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以太坊知識 » 以太坊數據太大擴容阿里雲

以太坊數據太大擴容阿里雲

發布時間: 2021-10-24 03:31:42

❶ 阿里雲彈性升級 不能直接升級擴容數據盤嗎

阿里雲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困擾好多站長的數據盤擴容問題,試了試,還是可以的哦,來SHOW個圖:

登錄後面,點開管理工具中的雲伺服器ECS,再點上面的「全部磁碟」,在下面的數據盤項目右側點擊「更多」,再選擇「磁碟擴容」,

拿著上次活動的優惠券已經續費到2017年了(有點呆吧,呵呵),原來用的14G磁碟,現地擴容到20G,只要支付22.66就好了,不過這千呼萬
喚出來的功能卻只能增加容量,無法減少現有容量的(估計是阿里雲考慮到擴容需求的人比較多吧,又或者是進了口袋的不會出來了,呵呵),總之有了這個功能對
那些磁碟緊張的站長們,還是很有用處的。

❷ 如何將大數據和規劃雲平台結合

所謂的大數據平台不是獨立存在的,比如網路是依賴搜索引擎獲得大數據並開展業務的,阿里是通過電子商務交易獲得大數據並開展業務的,騰訊是通過社交獲得大數據並開始業務的,所以說大數據平台不是獨立存在的,重點是如何搜集和沉澱數據,如何分析數據並挖掘數據的價值。

我可能還不夠資格回答這個問題,沒有經歷過一個公司大數據平台從無到有到復雜的過程。不過說說看法吧,也算是梳理一下想法找找噴。
這是個需求驅動的過程。
曾經聽過spotify的分享,印象很深的是,他們分享說,他們的hadoop集群第一次故障是因為,機器放在靠窗的地方,太陽曬了當機了(笑)。從簡單的沒有機房放在自家窗前的集群到一直到現在復雜的數據平台,這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
對小公司來說,大概自己找一兩台機器架個集群算算,也算是大數據平台了。在初創階段,數據量會很小,不需要多大的規模。這時候組件選擇也很隨意,Hadoop一套,任務調度用腳本或者輕量的框架比如luigi之類的,數據分析可能hive還不如導入RMDB快。監控和部署也許都沒時間整理,用腳本或者輕量的監控,大約是沒有ganglia、nagios,puppet什麼的。這個階段也許算是技術積累,用傳統手段還是真大數據平台都是兩可的事情,但是為了今後的擴展性,這時候上Hadoop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當進入高速發展期,也許擴容會跟不上計劃,不少公司可能會遷移平台到雲上,比如AWS阿里雲什麼的。小規模高速發展的平台,這種方式應該是經濟實惠的,省了運維和管理的成本,擴容比較省心。要解決的是選擇平台本身提供的服務,計算成本,打通數據出入的通道。整個數據平台本身如果走這條路,可能就已經基本成型了。走這條路的比較有名的應該是netflix。
也有一個階段,你發現雲服務的費用太高,雖然省了你很多事,但是花錢嗖嗖的。幾個老闆一合計,再玩下去下個月工資發布出來了。然後無奈之下公司開始往私有集群遷移。這時候你大概需要一群靠譜的運維,幫你監管機器,之前兩三台機器登錄上去看看狀態換個磁碟什麼的也許就不可能了,你面對的是成百上千台主機,有些關鍵服務必須保證穩定,有些是數據節點,磁碟三天兩頭損耗,網路可能被壓得不堪重負。你需要一個靠譜的人設計網路布局,設計運維規范,架設監控,值班團隊走起7*24小時隨時准備出台。然後上面再有平台組真的大數據平台走起。
然後是選型,如果有技術實力,可以直接用社區的一整套,自己管起來,監控部署什麼的自己走起。這個階段部署監控和用戶管理什麼的都不可能像兩三個節點那樣人肉搞了,配置管理,部署管理都需要專門的平台和組件;定期Review用戶的作業和使用情況,決定是否擴容,清理數據等等。否則等機器和業務進一步增加,團隊可能會死的很慘,疲於奔命,每天事故不斷,進入惡性循環。
當然有金錢實力的大戶可以找Cloudera,Hortonworks,國內可以找華為星環,會省不少事,適合非互聯網土豪。當然互聯網公司也有用這些東西的,比如Ebay。
接下去你可能需要一些重量的組件幫你做一些事情。
比如你的數據接入,之前可能找個定時腳本或者爬log發包找個伺服器接收寫入HDFS,現在可能不行了,這些大概沒有高性能,沒有異常保障,你需要更強壯的解決方案,比如Flume之類的。
你的業務不斷壯大,老闆需要看的報表越來越多,需要訓練的數據也需要清洗,你就需要任務調度,比如oozie或者azkaban之類的,這些系統幫你管理關鍵任務的調度和監控。
數據分析人員的數據大概可能漸漸從RDBMS搬遷到集群了,因為傳統資料庫已經完全hold不住了,但他們不會寫代碼,所以你上馬了Hive。然後很多用戶用了Hive覺得太慢,你就又上馬交互分析系統,比如Presto,Impala或者SparkSQL。
你的數據科學家需要寫ML代碼,他們跟你說你需要Mahout或者Spark MLLib,於是你也部署了這些。
至此可能數據平台已經是工程師的日常工作場所了,大多數業務都會遷移過來。這時候你可能面臨很多不同的問題。
比如各個業務線數據各種數據表多的一塌糊塗,不管是你還是寫數據的人大概都不知道數據從哪兒來,接下去到哪兒去。你就自己搞了一套元數據管理的系統。
你分析性能,發現你們的數據都是上百Column,各種復雜的Query,裸存的Text格式即便壓縮了也還是慢的要死,於是你主推用戶都使用列存,Parquet,ORC之類的。
又或者你發現你們的ETL很長,中間生成好多臨時數據,於是你下狠心把pipeline改寫成Spark了。
再接下來也許你會想到花時間去維護一個門戶,把這些零散的組件都整合到一起,提供統一的用戶體驗,比如一鍵就能把數據從資料庫chua一下拉到HDFS導入Hive,也能一鍵就chua一下再搞回去;點幾下就能設定一個定時任務,每天跑了給老闆自動推送報表;或者點一下就能起一個Storm的topology;或者界面上寫幾個Query就能查詢Hbase的數據。這時候你的數據平台算是成型了。
當然,磕磕碰碰免不了。每天你都有新的問題和挑戰,否則你就要失業了不是?
你發現社區不斷在解決你遇到過的問題,於是你們架構師每天分出很多時間去看社區的進展,有了什麼新工具,有什麼公司發布了什麼項目解決了什麼問題,興許你就能用上。
上了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你以為就安生了?Hadoop平台的一個大特點就是坑多。尤其是新做的功能新起的項目。對於平台組的人,老闆如果知道這是天然坑多的平台,那他也許會很高興,因為跟進社區,幫忙修bug,一起互動其實是很提升公司影響力的實情。當然如果老闆不理解,你就自求多福吧,招幾個老司機,出了問題能馬上帶路才是正道。當然團隊的技術積累不能不跟上,因為數據平台還是亂世,三天不跟進你就不知道世界是什麼樣了。任何一個新技術,都是坑啊坑啊修啊修啊才完善的。如果是關鍵業務換技術,那需要小心再小心,技術主管也要有足夠的積累,能夠駕馭,知道收益和風險。

❸ 阿里雲伺服器可以更換地域嗎

目前還不支持直接更換地域。
因為每個地域完全獨立,每個可用區完全隔離,不同地域的雲伺服器 ECS、關系型資料庫 RDS、對象存儲服務 OSS 內網不互通。不同地域之間的雲伺服器 ECS 不能跨地域部署負載均衡,即在不同的地域購買的 ECS 實例不支持跨地域部署在同一負載均衡實例下。
可以退了再購買。

❹ 阿里雲伺服器找不到磁碟擴容怎麼辦

跟客服聯系,這個是不能讓你隨便擴容的,人家還要做生意。

❺ 新手,到底阿里雲擴容是什麼意思,擴容了有什麼用呢

就是增加雲空間,對伺服器的硬體升級。
擴容的作用:保存更多的東西,花錢升級的配置,性能更強大,網速更好。
望採納!

❻ 阿里雲windows伺服器怎麼進行c磁碟擴容

首先登陸阿里雲賬號之後,找到我們控制中心裏面,找到伺服器管理控制台。特別提醒
在更換系統盤之前,要做好數據備份。然後停止伺服器

當伺服器運行停止之後,點擊配置信息裡面的「更換系統盤」如圖

隨後會提醒您更換ECS伺服器系統盤的影響,如果沒有數據。點擊確定更換操作系統盤

然後再次選擇確認新的操作系統類型,或者 鏡像系統

確定好之後,系統會再次提醒您是否更換。點擊確定繼續

再次回到剛剛的與主機界面你會發現,系統配置信息由linux變成windows了,正在切換

等待片刻之後,可能要幾分鍾。阿里雲伺服器的系統就自動切換過去了

8
咗嚛再次提醒
在更換系統盤之前,要做好數據備份。然後停止伺服器,再進行切換。

❼ 阿里雲數據盤擴容之後寶塔如何操作

擴容前
建議在擴容磁碟之前手動創建快照,以備份數據。
磁碟上如果正在執行創建快照的操作,則此時不允許進行擴容操作。
只做磁碟容量的擴容,不做文件系統的擴容。
支持普通盤的擴容,不支持本地盤(本地磁碟、本地 SSD 盤)的擴容。
掛載在實例上的數據盤,只有實例 為 運行中 (Running ) 或者 已停止 (Stopped ) 狀態時,才可以進行擴容操作。
擴容後
使用 ECS 控制台或者 Open API 擴容磁碟之後,需要在 ECS 控制台或者使用 Open API 重啟實例之後才可以生效。
擴容生效之後的磁碟,仍然需要用戶手動格式化擴展的存儲空間。
Windows 2003 版本
Windows 2003 版本跟之後的 Windows 版本擴容操作有些不同。
本示例選定最初的磁碟大小為 20 GB,我們將其擴容到 25 GB。
首先進入磁碟列表頁面,點擊更多,選擇擴容,如下圖:

進入擴容頁後,填寫擴容後的磁碟容量大小,單擊去擴容 。

也可以直接使用 OpenAPI 進行擴容操作:
ResizeDisk --DiskId=d-94psj4qii --NewSize=25
重啟伺服器。進入實例列表頁面,點擊 更多 ,選擇 重啟 。

或者使用 OpenAPI 進行重啟操作:
RebootInstance --InstanceId=i-94psj4qii
登錄 ECS 實例。
單擊 開始 > 我的電腦 ,右鍵點擊,選擇 管理 。

打開管理界面後,選擇左側導航欄的 存儲 > 磁碟管理 ,單擊需要擴容的磁碟並選擇 轉換到動態磁碟 。

說明 :基本磁碟轉換成動態磁碟,操作的過程中會將磁碟從系統中卸載下來,操作前請確認數據盤內是否安裝應用,轉換的過程中應用暫時無法使用,轉換過程中不會丟數據。如果您還是不放心數據安全,則可以在操作前先手動創建蒯中。
右擊需要擴容的盤符(D 盤),然後選擇擴展卷(原有數據不會丟失),並根據提示執行下一步。

完成擴容。
注意 :完成後新購買的空間就自動增加到 D 盤中了,但是在磁碟管理器裡面顯示的是有多個卷存在的,這里跟 Windows 2008 擴容過程有所不同。 Windows 2003 中,擴容多少次就會有創建多少個獨立的卷,不會將所有的卷都合並到之前的卷裡面,但並不會影響實際使用。

Windows 2008 及以上版本
本例以 Windows Server 2008 為例進行介紹。其餘 Windows 2008 以上的版本類似。
示例中最初的磁碟大小為 63 GB,我們將其擴容到 70 GB。
進入磁碟列表頁面,單擊 更多 ,選擇 擴容 。

進入擴容頁後,填寫擴容後的磁碟容量大小,單擊去擴容 。

也可以直接使用 OpenAPI 進行擴容操作:
ResizeDisk --DiskId=d-94tomxanq --NewSize=70
重啟伺服器。進入實例列表頁面,點擊 更多 ,選擇 重啟 。

或者使用 OpenAPI 進行重啟操作:
RebootInstance --InstanceId=i-94lw423m7
登錄 ECS 實例。
點擊 開始 ,找到計算機,右鍵單擊,選擇 管理 。

打開管理界面後,選擇左側導航欄的 存儲 > 磁碟管理 。

右擊 D 盤,然後選擇擴展卷。數據不會丟失。

一直單擊 下一步 即可。
擴容完成。

❽ 阿里雲擴容磁碟方法

擴容有兩種方案
1)在原有盤的基礎之上,擴大容量,20G---->50G
2)增加一塊盤

如何擴容磁碟 :
ECS控制台 —> 選擇左側的"雲盤" ----> 選擇對應的雲盤(打對勾)—>點下方的"磁碟擴容"按鈕
注意 : 系統盤不支持"磁碟擴容"

1、點擊「管理控制台」—>「雲服務ECS」---->「實例」—>點擊機器

堅果雲支持團隊試用版:試用可在官網申請,支持5人共用50G,空間可自由分配,20天之內都是免費的;可管理成員、群組管理,支持本地、網頁和移動端文件搜索,移動端的照片和視頻可自動備份,同時還可以設置禁止粉碎文件、強制雙因素驗證、限制文件分享、限製成員IP、模板管理等安全防護措施,對團隊來說非常友好。

❾ 萬能的道友,阿里雲伺服器C盤該怎麼擴容之前加了一個分區D盤

雲伺服器桌面一般都有分區工具,如果沒有從網上下一個即可。

❿ 阿里雲伺服器磁碟擴容後怎麼恢復

不可以恢復,恢復會帶來很麻煩的問題。

熱點內容
萊特幣可以國外出售嗎 發布:2025-07-08 22:22:05 瀏覽:409
比特幣礦工的好處 發布:2025-07-08 22:17:03 瀏覽:201
比特幣就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8 22:16:11 瀏覽:427
美股元宇宙etf代碼是多少 發布:2025-07-08 22:15:58 瀏覽:279
區塊鏈全稱 發布:2025-07-08 22:06:38 瀏覽:368
能免費挖比特幣的app 發布:2025-07-08 22:05:46 瀏覽:682
比特幣充值6個確認從哪裡看 發布:2025-07-08 21:53:18 瀏覽:825
華為雲元宇宙大會 發布:2025-07-08 21:48:27 瀏覽:965
trx繩固定方法 發布:2025-07-08 21:48:15 瀏覽:868
礦池密碼 發布:2025-07-08 21:19:49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