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首秀
A. 小米5c評測:小巧輕薄/自主芯首秀穩健
【IT168 評測】2014年10月,小米悄然組織了一組人馬,以松果之名,立志於在手機晶元方面有所作為。一年之後,松果團隊打造出了第一顆晶元,並試著打通了一則電話、點亮屏幕、跑起了Android系統。自此之後時間又過去了17個月來到今天,昔日的晶元早已不是樣品一樣的存在,化名「澎湃S1」正式發布,成為驅動手機的核心所在。
實際上,關於小米發布自主晶元的事情從去年就有消息,趕在2017年初發布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讓人等待了太久。與之對應的,首款搭載小米自主晶元的手機卻沒有讓人等太久,正是與澎湃S1一同發布的小米5c。作為小米自主晶元的首秀,小米5c也是備受關注,究竟澎湃S1實力如何?小米5c究竟怎樣?在接下來的評測中我們一一揭曉。
不得不承認,此次發布的澎湃S1與小米5c之於小米意義非凡,使得小米成為了即蘋果、三星、華為之後第四家擁有自研晶元,並應用於旗下終端的手機廠商。自主研發晶元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在於成本上的控制,降低采購手機晶元的壓力,從而在供應鏈中掌握主動權;其次是更好地整合軟硬體,有針對性地打造產品,凸顯自身產品優勢;最後,從長遠的角度講,晶元研發會在專利上形成一定的積累,逐步完善專利牆以便擴展市場。
目光聚焦於小米5c,我們首先有一張表格來簡單了解一下這款產品。
小米5c 主要參數
操作系統
MIUI 8.0,基於Android 6.0定製
網路制式
GSM、TD-SCDMA、LTE-TDD,雙卡雙待
機身尺寸
144.38 *69.68 *7.09 mm
重量
135g
屏幕
5.15英寸 1920*1080解析度
攝像頭
1200萬像素 F/2.2光圈、支持相位對焦
處理器
澎湃S1,4*[email protected]+4*[email protected]
機身內存
RAM:3GB ROM:64GB
特色亮點
輕巧機身、窄邊框設計、首發澎湃S1
電池
2860mAh
機身顏色
亞光黑、玫瑰金、香檳金
上市價格
1499元
【查看】
可以看到,小米5c在硬體層面可圈可點,除了頗具話題性的澎湃S1晶元,小米5c還搭載了一顆1200萬像素的主攝像頭,單顆像素麵積達到了1.25μm,有著「暗夜之眼」的名號,實際表現值得期待。另外,該機的尺寸也很討巧,5.15英寸屏幕,7.05mm的厚度,僅135g的重量,無疑是輕巧纖薄的保證。下面,我們就從外觀入手,逐步解析小米5c。
外觀與工業設計
小米5c在外觀上主打輕薄,小巧的尺寸融入流行設計,是一款比較討喜的手機,甚至在眾多人眼裡,這是目前最為漂亮的小米手機,尤其是我們手中的啞光黑版本。
小米5c整體設計圓潤,線條流暢,2.5D玻璃弧度飽滿,乍一看甚至有一種iPhone的味道。搭載一塊5.15英寸的全高清屏幕,1.66mm的窄邊框設計,在黑色面板的映襯下顯示出較高的屏佔比。而在息屏狀態下,屏幕與前面板的融入感很強,玻璃的光影效果純粹。
在頂部,小米5c取消了「MI」logo設計,聽筒居中,一顆8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居右,光線距離感應器被隱藏在聽筒左側,使得面板開孔盡可能減少。玻璃邊緣的圓弧過渡與2.5D玻璃有著很好的視覺互補,在光線的掩映下,更彰顯了小米5c的幾分精緻。
小米5c的底部是一顆實體指紋識別按鍵,集成了Home鍵功能,採用了與小米5類似的狹長設計,略突出於玻璃表面,按鍵回饋有些生澀。左右兩側的觸摸按鍵用小圓點標識,意味著用戶可以在系統層面進行個性設置,更加人性化。
小米5c採用了金屬機身,並嘗試了一種不同於以往任何小米手機的設計,即在機身背部上下各用一塊玻璃蓋板點綴,玻璃與金屬兩種材質的碰撞,營造了一種視覺上的沖擊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產品的檔次。
小米5c搭載了一顆1200萬像素主攝像頭,輔以一顆閃光燈。這顆攝像頭採用了高感光感測器,單顆像素麵積為1.25μm,可增加24%的進光量。至於具體的成像表現,我們在下面的樣張部分為大家解析。
側邊來看,小米5c的四周有著圓潤流暢的過渡曲線,由邊框一直延伸至機身背部,整機厚度7.09mm,重量僅135g,為舒適貼合的手感提供幫助。
在頂部,小米5c有紅外遙控發射器、3.5mm耳機介面與降噪麥克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小米5c的天線注塑工藝進一步提升,注塑帶與金屬機身的色差控制極佳,一體性更強,品質感驟升。
在底部,小米5c採用USB Type-C介面,支持最高18W的澎湃快充,左右兩側分別為麥克風與揚聲器開孔,做工值得肯定。
整體來看,小米5c不論是設計還是做工,都是目前小米手機中的佼佼者,輕巧的外形和舒適的手感令人印象深刻。
澎湃S1性能解析
某些程度上講,小米5c搭載的這顆澎湃S1處理器遠比手機重要,作為小米自立門戶設計晶元的首款作品,澎湃S1的實力到底怎麼樣?文章的這一部分我們做一定解讀。
對於這顆澎湃S1,小米自己也有著清醒的認識,畢竟松果處理器處於起步階段,還是以穩健為主,立足於現有的成熟設計與工藝,以中端市場為切入點布局,因此澎湃S1也就有了一份相對平庸的參數表。其CPU部分採用4*[email protected]+4*[email protected]的8核心設計,組成big.LITTLE架構;GPU部分則是Mali T860-MP4,選擇台積電的28nm HPC+工藝加工。
對於這樣的一套參數,我們先用跑分來量化一下,安兔兔在60000左右,GeekBench4的單核為700左右,多核為3000左右,與市面上主流的中端處理器,包括驍龍625、聯發科Helio P10以及麒麟655基本處於同一級別。
澎湃S1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我們從三個方面幫助大家解讀。首先是核心架構上,Cortex-A53是能效比較高的選擇,基於此開發的SoC眾多,經驗較為豐富。並且澎湃S1還採用了大小核的設計,在多核調度上更加靈活多變,可根據任務智能分配處理器資源,以平衡的性能和功耗。
其次是工藝製程上,澎湃S1選用的28nm HPC+工藝,這是目前台積電最新的28nm工藝,專門解決了漏電問題,相比上一代在同等性能下漏電量減少一半,可以有效降低功耗,並在性能上明顯提升。
最後是GPU核心方面,澎湃S1採用Mali T860-MP4,這款圖形處理器擁有4顆著色器核心,對於主流的圖形介面均有支持,包括Vulkan,並且還引入了圖像壓縮技術,可以做到在傳輸同樣大小數據時所用帶寬更小,運算效率更高,減少不必要的功耗。
因此整體來看,小米在選擇高頻Cortex-A53核心支撐澎湃S1的性能同時,更注重在工藝、演算法上的優化幫助澎湃S1盡可能降低功耗,這種布局折射出小米初涉晶元設計的謹慎:並不追求性能,踏實才是王道。
當然,除了性能方面的表現,澎湃S1的Modem更加令人關注,畢竟作為手機晶元,Modem直接決定了你手機的通話性能、網速、支持頻段等等。坦率地講,目前的澎湃S1在這一部分是難以令人滿意的。
澎湃S1的這款Modem支持VoLTE,LTE連接可以達到Cat.4級別,即下行最高150Mbps,上行最高50Mbps,在運營商主推的4G+網路下(至少Cat.6),顯然有一些滯後。另外受技術與專利的限制,這款Modem目前僅支持GSM、TD-SCDMA、TDD–LTE三種制式(僅覆蓋全部移動網路),盡管官方強調這是一款可編程Modem,意味著後期可以通過軟體進行升級,從而優化、擴展支持網路,但具體升級時間並未透露,令圍繞在Modem上的遺憾不得不持續。
另外,澎湃S1還擁有一顆14位雙核ISP,支持夜景的雙重降噪優化、像素級動態范圍調整以及多幀優選技術,其具體應用我們也在後期的樣張中幫助解析。
總體而言,澎湃S1作為小米在晶元設計上的首秀,性能已經可以躋身中端水平,功耗有著不錯的表現,如果後期能夠補齊Modem上的短板,無疑將是一次比較完美的首秀。
1200萬像素拍照解析
拍照也是小米5c的主打特性,1200萬像素感測器配合澎湃SoC集成的14位雙核ISP,在宣傳中被冠以「暗夜之眼」的名號,在文章的這一部分,我們就小米5c的拍照展開評測。
落實到具體的硬體上,小米5c搭載了一顆由OV打造的感測器,F/2.2光圈,支持相位對焦,最大輸出1200萬像素,單顆像素尺寸則達到了1.25μm,迎合了目前大像素、高感光的技術趨勢,理論上色彩表現將更加豐富,暗光表現得到加強,下面我們通過樣張為大家詳細解讀。
日間拍攝方面,小米5c的曝光准確,白平衡並沒有刻意趨於濃艷去討好眼球,基本與實際看見的景象接近。得益於單顆像素的面積較大,進光量得以保證,因此整體畫面也顯得比較通透。
放大來看細節,1200萬像素的解析力也是足夠,自行車上的數字鎖、銘牌上數字通過放大可以辨認,但邊緣並能不是十分銳利,個別位置有一定的塗抹感。
在一些有著強烈明暗對比的場景,比如這張正午時分的雕塑,一半處於光線照射中,一半處於陰影中,小米5c的成像既照顧了陰影部分的細節,又保證了明亮的部分不會過曝。這也是由於澎湃S1內置的ISP支持畫面動態范圍監測,會針對性地調整畫面對比度,使得成像寬容度更高。
夜景方面,得益於澎湃S1內置ISP的降噪處理,小米5c的樣張沒有明顯的噪點,畫面亮度尚可,觀感給人不錯的印象。但放大來看,其表現就有些不盡如人意了,單車上的字跡已經劣化,輪子的輻條也已經看不清,油畫一樣的塗抹感十分明顯。必須承認,夜景方面還是硬體起到決定作用,缺乏大光圈和光學防抖的小米5c很吃虧。
體驗下來,應該說小米5c有著該價位產品應有的成像表現。澎湃S1內置的ISP對於成像有一定優化,連拍和視頻攝錄均能應對,遺憾在於不支持4K視頻攝錄,但考慮到該場景的應用有限,缺少也並不影響日常的體驗。
MIUI 8體驗
小米5c預裝了基於Android 6.0打造的MIUI 8,MIUI作為小米最為核心的競爭力,此番與小米自研的首款SoC澎湃S1搭配,是否依舊能夠延續優良的體驗?在文章的這一部分我們進行體驗。
首先要說明的是,MIUI 8在小米5c上的運行很流暢,過場動畫以及相應的動效都很自然,並沒有卡頓現象。很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實際上,澎湃S1的設計團隊脫胎自小米內部,對於MIUI的功能和用戶的訴求,這個團隊再熟悉不過,因此在晶元設計時就加入了針對性優化,使之與MIUI更好地結合。
另外,基於對澎湃S1的深入了解,MIUI的版本迭代與安卓內核的升級也變得更加容易,目前已經確定小米5c的MIUI 8內核將在3月升級至Android 7.0。可以預計,小米5c的MIUI在後續將獲得更多的支持,並且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值得期待。
應該說,小米5c運行的MIUI 8在體驗上沒有打任何的折扣,其中的經典功能也都完美實現,我們拾取極富特色的系統分身、應用分身和全功能計算器做介紹。
系統+應用分身
MIUI 8支持系統層與應用層的雙重分身。在系統層面,MIUI 8可以通過設置不同密碼/指紋登陸不同桌面空間,從而進行不同的操作管理,當然不同空間的數據也是互相隔離,加密存儲的。試想一下,在別人暫藉手機時,悄然進入預先設置的「訪客」桌面空間,隱藏了比較私密的應用,既不會讓人察覺,又保護了自己的隱私。
在應用分身層面,MIUI 8可以實現大多數應用的分身,即手機中同時存在兩個微信、兩個QQ、兩個微博以及任何一款涉及賬戶登錄的軟體,並且雙開應用間的數據互不影響,可以同時運行。這種設計化解了一人多賬戶的尷尬,能夠在工作和生活場景中更好地切換身份。
全功能計算器
MIUI 8集成了全功能計算器,融合了計算房貸、個稅、公積金、單位換算等實用工具,適用於多種計算場景。比如熱衷海淘的人常常面臨貨幣間的匯率計算,面對陌生的貨幣單位,一些價格總不能及時反應過來,有了小米的計算器,匯率轉換快捷,並且支持多種貨幣,匯率也是及時更新,從此不再迷茫。最新的MIUI計算器中還加入了親戚計算功能,幫你梳理各種復雜的血緣關系,化解串親戚的尷尬。
總結
對於小米5c這款產品,機身的小巧輕薄與設計上的靈動流暢,令其在顏值方面加分不少。相機迎合了目前大像素高感光的趨勢,表現符合預期。首發澎湃S1話題性十足,不少朋友會懷疑其實力,不過從實際體驗來看,這顆澎湃S1完全滿足日常使用,與MIUI的緊密結合成為日後持續升級的保障,其性能符合中端定位,基帶方面的劣勢後期通過軟體升級可以得到一定的彌補。
這里再啰嗦一句,澎湃S1作為小米在晶元研發上的首秀,雖談不上完美,但基本上算是平穩。晶元設計畢竟是一個重投入、慢產出的項目,沒有任何捷徑,不可能在短期內就見到成效,需要腳踏實地持續行動,希望小米可以堅持下去。
B. 3000變60萬!世界首富帶貨的「狗」「屎」幣賣的是啥
說起幣圈,最多人知道的肯定是比特幣。
不過,最近風頭最盛的幣圈頂流, 是狗狗幣(dogecoin)。
對,就是長著一副可愛蠢萌樣子的狗狗頭像做成的加密貨幣。
其實,這個狗狗幣的出現,當初只是一個玩笑。
結果沒想到,勢頭一發不可收拾。
兩個宅男程序員—— 傑克遜 帕爾默(Jackson Palmer)和比利 馬庫斯(Billy Markus) ,這兩個人看不慣比特幣暴漲背後的狂熱投機和割韭菜。
於是,這兩個人稍微改了一下比特幣的代碼,用上了當時特別火的一個柴犬形象做標志。
不過短短3個小時,狗狗幣就誕生了。
這傑克遜 帕爾默的本意呢,主要是想告訴大家,這加密數字貨幣啊,不是啥稀罕東西!
後來呢,兩人乾脆撒手不管了。
創始人之一比利 馬庫斯,手裡大概持有超過6千萬個狗狗幣。
但他只是 用狗狗幣換了一輛不超過20萬的二手本田思域 汽車 。
沒想到後來,狗狗幣的價格一飛沖天。
按照現在的市值來計算,如果他當年不賣出,手裡這些狗狗幣的價值已超過 3600萬美元 。
相當於2.3億多人民幣呀!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狗狗幣的價值能一飛沖天呢?
難道只是因為夠可愛?
當然不是。
答案是「小費」。
狗狗幣誕生在小費文化盛行的美國。
只要你在網上分享或表演了一個不錯的段子,人們通常會願意通過電子貨幣給你點小費。
但比特幣太貴了,所以,更便宜的狗狗幣便大受歡迎。
當時的狗狗幣有多便宜呢?
一枚狗狗幣只需要0.00142美元。
折算成人民幣,還不到一分錢呢。
狗狗幣上線僅一周時間,便成為第二大的小費貨幣。
所以,最初的狗狗幣並不像比特幣,人們並不是為了投機才參與其中,只是一種表達分享和感謝的方式。
但是,一樣東西受追捧的多了,就會開始出現炒作。
尤其是營銷達人、世界首富馬斯克親自帶貨狗狗幣,狗狗幣一下子火出圈了。
甚至,狗狗幣的漲跌,全憑馬斯克一張嘴。
美國時間5月8日晚上,馬斯克主持了他的綜藝首秀《周六夜現場》。
在節目的小品環節當中,馬斯克先是稱贊狗狗幣, 「是貨幣的未來,是一種勢不可擋的金融工具,將接管世界。」
但接著話鋒一轉,他又說, 「狗狗幣就是一個騙局。」
這前後反轉的操作,究竟是馬斯克的真心話,還是為了節目效果,暫時不得而知。
但隨著馬斯克一通騷操作, 狗狗幣行情大幅波動,一度暴跌40%。
其實,狗狗幣的價格之前就試過多次突然暴漲,原因嘛,就是馬斯克發了一條推文。
當時,狗狗幣官方賬戶在推特發起評選狗狗幣CEO的投票,馬斯克高票當選。
隨後,馬斯克發了一條推文,說狗狗幣是他最喜歡的數字貨幣,還將自己的推特賬戶信息修改為「狗狗幣前CEO」。
世界首富親自下場帶貨,狗狗幣的價格於是一飛沖天了。
但近日,馬斯克又在一個視頻中稱,人們不應該把畢生積蓄投資在加密貨幣上,這是很不明智的行為。
所以,馬斯克的心如海底針,根本不會那麼容易讓你猜中。
想要抄首富的作業,真的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
可能大家還不太明白,馬斯克一句話,真的威力那麼大?
其實,除了馬斯克的影響力之外, 狗狗幣的價格暴漲,也跟經濟大勢有關。
疫情導致全球央行都大放水,尤其是美國,拚命印錢。
那錢太多了,怎麼辦?往哪兒投呢?
要知道,資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
水往低處流,錢則往高處走。
除了股市之外,放眼望去, 加密貨幣就成為了一個最佳的蓄水池。
畢竟加密貨幣的核心就是「去中心化」,沒有受到任何一個國家的匯率管制,沒有權威的監管機構,沒有統一的價格對標,自然漲跌都不設限。
所以, 只要央行持續放水,包括狗狗幣在內的其他加密貨幣,大概率還會一直漲。
那既然知道了還會上漲,是不是要追進去呢?
其實 ,普通人還真的不要隨意碰加密貨幣。
要知道,價格不設限,也意味著風險不設限。
像狗狗幣,它可以不限地域,24小時交易。
但是,不受監管的東西,誰來保證一定靠譜呢?
只憑良心來保證嗎?
因為不受監管,加密貨幣已經成為莊家收割韭菜的的最佳手段。
我就來個靈魂三拷問:
狗狗幣的波動非常不穩定,大家只是關注狗狗幣漲了多少,卻 忽視了狗狗幣的倉位非常集中。
倉位集中是啥意思呢?
就是百分之五十的資本,都控制在少數玩家手裡。
這些大資本之間可以隨時利用杠桿,做空散戶。
用狗狗幣暴漲的消息吸引大量用戶入場,特別是毫不知情的小白新人,然後鐮刀一揮,你的錢瞬間就沒有了。
而且,加密貨幣交易不同於傳統資本市場,其交易過程本質上處於不公開、不透明的狀態。
因為交易太火而出現平台宕機,導致無法提款的情況,時有發生。
所以,如果你只是看到別人用3000塊賺60萬的例子,不過是一種「倖存者偏差」。
所謂十賭九輸,不賭為贏。
股神巴菲特也說過,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我們應該在自己能力的范圍內把資源最優化,而不是去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送死。
寫在最後
可能大家覺得,巴菲特畢竟是90歲的老頭子啦,看不懂幣圈很正常,而且他的資產也足夠多啦,當然不想去冒險。
我們年輕人,可是充滿幻想,還指望著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暴富願望呢。
好,那再告訴你一個普通人的例子。
有人在知乎上回答了關於 「如何看待拿3500進幣圈的人」。
3500的低成本,符合大家一夜暴富的前提條件了吧?
結果呢?
下面是答主的帖子原文,大家可以細品。
是的,你可能踩中時間點,買對了大漲的加密貨幣,看上去馬上要暴富了。
但是,如果平台跑路了,或者平台崩了,錢拿不出來了,那依然是一場空。
到頭來,全都是泡沫……
引用英國央行行長的話: 購買加密貨幣,就要做好血本無歸的准備。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公眾號:維小維生素
C. 幣海品牌之路:打造幣圈交易新趨勢
幣海交易所於2018年6月1日應運而生,旨在打造幣圈交易新趨勢,改變傳統交易所的同質化現象。首秀在納斯達克大屏上,引發海內外關注。幣海憑借其技術、經驗、資源和資本,展示出新一代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的創新和實力,引領全球數字資產愛好者見證交易平台的迭代更新和創意變革。
幣海上線後,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如「金色財經」、「搜狐」、「今日頭條」、「知乎」、「簡書」等。6月6日,在杭州GBLS峰會上,幣海以新人身份公開亮相,展示了其氣勢和實力,贏得了政府和媒體的關注。6月22日在上海峰會上,幣海通過解析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投資、數字安全等方面的作用,贏得業界人士的贊賞。6月29日,在世界區塊鏈大會(烏鎮),幣海受邀參加,與區塊鏈界的大咖和名企同列,其創新理念再次被認可。
8月初,幣海開啟了媒體推廣之路,備受媒體歡迎。幣海通過深度重組傳統區塊鏈合作關系,打造了基於「虛擬經營」的新型垂直一體化模式,實現了對組合價值的同時交付。與10餘家區塊鏈知名垂直媒體展開合作。8月3日,巴比特率先與幣海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8月6日,幣海空投活動在巴比特論壇上得到廣泛好評。在媒體平台的報道下,幣海登錄比特快訊、幣圈網、藍海財經、幣頭條、鏈媒世界等首頁,展現品牌優勢。幣海通過合作,進一步拓展品牌形象,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
互聯網時代,幣海作為新興行業領航隊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總結經驗,將為數字交易所行業鋪墊出一條創新型道路,為區塊鏈行業做最優質的佈道者,建立幣圈高端品牌,打造幣圈交易新趨勢。幣海的成功,證明了在數字領域發展需要變革、創新,為行業的長遠發展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