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關於元宇宙的英語文章

關於元宇宙的英語文章

發布時間: 2024-04-29 03:17:17

『壹』 元宇宙的定義、產生及問題——讀趙國棟等著《元宇宙》

如今,元宇宙已是前景廣闊的投資主題。比如,元宇宙概念的游戲公司Roblox,上市當天的股價漲幅就接近10倍,成為美國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明星股。鼓吹者稱,它將徹底改變幾乎所有的行業和功能。

一、元宇宙的定義

在該書中,援引了幾種不同的「元宇宙」的定義,但都沒有Mathew Ball的定義更加簡明清晰。作為全球最早且最全面介紹「元宇宙」的「專業人士」,他認為:

「The Metaverse is a massively scaled and interoperable network of real-time rendered 3D virtual worlds which can be experienced synchronously and persistently by an effectively unlimited number of users with an indivial sense of presence, and with continuity of data, such as identity, history, entitlements, objects, communications, and payments.」

元宇宙是一個由實時渲染的三維虛擬世界組成的大規模、可互操作的網路,可由有效的、無限數量的用戶同步和持續地體驗,具有個人存在感,並具有身份、歷史、權利、物品、通信和支付等數據上的連續性。

Mathew Ball特別列舉了人們對元宇宙存在三種常見的誤解,即被錯誤地描述成虛擬現實、電子游戲或者網路製作工具。事實上,這些只是元宇宙的一部分,或者相關的軟體、設備罷了,並非元宇宙的全部內涵。

二、產生的背景

元宇宙的產生,既有技術發展的支持,也適應了新興消費群體的需求變化。

(一)M世代

M世代(Metaverse Generation)指的是伴隨著互聯網和智能能手機一起成長的這一代人。他們大約出生於1995年到2010年之間,特點是幾乎不缺乏物質,而存在更多的精神需求,樂於共享和創造。

M世代的亞文化圈有:二次元、國風國潮、游戲電競、潮玩酷物、硬核科技、御宅族、cosplay、寵物、新舞音、新藝術、新競技、街頭野外等。

在元宇宙中的虛擬商品自然也吸引了M世代的目光。

(二)技術發展

元宇宙的興起與網路、圖形、人工智慧等方面技術的日新月異息息相關,代表性的技術及產品有:5G通信、Wi-Fi 6、雲計算、區塊鏈、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

元宇宙借用超大陸的地理概念,代指那些提供了元宇宙基本要素的平台,包括數字創造、數字資產、數字交易和數字消費。有代表性的超大陸有:軟體系統中的iOS和安卓、圖文信息中的微信、短視頻中的抖音、游戲中的Roblox、跨硬體平台的鴻蒙操作系統、軟體和數據之間統一平台的以太坊

與以往的網路世界不同,元宇宙的大部分內容都是用戶自己創作的。簡便易用的製作工具降低了用戶的創作門檻,也為元宇宙提供了豐富的數字內容。這也是抖音短視頻吸引用戶超過微信的重要原因。

三、需要注意的問題

 「元宇宙」是一個正在發生並持續變化的全新事物,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新問題,大致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哲學

「元宇宙」完全可以想像為一個由信息構成的網路。「元宇宙」的參與者有生物人、電子人、數字人、虛擬人、信息人,最終都演變為有機體和無機體,人工智慧和生物基因技術的結合,形成所謂的「後人類」。這種「後人類社會」的形成過程,也可以看作是生命形態從「碳基生命」向「硅基生命」的過渡。

腦機介面,可以讓數字化技術直接理解大腦的指令;外骨骼則直接增強人的體力。如果把人類和智能機械結合在一起,就可以兼備兩者的優點,成為半機械人(Cyborg)。更進一步的,隨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未來則可能產生「硅晶元+人工智慧+鋼鐵骨骼+橡膠皮膚」形式的硅基生命。

一旦生命形態發生了徹底的變化,無疑會出現伴隨而來的深遠的哲學問題。

(二)規則

如何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和發展,從理念、技術到文化層面進行互補和平衡,形成新的文明生態,是人類在元宇宙時代必須面臨的挑戰。

與現實世界一樣,元宇宙也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維持和諧的秩序,避免網路暴力和犯罪。這就需要對於元宇宙的整體規則做出必要的設計,建立虛擬環境下的道德和法律規范。

(三)經濟

元宇宙經濟要素包括數字創造、數字資產、數字市場、數字貨幣、數字消費。元宇宙下的經濟規則與現實世界差異很大,既沒有實物的生產和運輸,消費也不直接用現金,無法以許多傳統經濟學的理論進行分析。

傳統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有:資源具有稀缺性,經濟個體都是利己的,經濟個體都是理性的。而元宇宙的數字資產幾乎可以無限復制,且成本極低。不僅是用戶在創作商品,人工智慧也同樣可以,商品的價值則由用戶的喜好決定。那麼對於元宇宙而言,勞動決定價值、邊際效益遞減等經典理論均不再有效。

此外,科技創新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新問題。比如,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機制,打破了中心節點壟斷信息的霸權,同時也使大型互聯網公司在追逐商業利益的驅使下,形成了新的壟斷。Roblox所發行的在內部消費的貨幣,已可以提現。這無疑給洗錢提供了便利,有突破金融監管的巨大風險。

如此一來,新經濟理論的研究和經濟管控的手段都需要隨之有所發展。

小結

該書的內容有堆砌的嫌疑,只是一本迎合元宇宙的暢銷書而已。不過,在元宇宙本身也處於眾說紛紜,不斷變化發展之下,通過書中已收集的一些材料,進行一番整理和分析,也可以得到關於元宇宙的一些端倪。所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總而言之,一個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一般不會一帆風順。我們既要看到它在未來的趨勢和潛力,也要謹慎應對可能存在的風險,盡可能發揮元宇宙的良性作用。

『貳』 元宇宙的含義是什麼

元宇宙主要指的是虛擬世界。

元宇宙是一個相對比較抽象的概念,目前我們並沒有對元宇宙進行精準定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所能理解的虛擬世界的集合就是元宇宙。如果你難以理解這個概念的話,可以嘗試理解現實世界,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現任世界。然而在精神和意識層面上,我們所進行的很多活動其實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元宇宙。

一、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是虛擬世界的集合,這是後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新名詞,同時也是一個非常熱門的概念。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頭號玩家。在這部電影中,主人公和身邊的小夥伴所進行的戰斗場面就是在元宇宙里進行,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有著現實的身份,現實的身份並不影響元宇宙的身份。

『叄』 什麼是元宇宙和它的優勢

元宇宙一詞最早指的是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中描繪的虛擬現實世界。如今,對於元宇宙定義,一般可以理解為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

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關於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

對於元宇宙定義,北京大學陳剛教授、董浩宇博士認為: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名詞定義:

通過對元宇宙構思和概念的考古,可以從時空性、真實性、獨立性、連接性四個方面去交叉定義元宇宙。

從時空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空間維度上虛擬而時間維度上真實的數字世界;從真實性來看,元宇宙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制物,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從獨立性來禪桐液看,元宇宙是一個與外部真實世界既緊密相連,又高度獨立的平行空間;從連賀物接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把網路、硬體終端和用戶囊括進來的一個永續的、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

准確地說,元宇宙不是一個新輪基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擴展現實(XR)、區塊鏈、雲計算、數字孿生等新技術下的概念具化。

在原著中,元宇宙(Metaverse)是由Meta和Verse兩個單片語成,Meta表示超越,Verse代表宇宙(universe),合起來即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運行的人造空間,是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 由AR、 VR、3D等技術支持的虛擬現實的網路世界。

特徵與屬性:

Roblox給出的元宇宙包含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要素眾多,每個要素背後,還有一連串的解釋。總之,一句話說不清楚,這也恰恰說明這一概念的模糊性。

在元宇宙特徵與屬性的START圖譜中,北京大學陳剛教授與董浩宇博士梳理並系統界定了元宇宙的五大特徵與屬性,即:社會與空間屬性(Social & Space)、科技賦能的超越延伸(Technology Tension)、人、機與人工智慧共創(ArtifIcal, Machine & AI)、真實感與現實映射性(Reality & Reflection)、交易與流通(Trade & Transaction)。

『肆』 元宇宙中的「元」到底是什麼意思

解釋這個「元」得從元宇宙這個詞的源頭開始探究,「元宇宙」這個詞源自1992年美國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出版的《snow crash》(雪崩)一書提到的【metaverse】這個概念。

那為什麼不翻譯成【超宇宙】呢?

詞根meta-來自古希臘語 μετά,包含了多層含義:可以表示在中間,也可以表示變換,還可以表示超越。「超」字在漢語里的語感對應這個meta- 在英語里的語感是極為不同的。

漢字「元」這個詞就很玄妙了,跟希臘詞跟meta有異曲同工之玄妙感。

元,始也。——《說文》

元,可以理解為本元的,初始的,也可以理解成萬物創世的初始元素原子等。元這個字元也帶有道家思想里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里的那個初始的「一」。代表一種自然的演變的意境。

  • 元,對應 meta;

  • 宇宙,對應 (uni)verse。

這樣組合起來的這個「元」宇宙的稱謂就很有那種哲學與未來感氛圍了。

『伍』 元宇宙具體是做什麼的

「元宇宙」是離我們越來越近的東西,2021年,一個新奇的概念名詞在網路上迅速躥紅,引發科技界和投資界的廣泛關注。這個概念名詞,就是「元宇宙」。元宇宙起源於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推出了自己的小說《雪崩(Snow Crash)》。​尼爾·斯蒂芬森和《雪崩》在書中,尼爾·斯蒂芬森描述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網路世界,並將其命名為「元界」。所有現實世界中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個「網路分身」。這個「元界」,英文原著中叫「Metaverse」。它由Meta和Verse兩個詞根組成,Meta表示「超越」、「元」, verse表示「宇宙universe」。沒錯,Metaverse就是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元宇宙。​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所說的「網路分身」,英文單詞叫做Avatar。大家有沒有很眼熟?是的,Avatar就是「阿凡達」。2009年,美國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那部經典電影,就是以它命名。​Avatar的原意是「化身」,印度教和佛教中,特指化作人形或獸形的神。如今,電腦游戲或聊天室中玩家使用的虛擬身份,也叫Avatar。相信大家很快就反應過來了,元宇宙不是真正的世界,而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其實,更准確來說,元宇宙是未來的虛擬世界(現在還不存在)。說到虛擬世界,相信大家馬上又想到了另一部經典電影,那就是2018年美國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頭號玩家》。​電影里的綠洲,就是一個元宇宙(虛擬世界)實際上,如果說僅僅是提出虛擬世界,那尼爾·斯蒂芬森並不是世界第一人。早在1981年,美國計算機教授弗洛文奇在科幻小說《真名實姓》中,就構思了一個可以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擁有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尼爾·斯蒂芬森在弗洛文奇的基礎上,進行了升華和加返做強。但是不管怎麼說,尼爾·斯蒂芬森仍被公認為是元宇宙的正式提出者。

▉ 元宇宙是游戲嗎?說了半天,不是小說就是電影,太虛無縹緲了。而且,虛擬世界這玩意,我們游戲里全都是啊。難道我們玩游戲的時候,已經進入了元宇宙?這種說法,也對,也不對。按照「元宇宙第一公司」Roblox公司(本身也是游戲公司出身)的說法,一個真正的元宇宙產品應該具備八大要素,分別是: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文明。​身份:你可以擁有一個虛擬身份,與現實身份無關,可以是總統,也可以是乞丐。朋友:你可以擁有真人或AI朋友,可以社交,無論在現實中是否認識。沉浸感:你能夠沉浸在元宇宙的體驗當中,忽略其它一切。低孝殲延遲:元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同步發生的,沒有非同步性或延遲性,體驗完美。多元化:元宇宙可以提供豐富、差異化的內容,包括玩法、道具等。隨地:你可以隨時隨地登錄元宇宙,不受空間限制。經濟系統:與任何復雜的大型游戲一樣,元宇宙應該有自己的經濟系統。文明:人們聚集在一起,創造獨特的虛擬文明、數字文明。對比一下游戲,大家會發現,即便是現在最先進的電腦游戲,都無法完全符合元宇宙的要求。身份和社交,這兩方面游戲是可以滿足的。玩家可以創建自己想要的角色,完成與其他玩家之間的互動,形成社交關系。沉浸感、低延時,這個我們在介紹5G、VR/AR的時候,反復解釋過。以目前的技術來看,勉強可以滿足,但是距離完美體驗(16K以上的720°高清影像、180Hz以上的刷新率、5ms以下的延時)還有很大差距。多元化,這個涉及到內容創作了。就像App開發一樣,這個依賴於生態。一旦生態成熟了,又有市場驅動,就會有大量的內容創作者加入,生產內容,製作元宇宙裡面的元素,包括玩法、道具、角色、場景等。目前來看,還差很遠。隨地,這又是一個技術問題。一方面取決於數字基礎設施(我漏慎衡們國家有優勢),另一方面,取決於接入手段,也就是終端設備。便宜且好用的接入終端,可以方便用戶隨時隨地接入元宇宙。當然了,用戶還需要有充足的時間(現實世界中)。經濟系統。現在的游戲,基本上都有經濟系統,但是非常簡陋。不過,我們真實的經濟系統都已實現了數字化,將來移植進元宇宙,貌似也不會太難。而且,目前數字貨幣越來越火爆,很可能構成元宇宙的金融體系底座。文明,這個就有點玄乎了。目前的游戲,好像還沒有形成文明吧?最多也就是文化。總而言之,游戲可以算是元宇宙的初級形態。技術方面,兩者還有很大差距。哲學和意識形態方面,元宇宙才剛剛起步。未來,元宇宙很可能以游戲為起點,發展為互聯網的替代者,深入整合數字化娛樂、社交網路,甚至社會經濟與商業活動。

『陸』 元宇宙(Metaverse)中的「元」到底是什麼意思,讓人一頭霧水

其實,「元宇宙」的翻譯存在問題。meta這個詞根,可以翻譯成「元」,可以翻譯成「超」。「元」指本質,比如meta-data,元數據。「超」指超越,比如meta-physicis,超物理。所以,「超宇宙」才是更准確的翻譯,意指基於現實宇宙之上的虛擬宇宙。不過,現在大家都「元宇宙」、「元宇宙」的叫,可能也改不過來了。

元宇宙:

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關於「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

『柒』 元宇宙觀後感8篇

元宇宙觀後感篇1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上老師放映了《宇宙與人》這部影片,這部影片是一部科普教育片,生源卜動形象的講述了宇宙的演老裂早變和人類的起源以及人類對宇宙奧秘進行探索的過程。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所以說運動是絕對的,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只不過是在原子的數目上的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究竟有沒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終究有一天,科學必將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秘。

宇宙選擇了地球作為生命的載體,供給地球源源不斷的光和熱,供給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水,時刻不停繞著地球轉動的月球給了生命的運動規律,還有那些為我們阻擋外來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種種條件促使了生命的誕生。生命的出現帶來了意識,這使得地球不再僅僅是個物質球體,而變為了物質與意識共存的球體。如果這個世界只存在物質,而沒有一個更高級的形式去意識到這個物質世界,那麼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

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曾統治世界,但是這樣一個龐大的物種最終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也許這也說明了必將有更高級的生命來統治世界。之後人類便出現了,接著人類學會了運用自然規律,學會了耕種,學會了把自然的改造為適合人類的,人類的智慧就這樣不斷地被開發。地球也慢慢的按照人類的意志被改造的越來越生機勃勃。人類已然學會了趨利避害,也許恐龍滅亡的悲劇絕不會在人類身上上演。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都應該辯證的去看待。

人類在改造地球、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在破壞著地球環境,並且促使著這個自然向著不利於人類發展的環境轉化。環境污染、人口膨脹已經讓人類吃夠苦頭,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去遏制這個勢頭,恐怕將來毀滅地球的,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人類自己了。就像影片中說的「宇侍雀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

地球是美麗的是神奇的,它承載生命和希望;地球是脆弱的,我們不節制的開發和破壞終將毀滅它。我們應該感謝地球,珍惜地球,它是我們唯一可以生存的地方。

不得不說,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哲學的真正根源所在。

元宇宙觀後感篇2

宇宙,這個名詞給人以浩渺、空曠的時空之感,其中深藏著物質運動的偉大力量;

人類,至今為止唯一發現的擁有生命的國度,挑剔地選擇了地球這顆行星,生根發芽,繁育發展。

數千年前,人類的思想開始脫離混沌的時候,就開始思考宇宙,開始對生命的起源充滿好奇。宇宙究竟是什麼,宇宙與人又有什麼密不可分的關系。但限於當時科技水平的限制,人類只能藉助於天空飛翔的鳥來幻想宇宙。而事實是,這種願望終於在400多年前得到了實現。人類的眼睛真的延長了,望遠鏡給人類文明所起的作用,可以說超過一切其它單件的工具,因為沒有它,就沒有可能了解天體的基本運動,就沒有可能在天體的觀察中得到的牛頓定律,也就沒有以這個定律為基礎的現代工業社會。於是,我們的生活就從此日新月異。

關於宇宙的起源,可謂眾說紛紜。最具影響力的莫過於大爆炸說。與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說明較多的觀測事實。 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歷程。在這個時期里,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發 。宇宙間的氣態物質,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雖然大爆炸說廣為大家所接受,但科學是在不斷向前的,最近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幾張照片又讓天文學家們開始對這一學說產生諸多疑問。宇宙形成的真正原因,還是一個謎團,等著一代代的科學家們去探索,去改進。我們應該抱著懷疑的態度,只有在不斷的爭論中,真理才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許多人又會有這樣的疑問,人類的生命又是怎麼起源的呢?

這要歸功於我們擁有一顆叫太陽的恆星。可以說太陽的光輝對地球的生命是最根本的,陽光在地球表面已經掠過了40多億年,今天的生態就是純粹陽光的塑造,這種塑造使得地球擁有了一個長達40億年的生命鏈。現在,我們可以精確地知道,這顆價值非凡的發光體非常的巨大,它的直徑相當於110個地球,它的表面是6000度的高溫,經過一億五千萬公里空間的傳輸,地球只得到它的光輝的5億分之一,但僅僅這個零頭卻恰恰讓我們受用無窮。

人類非常羨慕太陽的這種核能,但是卻以破壞性的舉動宣告了我們對這種能源的掌控,這就是氫彈。一朵這樣的核聚變雲能輕易地抹平一座幾百萬人的城市。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越來越意識到,這樣寶貴的能源資源不能用於毀滅人類文明,而應該去造福大眾。這里要解決的難題,是如何約束溫度極高的核反應。由於地球上任何物質都不能承受熱核反應所需要的1000萬度以上的高溫,於是人們試驗用能量約束能量,用強磁場來懸浮聚變的核能。目前,許多國家都有了自己的核電站,核源造福百姓的願望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但我們對核能源的利用率尚處於較低的階段,還有許多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只要我們好好利用太陽給我們的啟示,相信我們不會坐吃山空的,能源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人類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開始逐漸變得自大傲慢起來。我們開始肆意地破壞環境,開始無所顧忌地改造宇宙賜予我們的一切。我們認為我們所得到的都是理所當然,殊不知,既然太陽可以孕育一個星球,也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滅一個星球。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只會讓我們自食其果,如果我們不能意識到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的話,我們總有一天會煙消雲散,宇宙不止只有我們地球一個行星。

從人類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簡單的圖形記錄自己的生活,到創造輝煌的史前文明,最後穿越宗教的黑暗,迎來科學的曙光,只用了幾萬年。今天,人類更加強大,這種強大連人類自己都為之振奮。的確,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人與宇宙只有和諧相處,我們才會走得更遠,會得到宇宙更多的眷顧。

元宇宙觀後感篇3

上周的馬克思課,教師讓我們觀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與人》。在將近一個小時里,我經過這部科教片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星球,這個星系,這個浩瀚無垠的宇宙。雖然這些了解都是很淺層的,可是卻讓我掌握了一些關於宇宙包括物種起源的基礎知識。身為一個人類,一個大學生,也許這些有關宇宙的知識對我們的學業,生活沒有任何幫忙,可是我還是覺得自我很有必要擁有這方面的知識,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我的人生觀,世界觀。

比如,在科教片中介紹到陸地物種起源於海洋物種的時候,曾說到,那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它們之中大無畏的勇敢者爬上了陸地,勇往直前,最終就進化成了各種陸地生物,人類就是其中某些勇敢者的後代,所以人類的身體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其實,之前有關勇敢的勵志故事或者勵志名言,可是還是遠不如這句「人類的身體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來得有感染力。勇敢,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所以我們要激發這種天性,去應對那些橫亘在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才不愧對那些造就了我們的勇敢者的饋贈。

行星,恆星,宇宙的生命長度都是動輒以億年來計,而人的生命長度最多可是區區百多年,相比而言,人的生命長度能夠忽略不計。雖然,人類的生命長度是有極限的,可是生命的寬度卻沒有人明白它的極限所在。所以,我們人類所該追求的不是如何延長生命的長度,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長度里,拓寬生命的寬度。生命的價值不在其長度,而在其面積。所謂生命的面積,在我看來,是指其對這個社會或者這個社會的某個組成部分所產生的影響。當然,所謂的影響必然是推進社會發展的正面影響。

人類在這個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是極其渺小的存在,但我們的出現卻是宇宙的饋贈。我們應當珍惜,珍惜我們的生命,珍惜孕育生命的地球。

元宇宙觀後感篇4

前幾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上,老師給我們播放了科教片《宇宙與人》,看完以後,有很深的觸動,寫寫自己的感想。

根據現代人類的推測,宇宙起源於150億年前的大爆炸,爆炸後宇宙在不停的膨脹,不斷的變化,這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中的變化、發展是相符合。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無窮多個類似於我們銀河系的星系,而在銀河系當中,又有數不盡的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就單單太陽系,又有八大行星,若干衛星,地球只是行星中普通的一個。

太陽表面溫度是6000度,其中心達1500 萬度,之所以有這樣的高溫,是因為太陽內部不斷發生著劇烈的核聚變。四個氫原子核聚變成一個氦原子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是我們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但是太陽內部的氫原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隨著核聚變的進行,太陽內部氫原子的數量不斷減少,其剩餘的氫原子大概還夠消耗40多億年。當氫原子消耗完以後,會發生另一種新的聚變,由氦原子核聚變形成碳原子核,這時候發生的聚變會產生更大的能量,釋放出更多的光和熱。慢慢的,大概90億年過後,太陽會變成白矮星,不再發光發熱。

我們很不幸,太陽已經燃燒到了中年,它不可能無窮盡的一直向我們提供能量;我們又是很幸運的,起碼我們還有剩下的40億年時光去探索其他的星球,去發現其他的居住地。這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立統一原理又是相通的。

宇宙那麼大,宇宙中的星系、星球不計其數,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僅僅發現地球上存在生命,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體現了馬克思哲學上的偶然性。但是,生命會在地球這顆星球上出現有其必然的原因,適當的日地距離,才形成了地球上適宜的氣候條件,各種綜合的條件組合到一起,就有了形成生命的必然條件,因此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現,又是馬克思哲學必然性的體現。

人世間最奇妙的東西大概就是生命了,各種最初的、簡簡單單的化學因素,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形成各種化合物,經過不斷的組合,竟然形成了最簡單的生命,自然界的神奇魔力不得不讓人驚嘆。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海陸的變遷,各種有生命的生物也在不斷的進化,一些落後的物種不斷的被淘汰,有優勢的物種不斷進化下來,從最初的海洋單細胞生命,到多細胞,再到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經歷了成千上萬的年演變,才到智能人類,這體現了宇宙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生物也是不斷進步的。

相比於整個宇宙的歷史,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猶如劃過夜空的流星一樣轉瞬即逝,是選擇碌碌無為還是選擇充滿追求,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時刻不忘的問題。前者的命運,如同一顆宇宙塵埃,在生命終結的一剎那,將無聲無息地消沉在這無邊無際的宇宙之中。人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每一秒的時間,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暫的生命在瞬息之間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元宇宙觀後感篇5

周日的下午,窗外是一個霧霾天,坐在宿舍看完這部《宇宙與人》,渺小和偉大這兩種感受居然同時湧上心頭。

宇宙,這個概念實在是太大,現在人類也只是對宇宙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已。站在宇宙的角度上來看,地球文明,甚至連太陽系都不值一提,我們人類的歷史就更不用說了。但是不知是宇宙對人類的偏愛還是其他什麼原因,種種對人類有利條件一個個相繼產生了。在銀河系中我們的太陽遠離超新星,在太陽系中我們的地球距離太陽也是處於適中位置,自身的熱核和旋轉阻隔了太陽風對地球表面生命的殺戮,再加上地球上水資源豐富,生命在海洋中艱難生存了下來,在4億年前的某一天,一個海洋生物踏上了陸地,從此生命開始了更高層次的進化,人最終這個最偉大的物種終於出現了。生命是渺小的,但居然也是如此偉大。

作為一個科幻迷和劉慈欣的忠實讀者,宇宙和人總是顯得那麼不可分割。如果宇宙沒有人類,那該會是多麼單調而乏味(不過不排除我們會作為另一個智能物種存在),而人類在不斷的發展中也在宇宙中創造著神奇。登月,空間站等等這些創舉就是發生在一百年之內,而太陽留給人類的時間足足有40億年,我想人類肯定能走出太陽系,走出銀河系,說不定還真能見到「三體人」,當然這些我是見不到了,很是遺憾。

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影片結尾一個人沿著時空隧道奔跑的時候我忽然想起來其實我早在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就看過這部電影,難怪影片中中國還在研究核電站,冥王星還沒踢出太陽系大行星之列。至於影片中提到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迷,前幾日正好在economist上面看到一篇文章《kingdomcome》,上面提到中國正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也許很快歷史中的這一空白將被填補。

元宇宙觀後感篇6

作為20xx年的科教大片,很多人應該都看過《宇宙與人》,因為當時似乎是作為破除偽科學的任務來進行的,基本所有單位和學校都會組織大家觀看。我看過兩遍,父母單位組織時看過,學校組織時又看了一遍。

也許大家一直對科教片從來就沒有什麼好感,但《宇宙與人》確實讓我耳目一新。一方面因為影片運用了大量三維動畫(長達45分鍾),把宇宙和很多抽象的概念形象地展現出來;在15分鍾內的真實畫面中,編導也煞費苦心,選用了許多色彩艷麗的自然風光及人文景觀,而且大多採用快鏡頭的拍攝方法,與三維動畫相結合,讓人從宇宙的角度看待歲月的流逝、空間的轉移,給人一種時空感、滄桑感。

另一方面,影片中也飽含了作者自己的情感表達,處處體現著一種宇宙與人的關系,體現著一種人文關懷。宇宙孕育了地球,地球孕育了人類。在宇宙中,像地球這樣剛好具備產生生命所有條件的星球是十分稀少的,至今能確切肯定的也只有地球。而在地球上數以萬計的生命中,又只有人類進化出了智能。經過了幾十億年的發展變化,現在的地球正處於最穩定的運轉時期,是最適合居住的:大氣層擋住了有害的射線,讓溫暖的`陽光撫摸大地;月亮經過長期的公轉,減慢了地球的自轉,使得地球每天都有24個小時,正如影片中所說「月亮給了我們足夠做美夢的時間」。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舒適、祥和的時期。作為智能生物,人類是偉大的;生活在地球上,人類是幸運的。

還記得這樣一組畫面:當影片快要結束時,所有的生物,從原始到現代,按時間漸次出現在一級一級的階梯上。階梯不斷旋轉,鏡頭不斷升高,在音樂緩緩達到高潮時,人出現在了階梯最寬的頂層,傲首生靈,眺望前方。頓時讓人感到一種心潮的激昂、熱血的沸騰,這是一種人類的自豪、生命的驕傲。這種感覺並不是人類隨意主宰地球的權利,而是珍惜生命、愛護地球的責任與使命。「morepower, more responsibilities」,這也是作者想要通過影片告訴我們的。

其實,科教片、記錄片可以算是很好的電影題材,雖然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令人窒息的絢麗特效,但其內容的豐富是無可比擬的。近年來的題材如《故宮》、《圓明園》等,無不以自己磅礴厚重的歷史底蘊征服觀眾,看似緩慢的節奏和娓娓道來,卻帶領我們在宏偉的時空中穿梭。

也許《宇宙與人》的創作初衷並不是與偽科學作戰,僅僅是作者自己的創作流露。但特定的時期賦予了它這個意義,正如影片播放前加上了一個宣傳破除封建迷信的短片一樣,但也一定程度上為歷來就缺乏商業宣傳和炒作的科教類電影推波助瀾了一把。無論如何,《宇宙與人》還是值得一看的:人因為宇宙而生存繁衍,宇宙因為人而更加精彩。

元宇宙觀後感篇7

高中的時候,政治教師就說過「事物聯系的普遍性」的哲學觀點。我真的想不明白天空中飛揚的塵埃和我們人類有什麼關系,按我的觀點,如果硬要把我們人類和塵埃來上關系,那就是,塵埃對我們的健康有影響。無機界又怎樣和豐富多彩的有機界拉上關系呢,實在令人費解。

影片中有這么一句話「自從人類發現了這種叫基因的機構之後,就能夠相信,哪怕是塵埃,只要經過異常精緻的編排,就能締造出生命這樣高級物質形態,並且,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它就能演化出質能。」一句多麼蘊含科學哲理的話啊。再看看影片,我們明白宇宙的開端並不是那麼的豐富,而是極端的單調,僅有氫元素和極少量的氦元素。我們都明白,沒有重元素的參與,我們的這個生物大世界肯定不會這樣豐富多樣!而這些重元素必定就是靠氫、氦兩種元素演化而來。所以,物質是普遍聯系的,說的俗一點,他們就像有同樣的祖先。當然,事物聯系的普遍性並不能只是追溯到它們都是有氫、氦演化而來的。但這恰好能說明「哪怕是塵埃,只要經過異常精緻的編排,就能締造出生命這樣高級物質形態,並且,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它就能演化出質能。」所以,我們人類和塵埃的聯系並不只是限制於「塵埃對我們的健康有害」。同樣,無機界和有機界的聯系是那樣的緊密,我們清楚,萬物由氫、氦演化而來,無機發展到有機,過程是那樣的漫長。這個世界,不會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恩格斯說過「當我們深思熟慮地研究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我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此刻我們眼前的,是一幅有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

是啊,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的聯系是多樣的,就塵埃與基因的聯系而言,我們能夠去嘗試演化出我們所需要的東西。我相信,聯系必定有可取的一面,我們得好好利用那種本質聯系,為我們這個生物世界,為我們的宇宙發展供給加速劑。

元宇宙觀後感篇8

上周,我們在課堂上觀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與人》。在經歷了一個小時的視覺洗禮後,我感慨萬千,從中也更深刻地了解到了星光燦爛的宇宙和智慧的人類。

宇宙,星光燦爛,其中深藏著物質運動的偉大力量。它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宇宙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按其自身的規律不斷地自發演化,展現出發展的多樣性。150億年前,宇宙誕生於一個大爆炸中。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在它的瞬間的膨脹中,溫度開始下降,能量演化出物質。大爆炸和引力的抗衡,使物質和諧地分布在宇宙的各個角落。現在的宇宙像氣球一樣還在不斷地膨脹,不斷地演變,不斷地運動。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恩格斯說:運動,就它被理解為存在方式,被理解為物質的固有屬性這一最一般的意義來說,囊括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從單純的位置變動起直到思維。運動是標志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范疇。運動是絕對的,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

在浩瀚宇宙的面前,人類是多麼的渺小。目前,人類看到的宇宙依然是很有限的,我們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也就是宇宙還有很多事物未被人類認識,但這並不意味它們不可認識。因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認識的東西,不存在不可認識的東西。隨著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和認識將會不斷擴展和深化。

50億年前,太陽系誕生。太陽是我們擁有的一顆恆星。它的原子核燃燒出來的光輝對地球的生命是最根本的。講到生命,應該說,生命的誕生是宇宙的偉大創舉。特別是人類的誕生,更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人類的出現,可以說是最終實現了宇宙的物質向精神的飛越。通過500萬年的進化和演變,目前人類已經生活在一個快速節奏的現代文明之中。作為智能生命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刻都展示出更優秀的生存風采,正是這種不斷趨於完善的智能文明的社會結構,使人類贏得了整個星球,並且正進入對地球以外空間的開發時代。人類已經飛向其它星球。

今天,人類對宇宙已經看得更遠,理解得更深刻。這種理解使我們已經能夠認識宇宙作為一個整體的物質運動,並且更加明確地認識到,我們是物質運動的結果。比起整個宇宙的歷史,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是選擇碌碌無為還是選擇充滿追求,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時刻不忘的問題。顯然,人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對人生充滿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我們的地球。充滿追求,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暫的生命在瞬息之間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我們相信,一個還擁有40億年太陽光輝的智能生命,將不會辜負如此厚愛我們的宇宙。

熱點內容
定製區塊鏈農場 發布:2024-05-14 22:02:03 瀏覽:352
比特幣合約是怎麼操作的 發布:2024-05-14 21:40:09 瀏覽:242
零幣礦機下載a卡 發布:2024-05-14 21:39:02 瀏覽:768
比特幣錢包app下載 發布:2024-05-14 21:19:10 瀏覽:547
挖礦245去哪升 發布:2024-05-14 20:57:19 瀏覽:976
講故事的軟體有一期講比特幣 發布:2024-05-14 20:39:16 瀏覽:636
以太坊幸運十二生肖 發布:2024-05-14 20:24:43 瀏覽:71
比特幣實現財富自由 發布:2024-05-14 20:22:24 瀏覽:323
比特幣是哪一年被發明的 發布:2024-05-14 20:07:56 瀏覽:830
軟體工程區塊鏈學院 發布:2024-05-14 20:04:44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