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與元宇宙類似的概念

與元宇宙類似的概念

發布時間: 2024-04-04 17:51:14

① 什麼是元宇宙,有哪些核心技術

元宇宙主要有以下幾項核心技術一是擴展現實技術,包括VR和AR,二是數字孿生能夠把現實世界鏡像到虛擬世界裡面去,三是用區塊鏈來搭建經濟體系,元宇宙不能簡單等同於電子游戲,也不能等同於虛擬世界,它是創造性遊玩開放式探索與現實連通。

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爆火,虛擬數字人又再次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近日,由位元組跳動負責開發,樂華娛樂負責運營的國內頭部虛擬偶像團體A-Soul因成員停播引發連鎖反應,讓虛擬偶像產業及其生態再次受到各界關注。隨著偶像團體A-Soul事件的發酵,作為位元組系投資之一的其他虛擬人同樣被推至台前。

據了解,今年年初,位元組跳動投資了「李未可」,「李未可」及其背後的團隊: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也因此受到業界和媒體的關注。 近日,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兩位全新的虛擬人角色:零下和小柯,公司表示新角色和李未可一起,最終都將落地在AR眼鏡產品中。

② 什麼是元宇宙,和虛擬世界又有什麼區別

元宇宙就是虛擬世界的一種稱呼,說得高大上一點罷了,和著名電影《頭號玩家》里的綠洲差不多,人們可以進入虛擬世界,體驗現實生活沒有的事物

目前的元宇宙產業還處於萌芽階段,但國內一些「科技巨頭」,我不說是誰,大家都知道,把元宇宙從科技產業玩成了金,融游戲,元宇宙所需要的vr眼鏡、智能手套影子都沒見到,虛擬世界炒,房倒是玩得風生水起

③ 什麼叫元宇宙打個比方是什麼

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表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運行的虛擬空間。

Roblox給出的定義,包含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要素眾多,每個要素背後,還有一連串的解釋。總之,一句話說不清楚,這也恰恰說明這一概念的模糊性。

Metaverse是由Meta和Verse組成,Meta表示超越,verse是宇宙universe的意思,合起來通常表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運行的人造空間。也被認為是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由AR,VR,3D等技術支持的虛擬現實的網路世界。


元宇宙的影響:

1993年,同名在線多人游戲元界(The Metaverse)上線。

2009年,好萊塢影片阿凡達(Avatar)上映。

2021年3月份,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首日收盤上漲54.4%,估值從一年前的40億美元翻至450億美元。

2021年8月,位元組跳動收購Pico,正式入局VR。

2021年11月3日,韓國首都首爾市政府宣布,將打造「元宇宙平台」,向市民提供公共服務。屆時,首爾市政府將成為韓國首個提供元宇宙服務平台的地方政府。

④ 求教,超元宇宙,外宇宙,核心宇宙,到底是

宇宙是廣袤無限的,也是無邊無際的,無始無終的,無窮無盡的,目前人類認知的宇宙還局限於「宇宙大爆炸」形成的理論中,,要徹底解開宇宙之謎,今後需要人類繼續大量探索研究和發現,才能最終揭開宇宙的真實面紗。

⑤ 段偉文 基於技術與倫理關系視角的考察

元宇宙本身並不是一個像宇宙那樣的科學概念,而是對數字技術所驅動和連接的信息空間的一種新的概括性描述,是一個會根據技術發展而不斷增減內涵的開放性的集合概念。 中國 社會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段偉文研究員 在《國家治理》周刊撰文,從元宇宙所代表的 科技 社會 的未來趨勢廓清其實質和問題,並從技術與倫理關系視角,對元宇宙價值錨點和治理原則進行了深入分析。

更多內容,請點擊封面購買本期雜志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類文明出現了數字化轉向,從「數字化生存」的口號到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的數字化轉型,互聯網、移動通信、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信息通信技術所引領的網路化、數字化、智能化一浪高過一浪,我們正在步入深度數字化和深度智能化時代。正是這一時代趨勢,使得人類的生存空間逐漸從物理空間遷移到賽博物理空間,從而水到渠成地催生了元宇宙的概念與創新。

毋庸置疑,在臉書更名為Meta事件的推動下,元宇宙正在成為預期的新一代數字技術驅動的創新熱點,但從 科技 產業政策和治理的角度來看,越是熱現象越需要冷思考。元宇宙之所以受到熱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可以大致代表新一代數字、網路與智能技術應用的集成創新框架,而它是不是能夠真正引領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的潮流,還要看時代最終會不會選擇它。

具體到數字治理和新興 科技 治理的維度,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是:元宇宙的發展如何形成可以適應其創新廣度、深度和速度的治理框架,從而以具有動態應對能力的敏捷治理促進其有序發展。鑒於當前元宇宙的發展尚處於概念傳播與創新孵化期,在構建具體的治理框架之前,亟需進行一系列預見性的跨學科研究,為其提供一套基於理性認識的工作假設。為此,非常有必要從元宇宙所代表的 科技 社會 的未來趨勢廓清其實質和問題,確立把握元宇宙開放性創新的認知策略,進而對元宇宙的價值訴求和治理原則展開前瞻性思考。

深度數字化時代的元宇宙及其挑戰

元宇宙本身並不是一個像宇宙那樣的科學概念,而是對數字技術所驅動和連接的信息空間的一種新的概括性描述 ,實際上是一個會根據技術發展而不斷增減內涵的開放性的集合概念。近年來,元宇宙已經超越了斯蒂芬森1992年首創這個詞彙時所賦予的沉浸式3D虛擬世界的內涵,拓展至物理世界中的物體、行動者、界面以及構建起虛擬環境並與之交互的網路等。關於元宇宙的內涵,加速研究基金會(Acceleration Studies Foundation,ASF)發布的《元宇宙路線圖:通往3D網路之路》指出:元宇宙是虛擬增強的物理現實與物理上持續存在的虛擬空間的融合,這一融合使用戶可以同時對兩者加以體驗;沒有一個單一的、統一的實體被稱為元宇宙;元宇宙的建設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虛擬和3D網路工具和物體將嵌入我們的環境之中並相互促進,並成為我們生活中的持久特徵,而且這些技術的出現將取決於潛在的利益、投資和客戶的興趣,並將受其弊端和意外後果的影響。

為了描述元宇宙的發展趨勢,加速研究基金會的元宇宙路線圖選擇了兩組可能影響其演進方式的連續變化譜系:從增強到模擬的技術譜系和從私密(以身份為中心)到外在(以世界為中心)的技術譜系。其中,增強技術是指通過增加新的信息控制系統加強我們與物理環境的感知與互動,模擬技術是指通過構建虛擬或鏡像的世界提供全新的交互環境,私密技術涉及個人(包括虛擬化身與虛擬主體)的身份、認知和行為等內在體驗,外在技術為用戶提供有關周圍世界的信息和控制技術。

由此形成的四個象限可將元宇宙大致劃分為虛擬世界、鏡像世界、增強現實和生命記錄四種形態(見圖1)。不難看到,這些形態其實是相互關聯的。如在凱文·凱利眼裡,增強現實將觸發一種可以稱為鏡像世界的新的大技術平台的產生:不久的將來,現實世界中的每一條街巷、燈柱、建築和房間,都將在這個人工的鏡像世界中擁有同樣大小的數字孿生,就像一張與它所代表的領土大小完全相同的地圖一樣。

然而,要把握元宇宙及其所代表的深度數字化時代的實質,探討元宇宙對 社會 價值的可能挑戰,不能停留在這類未來已來的暢想層面,而要以思考元宇宙為契機,在深化人們對相關問題已有的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更具系統性和前瞻性的探討。實際上,人們對於信息通信技術與數字技術的本質及其問題已經進行了大量思考。其中,除了與元宇宙類似的賽博空間(cyberspace)、信息圈(infosphere)以及與之相關的心智層、超文本空間、全球腦等基於空間隱喻的觀念之外,具有代表性和承前啟後意義的有三個方面。

其一,各種可能形態的元宇宙的基礎是數字計算思想及其技術實現。 即可以通過數字化將世界和人(包括行為和交互)轉化為數據驅動的信息機器,進而運用信息通信技術或數字技術使其得以自動化運行。但由此導致的潛在沖突是,人本身並不完全等同於信息機器中的智能體,人是有思想、自主性和能動性的,人具有生物學的身體,人的感覺和認知是通過其神經認知系統實現的。對此,認知現象學家梅洛-龐蒂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曾指出,將人類的創造解讀為信息的自然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控制論的意識形態,在這種絕對的人工主義的視角下,人的身體成為信息機器意義上的可能的身體,但在我們的生活中,感性的世界和加工過的世界本應該是為我們的身體而存在的。

其三,有關可編程未來的討論表明,元宇宙本身並不神秘,其實質是由軟體代碼構造的可編程的世界。 2011年,世界上第一個滑鼠的發明者同時也是風險投資人馬克·安德森(Mark Andreessen)曾經指出:「軟體正在吞噬地球!」而此後圖書和音像等行業被數字網路企業大規模侵蝕的事實,的確反映了這一點。對於可編程世界的含義,科西莫·亞托卡在新近出版的《數據時代:可編程未來的哲學指南》一書中指出:「軟體代碼在普遍和繼續不斷地開發、分布與激活中,從比喻到實際意義上,軟體代碼都在攻擊和毀壞我們迄今所知的世界,以及 社會 、經濟和我們生產價值的方式……總之,我們正在見證一個世界的毀滅、一個新世界的上升。」在他看來,代碼所扮演的不是壓縮和消除物理空間的角色,代碼呈現世界的方式是創造和操縱現實。在數據時代,代碼是激活空間生成活動的關鍵要素,從而與空間同構為代碼/空間——通過代碼的生成性運行,鄰近性、移動性、 社會 性、可感性、可達性等關系得以產生,空間不斷被修正和迭代。

立足這些重要的思考,有助於我們認識到元宇宙並不是一個全新的事物而是累積性集成創新的趨勢。對其前瞻既不應基於各種科幻式的未來願景,也難以從不斷翻新的場景應用構想和技術解決方案中找到答案,而應該從技術譜系和與之伴隨的問題譜系的追問入手,才能避免浮光掠影式的預言,並揭示出真正的問題與挑戰所在。

隨著元宇宙的發展,既有的思考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探究的大致方向。其一,虛擬世界對人的行為的誘導與操控,沉浸式虛擬體驗對人的神經系統的影響與傷害, 游戲 等虛擬生活對人的行為模式的改變,這些目前已經出現的問題無疑會加劇,會變得更加復雜和難以應對。其二,作為數字化生存升級版的元宇宙將帶來更多生活層面的挑戰: 自我與數字替身和虛擬人之間的關系將會使自我認同更加困難,真實與虛擬界限的普遍模糊會導致更嚴重的認知障礙 ,注意力的缺失可能會成為元宇宙 社會 的新常態,人們可能會成為相互隔離的亞文化群體,等等。其三,在走向深度數字化的元宇宙時代,代碼、感測器、數據、演算法和人工智慧正在成為在空間中生成空間、在世界中搭建世界的全新的生成裝置,元宇宙的空間拓撲結構將變得「無遠弗屆」和「如影隨形」。由此產生的顛覆性力量可能會被濫用,從而成為破壞 社會 團結和影響公正的強大力量。更重要的是,即便我們可以將元宇宙及其代表的深度數字化潮流視為行星級的顛覆性力量,不容忽視的是它依然建立在自然生態環境之上,不能不考慮地球生態承載力和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

作為 科技 社會 試驗的元宇宙及其倫理沖擊

而鑒於元宇宙既有傳承性又在 探索 之中,對其可能導致的影響和應對的研究需要採取相應的認知策略,以利於聚焦恰當的問題域。為了避免老生常談、泛泛而談和誇誇其談,在元宇宙的 社會 、倫理和法律等相關問題的探究中,宜採取兩個認知策略。 一是開放探究性策略 ,即認識到元宇宙實際上是未完成的概念和創新,對各種可能性保持開放的態度。 二是現實可能性策略 ,即抓住其當前發展態勢中最有可能激化的問題及其 社會 反響,把握實質所在,探尋可行對策。將兩者結合起來,有助於釐清元宇宙相關研究的預設和邊界,有的放矢。

因此,以下事實將不容無視和迴避:一是世界與人的數據化,即作為元宇宙的前世或基礎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擴展現實等技術實質上是對世界和人的感知與行為的數據化模擬和模擬;二是感知與體驗的幻覺化,即元宇宙中的虛擬現實感建立在以假亂真的主觀感知和基於幻覺的身體體驗之上;三是認知與行動的可控化,即元宇宙中的增強現實和擴展現實使人的認知和行動建立在用數字化中介重新整合的經驗與事實之上,成為可識別和可調控的對象。直面這些事實,不難揭示出元宇宙的發展必然引發一系列遠遠超出信息倫理和數字技術倫理的復合性和開放性倫理沖擊,而這又將為進一步探討元宇宙發展的基本價值訴求和治理之道奠定基礎。

首先是全智能環境下的數據倫理沖擊。 在元宇宙中,對人的行為和生物特徵數據的採集和分析將成為其運行基礎。根據美國斯坦福大學2018年的一項研究,在虛擬現實空間中停留20 分鍾,會留下大約200萬條眼球運動、手部位置和行走方式等數據。單對眼球運動的監測,就可以通過每一刻的視線位置、眨眼次數、瞳孔張開程度等詳細的生物特徵數據來了解人的心理狀態和疲勞程度。在元宇宙中,現有的個人信息和個人數據保護方面的法律和倫理規范遠不能應對這一新趨勢,故從一開始就要從技術和管理上確保通過VR耳機、AR眼鏡或BCI介面獲得的數據及其使用安全有益,並合乎倫理和法律。

其次是感知和體驗幻覺帶來的深度數字化環境下的生命與神經倫理挑戰。 如果元宇宙真的將引領深度數字化的未來,技術開發者就不能不對人的心智或大腦在虛擬環境中的可塑性、虛擬行為對人的行為與身份認同的深度操控以及虛擬沉浸和虛擬化身對人的認知和心理的長期性影響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進而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為人類的虛擬活動劃定一個身體與認知安全的界限。否則,一些元宇宙產業開發無異於毫無倫理規范和法律制約的人體試驗。其中,對青少年等弱勢群體的保護特別重要,從一開始就要明確限制青少年駐留元宇宙時間,尤其不能以什麼世代之名不負責任地聲稱青少年是元宇宙的原生代。

再次是由虛擬和現實的混淆與界限消弭帶來的事實偽造和意識操控等 社會 認知倫理和精神倫理層面的顛覆性影響。 應該認識到,隨著虛擬和增強現實技術逼真度的不斷提升,加之人工智慧偽造和腦機介面技術的採用,元宇宙的開發不能不預防這些威力強大的技術的濫用。如它們很容易被用來混淆偽造的事實和真實的事實,甚至可用於虛構對特定事件和 歷史 的虛假集體記憶,從而干預人們的 社會 認知,操控人的意識和精神。可以預見,由元宇宙技術所形成的觀點極化、信息繭房等反智主義和認知偏差將更為頑固,更難於破解。

探尋元宇宙的價值錨點與治理原則

深度數字化和互聯網的未來將走向何方?如何應對元宇宙可能引發的諸多顛覆性的倫理沖擊?這就需要我們超越技術層面,從人與技術、 科技 與人類文明的視野為其確立必要的價值基準或錨點。單從技術上看,目前對元宇宙的認知更多地偏向虛擬性,主要將其視為由相互連接的虛擬世界組成的大規模、持久、互動式和可操作的實時平台。但如果將技術作為人的本質特徵, 科技 作為人類文明的內生變數,則可以將技術和 科技 所構建的世界定義為人造世界,從而將元宇宙視為由數字技術所連接、組織和整合起來的人造世界的新版本。

從價值層面來看, 科技 所造就的人造世界應該是為未來而構建的,它使得未來具有召喚出潛在的巨大力量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無論多麼奇妙,都應該使人類文明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不是沒有未來。如果說人類的 科技 活動在工業化時代對自然的利用已經造成了諸多使自然生態不可持續的風險,那麼,數據驅動的元宇宙的發展則尤其應該避免其濫用導致人和人類 社會 的「去未來化」。

由此,立足前文所論及的開放探究性和和現實可能性認知策略,只要我們還承認信息通信技術和數字技術所開創的 科技 文明的基礎是自然環境、資源和我們生物學的身體以及現實 社會 ,就可以對未完成的元宇宙將如何發展提出一個方向性的預設:恰如現在的網路空間並非當初所設想的完全虛擬和匿名的賽博空間一樣, 作為深度數字化生存空間的元宇宙也將會是數字與物理相互交纏的空間 ,而且物質與能量、生態與環境、身體與生命、社群與 社會 的可持續、 健康 、幸福、美好生活、團結和繁榮具有更高的價值。

這一方向性的預設,有助於為元宇宙未來的星辰大海確立價值錨點。據此,我們會對其他更激進的構想保持開放的態度,但同時也要對這些構想的現實可能性提出質疑。例如,針對漢斯·莫拉維克和雷·庫茲韋爾等以計算機為媒介的永生之夢,可以質疑的是,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尤其是在最開始的迭代階段,誰將可以享受這種不朽?更重要的是,從這一價值基準出發,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作為 科技 社會 試驗的元宇宙不是單純的技術創新,而是一種復雜的技術 社會 復合體和人造世界,其所帶來的倫理沖擊的本質是人與技術在價值層面的深層次沖突,而如何回應這些沖擊並做出恰當的價值權衡與倫理構建,恰恰是元宇宙從0到1創新中的內在環節。

從我們所提出的元宇宙價值基準或錨點出發,結合數字治理與人工智慧治理的經驗,可以提出以下應對其 社會 倫理沖擊的治理原則。

其一,分類治理的原則。 元宇宙在技術上是一個集合概念和集成創新,為了明晰治理路徑和充分運用已有治理經驗,要根據治理的需要對其做出必要的區分,從而避免政策上的含混。例如,目前可以將元宇宙大致區分為 游戲 類、數字資產類和基礎設施類,特別要將相對嚴肅的經濟 社會 生活與 游戲 娛樂 作必要的區分。在此基礎上,相關的治理應該基於不同的類型,根據其規模和具體影響尋找其存在的症結,再依照現有治理路徑尋求進一步的治理路線。

其二,以人為本和保護現實 社會 的原則。 具體包括一系列舉措,如保護個人數據與隱私、保護消費者和用戶的身心 健康 尤其是青少年身心 健康 、保護用戶免受操控、平衡虛擬世界中的權利責任關系、保護虛擬世界中的公有空間和公有物品、避免和減少逃避現實與 社會 孤立現象、共同構建虛擬世界等。其中,有很多問題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例如,如何防範虛擬世界走向相對封閉的圍牆花園以及亞文化群體的極端化發展等。

其三,虛實平衡的原則。 針對元宇宙虛擬化的偏向,這一原則強調現實世界中的生態、生命和生活具有更高的價值,虛擬世界、鏡像世界和增強現實的建設最終是為了讓現實 社會 生活更有意義和更有效率,不主張完全用虛擬人生替代真實人生,強調虛擬與現實邊界的存在。

其四,綠色、幸福與繁榮的原則。 即強調元宇宙的建構要以自然環境可持續、個人生活幸福和 社會 團結繁榮為最終目標。基於這一原則,元宇宙的構建必須考慮環境和資源的約束,要將節約資源作為衡量其品質的重要指標;人在元宇宙中的活動要避免時間與精力的過度耗費,元宇宙的設計從一開始就要將避免上癮作為重要的技術指標;虛擬社群要引入必要的自治機制以避免極端化的團體思維和 社會 分裂。總之,元宇宙的發展要有利於現實世界的繁榮而不是相反。

最後,多元共治的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一方面國家和產業主管部門自上而下的治理架構應與企業和行業自下而上的自律和自適應治理相結合,另一方面現實世界的干預應與虛擬世界的自治相結合。在具體的治理實踐中,依據數字治理與人工智慧的經驗,這一原則的實施應在事件導向的處理與制度化的治理、促進創新和消費者保護之間保持適度的張力。更重要的是,在治理中要對元宇宙的相關問題包括負面影響開展科學研究,而不是只憑對不良後果的想像進行規制和處罰。實際上尊重和直面科學事實,對於所有主體而言是最大公約數——既可以促進和保護創新,又能使其發展符合國家、 社會 和用戶的利益。唯其如此,才能促進元宇宙的 健康 有序發展,使其成為引領數字化未來美好生活的時代引擎。

⑥ 什麼叫元宇宙打個比方是什麼

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表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運行的虛擬空間。

Roblox給出的定義,包含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要素眾多,每個要素背後,還有一連串的解釋。總之,一句話說不清楚,這也恰恰說明這一概念的模糊性。

Metaverse是由Meta和Verse組成,Meta表示超越,verse是宇宙universe的意思,合起來通常表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運行的人造空間。也被認為是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由AR,VR,3D等技術支持的虛擬現實的網路世界。


元宇宙的影響:

1993年,同名在線多人游戲元界(The Metaverse)上線。

2009年,好萊塢影片阿凡達(Avatar)上映。

2021年3月份,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首日收盤上漲54.4%,估值從一年前的40億美元翻至450億美元。

2021年8月,位元組跳動收購Pico,正式入局VR。

2021年11月3日,韓國首都首爾市政府宣布,將打造「元宇宙平台」,向市民提供公共服務。屆時,首爾市政府將成為韓國首個提供元宇宙服務平台的地方政府。

⑦ 元宇宙是什麼

元宇宙(Metaverse),是人類運用數字技術構建的,由現實世界映射或超越現實世界,可與現實世界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如今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

「元宇宙」這個詞更多隻是一個商業符號,它本身並沒有什麼新的技術,而是集成了一大批現有技術。

相關說明

也有學者通過對元宇宙構思和概念的「考古」,可以從時空性、真實性、獨立性、連接性四個方面去交叉定義元宇宙。

從時空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空間維度上虛擬而時間維度上真實的數字世界;從真實性來看,元宇宙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制物,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從獨立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與外部真實世界既緊密相連,又高度獨立的平行空間;從連接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把網路、硬體終端和用戶囊括進來的一個永續的、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

准確地說,元宇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擴展現實(XR)、區塊鏈、雲計算、數字孿生等新技術下的概念具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元宇宙

⑧ 有沒有一些和元宇宙概念類似的電影推薦

1. 頭號玩家

2045年,處於混亂和崩潰邊緣的現實世界令人失望,人們將救贖的希望寄託於「綠洲」,一個由鬼才詹姆斯·哈利迪(馬克·里朗斯飾)一手打造的虛擬游戲宇宙。人們只要戴上VR設備,就可以進入這個與現實形成強烈反差的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有繁華的都市,形象各異、光彩照人的玩家,而不同次元的影視游戲中的經典角色也可以在這里齊聚。就算你在現實中是一個掙扎在社會邊緣的失敗者,在「綠洲」里也依然可以成為超級英雄,再遙遠的夢想都變得觸手可及。哈利迪彌留之際,宣布將巨額財產和「綠洲」的所有權留給第一個闖過三道謎題,找出他在游戲中藏匿彩蛋的人,自此引發了一場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
2. 少數派報告

電影講述了2054年的華盛頓特區,謀殺已經消失了。未來是可以預知的,而罪犯在實施犯罪前就已受到了懲罰。司法部內的專職精英們----預防犯罪小組負責破譯所有犯罪的證據----從間接的意象到時間、地點和其它的細節,這些證據都由「預測人」負責解析。他們是三個超自然的人,在預測謀殺想像方面還從未失過手。

3. 阿凡達

該片主要講述人類穿上阿凡達的軀殼,飛到遙遠的星球潘多拉開采資源。受傷後以輪椅代步的前海軍傑克,自願接受實驗並以他的阿凡達來到潘多拉。在結識了當地納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後,傑克在一場人類與潘多拉軍民的戰爭中陷入兩難。

4. 鋼鐵俠

在鋼鐵俠中,億萬富翁實業家托尼·斯塔克被綁架,並被指示製造一種毀滅性的武器,他扭轉了綁架者的局面。創造鋼鐵俠套裝後,斯塔克帶著他的創作回到美國,在那裡他改進了套裝用於幫助打擊犯罪份子和恐怖份子。同時,個人助理讓他能夠在拯救世界的同時在 AR 和 VR 中進行創作。

5. 無敵破壞王

無敵破壞王(約翰·C·賴利 John C. Reilly 配音)生活在一個80年代出品的低精度游戲中。他的設定身份是一個反派,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游戲《快手阿修》中大搞破壞,其後由玩家操作的英雄人物快手阿修(傑克·麥克布瑞爾 Jack McBrayer 配音) 會及時趕到進行修補,贏得獎牌,包攬一切榮耀。身為反派,破壞王厭倦了自己的生活,眼看阿修被勝利者的光環圍繞,自己卻日復一日在無趣中過活,他終於決定改變。單純的他以為只要自己也能得到一枚獎牌,就可以擺脫反派的身份,於是某日在游戲廳歇業後,破壞王偷偷離開了自己的游戲,前去闖盪其他電子游戲的世界。

6. #恐怖

#HORROR是一部關於六位年輕女性的生活的電影,山姆、吉雷吉、索菲亞、弗朗西斯卡、貓和伊娃由我們年輕的女星合唱團飾演。他們的世界是金錢、成功、輕松和腐朽的世界。這是一部關於網路欺凌的恐怖電影。這部電影是一個整體的洞察,女孩在成長過程中承受的壓力,這個世界越來越依賴於社交媒體平台提供的推廣和關注,但防止欺凌。以及父母在控制孩子使用互聯網和欺凌方面必須發揮的作用,在社會中扮演了如此可怕的角色。這些年輕女子在一座玻璃豪宅里講述這個故事,裡面擺滿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藝術品,彷彿她們住在一個當代博物館里,裡面收藏著烏爾斯·菲舍爾、羅布·普魯伊特、丹·科倫、弗朗茨·韋斯特、史蒂文·希勒的作品。

7. 致命錄像帶3:病毒

在警察在洛杉磯街頭追捕之後,V/H/S: Viral 鼓勵一群青少年拍攝視頻,而他們卻沒有意識到將要發生的可怕事件。V/H/S: Viral 展示了直播恐怖事件的惡劣影響及其對互聯網和物理領域的影響。雖然這部恐怖電影是虛構的,但它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即過度分享是存在於類似元宇宙領域中的「病毒」。

8. Smart House

在競賽中贏得完全計算機化的智能房屋後,Coopers 會見了 PAT(個人應用技術),後者幫助確保電器和房屋順利運行。為了在母親去世後阻止父親約會,Ben 他們的智能家居 PAT 編程更加具有母愛。但是 PAT 開始對家庭進行極端控制。Smart House 結合了對家庭自動化的擔憂,以及我們自己的 Amazon Alexa 語音功能是產品的當前功能。PAT 討論了是誰控制誰?科技,還是人?

9. Her

Her 的故事始於西奧多,他以寫私人信件為生,婚姻結束後他心碎了。他對一個新的操作系統著迷,並遇到了「薩曼莎」。雖然他們開始只是朋友,但感情很快就發展變質了。西奧多與計算機模擬的關系展示了我們與技術的互動如何對現實生活產生影響,比如宇宙中的關系——並展示了人工智慧可以變得多麼強大。

10.電子世界爭霸戰

也許這是最早出現在電影中的 「元宇宙」,凱文·弗林(傑夫·布里吉斯 Jeff Bridges 飾)是個天才程序員,然而曾經開發的一款游戲軟體被前同事盜取,為了證實那是自己的作品,凱文試圖進入前同事公司的主控程序MCP,卻發現其已經強大到隨意控制其他程序。凱文求助於同事艾倫(布魯斯·巴克林納 Bruce Boxleitner 飾),後者設計了一款鉗制MCP的程序Tron,不想MCP察覺了凱文的動作,將他吸進程序空間,變成一個掌控之下的小程序。在MCP空間內,凱文需要保住性命,更要找到破解方法回到現實…… 《電子世界爭霸戰》是史上第一部賽博空間題材電影。

11. 黑客帝國

黑客帝國系列講述了 Neo(「The One」)在與 Matrix 的壓迫性計算機霸主作戰時的冒險經歷,Matrix 將虛擬現實,人類都連接在一起,講述了從搖籃到墳墓的一系列故事。

The Matrix涵蓋了很多領域——它探討了大量哲學問題(最著名的是洞穴寓言和體驗機)以及失控的人工智慧和虛擬現實技術可能帶來的潛在未來。

12.末世紀暴潮

1999年12月30日的洛杉磯陷入一片混亂,雖然警察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但各種惡性案件還是接連發生。倫尼是當地一名卸任警探,對這個人吃人的大都市有著透徹的了解。為了生活,只要有報酬的事他都做,但唯有殺人不幹。但命運偏與他為難:為他做事的姑娘艾麗絲被謀殺,而且殺人者故意栽贓陷害他。眼下,只有馬斯和麥克斯可以信賴。他們齊心協力要制服這個變態殺手...

這部科幻動作片的創意來自大名鼎鼎的詹姆斯.卡梅倫,由他和傑伊.科克斯編寫劇本,他們希望能創造出一個真實可信的人物,讓觀眾能與其同呼吸共命運,同時也關注我們大家在世紀末共同面對的問題。

13. 超體

《超體》是一部由法國導演呂克·貝松執導,斯嘉麗·約翰遜、摩根·弗里曼、崔岷植主演的科幻動作片,於2014年7月25日在北美上映。《超體》講述一個年輕女人被迫變成毒販,然後這種毒品傾入她自己身體,反而給了她超於常人的力量:包括心靈感應、瞬間吸收知識等技能,讓其成為一名無所不能的「女超人」。

14. 銀翼殺手2049

《銀翼殺手2049》根據菲利普·K·迪克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改編,故事背景設定在《銀翼殺手》30年後,講述了在人類與復制人共生的2049年,兩個種族之間的矛盾升級,新一代銀翼殺手K尋找到已銷聲匿跡多年的前銀翼殺手,並聯手再次制止了人類與復制人的命運之戰。

電影中所塑造的未來場景可能離我們更近,第一次看的時候比較震撼,這是我們的未來?

如果大家還有更多推薦,請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熱點內容
比特幣場外交易被騙怎麼辦 發布:2025-05-12 17:27:53 瀏覽:151
不賣礦機賣什麼 發布:2025-05-12 15:40:56 瀏覽:848
eth在哪個交易所要合法 發布:2025-05-12 15:05:10 瀏覽:901
元宇宙涉及電子行業 發布:2025-05-12 15:01:29 瀏覽:798
元宇宙可行嗎 發布:2025-05-12 14:49:17 瀏覽:505
區塊鏈運動app 發布:2025-05-12 14:28:28 瀏覽:81
實名認證不屬於去中心化嗎 發布:2025-05-12 14:00:46 瀏覽:79
區塊鏈APP查詢 發布:2025-05-12 13:34:49 瀏覽:922
達沃斯論壇里2019陽光區塊鏈 發布:2025-05-12 13:34:49 瀏覽:593
比特幣現金會歸零嗎 發布:2025-05-12 13:25:05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