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燒幣圈圖片大全
Ⅰ 用通俗的語言講清楚美國是如何通過加息挑起全球經濟戰爭的
日本,是美國的經濟附屬國,或者說經濟殖民國。現在日本國經濟命運又被美元加息給推到懸崖邊了。
美國深陷通脹泥潭和債務危機之中,只有收割全世界來給自己補血。可是以中俄為首的新興經濟體不認命,各種對抗反擊。大毛已經掀桌子了,中國是鐵桶一般的圍合,密不透風地防範著,讓美國割無可割。目前美國能想到的,算得上行之有效地對付中國的法子,是通過轉移訂單的方式把中國低端產業鏈引導東南亞諸國,以後養肥了再割····
可哪有時間等東南亞肥了再說呢?美國現在就得薅羊毛給自己補血,就只有對其盟友下手了。不薅他們美國經濟就要崩,國內民眾不願意,政黨票倉會動盪。可這些盟友畢竟算是一個坑裡的,薅死了以後沒法多次利用不說,其他國家看見了,以後誰還願意跪舔美國,維護其霸權呢?
美國此刻非常之撕裂。但比起它的撕裂之痛苦,歐日才是最難的。
比如說日本,日元匯市債市馬上形成戴維斯雙殺。
為了穩住其國債市場,日本在今年6月爆買14.8萬億日元(1100億美元),日本央行長期國債持倉超過總量的50%。按照幾年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說法,日本央行如果持有約40%的日本債券,就會導致其債市崩盤。
再這么下去,日本不是被美國薅死,就是自個急眼了火燒連營,拉著整個亞洲一起下墜,日本財閥奉獻獻祭美國的同時,順便引爆亞洲金融危機。
自救的終點是自爆,乾脆把亞洲幣圈給炸了!
目前來看,日本已經在火燒連營的路上!
說到底,這一切都是經濟危機惹的禍。美國正是為了解決自己國內的經濟危機,才通過加息掀起了這場全球經濟大戰。
世界進入工業化時代之後,大大小小經歷了數十次經濟危機。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主要就是生產過剩。
生產過剩又叫做有效需求不足。這些算得上是經濟學最基礎的名詞,但也有很多人不太容易理解,為啥生產過剩是經濟危機呢?
農業 社會 的經濟危機通常是人口增長逐漸大於生產力水平,蛋糕不夠人分,大面積爆發飢荒,然後生存邊緣線上的人們就揭竿而起了。接著就是戰爭和死亡,然後是新的王朝建立,存活下來的人們重新開墾荒地,新一輪的生產力上升期和人口上升期開始了。
其實農業 社會 也不完全是生產力供不上整個 社會 的人口消費了。主要是隨著 社會 的發展,農民群體生產出來的蛋糕多數以稅的形式被上層階級拿走了。中間又碰到一些災年或政策改革,底層人群手中的土地資源也被地主階層掠奪了。
所謂的生產能力不足,指的是農民群體手裡的生產資料,也就是土地太少,不足以養活龐大的農民群體。而地主階層的土地則太多了,都是財富剩餘,對於他們來說,屬於生產過剩,但是他們又沒那麼大需求,根本消化不完,這就是有效需求不足。
這個有效需求不足,是指底層民眾有這個需要,但是手裡沒錢,也沒法換來這些生存資源。就好比你喜歡布加迪跑車和大別墅,但是你工資是每個月1萬,撐死了買二線小城的一個郊區小三房。這就屬於有需求,但不是有效需求。那時候的底層民眾跟你這需求是一個狀態,快餓死了,需要糧食和土地,可就是買不起。
那時候的經濟危機很形象的表現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就好比現在大家房子都快斷供了,大批失業,很多人找工作難,吃飯都開始上鹹菜了。但是看另一面,某個中國神秘電商巨頭一邊旗下公司裁員不斷,一邊個人購買了「地中海五大高級庄園」之一的超級豪宅。
聽說那個豪宅位於翡翠海灘,聽名字就覺得天和海藍的不得了。該私人宅邸佔地4公頃,有3個私人海灘,49間豪華客房,還有一個直升機停機坪。而且這個富豪還一直不停套現股票,今年三四月份的時候,先是減持股票人民幣3.8億,接著是618當天又套現18.71億元。
看看這單位,都是「億」元計。當然了,「朱門」不止他一個,最近很多個互聯網大佬都在套現享受,可能這就是圈子吧,反正現在掙錢難,全世界經濟都不景氣,不如拿了現金出國消費HAPPY,好好享受人生。
這個咋說呢,國家在各種放水支撐著股市,散戶也被一些奇特的經濟現象吸引進去,結果這些人倒出來了,用錢享受去了。
為啥說是「奇特」的經濟現象呢?比如說東方甄選的爆火吧,就火得蠻突然的,不是說董宇輝不夠優秀,也不是說新東方平台不夠好,而是短視頻流量就在這圈互聯網大佬手裡啊。一個人再怎麼優秀,沒有流量捧你照樣白瞎,中國最不缺的就是有才的人,民間那是卧虎藏龍。
但是你想想這里的套路,搜索引擎,社交軟體, 游戲 平台,斷食了,外賣,電商,滴滴,短途配送等等,幾乎所有線上流量類業務,都在這些個互聯網大佬手裡。
說白了,這幾位就是最大的地主,跟農業時代那些壟斷全國土地的差不了什麼,這些人壟斷的是互聯網虛擬空間,集約度比過去那些朝代的巨頭厲害多了。凡是網上交易都給他們交租金不說,要哪個火哪個就火,火了他們股票就減持哪個。
一切盡在掌握中!
說到底,這個股票減持也是 社會 財富的一種再分配啊,很簡單粗暴地再分配。可奈何人家有信息差,資源差,資本差、平台差等一堆差。散戶你能咋滴?難道還要等他問你:「何不食肉糜?」或者「你咋不減持呢?誰讓你送人頭了?」
這跟這幾天的開封新東方村鎮銀行突然開通線上交易一樣,「部分儲戶」成功取錢,這個「部分」不知道和P2P時候那「部分」順利提前出逃的階層是否類似,都是幸運的,提前知道消息的那「部分」。個人認為最起碼應該和恆大的「部分」提前賣掉理財產品的是相似的人群,與一些事業單位或者國企對外招工時候,網上報名不定時開放,報名時間只有10多分鍾,錯過就關閉了,過期不候的操作是一個路子。
話題再說下去就不過審了,咱們轉回去接著說過去的農業 社會 吧。
一邊是上層少數人的生產過剩,一邊是底層多數人的生產不足,整個 社會 生產要素分配結構失衡了, 社會 治理成本就開始一步步走高了。各種亂象頻發,山賊橫行,匪徒遍地,宗教風靡等等,而這些亂賊又需要朝廷花更多的財政養更多的軍隊去圍剿。
軍隊是不參與生產的,花的錢,參軍的人,吃的糧,用的兵器也都是從基層人群中攫取。這樣一來,更多的人被征過去服兵役,底層的勞動力更少了,要交的稅和糧更多了, 社會 生產力更低下了。再碰上個洪災,雪災,地震,乾旱啥的,農田就顆粒無收了,王朝國庫就空了,底層民眾餓死的餓死,易子而食這典故就上了 歷史 書了,有個其他民族入侵啥的完全沒有招架力,改朝換代就這么發生了。
所以說,古代王朝更迭史,其本質是一部經濟發展周期史。
如今終於到了工業 社會 了,生產力大大提高,按理說不該有人餓死了。
但是 社會 財富分配還是那個套路啊。發生改變的都是那些表層的,比如說 社會 最主要的生產要素由土地變成工業 科技 了,農民變成工人了,地主階級變成資本階級了。但是做大財富蛋糕和分配財富蛋糕的底層邏輯沒有任何變化,都是上層階級主導分配,各種政策變相傾斜,其目的都是為了維護上層利益。雖然工業 社會 的生產效率高了,最終分配的時候還是工人越拿越少,生產過剩的財富越發的往上層階級那裡集中。
到了這里,又一次出現這個「生產過剩」的現象了,而且因為生產力的提高,財富分配的速度越來越快,「生產過剩」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經濟危機來了一次又一次。
前幾次都是靠國家之間打仗才把「生產過剩」給消耗的,並重新分配了財富。但是經濟危機出現得太頻繁了,總不能次次打仗,太不文明,然後經濟戰爭,金融戰爭等手段就紛紛上場了。
能用經濟戰爭搞垮一個國家,順利轉移財富,幹嘛還動武呢?
當然了,有武力保障再加上 科技 保障,才能更加順利地打贏經濟戰。經濟戰也叫貨幣戰,在軍事霸權和 科技 霸權的支撐下,自家的貨幣就很強勢,就能拿著自己的零成本紙票換取別的國家的人才, 科技 ,資源和工業品。
這些都是工業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跟過去農業時代通過打仗才能獲得的土地生產要素一個性質。資本主義 社會 ,商業貿易才是財富製造機,而非土地農田。所以,經濟戰場上的勝利才是核心關鍵。
一個循環形成閉環的經濟體遭遇到經濟危機時,或者說遭遇到「生產過剩」、「有效需求不足」時,下一步通常會發展為物價下跌,生產力下滑,需求萎縮,失業遍地,沖突升級, 社會 動亂等。
現代金融 社會 體系下,為了應對國內經濟危機,國家選擇的第一步通常是凱恩斯主義下場,政府進行干預。
不是有效需求不足么?那就發錢,信用擴張,刺激有效需求。
不是說窮人現在手裡都沒錢了么,那銀行借給你錢,花未來的錢去消費,這「生產過剩」不就可以被消化了?
不僅居民借錢消費,企業還借錢生產,國家也借錢投資。都去借錢,新的財富蛋糕不就被借出來了?所謂凱恩斯主義,不過就是寅吃卯糧,把未來的財富提前造出來,快速進入分配階段罷了。
那麼,在凱恩斯主義的干預下,就會出現下面三類情況:
第一類情況是引發通脹。
通脹的本質是貨幣流通過熱過快。
凱恩斯主義主要是財政和貨幣政策雙寬松么,就是財政補助多,到處給補貼減稅,同時還借錢搞基建提供就業啥的。貨幣就是銀行低利息,態度特別好的找你主動借給你錢。
總得來講,就是大放水,這么單純的理解就行。
一放水,錢多了,人們手裡有錢了,就會去買物資,消費。去投資,去建設等等。
出現這種情況有個前提,這個前提劃重點。
就是這個經濟體處於人口增長,技術突破的時期內。也就是人口紅利和技術紅利還在,國家一放水,經濟就活了,有幼兒出生,人口結構年輕,女人和幼兒是消費主體么。有技術突破,就能打開新的市場,帶動就業率上升,資金從銀行出來有地方去。不管是個人投資還是國際基建拉動,這流出的天量資金可以有效流動,可以形成新的經濟循環。
這個時候,會出現投資熱,消費熱,不僅能去化過剩產能,還能引起物價上漲,這叫做需求型通脹。
美國是個例外,因為這個國家生產的產品是「貨幣」,它已經工業空心化了,主要搞金融和軍工,還有一些高 科技 產品。對於日常所需的工業消費品,也就是生活用品,他們屬於純粹的消費者,發錢就有消費力,就會全世界的買東西。
第二種情況,是滯縮。
啥叫滯縮?就是經濟增長停滯,物價通縮。日本就是這種典型,還有歐洲一些國家也是。
別以為歐日那是經濟發達之後的終極狀態,他們完全是人口老齡化, 社會 增長停滯,階級流動停滯造成的經濟通縮。整個國家消費的都是幾十年前的設計產品,生活沒有任何活力和變化,跟咱們大清那時候自以為鼎盛了之後閉關鎖國一個樣,沒有技術突破,經濟沒有生命力,有種垂垂老矣的遲暮感。
這種情況,政府能夠出手干預的手段,也就只有政府高負債維持 社會 的高福利和就業水準。即使銀行0利率也沒有人借錢消費和投資。錢放都放不出去,只有政府借債來用。也別提什麼經濟發展物價走高了,物價一直那個鳥樣,需求也一直沒啥增長。
這種環境下,人口增長沒有了,技術紅利吃盡了,人們生活所需的大宗商品,譬如糧食,能源不漲價還好,漲了就帶來滯脹了。
也就是咱們的第三種情況,也是現階段的核心問題——經濟危機之後,政府發揮凱恩斯主義干預,貨幣大放水,疊加上俄烏危機導致大宗價格上漲,世界大滯脹出現。
為啥會出現全球大滯脹呢?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講了國家之間的分工配合:美國屬於消費國,歐日中屬於生產製造國,俄羅斯烏克蘭中東等屬於資源國。
現在美國深陷債務危機和通脹危機,拜登政府宣稱要通過加息抑制國內通脹。美元加息之後,美國國內需求萎縮,相當於全球需求端銳減,導致生產國出現了「生產過剩」。
而生產國對於這種「過剩危機」的第一反應,仍是國內採用凱恩斯主義繼續進行干預,貨幣寬松,大放水。最後美國這個消費端已然萎縮,而生產國放出得水卻無法流入到需求端手裡刺激消費。投資端則因為需求端不振更加不願意接水擴大投資,最終就會出現經濟增長停滯甚至下滑的情況。
加上俄烏危機,疫情反復等影響推高了能源糧食等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全球大滯脹就這么出現了。
為啥各生產國貨幣寬松不能有效刺激消費呢?
舉個例子來簡化理解下。好比A是一個生產國,在美國這個消費者手裡因美元緊縮不願意負債消費的時候,A國印刷了一大批A幣,但A幣又不能流通到世界消費市場上使用,哪能提升全球消費力呢?既然無法提升全球消費力,那麼A國的生產者們自然不願意借貸A幣擴大生產,本來就生產過剩了,再借貸提高負債,不是找坑跳呢么!
所以說,消費國需求萎縮之後,生產國採取凱恩斯主義干預市場,事倍功半。除非,生產國自己能培育出一個綁定A幣的大型消費市場,不把生產力消耗全部綁定美國這個消費國身上。
比如中國,如果能自己生產自己消費,即使消費國美國需求萎縮,它還可以通過自身消耗,加上擴大全球化,也就是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找到更多「有效需求」,一樣可以通過凱恩斯主義成功干預國內經濟。
但是現階段生產國的堵點不僅僅是美國這個消費國加息減少需求,還有個俄烏危機造成的大宗商品價格處於高位。
對於生產國來說,一邊是生產原材料(大宗原材料)價格處於低位,這個保障了生產的低成本。一個是消費市場有錢,比如說美國大放水時候,消費力飆升。生產國的供需兩端給力,使得生產國國內經濟活力四射,掙得利潤也是相當的高。
現在,美元加息導致需求萎縮,美國拱火的俄烏危機造成大宗原材料價格上升,能源價格居高不下,這就從兩頭擠壓了生產國的生存空間。只要這些生產國們都貿易逆差了,其債務危機就抗不了多久了,只要債務崩了,那就到了美元低價抄底,瘋狂收割各大生產國優質生產資料的時候了。
尤其是美元加息時候,還連帶著生產國貨幣貶值,生產企業購買原材料時候需得花更多的錢才行,這產品利潤薄得不能再薄。一些熬不下去的企業就躺了,熬得下去的也需要國內放水,充足的低息貨幣給托著,才能勉強維持運轉。
我之前一直說美國加息抑制國內通脹就是個詐局。在供應鏈斷裂,大宗價格上漲的前提下,美元加息根本無法抑制其國內通脹,完全就是為了拉高其他國家通脹。當全世界通脹起來,美國通脹自然就不是通脹了。在全世界物價水平走高,其他貨幣匯率下跌的情況下,美元又變成了最強勢的貨幣,其霸權地位又一次得到鞏固了,經濟戰爭就贏了。
所以,拜登政府這波美元加息+俄烏危機的組合操作,意在給歐亞各國輸於高通脹的同時,通過主動縮減需求,影響這些生產國的生產投資行為。
也就是即擠壓你的生產成本,又減少你的訂單,看你死不死?看你貨幣還硬不硬?只要你崩了,我美元就又可以進去生產國那裡撿生產資料和質優價廉的消費品了,國內通脹那還是個事兒?
生產國的貨幣貶值,匯率下跌,本質上是其貨幣在國際上的勢力范圍有所減退,其減退的空間被美元給擴佔了。
這就是貨幣戰爭,這才是美元加息的根本目標。
歐洲的通脹已經被美國順利帶飛,陷入了大宗危機,缺能源的,缺糧食的,缺美元的,債務崩潰在即,很多都在殘喘著續命,歐元也想加息反擊,只能讓一些國家崩的更快。美國就等著他們多崩幾個多家,華爾街資本嗜血而至,大快朵頤。
至於日本,一直在寬松貨幣續命,它的本錢就是 汽車 產業鏈,但是連續的貿易逆差,加上 汽車 市場的連連敗退,很快就要崩了。
至於其他生產國,也被美國搞得都開啟了貿易逆差模式。
比如說前一段全世界都看好的越南,5月份逆差了。日本連續10個月逆差了,韓國連續3個月逆差了。就連出口經濟異常強悍的德國,也快不行了,4月份的順差只剩下13億歐元,跌到了二十年內最低水平。
這些國家過去都是順差,在大宗上漲和需求端萎縮的大環境下,全部逆差了。在製造類國家裡,中國出口成績是十分亮眼的。
我國反制美國這套策略的基礎很扎實:
第一個是中國和俄羅斯,沙特等國家合作,把傳統能源價格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還有糧食儲蓄足夠,這就把大宗原材料類成本端的通脹輸入給堵住了。
另外,我國有新能源的先發優勢,光伏、核電,新能源 汽車 等產業正在全面鋪開,新能源優勢正在凸顯。
第二個是我們有全球最全面的產業鏈,就好比我們生產個物件A,不需要從國外進口配件B,在國內就能搞定BCDE···等配件,那麼我們就能控制住A的成本。全產業鏈在手,通脹全球最低。
第三個是我們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內循環正在全力搞起來。加上過去一帶一路的提前布局,援助非洲等提前拿下的消費市場和鐵礦,稀有金屬,能源等原材料供應市場,在現階段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第四個是我們有天量的外匯儲備,有外匯管制,還有持續擴大的貿易順差。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6.04萬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出口8.94萬億元,同比增長11.4%;進口7.1萬億元,同比增長4.7%。貿易順差1.84萬億元,擴大47.6%。
所以,盡管美國搞地緣危機,拱火戰亂,推高大宗價格,同時加息緊縮國內市場,搞貿易戰封鎖中國,轉移訂單引導中國低端產業鏈外移等多管齊下對付中國。咱們中國得益於長遠的戰略布局和中國人的偉大智慧以及勤奮努力,我國仍舊有足夠的人民幣寬松空間。
當然了,這個寬松空間以政府加杠桿,也就是財政寬松為主。居民和企業的杠桿率擴張空間有限,還要用於提高消費呢,以後居民減負,福利補貼會很多。這個詳情可以點擊我的另外一篇文章:居民高負債的解決方向是啥?
總得來講,歐洲高通脹,能源危機已經爆發,日本高債務,匯率危機已然在蔓延。這倆美國的至交盟友被美國捅刀割肉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只是這次被捅死的可能性很大。
歐日的死亡就是美國的新生。
只是日本太不是東西了,再這么貶下去,亞洲其他生產小國要被它帶溝里摁死一大片。
而這些「荒田」般的生產資料,美國卻未必能吃到嘴裡,畢竟亞洲雄踞著東方神秘大國。美國掀起的這輪全球經濟大戰,其結局很大的趨向是美國吞噬歐日,中國吞噬亞洲財富,同時聯合橫跨歐亞大陸的俄羅斯,形成與美國東西對峙的雙雄格局。
Ⅱ 羅永浩謝絕幣圈邀請是怎麼回事
「羅老師謝絕幣圈邀請」事件要從羅老師被列入「老賴」名單後說起。
在被列入「老賴」名單後,羅老師發文稱,自 2018 年下半年出現經營危機以來,錘子科技最多時欠了銀行、合作夥伴和供應商約 6 個億的債務。
(2)戰火燒幣圈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人生成就
2014年5月20日,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發布會上正式發布了Smartisan T1手機。
錘子手機的技術團隊,由前摩托羅拉資深工程經理錢晨,現任錘子科技CTO以及200位工程師組成,並且Smartisan T1 由前蘋果工業設計總監,ammunition設計公司創始人Robert Brunner和他的團隊設計。
老羅認為,工程師的那套想法,是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的。而讓他著迷的理想中的手機產品,應該是讓人愛不釋手、界面非常好看、設計體貼有人性化,而且是高度符合直覺,不必看說明書的。
Ⅲ 幣圈的交易知識點和對行情的觀點
市場本來就存在賺錢和虧錢兩種情況,誰都是如此,沒有誰能一直賺的,也不會有人單單都虧,那麼這時候想要做到整體盈利,就需要做到少虧多賺,但是很多朋友都賺少虧多,通過很多問過我的朋友,我來幫大家總結幾個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是沒有倉位管理的意識,每次幾乎都是重倉,滿倉,想想大家自己是不是一樣。賣了一種幣馬上會接入另一種幣。但是市場不好的時候,往往所有的幣種都會跌,賣掉手裡的幣買入另一種幣相當於沒賣,還白白多交了手續費。而且同樣的虧能吃很多次。
再者,韭菜基本上都沒有割肉的習慣,對於韭菜來說,割肉就是虧本了。這種思想也是最大的阻礙。仔細想下不割肉就等於不虧損嗎?賬面浮虧那也是實實在在的虧損。四個字也就是掩耳盜鈴。很多人能接受浮動盈虧70-90%很少有人能做到賺30%不走。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賺少虧多。
第三,很多人的主觀意識太強,太喜歡靠感覺,不懂技術也不看市場,主觀意識感覺,這個幣能漲,就算市場再差,自我感覺某個幣良好,就搞了進去,十有八九也是被套的命。記住,這個市場上誰都不可能預測未來,只靠無端的自我的想像,當你賺錢的時候可以說是運氣好,當你虧錢的時候只能說再正常不過了。
第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太多人喜歡太過頻繁的交易,不管錢多少,一天都能折騰好幾次,一百塊能玩出一百萬的感覺,一天都能換幣換十幾次的我也見過,一天合約做一百單的我也見過。但是當大盤跌的時候,就急了,忙不過來,不知道買哪個幣了。不要覺得好笑,雖然我講的都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很多朋友雖然沒那麼極端但是頻繁交易是大多數人。
有些朋友和我說這是分散性投資,但是你要知道,大盤稍微主流點的幣都是有聯動性的,都是跟著大盤波動的,相關性那麼高,你買幾種幣走勢基本上都會相同,只是漲跌幅度不一樣而已,分散風險是幣之間沒有一點關系才能做到,你持有那麼多不同的幣,其實並不會分散風險,而且也會為此比較盲目。
很多朋友最喜歡一點,就是別人告訴他的內幕,而且每次都是,這個內幕很少人知道,你自己知道就好,別告訴別人。說到這有點想笑。其實不否認,有些會是真的,但是,誰能說一定知道這個所謂的『內幕』的真偽?有人和你說這個幣要拉到10刀,現在是跌到了1刀。你不知道莊家是不是還在盤中,可能明天會拉到20刀,也可能庄走也有可能准備洗盤了。內幕的意思是內部消息,如果隨便一個人告訴你的就是內幕,那麼這不叫內幕叫做新聞。所以不要太依靠這種,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有過被山寨幣割韭菜的經歷?過於盲目。
不懂技術,也不願意學習技術。然後造成了喜歡追高,看好的幣跌的時候不敢進場,大漲起來到達高位了,生怕踏空,然後高位進場,這種情況要麼套在高位,要麼賺錢自己心裡也沒多大拿單空間。大家所謂的莊家割韭菜不就是利用這種人性的弱店嗎,追漲殺跌,太多人買在高點賣在高點,就是看不懂市場趨勢,一點技術基礎都沒有,所以加強自己的技術基礎也是很有必要的。
這些都是誤區,那麼怎麼改變自己呢。我來總結幾點,大家注意看注意品。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控制好風險,不可能每個單子都會對,允許錯,錯的時候要有個明確的止損點,讓虧損是在可控 的范圍,絕對不能允許大虧,只有風險控制好了才能安全的賺錢。而這個需要後面幾點一起配合。
其中你要敢於拿單,很多人單子錯了可以扛一百多個點,甚至拿到爆倉到歸零都可以。但是單子做對了賺幾個點就跑了,敢輸不敢贏 。不會持倉和等待,持倉和等待這個過程是痛苦又復雜,對心理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只有少數人能做到,只有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才可以賺錢。
然後需要看長做短,看大做小。大周期決定小周期。有人囤幣,有人做合約,不論哪種都離不開周期。尤其是做合約,比如說去做空,那麼這個做空是打算日線的短線,還是隔夜甚至更長周期的。離開操作周期去談行情是有缺陷的,首先要知道日線這種大周期的走勢,上漲趨勢,盡量是做多為主,做空為短線日線,下跌趨勢同理。做主流幣同樣也不能不參考大餅,大餅相當於股市的大盤。大餅的方向也相當於主流幣的方向。趨勢為王。
其次需要多維度判斷行情走勢,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點的運動軌跡形成線,換言之線就是有至少兩個點才能組成。線的運動軌跡才能形成一個平面。技術分析同理,從來都不會是單一存在的,用不同的方法甚至會得不同的結果和方向,那這種情況下需要如何取捨,就是要多維度的去判斷,如果用不同的技術指標以及不同的周期,得到的方向是一致的,那麼這個方向也大概率就是後面行情的運行方向。這個就要求我們需要有一個比較完善的技術分析體系,需要我們掌握很多的技術指標來達到這個效果。
在這個市場你就是一個交易者,那麼就要有自己的交易系統,不是方法越多越好,而是有一個穩定盈利適合自己的方法就足夠了,告別無序憑感覺操作,建立自己的交易方法,讓自己的每一次操作都是有依有據,倉位適中,指標明確,內心穩定,這樣做單才會輕松有底氣,賺錢也就簡單了。
幣圈是一個充滿奇跡的地方,想通過幣圈實現財富自由,不能光靠賭運氣,打鐵還須自身硬,賺少虧多不怕,就怕交了學費什麼也沒學到,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改變自己,完善自己,只有讓自己變的強大起來,能適應這個市場了,才能夠生存下來,長久的獲利!那麼完善就需要你有三個條件,也就是交易系統的組成部分,分別是,倉位管理,技術基礎以及良好心態。其中技術基礎是最主要的。
很多人說看什麼K線,玩什麼技術,什麼用都沒有。怎麼說呢,有技術不一定會賺,但是沒技術肯定不會賺。市場的成功者也不是只看技術,而是他們更懂得把技術和心態結合。以技術為基礎然後懂得如何放棄和堅持。始善獵者善等待,能找到合適的進場點位,說白了就是懂得戰勝自己的交易體系,把風險降低到最低,把利潤拉升到最大。
Ⅳ 為什麼連雙11都開始內卷
視頻請看下面鏈接:
為什麼連雙11都開始內卷?
在座的各位,都參加李佳琪和薇婭的百億項目了嗎?
每年這雙11呀,不僅是一場購物的狂歡,更是段子手們的盛會。
比如,薇機四伏,琦虎難下
華羅庚傳人、雙11 PTSD、後悔人、尾款人、湊單人。
但似乎也有越來越多的「清醒人」,在這場購物狂歡中冷靜下來,對雙11說不。
他們為什麼選擇「逃離」這場購物狂歡?
在教育內卷、職場內卷後,為什麼雙11,也開始內卷?
關於雙11,一切都得從2009年5月的,那場淘寶商城 營銷策劃會 講起。
為了推廣這個新平台,他們決定在秋季舉辦一場類似美國感恩節大促銷的活動。
至於最終定在11月,僅僅是因為10月有國慶、12月有聖誕,只能寄希望於在兩大傳統購物熱潮的夾縫中,搶到一些流量。
於是,在2009年11月11日,在那個當時還是指代「光棍節」的日子裡,淘寶商城掛出「讓消費者每年好好玩一次」的標語,開啟了狂歡的序幕。
不過,因為當時影響范圍和促銷力度有限,第一屆雙11的最終成交額只定格在了5200萬,僅27家品牌方參與,但這也已經是遠超預期的效果了。
而且 僅1年後,雙11的銷售額就翻了18倍!突破9.32億 ;
兩年後,突破33億;三年後,突破132億 ,幾乎是一年一個量級的突破。
就此,雙11開始成為商家促銷、購物狂歡的代名詞,而作為發起者,淘寶商城自然一炮而紅,聞到商機的一眾電商更是踩著B2C的風口,賺得盆滿缽盈。
也幾乎就是在雙11誕生的同期,薇婭放棄了做歌手的夢想,離開 娛樂 圈,與丈夫在西安開起了服裝店;17歲的李佳琦,還在讀高中;羅永浩創辦的牛博網停止運營,首次創業宣告失敗。
而這場由淘寶網發起的購物狂歡,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哪怕是在2015年雙11當天,賣出1000萬的薇婭,也不會想像到短短的幾年後,僅雙11預售日當天,直播間交易額就能接近100 億 ;
2015年大學畢業,順利當上歐萊雅專櫃美容顧問、屢獲銷售冠軍的李佳琦,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能在國內家喻戶曉,成為雙11的「最大贏家」。
而老羅和他的朋友們,更不會想到,有一天居然能靠著雙11和直播帶貨,成功翻身。
當然,這場改變了很多人命運的狂歡,也改變了杭州市民馬老師的命運。
2012年,CCTV舉辦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請到了杭州市民馬老師和新晉中國首富王健林。
在論壇上,馬老師語出驚人,10年後,電商將取代傳統門店。
王健林聽了覺得不爽,立刻還擊,「如果電商10年後在中國零售市場佔50%,我給他一個億,如果沒到他給我一個億。」
不過這場「一億賭局」,在1年後,隨著王健林不講武德地說,不過是「玩笑」而不了了之。
當然,馬老師也不差這一個小目標,因為隨著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的普及,大眾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場景開始發生轉變。再加上物流等配套設施的完善,電商喜提流量紅利,終於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網路購物開始走進千家萬戶,雙11持續以驚人的速度,刷新著銷售記錄。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電商發展勢頭迅猛,但其實直到2019年,電商在零售市場中的比例,也就是20出頭,離當年那個「一億賭約」的50%還是很遠的,王老闆的格局小了。
然而,這種情況,卻在2020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錯,疫情來了。實體門店說是遭受了滅頂之災都不過分。
不僅要面臨高昂的租金,而且幾乎沒有收入,能挺住的基本已經傷筋動骨,而更多的是,超過60%的個體都沒能挺過2020年的那個寒冬。
雖然有些實體還算比較靈活,迅速轉向線上自救,但與已經擁有完善體系的電商相比,他們毫無競爭優勢。
所以,當實體門店掛掉後,接過這塊「巨大市場蛋糕」的,正是電商。
而從疫情開始,普通人的消費習慣徹底發生轉變,開始習慣和依賴線上購物,而這也正是疫情後,實體店繼續凋落,電商繼續狂飆猛進的根本原因。
在零售轉移到線上的 歷史 大潮下,電商競爭也開始變得激烈。
就從參與平台來說,最開始發起的淘寶商城、京東,屬於是資歷較深的雙11「老玩家」。
而從2015年開始,拼多多也開始加入這場電商大戰,化身雙11「氪金玩家」。
兩年後,短視頻平台快手和抖音也相繼加入,用直播帶貨,成功變身「攪局者」,打破固有電商市場格局,一路披荊斬棘。
雙11電商大戰愈演愈烈,內卷也就「雖遲但到」。
除了價格戰、層出不群的套路、以及無所不用其極的導流,從去年開始,內卷戰線拉長,平台們已經把雙11的戰火燒到了10月,有些平台將預售提前到10月20日晚8點,甚至在10月15日就提前搶跑。
當然,內卷下,少不了亂象,以次充好、價格造假、還有前不久被點名批評的「二選一」,比比皆是。保命要緊,這里就不詳細展開了,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補充。
說了雙11怎麼卷,我們再來說說雙11為什麼卷。
其實,雙11更像是整個電商的縮影。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在迅猛增長了近10年後,整個電商市場的增速開始放緩,今年7-9月,網上商品和服務當月零售額較去年同期有所放緩;
而且還有另一個恐怖的數據,我國移動購物App月活用戶數已經逼近11億,滲透率達到驚人的92%。
可以說已經觸及天花板,難以再有井噴式的爆發。
而且,作為雙11「攪局者」的直播電商,正在加速分食存量蛋糕。
有人調侃,不帶貨的主播不是好網紅,主播賣東西幾乎天天都是雙11。
無論是擔心年輕人把持不住,自己現身帶貨的潘大爺;
還是給「家人們」喝糖水燕窩的「良心主播」辛巴;
直播間每天都在上演著,主播和供貨方「拉扯」、「為觀眾爭福利的」好戲,無形中分走了雙11的流量。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一提現在的 造節常態化 。
除了雙11外,京東打造了「京東618購物節」,快手搞了「快手616品質購物節」,抖音也推出了「抖音818新潮好物節」。
這還不算完,520、開學季、雙12、年貨節。
在肉眼可見的電商天花板下,各平台紛紛開辟新道路,一年一度?怎麼夠,得一月一度!內卷也就日趨加重。
說到這兒,大家也就明白為什麼現在平台商家們,會造出各種各樣的節日了吧。
你以為是自己在過節,但實際上是資本想讓你過節。節日越多,營銷的機會也就越多。
商家們宣傳過節就要有儀式感,就要買買買。
情人節,不送禮物、不買花,那還是情人節嗎?
女生節(男生節),不送禮物、不買花,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就算是立秋,難道你不準備給我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嗎?
聖誕派對、萬聖鬼屋,越來越多的洋節日被開發,這可真不是文化的鍋,都是資本的套路。
不排除,在眾多促銷中,能買到相對便宜的商品,但消費主義陷阱,也是這么來的。
Emmm,文章看到這里,如果有需要,可以發給自己的另一半哦。
有多少人想過,為什麼雙11付尾款,總是在半夜?
錯開網購高峰?讓你有充足時間考慮?
怎麼可能?
其實這個時間的選擇,也暗藏玄機。
根據心理學的解釋,人在半夜的情緒波動最大,是最容易沖動消費的。
數據顯示,這個時間段付款的成交率是最高的。
至於睡醒之後會不會後悔,那就要看是你的退貨手速快,還是商家發貨速度快了。
其實就像尾款暗藏的「套路」一樣,雙11中的各種「騷操作」飽受詬病,越來越多的「清醒人」開始冷眼旁觀雙11。
首先是,活動變得極其復雜,本該是小學的加減乘除就能計算的優惠,搞成了大部分人看不懂的樣子。
有網友形象地總結了雙11優惠方式:
「把優惠券藏在大興安嶺一顆400年古樹後方300英尺的劉姓土撥鼠家的車庫里,2小時找到土撥鼠一家並在車庫前合影留念,即可得5元優惠券。」
「滿減優惠疊加翻倍前250名折扣完再分享3人即可領取。」
明明每個字都能看懂,但放在一起就是不知道該幹啥?
許多素質教育「漏網之魚」高喊:我只想省點錢而已,實現這點樸素的願望咋就這么難?
除了優惠計算,從去年開始,雙11也拉長了戰線。
每天睜眼就是領幣、拉人助力,還有做不完的任務。
最後能不能優惠還不知道,時間、精神雙消耗,無比折磨。
這還不說,那些價格明降暗升的,勤勤懇懇做了任務,辛辛苦苦算了優惠,結果發現雙11居然比平時還貴。
其實說了這么多,倒也不是勸大家不網購,畢竟在這個消費時代完全抵制買買買,不太現實。
但讓人難過的是,雙11似乎變了味道。
在雙11誕生之初,那句「讓消費者每年好好玩一次」的標語,現在來看,似乎被玩的是消費者。
其實,雙11本可以是,商家平台獲利、消費者享惠的共贏局面。希望雙11能少些套路,多些真誠。
雙11的贏家,不應該只有「李佳琦和薇婭們」。
好了本篇文章就到這里,有什麼想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里理性討論,我們下期再見。
Ⅳ 借來的10萬元瞬間清零,有人1小時翻倍,5分鍾爆倉,幣圈有多瘋狂
借來的10萬元瞬間清零,有人1小時翻倍,5分鍾爆倉在瘋狂的貨幣圈裡,玩家在和時間賽跑。有的人本金翻了一倍,有的人經歷了瞬間的財富清零。
本周,貨幣圈經歷了“血雨腥風”。根據CoinGecko的數據,加密貨幣在上周縮水了6000多億美元。驚心動魄的故事每天晚上都上演,很多人一覺醒來,賬戶都被清空了。
然而,更多挑戰失敗的人表示,他們再也不會這樣玩了。有人感嘆:千萬不要玩合同(一種玩法),一個小時翻了一倍,5分鍾後又清了,分明是賭博。
最後,我想說的是:賭博有風險,賭徒需謹慎。稍有不小心,掉入賬務坑。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內容了。
Ⅵ 薩爾瓦多法定比特幣,幣圈瘋狂搖旗,美國卻比誰都著急
這兩天薩爾瓦多成為全球首個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這對國際貨幣市場,應該是一個較大的沖擊。當然首先覺得比較狂熱的還是我們幣圈的朋友,我看到很多幣圈的朋友現在興奮啊!
這意味著什麼啊?我覺得其實這意味不了太多。首先,像薩爾瓦多這種國家如果想要建立比較完整的金融體系是難度極大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它只有600多萬人口。這么一個國家要是搞個央行,還跟著美元加息減息真的是沒有必要,所以他直接就選擇了美元。所以它的結算貨幣包括國內通用的都是美元。
但是,我想可能對其他方面的沖擊就比較大。比如說,世界各國加快允許使用數字貨幣。很多朋友就會說,既然數字貨幣可以用那比特幣為什麼不行,乾脆直接用比特幣不是更省事。我覺得這里有一個極大的相反的意思,一個國家開始使用這個東西肯定玩法跟幣圈是不一樣。所以我覺得這個東西對幣圈來說意義不大。如果是小國來使用,體量那麼小對整個比特幣這么大的市值來說意義不是很大。如果是大國,一旦綁定某種貨幣一定要中心化,一定要它可控,要不然綁定它幹嘛呢?這就又與幣圈的去中心化產生沖突,這就形成了對比特幣此消彼長的對沖。所以這件事情其實對幣圈中長期來看真的意義不大。
但是這件事情卻對美國尤其是美元形成了極大的威脅。這件事對美國來說意味著什麼呢。這兩天特朗普的發言就已經說明了一些問題,特朗普說比特幣是騙局,是對美元的挑戰。這其實就是實話,川寶寶一直都是耿直哥。薩爾瓦多本身使用的是美元,現在比特幣也可以支付了。如果隨後再有幾個小國跟隨,美元的需求量會不斷的降低,美國不斷的印錢,美元再不斷的迴流那場面真的是不要過於美如畫了。隨著歐洲,中俄還有像伊朗等等大國都紛紛去美元化,美元本來就越來越依賴於收割這些小國家呢。
美國現在不斷的加大對中國的施壓就是它國內的壓力越來越大的體現,美國通脹很嚴重,而且未來會預期更嚴重。美國國內包括 財經 界,華爾街,所有的機構啊,全部是在說今年通脹是可控,沒有一家是說這個今年美國通脹很嚴重。我看了這兩天有一個數據預計美國今年的G D P能增長8%,這話就得反著聽。你想要美國現在經濟是什麼情況高 科技 也好,製造業也好,服務業也好,總產出有增加嗎?
貿易有一些生活必需品是在高速增加,但是高附加值的很多都停止了。所以,如果真的有8%這種增長也只能來自於貨幣超發之後價格增加。所以,這就應該理解成今年通脹8%。所以薩爾瓦多用比特幣作為法幣這件事對於漂亮國來講就是火上澆油,雪上加霜,釜底抽薪啊。
Ⅶ 北京幣圈金馬獎第十聚
2018-11-18下午,我參加了北京的幣圈金馬獎線下聚會。
熊市當中,小夥伴們一起抱團取暖挺好。
圖片中從左到右分別是:可清、秦文穎、梅路嶢、林海、洪雷濤、童剛
洪雷濤在現實生活中是《手裡有幣》的攝影師,同時也在幣乎日更,幣乎ID是 Hong 。
Hong當時在幣乎日更了120天,不過近期沒有再更新,我原先一直有些奇怪,怎麼突然就不寫了。通過這次線下聚會,我才知道Hong准備把更多精力投入自己的本職工作當中,除了攝影之外,還准備向編導這個方向發展。近期Hong還有考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的打算。
我開始還先入為主的以為Hong想考研究生是想拿一個文憑,後來才明白Hong在近幾年工作中,體會到某些方面的欠缺,所以想重回學校深造一下,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他這么一說我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因為我當時是讀完本科就上的研究生,雖然自己成績也不錯,但是當時學習的主要目的是順利畢業,很多知識是到工作若干年後才體會到它的用處,不過都有些淡忘了,後來還專門找了網上的資源(如麻省理工的《電磁學》課程)重新惡補。
所以Hong說他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去考研,我一下子就恍然了。人最重要的是自己獨立做出一些選擇。不過現在距離考研時間只有2個多月了,時間十分緊張,如果Hong可以接受最壞結果的話,我覺得今年不妨嘗試一次,至少積累一次經驗。
由於Hong經常外出拍攝,會接觸很多不一樣的人。他介紹說有一個朋友,比如叫做小A吧。小A在牛市中通過炒幣賺了上千萬,一度心態有些膨脹,當時周圍朋友勸他把本金抽出來,買套房子,小A也沒有在意。隨著現在熊市到來,資產縮水了很多很多,同時屋漏偏逢連夜雨,家人在此時又生病,只能以很低的價格處理了很多數字貨幣。
Hong感慨雖然原先在網上看到過很多這樣的案例,但是當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朋友身上,還是會唏噓不已。
我聽完以後,不禁感慨:
①人擁有了與自己能力不匹配的財富,有時反而是一場災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彩票中巨獎的人,往往結局都不好
②人在投資時一定要控制貪念,同時要做好資產配置,抵禦風險。投資真的是需要學習並刻意練習的。
有一句話說得好:
秦文穎現在在北師大讀研究生。由於這一段馬小惠在家照顧剛出生的寶寶,所以秦文穎接替馬小惠組織北京金馬圈的線下活動。
本次秦文穎是提前一個多小時趕到聚會的咖啡館,佔了一排大座,等待大家的到來,真是辛苦了。
文穎提到,上次她去參加張三九的課程時,我和大家介紹這是北京金馬圈的群主,給了她很大鼓勵。剛開始她還不好意思加周圍同學的微信,後來有人還主動加她的微信。同時還利用那個機會,吸引了一些小夥伴加入了北京幣圈金馬獎的微信群。
我沒有想到我一個小小的行動,能夠幫助到文穎,我以後一定要多多鼓勵和幫助人。同時文穎和Hong還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每周北大都有一個免費的經濟學講座,是由香帥(關注得到的小夥伴應該聽說過香帥的課程)和徐遠主持,邀請的嘉賓都是重量級的,如講互聯網金融就會邀請螞蟻金服的負責人過來介紹。
我一聽還是很有興趣的,其實我原先在群里也看到了相關信息,但是沒有在意,這次我一定要行動起來,報名了本周日的課程,過去體驗一下。畢竟在北京有不少優質資源,一定要充分利用。
梅路嶢是一名程序員,原先在阿里,由於看好區塊鏈這個行業,現在進入火幣供職。
火幣目前發展地特別快,已經從去年下半年的200多人,增長到了現在的1000多人。
我原先對中心化交易所一直有個疑問,中心化交易所如果支持很多幣種,都是基於不同的公鏈,是不是需要很多人做維護?
梅路嶢和我解釋說:的確每一條公鏈都需要有人維護。不過原先火幣也沒有上很多幣種,都是近一年才上了很多幣。平時他的工作就是做做資產管理,負責上賬、提幣這一塊。
旁邊有小夥伴突然問,某交易所期貨爆倉的事情到底是不是交易所平台有問題?
梅路嶢表示不清楚,但是他分析至少應該不是個主動行為。因為交易所每天的盈利是很可觀的,它為了長期發展沒有必要貪圖用戶的那點小錢。Hong也補充,他聽人說到某交易所維權的用戶有些是群眾演員,甚至是喝敵敵畏的那張圖片都是擺拍的。
聽大家這么一說,我突然感覺像打開了一扇窗戶。畢竟我們從網上看到的東西,有可能只是一部分,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可能真的不是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總的來說,在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裡面,控制好資金的投入才是王道。
童剛給大家介紹了近一段時間遇到三件事:
(一)參加了一個歸零的區塊鏈游戲My fish:投入了十幾個ETH,現在官方QQ群已經解散,網站和APP都已無法使用,估計已經跑路。
心得:資金盤游戲一定要謹慎參與!
(二)參與了EOS上的菠菜游戲:描述了如何虧光20個EOS的過程。
心得1:從概率上來說,只要不下牌桌,輸光投入的EOS是必然的
心得2:如果從菠菜游戲中獲利,只能通過賣出遊戲代幣或享受代幣的分紅,也就是俗稱的挖礦
心得3:參與的過程中,我深刻的體驗了人性的貪婪和恐懼,參與時一定要控制資金量,不要隨便挑戰人性
(三)MTN代幣失而復得的過程:由於火幣上存在一個同名幣種MTN,我當初把Motion誤充值到了火幣交易所,最終用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把轉錯的代幣要回來。
心得:在向陌生地址充值時,一定要用小額度進行嘗試,很痛的領悟。
由於篇幅和時間的關系,聚會中還有幾位小夥伴的內容我在本文中沒有介紹,等下次我寫《劉大貓的財富之旅》的閱讀心得時再補充。
祝小夥伴們在熊市中多多學習,提升駕馭財富的能力,為將來的牛市做好准備!
Ⅷ 幣圈熊市,我們能幹啥
幣圈經歷了17年的牛市,接下來就一直走熊,很多幣已經跌破發行價,也篩選出了很多無價值的空氣幣,面對目前弱勢行情背景,我們能幹啥?
首先,反思。反思自己進入幣圈以來,哪些做得對,哪些不對。總結經驗,反思失敗教訓,不要再重復諸如此類。
其次,學習。幣圈風雲變化,唯有學習永遠正確,學些這個行業的規則,不斷深入研究這個市場,多看看白皮書,多看看別人的分析。多看書,不要總是盯著自己手中的幣,弱勢當中,你怎麼看,它也不會漲。
此外,操作上,不要以賺多少錢為目標,要想辦法讓周幾手裡的幣越來越多,把「牛市賺錢,熊市賺幣」作為最高指導原則,哪怕多一個幣,在牛市起來的時候,就是賺錢的希望。而不是盲目割肉,讓自己的幣越來越少。
市場波動很正常,一年四季也不是每天都適合播種,就是播種好了也會遇到狂風暴雨,甚至雷暴天氣,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
受市場環境的影響,一個幣種的價值,需要穿越無數次的張漲跌跌,甚至牛熊,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相對低位介入,並長期戰略性持有,持有時間以年,甚至3年計算,目標是10倍,20倍,30倍……100倍,做時間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