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幣發展趨勢
⑴ pi幣有發展前景嗎
pi幣有發展前景,但是也存在著風險。
派幣(Pi),由斯坦福大學博士團隊打造。可在手機上「挖礦」的虛擬貨幣。相對於挖比特幣需要足夠多的礦機,而挖派幣的方式非常簡單,需要派幣App就能免費挖礦。借著比特幣、狗狗幣的造富神話,各種名目的「數字貨幣」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警惕:幣圈的App大部分是靠海外ID才能在手機應用市場下載,借用別人的ID可能會上傳自己手機內的文件。這些虛擬貨幣App在使用過程中也可能上傳用戶隱私信息,讓用戶隱私在網路世界裡裸奔。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於佳寧提醒投資者,少數披著區塊鏈外衣的詐騙行為,會在早期給用戶設定非常低的門檻,操作簡單、低(免費)資金門檻,並通過「拉人頭」獎勵模式和大量宣傳為項目提升熱度。一開始項目方本質上是為了構建一個多級分銷的體系。
等到了第二階段,項目方宣布該虛擬幣能夠轉賬或交易,存在資金流通的可能,就在找機會大量拋售虛擬幣,投資者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⑵ 比特幣的發展前景和分析
比特幣不同於以往的貨幣,它完全依託於互聯網來進行創造和交易;比特幣的獨特的技術屬性衍生出其超越現在貨幣的經濟屬性和文化屬性。比特幣是一種由開源的P2P 軟體產生的電子貨幣,比特幣相較於現在流通的紙幣其最大的特徵是去中心化和在網路世界的全球流通,其次是高安全性和高保密性。這些技術屬性進一步引申出在經濟方面的不會通脹、不被凍結、供給不被人為操作的屬性;在文化方面比特幣更是被無政府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熱捧。比特幣的優點被人為誇大,其防通脹與抗通脹的功能經不起推敲。長期來看,比特的前景難與黃金匹敵,最樂觀的情況下,其前景是成為局部領域的支付手段;但是中短期來看,比特仍具有炒作和想像空間。此外,比特幣在某些敏感領域的使用凸顯信息領域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日漸突出。
1.比特幣優點被誇大:關於去中心化、無交易費用和防(抗)通脹
誠然,比特幣相對於紙幣有著各種優點,但這些優點都被過度解讀了。首先比特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貨幣,不會與紙幣一樣有央行控制貨幣供應影響市值的風險是一個附條件的優點;比特幣現在主要持有在大戶手中,市場深度不足,當下大戶的買賣行為也十分容易影響比特幣價格,即使將去中心化這一屬性看成是比特幣完全成熟時的優點,那麼也要加上持有分散化這一先決條件。此外,中心化的和去中心化的在線支付系統在其所暴露的金融風險的程度和類型上有很大區別。
其次,比特幣的低交易費用並不是無交易費用,反而由於比特幣挖掘難度上升和幣值的進一步穩定,相關交易平台對於交易費用的依賴會加大,這必將使交易費用上升。最後比特幣交易的保密性也有待商榷,比特幣交易的原理使得每一個比特幣交易的所有過程儲存在每一台機器中,如果有人能夠確定一筆交易的真實背景,便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向下向上查找出所有交易。
相對於其他優點,抗通脹或者具有防通脹屬性這一被宣揚的優點最經不起推敲。雖然其供給穩定且根據其演算法供給上限被鎖定,但是除非全球實現大一統、各國均以比特作為貨幣,否則其僅僅充當支付手段或者價值貯藏的話,並不能阻止貨幣超發,正如當前黃金的存在對各國貨幣的增長無法約束一樣。如果比特只能在局部領域(如網路)充當支付手段,則全球或某些國家的通脹仍將傳導到使用比特的領域。因此,使用比特具有防止通脹這一功能基本上是不成立的或者說具有極強的假設前提。至於防通脹,即具備價值貯藏功能,則需要其具備類似黃金的屬性,但是從現實情況看,比特的本質屬性和前景仍難以匹敵黃金,詳見下文。
2.比特幣前景定位過高
市場上對於比特幣的前景的期望一般將他與黃金和美元相比,這種期許相對過高。黃金的認可程度不僅僅在於其天然的物理屬性,還在於為各國官方接受,成為儲備貨幣(或者外匯資產的重要配置)。理論上比特幣作為電子貨幣並不具備唯一性和排他性的地位,更難以像黃金那樣成為各國央行的官方儲備。因此,不宜對比特期望過高。比特作為電子貨幣具有先發優勢,如果在安全性方面得以保障,其最終最樂觀的前景是作為局部領域的支付手段。
3.事件性因素引發的炒作和投機需求是本輪比特幣上漲的主要原因
信用貨幣體系下民眾對於各國貨幣信心缺失對經濟前景較悲觀是本輪比特幣上漲的大環境。市場上各大交易商和比特幣的衍生市場上商家的炒作加上參與者的投機心理進一步加速其上揚。BTCChina獲500萬美元投資、伯南克表態等事件是近日暴漲的主要推動因素。
不過,不少大鱷開始入場,大筆買入,在推動比特價格上升到同時也增加了市場風險。前Facebook高管Chamath,已經花了500萬美元買比特幣,還打算再花1000萬。比特幣投資信託也在四周內超額完成目標,募集到1500萬美元。這些大家的投資在使得比特幣進一步上揚的同時集中了比特幣的持有,使得個人和機構對於比特幣價格的影響加強,市場風險加大。
4.中短期比特仍有較強的炒作空間
盡管我們前面的分析並不看好比特的前景,但是放在1年之內這樣一個中短期的時間段來看,比特很可能仍擁有較強的炒作空間。如前分析,比特創造者宣揚比特幣的產生不受人為因素操縱,這是迥異各國信用貨幣之處。我們預計明年主要國家貨幣政策有可能產生分化,在經濟風險釋放、傳統資產市場遭受重創的情況下,比特幣反而具備更好的炒作和想像空間。
5.比特幣在某些敏感領域的使用凸顯信息領域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日漸突出
美國政府上月初查封了毒品交易網站「絲綢之路」(SilkRoad)。一家名為「暗殺市潮(AssassinationMarket)的眾籌網甚至將買兇殺人的買賣也標上了比特幣價碼。暗殺市場的創始人以KuwabatakeSanjuro為化名,是極端的無政府主義者。無論棱鏡門事件,還是比特幣在相關敏感領域的使用,都凸顯了信息領域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日漸突出。三中全會提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安委將在中國安全戰略上扮演重要角色,並從傳統的國防、維穩/城市安防拓展到信息安全等新興領
⑶ 比特幣采礦來到北極圈,你看好比特幣的發展前景嗎
未來比特幣的發展前景我認為是充滿機會的,比特幣預計不會輕易被淘汰,畢竟是數字貨幣的標桿,也是現在數字貨幣的龍頭。
一、未來投資市場與比特幣的需求
未來還是要看市場和投資者的意願,沒有買賣的話可能是會一場經濟泡沫,可能是下一次鬱金香泡沫,但是現在世界各國對比特幣的態度都不同,有的國家還是支持比特幣的發展,馬爾他想成為區塊鏈島,日本欲想正式法ICO。所以比特幣現在還是有需求的,有需求就有市場了。數字貨幣雖然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開端,但是當區塊鏈技術全面運作起來後可能不需要太多的數字貨幣,或者到時數字貨幣已經更新換代了。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比特幣是前景無量。可以說,以前的數據的管理是集中式的,銀行存儲用戶的數據,需要足夠的伺服器來管理,一旦數據中心出了問題,就會出現各種麻煩。可是區塊鏈技術完全避開了這個缺陷,可以說,對於數字貨幣的傳播,非常的好。
⑷ 貨幣的發展趨勢
以中國歷史為例,說說貨幣發展的趨勢
文史日更
05月18日
現在人們的經濟生活離不開貨幣,即便你使用支付寶、微信,其背後也是貨幣。
但貨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也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演變。
貨幣的第一大特點就是其稀有性。
貨幣本身存在,不需要有現實的使用價值,只需要它能夠作為一個衡量單位就可以,比如我國古代最早的貨幣——貝殼以及全球普遍通用的黃金。
在稀有這一方面之外,貨幣還應該具有便於分割,標准化,便於交換。
在這一方面來說,黃金基本上是可以滿足要求的,因為它質地柔軟,便於切割。可是他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他並不標准。
貨幣發展到這一階段,對於標准化的要求導致了最早的銅幣的出現,我國漢代鑄造的五銖錢,就是這一階段最有代表性的貨幣。五銖錢中的五銖是一個重量單位,實際上就是五銖重量的銅。
當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交換日漸頻繁,沉重的銅幣逐漸不適合發展,需要相應的紙幣就應用而生。
中國最早的紙幣是四川的交子,他是一個民間發行的信用貨幣,他的出現方便了四川地區商人們長途泛用,不用攜帶數10斤或者上百斤的銅錢。
可是凡是信用貨幣都牽扯到一個信用問題,紙幣的發行最早是民間商人自發發行的紙幣,他有一定的保險金,所以信譽上還是能夠保持一定的穩定。
可是後來政府看到有利可圖,就將發行紙幣的權利收歸到了,政府政府濫發紙幣,導致紙幣信用破產,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明朝。大明寶鈔幾乎成為掠奪百姓財富的一種手段。
人類的貨幣的發展趨勢理應是由實物貨幣向紙幣過度,因為實物貨幣的切割流通十分不方便,而紙幣彌補了這一不足。
可是偏偏在中國明朝這種現象出現了反動,也就是逐漸有紙幣,又開始變為實物貨幣,也就是白銀。
白銀在中國成為流通貨幣並不是政府的行為,而是在政府指定信用破產的情況下,民間老百姓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自發的使用白銀成為流通貨幣。
白銀作為流通貨幣,直到國民黨實行幣制改革發行法幣,這種反常的現象才最終結束。
⑸ 區塊鏈技術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數字貨幣趨勢怎麼樣市場上挖礦項目挺多,目前是否有較好的推薦
發展前景不錯,項目也多,真正落到應用產品好重要,網路一下,超級能源值得推薦
⑹ 比特幣挖礦是否有前景
不一定非的挖比特幣呀,門羅、以太坊都是不錯的選擇!
使用哈魚礦工,就可以挖門羅、以太坊等幣種,下載軟體,點擊一鍵挖礦就可以,軟體不抽水,收益還是不錯的!
⑺ 礦業發展趨勢與動態
一、國內礦產資源簡介
我國礦產資源總的特點是:資源總量大,約佔世界的12%,僅次於美國和原蘇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佔有量不足,僅佔世界人均佔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具有世界性優勢的礦產有鎢、錫、銻、鉬、鈦、稀土、鉭、石膏、膨潤土、芒硝、重晶石、菱鎂礦、滑石和石墨等,其探明儲量佔世界前列,人均佔有量超過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區域性優勢的礦產有煤、鈮、鈹、汞、硫、螢石、滑石、磷、石棉等9種,其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
具有潛在優勢的礦產有鋅、鋁土礦、釩、珍珠岩、高嶺土、耐火粘土等。
探明儲量相對不足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鈾、鐵、錳、鎳、鉛、銅、金、銀等。
短缺的礦產有鉻、鉑、鉀鹽、天然鹼和金剛石等。
二、國內外礦業發展動態
礦業的國內外發展動態:一是產業結構合理化——即產業結構現代化、初級產品與高新產品的比重合理、生產規模適度,生產過程現代化;二是礦產工業品是高深加工產品、高附加值的產品;三是全行業國際化經營能力要達到相應的水平。
化工部確定的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是:①農用化工;②精細化工重點是發展飼料添加劑、高效水處理劑、生物化工和電子化學品,積極開發高檔塗料、染料和新型催化劑等等。
國家建材工業局將新型牆體材料、防火、隔熱耐腐蝕輕質材料、高檔裝飾材料等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
國家冶金工業局則將發展各種多功能復合材料、特種鋼材、各種國內所需而依賴進口的材料作為冶金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浙江省將氟化工和新材料作為今後新的經濟增長點。
1.當今世界非金屬礦業發展的主要趨勢與特點
近20年來,由於世界工業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增長,非金屬礦產品的開發利用飛速發展,應用領域不斷擴大,非金屬礦業的發展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非金屬礦業的地位日益高漲,非金屬礦的開發利用與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準的重要標志之一。越是工業發達的國家,非金屬礦產的開發利用與研究程度就越高,世界非金屬礦產值已超過金屬礦,世界工業發達國家非金屬礦的產值已超過金屬礦的1~3倍。
(2)新型建材對非金屬礦原料的需求日趨旺盛,飾面石材備受青睞。世界建材用非金屬礦物原料占非金屬礦生產總量的90%。近年來,隨著礦物岩石理化性能的研究與非金屬礦深加工技術的進步,在建築業中,除了生產水泥、玻璃、陶瓷需要的傳統原料石灰石、石英砂、高嶺土等非金屬礦外,現代建築要求輕質、高強材料,大量的蛭石、珍珠岩、沸石、板岩、火山渣(凝灰岩)等也作為骨料應用於建材工業中。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拋光大理石、花崗石、人造大理石等飾面石材需求量越來越大。
(3)高科技的發展,大大拓寬了非金屬礦的應用領域。如非金屬礦原材料的保溫節能材料、污水處理、有機吸附劑、助濾凈化劑和肥料等方面的應用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非金屬礦產及其製品進入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
(4)非金屬礦采選技術、方法、裝備與工藝飛速發展,在提高采選勞動生產率和降低成本,提高資源回收率方面成效顯著。
2.國內非金屬礦業應用動態
(1)我國是世界上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品種比較齊全的國家之一。據初步統計,在世界上已發現的120多種非金屬礦中,我國已探明有儲量的礦種達90種。居世界前列主要有石膏、石灰石、石墨、螢石、石棉、珍珠岩、沸石、硅藻土、葉蠟石等礦產。大理石、花崗岩的資源十分豐富,石質優良、花色美觀,其開發利用前景相當廣闊。資源豐富、種類齊全、儲量大、開發條件好是我國非金屬礦的重要特點。
(2)非金屬礦業開發飛速發展,成績顯著,已成為我國支柱產業。非金屬礦產資源利用涉及建材、冶金、化工、輕工、煤炭、核工業、有色等工業系統,據《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導刊》1998年第1期報道,到1994年底,全國鄉級及鄉以上礦山企業12961個,產值357.21億元,超過黑色、有色金屬采選產值和總和,佔全國礦業總產值的19.42%。自建國以來至1994年,國家給非金屬礦業的投資17.13億多元,同期上繳利稅40多億元,是投資的三倍多。非金屬礦業投資積累率,在重工業中,僅次於石油、化工、機械三個行業,居第四位。
(3)非金屬礦業已成為我國出口創匯的產業。長期以來,非金屬礦產品貿易在國際市場上保持增長的勢頭。特別是改革開放廿多年來,依靠科技進步,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螢石、重晶石、石墨、滑石礦產品和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產品成為最主要的出口國之一;硅灰石、高嶺土、硅藻土等礦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大理石及花崗岩裝飾石材的板材與荒料、石膏等礦產品的出口量增長很快。據海關和有關部門統計資料,1981~1985年。非金屬礦產品累計出口12.51億美元,年均出口2.50億美元;1986~1990年非金屬礦產品累計出口26.70億美元,年均出口5.34億美元;1990~1995年非金屬礦產品累計出口48.88億美元,年均出口9.78億美元。
(4)我國跨世紀非金屬礦產品需求展望。非金屬礦業是為國民經濟與各部門提供原料服務的,其發展必須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另一方面,從國外情況看,對非金屬礦產品的需求,是隨著一個國家整體工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當前麗水市非金屬礦的應用仍處於起步階段,前景極為廣闊。我國已確定建築業、汽車工業、機電工業、石化工業為國民經濟的四大支柱產業。非金屬礦與四大支柱關系極為密切,如汽車業的摩擦材料、建築業的大理石、花崗岩、珍珠岩等,機電工業的絕緣材料、石英材料,石化業的催化載體、吸附劑等。
世界上非金屬礦產資源分布不均,我國是非金屬礦產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且質優價廉,生產成本低,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非金屬礦的開發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技術水平的高低,工業是否成熟的標志之一,目前世界上,非金屬礦年貿易額達到300億美元以上,而且還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呈長盛不衰之勢。因此,可以說非金屬礦工業有著光輝的發展前景,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三、優勢礦產的發展動態
1.螢石
螢石又稱氟石,是世界上工業用氟的主要來源。世界螢石總儲量折CaF2達2億多噸,其中我國佔1億多噸。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螢石生產國和出口國,佔世界總產量的1/4。螢石的主要消費國是美國、日本、俄國、德國等。
螢石主要用於冶金、煉鋁、氟化學、玻璃、陶瓷等工業。
氟化工的發展動態是:①氟化工的基礎產業AHF(無水氫氟酸)快速發展,如金華的氟化工廠和巨化集團的氟化工一期在20世紀90年代初迅速建成,適應了市場對氟化工的需求;②以HF為原料的無機氟化工業和有機氟化工業快速發展,如浙江螢光化工有限公司氟化產品有5大類30多個品種,巨化集團的氟製冷劑系列(F11、F12、F2)等;③以有機氟為氟化工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的有機氟工業,包括有機氟高分子材料,氟精細化學品工業迅速崛起。巨化與俄羅斯合作的3000噸/年聚四氟乙烯二期工程即將建成,三期的全氟丙烯項目籌建及後繼的加工和精細化工業等高附加值工業的發展等;④高新技術在氟化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為解決氟化工業中的原料轉化率、環境保護和提高經濟效益,氟化工業採用了當今世界的最先進技術。如巨化一期,分別從瑞士、美國、德國引進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等等。
2.葉蠟石
全球葉蠟石總儲量為3億多噸,主要分布我國東南沿海及日本、韓國等。
葉蠟石應用范圍涉及陶瓷、耐火材料、玻纖、建材、油漆、塗料、填料、載體等。其中陶瓷和耐火材料的葉蠟石用量占總用量的一半以上。一個新的領域——玻璃纖維工業,正在越來越多的消耗葉蠟石。據預測,到2005年,玻纖工業需消耗12萬噸葉蠟石,國外市場缺口60萬噸。
另一個方面是發展葉蠟石的超細粉和改性粉業,使之成為油漆、塗料、載體的原料和填料。
3.沸石
沸石是一族含水的鹼或鹼土金屬鋁硅酸鹽礦物,沸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孔洞體積占晶體總體積的50%以上,1克純沸石具有1100平方米的表面積,而同數量的其他物質只有幾平方米。
沸石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用於石油化工的催化劑、裂化劑,可有效提高石油的質量和產率。
沸石具有離子交換性能,極易與水溶液中的陽離子發生交換作用。
沸石目前主要用於水泥原料和飼料添加劑,但由於其良好的物理性能,沸石的發展動態為:①發展分子篩工業,由X型分子篩發展到A型分子型,以取代人工合成分子篩業;②吸附劑工業,世界沸石總消費量中,近10%用於吸附劑和乾燥劑。沸石吸附劑一個重要的應用領域是環保工程和沸石化肥或農用肥料、農葯的吸附;③催化劑工業,用於此目的沸石占總銷售量的12%左右;④合成洗滌劑工業,世界由於環保的需要,推行無磷洗滌劑,而4A沸石是三聚磷酸鈉的理想代用品。在合成洗滌劑化工業的應用,是沸石化工極具前景和廣闊的市場,在世界沸石銷售量中,此方面佔80%,而美歐等佔85%。
4.高嶺土
高嶺土可用於以下行業,陶瓷工業主要用於日用陶瓷、建築衛生陶瓷、電瓷(高壓電瓷瓷瓶、瓷串子、低壓電瓷接觸開關、絕緣子等)、無線電瓷、陶瓷(製作耐腐蝕容器、切削刀具、鑽頭等)、特種工業陶瓷及工藝美術瓷等,是陶瓷工業的主要原料;造紙工業用作造紙的填料和塗料;橡膠工業用作橡膠製品的填充或補強劑;搪瓷工業白度高、粒度細、懸浮性能好的高嶺土,用作搪瓷製品的硅酸鹽玻璃質塗層;耐火材料工業主要用於生產多熟料耐火材料、半酸性耐火材料及特種耐火材料(如熔煉光學玻璃、拉制玻璃纖維用的高嶺土坩堝,可代替鉑坩堝);環保、化學利用煤矸石生產聚合鋁,處理工業與生活用水,制工業取礬(硫酸鋁)、氟化鋁和其他化學葯劑;建材工業利用高嶺土尾砂製造增壓灰砂磚、人造大理石、牆地磚、瀝青油氈等。
世界高嶺土的產量為3000萬噸左右,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為美國和英國,而最大進口國為日本和德國。造紙業用的高嶺土占總量的50%左右,主要用於造紙填料和塗料,其產品有40多種。預計,高嶺土的國際需求量年增長在3%左右。國每年需進口造紙塗料級高嶺土2萬~3萬噸,花外匯500萬~800萬美元。
5.花崗岩(石材)
世界上最大的石材生產國是義大利。花崗岩類岩體分布占我國國土的9%,花色品種多。
花崗岩具有質地堅硬緻密、強度高等物理性能,具有抗震、抗磁、耐酸耐鹼、耐凍、化學穩定性好的特點,適宜於作裝飾板材及建築石料。
6.鉬
鉬是有色金屬礦種之一。它具有高熔點,耐高溫性能好,導電性能優異等特性。鉬廣泛用於電子、機械、冶金、軍工、宇航及家用電器、醫療器械、工業窯爐等行業。
合金鉬精礦產品供生產氧化鉬塊、鉬鐵、鉬鹽及金屬鉬等作用,主要有鉬酸銨、鉬酸鈉、鉬酸鈣、三氧化鉬、鉬條及各種合金。國際市場以MoO3為鉬產品的基礎比較價格。其中以鉬酸鈉市場銷量最大,三氧化鉬是純鉬金屬的原料,而鉬金屬是尖端工業等必不可少的金屬,因而發展前景廣闊。
科技越發展,鉬的各種產品的需求量越大,鉬工業的發展前景也愈廣闊。
⑻ 比特幣突破3萬美元,未來的發展趨勢會如何
有媒體報道稱,即使是幣圈的圈內人,也毫不諱言比特幣的暴漲已是一場大泡沫,但在全球天量流動性的驅動下,比特幣成了「剛性泡沫」。不過,和三年前相比,這次有些不同。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由於美聯儲將利率下調至接近零的水平(並且料將在未來幾年保持在這一水平),投資者將大量資金投入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以謀求更高的回報。
與此同時,歐美央行推出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推高了金融市場的通脹預期,而比特幣被視為對沖通脹的最佳工具之一,這也是投資者紛紛湧入比特幣的原因之一。高盛此前指出,比特幣是對沖通脹的工具,可以與黃金共存。
如果說上一波行情的暴漲是由於大量散戶抱著賭一把的心態沖進了市場,推動了幣價,那麼這次的行情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機構的入局。
一般而言,當風險可控時,機構才會加入,而機構的加入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也提高了未來的收益預期。
第一財經曾報道,OKExResearch首席研究員威廉表示,「可能與大家想到的投機或炒作原因不一樣,投機和炒作成分確實存在,但非主因。直接原因來自於高凈值和機構投資者的入場,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諸如美國保險巨頭萬通人壽保險公司、商業分析公司MicroStrategy等機構紛紛買入比特幣;而在線支付巨頭PayPal、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星展銀行也紛紛宣布將推出加密貨幣支付服務。目前超過69億美元的比特幣由上市公司持有。」
「流動性危機即將來臨,」英國交易所Coin Corner首席執行官丹尼·斯科特(Danny Scott)最近表示。他指出,Grayscale Bitcoin Trust (GBTC)持續大量買入比特幣,僅在2020第四季度,GBTC就買入了逾11.5萬比特幣(按當前價格計算約為25億美元)。再加上對沖基金、共同基金和現在的保險公司等機構買家,交易所里的比特幣出現了短缺。這只能通過提高價格來解決。
Guggenheim Partners首席投資官斯科特·米納德(Scott Minerd)去年年底對彭博社(Bloomberg)表示,比特幣目前的價格遠低於公允價值,考慮到比特幣的稀缺性和美聯儲「瘋狂印錢」,這種數字代幣最終應該會攀升至每枚比特幣40萬美元左右。去年11月,Guggenheim申請保留其53億美元宏觀機會基金(Macro Opportunities Fund) 10%的投資權利,該基金只投資於加密貨幣。他說:「我們的基礎研究顯示,比特幣的價值應該在40萬美元左右,」米納德說。「它是基於稀缺性和相對估值,比如黃金佔GDP的百分比。所以你知道,比特幣實際上具有黃金的許多屬性,同時在交易方面具有不尋常的價值。」
⑼ 比特幣挖礦未來前景怎麼樣
場,辦理了登機手續
⑽ 我國礦山行業發展的趨勢是什麼誰能分析一下啊
2011年,我國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物價上漲勢頭初步得到控制,同時經濟增長呈平穩減速態勢。預計全年GDP增長9.4%,CPI上漲5.5%。
2012年,我國將呈現經濟增速和物價漲幅「雙降」態勢,預計GDP增長8.7%左右,CPI上漲4%左右,經濟運行總量矛盾有所緩解,但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國際環境不確定性更大。
2011年全年經濟走勢呈現以下特點:1、物價上漲勢頭初步得到控制,宏觀調控首要任務取得成效;2、經濟增長平穩減速,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力度把握適度;3、保障房投資成為新亮點,固定資產投資保持穩定增長;4、汽車消費退潮明顯,其他消費增長波瀾不驚;5、受國際市場影響逐步加大,進出口增速前高後低。
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1、食品價格周期性大幅波動的深層次矛盾並未有效解決;2、成本上升壓力持續存在導致經濟步入結構調整陣痛期;3、房價居高不下仍然是廣大百姓最為關切的社會問題;4、沿海地區出口加工型中小企業經營最為困難;5、國內部分地方和企業對全球經濟調整的趨勢性要求反應遲鈍。
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將表現出以下三種趨勢:
1、全球經濟將低速增長。展望未來,全球經濟活力正在減弱,並且內外部失衡進一步加劇,市場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風險逐漸增大。發達國家正在步入滯脹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國家普遍面臨主權債務壓力和金融穩定風險,私人需求尚未接過拉動經濟增長的接力棒,經濟增長動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於貨幣政策依舊寬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寬松政策的可能,通脹壓力相對較大。新興經濟體面臨著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大量熱錢沖擊以及政策緊縮對經濟增長的抑制等問題,其經濟增速將繼續呈放緩態勢。根據IMF《世界經濟展望》秋季報告預測,2012年世界經濟將增長4%,與今年基本持平。其中,發達經濟體將增長1.9%,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將增長6.1%。
2、國內經濟環境總體良好。一方面,「十二五」規劃第二年進入投資項目集中建設階段,中西部不斷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逐步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擴大居民消費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將進一步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另一方面,經濟增長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將使得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地方財政風險和土地市場交易趨冷對地方投資融資能力形成制約,資源、勞動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經濟增長的成本,出口放緩對工業生產形成一定壓力。
3、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前景預測。如果2012年歐美債務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主要發達經濟體整體不出現二次衰退,發展中經濟體通脹壓力得到一定緩解,世界經濟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同時,我國把「調結構」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擴張力度有所減弱,財政赤字率略有下降;貨幣政策則主要加大對表外業務的控制力度,使社會融資總量增長進入真正穩健狀態。在這一國際環境和政策假設情景下,經模型測算,我國經濟可望在結構調整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GDP增長8.7%左右;且經過精心調控,妥善應對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可以將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