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元宇宙
A. 元宇宙和VR的區別是什麼麥客存儲-元宇宙就是虛擬現實VR嗎
元宇宙區別於VR最大的地方在於概念比較大,也可以說元宇宙包含了VR,其只是元宇宙的一種應用表現方式,元宇宙除了VR還有游戲、金融、社交、購物等多種,具體可以參考公號教程圈的元宇宙課程,基本上講的比較全面易懂。
B. 元宇宙和虛擬世界之間有什麼區別
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這一概念聽起來像虛擬現實,也確實融合了虛擬現實,但是二者並不完全相同。
那麼,元宇宙到底是什麼?你是否需要用一個Facebook旗下的VR頭顯才能訪問元宇宙?
元宇宙是什麼?
元宇宙的概念不是最近才發明的。然而,許多人卻是現在才第一次聽說元宇宙。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小說《雪崩》中。在小說中,元宇宙是一個融合了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互聯網的虛擬共享空間。
Facebook和其他科技公司宣布的元宇宙概念似乎與上述描述非常相似。雖然其確切的定義似乎因人而異,但是它基本上是一個更強調虛擬世界的新版互聯網。
與使用瀏覽器訪問網站不同,用戶將來可以選擇使用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進入虛擬世界來獲取信息。
元宇宙 VS 虛擬現實:區別是什麼?
只要你讀過任何關於元宇宙的文章,就很難忽視它與虛擬現實的諸多相似之處。然而,兩者之間還是存在一些重要的區別。
如果你想要理解虛擬現實和元宇宙之間的區別,以下是二者之間的六個主要區別:
1
虛擬現實定義明確,元宇宙則不然
虛擬現實和元宇宙之間最顯著的區別是,虛擬現實現的定義很明確,而元宇宙定義不明。
根據馬克·扎克伯格的說法,元宇宙是「一個具象的互聯網世界,用戶不僅僅是瀏覽內容,而是身臨其境」。微軟公司在一份最近發布的聲明將其描述為「一個持久的數字世界,由人、地點和事物的數字化身組成」。
扎克伯格介紹:Facebook改名Meta
與我們對虛擬現實的理解相比,這些描述相當模糊,也有可能這些科技公司本身對元宇宙就沒有一個完整的定義。
根據Facebook的說法,公司更名是構建元宇宙的必要舉措,他們想要一個能更好地代表其工作內容的名字。但這肯定不是這么做的唯一合理原因。Facebook正在經歷形象危機。
也可以這么說,元宇宙只不過是一個流行詞彙,用來描述現有互聯網的技術進步。
2
不屬於任何一家公司
關於元宇宙的另一個潛在問題是,到底誰可以定義它。
作為Oculus Rift的所有者,Facebook公司在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與此同時,他們只是VR這個龐大行業內的一家公司而已。
C. 信息安全行業就業前景如何
您好,我們是社會層面教授信息安全,叫15PB,我站在我們的角度上,大致說一下我們對這個行的的認知及看法。
信息安全的就業前景:
大的方向來說,不管是在國家政策,還是企事業單位對這一塊都比較上心。相關法律的出台實施,企事業單位尤其是互聯網公司對安全的重視,大學開設信息安全專業並設為一級學科,都能看出這一塊的前景趨勢,不管是底層安全、web安全、網路安全、還是為未來物聯網做准備的硬體安全。發展空間都很大。
前景好,市場廣闊,是利好因素,對就業有一些幫助,但不是主要的。信息安全就業主要還是看實踐和技術,你能不能分析代碼,能不能高效的挖洞,逆向有沒有思路,加密解密,加殼脫殼這些。要比你那一紙證書和頭頭是道的了理論知識重要得多。很多大學信息安全專業畢業生,例如提問題的你,幾年大學下來連安全的格局、形式和以後主從事的方向都很迷茫,沒有很強的目標性,自然找不到工作。學再多的知識也只是外家功夫而不是內功。
建議:不盲目學習,在web安全、底層安全、網路安全、硬體安全(市場不太成熟)中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深入鑽研,方向不同學的內容也有所不同。
信息安全的就業方向:
我們boss(《黑客免殺攻防》的作者任曉輝)給信息安全定了三個就業方向,是從技術角度上來說,滲透測試相關(腳本、網路)、協議分析相關(逆向、網路)、底層安全相關(內核、驅動)。但我覺得這個太專業。我通俗點給你們說吧。
1、國家路線(主要針對高校畢業生):政府機關、保密局、軍事部國防部、國家相關安全部門、銀行、金融證券、通訊電信業,主要從事各類信息安全系統、計算機安全系統的方面的安全防護工作。
2、IT相關、互聯網公司、大型企業單位:
(1)游戲公司的游戲安全崗位、游戲保護機制。
(2)360、金山、瑞星等殺軟公司的病毒分析崗位。
(3)大型互聯網公司如BAT的信息安全部門。
(4)安全類公司的軟體漏洞挖掘崗位。
D. 元宇宙是一款游戲,還是說只是游戲的一種概念模式而已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投資機構、科研院所、大學學者發表專題報告或文章,來闡述元宇宙的思想、概念、發展趨勢和未來場景。但由於,第一個將元宇宙概念寫進招股說明書的Roblox,是一個玩家可以自建內容的游戲平台,因此,也有人就認為元宇宙是類似於Roblox所打造的3D虛擬世界平台,或者是更加沉浸式的VR游戲。那究竟元宇宙是不是游戲呢?其與游戲又有何分別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兩個話題。
針對第一個問題,元宇宙與游戲毫無疑問是有關系的。但元宇宙卻並非是單一的游戲。准確地說,元宇宙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擴展現實(XR)、區塊鏈、雲計算、數字孿生等新技術下的概念具化。他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鏈上開源生態系統,應用場景也不僅僅是娛樂,而是可以在平台上社交、學習、工作、購物、看劇,看展覽、運動、甚至投資理財等等同時進行的平行數字世界。因此,我們說,元宇宙不等於游戲,游戲只是元宇宙更好的表現方式。
而對於第二個問題,我們則需要從元宇宙的六大特徵出發,進行分析。
l 沉浸式:極致沉浸式體驗。
l 社交性:現實社交替代。
l 開放性:玩家可自由活動;向第三方開放介面。
l 永續性:永續運營。
l 豐富的內容生態:活躍的創作者經濟。
l 完備的經濟系統:打通虛擬與現實文明規則。
由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分析得到,元宇宙與游戲有以下幾大區別:
其一、極高的自主性
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游戲的NPC與劇情都是由游戲開發商提前設定好、製作好的,用戶並不能左右主線劇情;而元宇宙將用戶從體驗者轉變為內容生產者,用戶擁有非常高的自主性。
其二、區塊鏈為基礎的經濟系統
這是元宇宙和游戲最大的不同,對於游戲來說,每個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和文明,但元宇宙的文明是靠鏈接現實世界的經濟系統來運轉的。
其三、獨立私密的身份
和普通游戲的獨立身份不同,元宇宙的每個用戶都是唯一,並且要實名的。就像你玩王者榮耀,每個人雖然都可以選擇同一個角色, 但是角色的ID是不同的,可是角色背後到底是張三李四其實不知道,因為只要張三李四都喜歡游戲,賬戶隨意切換都可以。
但元宇宙就會有很多用戶的私人數據,不僅是游戲上,還要自己的數字資產,試想你會給你朋友是用你的微信賬戶嗎?顯然不會。
其四、高沉浸、低延遲、隨時隨地
相比大型VR游戲,元宇宙更加依靠基礎通信設備,主要是其需要大量的數據傳輸,包括平台畫面素材、動畫效果等等,這對網路有了非常高的要求,要像真的實現黑客帝國那樣,元傳輸要像畫面媲美現實世界,現有的移動通信網路速度和寬度肯定是不夠的,同時隨著接入的設備越來越多,設備的聯通下多樣化數據生成,更加需要網路,才能讓用戶有沉浸、低延遲的體驗。設備對視覺、聽覺、和身體感覺去還原用戶在元宇宙的真實場景,增加用戶的沉浸式感。
以上就是「元宇宙是不是游戲呢?其與游戲又有何分別呢?」兩個問題的詳細解答。作為行業領先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歐易始終堅持在平台功能和產品層面為元宇宙生態賦能,不僅推出了統一賬戶和組合保證金賬戶,推出了MetaX、DEX和Dapp等生態產品,還搭建了NFT市場並不斷推進OEC生態建設。而今歐易從一個簡單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逐漸過渡為了加密經濟的生態建設者。我們有理由相信歐易後續將持續元宇宙賽道,為廣大群眾構建共創、共享、共治,並可自由交易、投資、消費、娛樂、創造的元宇宙世界。
E. 《2022中國大健康產業(數字)大會暨大健康+元宇宙數字賦能峰會》協辦單位的門檻和權益具體情況如何
1. 我也在考慮要不做協辦單位,前幾天咨詢了一下,不過目前名額不多了。協辦單位2萬一個,權益倒是蠻多的,比較看中的他的10分鍾路演還有宣傳推廣吧,主要是看一下這些主辦方還有主委會成員背後的流量和資源靠不靠譜。給你也參考一下:
10分鍾路演,價值8萬;
2間酒店2晚,價值0.5萬;
VIP貴賓票500元*5張=0.25萬,貴賓沙發席個人IP寫真打造及推廣,價值0.5萬元;
品宣行架3*6米製作發布+展示台桌椅價值0.5萬;
電子會刊2500元/1P*1P=0.25萬元;
所有廣宣打上「品牌贊助logo,線上線下覆蓋千萬+流量爆光,價值10萬元;
會務其它資源服務。
主辦方譚建中你認識吧,還有做全網霸屏的王九山也是這次的媒體支持、應該是有點來頭的,唐頓、無崖子、管鵬、鄭九洲、萌大、奮斗哥、林健宏、劉東明、梁達這些是組委會成員,大咖倒是蠻多大咖,不要給整個撲街就好,這年頭宣傳的是一回事兒,實際也可能是另一回事,都不好說,要做協辦的話最好還是和這主辦或者是組委會成員再詳細聊聊,我也在猶豫當中。可網路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