年熊市什麼時候能過去
預測股市其實就是猜,勝率50%,如果想靠預測股市漲跌賺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人是靠預測股市長期盈利,發財致富的。短線操作,是順勢而為,長期投資是靠,資產估值,比價。希望採納。
⑺ 菜鳥提問
網卡上有個8線插孔,方的
具體的說
網路系統中的一種關鍵硬體是其適配器,俗稱網卡。在區域網中,網卡起著重要的作用。網卡用於電腦之間信號的輸入與輸出。網卡有自己的中斷號(IRQ)和I/0地坦。網卡有ISA卡、EISA卡、及蘋果MAC機上用的乙太網卡等。目前使用較多的有16位的ISA網卡和32位的PCI網卡。網卡有緩沖存儲器,以便存儲數據。與音效卡等類似,網卡一般配有自己的驅動程序。使用時,網卡插在電腦的擴展槽中。網卡上有指示燈,它表示自己的工作是否正常。
網卡所支持的傳輸速率不同,有的為每秒10兆位,有的則為每秒100兆位,有的能自我適應10兆位還是100兆位。
帶有遠程啟動晶元的網卡,可以用在無盤工作站上。無盤工作站,沒有硬碟,也可以沒有軟碟機。通過網卡啟動電腦,可以保證系統的安全性,避免病毒。另外,還可以降低費用。
在筆記本電腦中,使用靈巧的PCMCIA卡,用於與其它電腦交換數據。在高速網路中,還有光纖數據分布介面所用的FDDI網卡,異卡傳輸模式中使用的ATM網卡等。區域網中用於匯流排結構拓撲的網卡為BNC口的網卡,傳輸介質一段為50Ω細同軸電纜,在一個網段的兩端需用終結器封好,形成一個網路迴路。
建議最好在設備管理器里卸在網卡驅動
⑻ linux ubuntu8.10 如何安裝ethtool
sudo ./configure
sudo make
sudo make inst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