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交割合約有沒有資金費率
❶ 交割合約和永續合約哪個好
這個取決於你的交易類型。如果做量化交易的,主要採取的交易策略為趨勢策略。所以最終雖然交割合約在程序上有不少的麻煩,但依舊選擇了交割合約。兩者不同主要在於付費方式:交割合約只有交易的手續費,像OK是0.05%,火幣是0.03%,但是永續合約首先手續費相對來說比較高,而且後期還有一個每8小時計算一次的費率。我大概的估算了一下,在這樣的費率標准,比如你做多,而市場也普遍做多的時候,那你是屬於繳費的一方;而市場普遍做多,你反而在做空的時候,才是收費的一方。長久算下來的話,這個概率上是五五開,相當於沒繳納一分錢,但是短期來看,就很難說了。我之所以最終選擇了交割合約,在於趨勢交易大多數都是站在市場的這一方,雖然沒有精確計算過,但似乎繳費的概率會大很多,這樣其實會大大增加交易的成本。很多人對交易那個0.1%或者0.2%的手續費不怎麼看重,感覺不就是千分之一嘛,沒什麼大不了的。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的交易利潤,都是被手續費給吞噬掉了。
拓展資料:
期貨合約是買方同意在一段指定時間之後按特定價格接收某種資產,賣方同意在一段指定時間之後按特定價格交付某種資產的協議。簡稱「到期交貨」 而到期交貨這個行為則稱為「交割」。
你好,期貨具有到期性,比如2011合約就是2020年11月份到期的合約,現在是10月20日也就臨近了合約到期,2011合約也就是交割合約,交易所規定除了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品種可以持有交割單位進入交割月之外,其他交易所的品種自然人是不能持倉進入交割月的,也就是自然人2011合約最後交易日是10月30日。
❷ 季度合約有沒有資金費率
有的。傳統的期貨合約有交割日,所以越臨近交割日,市場上的期貨價格會自然向現貨價格靠攏,最終保持一致。但永續合約是沒有到期日或結算日,那價格又如何與現貨價格保持一致呢?資金費率就能派上用場了,它是用來錨定現貨價格,當永續合約價格與現貨價格偏離合理價差時,資金費用會把這個偏離價差強行拉回至合理的水平線上。
資金費用並不是交易所收取的費用,而是在多空持倉雙方之間進行支付,使交易價格接近於現貨指數價格,資金費率的正負決定了哪一方需要付費。當資金費率為正數時,多方用戶(也就是合約的買方)向空方用戶(合約賣方)支付資金費用;如果資金費率為負,則空方用戶向多方用戶支付。而當資金費率為0時,多空雙方彼此都不需要付資金費。
以比特幣為例,假設比特幣永續合約價格與現貨價格價差在-20—20點之間比較合理。此時小明作為合約的買方,把永續合約價格惡意拉升,讓價差擴大到了100點,到了當天24點,實際價差太過離譜,這時小明就需要補償持有空單投資者(也就是合約的賣方),而系統也會從小明的已實現收益中進行扣除。所以在永續合約里,價格拉得越高,價差越大,給空方的補償就會越大。
拓展資料:
1、資金費用率是指企業各項費用額與存貸款月平均余額的比率,用來衡量企業資金運用費用高低的一項指標。資金費率的關鍵作用是用來縮小永續合約市場與對應現貨市場的價差(價格回歸)。
2、資金費率與預測資金費率,在「合約明細」中,交易者能查看下一個資金費率時間戳(8小時內)已確定的資金費率。當滑鼠移至「資金費率」時,預測資金費率將顯示後一個資金費率時間戳(16小時內)的預測資金費率。此預測資金費率將根據當下每分鍾計算的利率與溢價指數改變而實時更新直至下一個資金費率時間戳。
❸ 火幣比特幣交易費率
火幣比特幣交易費率0.2%。幣交易手續費是我們交易過程中主要的手續費用,費率為0.2%,買賣都收取。合約手續費吃單要大於掛單,吃單費用大約為0.03%,掛單費用大約為0.02%,合約到期交割費率BTC為0.015%,其他的約為0.05%,合約交易很復雜,不建議隨意操作。
【拓展資料】
一、貨幣特徵。
(一)去中心化。比特幣是第一種分布式的虛擬貨幣,整個網路由用戶構成,沒有中央銀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幣安全與自由的保證 。
(二)全世界流通。比特幣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管理。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
(三)專屬所有權。操控比特幣需要私鑰,它可以被隔離保存在任何存儲介質。除了用戶自己之外無人可以獲取。
(四)低交易費用。可以免費匯出比特幣,但最終對每筆交易將收取約1比特分的交易費以確保交易更快執行。
(五)無隱藏成本。作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幣沒有繁瑣的額度與手續限制。知道對方比特幣地址就可以進行支付。
(六)跨平台挖掘。用戶可以在眾多平台上發掘不同硬體的計算能力。
二、優點。
(一)完全去處中心化,沒有發行機構,也就不可能操縱發行數量。其發行與流通,是通過開源的P2P演算法實現。
(二)匿名、免稅、免監管。
(三)健壯性。比特幣完全依賴P2P網路,無發行中心,所以外部無法關閉它。比特幣價格可能波動、崩盤,多國政府可能宣布它非法,但比特幣和比特幣龐大的P2P網路不會消失。
(四)無國界、跨境。跨國匯款,會經過層層外匯管制機構,而且交易記錄會被多方記錄在案。但如果用比特幣交易,直接輸入數字地址,點一下滑鼠,等待P2P網路確認交易後,大量資金就過去了。不經過任何管控機構,也不會留下任何跨境交易記錄。
(五)山寨者難於生存。由於比特幣演算法是完全開源的,誰都可以下載到源碼,修改些參數,重新編譯下,就能創造一種新的P2P貨幣。但這些山寨貨幣很脆弱,極易遭到51%攻擊。任何個人或組織,只要控制一種P2P貨幣網路51%的運算能力,就可以隨意操縱交易、幣值,這會對P2P貨幣構成毀滅性打擊。很多山寨幣,就是死在了這一環節上。而比特幣網路已經足夠健壯,想要控制比特幣網路51%的運算力,所需要的CPU/GPU數量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三、缺點。
(一)交易平台的脆弱性。比特幣網路很健壯,但比特幣交易平台很脆弱。交易平台通常是一個網站,而網站會遭到黑客攻擊,或者遭到主管部門的關閉。
(二)交易確認時間長。比特幣錢包初次安裝時,會消耗大量時間下載歷史交易數據塊。而比特幣交易時,為了確認數據准確性,會消耗一些時間,與P2P網路進行交互,得到全網確認後,交易才算完成。
(三)價格波動極大。由於大量炒家介入,導致比特幣兌換現金的價格如過山車一般起伏。使得比特幣更適合投機,而不是匿名交易。
(四)大眾對原理不理解,以及傳統金融從業人員的抵制。活躍網民了解P2P網路的原理,知道比特幣無法人為操縱和控制。但大眾並不理解,很多人甚至無法分清比特幣和Q幣的區別。「沒有發行者」是比特幣的優點,但在傳統金融從業人員看來,「沒有發行者」的貨幣毫無價值。
❹ 滬金的交割程序
第一步:交割申報
每個交易日15:00-15:30為會員或客戶申報當日交收時間,申報內容為當日交收和約數量。系統實時公布認交、認收兩邊數量。
第二步:公布交收數量和延期補償費方向
15:30-15:31系統統計和公布交收雙方數量,延期補償費支付方向。
當交收申報數量相等時,不發生延期補償費的支付。
當交收申報數量不相等時,申報數量少的一方支付給申報數量多的一方延期補償費。
延期補償費率初期暫定為萬分之二。
對於超期持倉合約加收超期補償費,超期補償費不分方向,向買賣雙方收取。
延期超過20個交易日的合約,超期補償費暫定為每日萬分之一。
第三步:中立倉申報
15:31-15:40為中立倉申報時間,即沒有被交易佔用的資金或實物的會員與客戶可以參與中立倉申報。
中立倉的申報實行部分凍結制度,按照交割方向,凍結7%的資金。
第四步:完成交收
當中立倉申報的交收數量小於或等於持有持倉合約或延期合約申報交方和收方數量的差,則全部中立倉都進入最後交收。申報交收合約按時間優先,當日交收最大化原則進行交收配對,完成實際交收。
如果中立倉申報的交收數量大於持有持倉合約或延期合約申報交方和收方數量的差,則按照時間優先的原則進行排隊,確定進入最後交收階段的中立倉。
第五步:反向中立倉
一旦申報的中立倉進入了交割階段,中立倉收到系統自動生成反向中立倉,其成交價按當日的結算價計算。反向中立倉生成免收手續費,這個反向中立倉可以選擇交割或平倉進行了結,選擇平倉收取萬分之六手續費。
❺ 怎麼看數字貨幣交易所合約交易中的資金費率
很多投資者都對這個標題感到困惑。有些投資者對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所作所為也一無所知。數碼貨幣交易所是本質上與交易所、期貨交易所、債券交易所等數字貨幣交易場所。眾所周知,只要是交易所,就有一定的手續費。現在虛擬數字貨幣的交易費用是按照各個交易所的標准收取,起步費用也不一樣。對市場而言,多頭倉位和空頭倉位的數量分布是不同的:如果多頭倉位在此時較多,多頭倉位支付相應的倉位,否則空頭倉位支付相應的倉位。
對於交易所來說,交易所的持倉費用就是按照市價的百分比,以不同的點差支付。從理論上來說,每個市價的百分比是不同的,但每個市價的點差並不會太大,因為期貨交易實行的是當日結算制度,每個市場會根據各自的情況自行選擇當日的市價點差。
❻ 數字貨幣交易所合約交易中的資金費率,應該怎麼看
數字貨幣兌換的手續費標準是什麼?看到這個標題,許多投資者感到困惑。即使是一些投資者也不知道數字貨幣交易所做什麼。數字貨幣交易所是交易數字貨幣的場所,與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和債券交易所的本質相同。大家都知道,只要是交易所,就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目前,虛擬數字貨幣交易的手續費是根據各自交易所的標准收取的,起始費也有所不同。對貨幣交易進行調整後,交易費用作為手續費直接扣除。不同貨幣的交易費用不同。
每個交易所都有自己的資本率計算方法。但關鍵思想是,資本率需要衡量永久合同價格與其基礎價格之間的價格差。與直覺相反,交易所衡量這些利差的方式完全不同。
❼ 幣圈合約和杠桿的區別
1 、交易市場上的差異:杠桿交易是一種現貨交易,一般通過抵押借貸來進行交易,需要持有一定的幣或 usdt ;而合約交易則是通過構建獨立的衍生品交易市場來進行,並不需要實際數字貨幣的支撐;
2 、杠桿倍數上的差異:與杠桿交易相比,合約交易支持的倍數要高許多,能夠達到 10 倍、 50 倍、 100 倍甚至更高,而杠桿交易僅有 1-10 倍;
3 、支持的幣種數量差異:合約交易支持的幣種較少,一般只包含主流幣,而杠桿交易較為靈活,可支持多種代幣;
4 、交易費用上的差異:合約交易的收費項目一般只在買賣時進行,永續合約還會產生資金費用。杠桿交易因其現貨交易性質,會在交易過程中產生交易和借貸費用,借貸費以日息計費,在借出資產時就會開始計算。同時,杠桿交易的交易費率通常為 0.1% 左右,按現貨收取手續費,合約交易費率則較少,一般為 0.02%-0.05% 。
杠桿和合約的優勢
通過對杠桿和合約的區別分析不難發現,杠桿與合約是兩種各有所長的交易方式。合約在交易費用上較為寬松,沒有借幣利息,且支持高杠桿倍數,適合高杠桿偏好用戶。杠桿則強在交易幣種豐富,更適合有多幣種需求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