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幣圈交割

幣圈交割

發布時間: 2024-08-09 20:42:40

① 幣圈交割日不交割行嗎

不行的,交割日就意味著這個品種的交易徹底結束了,摘牌了。人家搞這些交易品種,本質就是為了圈錢賣幣的,人家錢圈到手了,就沒必要在繼續支出成本圈養交易平台了。交割了,錢就等於徹底給人家了,幣就徹底砸自己手裡了

② 幣圈合約怎麼操作

1.用戶根據對BTC價格趨勢的判斷決定多空方向,並根據時間長短選擇合約類型。目前OKEX(https://www.ouyi.xin/)提供三種合約類型,分別是:當周,下周,季度。
當周合約指在距離交易日最近的周五進行交割的合約;下周合約是指距離交易日最近的第二個周五進行交割的合約。季度合約是指交割日為3,6,9,12月中距離當前最近的一個月份的最後一個周五,且不與當周/次周/月度合約的交割日重合。
2.用戶選擇合適的價格與數量成交。
用戶購買合約時,所需的保證金為成交時刻與合約價值等值得BTC數量除以杠桿倍數。只有賬戶權益大於等於交易成功後保證金的數量,用戶才能進行委託操作。
3.保證金
在建立合約交易賬戶時,用戶需要選擇保證金模式,不同的保證金模式的交易保證金計算方法和風控制度不同。在無持倉無掛單時,即所有合約的保證金為0時,用戶可以更改保證金模式。
採用全倉保證金模式時,賬戶內所有倉位持倉的風險和收益將合並計算,全倉保證金模式下,開倉的要求是開倉後保證金率不能低於100%。
採用逐倉保證金模式時,每個合約的雙向持倉將會獨立計算其保證金和收益,只有開倉可用保證金大於等於開倉所需的保證金數量,用戶才能進行委託。而逐倉保證金時,每個合約的開倉可用保證金可能不一致。
4.成交後,則用戶持有對應多空方向的倉位。
全倉保證金下,用戶的賬戶權益將根據最新成交價增加或減少;全倉模式下,當用戶的賬戶權益,10杠桿下,合約賬戶權益不足保證金的10%,20倍杠桿下,BTC合約賬戶權益不足保證金的20%時,系統將會對這個倉位進行強制平倉。而逐倉保證金下,用戶某合約某方向的倉位的未實現盈虧將根據最新成交價增加或減少,而保證金將不會變化。當用戶某合約某方向的倉位的保證金率小於等於10%(10倍杠桿)或20%(20倍杠桿)時,系統將會對這個倉位進行強制平倉。

③ 幣圈的永續合約怎麼理解

根據合約計價單位和繳納保證金基準單位的關系,永續合約分為正向合約和反向合約。所謂反向合約也叫幣本位合約,即以USD計價,以對應數字資產幣種收取保證金和計算盈虧。正向合約,即以USDT計價,以USDT作為保證金和計算盈虧的合約。

因為具備這些特點,套利者使用永續合約執行策略時,不需要擔心合約交割而價差還沒有向預期方向變化而產生額外的換倉成本,可以長期持倉,不受交割期的影響,可以使你的交易更加靈活。套保者也可以使用永續合約可以方便地選擇套保時間。

OTC交易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出入金要准備專卡專用,資金流動是會感染的,互相轉賬,只會導致卡全部被凍結,給個人圖增煩惱,並且切勿使用工資卡,這樣出金被凍結後,不僅影響到生活還會影響到工作。

使用銀行卡去做出金准備前,應該先測試一下銀行卡是否仍然可以正常使用,不要事後拍斷大腿,小心使得萬年船。

在交易所進行交易時,我們有的時候會發現盤一價格和其他價格比特別突出,這種情況的商家,一般都來路不正,雖然交易所有對商家的審核和平台風控盡責的義務,還是會被人抓住可乘之機,反洗錢是銀行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強加給交易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幣圈

④ 當初稀里糊塗買了20000枚比特幣的人,現狀如何

比特幣市場是一個極度瘋狂的市場,有的人在一夕之間成為了億萬富翁,也有的人被割了韭菜,人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都演繹得淋漓盡致。了解比特幣市場的人,應該都知道此前比特幣的價值只有1000元人民幣,但是到2017年就上漲到17000元,這樣的升值速度,與之相匹配的利潤也大得驚人。比特幣是在2009年出現的,彼時比特幣的價值只有0.1美元,再看2017年的價格,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如果有人在比特幣剛出來的時候就持有大量的比特幣,現在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富豪。

當這位工程師成為億萬富翁之後,他就開始環游世界。事實上,他早就有環游世界的想法,但是由於經濟的原因,一直沒有實現。現在,這位工程師可以自由自在了生活了,實現自己環游世界的夢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位工程師也表示,雖然自己原本的工作很不錯,可以為他提供穩定的收入,但是他一直都夢想著環球世界,探訪各個國家的朋友。現在,他正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憑借著賣出比特幣得到了上億資產,也足夠他一輩子揮霍。

⑤ 如果虛擬貨幣的交易平台倒閉了,那麼裡面的貨幣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2017年9月4號以後國內不就倒閉了一些嗎?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因為伴隨著區塊鏈熱潮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關於數字貨幣領域,不少小平台跑路的消息。

此前 歷史 上最著名的就是日本的門頭溝倒閉,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傳出有關賠償的事情。其實在2017年9月4號以後,因為一些政策原因,禁止一些數字貨幣交易平台國內的很多數字貨幣平台紛紛關門大吉。

此前比較著名的雲幣,比特爾,比特時代,聚幣等等都會進行相應的數字貨幣清點工作,每個平台留出的時間不同而最少的好像也有三個月的時間,大多數平台都會永久保留。

也就是說你有足夠的時間去提取你自己的數字貨幣,其實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用自己的電子錢包,平台只是一個交易機構前段時間的幣安被黑客攻擊事件也為我們敲醒了警鍾。

對於一些小作坊交易平台來講看上的都是非常龐大流水手續費和上幣平台費,這些小作坊平台是真的會捲走你所有在平台上的數字貨幣。
挑選一些國際上有名的大交易平台,以及數字貨幣及時提到自己的電子錢包中去才是正確保護自己資產的方式。

一、首先要知道,如今數字貨幣的交易平台都是在海外注冊,交易數字貨幣存在很大的風險,如果平台倒閉,國內的投資者很難進行維權,在這里希望大家投資要謹慎。

二、數字貨幣就是一串代碼,而各大平台有自己的熱錢包,一般投資者有兩種選擇。 1.一種選擇是將幣放在交易平台的熱錢包內,方便隨時交易和提現。 2.另一種選擇是將交易後的數字貨幣提出到自己的冷錢包,當要賣出時再提至平台,(冷錢包相對安全,風險系數低)。

提醒:虛擬貨幣交易所,像許多人說的分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但市面上大部分都是中心化的交易所,你只有用戶名和密碼,但其實所有的虛擬貨幣都在交易所的錢包里,你看到的只是數字。如果交易所跑路那麼網站是打不開的,也就意味著你的資產全都不存在了。但在幣圈有一個最賺錢的就是開交易所的,類似於開賭場的,你見過幾個開賭場的跑路,只要開交易所輕易就不會跑路,交易所都有人站台,跑路的名譽損失比實際損失要大的多。放在交易所還是比較放心,但最妥當的是將自己的資產放到自己可以控制的錢包里。你就可以隨時隨地的控制自己的資產。

如果虛擬貨幣的交易平台倒閉了,那麼裡面的貨幣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數字貨幣交易平台倒閉了,但是幣還存在的!只是你的幣有可能不能拿回來了!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一、平台雖然倒閉,但是平台里的幣仍然存在!

首先幣的存在與否與交易所無關,除非是交易以及發行的平台幣。

數字貨幣是區塊鏈的一項重要應用,而數字貨幣的並不是通過交易平台產生的,交易平台只是存放資產和進行數字貨幣買賣交易的地方!

因此,交易平台的倒閉是不影響幣的本身的存在的,只是這些貨幣的去向不明確,或許是交易所自己經營不善,資不抵債,用於償還了,或許是被黑客盜取了,或者被轉移到了其他賬戶上了。

總之,幣的存在與否與交易所無關,除非是平台自己發行的幣。

以比特幣為例,來看看數字貨幣的產生。區塊鏈技術是一個分布式賬本,由節點共識來決定公鏈的記賬,而算力越大,就越能夠成功記賬,而比特幣就是對這些記賬的礦工的獎勵,俗稱為挖礦!記錄這些賬本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挖礦的過程,誰記錄的最完整最快,誰就能得到比特幣的獎勵。

因此,比特幣的產生在於比特幣公鏈的記賬運行,與平台無關。

所以, 幣是否存在與交易所完全無關,當然,如果你購買的就是還倒閉的平台自己的幣,估計可能會不存在!即使存在因為交易所倒閉,這些幣也沒有價值了,相當於歸零!

二、平台倒閉,一般情況下,你存放在平台的資產(數字貨幣)將無法取回。

如果你擁有數字貨幣,一般都會進行交易,通過交易變現。

用戶如果想要將幣賣掉,一般可以有兩種操作:

一是直接找好買家,從錢包直接轉賬進行交易。這樣,就不用通過交易所,但是私下的交易風險可能更大,而且,買家也並不太好找。

二就是通過交易平台開進行交易,一般說來,大部分人都會選擇交易所交易,這樣有更多的機會。而要通過交易所進行交易的話,就必須把幣轉到交易平台,才能完成交易。因此交易所也就成為臨時資產的儲存地方。如果交易所平台倒閉,無法進入交易所,那裡面的幣也就無法轉走,或者即使進入交易所,也可能因為平台本身的故障或者其他因素,無法轉移。

所以, 如果要通過交易所進行交易,在交易時,你的幣必須要存儲在交易所的,這樣就相當於將自己的幣交給了交易所,就像將錢放在銀行是一個道理,雖然自己擁有賬戶和密碼,但是如果交易所倒閉了,那資產肯定也就取不回來了!

這也是中心化交易所的最大弊端

而幣圈經常出現的交易跑路、黑客盜幣導致用戶損失等也基本上是因為這個原因造成的!

但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就不一樣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賬戶是你自己的,通過交易所交易時,實際上只是調用了交易的鏈上智能合約,而資產始終都留在自己的私人賬戶里。只要你的密碼和私鑰沒有丟失,資產就是安全的。

不過目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發展還不夠好,幣種比較少,因此大部分還是選擇的中心化交易所。這個時候就要 盡量選擇那種實力雄厚,技術更有保障的安全、可信的交易所。

同時 如果個人資產數量比較大的話,交易結束後盡量轉移到自己的錢包存儲,需要交易時再轉到交易所就可以了

所以,交易所倒閉,幣是不會消失的,只是可能你無法再擁有這些幣了。

虛擬貨幣交易所,像許多人說的分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但市面上大部分都是中心化的交易所,你只有用戶名和密碼,但其實所有的虛擬貨幣都在交易所的錢包里,你看到的只是數字。如果交易所跑路那麼網站是打不開的,也就意味著你的資產全都不存在了。但在幣圈有一個最賺錢的就是開交易所的,類似於開賭場的,你見過幾個開賭場的跑路,只要開交易所輕易就不會跑路,交易所都有人站台,跑路的名譽損失比實際損失要大的多。放在交易所還是比較放心,但最妥當的是將自己的資產放到自己可以控制的錢包里。你就可以隨時隨地的控制自己的資產。

這得換個說法,幣是還在的,只是你的幣不在了。

縱觀數字貨幣交易所發展歷程,就是交易所倒閉的過程。幣圈有個笑話是交易所比幣還多,跑路的交易所不在少數。前面已經有人提到,交易所分為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我再用白話說一下。

現目前中心化交易所是主流,被大眾所接受,這就不舉例了。誰掌握私鑰,誰就擁有那部分的數字資產。那麼,中心化交易所的充值的本質是,所有用戶在區塊鏈上的幣(token)都充值到交易所的同一個數字賬戶,而賬戶私鑰就掌握在交易所創始人手中,從充值開始,你的數字資產已經不屬於你了。於此同時,交易所為了讓你安心,給你開張證明,證明你有多少幣,你就拿著這張證明去他開的交易所交易吧。看到這兒懂了吧,你看到交易所app里的幣數量,就是交易所給你的一堆數字,交易所里的數字可以無中生有,要多少有多少。而用戶真正的幣,已經在創始人私人錢包里了。如果交易所倒閉跑路,或者創始人掛了(這是真實案例),那麼用戶的幣是真沒了。

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如今還是襁褓中的嬰兒,它們有的內嵌到數字錢包里,有的是有自己的賬戶體系+app。私鑰掌握在用戶手中。通過智能合約,用戶資產託管在鏈上,在鏈上撮合交易或者鏈下撮合、結果上鏈。那麼,去中心化交易所不會倒閉嗎?不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只是解決了數字資產無中生有的問題。內嵌錢包去中心化交易所,只要掛單出去,這時資產也不屬於用戶,如果恰巧這時交易所如果跑路,幣沒了,你也拿他沒轍。有單獨賬戶體系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拿EOS鏈舉例,智能合約是可以修改的,現在託管在鏈上的資產是用戶的,但是如果交易所作惡要修改智能合約,你的也可以變成我的。那這怎麼行呢,去中心化交易所怎麼能這樣呢,一些有節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就想到了多簽,交易所要修改智能合約,至少要找其他幾個不想乾的人一起簽名後才能更改智能合約。簡單點就是,我這有把密碼鎖,要四個人同時在場輸入密碼才能打開。如果交易所倒閉,用戶可以通過智能合約特殊介面把幣從鏈上找回來。但是,這也不是絕對安全,這只是單一鏈上,如果涉及到跨鏈,跨以太坊或其他公鏈,這個智能合約就不起作用了,用戶只能取回EOS鏈上的資產,其他鏈上的則找不回。

因此,保管在去中心化錢包里的幣才是你的資產,私鑰就是一切。少量、頻繁交易可以放在主流大交易所,大量不常交易的資產還是放自己錢包穩當。

虛擬貨幣的存在取決於二個條件,一個是以互聯網為支撐的區塊鏈技術出現,另一個是有一批吃了飯閑著沒事乾的食利階層存在。

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就如同房產中介平台一樣,只要有房產交易需求的存在,有木有交易平台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這種買賣交易關系。

房產交易是物錢交換,而虛擬貨幣(比特幣、萊特幣)是以一串特有數字為標的物進行交易。 只有這串數字被認為有一定價值,那麼交易就會永遠存在。

我們已經從一個「物—錢—物」交換時代,變成了一個「錢—物—錢」的時代。以生存基礎的實物交換功能,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金融、 娛樂 、休閑等虛擬層面的需要。

標的物已經成為一種媒介,到底是食物、衣服、房子、土地、企業、品牌、軟體、 游戲 、作品、石頭、股票,還是一個簽名、一幅畫、一句問候,或者是一串數字。其實關系都不大,也不重要。

那不過是一種媒介,一個過客而已。一開始就沒有準備擁有它。因此,虛擬貨幣的出現也是這個時代的必然。

世界已進入兩條腿走路的時代,一條腿為基本生存,另一條是虛擬(含金融、精神)世界。

虛擬貨幣不會消失,還會更加的瘋狂!

完全有這種可能性,所以找一個靠譜的平台很重要,但是現在的平台說實話都很難保證安全性。

怎麼保證投資安全

提幣 ,如果你是准備長期持有,你可以在平台買完以後把幣提出來,這樣就不怕平台跑路了,雖然有點成本。

找可靠的平台 ,國內原來還是有一些比較大的平台,你可以參考一下,這里不太好做推薦

為什麼有風險

比特幣的交易二級市場交易有點類似紙黃金的概念,大部分情況下沒有實物交割,如果平台甚至都沒有真正做到與比特幣進行掛鉤,只是虛擬交易,那就非常麻煩。你的投資其實後面並沒有真實的比特幣。

因為國內競爭比特幣的交易平台,所以現在交易平台如果想在國內開展業務都是打擦邊球,在海外設立交易平台,通過一些技術手段繞開監管。但是對於投資者就存在一定風險。


平台跑路,幣肯定平台搞走了!所以野雞交易所是有風險的!最好去頭部交易所,頭部交易所一般雖然注冊在境外,好多境外也是有牌照的!另外就是頭部交易所搶錢一樣,沒人會放棄搶錢的資格!

有統計顯示比特幣的交易量98%以上是中國人玩的,被套在裡面的幾乎都是中國人,我們坐下喝酒看戲,看看這些人是如何表演,如何自救的!

⑥ 問一下,比特幣合約交易選哪個比較好

您好,比特幣合約,是指無需實際擁有比特幣也可進行交易的合約。 它與必須實際持有數字貨幣才可進行的幣幣交易有很大不同。比特幣合約使你能夠預測比特幣的價格走勢和對沖風險。 這種交易方式,意味著你投資的是價格趨勢,而非資產本身。在交易比特幣合約時,你可以決定做空還是做多。 選擇做多,表明你預計比特幣價格將會上漲。 另一方面,選擇做空表明你預計價格將會下跌
合約交易所篩選標准:第一,看指數價格機制。好的交易所會綜合採用多家大交易所的現貨指數,一來代表市場整體水平,二來價格不會被人為操縱,更加安全。第二,看同幣種持倉方向。好的交易所允許雙向持倉來降低風險,大部分交易所只允許單向持倉,比如你在同一個賬戶內做空BTC的同時不能再做多BTC,但是好的交易所允許投資者雙向持倉,這對於做套期保值者來說可以有效對沖風險。第三,看合約品種。好的交易所合約品種更豐富,滿足不同人的操作需求,一般分為交割合約和永續合約兩種,交割合約最顯著的特點是有交割結算日期,而永續合約則沒有。第四,看穿倉機制。好的交易所有平台保險基金來彌補穿倉損失,但大多數交易所的穿倉機制是全盈利賬戶分攤或者ADL減倉機制。全盈利賬戶分攤就是將所有合約的爆倉單產生的穿倉虧損合並統計,並且按照所有盈利用戶的所有收益作為分攤基數進行分攤的操作模式,說白了,你憑本事掙的錢還要分出來給穿倉的人擦屁股;ADL減倉機制即當投資者被強制平倉時,他們的剩餘倉位將被交易所的強平系統接管。如果強平倉位未能夠在市場平倉,並且當標記價格達到破產價格時,自動減倉系統將會對持有反方向倉位的投資者進行減倉。減倉的先後順序將根據杠桿和盈利比率決定,說白了,如果你的對手太弱雞,你的杠桿比例和倉位可能會被減少,同樣你的收益也會減少。而保險基金機制則更加客觀,不會動盈利者們的蛋糕,而是由平台基金全額承擔穿倉損失。第五,看杠桿倍數。不少交易所只有10倍、20倍的杠桿,對於新入圈的投資者來說沒有低杠桿練手,對於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來說,也沒有用更高杠桿撬動巨額財富的機會,好的交易所會為投資者們提供多種杠桿倍數的選擇,比如2/3/5/10/20/33/50/100倍,這些常見比例都會提供。第六,看交易費用。這是個不可小覷的費用,不少交易所有著名目繁多且相對高昂的交易費用,種類有手續費、交割費、資金費用等等,手續費的高低也不一而足,大部分區間處在萬三~萬七左右,一兩筆沒什麼,但是積少成多,尤其對於有量化交易需求的投資者來說,費用種類越少、費用越低越有利,能做到萬三的比較良心,能做到萬二的基本是業內良心中的良心。
基本上這些標准下來已經可以篩選出好的交易所,58COIN完美契合以上篩選標准。其合約指數價格綜合採用多個頭部交易所現貨價格,不會出現人為操縱的情況;同一賬戶同一幣種雙向持倉,對於極端行情可以很好的對沖風險;現有交割合約、數字永續合約、USDT永續合約三大合約品種,其中USDT合約只需持有USDT便可進行多幣種多空操作,免去兌幣煩惱;採用平台保險基金全額承擔的穿倉機制,不損傷盈利者的利益;2/3/5/10/20/33/50/100多杠桿倍數選擇,讓新老投資者有更靈活多樣的選擇空間;僅有手續費,沒有其它任何費用,且手續費低至萬1.5,無持倉利息,流動性強,深度強,永續持有無成本,無攤平虧損,無插針爆倉。可謂幣圈良心中的良心。
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⑦ 幣本位和u本位的區別

1.U本位 「U本位」,指的是建倉以及最後交割,都是用USDT作為流通憑證,無論做多或是做空BTC或者ETH以及其他幣種,都需要在合約賬戶中充入USDT,最終虧損或者收益,都以USDT結算。
2.幣本位」,指的是建倉以及最後交割,用的都是對應的標的產品,比如你要做多或做空BTC,則需要在合約賬戶中充入BTC,最終虧損或收益,也都以BTC結算。
總的來說,兩者的優勢也非常明顯。
對比例子: BTC在7400USDT的時候,駱駝使用幣本位開空,BTC下跌,賺了1BTC,但由於方向是下跌方向,如果遇到極端行情,所賺的BTC則相應有所縮水。 BTC在7400USDT的時候,駱駝使用U本位開空,BTC下跌,賺了1BTC,但由於所賺到的是USDT,哪怕遇到極端行情,也不會出現資產縮水的情況。 在幣圈,誰都想多囤點BTC。幣本位合約指的是建倉以及最後交割,用的都是對應的標的產品。
囤BTC的方法策略也很多,通過幣本位合約賺BTC,也是一個好方法:以小資本加杠桿撬動高收益——當然是可以接受的風險下——目前駱駝就是用這個方法在囤BTC,靜等下一個暴漲行情。 如果暫時不想囤BTC,而是想使用USDT投資其它幣種,不妨使用U本位進行合約操作。比如有些朋友喜歡埋伏小幣種,藉助小幣種的暴漲行情讓資產拉升,進而再換成自己長期看好的幣種。 進入2020年以後,無論是一線交易所還是二線三線乃至十八線交易所,都重點打造自己的合約產品,合約市場可謂火爆空前。大家在投資的時候也要注意風險,切勿因為開了一兩單有所收獲後心裡飄飄然——這是駱駝此前爆倉的教訓,從那次100倍高位爆倉以後,至今回顧依然心驚膽戰,故而現在一直把倍率控制在30倍之下。

⑧ 幣圈期權一定是拉起來交割嘛

不是
賣方即義務方,無條件接受買方的條件。大多投資者在投資期權的時候,一般都不會選擇交割(行權),大多都會在交割日前賣掉手中的期權合約。

⑨ 比特幣永續合約交易有什麼特點

安全交易,okex上都有官方介紹的。

⑩ 幣圈項目方放棄合約是什麼意思

就是終止合約的意思。
數字貨幣中的合約類似於期貨合約,它是一種金融衍生品,其交易標的不是實物,而是商品價格的漲跌,可以做多做空,隨買隨賣,比如說投資者判斷某一幣種會上漲,就可以買一份上漲合約,如果價格上漲投資就可以獲利。需要注意的是,合約交易一般都會帶有杠桿,所以風險會比較大,目前數字貨幣中最低杠桿是3倍,最高是100倍。
合約分為兩種,一種是交割合約,一種是永續合約,交割合約就是有交割期的,就跟期貨一樣,到了交割時間就會自動強平,永續合約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合約就是買多買空,行情上漲買多就賺錢,行情下跌買空就賺錢,然後添加杠桿的形式來進行交易,杠桿倍數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的杠桿倍數風險不同。合約其實在是杠桿交易的基礎下進行了優化,使用戶能夠更好的操作買賣,相比現貨而言做合約多了一個買空(所謂買空就是買跌)的選擇,所以相對現貨更加靈活一點。

熱點內容
會展中心去海岸城 發布:2025-05-03 17:18:45 瀏覽:635
區塊鏈多倉和空倉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03 17:13:23 瀏覽:277
比特幣算力託管平台源碼 發布:2025-05-03 17:13:13 瀏覽:128
eos能幹掉以太坊嗎 發布:2025-05-03 17:13:09 瀏覽:643
都BTC 發布:2025-05-03 17:03:19 瀏覽:203
usdt幣怎麼轉換成eth 發布:2025-05-03 16:57:18 瀏覽:945
區塊鏈游戲下載ios 發布:2025-05-03 16:56:14 瀏覽:67
區塊鏈產業生態圖 發布:2025-05-03 16:38:53 瀏覽:749
以太坊礦機地址 發布:2025-05-03 16:19:23 瀏覽:913
環保幣雲礦機 發布:2025-05-03 16:19:23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