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幣圈資智通鑒

幣圈資智通鑒

發布時間: 2022-02-10 03:00:00

A. 資治通鑒的主要成就是什麼啊(趕著要啊)

《資治通鑒》獨創了中國歷史文獻編篡學史上的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充分體現了司馬光通達宏博的文獻觀和方法論,其獨樹一幟的文獻編纂方法,科學獨到的編纂體例,求實考信的治史思想,為後世留下了不盡的啟迪和借鑒.它通篇網羅繁富,體大思精,為前古之未,史家絕唱.是研究文學、文獻學不可多得的教科書.

B. 資治通鑒是怎樣被後人保存下來的

資治通鑒在不同的時期被人們刻印了不同的版本,從而保存了下來。但是其中還是有殘缺的。《資治通鑒》成書後,元豐八年,范祖禹、司馬康、黃庭堅、張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畢,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見。南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有餘姚重刻本,亦多殘缺。中華書局據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標點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鑒》最好的版本。
版本:

宋本
1.餘姚官刻本:南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下紹興府餘姚縣重刻本孝宗朝或稍後印本,南宋的建、鄂、蜀諸種版本,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於這一版本。
2. 清章鈺《胡刻通鑒正文校宋記述略》認定是南宋光宗以前的刻本,《藏園群書經眼錄》認定是南宋初期的建本,即號為景祐本者。
明刊本
1.明代正德嘉靖年間興文署原版歸入南雍,歷朝多次修補。
2. 明弘治元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刻並版本。
3. 元刻明修補本:明天啟刻本,陳仁錫評閱,附刻劉恕《外紀》、胡三省《辨誤》、薛應旆《宋元通鑒》與《甲子會要》,陳仁錫序;陳仁錫評閱本,明天啟六年白口本,附薛應旆《宋元通鑒》,有墨印眉批朱筆圈點。
1.胡克家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胡克家仿刻興文署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胡克家原刻印本,清同治八年江蘇書局修補本。
2. 清同治十年湖北崇文書局本。
3. 清光緒十四年上海蜚英館石印本。該版本附畢沅《續資治通鑒》。
民國刊本
1. 民國元年:涵芬樓鉛印本。附《通鑒釋文》十二卷。
2.百衲本:書題作《百衲本宋本資治通鑒》,民國八年商務印書館附設圖書館影印本。
3. 上海國學整理社刊本。
4. 影印宋刻本,《四部叢刊》初編,民國十八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四庫備要》,民國二十五年鉛印。
《資治通鑒》的影響:
《資治通鑒》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著作,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和閱讀學習。這部書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北宋時代,在中唐以來長期混戰之後,實現了國家統一,恢復和發展了社會經濟,繁榮了學術文化;同時,內政多弊,御戎不力,「積貧積弱」,局勢不穩。這是一個有生氣的時代,又是一個很苦悶的時代,是個前進的時代,又是個軟弱的時代。當時,君主將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慮如何生活,尋找出路。於是,有主張以「柔道」治天下,說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有立志改革,而實行變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鋌而走險,起義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識的人們,特別是歷史學家,如歐陽修、司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對現實而回顧歷史,企圖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借鑒歷史,為了有助於治國安邦,更好地解決現實矛盾。其中,司馬光主編《通鑒》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它是由「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而得名。
司馬光對《資治通鑒》文獻整理思想,文獻整理模式及方法,不僅結出了豐碩成果,豐富了中國古典文獻學理論,而且對文獻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C. 《資治通鑒》哪個版本的最好

歷代《資治通鑒》的版本 (一)宋本: 1、 餘姚官刻本:南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下紹興府餘姚縣重刻本孝宗朝或稍後印本,南宋的建、鄂、蜀諸種版本,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於這一版本。 2、 清章鈺《胡刻通鑒正文校宋記述略》認定是南宋光宗以前的刻本,《藏園群書經眼錄》認定是南宋初期的建本,即號為景祐本者。 (二)明刊本: 1、 明代正德嘉靖年間興文署原版歸入南雍,歷朝多次修補。 2、 明弘治元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刻並版本 3、 元刻明修補本:明天啟刻本,陳仁錫評閱,附刻劉恕《外紀》、胡三省《辨誤》、薛應旆《宋元通鑒》與《甲子會要》,陳仁錫序;陳仁錫評閱本,明天啟六年白口本,附薛應旆《宋元通鑒》,有墨印眉批朱筆圈點。 (三)清刻本: 1、 胡克家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胡克家仿刻興文署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胡克家原刻印本,清同治八年江蘇書局修補本。 2、 清同治十年湖北崇文書局本。 3、 清光緒十四年上海蜚英館石印本。該版本附畢沅《續資治通鑒》。 (四)民國刊本: 1、 民國元年:涵芬樓鉛印本。附《通鑒釋文》十二卷。 2、 百衲本:書題作《百衲本宋本資治通鑒》,民國八年商務印書館附設圖書館影印本。 3、 上海國學整理社刊本。 4、 影印宋刻本,《四部叢刊》初編,民國十八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四庫備要》,民國二十五年鉛印。 註: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的注本最為人稱道,現為最通行版本。白話版推薦:柏楊版--白話譯本資治通鑒

D. 資治通鑒有多少內容、書有厚和薄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作品版本編輯宋本1.餘姚官刻本:南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下紹興府餘姚縣重刻本孝宗朝或稍後印本,南宋的建、鄂、蜀諸種版本,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於這一版本。2. 清章鈺《胡刻通鑒正文校宋記述略》認定是南宋光宗以前的刻本,《藏園群書經眼錄》認定是南宋初期的建本,即號為景祐本者。明刊本1.明代正德嘉靖年間興文署原版歸入南雍,歷朝多次修補。資治通鑒 2. 明弘治元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刻並版本。3. 元刻明修補本:明天啟刻本,陳仁錫評閱,附刻劉恕《外紀》、胡三省《辨誤》、薛應旆《宋元通鑒》與《甲子會要》,陳仁錫序;陳仁錫評閱本,明天啟六年白口本,附薛應旆《宋元通鑒》,有墨印眉批朱筆圈點。清刻本1.胡克家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胡克家仿刻興文署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胡克家原刻印本,清同治八年江蘇書局修補本。2. 清同治十年湖北崇文書局本。3. 清光緒十四年上海蜚英館石印本。該版本附畢沅《續資治通鑒》。民國刊本資治通鑒 1. 民國元年:涵芬樓鉛印本。附《通鑒釋文》十二卷。2.百衲本:書題作《百衲本宋本資治通鑒》,民國八年商務印書館附設圖書館影印本。3. 上海國學整理社刊本。4. 影印宋刻本,《四部叢刊》初編,民國十八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四庫備要》,民國二十五年鉛印。註: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的注本最為人稱道,現為最通行版本。翻譯本(台灣)黃錦鋐等譯《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鑒》(新世界出版社出版,2008年,沒有古人的夾注)沈志華、張宏儒主編《資治通鑒文白對照》(中華書局出版,2009年)鏈接還有更詳細的內容,http://ke..com/link?url=-CowfKu2xQBlktFyITeE4VKAkgeRn__

E. 怎麼樣看《資治通鑒》才能收獲最大

《資治通鑒》是文史類讀書人的必讀書,其價值自不必贅述。但是,這樣一部大書,該怎樣去讀呢?
可以先讀柴徳賡先生的《資治通鑒介紹》。
《介紹》是本小冊子,性質為面向初學者的普及讀物。這是一九六三年柴徳賡先生的講課記錄稿,講得深入淺出,非八十年代以來很多堂堂的「通鑒學」著作可比。讀此書時有親炙傳授的感覺,師承傳授所授受的治學方法本質就是一些讀書的經驗體會,這一般在哪裡都找不到,故而格外值得珍視。
其中第九節正是「怎樣讀《通鑒》」。概述如下。
一、基本方法:
首先,「不是翻書,而是念書,就是一句一句地念。」〔是念,而非看〕而不能一行行地看。
念的過程中要點〔現在的標點本其實也可以照樣點的,況且標點本的正文和胡注都有個別錯誤〕,重要或感興趣的內容要圈〔可用劃線代替〕。
念的過程中,心要閑,多思考。不能趕任務。
二、手頭准備好工具書:
《二十史閏朔表》〔此表漢太初前那段是錯誤的,可參用《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
《通鑒地理今釋》、《地名大辭典》、《中國地圖集》〔今天可以偷懶了,用八卷本《中國歷史地圖集》。甚至可以用2CD的電子版,查詢效率會提高很多〕
《辭源》
三、整體起碼要讀三遍:
第一遍:一句一句點完,加眉批標題。〔這樣自然放慢了速度,讀時就仔細,且有概況有理解,讀得扎實〕要十目一行,不能一目十行。
第二遍:查正史(主要是列傳)核對資料。核對中理解《通鑒》的書法,同時對歷史了解得更豐富全面。
第三遍:對《通鑒》有自己的心得,有議論。
鈔卡片,為了整理保存資料方便,且加深理解。〔鈔書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不單為了整理資料,同時也是對重要段落的精讀。鈔書實為最精的精讀,甚至有過於背誦之處。看是一行行看,念則是一句句念,鈔乃是一字字鈔,很多精微之處往往在鈔寫中有所發現領悟。〕
以上就是我對《介紹》第九節的概括。
柴先生出於陳垣先生門下。精讀重要典籍,查溯史料來源,這都是陳垣先生對後學大力提倡的治學入門方法。
為什麼讀第一遍不要去過多思考議論呢?陳垣先生說:「讀書少的人,好發議論。」以我的經驗,當日讀第一遍時也加了些評點考據,現在再看,多是淺薄可笑的,自以為創見的地方,往往是出於孤陋寡聞或是誤會了文意導致的。
陳垣先生談查證前人著作說:「一、看其根據是否正確:版本異同、記載先後、徵引繁簡;二、看其引證是否充分;三、看其敘述有無錯誤:人名、地名、年代、數目、官名;四、看其判斷是否正確。」這可以作為參考。

F. 資治通鑒中講了哪幾個朝代的歷史

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紀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資治通鑒》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1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G. <<資治通鑒>> 歷代版本有哪些

歷代《資治通鑒》的版本
(一)宋本:
1、 餘姚官刻本:南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下紹興府餘姚縣重刻本孝宗朝或稍後印本,南宋的建、鄂、蜀諸種版本,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於這一版本。
2、 清章鈺《胡刻通鑒正文校宋記述略》認定是南宋光宗以前的刻本,《藏園群書經眼錄》認定是南宋初期的建本,即號為景祐本者。
(二)明刊本:
1、 明代正德嘉靖年間興文署原版歸入南雍,歷朝多次修補。
2、 明弘治元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刻並版本
3、 元刻明修補本:明天啟刻本,陳仁錫評閱,附刻劉恕《外紀》、胡三省《辨誤》、薛應旆《宋元通鑒》與《甲子會要》,陳仁錫序;陳仁錫評閱本,明天啟六年白口本,附薛應旆《宋元通鑒》,有墨印眉批朱筆圈點。
(三)清刻本:
1、 胡克家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胡克家仿刻興文署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胡克家原刻印本,清同治八年江蘇書局修補本。
2、 清同治十年湖北崇文書局本。
3、 清光緒十四年上海蜚英館石印本。該版本附畢沅《續資治通鑒》。
(四)民國刊本:
1、 民國元年:涵芬樓鉛印本。附《通鑒釋文》十二卷。
2、 百衲本:書題作《百衲本宋本資治通鑒》,民國八年商務印書館附設圖書館影印本。
3、 上海國學整理社刊本。
4、 影印宋刻本,《四部叢刊》初編,民國十八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四庫備要》,民國二十五年鉛印。
註: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的注本最為人稱道,現為最通行版本。

H. 《資治通鑒》有哪些版本哪一本最好

摘要 目前來看中華書局的最好

熱點內容
中國擁有一個比特幣的人 發布:2025-05-10 03:35:16 瀏覽:367
以太坊開源軟體許可證 發布:2025-05-10 02:55:11 瀏覽:949
一張xrp合約多少錢 發布:2025-05-10 02:50:50 瀏覽:529
比特幣礦機二手交易雪豹A1 發布:2025-05-10 02:50:44 瀏覽:419
區塊鏈創世塊財務大臣 發布:2025-05-10 02:49:32 瀏覽:951
2018比特幣礦池 發布:2025-05-10 02:29:24 瀏覽:753
btc360的錢能提現嗎 發布:2025-05-10 02:29:13 瀏覽:138
比特幣挖礦機可以使用多久 發布:2025-05-10 02:26:47 瀏覽:109
華米科技區塊鏈游戲 發布:2025-05-10 02:23:50 瀏覽:382
數字貨幣被騙報警會曝光嗎 發布:2025-05-10 02:20:27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