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以太坊
① 支付被拒,面對重重打壓,比特幣還能站起來嗎
比特幣完了
② 中國有哪些古跡
這也太多了吧.10000字以內回答不完.
古代著名三大樓—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
◆天下三奇—匡廬瀑布、雁盪龍湫、黃山石筍。
◆阿里山三大美景—林濤、雲海、櫻花。
◆江西三清山三美—山岩、山泉、古松。
◆黃山四絕—怪石、雲海、奇松、溫泉。
◆廬山四奇—山峰、瀑布、雲霧、怪石。
◆雁盪山四絕—飛瀑、奇峰、怪石、幽洞。
◆青島嶗山四趣—水、魚、石、樹。
◆普陀山五絕—金沙、寺院、奇石、潮音、幻景。
◆衡山四絕—祝融峰之高、方廣寺之深、藏經閣之秀、水簾洞之奇。
◆泰山頂四大奇觀—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
◆中國四大名亭—安徽滁縣縣醉翁亭、北京先農壇陶然亭、湖南長沙愛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
◆中國四大藏書閣—北京文淵閣、沈陽文朔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
◆中國四大名菜—魯菜、川菜、蘇菜、粵菜。
◆中國四大名綉—蘇綉、湘綉、蜀綉、粵綉。
◆中國四的大名花—山東荷澤牡丹、福建漳州水仙、浙江杭州菊花、雲南山茶花。
◆古代植物四君子—梅、蘭、竹、菊。
◆中國花草四雅—蘭、菊、水仙、菖蒲。
◆中國盆樹四大家—黃楊、金雀、迎春、絨針柏。
◆中國花間四友—蝶、鶯、燕、蜂。
◆「品」石四標准—瘦、丑、皺、漏。
◆累石四標准—透、漏、險、瘦。
◆盆樹四條件—葉細、枝密、干粗、根露。
◆中國四大石窟—大同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
◆中國川中四絕—夔門天下雄、劍門天下險、娥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中國四的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中國四大牧區—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
◆中國四大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爾盆地、吐魯番盆地。
◆中國四大河流—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
◆中國四大迴音建築—北京天壇迴音壁、山西蒲州的普救寺塔、河南的蛤蟆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的石琴。
◆中國四大佛山—四川峨嵋的峨嵋山、山西五台的五台山、安徽青陽的九華山、浙江舟山的普陀山。
◆中國著名五嶽—山東泰安的東岳泰山、湖南嶽陽的南嶽衡山、陝西華陰的西嶽華山、山西渾源的北嶽恆山、河南登封的中嶽嵩山。
◆中國古代六大都—北京、西安、洛陽、南京、杭州、開封。
中國十大名勝古跡
========
萬里長城
========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好多年前,中國的長城便已被稱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建成萬里長城。後經歷代王朝陸續修築,漢、明兩代修築的規模更大得驚人,現存的長城為明朝所修築由渤海之山海關伸展到甘肅省之嘉峪關,長城平均高度為7.8米,平均底部闊6.5米,而頂部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設一座長方形石台作為瞭望之用。
========
桂林山水
========
桂林,最早是在兒時的課本「桂林山水」一文中得知的。至今還隱約記得書中的描述——「桂林山水甲天下」、「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而今,在我親臨桂林之際,桂林以其旖旎的風光向我證明了這一切,書中所述實不為過。桂林處處皆勝景,灕江山水堪稱其中的典範。聽聞」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的佳話,我們選擇了從陽朔到桂林的路線,逆流暢游灕江。船駛出不久,遠遠地見到一座峰頂懸掛著一輪初日,縷縷陽光從雲中穿過,江中波光粼粼,與群山倒影交相輝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
========
杭州西湖
========
提起杭州西湖,誰不為之心馳神往!人們常常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日內瓦的萊蒙湖比喻為世界上東西輝映的兩顆明珠,正是有了西湖,才使杭州成了"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西湖奠定了杭州旅遊的重要地位。西湖位於杭州城西,三面環山,東面瀕臨市區,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水面面積約5。66平方公理,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理,湖岸周長15公理。
========
蘇州園林
========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素以眾多精雅的園林名聞天下。蘇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濕潤,交通便利,舊時官宦名紳退休後多到蘇州擇地造園、頤養天年。明清時期,蘇州封建經濟文化發展達到鼎盛階段,造園藝術也趨於成熟,出現了一批園林藝術家,使造園活動達到高潮。最盛時期,蘇州的私家園林和庭院達到280餘處,至今保存完好並開放的有,始建於宋代的滄浪亭、網師園,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藝圃,清代的留園、耦園、怡園、曲園、聽楓園等。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因其精美卓絕的造園藝術和個性鮮明的藝術特點於97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北京故宮
========
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屋宇9999間半,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為一長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午門。俗稱五鳳樓。其平面為凹形,中有重樓,重檐為廡殿頂,兩翼各有重檐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
安徽黃山
========
黃山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人們常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說明了黃山之美。黃山的主要山峰為天都峰,有「不上天都峰,不算上黃山」的說法,為了安全,天都峰冬季不開放,蓮花峰是黃山第二高峰。黃山有七大景區:溫泉景區、北海景區、雲谷景區、玉屏景區,釣橋景區松谷景區和白雲景區。可根據時間,安排一日或二日游。
========
長江三峽
========
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東至湖北宜昌,全長193公里。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瞿塘峽居西,在重慶所轄的奉節、巫山境內。峽口為夔門,兩山壁立,有如門戶,其江面最窄處不足百米,山高水急,極為壯觀,人稱「夔門天下雄」。峽內名勝眾多,以摩崖石刻和絕壁棧道遺跡最為引人注目。峽口高處有白帝古城,內多三國遺跡,有的旅遊船安排有白帝城觀光項目。瞿塘峽下是大寧河寬谷,大寧河小三峽是三峽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
==========
台灣日月潭
==========
日月潭昔稱水沙連,因潭景霧薄如沙,水波漣漣而得名,後因湖為光華島所隔,南形如月弧,北形如日輪,乃改名日月潭。日月潭位於台灣中央屬南投縣魚池鄉的水社村,四周群巒疊翠,海拔高748米,面積116平方公里,潭面景像萬千,是台灣省出色的天然大湖。日月潭之美在於環湖重巒疊峰,湖面遼闊,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七月平均氣溫不高於攝氏二十二度,一月不低於攝氏十五度,夏季清爽宜人,為避暑勝地。
============
承德避暑山莊
============
位於承德市區北部,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山莊始建於1703年,前後歷時89年才全部竣工,佔地564萬平方米,相當於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麼大。她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在總體規劃布局和園林建築設計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觀特點和有利條件,吸取唐、宋、明歷代造園的優秀傳統和江南園林的創作經驗,加以綜合、提高,把園林藝術與技術水準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典範。
================
西安秦始皇兵馬俑
================
1974年在陝西省臨潼縣西楊村發現一處地下建築及陶俑,其位於秦始皇陵園東側1千米處。這就是震動了世界,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陵兵馬俑。秦陵兵馬俑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號坑為步兵部隊,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面積為14220米2。二號坑呈曲尺形,面積為5000米2,它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三號坑呈凹字形,面積為520米2,似為統帥一、二號坑的指揮機關。三個坑共有7000餘件陶俑、100餘乘戰車、400餘匹陶馬和數十萬件兵器。
十大風景簡介:
1、九寨溝
沒有一個到過九寨溝的人,能否認她超凡的魅力。人們說,如果世界上真有仙境,那肯定就是九寨溝。這是一個佳景薈萃、神奇莫測的曠世勝地;是一個不見纖塵、自然純凈的「童話世界」。「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溝歸來不看水」,九寨溝的精靈是水、湖、泉、瀑、灘、連綴一體,飛動與靜謐結合,剛烈與溫柔相濟,不愧為「中華水景之王」。
九寨溝位於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巍峨的岷山山脈深處,距成都400多公里,縱深40多公里,總面積6萬多公頃,三條主溝形成Y形分布,總長度達60餘公里。原來這里由於交通不便,幾乎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僅有九個藏族村寨座落在這片叢山峻嶺之中,九寨溝因此得名。這里保存著具有原始風貌的自然景色,因而有著自己的特殊景觀。
九寨溝,因溝內有九個寨子而得名。這九個寨子又稱為「何葯九寨」。這里藏胞的語言、服飾和習俗,與四鄰的藏胞有著明顯的差異。據考證,他們的祖先原來生活在甘肅省的瑪曲,屬阿尼卿山腳下的一個強悍的部落,隨松贊干布東征松州時留在了白水江畔。>中記載了唐初葉蕃東征時,松贊干布以勇悍善戰的河曲部為先鋒,一舉佔領松州,後部分人馬被留在了弓杠嶺下。他們將原河曲的俄洛女神山的傳說及部落出生傳說均帶到了九寨溝內。九寨溝的色嫫山名及蛾洛色莫的傳說都源於河曲。
2、天安門
座落在廣場北端的天安門城樓雖飽經滄桑卻依舊朝氣蓬勃、威嚴四儀。天安門是北京城的眼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天安門城樓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是明代皇城的正門,當時叫「承天門」,有承天啟運之意。剛開始修建的時候,可不是現在看到的這個模樣,而是五座木牌坊,後來改建成九開間門樓。清順治八年(公元 1651年),清世祖福臨重新修建這座城樓。建國後,人民政府又重建了城樓上的木建築、加厚城牆,才成了現在的樣子。明、清兩朝,這兒是禁地,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覆滅為止,除了皇親貴族,老百姓不準過往。它最大的用途,是國家有大慶典(如皇帝登極、冊立皇後)時在此舉行「頒詔」儀式。而如今只要有機會,你隨時都能登上這座城樓,去眺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
在晴朗的天宇下,城樓上有黃色琉璃瓦閃耀著燦爛的光輝,朱紅的柱子和城台,白色的華表、石欄桿、石獅子,金水橋一一浮現。碧水青天,丹牆綠樹,石欄黃瓦,畫梁朱柱,色彩豐富,輪廓美麗,宏偉端莊。
站在城樓上,放眼望去,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這些氣勢軒昂的現代大建築豎立在寬闊的廣場上,使廣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庄嚴的布局、磅礴的氣勢,會使每一個中國人油然而生自豪之情。
歷史的回聲彷彿還在回響,歷史的步伐依然在前行,雄偉壯觀的天安門同共和國一道迎接著一個又一個新的黎明。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3、張家界
張家界市(原名大庸市)位於湖南的西北部,總面積為二千三百四十三平方公里,武陵山脈橫貫市境南部,其氣候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8C,四季宜人。 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類活動。在古代,張家界被稱為九洲以外,聖人聽其自然的南蠻荒蕪之地。 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佔全市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他們獨特的絢麗多彩的風情習俗。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南部,公園管理處駐鑼鼓塌,距張家界市城區32公里,距武陵源區人民政府駐地約28公里,均有公路通達。 張家界地域古屬朝天山,因明崇禎邑人張再弘「蒙恩賜團官」設衙署於此而得名。也曾稱張家界為馬鬃嶺。1958年建立國營張家界林場。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1994年由林業部命名為「國家示範森林公園」。境內峰密岩險,谷深澗幽,水秀林碧,雲繚霧繞。集雄、奇、幽、野、秀於一體,匯峰、谷、壑、林、水一色。有金鞭溪、黃獅寨、琵琶溪、腰子寨、畲刀溝、袁家界等6個小景區游覽線,已命名景點90多個。有標准石板游道6條,總長21.8公里;車行游道總長29.8公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有三千多座奇峰異石,似人似物,神形兼備,或粗獷,或細密,或奇絕,或詭秘,渾朴中略帶狂狷,威猛中又帶妖媚,危岩絕壁,雍容大氣。張家界集山奇、水奇、石奇、雲奇、動物奇與植物奇六奇於一體,匯秀麗、原始、幽靜、齊全、清新五絕於一身,納南北風光,兼諸山之美,是大自然的迷宮,也是中國畫的原本!
4、八達嶺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延慶縣,是開放最早的一段長城,城牆全長3741米,八達嶺長城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此段長城修築工程非常宏大,城牆高大堅固,敵樓密集。城牆隨著山峰的走勢,蜿蜒起伏,如巨龍盤繞。
八達嶺長城馳名中外,譽滿全球。它是萬里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不到長城非好漢」。迄今。八達嶺已接待中外遊人一億三千萬,先後有尼克松、里根、撒切爾、戈爾巴喬夫、伊麗莎白、希思等372位外國首腦和眾多的世界風雲人物,登上八達嶺觀光游覽。這種情況,在世界風光名勝景點中,實屬罕見。八達嶺長城給來訪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無窮的回味。
八達嶺長城,作為萬里長城的精華,正以古老而年輕的雄姿,迎接慕名而至、紛至沓來的天下遊人。登過長城的人,莫不嘆為觀止。
5、黃山
黃山,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遣產」名錄,蜚聲中外,令世人難忘。 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 黃山將以它雄奇的容貌迎接四海賓客。
黃山,古稱黟山,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依軒轅黃帝曾在黃山煉丹羽化升天的傳說,唐明皇敕改黟山為黃山。它地跨市內歙縣、休寧、黟縣和黃山區、徽州區,面積1200平方公里,現劃入黃山風景區的154平方公里,是號稱「五百里黃山」的精華部分。
黃山是以自然景觀為特色的山嶽旅遊風景區,奇松、怪石、雲海、溫泉素稱黃山「四絕」,令海內外遊人嘆為觀止。黃山有名可數的72峰,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布局錯落有致,天然巧成。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是黃山的三大主峰,海拔高度皆在一千八百米以上,並以三大主峰為中心向四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巒峭壁,呈現出典型的峰林地貌。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紮根於巨岩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虯,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6、故宮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曾經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距今約有600年的歷史。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共有各式宮室8千餘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明清兩代先後有24位皇帝居住在這里。1924年北京政變後,被廢黜的清末代皇帝溥儀出宮,1925年成立了故宮博物院。解放後,故宮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成為我國最大的國家博物館。
紫禁城宮殿保持著明代的布局,宮殿按前朝後寢的制度分外朝內廷兩部分。外朝為皇帝和大臣們舉行大典、朝賀、筵宴和行使權力的地方,建築高大堂皇,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內廷是皇帝處理日常朝政和後妃、皇子們居住、遊玩和奉神的地方,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六宮為兩翼,布局嚴謹有序。紫禁城中有御花園、慈寧宮花園,另有寧壽宮花園(也稱乾隆花園)。四個城角都有,建造精巧美觀。
紫禁城北有天然屏障萬歲山(清改名景山),南有金水河,構成前水後山的格局。紫禁城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0米,長3400米的宮牆,共有四個宮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清改為神武門)。宮牆四角各有一設計獨特、精巧玲瓏的角樓——9梁18柱72條脊。宮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獨成體系。
明清故宮(英文名稱: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於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 200-003)。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7、桂林山水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她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經45\'\'-109\'\'104\'\'40\'\',北緯24\'\'18\'\'-25\'\'41\'\',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65平方公里。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這個地方既沒有山,也沒有水,更談不上人煙繁盛,桂樹成林。那麼,桂林這個地方,為什麼會生長出成林的桂花樹?為什麼會有奇山秀水而名滿天下呢?這還得從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說起……
象鼻山座落在灕江邊,象鼻正好伸進灕江之中,酷似一隻酣飲江水的神象。象鼻山舉世聞名,而離它不遠的雉山卻鮮為人知。有一天,一大一小兩個怪物來到桂林,小的騎著大的,小的自稱「雉鳳大仙」,大的名叫「象」……
8、泰山
泰山在五嶽中名聲最著,其原因亦與秦漢之際開始的封禪活動有關。封建帝王的封禪活動是政治和迷信的混合物。封禪是一種祭祀性的禮儀活動,「封」是在泰山上堆土為壇,在壇上祭祀天神,報答上蒼的功績;「禪」是在泰山下掃除一片凈土,在凈土上祭祀土神,報答後土的功績。古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天高不可及於泰山」,祈願「天地交泰」。於是,凡所謂「受命於天」的帝王,為答謝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巔,積土為壇,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歸於天;然後,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祗的梁父、社首、雲雲等小山丘設壇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廣恩厚以報地。這就是歷代帝王狂熱追求的泰山封禪大典。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視為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徵,皇帝本人?***踩懷晌�胺釤斐性恕鋇摹罷媼�熳印綳恕?
歷代帝王封禪泰山活動,有其開始和發展的過程。封禪泰山,大約可溯源於原始人群對自然山川的崇拜。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引《管子·封禪》說:「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東漢哲學家王充在他的《論衡·書虛》中也說:「為王太平,開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可見者七十有二,紛紛湮滅者,不可勝數。」司馬遷從《管子》中找到名字的是十二位,他們是: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這些人大都是古代比較強大的部落首領,是傳說中的人物。《尚書·舜典》記載:「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柴,望秩於山川,肆覲東後。」所謂「巡狩」是指游牧民的巡行狩獵。「柴」,燒柴火。「望」,是一種祭祀形式。這是一種原始的自然崇拜,與後世有目的的神道設教,告成功於天,以強調帝王統治權力的禮儀活動,有明顯區別。
9、東方明珠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高468米,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是新上海的標志性建築,2001年5月開放的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成為新的亮點,形成了"上塔觀新上海、下塔看老城廂、登船游母親河"三位一體的都市旅遊格局;控股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包括1家5星級賓館、大小各異的多功能會議廳和一個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的大宴會廳,2001年10月成功承辦了上海APEC部分會議;東方明珠傳輸公司承擔著整個上海地區無線廣播和電視發射以及數據傳輸等任務,24小時不間斷地把幾十套廣播電視節目傳輸到上海乃至華東部分地區的千家萬戶,並利用其獨特優勢,開拓傳輸增值業務;上海東方綠舟管理中心是集團管理品牌輸出的成功範例,中心管理著佔地面積達5600畝的上海青少年校外活動基地"東方綠舟",已經成為上海又一個重要的青少年校外活動素質教育、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相結合的綜合性旅遊景觀;集團投資教育產業,建設和管理了松江大學城學生公寓項目。
第十名:西湖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灧,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僅春天獨有,夏日裡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個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它們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引用: candy85429回答
③ 三年級的作文,急急急!!!!!!!!!世界遺產作文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1987年12月批准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為世界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距北京城約50公里。1929年中國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此發現原始人類牙齒、骨骼和一塊完整的頭蓋骨。並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獵及使用火的遺跡,證實50萬年以前北京地區已有人類活動。考古學家開始在這里發掘,發現了距今約60萬年前的一個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定名為北京猿人。以後陸續在龍骨山上發現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遺址。這一發現和研究,奠定了這一遺址在全世界古人類學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周口店遺址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人類化石材料最豐富、最生動、植物化石門類最齊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類遺址。
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頭蓋骨6具、頭骨碎片12件、下頜骨15件、牙齒157枚及斷裂的股骨、脛骨等,分屬40多個男女老幼個體。發現10萬件石器材料及用火的灰燼遺址和燒石、燒骨等。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代人腦量為1400),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北京人還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並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統計,68.2%死於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
在龍骨山頂部於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1973年又發現介於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通過對這些考古資料的研究,證明北京猿人距今約69萬年,其創造出頗具特色的舊石器文化,對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北京猿人的發現,還將用火的歷史提早了幾十萬年,他們居住過的洞穴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燼堆。
④ 中國有什麼美麗的風景
中國的美景可多了,最美的應該算是桂林了,桂林的美景就像人間仙境,當你踏入桂林,你就會感嘆生活在桂林的人是多麼的幸福!給你安排個行程,讓你也體驗一下中國的驕傲吧!第一天:早上游覽乘船游覽甲天下的山水畫廊--【桂林市區水上游】(時間約為1.5小時),中途觀看駱駝過江、紫洲煙雨、象鼻山,伏波晚棹、十大名山等佳景 ,接著游覽【穿山公園】,欣賞穿山公園裡面的月岩、穿岩等。下午游覽游明藩王府--【靖江王府】(遊程約90分鍾),是我國現今歷史最長且保存得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府,清朝時為廣西貢院,現為廣西師范大學本部校區,濃縮了最近幾百年來桂林的歷史和文化。登桂林第一峰—獨秀峰,位於王城內的獨秀峰,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氣勢雄偉,被稱為「南天一柱」。接著游覽少數民族風情園【劉三姐景觀園】。晚餐後游覽。 晚上住桂林第二天:早上桂林酒店接您,乘車前往草坪,游覽灕江之畔的新型旅遊溶洞、國家AAAA級景區——冠岩:如詩如畫的灕江山水風光盡收眼底。來到景區,奇山秀水,綠草如茵,走進岩洞,棕櫚參天,石筍林立,在燈光的印射下,亦真亦幻,仿若夢境。這是一個游覽方式最多的溶洞,在這里,你可以搭乘電梯青雲直上、或乘坐小火車在峽谷穿行、也可以盪舟在幽暗的地下暗河裡漂流,「海陸空」的立體游覽方式一定會給你的旅行帶來全新的感受。
下午:前往將生態旅遊和體驗旅遊融進自然山水的特色景區——古東瀑布景區:森林、溪瀑的原始生態,使空氣清新芳甜,沐浴森林,「走瀑戲浪」,盡享天然氧吧。全新的旅遊體驗,讓您有一個與大自然零距離相擁的快意旅途。游畢後返回桂林,晚餐後遊玩【兩江四湖】。晚上住桂林第三天:早上出發前往興坪碼頭,乘船至美國總統柯林頓作客的【興坪漁村】,感受總統之旅【灕江精華風光】,有弧型直立的朝板山;如圓丘相疊的羅漢山;溜圓扭卷的螺螄山,鯉魚躍龍門,八仙過海,美女照鏡……還可欣賞到20元人民幣背面「黃布倒影」這一聞名的奇景。沿途感受陽朔著名的高田風光之十里畫廊, 電影《劉三姐》中當年劉三姐和阿牛哥訂終身的地方【大榕樹、月亮山】感受月亮山陰,晴,圓奇觀變化。游覽【奇石宮、聚龍潭、鑒山寺】之後, 宿陽朔。 第四天:早上9:00乘車前往有「小灕江」之稱的----【遇龍河】,群峰疊聳、翠竹叢生、田野縱橫、村莊錯落,是陽朔風景又一佳境,結束後乘車前往陽朔最新開發的溶洞奇觀----【銀子岩】,因其結晶特別豐富,岩石如銀子般耀眼閃爍而得名。
⑤ 世界遺產的導游詞
中國38處世界遺產名錄
至2009年6月,中國已有38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25項,自然遺產8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文化景觀1項。
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1987.12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因本世紀二十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於世,尤其是1929年發現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為止,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
根據對文化沉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代人腦量為1400),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北京人還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並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統計,68.2%死於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
在龍骨山頂部於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1973年又發現介於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2、甘肅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遺產
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飛天4000餘身,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本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
3、山東泰山 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泰山,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專家在泰山考察時發現,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學價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學與歷史文化價值於一體的神奇大山。
4、長城 1987.12 文化遺產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2002年11月中國唯一的水上長城遼寧九門口長城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驗收,作為長城的一部分正式掛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5、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12 文化遺產
位於陝西臨潼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頂部略平,高55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對外開放。
6、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 、沈陽故宮(遼寧) 2004.7 文化遺產
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其中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節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宮黃瓦紅牆,金扉朱楹,白玉雕欄,宮闕重疊, 巍峨壯觀,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宮內現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品約100萬件。
2004年7月,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7、安徽黃山 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黃山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一。山體偉特,玲瓏巧石,萬姿千態。主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黃山美在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自古以來,歷游名山者多以為黃山之美不亞於五嶽。「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歷代遊客盛贊「天下名景集黃山」,謂泰岱的雄偉,華山的峻峭,衡岳的煙雲,匡廬的飛瀑,雁盪的怪石,峨嵋的清涼,黃山兼而有之。黃山勝景,以峰為體。這里峰林如海,闢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縱橫,美不勝收。
8、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面積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觀集中於長約3.6公里的黃龍溝,溝內遍布碳酸鈣華沉積,並呈梯田狀排列,彷彿是一條金色巨龍,並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峽谷等景觀。黃龍風景名勝區既以獨特的岩溶景觀著稱於世,也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譽人間。從黃龍溝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頂(海拔3800米)依次出現亞熱帶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等。包括大熊貓、金絲猴在內的10餘種珍貴動物徜徉其間,使黃龍景區的特殊岩溶地貌與珍稀動植物資源相互交織,渾然天成。以其雄、峻、奇、野風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的美譽。
9、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武凌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總面積369平方公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和天子山、楊家界等四大景區組成。主要景觀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內共有3103座奇峰,姿態萬千,蔚為壯觀。加之溝壑縱橫,溪澗密布,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森林覆蓋率85%,植被覆蓋率99%,中、高等植物3000餘種,喬木樹種700餘種,可供觀賞園林花卉多達450種。陸生脊椎動物50科116種。區內地下溶洞串珠貫玉,黃龍洞已探明的洞底總面積10萬平方米,全長7.5公里,垂直高度140米,是世界地質公園、首批國家5A級旅遊區張家界武陵源的組成部分。武凌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絕」而聞名於世。
10、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以「童話世界」、「人間仙境」而著稱的九寨溝位於東經103 ° 46 ′ -104° 4′,北緯 32 ° 51 ′ -33° 19′,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尕爾納山峰北麓,海拔在 2000 米 至 3000 米 之間,距四川省省會成都市 435 公里 。
11、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 1994.12 文化遺產
武當山,雄峰峻嶺,標奇孕秀,聳立於中國西部山區城市--十堰市境內,東經1100,北緯320附近。景區「綿亘八百里」。在古代,武當山以「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的顯赫地位成為千百年來人們頂禮膜拜的「神峰寶地」;在當代,國務院稱譽武當山古建築群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成為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和宗教活動場所。
12、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遺產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13、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 文化遺產
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 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14、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遺產
在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
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現佔地41 公頃,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布達拉宮分為兩大部分:紅宮和白宮。居中央是紅宮,主要用於宗教事務;兩翼刷白粉的是白宮,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場所。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V)(VI),布達拉宮於1994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又加入了拉薩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薩的羅布林卡也被補充加入此項世界文化遺產。
15、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16、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景觀
廬山位於中國第一大河長江中游南岸、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濱,是座地壘式斷塊山。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富有獨特的廬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廬山風景名勝區面積302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千米。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
17、蘇州古典園林 1997.12 文化遺產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2000年11月蘇州藝圃、藕園、滄浪亭、獅子林和退思園5座園林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8、山西平遙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19、雲南麗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麗江古城是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古城位於縣境的中部,海拔2400餘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
20、北京天壇 1998.11 文化遺產
天壇位於北京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在世界上享有極大的聲譽。
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故宮同時修建,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物都在內壇。南有圓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米半,寬28米,長360米的甬道,把這兩組建築連接起來。天壇的總體設計,從它的建築布局到每一個細部處理,都強調了「天」。它那300多米長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們登臨其上,環顧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廣闊的天空和那象徵天的祈年殿,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就油然而生。這條甬道又叫海漫大道,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到天壇去拜天等於上天 ,而由人間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遙遠、漫長。
21、北京頤和園 1998.11 文化遺產
北京西郊的西山腳下海淀一帶,泉澤遍野,群峰疊翠,山光水色,風景如畫。從公元11世紀起,這里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22、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北部,屬中亞熱帶地區。境內東、西、北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為山地丘陵區。市區海拔210米。地貌層次分明,呈梯狀分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處黃崗山海拔2158米,在我國大陸稱為「華東屋脊」,最低處興田鎮,海拔165米(河床標高海拔160米)。最高與最低點高差1993米,地勢高低相差之大,為全省之最。聞名中外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主要部分位於境內,使武夷山市自然條件具備諸多特異性。
23、重慶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縣是重慶市所轄郊縣,始建於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全國首批甲級開放縣,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縣的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大足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縣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
大足石刻其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
24、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2000.11 文化遺產
西遞: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宏村:宏村位於黟縣城西北角。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築,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造型獨特並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
25、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 2000.11 文化遺產
、明孝陵(江蘇)、十三陵(北京) 2003.7、盛京三陵(遼寧)2004.7
明顯陵:明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7.5公里純德山的明顯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後的合葬墓,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圓陵墓面積1.83平方公里,是我國中南地區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其「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清東陵: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處的馬蘭峪,界於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園大小建築580座。清東陵是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五個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 161人的大陵園。清東陵堪稱是清朝遺留的中國文化瑰寶。
清西陵: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寧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寢之一,與河北省遵化縣東陵東西相對而稱西陵。這里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後妃、王爺、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寢十四座,還在配屬建築行宮、永福寺,這里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規模宏大,體系完整,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築群。
2003年7月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蘇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4年7月,盛京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6、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2000.11 文化遺產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布於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間,先後營造400多年。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余尊,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遺產
青城山,位於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內古木參天,群峰環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後山自然景物原始而華美,如世桃園,綺麗而又神秘。
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於公元三世紀,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28、雲岡石窟 2001.12 文化遺產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餘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雲岡石窟
29、雲南「三江並流」自然景觀 2003.7 自然遺產
「三江並流」自然景觀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青藏高原南部橫斷山脈的縱谷地區,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整個區域面積達4.1萬平方公里。它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該地區跨越麗江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三個地州,區內匯集了高山峽谷、雪峰冰川、高原濕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動物、珍貴植物等奇異景觀。
同時,該地區還是16個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並存的地區。長期以來,「三江並流」自然景觀一直是科學家、探險家和旅遊者的嚮往之地,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美學意義和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
30、吉林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2004.7.1 文化遺產
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傳來消息,主體坐落於吉林省集安市的「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我國的世界遺產名錄增加到30個。該處入選理由是:建築技藝精湛,堪稱同時代工藝的典範;藝術成就突出,特別是墓葬中的壁畫,體現了高超的藝術水準;文明內涵富有特色,眾多珍貴文物都反映了高句麗時期獨具特色的文明。高句麗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存續於漢唐期間,前後歷經約705年,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吉林、遼寧等地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物。
31、澳門歷史城區 2005 文化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是連結相鄰的眾多廣場空間及二十多處歷史建築,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覆蓋范圍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二十多處歷史建築。
3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2006.7.12 自然遺產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包括卧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面積9245平方公里,涵蓋成都、阿壩、雅安、甘孜4個市州12個縣。這里生活著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也是全球除熱帶雨林以外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護國際選定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被全球環境保護組織確定為全球200個生態區之一。
33、中國安陽殷墟 2006.7.13 文化遺產
中國安陽商代遺址又名殷墟,佔地約24平方公里,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殷墟是聞名中外的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34、中國南方喀斯特 2007.6.27 自然遺產
由雲南石林的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貴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慶武隆的以天生橋、地縫、天洞為代表的立體喀斯特共同組成,形成於50萬年至3億年間,總面積達1460平方公里,其中提名地(核心區)面積480平方公里,緩沖區面積980平方公里。
35、開平碉樓與古村落 2007.6.28 文化遺產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根據現存實證,開平碉樓最遲在明代後期(16世紀)已經產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成為表現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與文化傳統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群體建築形象。
36.福建土樓 2008.7.7 文化遺產
福建土樓位於福建閩南、閩西的漳州、龍岩地區,由永定、南靖、華安的「六群四樓」共四十六座土樓組成,包括永定縣的初溪土樓群、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的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和貴樓、懷遠樓,華安縣的大地土樓群。
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創造性的生土建築藝術傑作。其產生於宋元時期,經過明代早、中期的發展,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逐漸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類型。土樓文化根植於東方血緣倫理關系,是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體現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夯築的建築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傑出的價值」。
37.江西三清山 2008.7.8 自然遺產
三清山位於江西上饒東北部,古有「天下無雙福地」、「江南第一仙峰」之稱,因玉京、玉虛、玉華三
葛洪獻丹
座山峰高聳入雲,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個道教最高尊神而得名。三清山東險西奇、北秀南絕,四季景色綺麗秀美,三清山有著其獨特花崗岩石柱與山峰,豐富的花崗岩造型石與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景區邊界合理,有效地保護了景觀的自然性和維護景觀品質所必需區域。
38.山西五台山2009.6.26 文化景觀
五台山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對外推出的35張旅遊王牌產品之一,也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首批4A級旅遊區。
五台山地處山西省五台縣東北部,由東、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環繞而成,五峰聳峙,高出雲表,頂無林木,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台,故名五台山。盛夏時節,綠草紅花與台頂千年不化的堅冰為伴,景色秀美,氣候涼爽,又名清涼山。
北台也稱葉斗峰,海拔3058米,素有華北屋脊之稱。西台也稱掛月峰,中台也稱翠岩峰,東台也稱望海峰,南台也稱錦綉峰。五座台山各有特色,各具風韻。每到盛夏,五座台山山花爛漫,香氣四溢,遊人至此,猶如置身花海,令人陶醉。
五台山自東漢永平11年(公元68年)開始建廟,至今歷時近2000年,形成了國內唯一的一處由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並居一山共同講經說法的道場,被譽為中國佛教的縮影、世界著名的佛教聖地。
五台山迄今仍保存著北魏、唐、宋、元、明、清等7個朝代的寺廟建築47處,薈萃了7個朝代的彩塑、5個朝代的壁畫,以及堪稱典範的古建藝術。南禪寺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被譽為中華瑰寶。佛光寺被世人譽為東方古建明珠、亞洲佛光。五台山的標志建築塔院寺大白塔,為我國現存元代覆缽式塔最高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