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亞幣接礦池會不會爆塊
❶ Chia(奇亞)幣的總量有多少
池阿神算礦池作為行業領先的chia奇亞礦機提供商,也是行業早期為數不多的幾家專注chia奇亞挖礦服務商,總量將無上限,預計今年第一年產出336萬多個,每3年減半,第九年開始每年減半。。如果滿意還希望能夠採納下,謝謝
❷ 實錘!K32或都將失效,Chia官方5月17號推出礦池
突發消息:Chia創始人:預計將於5月17日發布官方的礦池方案原型,之前P的K32文件不支持新的礦池,如果需要接入官方礦池,需要重新P圖。
此消息一出,引發了礦工的騷動尤其是一些大玩家正在P盤的過程中尤其擔心,是不是K32將無效了,花錢150元/T代P的文件是不是廢品了?
1.官方是不是5月17日發布新的礦池?
實錘,官方將在5月17日開放自己合作的礦池。
2.老的plot文件可以繼續用,但是無法加入17號推出的官方礦池?
是的,官方目前公布的信息明確指明,老的數據K32未來可以使用,不需要重新plot繪制,但是老的K32數據無法加入到新推出的礦池協議,但是可以繼續在SOLO挖礦,只是不能加入官方礦池。
3.未來K32文件會不會失效?
會失效,官方是解釋是未來K32的文件會隨著技術的迭代而廢掉,屆時需要重新繪圖,但是我們會提前3個月以上發布公告。
官方推特聲明對於之前chia市場亂象 (現在許多自己搭建的礦池有復制粘貼算力產幣等這對所有人是不公平的)
1、官方要更新迭代以後所有挖chia都會接入官方礦池爆塊更穩定。
2、市場上目前p好盤的算力將來未必能接入到官方,有可能出現爆不了塊的風險,這是官方發出的通知,通過奇亞創始人推特了解到了實際情況如果這時候不停止p盤,全部p完的話,一旦到時接入官方礦池可能面臨重新買硬碟重新p盤的風險。
3、硬碟挖礦工特別提醒:挖礦是礦工長久且穩定的收益,我們建議待官方17號左右更新迭代後再開始p盤,同時取消自己礦池統一接到官方礦池更穩定的爆塊產幣!
4、現在所有還在p盤的礦產也慌的1批,據了解多家良心礦商,緊急叫停所有p盤等待官方更新結束重新開始!
❸ 奇亞幣還能漲起來嗎
會的。隨著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增加只是時間問題。XCH代幣的波動價格肯定會在那裡。這是一個全新的區塊鏈網路。如果你相信它,給它一定的時間,你可能會得到額外的驚喜!
1、所謂的奇亞幣,其實和比特幣的起源是一樣的,屬於虛擬數字貨幣。同時,它具有分散化、可交易性、虛擬匿名性和等價交換的貨幣特徵。它是由比特洪流的發明者布拉姆·科恩創建的。與比特幣類似,奇亞幣將是一個全球開源的去中心化網路,其原生的加密貨幣將用於運營支付結算系統,該系統將被稱為奇亞幣或XCH,這也是Subcoin原則,要了解基亞硬幣的原理,就必須了解基亞硬幣是如何產生的,也必須相應地了解基亞硬幣的時空特徵。
2、空間認證是一種加密技術,證明他們將未使用的硬碟空間分配給存儲空間。為了用作共識方法,有必要將空間證明與時間證明聯系起來。PoT保證了兩者之間阻斷時間的一致性,提高了區塊鏈的整體安全性。
4、空間認證視為證明硬碟上有一些未使用的存儲空間的一種方式。Chia區塊鏈的用戶將通過安裝軟體「播種」硬碟驅動器上未使用的空間,該軟體將磁碟上的一組加密數字存儲到「地圖」中。這些用戶被稱為「農民」。當區塊鏈廣播下一個街區的挑戰時,農民可以掃描他們的地塊,看看他們是否有最接近挑戰的哈希值。農民贏得一個區塊的概率是農民擁有的總空間與整個網路相比的百分比。
5、時間證明要求區塊之間的時間間隔很短。時間證明是通過可驗證的延遲函數VDF實現的,計算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驗證起來非常快。VDF的關鍵思想是它們需要順序計算,而且因為擁有很多並行機不會產生任何利潤,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力浪費。VDF伺服器(「Timelords」)可能相對較少,因為速度最快的VDF伺服器將永遠在最前面,只需要網路上一個快速、公平的Timelord就可以完成一個區塊,推動鏈條向前。有時候原理很難理解。我們打個比方。老比特幣區塊鏈被挖,平原沒了,山裡挖越來越難。嘉幣類似於漁夫。它的硬碟被用作魚塘。系統不停地往網上魚塘里扔魚。誰網抓得快,誰就能捉到魚。
6、背景。2021年4月,硬碟價格暴漲。經研究發現是新區塊鏈貨幣的流行造成的,這種貨幣就是嘉幣,英文名為Chia currency。硬幣是由英國電信之父布拉姆·科恩推出的。它有一個官方後台平台。同時,它的功能確實是比特幣的升級,所以有很多樂觀的朋友和很多入局的資金,導致硬碟價格上漲。子幣的共識實現依賴於硬碟載體,在時空特徵上與種子匹配即可找到硬幣。這種匹配演算法確實比之前的海量計算要少很多。但2021年4月,嘉雅幣交易所沒有成立,嘉雅幣也沒有上市,但上市沒有問題,因為嘉雅幣的投資者有一定的背景。Qibi也有自己的開發語言Chialisp,這是一個明顯的改進。
7、子貨幣收入。2021年4月18日,比特幣大幅下跌。下跌的原因估計和嘉雅有關,所以嘉雅的收入會上漲,但是虛擬貨幣投資有風險。如果你沒有多少本金,沒有時間,你應該仔細考慮。但是目前對於前期入市的人還是有一些保障的。
8、Coin有一個創新的中本聰共識演算法,從系統中消除了工作量證明的能量需求。與其他加密貨幣相比,由於其分散的區塊鏈,Chia將具有更好的安全性。Chialisp是Chia新推出的智能交易編程語言,功能強大,易於審計和安全,將提供密碼貨幣承諾的安全性、透明性和易用性。Coin也採用了更加現代化的加密工具,實現了更加豐富的智能交易功能。Qibi正在採用一種新的先進方法,通過公共的、盈利的和開源的發展公司為區塊鏈提供資金、建設和支持
❹ 奇亞幣C盤滿了
可以通過數據遷移把c盤的數據轉移到其他盤。
打開C盤-用戶-Administrator,把「.chia」文件夾改個名字,隨便改什麼都行,本教程以「.chia1」為列子,接著新建一個文件夾,命名「.chia」
接著,打開「.chia1」文件夾,把「mainnet」文件夾復制到其它空間大的磁碟里
返回桌面,右擊「我的電腦」,打開「管理」
打開「計算機管理」-「存儲」-「磁碟管理」,找到放置「mainnet」文件夾的磁碟,右擊打開「更改驅動器號和路徑」
點擊「添加」
點擊「瀏覽」
打開C盤-Users-Administrator,點擊「.chia」,然後一直點「確定」即可
再打開C盤-用戶-Administrator,可以看到「.chia」文件夾圖標變成了一個磁碟,說明已經操作成功了!
至此,問題已經解決,以後CHIA的DB文件都放在其它磁碟里了,不會再佔用C盤空間,而「.chia1」文件夾里的「mainnet」文件也可以直接刪除了。
❺ 奇亞幣到底是個啥起底硬碟挖礦始末
近日來,無論是數字貨幣領域,亦或是硬體領域,奇亞幣即chia,幾乎頂替了比特幣,成為了兩個行業共同的熱詞,無他,依舊是挖礦,只是這次的挖礦主角不是顯卡,而是硬碟了。
硬碟?挖礦?沒錯,原本就波雲詭譎的DIY行業,因奇亞幣、chia、硬碟挖礦,愈加偏離了DIY行業的大方向,你方唱罷我登場,各路牛鬼蛇神,紛至沓來,都想趁著DIY深陷怪圈的當下,妄圖割下一塊肉,分得一杯羹,如此便有了此前的顯卡挖礦全線缺貨,逼出二手顯卡超出天價的怪狀,以及當下火熱,隱隱有重蹈「顯卡挖礦」覆轍的「全民囤盤,皆為P盤」的硬碟囤貨風波。
那麼到底何為硬碟挖礦?怪異到莫不著頭腦的奇亞幣chia究竟是個啥?硬碟挖礦是否又會引發顯卡缺貨般的行業風波?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一同起底硬碟挖礦始末,共同了解關於奇亞幣和硬碟挖礦那些事兒。
在了解硬碟挖礦之前,我們需要知道關於奇亞幣chia的起源和價值,即我們硬碟挖礦出來的東西究竟是個啥。
所謂奇亞幣,其實和比特幣同宗同源,都屬於虛擬的數字貨幣,同時都具有去中心化、可交易、虛擬匿名,以及等換價值等貨幣特性,它是由Bit Torrent的發明人 Bram Cohen 創立,和比特幣類似,Chia將是一個全球開源的去中心化網路,使用其原生加密貨幣運營支付結算系統,將被稱為Chia(奇亞)或 XCH,這也是奇亞幣chia的由來。
奇亞幣需要大容量硬碟
和比特幣需要用顯卡提供算力進行挖掘不同,奇亞幣chia需要普通用戶利用和擴大自己的存儲空間,以便獲得更高的爆種概率,從而贏得獎勵。
如同上文所說,奇亞幣的獲得取決於用戶自身的存儲空間大小,存儲空間越大爆種的概率越高。其內在原理在於,奇亞幣的獲取,是通過計算和篩選存儲在硬碟中的哈希數值,是否更加接近挑戰的數值,越接近則越能獲得相應數值的奇亞幣,也就是俗稱的爆種;
匹配證明即匹配哈希值
其實,在奇亞幣圈內,用挖礦描述這一過程並不準確,耕種可能更加貼切的形容硬碟挖礦這一流程。
在挖礦(耕種)之前,我們需要准備大容量的機械硬碟,用於存儲大量寫入數據,而這些隨機生成的數據多少將直接決定後續爆種的概率;另外,我們還需要准備高性能的固態硬碟,用於寫入文件時進行緩存文件的快速存儲。
P盤中
當這些硬體准備就緒後,系統會開始在機械硬碟上進行隨機數據的生成,也就是P盤的過程,即plot,中文名為繪圖,我們可以理解為開荒,即在收割之前進行地盤的開拓,這一過程對於硬碟本身IO性能需求不大,更加強調的容量,P盤的容量越大,繪圖的面積越高,開拓的地盤越大,後續爆種的機會便越高,這也是近來大容量機械硬碟普遍缺貨的直接原因;
加速P盤
而為了加速P盤的進程,我們需要更高性能的固態硬碟作為緩存檔,提升整體效率。
分配完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的各自任務後,即可以進行P盤,完成了P盤進程後,系統會開始驗證和匹配,存儲在機械硬碟中的隨機文件,即將隨機文件的哈希值和公網中的哈希值進行一一配對,當配對成功,即可獲得相應的奇亞幣獎勵,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挖礦了。
對於硬碟挖礦的後續影響,筆者將從短期和長期兩個方向淺談自己的想法。
短期內,影響十分巨大且惡劣。
深受其害的是便是有著存儲剛需的普通用戶和常規企業,不同於顯卡挖礦,對於性能和設備的嚴苛要求,門檻更低、僅講求容量大小的硬碟挖礦直接導致各種規模,大小不一的個人和團體進行不同程度的囤貨,都想趁著硬碟挖礦風波,囤貨居奇,然後退場割韭菜,進而導致正常的存儲剛需無法得到滿足;
剛需族深受其害
其次是各大經銷商和售後服務商,硬碟挖礦的出現,會極大的提升硬碟故障率和減少使用壽命,大量的售後服務和保修服務的猛增、真假難辨的正常使用和挖礦硬碟,會極大的沖擊經銷體系和售後服務體系;
市場全面缺貨
最後對於廠商而言,突如其來的囤貨風波,會影響和打亂廠商全年的生產計劃,打破上下游的供應關系,鑒於這場風波不確定性,廠商也不敢輕易的進行生產數量的供給和調整,進一步加劇市場缺貨的現象發生。
長期來看,硬碟供需關系將逐步保持平衡,甚至當硬碟風波過後,供大於求的潛在威脅直接引發市場價格跳水。
和顯卡挖礦不同,硬碟挖礦門檻更低,全球各大存儲廠商都能輕而易舉的完成更多容量更多數量的硬碟生產,尤其在中國市場,幾乎供應了全球絕大部分的存儲需求;因而,當奇亞幣真正形成了完整交易鏈路,成為了深受認可的虛擬貨幣後,各大廠商便能夠適宜的加大產能,供應足額的硬碟容量,甚至遠超,進而引發供過於求,價格跳水的狀況發生。
畢竟,對於廠商而言,用於數據存儲的硬碟,並不存在無法攻克的技術壁壘。
(7676292)
❻ 2100萬個比特幣(BTC)挖完以後怎麼辦
大家都知道,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枚。當一個塊被成功算出,幣就會以挖礦獎勵的形式發放給成功「爆塊」的礦工。比特幣的稀缺性也拉升了它的價值。但是,比特幣網路是一個由礦工組成的,通過挖礦他們獲得巨大的獎勵,很多人就在想如果所有比特幣都被挖出來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但假設真的到了那一天,比特幣的區塊獎勵機制已經無法提供豐厚的代幣回報時,礦工就不會挖礦了嗎?事實上,挖礦成本是不固定的,單獨計算爆塊獎勵也是不科學的。加密數字貨幣的挖礦難度雖然只增不減,但會受全網算力的增長速度快慢,影響調整周期長短。如果挖的人多,成本自然高,挖的人少,成本自然就降低了。其次,不同地區的電費成本不一樣,有的地方甚至能拿到接近免費的電,功耗成本基本就可以忽略不計了。所以,我們要明確一個原則,只要仍有利潤可圖,挖礦就不會停止。
其實,從比特幣的發展歷程來看,真正影響礦工是否繼續挖礦的因素,並非是否有礦可挖,而是挖礦的收益如何。在比特幣交易量增加、手續費升高;或者比特幣價格升高的情況下,挖礦收益可觀,礦工們的投入熱情都會相應高漲。那麼,只要比特幣價值還在,不管何時挖礦都會有利潤,總有礦工不會關停手中的機器。
很多人之所以會有「2100萬枚比特幣挖完就沒收益」這種顧慮,主要是誤以為礦工收益的唯一來源是「爆塊」獎勵。但實際上,礦工的挖礦收入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區塊獎勵,從最初打包一次交易開始,每四年減半一次。而另一部分則來自交易手續費。
為了保證自己的交易能夠盡快被礦工確認,交易者們通常會額外付給他們一筆手續費,手續費越高,交易被優先打包的可能性越大。而手續費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提高轉賬門檻,防止區塊鏈中充斥垃圾交易;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勵礦工競爭記賬,使他們在比特幣全部被挖出之後,還能夠繼續為比特幣網路的安全提供算力保障。這一點在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中,關於激勵機制的描述中也可以找到原文:「只要既定數量的電子貨幣已經進入流通,那麼激勵機制就可以逐漸轉換為完全依靠交易費。」也就是說,就算所有的比特幣都發行完畢,只要有足夠多的交易需求,礦工們就有理由繼續挖礦,並能從中獲得收益。
現在,新的區塊被挖出之後,礦工會獲得區塊的獎勵,這包括獲得新幣和手續費。這些獎勵激勵礦工維護和保護網路。
(1000T算力七個月挖出7枚比特幣,咨詢kaiye910323)
如果比特幣都被挖出之後,沒有區塊獎勵,單單依靠手續費,可以維持網路的運轉嗎?如果不能,是否會讓礦工離開,而導致網路崩潰。下面的走勢圖,我們可以看出到2030年,手續費收入會高過區塊獎勵。一旦手續費超過收入的50%以上,礦工們就可以過度到通過收取手續費存活下來。
手續費是否足以激勵礦工?
這個問題暫時沒有人可以完全確定出答案。但是,目前的證據表明,通過手續費收入是足以維持礦工和比特幣網路的。畢竟,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手續費也在上漲。有人擔心過高的手續費是否會阻止人們使用比特幣。然而,現在的手續費仍然要低於世界國家間的法幣轉賬。我們現在只需要考慮耗電和房屋的租金。正如專家指出的:買賣一套房子的成本是2%,即8000美元。我敢肯定,如果個人買賣成本只需要50美元。
目前,很多礦工習慣性以當前幣價為參考計算挖礦收益。有一些礦池甚至採用貪心演算法,一直把算力集中來挖「最有利可圖的幣」,也就是目前兌換美元價值最高的幣。但是事實證明這種貪心演算法並沒有比一直挖一種幣的好到哪裡去。為什麼呢?因為挖礦本來就不是一個一次性的游戲,幣是可以儲存的,也就是說,每個礦工都有自己對於加密數字貨幣前景的判斷。即便今天比特幣跌到1美元,認為只要有礦工相信未來比特幣依然能夠漲回去,那麼他們就不會在乎眼下的虧損,而是會繼續的挖下去,待其未來幣價暴漲時,眼下投入的成本完全是九牛一毛了。
❼ 奇亞幣還能漲起來嗎
很難
1、奇亞幣在P盤後完全依賴硬碟容量挖礦的加密貨幣,一度沖上了接近2000美元的高位,也讓礦工們趨之若鶩,紛紛購買大容量硬碟挖礦。甚至一度讓大容量的SSD以及HDD斷貨漲價,2TB的NVME SSD價格曾一度飆升到4000元以上,而10TB以上的機械硬碟也曾經賣到斷貨。
2、不過相比價格還算穩定的以太坊和比特幣,奇亞幣顯然不夠堅挺了。自上市以來,奇亞幣的價格就不停下滑,現在甚至已經滑到了400美元左右,幾乎算得上腰斬再腰斬了。更讓礦工們崩潰的是,價格下滑之餘,整個奇亞幣的算力卻在不停上漲,畢竟硬碟好買,大家也都能利用閑余的硬碟空間挖礦,P盤完成後,就看空餘的硬碟空間有多少,而且也不會對機械硬碟的保修造成什麼負擔。
3、算力上漲的結果就是單塊硬碟挖礦的速度變慢,這樣本就價格下滑的奇亞幣,挖礦的速度再變慢,就讓礦工們回本的速度大大降低了。這幾個月奇亞幣入坑的人太多,整個礦場的容量達到了24EiB,同時因為奇亞幣調整了一下演算法,P盤的速度也變慢了,哪怕速度再快的SSD,都沒法達到過去的效率了。
4、可以簡單算一下,按照目前的整個礦池的算力,加上演算法P盤速度的調整,按照每TB硬碟挖礦的速度來看,要挖一個奇亞幣,得花2700天的時間。現在一個奇亞幣的價格大概在400美元,這樣1TB的硬碟每天的收益不足0.15美元,也就是一天大概能賺1元錢。當然了,大多數礦工肯定都不會只用1TB的硬碟挖礦,SSD直接挖礦也不現實。不過這實實在在展現了現在礦工回本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如果是個普通礦工,買一個10TB的硬碟,按照現在的行情,10TB的企業級硬碟最便宜都要在2000元左右,如果每TB一天只賺1元錢,那麼10TB每天賺10元,要回本就得每天24小時不停挖上200天才行。如果算上P盤用的高速SSD,處理器、內存等成本,那麼回本時間還會縮短一些。
5、那麼如果是個大型礦老闆,那更倒霉,10TB以上的硬碟,價格會更高,比如12TB價格就達到了3600元,16TB價格接近6000元,成本越高回本的速度就越慢,規模越大投資越高,估計礦老闆的眼淚就流得更多。所以現在無論從哪方面看,由於大容量的硬碟價格飆升,加上奇亞幣挖礦的難度增加以及價格持續走低,挖奇亞幣都是一個得不償失的選擇。
6、我們預計奇亞幣的泡沫會持續破滅,價格降到400美元以下也是有可能的,只不過奇亞幣挖礦門檻的確很低,任何人只要有硬碟都可以挖,只是挖多挖少的區別而已,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奇亞幣的礦池算力還在增加的緣故。但是對於專業挖奇亞幣的礦工來說,過長的回本期,以及太低的盈利,可能會讓他們逐漸對奇亞幣失去興趣。
7、目前固態硬碟的價格已經回到了正常價位,機械硬碟大容量硬碟現在購買的人本就不算太多,普通用戶買個8TB以下的,價格也不算誇張。所以現在有購買硬碟剛需的用戶,倒是可以乘著最近電商活動較多之際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