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馬斯克談元宇宙

馬斯克談元宇宙

發布時間: 2023-11-08 09:56:29

⑴ 打開時空傳送門 ,「元宇宙」可以改變我們的觀展方式嗎

打開時空傳送門 ,元宇宙確實可以改變我們的觀展方式,從科學技術的角度出發確實如此。

盡管我們說元宇宙只是一個噱頭,但元宇宙這種技術其實是可以改變我們的觀展方式的,對於許多虛擬現實的物品來說,其實我們進入虛擬空間之後去感受和觀望的感受更加真實,而且也能夠完美地再現一個物品的形態。目前大家將元宇宙拿出來討論大多都是從金融學和經濟學的方面出發的,但是卻很少有人用其本質也就是科技的角度去觀察。從科學技術的角度出發元,宇宙目前的板塊技術還是不錯的,其實這能夠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觀展方式。

⑵ 馬斯克稱不太相信元宇宙,虛擬和現實世界的本質差異是什麼

虛擬和現實世界的本質差異屬於物質,因為虛擬世界並不存在真實的物質。

每當我們談到元宇宙這個概念的時候,有些人總會覺得元宇宙屬於以後的未來發展趨勢,甚至把元宇宙當成一場技術革命。然而事實上:元宇宙很可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沒有多少人會真正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虛擬世界裡。

一、馬斯克並不相信所謂的元宇宙。

在馬斯克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馬斯克表示自己並不相信元宇宙的概念,同時也認為沒有誰會願意把自己的臉上貼著一個屏幕,更不相信有人會一天24小時面對一個屏幕來生活。對於馬斯克來說,馬斯克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現實生活里,沒有必要過分沉迷虛擬世界。

⑶ 在元宇宙實現人類永生,可行嗎

先要定義什麼是你,什麼是生,然後後面的的事就好解決了,所以我們可以說,元宇宙可以實現某種意義上的永生。這里的永生說的是相當相當長的時間,但不會是永遠。

⑷ 馬斯克:人類活在真實世界之中的幾率,或許不到十億分之一

電影《頭號玩家》熱播時, 大家都驚嘆於電影中表現的 虛擬世界 竟然看起來如此的「真實」,有時候甚至會讓人分不清楚到底哪個才是現實 。重要的是,面對這樣美好的虛擬世界,真的會有人選擇「雞毛滿地」的現實嗎?

馬斯克作為這些年名聲鵲起的 科技 新貴,總有一些不同於常人的想法。他於2016年在加州舉辦的Code Conference大會上直接指出, 人類可能生活在 計算機模擬的世界 當中

簡單來說, 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是電腦當中的「一串代碼」 ,以為看見和觸碰到了真實世界, 其實那些都是虛構的

馬斯克認為,隨著 科技 的發展,VR向我們展示了迷人的虛擬世界,而在繼續發展之下, 計算機模擬出的世界會發展到讓大家「真假難辨」的程度 。待到那時,我們就會明白,人們現在看到的世界也 並非是「完全真實」 的。

此外,不止馬斯克這么認為, 許多人都曾公開討論過這個問題,甚至連部分物理學家都接受了這個說法 。這些人甚至於2016年4月,在美國紐約自然 歷史 博物館中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了「探討」。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這些人對 世界的真實性 產生了這樣的懷疑?有證據可以證明嗎?

這種想法可能源於1981年普特南提出的 「缸中之腦」 思想實驗, 他認為當人類的大腦被取出來並且將其的神經末梢與超級計算機相連,就能讓大腦的主人保持「真實的幻覺」 ,以為自己還活著。這時,缸中之腦就無法分辨自己到底是「顱中腦」還是「缸中腦」,換句話說就是無法分辨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

至於證據,他們提出了以下幾點。 首先就是從地球到人類誕生的 「意外性」 ,曾有人利用了這樣一個例子來表述人類文明誕生的概率。人類文明誕生的巧合就像是我們將一塊瑞士表完全拆解然後丟進游泳池中,再讓游泳池開始排水,這時水面的旋渦「恰巧」就把所有零件拼成了此前的瑞士表。

相信通過這個例子,大家就能領悟到, 我們以為的 「巧合」 從概率學上來說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而且我們如今已經遍尋太陽系, 都沒發現和地球一樣有著良好條件的行星 。相較於地球上的「人聲鼎沸」,其他星球都是一片死寂,這難道真的只是咱們運氣好嗎?

其次就是宇宙的 自相似性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不論是行星圍繞著恆星運動的方式,還是電子圍繞原子核旋轉的方式, 它們看起來都有極高的「相似性」 。而根據上世紀出現的分形理論來看,人類以為深奧晦澀的宇宙, 其實和現實世界當中的不少東西都有著自相似性

比如說, 樹木和它的枝丫,有著自相似性 。而這些枝丫的形狀, 又與人類身體里交錯的 血管 有著自相似性 。如果我們按照分形理論一直向上觀察,就會發現這宇宙真的符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的說法。

最後就是宇宙的運行似乎總是在 「數學線」 上 ,有些人可能會說難道不是物理學嗎?事實上,物理學的誕生與發展離不開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助力,而麻省理工學院的馬克思·泰格馬克表示, 假如未來我們證明了所有物理定律的產生都是「基於演算法」,那麼就能夠坐實咱們所處的宇宙是計算機模擬出來的這件事了

此外,他們還談到了量子力學的發現, 不論是薛定諤的貓還是雙縫干涉實驗 ,都代表著我們以微觀世界去觀察這個宇宙的時候, 它似乎就出現了各種bug ,這種bug顯然是不符合常理的。對此,馬里蘭大學研究基礎物理學的詹姆斯·蓋茨表示,從 原子 層次分析的結果來看,也能提供證據。

相信大家看完以上這些論據,會驚出一身冷汗,也明白了為什麼這么多人都會堅持人類不是生活在真實的世界中。也難怪,人們總會說物理學家都是「瘋子」,想像一下, 如果我們在宇宙規律和真相的過程中,碰見了這么多詭異的巧合,想必也會懷疑人生吧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跟這一看法有些相似的 「模擬論」 早在十七世紀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許多人應該都玩過模擬類 游戲 ,比如《模擬人生》。在暢快 游戲 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產生過這樣的錯覺, 就是電腦當中這些角色會認為自己是真的「活著」嗎 ?還真說不定,他們在 游戲 中可能也在努力學習、認真工作,按照我們的操作去戀愛和生活。這樣的話, 誰會懷疑自己只是虛擬世界的一串代碼呢

早在十七世紀時,勒內·笛卡爾就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即你怎麼知道自己沒有生活在 模型 之中 。而事實上,人類從誕生以來經歷的各種「天災人禍」, 都像是我們對模擬人生中人物做的那樣

在覺得不合適或者不好玩的時候, 我們就會刪除角色,選擇「重啟」 。而這時,大家不會對那些角色抱有憐憫之心,畢竟我們知道他們是虛擬的。 而站在宇宙之外看我們的那個「人」,對待人類也是如此 。這樣來看,老子在《道德經》當中所說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其實就很有道理了。

或者說, 有可能是人類自己模擬了自己 。許多未來學家都認為,人類有機會在 科技 的進步之下將自己變成 「後人類」 。所謂的後人類, 就是把我們的思維上傳到計算機上,然後利用人工智慧取代自己的肉身 。其實現在被炒得火熱的「元宇宙」,就有這個意思了。

可是,像 「元宇宙」 這種東西的存在,不僅代表著人類的 科技 發展到了新的高峰,還隱藏著諸多的危險。

大家可能覺得,元宇宙不過是一個加強版的互聯網而已。但實際上, 元宇宙的設計更高級,它能讓你快速沉浸於其中 。長期全身心地沉浸在元宇宙當中,就會變得 「虛實不分」 ,最終無法逃脫。

此外,當人在元宇宙當中放縱完之後。 重返現實勢必陷入 「虛無主義」 當中,只想逃避和沉溺在那個美好的世界 。這樣的話,我們會徹底淪為感官動物,忘記人生的意義。

當然, 元宇宙當中的 「隱私」泄露 也會更加明顯 。到那時,系統的持有者,會利用人的隱私做些什麼, 都是很難被限制的

⑸ 周傑倫正式入局元宇宙,關於元宇宙概念你了解多少

我所認為的元宇宙的概念只不過是一場騙局,甚至可以稱之為資本的游戲。

之所以會這樣說,主要是因為元宇宙註定不可能成為現實,我們也很難見到一個人整天盯著屏幕看。雖然有些人會覺得元宇宙屬於技術革新,但元宇宙只不過是很多年輕人躲避現實的工具而已。同時,我們現有的技術條件根本就沒有辦法達到元宇宙的要求,所有的很多元宇宙的游戲只不過是小型網頁游戲罷了。

一、周傑倫正式入局了元宇宙。

在一系列的名人入局元宇宙之後,周傑倫和林俊傑這樣的名人也正式入局了元宇宙,他們在虛擬世界交易了一塊土地,交易的金額達到了幾百萬美元。我們都知道元宇宙本身並不客觀存在,所謂的元宇宙更像是一種資本炒作下的跟風的游戲而已。

⑹ 推特與馬斯克達成440億美元收購協議,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馬斯克公司將會收購推特。推特會成為他們的名下公司。兩家公司算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了。

⑺ 元宇宙和虛擬世界之間有什麼區別

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這一概念聽起來像虛擬現實,也確實融合了虛擬現實,但是二者並不完全相同。
那麼,元宇宙到底是什麼?你是否需要用一個Facebook旗下的VR頭顯才能訪問元宇宙?
元宇宙是什麼?
元宇宙的概念不是最近才發明的。然而,許多人卻是現在才第一次聽說元宇宙。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小說《雪崩》中。在小說中,元宇宙是一個融合了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互聯網的虛擬共享空間。
Facebook和其他科技公司宣布的元宇宙概念似乎與上述描述非常相似。雖然其確切的定義似乎因人而異,但是它基本上是一個更強調虛擬世界的新版互聯網。
與使用瀏覽器訪問網站不同,用戶將來可以選擇使用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進入虛擬世界來獲取信息。
元宇宙 VS 虛擬現實:區別是什麼?
只要你讀過任何關於元宇宙的文章,就很難忽視它與虛擬現實的諸多相似之處。然而,兩者之間還是存在一些重要的區別。
如果你想要理解虛擬現實和元宇宙之間的區別,以下是二者之間的六個主要區別:
1
虛擬現實定義明確,元宇宙則不然
虛擬現實和元宇宙之間最顯著的區別是,虛擬現實現的定義很明確,而元宇宙定義不明。
根據馬克·扎克伯格的說法,元宇宙是「一個具象的互聯網世界,用戶不僅僅是瀏覽內容,而是身臨其境」。微軟公司在一份最近發布的聲明將其描述為「一個持久的數字世界,由人、地點和事物的數字化身組成」。
扎克伯格介紹:Facebook改名Meta
與我們對虛擬現實的理解相比,這些描述相當模糊,也有可能這些科技公司本身對元宇宙就沒有一個完整的定義。
根據Facebook的說法,公司更名是構建元宇宙的必要舉措,他們想要一個能更好地代表其工作內容的名字。但這肯定不是這么做的唯一合理原因。Facebook正在經歷形象危機。
也可以這么說,元宇宙只不過是一個流行詞彙,用來描述現有互聯網的技術進步。
2
不屬於任何一家公司
關於元宇宙的另一個潛在問題是,到底誰可以定義它。
作為Oculus Rift的所有者,Facebook公司在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與此同時,他們只是VR這個龐大行業內的一家公司而已。

⑻ 馬斯克稱不太相信元宇宙,他不相信的理由是什麼

理由是沒有任何人願意每天將屏幕綁在身上,以防不時之需。

智能時代的到來,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多個家居產品已經與網路進行連接。再加上智能互聯系統的不斷強大,國內外的眾多科技廠商紛紛聚焦於元宇宙。隨著相關概念的流傳度越來越大,這就使得科技公司集中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研究vr和AR。

雖然相關概念已經變得非常火爆,但是特斯拉公司的決策人員馬斯克卻不認可相關概念。他在媒體采訪中就已經明確提出了人們之所以會享受vr或AR,是因為人們希望自己可以享受到未來智能時代的成果。

總的來說,特斯拉公司的決策人員馬斯克之所以不看好相關概念,一方面是因為人們不可能每天攜帶著題目出門,另外一方面是因為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存在著差距。

熱點內容
去中心化計算的起源 發布:2025-05-17 12:39:38 瀏覽:469
什麼模式的數字貨幣是違法的 發布:2025-05-17 11:54:25 瀏覽:910
trx小團體課堂 發布:2025-05-17 11:48:28 瀏覽:704
中國數字貨幣為什麼要申請專利 發布:2025-05-17 11:39:19 瀏覽:276
區塊鏈英文白皮書 發布:2025-05-17 11:23:39 瀏覽:451
金門全聯福利中心怎麼去 發布:2025-05-17 11:21:38 瀏覽:451
GEC注冊送的礦機能挖幾個幣 發布:2025-05-17 11:07:02 瀏覽:496
京東e卡能用比特幣充值嗎 發布:2025-05-17 11:03:07 瀏覽:660
btctop客服 發布:2025-05-17 10:58:02 瀏覽:444
比特幣挖礦幹嘛用 發布:2025-05-17 10:48:59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