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拜占庭是什麼幣
⑴ 數字貨幣雙花 拜占庭將軍是什麼意思
拜占庭將軍問題在我看來是提出了一個錯誤模型。即錯誤節點可以做任意事情(不受protocol限制),比如不響應、發送錯誤信息、對不同節點發送不同決定、不同錯誤節點聯合起來干壞事等等。總之就是說,沒有節點會出現比這更嚴重的錯誤。
很顯然,拜占庭錯誤是overly
pessimistic的模型,因為這種錯誤實際環境中比較少見。那麼為什麼要研究這個模型呢看其中最簡單的一個原因是,如果某個一致性演算法能夠保證在系統出現f個拜占庭錯誤時保持系統一致,那麼這個演算法也就能夠保證在出現f個任意其他錯誤的時候也保持系統一致。
錯誤模型有上限,肯定也就有一個下限(overly
optimistic,沒有比它還要弱的模型)。這個下限就是『fail-stop』模型。這個模型的假設是:當一個節點出錯,這個節點會停止運行,並且其他所有節點都知道這個節點發生了錯誤。用同樣的邏輯,如果某個一致性演算法不能保證在系統出現f個錯誤的時候保持一致,那麼這個演算法也就沒法處理其他f個任意其他問題。
應用這些錯誤模型,可以對不同演算法進行比較,也可以對具體演算法的cost進行討論。
⑵ 古墓麗影崛起 拜占庭幣 買什麼好
工具鉗和步槍消音器
其他都隨意
⑶ 電影《地獄神探》裡面那個惡魔在手指間玩的硬幣是什麼國家的或者是什麼紀念幣最好再說說哪有買的
拜託,別忘了採納。
你說的這個是拜占庭銀元,當然是假造的。具體見圖片比較。該銀幣是拜占庭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康斯坦丁十一世在世時發行。君士坦丁十一世死於被蘇丹默罕默德二世的對君士坦丁堡的圍攻。
在影片中出現是以魔鬼的戰利品出現(這種嗜好在西方人中很常見,隨身攜帶的飾品用具大多是敵人的財產乃至身體的一部分),而其意義則是暗喻十字軍東征中的對立角色。也就是魔鬼即伊斯蘭的引伸涵義。
這種暗喻應該說是被允許的,因為宗教不同於政治,而該片又是以歷史角度的傳說進行演繹的電影,所以說……
這件事情之所以被人津津樂道,是因為君士坦丁堡的舊稱,即「新羅馬」或「第二羅馬」。我們以前常說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指的就是這個新羅馬。
而使用這枚銀幣的另一個角度也在於,該銀幣於正面「君士坦丁十一世頭像」的外側,有對等分布的八個凸點,暗指八芒星,這在西方傳統歷史中,被喻為「絕對的混沌」,從而可以間接驗證魔鬼的信仰和心態。
至於背面那三個圈圈,則很像是西方舊時煉金術中一些魔法陣(見網路)的形態。而魔法陣也曾被比喻為是魔鬼的產物,曾被教廷燒死過不少人。如果你看過國外的一些相關影視或動畫作品,我想就不會有什麼太多的疑問了。
唔,估計《BibleBlack》之類的你大概看過。
原始拜占庭銀元。
⑷ 第納爾是哪國貨幣
伊拉克、利比亞、突尼西亞等。
第納爾的名字來自於羅馬帝國的一種被稱為Denarius的銀幣。Denarius的意思是錢,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中也有同樣來源的字。這個字的涵義在Denarius繼承了Solis金幣之後變成了金幣的意思。
起源
西元693年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阿布杜勒·馬利克在大馬士革打造了伊斯蘭世界上最早的金幣,這就是第納爾的起源。
伊斯蘭世界自此開始到近代開始鑄造貨幣之前都是如此打造硬幣。當時主要在拜占庭帝國領土上流通(之前流通的是倭馬亞王朝的Solis金幣)。
(4)以太坊拜占庭是什麼幣擴展閱讀
1、伊拉克第納爾(阿拉伯語: دينار,庫德語: دینار ,Iraqi Dinar 原符號:ID 標准符號:IQD)是伊拉克的流通貨幣。由伊拉克中央銀行發行。輔幣單位費爾,1第納爾=1000費爾。2003年薩達姆政權垮台後,新政府也發行了新的第納爾鈔票,以取代舊的帶有薩達姆頭像的紙鈔。
2、突尼西亞第納爾是突尼西亞的法定貨幣。其發行機構為突尼西亞中央銀行。貨幣面額有0. 5、1、5、10、20、50、100第納爾紙幣,另有 1、2、5、10、20、50、100、500米利姆及0. 5、1、5第納爾鑄幣。主輔幣制為: 1第納爾=1000米利姆 (Mil-limes)。其ISO貨幣符號為TND。
3、第納爾(阿拉伯語: دينار)是利比亞的流通貨幣。貨幣編號LYD。輔幣單位迪拉姆,1第納爾=1000迪拉姆。
4、科威特第納爾(阿拉伯文:دينار,英文:Dinar,ISO4217貨幣代碼KWD)共有硬幣與紙鈔兩種貨幣型式,面額最大的是20第納爾的紙鈔。
5、克羅埃西亞第納爾,克羅埃西亞政府在1991年12月份決定發行自己的貨幣——克羅埃西亞第納爾,在隨後爆發的戰爭中,克羅埃西亞通貨膨脹劇烈,克羅埃西亞第納爾在1993年秋天被迫退出流通領域。
6、阿爾及利亞第納爾是阿爾及利亞的法定貨幣。其發行機構為阿爾及利亞中央銀行,有5、10、20、50、100、500第納爾面額紙幣,另有1、2、5、10、20、50分和1、5、10第納爾鑄幣。
⑸ 中國出土的拜占庭金幣在哪些地方
從出土文物看,由於該墓葬在歷史上經歷了多次盜掘,墓葬出土的遺物較少且均已殘損,有陶器、青瓷器、銅器、金幣以及石質建築構件等,另外還有文官俑、駱駝俑等殘塊。其中,出土的類似書卷樣式的陶冊國內罕見;而從出土的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拜占庭帝國時期)金幣來看,其鑄造時間為公元491-518年,表明這座墓葬的年代不會早於北魏遷都洛陽以前。通過對墓室形制、出土瓷器等進行比對,考古人員初步推斷這座墓葬為北魏孝昌年間至北魏末。
據史料記載,元恭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皇帝,廣陵王元羽之子。永安三年(530年)爾朱榮堂弟爾朱世隆,殺元曄,立元恭為帝。532年被高歡所廢,其後毒死。謚號節閔帝,又稱廣陵王或前廢帝,在位僅兩年。
⑹ 十世紀拜占庭的馬其頓王朝流通的貨幣是什麼
青銅鑄幣(anony-mous)和新的金諾米斯馬(nomisma)幣
⑺ 什麼是拜占庭文化
拜占庭帝國雖然被視作羅馬帝國在地中海東岸的繼續,其實它更像是亞歷山大皇帝建立的希臘帝國的再現。它在成為羅馬帝國一部分的時候吸收了羅馬文化的一些內容,經過長時期的融合。到公元5世紀末6世紀初,它即以被稱為「拜占庭文化」的特徵逐漸展現在人們的面前,這是一種富麗堂皇並充滿生氣的「文化」表現,是有著深厚根底的文化的「解放」。在建築領域,西里爾·曼戈認為,「在早期(4~6世紀),盡管處於轉變過程中,基本上還屬於古羅馬式建築」。「6世紀拜占庭建築(被認為是『宇宙』帝國的建築)代表著古代建築長期發展的一個終結。」「有人可能傾向於說在第7世紀後,或肯定在第9世紀後拜占庭建築的確有了一種特殊的外觀並一直保持到帝國的消亡」。拜占庭建築就是拜占庭文化的形象體現,而且集中體現在君士坦丁堡。
⑻ eth挖礦是什麼原理
凡是涉及到幣,就一定離不開挖礦。以太坊網路中,想要獲得以太坊,也要通過挖礦來實現。說到挖礦,就一定離不開共識機制。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比特幣的共識機制是什麼嗎?比特幣的共識機制是 PoW (這是英文 Proof of Work 的縮寫,意思是「工作量證明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多勞多得,你付出的計算工作越高,那麼你就越有可能第一個找到正確的哈希值,就越有可能得到比特幣獎勵。
但是,比特幣的PoW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就是它處理交易的速度太慢,礦工們需要不斷地通過計算來碰撞哈希值,這是勞民傷財且效率低下的。對區塊鏈知識有涉獵的朋友們應該看到這樣一種說法:
以太坊為了彌補比特幣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共識機制,名叫 PoS(這是英文的縮寫,意思是「權益證明」,也有翻譯成「股權證明」的)。
PoS 簡單來講,其實就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樣:權益嘛,股權嘛,你持有的幣越多相當於你的股權越多,你的權益越高。
以太坊的PoS就是說:你持幣越多,你持有幣的時間越久,你的計算難度就會降低,挖礦會容易一些。
在以太坊最初的設定中,以太坊希望能夠通過階段性的升級,在前期依舊採用PoW來構建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之後逐漸採用 PoW+PoS,最後完全過渡到 PoS。所以,說以太坊的共識機制是PoS,沒錯,但是PoS只是以太坊發布之初的一個計劃或者說目標,目前以太坊還沒有過渡到 PoS,以太坊採用的共識機制仍是 PoW,就是比特幣那個 PoW,但是又和比特幣的PoW稍稍不同。
這里的信息量有點大,
第一個信息點是:以太坊目前採用的共識機制也是PoW,但是和比特幣的PoW稍稍不同。那麼,和比特幣的PoW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簡單來說,就是以太坊挖礦難度可以調節,比特幣挖礦難度不能調節。就好比咱們高考,因為各個省份的教學情況、生源人數都不一樣,所以高考分為全國卷和各省自主命題。
以太坊說我贊成這樣分地區出題,比特幣說:不行,必須全國同一卷,大家難度都一樣!
通俗解釋,就是,比特幣是利用計算機算力做大量的哈希碰撞,列舉出各種可能性,來找到一個正確哈希值。而以太坊系統呢,它有一個特殊的公式用來計算之後的每個塊的難度。如果某個區塊比前一個區塊驗證的更快,以太坊協議就會增加區塊的難度。通過調整區塊難度,就可以調整驗證區塊所需的時間。
以太坊協議規定,難度的動態調整方式是使全網創建新區塊的時間間隔為 15 秒,網路用 15 秒時間創建區塊鏈,這樣一來,因為時間太快,系統的同步性就大大提升,惡意參與者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發動51%(也就是半數以上)的算力去修改歷史數據。
第二個信息點是:以太坊最初的設定中,希望通過階段性升級來最終實現由 PoW 向
PoS過渡的。
時間追溯到 2014 年,在以太坊發布之初,團隊宣布將項目的發布分為四個階段,即 Froniter(前沿)、Homestead(家園)、Metropolis(大都會)和 Serenity(寧靜)。前三個階段共識機制採用 PoW(工作量證明機制),第四個階段切換到 PoS(權益證明機制)。
2015年7月30號,以太坊第一個階段「前沿」正式發布,這個階段只適用於開發者使用,開發人員可於在以太坊網路上編寫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DAPP,礦工開始進入以太坊網路維護網路安全並挖礦得到以太幣。前沿版本類似於測試版,證明以太坊網路到底是不是可靠的。
2016年3月14日,以太坊進入到第二個階段「家園」,這一階段,以太坊提供了錢包功能,讓普通用戶也可以方便體驗和使用以太坊。其他方面沒有什麼明顯的技術提升,只是表明以太坊網路已經可以平穩運行。
2017 年 9 月,以太坊已經進行到第三個階段「大都會」。「大都會」由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兩次升級組成,這個階段的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引入 PoW 和 PoS 的混合鏈模式,為 PoW向PoS的順滑過渡做准備。最近比較熱門的「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升級」升級的就是這個,在君士坦丁堡升級中呢,以太坊將對底層協議和演算法做一些改變,來為實現 PoW 和
PoS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太坊挖礦會得到對多少獎勵呢?贏得區塊創建競爭成功的礦工會得到這么幾項收入:
1、 靜態獎勵,5個以太坊;
2、 區塊內所花費的燃料成本,也就是Gas,這部分我們上一期內容講過;
3、 作為區塊組成部分,包含「叔區塊」的額外獎勵,叔就是叔叔的叔,每個叔區塊可以得到挖礦報酬的1/32作為獎勵,也就是5乘以1/32,等於0.15625 個以太坊。這里我們簡單解釋一下「叔區塊」,「叔區塊」這個概念是以太坊提出來的,為什麼要引進叔塊的概念?這還要從比特幣說起。在比特幣協議中,最長的鏈被認為是絕對的正確。如果一個塊不是最長鏈的一部分,那麼它被稱為是「孤塊」。一個孤立的塊是一個塊,它也是合法的,但是可能發現的稍晚,或者是網路傳輸稍慢,而沒有能成為最長的鏈的一部分。在比特幣中,孤塊沒有意義,隨後將被拋棄掉,發現這個孤塊的礦工也拿不到采礦相關的獎勵。
但是,以太坊不認為孤塊是沒有價值的,以太坊系統也會給與發現孤塊的礦工回報。在以太坊中,孤塊被稱為「叔塊」(uncle block),它們可以為主鏈的安全作出貢獻。 以太坊十幾秒的出塊間隔太快了,會降低安全性,通過鼓勵引用叔塊,使引用主鏈獲得更多的安全保證(因為孤塊本身也是合法的) ,而且,支付報酬給叔塊,還能激發礦工積極挖礦,積極引用叔塊,所以,以太坊認為,它是有價值的。
⑼ 拜占庭是什麼國家還是什麼介紹一下
軍事歷史:拜占庭帝國的興亡
公元1453年5月29日禮拜四,成前上萬裹著頭巾,揮舞著彎刀的奧斯曼土耳其戰士們沖進了君士坦丁堡。這座屹立於歐亞兩洲達1130年的古城淪陷了,拜占庭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拜占庭帝國滅亡了。
君士坦丁堡的由來
君士坦丁堡的前身是古希臘商業殖民城市拜占庭。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殖民者在連接黑海和地中海,劃分歐亞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亞洲一側興建了卡兒西頓城。幾年後,他們又在對面修建了另一座城市,並以他們的首領柏扎斯(BYZAS)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城市:拜占庭(BYZANTIUM)。由於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拜占庭在隨後的數百年裡在政治,經濟,軍事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諸如古希臘歷史之父HRODTODUS,歷史學家TACITUS ,地理學者TACITUS等諸多名人都對拜占庭做過詳細描述。但是在古羅馬時代,拜占庭的發展卻受到極大限制。公元194年,羅馬皇帝SEPTIMIUS SEVERUS為報復該城居民支持他的死敵PESENNIUS,將它夷為平地,直到4世紀初,拜占庭仍然沒有恢復過來。
可這時,羅馬帝國剛剛經歷了3世紀奴隸大起義,經濟幾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特別是帝國西部,人口銳減,農業停滯,商業凋敝。各路軍閥混戰,帝國權力名存實亡。
而帝國東部卻相對穩定,它的多種經濟成分受到的沖擊較小。隸農經濟和農村公社經濟發展起來。並且由於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發展起來的東西方貿易更趨活躍,形成了以亞力山大和安條柯城為中心的國際商業貿易區。而原拜占庭的所在地由於控制了東南西北交通的匯聚點就具有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經濟的優勢提高了東部的政治地位,晚期的羅馬皇帝越來越喜歡在帝國東部居住,DIOCKLETIAN就一直住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亞洲一側的尼科米地亞城。
作為羅馬帝國的傑出政治家皇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充分意識到了帝國東部的重要性,並力排眾議,在諸多城市中選中了拜占庭的原城址作為修建新都城的城址。公元324年CONSTANTINE THE GREAT發布了修建新羅馬的命令。公元330年,新都初具規模。為了頌揚CONSTANTINE THE GREAT的功績,新首都被命名為CONSTANTINOPLE。
作為都城的它坐落在山丘上,南臨馬爾馬拉海,北靠黃金角海灣,東扼博斯普魯斯海峽,西邊俯瞰色雷斯平原,易守難攻,並且這里還是重要軍事大道埃格南地亞和小亞細亞軍事公路的匯合點,有著得天獨厚的經濟和戰略優勢。
君士坦丁的功績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一世發布了修建新羅馬的命令。他對此非常重視,任命重臣進行工程准備工作,他自己親自負責勘測和圈定新城界標的工作。他圈定的新城面積超過了拜占庭舊城的十幾倍。在他圈定城址時,他的隨從官員都對他圈定的巨大面積表示極大的驚訝,不解的問他:「我的陛下,您還要繼續向前走多遠?」君士坦丁回答:「我要繼續走下去,直到在我面前引路的神停下為止。」在新羅馬的修建過程中,他調集全國的建築大師和能工巧匠,按照羅馬的規模和建築格局進行設計。大量的精良物料從全國各地運來,無數的古代建築物,藝術傑作和文物被強行從羅馬,雅典,亞歷山大,以弗所和啊提卡半島運往拜占庭城。為了加快工程進度,他專門調動了40000名哥特雇傭兵投入工程中。
新拜占庭的格局和主要建築都是依照羅馬的式樣建成的。城牆被修建成皇城模樣。城中的賽車競技場和羅馬競技場完全一樣,裡面的賽車道可同時容10輛賽車並排急馳。競技場向西,是圓形的君士坦丁廣場。廣場的周圍是以帝國議會和元老院為主的公共建築群。稍後建成的塞奧多西烏斯廣場則是多條軍事大道的匯合點。而貫穿其中向西南伸展的麥西大道全部由大理石建成柱廊形式。
此後,君士坦丁還促使帝國通過了一系列的法案和政策以提高君士坦丁堡的地位,使之迅速成為地中海世界的第一大城市。他親自批准羅馬貴族免費遷入新都的貴族住宅。君士坦丁堡元老院也獲得了與羅馬元老院同等的法律地位。這一系列措施使得新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長,現代歷史學家根據該城糧食進口的記載粗略估計,當時其人口已達到50-100萬人。而甚至到了13,14世紀,歐洲最富有的威尼斯也僅有20萬人。
君士坦丁堡的政治中心地位也就決定了其在帝國歷史上的巨大作用,也就使其成為了宗教和文化中心。當時,帝國境內已經形成了五大教區:羅馬,亞歷山大,耶路撒冷,安條柯和拜占庭。他們代表了基督教最強大的勢力。而緊接著拜占庭的宗教地位急劇上升,從最後到第一,在皇帝們的支持下,獲得了與羅馬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許多方面超過羅馬,君士坦丁堡大教長成為了首領。由於皇帝嚴密控制教會事務,帝國內所有的主教,包括羅馬主教都得隨時聽候召喚。
君士坦丁堡的文化環境也有了相應的發展,這里安全舒適的環境和繁榮昌盛的城市生活吸引了全國的知識分子,原先聚集在羅馬的文人學者紛紛湧入新都,開辦了各類學校。而在此基礎上歐洲最早的大學君士坦丁堡大學於5世紀建立。接著這里成為了地中海世界和歐洲各國王公貴族及其子弟嚮往的求學之地。
這里的經濟生活的活躍是其他各種優勢條件的形成基礎。它的天然地理優勢在新都建成之後更充分的發揮出來。各地的商賈,船隻和貨物統統聚集到了這里。拜占庭的金幣也成為了國際硬通貨。
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建成和啟用,標志著拜占庭帝國歷史的開端。君士坦丁一世的功績也將隨著君士坦丁堡的存在而彪炳史冊。
曇花一現的光榮:貝力撒留的武功
公元4世紀後,羅馬帝國逐漸分裂為東西兩部分。但拜占庭帝國的歷代皇帝都以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人自居,不僅自稱羅馬皇帝,而且保留羅馬帝國的稱號,甚至到了4,5世紀野蠻人--各日耳曼人部落大舉進攻西羅馬時,他們仍然認為自己擁有對西羅馬的宗主權。他們都承認西哥特人和東哥特人入侵西羅馬是合法的,是受他們----羅馬帝國居住在拜占庭的合法皇帝親自委派的。可是現實畢竟是現實,拜占庭帝國已經喪失了對西部地區的控制權。所以收復失地,重新統一羅馬帝國,重振昔日的輝煌就成為早期拜占庭帝國統治政策的核心,也成為每個皇帝的最大心願。
這個心願在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527-565)時得到了實現,而在查士丁尼光復大業中貝力撒留以其傑出的軍事天賦,建立了名留青史的豐功偉業。
貝力撒留(BEILISARIOS,505-565)是色雷斯和伊里利亞交界處的日耳麥亞人。據當時最偉大的作家普羅柯比(PROCOPIUS,500-565)記載他儀表堂堂,力大無比,善於騎射,性格果敢堅毅,這使得他從眾多的軍官中脫穎而出。查士丁尼對他極為賞識和信任,先任命他為自己的衛隊長,接著提升他做美索不達米亞總督。又在他24歲時晉升他為東部戰區總司令。而他也並未辜負查士丁尼對他的信任,取得了一系列對拜占庭帝國當時的主要敵人波斯帝國的輝煌戰績。
公元531年,貝力撒留率領帝國東部邊防軍在邊境巡邏,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達拉斯城與波斯軍隊相遇。這只波斯國王侯斯羅埃斯(CHOSROES,531-579)的遠征軍人數多達40000,而貝力撒留只有25000人。當時大多數軍官提議後撤。而貝力撒留卻站在戰略高度,力排眾議,下令迎擊。他明智的看出我軍後撤必將牽動整條東部戰線,助長敵軍氣焰。而同時敵軍人數雖多,卻是疲憊之師,我軍以逸待勞,且有堅城可守。在與波斯軍隊作戰之時,他一改傳統的三軍陣勢,改為五軍,以四隊騎兵居前,另一隊步兵為預備隊。波斯右軍先攻,貝力撒留命令與之相對的左軍後撤,誘敵深入,使之腹背受敵,同時迅速分兵敵後,三面攻擊,重創敵軍。波斯軍隊不得不改由左軍出擊,貝力撒留故技重施,並下令中間兩隊騎兵強行撕破波斯左軍。各個擊破,全殲敵軍。隨後他下令東部戰線全線出擊,獲得大捷。從此,他更得信任,向著他軍事生涯的頂峰邁進。
貝力撒留對拜占庭軍事技術和戰爭藝術的貢獻不只是他的優異的戰績和指揮藝術。他創建了拜占庭軍隊的第一隻裝甲騎兵部隊。他首先引進了許多阿瓦爾人和波斯人的武器和騎兵裝備:馬鐙,鎧甲,長矛和弓箭。在此之前拜占庭騎兵數量少,不裝備鎧甲,使用短兵器。而經貝力撒留組建的騎兵部隊裝備了日爾曼長矛和波斯弓箭,並完善了騎兵作戰手段。而更重要的是他的軍事才能為實現查士丁尼重建羅馬大帝國的政治抱負作出了極大貢獻。
當時,拜占庭帝國的領土包括多瑙河以南的巴爾干半島,克里米亞半島到黑海東岸,自高加索經兩河流域上游到亞呵巴灣以西的小亞細亞和地中海東部地區,以及今阿斯旺以北的埃及和今蘇爾特灣以東的北非地區。公元533年,查士丁尼一世為了發動了對西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