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摩拜財經幣圈

摩拜財經幣圈

發布時間: 2022-02-14 21:39:53

㈠ 陀螺世界誰還沒注冊過,我帶養龍,教你如何快速合成龍,高級技巧,告訴你陀螺世界的好處

一、陀螺世界的游戲規則

最近一款名為陀螺世界的游戲在朋友圈裡風靡起來,口號是養恐龍,做任務,賺分紅,號稱只能賺錢不用充錢。

很多網賺圈的羊毛黨和想在互聯網上賺錢的小白聞訊趕來,甚至不少圈子大佬站台力推。

游戲其實很簡單,就是一款養成合成類的游戲,類似之前在微信里火過一段時間的小程序H5游戲,如全民養鯤、全民賽車。

煥言也玩過一段時間,基本是無腦操作。

初級的魚在轉盤上不停轉圈積累金幣,中間你不需要任何操作,只需要等待金幣積累到一定數量,再用金幣去買相同的魚,然後把兩條魚合成一條更高等級的魚,一步步升級成一條鯤。

這跟養龍游戲宣稱的「每天有空玩30分鍾,不影響你做其他事情」如出一轍:

各種等級的恐龍隨時間每秒產出相應的金幣,然後用所得金幣去合成更高級的龍。兩只1級恐龍合成一隻2級恐龍,兩只2級恐龍合成一隻3級恐龍,以此類推。

只不過這款游戲增加了賺錢的要素,於是有了「今天你養龍,明天龍養你」的口號。

也就是最終合成到38級,會按概率生成一些特殊的恐龍,如紅包龍、算力龍、情侶龍,可以獲得對應的金錢獎勵。

不過,按照游戲規則,收益最高的是分紅龍,可以平分每天全網廣告收入的20%,通過38級合成的福、祿、壽、喜、財五龍合成。官方號稱全網最多將只有10萬只分紅龍,稀缺性和躺賺模式無疑就是分紅龍的價值所在,所以基本你看到的市面上關於該游戲的攻略,都在教你如何更快合成分紅龍。

五、虛擬貨幣的真相

其實所有的虛擬貨幣項目玩的都是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叫做:共識。

幣圈資深韭菜專家李笑來說過:「傻逼的共識也是共識。」

共識是什麼?

就是一件事物在人群中的受眾面,如果我換一個詞,你可能更好理解——

ip

現在是一個ip的時代,過去公司賣貨講究打造公司品牌,現在個人生存講究打造個人ip,其實都是提高自己在目標受眾中的知名度。

一家公司越多人知道,這家公司的銷售市場越大,一個人越多人知道,這個人的事業版圖越開闊。

大到公司戰略、明星效應,小到街坊鄰居八卦、口碑人脈,莫不是如此。

「ip」這個東西虛無縹緲,但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隨便舉幾個新聞:

1.2017年時,造訪韓國的遊客中每13人中就有一人是沖著K-POP男團「防彈少年團」去的。每年他們對韓國經濟帶來的影響相當於26個中型公司;

2.《權力的游戲》為北愛爾蘭帶來了價值3億美元的生意。在這里拍攝這部熱門大劇不僅招來了更多的遊客,同時也為當地許多企業(從經紀公司到動物標本製作者)帶來了商機;

3.在第一部《汽車總動員》上映後的第一個5年裡,該系列電影創造出了80億美元的商品。在那期間,總共賣出了超過2億輛玩具車;

4.Build-A-Bear工作室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銷量暴增,銷售額從120萬美元激增到了8440萬美元。 Build-A-Bear的CEO解釋說這要感謝《婦聯4》中的一句台詞,當時 Tony Stark對火箭浣熊說:「我還以為你是個Build-A-Bear的玩具呢。

再說說我們身邊的例子:

很多公司上市前,積極做一些提高知名度的公關活動,帶來的是股價的暴漲;

黃金沒有多大的日用和工業價值,本質上就是一種礦物質,但只要在群眾心裡有財富的ip價值,黃金就永遠有人買。鑽石同理;

古董、名人字畫、明星簽名的價格,都是ip價值的體現。梵高一幅畫賣3億元,你真以為是這張紙這么值錢么?

前段時間的幣圈大佬孫宇晨的新聞,再聯系他之前上的各種頭條,和巴菲特的天價午餐、跟王小川的隔空對罵……你以為人家傻么,越多人看戲,他的ip知名度越高,這個可都體現在他發行的波場幣的價格漲幅上。

你把別人當談資笑話,別人把你當賺錢籌碼。

所有區塊鏈的包裝,不管是養貓養狗養豬還是養王八,核心只有一點:打造這個虛擬物的共識,用各種營銷手段炒高它的ip價值。

唯有達成這一個前提,才有之後的高價拋盤。

等到莊家離場,沒有後續的營銷跟進,ip的價值就煙消雲散,只剩散戶手裡的代幣一天天貶值。韭菜就是這么割下來的。

17世紀荷蘭炒鬱金香,80年代中國炒君子蘭,以及近期的「80後炒股,90後炒幣,00後炒鞋」,無不是一場場ip經濟下的資本游戲。

所以回到上一個問題,為什麼陀螺幣還沒開放交易?

因為陀螺幣的共識價值還沒打造起來啊!

陀螺世界的高明之處正在於此,同行們在殺雞取卵,他們先把雞養大。

這場韭菜盤還處於培養共識、積蓄能量的階段,而沖著分紅龍跟風入場的羊毛黨們,你們就是正在被養熟中的小雞崽。

百年大計,不急於一時。

六、這場養龍游戲中,真正賺錢的玩法

既然養龍黨並不是這場游戲賺錢的主角,那這類區塊鏈項目真正賺錢的玩法是什麼?

1.賣鏟子

當所有人都沖過來挖金礦,又累還不見得能挖到,

而你選擇賣挖礦的鏟子給他們,是一個更好的商業模式。

淘寶開店的風口賣各類淘寶課程、輔助開店軟體和店鋪代運營;網路搜索時代賣seo教程、站長工具和做企業關鍵詞排名;微商火爆時賣朋友圈賣貨方法、微商輔助工具和做微商流量生意……再聯想到現在好多互聯網大佬在搞的抖音培訓課程,懂的人自然懂。

當眾人都在苦苦搬磚做項目,你跳出項目,賺想靠這個項目賺錢的人的錢,就是一片更開闊的天地。

所以對於真想在這個游戲中賺錢的人,我勸你放下薅羊毛的想法。

把它當作別人幫你開發的一個項目,你去賣它。

賣什麼?

賣攻略,賣軟體,賣內部社群,賣收費徒弟……

2.囤積算力和陀螺幣,等待交易開放時

我上節說過,這個游戲真正重要的不是分紅龍,陀螺幣才是官方重點打造的共識產品。

等陀螺幣的共識打造起來,就是官方放開交易的時候。

所以,這個游戲的玩家分成了兩撥人,也代表了在這個社會中的兩種人。

一撥人只看到官方宣傳的東西,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他們只能看到短期收益,每天幾塊錢的紅包,可以開心一天,這撥人占人群的90%。

另一撥人分析出表象背後的東西,做長遠獲利的事。他們積攢算力,產出陀螺幣,獲利的是未來陀螺幣的收益,這撥人占人群的10%。

很多人沒有先見之明,看不清游戲的規則,為了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放棄長線收益。

就好比有人用一天時間把母雞賣了,賺了100元,開心死了,卻不知道這只母雞可以在100天內每天下蛋,給你創造1000元。這個道理,可以放在很多賺錢項目上。

這個社會有各種各樣的「游戲」,10%的人玩「游戲」,90%的人被「游戲」玩。

當然,囤積陀螺幣的受益很大,風險也很大。

一個是官方能不能把這個共識打造起來,這個有巨大的不確定性;一個是當交易開放時,你能不能摒棄貪婪,及時出貨。

所有打造共識的項目,最賺錢的都是最開始的那一撥人。

等這波共識傳遞到後面的小白,(比如該項目賺錢新聞滿天飛的時候)前面的人已經做好了高價拋盤、獲利退出的准備,後面入局的人,都是這場游戲的接盤俠。

股市如此,幣圈如此,市面上無數的所謂賺錢項目都是如此。

㈡ 摩拜單車用一次給了兩次費用怎樣還我

找客服申訴處理,把你的賬單費用,截圖保存,交給客服。

㈢ 摩拜女員工為何舉報領導

9日下午一張摩拜女員工稱遭領導性騷擾的舉報信截圖在網路流傳,財經網通過多個獨立信源核實發現,舉報信的確由摩拜員工發出,目前摩拜創始人兼CEO胡瑋煒已經知道此事,摩拜內部也在第一時間啟動調查。

媒體撥打胡瑋煒電話,核實有關舉報信內容是否真實。截至發稿,電話始終未能接通。一位接近摩拜人士告訴財經網,舉報信在網上曝光後不久,胡瑋煒就知道此事。

一名摩拜公關部人士告訴媒體,摩拜在接到該舉報後高度重視此事,第一時間成立專項調查小組展開調查。目前被舉報人已被停職並接受進一步調查。

來源;財經網

㈣ 摩拜單車怎麼預約

在手機客戶端上面實時關注單車的情況,若有剩餘的情況,就可馬上的進行預約。

㈤ 摩拜和OFO共享單車工作原理是什麼

工作原理:

  1. 押金資金池:當用戶基數擴大後,這個資金池成為另一種形式的互聯網金融,可能是最大的盈利點;

  2. 公益價值:共享單車也算是一種公共設施,既方便了大眾出行,也減少污染碳排放,潛在收入來自國家和政府的投入和補貼;

  3. 用戶數據的價值:用戶錄入時需要實名登記,支付記錄、實時位置、出行習慣、信用記錄這些都是極其珍貴的數據;

  4. 廣告:例如App和車身廣告,根據用戶實時位置智能推送附近商家的廣告;

㈥ 陀螺世界怎麼玩才能百搭百中

根本不可能百搭百中,細想一下你就會明白。
一、陀螺世界的游戲規則
最近一款名為陀螺世界的游戲在朋友圈裡風靡起來,口號是養恐龍,做任務,賺分紅,號稱只能賺錢不用充錢。
很多網賺圈的羊毛黨和想在互聯網上賺錢的小白聞訊趕來,甚至不少圈子大佬站台力推。
游戲其實很簡單,就是一款養成合成類的游戲,類似之前在微信里火過一段時間的小程序H5游戲,如全民養鯤、全民賽車。
煥言也玩過一段時間,基本是無腦操作。
初級的魚在轉盤上不停轉圈積累金幣,中間你不需要任何操作,只需要等待金幣積累到一定數量,再用金幣去買相同的魚,然後把兩條魚合成一條更高等級的魚,一步步升級成一條鯤。
這跟養龍游戲宣稱的「每天有空玩30分鍾,不影響你做其他事情」如出一轍:
各種等級的恐龍隨時間每秒產出相應的金幣,然後用所得金幣去合成更高級的龍。兩只1級恐龍合成一隻2級恐龍,兩只2級恐龍合成一隻3級恐龍,以此類推。
只不過這款游戲增加了賺錢的要素,於是有了「今天你養龍,明天龍養你」的口號。
也就是最終合成到38級,會按概率生成一些特殊的恐龍,如紅包龍、算力龍、情侶龍,可以獲得對應的金錢獎勵。
不過,按照游戲規則,收益最高的是分紅龍,可以平分每天全網廣告收入的20%,通過38級合成的福、祿、壽、喜、財五龍合成。官方號稱全網最多將只有10萬只分紅龍,稀缺性和躺賺模式無疑就是分紅龍的價值所在,所以基本你看到的市面上關於該游戲的攻略,都在教你如何更快合成分紅龍。

在羊毛黨眼裡,分紅龍=躺賺。
可是,靠時間自動生產的那點金幣太慢了,合成一隻38級龍至少也要一個月!更別提要5隻38級龍才能合成的分紅龍。
如果你真老老實實去等時間養龍,那這就是個純粹給你打發時間的小游戲而已,接下來的文字你就不用看了。
所以為了獲得更快更高的收益,羊毛黨們必需去做一件事情:邀請徒弟。
你的徒弟每天合成恐龍的活躍度、看的廣告、合成紅包龍的收益,都會轉化成你的一部分收益。你邀請的徒弟越多,你的收益越高。
按官方的說法,這個平台的收益都來自廣告,所有用戶每看一條廣告,平台就會有廣告費,你拉的人越多,平台廣告費越多,你合成分紅龍的收益自然也越多。
所以這就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邏輯閉環:你為了獲得分紅龍去邀請更多的徒弟——更多的徒弟意味著更多的廣告費——更多的廣告意味著分紅龍的收益越高——分紅龍的收益越高就吸引你去獲得更多分紅龍——你要獲得更多分紅龍意味著你要邀請更多徒弟。
所以項目的本質,就是藉助養龍這個游戲的外殼,去鎖定流量。
那麼到這里,你以為你已經看清了這個游戲么?No!

二、羊毛黨的價值
這不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薅羊毛游戲,我們繼續深挖下去。
我們知道官方的說法是所有收益來自廣告費,這是比其他邀請徒弟項目高級的地方——「我是有實打實賺錢模式的,不是旁氏騙局那種,前面人的利息來自後面人的本金」。
再配合「切斷一切充值入口,想花錢也花不了」的說法,小白基本上就相信了:模式多麼健康!完全不是其他割韭菜項目那種零和游戲!
可是很多人卻忽略了,廣告商這個層面的問題。
你簡單地把人頭數等同於廣告費,可你有想過嗎?如果你是一個廣告商,你會把廣告投放在為了擼羊毛才登陸這個游戲,但對你的廣告毫無興趣的用戶身上嗎?
也許一開始有些暴利項目如灰黑性質以及游戲類、民間借貸類的廣告主會來投一投,增加一下曝光,但長期來看僅僅靠這些無法保證持續效果的廣告來養活整個用戶群,本身就是一件極難維持的生意。
既然廣告費和分紅龍的收益直接掛鉤,何況還是10萬只分紅龍平分這20%的收益,如果分紅龍收益少了,本就靠收益吸引來的用戶會分分鍾棄你而去。
除非,官方有足夠的資本來補貼收益,支撐這個游戲繼續玩下去。
這也是官方一而再再而三放出融資消息的原因,給團隊長的和被邀請的徒弟吃一顆定心丸:錢管夠,羊毛盡管擼,我們不會隨時關門跑路。
但邀請徒弟的錢可以燒一時,總歸需要回歸到所有商業的核心點來:你真正的賺錢模式是什麼?
滴滴、美團、摩拜單車們當初開拓市場燒的錢,終究還是要用戶在平台上花錢賺回來的,那些沒有明確模式賺不回來的呢?都倒閉消失在歷史的塵埃里了。
你以為你的徒弟價值,真的只是作為垃圾流量獲取的那點廣告費么?
你沖著擼羊毛而來,如果在對方眼裡,你沒有超出羊毛的價值,這種生意就是做慈善,可惜公司不是傻子。
廣告收費模式只是一個幌子,真正的游戲規則呼之欲出。不過要玩的話你也得會玩。更多v:huanyanNO1

三、分紅龍的騙局
養龍游戲背後的公司叫陀螺世界,陀螺世界的主體公司是游戲陀螺。
除此之外,這家公司旗下還有陀螺財經、陀螺活動、陀螺名片等各種應用,業務都跟區塊鏈有關。
比如定位於區塊鏈行業媒體平台的陀螺財經,基於區塊鏈開發的活動場景應用陀螺活動。
區塊鏈,才是這場游戲的最終玩法!
跟各種養狗、養貓、養植物的虛擬養成類寵物游戲一樣,都是打著區塊鏈外衣的資金盤項目。
接觸過互聯網區塊鏈項目的朋友都知道,這兩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盤——資金盤、互助盤、拆分盤、釋放盤等等,讓人眼花繚亂。
這些盤都說自己旨在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世界通用的虛擬貨幣,然後藉助各種營銷手段,拉人頭進來投資,把幣值拉升,接著官方賣幣套現,跑路,這是最常見的套路。
像理想春秋、樂享天下、虛擬情人、快貓貓等,最後都以黑客攻擊,網路癱瘓,關閉整修為借口而跑路,捲走大量投資者的血汗錢。
而只有10萬只的分紅龍,和號稱全網數量有限的其他數字幣,本質上是一樣的東西。當這10萬只分紅龍都被領完後,平台必然會開放交易分紅龍,就像在市面上交易流通的數字貨幣一樣。
你以為賺錢靠的是分紅龍的廣告收益?
真正賺錢的游戲還沒開始,分紅龍的轉手交易之間的漲跌差價,才是後面拉開大幕的正式玩法!
就像股票市場,教科書上告訴你持有股票可獲得公司分紅,但真正投入這場游戲的,有誰是沖著那幾毛錢的股票分紅去的?99.99%的人在這個投機市場中,是通過股票的殺跌買漲獲利的!
然後你說:煥言,這個游戲的分紅龍不需要購買,都是玩家經過一段時間養成的,再把分紅龍賣出去,賺錢的不還是玩家么?
你在養恐龍的過程中,除了上面說的並不靠譜的廣告費,並沒有為公司提供任何價值,所以這里就存在一個問題,支撐這家公司真正來做這件事的利益來自哪裡?
其實,分紅龍只不過是引流的工具,其真正的目的在於為另一個東西服務。
什麼東西?
四、陀螺世界裡真正值錢的東西
很多人被事情表面的東西所欺騙,別人宣傳什麼就去追什麼。
比如,陀螺世界裡的羊毛黨們,大部分都在極力追捧分紅龍。
其實,分紅龍只是游戲中的一種道具,或者說是披著福利外衣、吸引你上鉤的魚餌。
在陀螺世界之前,這家公司已經構建了一個陀螺系統。
這個系統中,有一種東西,可以在整個陀螺生態中互相流轉,各個應用間也是額度共享的。
這才是陀螺世界的核心資產:陀螺算力和陀螺幣TLBC。
什麼是陀螺算力和陀螺幣?
簡單來說,算力越高,產出陀螺幣越多。
算力好比母雞,陀螺幣就是雞蛋。母雞越多,下的蛋就越多。
說白了,陀螺幣就是一種虛擬貨幣,這個項目本質上是一個區塊鏈資金盤項目。
陀螺生態各應用存在的意義,都在於打造陀螺幣的價值。
分紅龍只不過是引流的工具,其目的還是為陀螺幣服務。
所以,不要聽信那些攻略上的鬼話,用算力和陀螺幣去買恐龍。
恐龍這個東西,只是用分紅利益包裝的,用來迷惑你去給他們邀請徒弟的工具!
真正看懂了這場游戲的人,在囤積算力。(陀螺幣圈子功能也已經開啟了)
你在傻傻地玩恐龍游戲,而那些看懂了游戲規則的人,在等待這場割韭菜游戲拉開大幕的那一刻:陀螺幣開放交易。
所以這也回答了之前的問題:官方真正靠什麼賺錢?
靠發行的陀螺幣啊,生產陀螺幣的權利掌握在官方手裡,等陀螺幣值錢了,韭菜鐮刀隨便割!
你又要問了:煥言,為什麼現在陀螺幣還沒開放交易?
其實,這也是項目方很高明的一個地方。
稍微了解過區塊鏈項目的小夥伴都知道,這幾年各種掛著區塊鏈外衣的項目層出不窮,各家都來分一杯羹,結果就是一片紅海。
0擼的人越來越多,沒有幾個是守住一個平台長久玩下去的。復投下車後,人流量不斷流失——大佬拋幣——幣價大跌,這樣的循環一次次上演。
只留下一些小投資的散戶守著手裡的幣,望穿秋水。
幣圈亂,人心不古,項目方急著套現賺錢,於是一次次殺雞取卵地收玩家們的智商稅。
群眾的智商稅收多了,智商水平線自然水漲船高。
而這種找個東西用區塊鏈包裝一下,等待升值再套現的割韭菜模式,也被越來越多的韭菜們看清。
你想想,如果這個模式沒問題,網路騰訊阿里這幾家互聯網巨頭,為什麼不順應「未來」,搞個網路幣、騰訊幣、阿里幣?特別是馬雲,還多次聲明自己的支付寶真正利用了區塊鏈技術。
因為他們知道,這種模式的區塊鏈項目,都是泡沫,長期價值為0。你想想,挖礦消耗了巨大的電力,但為這個社會提供了任何價值么?
這也是為什麼我把數字貨幣統統稱為空氣幣!
我玩個王者榮耀還能提供給我娛樂價值,養龍的唯一那一點價值也就在這里了吧。
所以,虛擬貨幣泡沫的真相是什麼?

五、虛擬貨幣的真相
其實所有的虛擬貨幣項目玩的都是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叫做:共識。
幣圈資深韭菜專家李笑來說過:「傻逼的共識也是共識。」
共識是什麼?
就是一件事物在人群中的受眾面,如果我換一個詞,你可能更好理解——
ip
現在是一個ip的時代,過去公司賣貨講究打造公司品牌,現在個人生存講究打造個人ip,其實都是提高自己在目標受眾中的知名度。
一家公司越多人知道,這家公司的銷售市場越大,一個人越多人知道,這個人的事業版圖越開闊。
大到公司戰略、明星效應,小到街坊鄰居八卦、口碑人脈,莫不是如此。
「ip」這個東西虛無縹緲,但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隨便舉幾個新聞:
1.2017年時,造訪韓國的遊客中每13人中就有一人是沖著K-POP男團「防彈少年團」去的。每年他們對韓國經濟帶來的影響相當於26個中型公司;
2.《權力的游戲》為北愛爾蘭帶來了價值3億美元的生意。在這里拍攝這部熱門大劇不僅招來了更多的遊客,同時也為當地許多企業(從經紀公司到動物標本製作者)帶來了商機;
3.在第一部《汽車總動員》上映後的第一個5年裡,該系列電影創造出了80億美元的商品。在那期間,總共賣出了超過2億輛玩具車;
4.Build-A-Bear工作室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銷量暴增,銷售額從120萬美元激增到了8440萬美元。 Build-A-Bear的CEO解釋說這要感謝《婦聯4》中的一句台詞,當時 Tony Stark對火箭浣熊說:「我還以為你是個Build-A-Bear的玩具呢。
再說說我們身邊的例子:
很多公司上市前,積極做一些提高知名度的公關活動,帶來的是股價的暴漲;
黃金沒有多大的日用和工業價值,本質上就是一種礦物質,但只要在群眾心裡有財富的ip價值,黃金就永遠有人買。鑽石同理;
古董、名人字畫、明星簽名的價格,都是ip價值的體現。梵高一幅畫賣3億元,你真以為是這張紙這么值錢么?
前段時間的幣圈大佬孫宇晨的新聞,再聯系他之前上的各種頭條,和巴菲特的天價午餐、跟王小川的隔空對罵……你以為人家傻么,越多人看戲,他的ip知名度越高,這個可都體現在他發行的波場幣的價格漲幅上。
你把別人當談資笑話,別人把你當賺錢籌碼。
所有區塊鏈的包裝,不管是養貓養狗養豬還是養王八,核心只有一點:打造這個虛擬物的共識,用各種營銷手段炒高它的ip價值。
唯有達成這一個前提,才有之後的高價拋盤。
等到莊家離場,沒有後續的營銷跟進,ip的價值就煙消雲散,只剩散戶手裡的代幣一天天貶值。韭菜就是這么割下來的。
17世紀荷蘭炒鬱金香,80年代中國炒君子蘭,以及近期的「80後炒股,90後炒幣,00後炒鞋」,無不是一場場ip經濟下的資本游戲。
所以回到上一個問題,為什麼陀螺幣還沒開放交易?
因為陀螺幣的共識價值還沒打造起來啊!
陀螺世界的高明之處正在於此,同行們在殺雞取卵,他們先把雞養大。
這場韭菜盤還處於培養共識、積蓄能量的階段,而沖著分紅龍跟風入場的羊毛黨們,你們就是正在被養熟中的小雞崽。
百年大計,不急於一時。
六、這場養龍游戲中,真正賺錢的玩法
既然養龍黨並不是這場游戲賺錢的主角,那這類區塊鏈項目真正賺錢的玩法是什麼?
1.賣鏟子
當所有人都沖過來挖金礦,又累還不見得能挖到,
而你選擇賣挖礦的鏟子給他們,是一個更好的商業模式。
淘寶開店的風口賣各類淘寶課程、輔助開店軟體和店鋪代運營;網路搜索時代賣seo教程、站長工具和做企業關鍵詞排名;微商火爆時賣朋友圈賣貨方法、微商輔助工具和做微商流量生意……再聯想到現在好多互聯網大佬在搞的抖音培訓課程,懂的人自然懂。
當眾人都在苦苦搬磚做項目,你跳出項目,賺想靠這個項目賺錢的人的錢,就是一片更開闊的天地。
所以對於真想在這個游戲中賺錢的人,我勸你放下薅羊毛的想法。
把它當作別人幫你開發的一個項目,你去賣它。
賣什麼?
賣攻略,賣軟體,賣內部社群,賣收費徒弟……
2.囤積算力和陀螺幣,等待交易開放時
我上節說過,這個游戲真正重要的不是分紅龍,陀螺幣才是官方重點打造的共識產品。
等陀螺幣的共識打造起來,就是官方放開交易的時候。
所以,這個游戲的玩家分成了兩撥人,也代表了在這個社會中的兩種人。
一撥人只看到官方宣傳的東西,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他們只能看到短期收益,每天幾塊錢的紅包,可以開心一天,這撥人占人群的90%。
另一撥人分析出表象背後的東西,做長遠獲利的事。他們積攢算力,產出陀螺幣,獲利的是未來陀螺幣的收益,這撥人占人群的10%。
很多人沒有先見之明,看不清游戲的規則,為了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放棄長線收益。
就好比有人用一天時間把母雞賣了,賺了100元,開心死了,卻不知道這只母雞可以在100天內每天下蛋,給你創造1000元。這個道理,可以放在很多賺錢項目上。
這個社會有各種各樣的「游戲」,10%的人玩「游戲」,90%的人被「游戲」玩。
當然,囤積陀螺幣的受益很大,風險也很大。
一個是官方能不能把這個共識打造起來,這個有巨大的不確定性;一個是當交易開放時,你能不能摒棄貪婪,及時出貨。
所有打造共識的項目,最賺錢的都是最開始的那一撥人。
等這波共識傳遞到後面的小白,(比如該項目賺錢新聞滿天飛的時候)前面的人已經做好了高價拋盤、獲利退出的准備,後面入局的人,都是這場游戲的接盤俠。
股市如此,幣圈如此,市面上無數的所謂賺錢項目都是如此。

㈦ 這是什麼幣

幣圈必讀
1:幣圈有風險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所有人的意見只能作為你的參考。幣圈不同於故事,大漲大跌是分分鍾的事;幣圈也是個韭菜狗庄亂生的地方,沒有太多的法律約束,所以不單單要了解資訊,很多時候也看運氣(集中在短線上)! 自己買的幣,跌成狗也要含淚持有或者出掉,沒有人會為你的得失負責。所以幣市比股市更要謹記: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2:幣圈有嚴重的倖存者偏差
即活下來的基本都是傳奇,而成為大家供奉及摩拜的對象!類似與十幾億人里有幾個輟學,甚至不認識字的人創業成功而成為傳奇,反而被大眾誤解為「讀書無用」, 以及網路上鋪天蓋地的馬雲說,比爾蓋茨,巴菲特說。 炒幣之前,請正確認識這個觀點,否則大起大落容易生病!
3:挖新幣就是挖空氣
此話有點小絕對,不是完全正確,畢竟有的項目還是大家都認可的。但是大部分都是一波流的空氣,風吹雞蛋殼,一波流無蹤!所以在挖幣之前,請確定好自己的定位,你有多少機器多少算力,你的電費場地等開支,你是否是為短期回本,還是長期穩定收入,這些都是你選擇新幣需要考慮的因素。
4:持幣暴富的都是變態
這個也有點小絕對,但是大部分人是持不住的,畢竟資金壓在裡面! 很多暴富往往是因為「忘記了」! 沒錯,就是當時新鮮,買了點,然後真的給忘了。突然幾年後發現這玩意兒居然這么值錢了,於是翻箱倒櫃的發現自己當年買了一點,於是一夜暴富!真正秉著「信仰」去持幣的人很少。恩,很少,能一直持幾年的,要麼就是真信仰,要麼就是變態!
5:幣圈沒有「早知道」,「後悔葯」
早知道當年買這個買那個,早就是億萬富豪了。這個只能作為平時的玩笑,而不能成為你糾結的心結。真有「早知道」,比特幣就不那麼稀缺了,全民都去買了!恩,也許買彩票更容易讓你暴富。
6:幣圈沒有「義務」
「義務」這個詞,一般體現在付費,購買等有償合同成立後,一方提供的承諾的服務或商品。幣圈大部分是自由組成的團體,如果雙方之間沒有利益來往,沒有人「有義務」為您提供幫助或者服務。幣圈很多資訊消息,以及各種渠道來源大部分都是靠自己分析搜索,然後自己判斷真偽及價值,不要寄希望與別人「有義務」幫你賺錢。
7:幣圈會上癮
其實這就是一個賭博游戲,大家心知肚明不點破而已。而人都有賭的天性,結合上面的「倖存者偏差」,很容易上癮。所以請把握好自己的心態,協調好自己的工作及生活等等,是全職還是兼職,是挖礦囤幣還是交易所炒幣,自己選擇好一個方向去做。切忌主次不分,賺了還好,虧了什麼都沒了!
8:幣圈與「傳銷」的區別
傳銷需要拉人頭,靠收取人頭費來賺錢! 一定要注意這點:承諾高額回報,下家收費才可加入,上級會收取下級的人頭費! 幣圈同樣也需要讓更多的人加入,但是這里沒有人頭費的說法,是大家共同營造的一個「接盤賭博」游戲!
兩者都需要靠圈子,但是一個純靠騙,另一個也是純靠忽悠! 但是幣圈人還是要和傳銷人區分開。
幣圈需要自己投資購買或者挖礦,一切公開透明,忽悠別人參與,人越多可能價值就越高,但是我不會承諾回報,我也不一定會賣,甚至可能還會跌;
但是傳銷是用高額回報來欺騙下家投錢,一切暗箱隱晦,上家收益靠拿提成,忽悠更多的下家付費,上家拿更多的提成,直到最後資金盤撐不動倒塌!
一個是有承諾的金字塔結構的空氣圈,無下線後資金盤整體倒塌。
一個是無承諾的平滑自願賭博圈,無人加入,圈子內還可以自行流通。
另外你看有幾個賭博的人去參加傳銷了?
所以那些打著區塊鏈加密貨幣的幌子,需要一級級收費交錢的各種組織及各種APP推廣,不管是5塊10塊,還是幾千幾萬,都是傳銷無疑!
9:幣圈請勿浮躁
太多的造富神話讓很多人對於幣圈報以太大的期望,以一種浮躁的心態進入,根本不會花時間去了解這東西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一來就是問哪個會是百倍幣,哪個明天會暴漲? 對於這類問題,統一給出的答案是,這里沒有什麼「暴漲」,只有太多的「智障」! 這種浮躁的心態也催生了很多的「專家」及「分析員」,牛市的時候預測什麼時候都是準的,熊市的時候一個人都看不見,全部靜悄悄的不知道躲哪去了!
10:幣圈請勿輕信「專家教授」
如上所述,2017年牛市的時候,各種收費群,各種指標,各種線條分析,煞有介事的群魔亂舞。無它,那時候是個幣都在漲! 再看2018年,你還看到這些人出現了嗎? 鬼影子都找不到!!! 還有那些分析什麼「壓力線」各種線的,這東西就是個心理游戲。如果你看過《東方華爾街》就知道,在第一集里就有操盤手調侃,要讓那些「分析線條的專家」有口飯吃! 很多人心理上認為某個整數會是個壓力點,於是大家都覺得在這個點上會上升或者下跌! 拜託,股市都玩得你團團轉,在這個根本沒有約束狗庄叢生,砸盤拉盤就像兒戲似的幣圈,你去信這些人的鬼話。。。

㈧ ofo與摩拜,在營銷和運營策略上,都有哪些心得

1.營銷策略:摩拜公關媒體,ofo猛打廣告?

羅輯思維羅振宇曾說過類似的話:這是一個網紅的時代,企業CEO要打破頭奮力成為網紅,這能省很多廣告費。與ofo創始人戴威相比,媒體人出身的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似乎更深諳「網紅之道」,80後美女CEO,從0到100億,失敗了就當做公益,這些「勵志」的標簽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見諸於媒體端和社交圈,這給很多人留下摩拜很會搞公關的印象。

所以,當3月7日一篇《為什麼ofo投廣告,而摩拜卻做公關?》的文章橫空出生,迅速傳遍了公關營銷圈,再次引發廣告效果幾何與公關是否有用的大討論,不少人津津樂道ofo和摩拜從營銷之道上講到底誰更勝一籌?

當3月21日蘋果CEO庫克拜訪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緊接著召開發布會宣布啟動頗有噱頭的「紅包單車」活動,摩拜與ofo的公關大戰似乎隨時隨地都如影相隨。以007粉絲們的聰明程度,肯定知道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廣告,也幾乎沒有公司不做公關。區別只是在於每家公司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

每個想用傳統廣告的形式打動消費者的互聯網新興行業,總是免不了要對消費者和市場進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單車領域第一家大規模投放線下廣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啟動了大規模的廣告營銷戰役,宣傳共享經濟和騎車出行的環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鐵站台、寫字樓電梯間……似乎哪裡有騎車人的需要,哪裡就有小黃車的廣告,確實砸了不少錢。

至於摩拜單車,大家千萬別因為創始人胡瑋煒和CEO王曉峰頻繁上節目、接受各種采訪,便誤以為摩拜只做公關。實際上,摩拜有在跟進ofo的廣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廣告,包括微博和客戶端的信息流廣告。不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廣告後強勁的上升勢頭,摩拜的大規模廣告也在線下全面出街。

至於兩家公司還用了哪些營銷手段來拉攏消費者,007同時搜索了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雙方都發起了周末免費騎、充值返現等優惠活動,可見無論是重廣告還是重公關,增加用戶利益,優化用戶體驗都是一大殺器。然而,007仔細翻看了兩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賬號,發現「周末免費騎」和「充值返現」這兩大活動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後,摩拜隨後大規模跟進。而摩拜簡單的跟隨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緊隨ofo在5月份推出的「給用戶買保險」政策上。可見摩拜的跟隨策略並不止於廣告投放,在營銷活動上同樣似乎拜了ofo為師?

連文案都要照搬,難道說「模仿」會上癮嗎?

廣告和公關,絕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的戰場也從馬路和用戶們的手機,擴大到了廣告和公關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歡讓高層出來講故事創造公關影響力,而ofo的廣告規模打得更大、時間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麼多,讀者們肯定會問了:到底哪種策略更好?

剛召開完發布會的摩拜並沒有宣布希么特別利好的消息,而ofo則在庫克到訪公司的同一天對外宣布日訂單已突破1000萬,成為繼淘寶、滴滴、美團之後,中國第四家日訂單過千萬的互聯網平台。從目前的戰果來看,摩拜過度依仗公關做法暫時略輸一籌,大打廣告的ofo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在這一場戰役上,為何公關輸給了廣告?幾位資深業內人士這樣回答:

資深媒體人營銷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關營銷是以CEO形象及故事為核心,從標題到內容,公關的對象更多的是媒體、投資人;實則對普通騎行者而言,他們不太關心什麼情懷和故事,羅永浩的情懷高不高?故事講的好不好?為什麼他的錘子手機賣的並不理想?而且,講故事講情懷,一開始大家會覺得新鮮,但時間久了非常容易審美疲勞,同時媒體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錯。

88後新媒體小兵駿先生表示:我們這樣的年輕消費者非常個性化、以自我為中心,我們要的是自己的騎行感覺是否爽?摩拜雖然技術含量很高但比較重不好騎,《為什麼ofo投廣告,而摩拜卻做公關?》一文也曾推測,摩拜之所以主做公關,其背後的原因可能在於產品體驗不佳,所以轉而打CEO情懷故事來提升品牌情感,但從長期來看,摩拜的公關對終端用戶而言,似乎並不那麼奏效。

原GE通用電氣中國公關總監李國威表示:企業迅速擴張時期如果有資本支持,大量投廣告是合算的,有人說摩拜公關佔先,ofo廣告猛烈。其實胡瑋煒並非像馬雲那樣妙語連珠,聽她演講反而有點著急,真心難為她了...

2.產品用戶:摩拜首要考慮自行車本身,ofo以騎行體驗為核心。

ofo和摩拜營銷策略不同,背後是雙方公司理念的迥異,這充分體現在產品和用戶層面。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在接受采訪中說:摩拜首先考慮的是車輛的經久耐用,其次才是騎行的體驗。也就是說,為了4年的長使用周期(節省後期運營維護成本),犧牲掉了部分用戶的騎行體驗。從智能鎖,到GPS定位,摩拜單車噱頭十足,

但沉重的車身、不好騎,智能鎖不時失靈,也讓用戶體驗變得不那麼美好。摩拜對用戶的不夠重視,還體現在3月19日早上開始很多用戶反饋出現充值bug,但截止當天晚上24點,摩拜官方都沒有給出具體回應和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時候摩拜的公關怎麼突然隱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現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會不會出現安全問題?甚至有評論認為「這是摩拜犧牲用戶體驗搞的bug營銷」。

從兩方官方社交媒體開始運營的時間點及創始人提出「共享單車模式」的記載,ofo其實是中國無樁共享單車領域的原創者,其創始人代戴威一直強調,共享單車是為了解決用戶出行的問題,也正因為用戶而來,小黃車首先考慮的是用戶體驗,車輛好騎、舒適度才是最重要的。這從小黃車輕便、座椅高度可調節,三角把手的設計可見一斑。不過此前ofo單車的耐用性一直飽受詬病,最近投放的小黃車越來越多,但是損壞的數量也是同步上升,這一情況也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也許是意識到了產品本身的不足之處,其3月9日最新發布的ofo與700Bike共同研發的新車Curve,強調工匠精神極致體驗,甚至承諾不受天氣影響,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誰是共享單車市場的NO.1?
ofo宣稱以52%的市場佔有率一直是行業的引領者和老大,而摩拜則宣稱自己的APP用戶注冊量和月活是第一,雙方的數據公關戰不絕於耳。

然而,到底誰家好,用戶有話說!為此007於3月18日發起了關於「ofo與摩拜,你對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業調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結果顯示:摩拜與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從產品到用戶,ofo和摩拜展開了近乎「肉搏」,但從總的市場佔有率和用戶體驗來看, 似乎ofo略勝一籌。

3.商業盈利:摩拜暫時還沒有考慮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據第三方數據預測,未來中國50個城市的共享單車市場容量高達5000萬輛,這還不包括廣闊的農村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市場規模超過幾百億,這也吸引大量的國內外資本湧入,截止2017年3月,ofo與摩拜兩家披露的總融資額達到70億,其中ofo完成D輪融資4.5億美金,而摩拜宣布E輪融資1億美金以上。

對於各界最為關注的商業盈利,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曾說過「如果我們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還需要投資者干什麼」,震驚整個互聯網創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財經作家葉檀的采訪時,再一次明確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點聚焦的方向,目前談論盈利還太早,現在主要進行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擴張,同時對於20億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談。

而對於商業盈利,ofo創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經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經有了20%的凈利潤,表現最好的城市是已經達到了40%的凈利潤,今年很有可能實現全面盈利。雖然ofo沒有給出具體的計劃,但CEO面對媒體的發言已經給出了明確目標。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老先生曾說:經營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後一點。

值得提及的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經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區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無需交納押金使用小黃車。這意味著ofo已經開始從「押金模式」轉向推行「信用模式」。此舉不禁讓人想像摩拜將作何應對。當然,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一句「失敗了就當做公益」,無疑會讓無數人開始懷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這一部分?那麼,免押金是否會有些困難?

熱點內容
biss數字貨幣交易平台 發布:2025-05-16 05:07:06 瀏覽:477
2020年3月12日數字貨幣礦難 發布:2025-05-16 04:42:21 瀏覽:599
usdt合約和杠桿有什麼區別 發布:2025-05-16 04:32:28 瀏覽:265
代買比特幣手續費嗎 發布:2025-05-16 04:26:48 瀏覽:571
btcbch比特大陸 發布:2025-05-16 04:10:29 瀏覽:398
cbdc數字貨幣正規嗎 發布:2025-05-16 04:02:08 瀏覽:786
比特幣與以太坊 發布:2025-05-16 04:00:35 瀏覽:501
usdt沒確認 發布:2025-05-16 03:59:10 瀏覽:125
英雄聯盟比特幣 發布:2025-05-16 03:59:09 瀏覽:149
以太坊能用礦機嗎 發布:2025-05-16 03:45:23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