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宇宙新秩序地球五次元書籍

宇宙新秩序地球五次元書籍

發布時間: 2022-02-18 02:14:19

㈠ 宇宙裡面有地球地球裡面有人。那宇宙外面有什麼

我預感到有某種超智慧存在,他們設計製造了一個超級矩陣系統SMS,並在該平台上開發編寫了一套多維空間虛擬程序TT-DVRA,正是這套程序的開啟運行,虛擬造就了我們這個世界——宇宙。所有的物質,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與對應關系,都是由程序事先寫好的,可以說這是一個嚴謹到天衣無縫的精妙體系。因為它太有規律了,以至於我們這些被虛擬出來的智慧生命,每每想到這里都由衷發自內心地贊嘆,這一切似乎太不可思議了!

破譯的終極-Hypothesized world (被假設的世界)

現在有許多書籍和網站探討駭客帝國哲學,其實我也有類似的想法: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這個問題也同樣因為電影而提出,比如The Truman Show(楚門的世界)和Abre los ojos(翻拍為Vanilla Sky)以及The Thirteenth Floor(異次元駭客)。這個學說還被一位哲學家Nick Bostrom升級,寫成《你生活在一個電腦世界嗎?》因此我時常思索這樣一個問題,什麽是真實的存在?是不是像有些人的觀點,實質的,物理的世界才是虛幻呢?

那麽由此我對這個世界的解釋為,我們所看到的身処的這個無邊無際的宇宙以及它所包含的物質運動規律,都只不過是一台被稱之為Super Matrix System的超級計算機程序虛擬出來的模仿擬像而已。所以我們不妨來試著這樣假設,有那麽一個真實存在且高度文明的世界,那裏的智慧生物進化到近乎理解宇宙萬物運動規律的程度,他們設計製造了一台叫做Super Matrix System的超級矩陣系統,並且在它上面開發編寫了一整套Ten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Reality Application,虛擬出了一個他們認為近乎合理到天衣無縫的模型體系。在這個虛擬宇宙模型中同樣會有以他們的原形設計的生命元,並且這些生命元會按照Ten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Reality Application事先定義好的規則升級進化。

直到有一天出現了人類,然後再用億萬年的時間進化到像現實中的他們那樣,擁有高度發達的智慧與文明,能夠有能力去製造同樣一台叫Super Matrix System的機器,接著那些實質為虛擬的人類依照自身對自然的認知也去虛擬了一個宇宙模型,而這個再次被虛擬的宇宙模型中也註定會有生命元,且進化到同樣高的程度必然也會去製造一台Super Matrix System機器,再往後推理又會繼續去虛擬下一個宇宙,依次周而復始無限循環嵌套下去。

那麽我們究竟存在於這無數層嵌套的哪一環呢?就目前來看,生命元是不可能想像得出宇宙之外的事情的,這更受限於Super Matrix System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迴避了對母體自身的不安全因素。所以我更傾向於Super Matrix System根本不允許生命元代碼擁有突破宇宙之外的意識概念,否則的話當生命元升級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破壞系統的平衡。而且我們也不會有什麽自由思想,所謂的自由也只是被限制在一定范圍之內的。比如我現在猜破了這一玄機,認定這個世界是被超智慧製造虛擬出來的,如果這一刻我的頭腦擁有了自由思想,那麽為什麽我卻無法去證明驗證我的猜測呢?再比如,我發揮我的自由思想,我想此時此刻我就站在宇宙以外的某個地方,我正在放眼審視宇宙的真相,可是我能把看到的一切都描繪出來嗎?

所以說我們沒有什麽自由思想,所謂的自由也只是被限制在一定范圍之內的。另外在我們的社會群體中還存在一種現象值得我們去推敲,那就是人類個體都喜歡反駁他人的觀點。一個事情的正反兩面,都有不少人在反駁,假如有一個人說這個是對的,馬上就會有人站出來反對他,反之也一樣。照這樣來說「否認」是人類個體最常見的反應了。更值得一提的是,人在一生當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知道!」而這也是一點可疑之処。這個所謂的「否認」和「不知道」其實都是Super Matrix System超級矩陣系統的原始程序代碼的遺留問題。早期的TT-DVRA為了防止思維元破譯該體系,在最初設計的時候就對它們的社會交互性採用了一種間接迴避補償模式,進而很好的避免了該嚴密系統的過快崩潰。

也許真正的真理就在SMS母體自身之外,人類永遠也無法知曉,因為有些東西自始至終我們也無法明白。展望遙遠的未來,我們的智慧與文明也必將進化到一個更高的層面,這讓我們也有能力製造一台象Super Matrix System一樣的超級計算機系統,同樣用於去模擬我們所認為的這個宇宙體系,其中有生命,並且也會沿著設計好的時間規則進化……
最後我只能用Morpheus的著名台詞「Pulled over our eyes to blind us from the truth」(拉到我們眼前來使我們看不到真實)來結束這次討論。

㈡ 地球是一次元空間嗎宇宙是二次元空間嗎

樓上的你說得到底是什麼?
首先說樓主的問題就是存在問題的。
地球是宇宙中的天體,從本質上來講,地球周圍的空間和宇宙的空間是沒有區別的,唯一有區別的就是物質的分布。物質分布的不同導致空間的形狀有所不同。
一次元的空間是否指一維空間?我對這個不甚了解,所以不敢作答。一維空間是一種模型,現實生活中應該是不存在的。

㈢ 什麼是第五次元

在當代物理學領域中,已逐步開始理解到「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存在於三次元、四次元、五次元、六次元、七次元、八次元、九次元等多重次元構造之中」。
三次元世界被包容於四次元世界中、四次元世界被包容於五次元世界中、五次元世界亦被更高次元囊括。這好似洋蔥一樣的多層次宇宙結構,為我們提示出了一個高次元囊括低次元的世界觀。
對靈界進行探查,就會發現事實正是如此。四次元靈人並非存在於和三次元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中。四次元和三次元世界彼此共存,且四次元對三次元世界有著各種影響。在四次元世界之上還有五次元世界。
而且存在「高次元靈人能夠影響低次元靈人,低次元靈人無法影響高次元」的法則。
五次元的靈人能自由出入四次元世界,對四次元靈人進行各種指導。但四次元靈人除了特殊情況外,原則上無法前往五次元世界。
單從理論上來看,也許不太容易理解,親身進入靈界時,就會發現事實正是如此。
「靈界中存在著靈性層次」。不僅佛教這樣講,在神秘學、神智學和古籍中也均有記載。
這說明了「世界」不僅是由「世間」和「靈界」兩個單純的部分所組成的,靈界中也有各種層級。並且不僅是平面的區隔,在空間上也有上下之分。
歐洲的近代著名通靈者斯維登堡(Swedenborg),曾在其靈界探險記中如此描寫:「向上望去,像是有一層看不見的透明薄膜籠罩在天上,而且在上面似乎還有更高層的世界」。當然,在現實中不會有如此的景觀,但實際上這樣的層次的確存在。
以下,讓我們來看四次元居民與五次元居民到底有什麼不同。
四次元世界還只是靈界的第一個階段,這里的居民也只相當於一年級學生。他們對靈與肉體、魂與物質的關系尚未充分理解。四次元居民生活在世間生活與靈界生活混淆的狀態中。
四次元的靈人同樣能夠進化。快者只用幾天或幾年,慢者則需要幾十年甚或幾百年的時間。進化了的靈可以在天使、守護靈或指導靈的引導下進入五次元世界。
概括來說,五次元世界是「善的世界」,是善人的世界。
五次元世界中沒有惡。聚集在這個世界中的靈人,均把「善」作為心的指標。五次元居民的靈魂傾向是棄惡揚善,並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到「善」是佛神對人的期待。這就是五次元世界。

2 精神性的醒覺
五次元世界的善,並非單純指善惡觀的善,而是指對佛性的醒覺之善。明確地講,這里的居民均有精神上的覺悟。
在三次元世間,精神與物質共存,所以人們生活在物質之中,常常容易反復考慮:「怎樣工作才能有飯吃?怎樣做事才能賺到工資?需要買哪些生活用品?哪些沒用的東西需要清理?」
雖然生活在以物質為中心的世界裡,但如果某人能在平時的晚上或者是假日,試圖去追求精神的食糧,世人就會認為此人是優秀的。
當然,有不少人在現實中感覺不到這種精神性的喜悅,寧願沉溺在吃喝嫖賭等享樂之中。但是絕大部分的人,僅靠這些靈魂感覺不到充分的喜悅,便會對閱讀、音樂、繪畫等精神性的東西產生鄉愁。實際上,這是對本來的世界的一種鄉愁。
五次元世界被稱之為「善人界」,或者是「精神界」。因為來到五次元世界的人,都是具有精神性醒覺的人。五次元的居民對自身是靈性存在有著相當鮮明的自覺。
另一方面,四次元世界統稱為「幽界」。位於幽界的居民,在靈性覺悟上雖有程度之別,但共同點是尚無法完全透徹理解靈性的本質,也尚未認識生命存在的靈魂實相,也不知「求善」之意願來自於靈魂的本質。
然而,來到五次元善人界的人,都能夠認識到人的本質乃是靈。而且,人人心中都存在著某種求善的意願。
此外,人們對佛神的信仰雖然尚不十分明確,但每個人對佛神都有信仰心。雖然,他們的信仰對象有區分為信佛或信神等的差異,但每個善人界的靈均在某種善良的宗教信仰心之下生活。並且,他們能夠感受到佛神之臨在,為佛神而活。
雖說五次元善人界位於靈界,但那裡也有類似世間的各種職業。比如,有木匠、也有商人。這是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而工作。此外,還有人從事為他人提供各種方便的工作,也就是類似地上界從事服務行業的人。
五次元善人界的人的工作中,雖然有許多跟世間工作很相似,但他們工作的目的已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從中體會佛神的喜悅心,進而感受自身靈魂的喜悅。

3 魂的喜悅
來到四次元幽界的靈,首先會有「靈魂的震驚」的新鮮感,體會到靈體遠比肉體自由,但還不能充分品味到「靈魂的喜悅」。但在五次元善人界則能進一步獲得靈魂的喜悅感。
四次元的居民還不能明確分清四次元幽界與世間的區別。居住在幽界的靈還有「幽體」,就像穿著一件衣服一樣,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幽體也是一種肉體。然而,到達五次元的靈則已脫掉了幽體,靈魂變得更精妙。
也就是說,在五次元,魂的存在變得更為鮮明。所謂魂,即是指擁有人的意識的靈。這個魂開始感覺到喜悅。
那是什麼樣的喜悅呢?靈魂感覺到了什麼樣的喜悅呢?靈魂感覺到喜悅的時刻大體可分為兩種。
第一,是感覺到自己成長時,靈魂會喜悅。
那麼,何時會感覺到自己有所成長呢?那就是發現自己是「善者」之時。當感覺到自己對他人有幫助時,靈魂就會感到喜悅。
世間的人也同樣。聽到別人說「多虧你的幫助,才會有今天的我」、「托您的福,才能一切順利」,會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得知自己對他人做了有益的事,就意味著自己的擴大和自己的進步。
不單只考慮自己的人生,當感受到「因自己存在,他人感到喜悅」,就表示自己的生活已超越了個人范圍。也就是說,這種人生是單純個人人生的數倍大,這既是自己的擴大,也是自己的進步。
如此,第一個靈魂喜悅的時刻,是確認到「為他人增添喜悅,自己是善人」的時刻。
第二個靈魂喜悅的時刻,則是獲得新知識之時。第一是有益於他人,第二是有了新知。
請注意,這個「新知識」,不是指在學校考試等方面的學識,而是指「對佛創造的世界有了新發現」。當人有了這種發現時,靈魂便會感到喜悅。
靈魂具有多種性質、能力和力量,但五次元的諸善人尚不能徹底認識靈魂具有的全部力量。
在五次元世界還有人吃飯。雖然充分知道不需進食也能生活,但還是有人在吃飯中感受到人生意義,也有人在做飯中感受到人生意義。生前從事農業,通過培育農作物感受人生意義的人,在靈界仍然在田地里耕作。
這樣的人生活在五次元世界。
但是,他們在從事此類工作的過程中,慢慢會感覺到「好像不應該是這樣子」「不需要生產這些農作物,人也能夠生活,同時感受到靈的喜悅」。
比如,會發現在五次元世界看到的紅薯和在世間看到的紅薯不同。它不是物質,而只是己心當中的一種靈性的印象。心的狀態越豐富,就越能豐收。
在農業上,有許多經科學改良的種植方法,但在靈界就未必需要這些栽種法了。只要誠心誠意地栽培,就能獲得好的果實。
五次元的生活能使靈魂逐步認識靈界的構造,認識到「這是一個心想事成的世界」的靈性本質。這種「認識」,即靈魂的第二個喜悅瞬間。

4 光流
如上所述,心靈在兩種時刻會感受到喜悅。第一是感覺到自己對他人做了有益之事時。第二是獲得了新的靈性知識之時。接下來,我將深入講解靈性知識。
四次元幽界的靈,尚未能充分理解人的本質、靈的本質乃是佛之分光。
五次元善人界的靈慢慢開始理解光的本質。漸漸認識到光有強弱。並意識到佛光是流動的能源實體,與燈光、燭光不同。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感覺。
五次元善人界的諸靈,能認識到光的根源發自何處,並發現高空中有一輪太陽。它是靈太陽,與在三次元世界所見的太陽不同。
靈太陽的本質是什麼呢?三次元世界的太陽為地球供給熱與能量,而靈太陽是太陽的靈性生命體。
就像人的肉體中存在靈魂一樣,地球中也有一個偉大的地球意識,同樣,太陽亦有一個偉大的靈體。
在放射著物質性光線的太陽內部,有一個放射著靈性之光的巨大靈太陽。靈界的靈太陽,實際上就是供給地上世界溫暖的太陽的靈體。靈太陽照耀著靈界。
太陽不僅給予地上世界熱與能量,在靈界也同樣照耀著靈界,供給著靈性的能量。而地球做為太陽系當中的一員,也接收來自掌管太陽系的巨大靈性意識的能量,進而能夠遂行自身的使命。
存在於太陽當中的能量體,即是太陽系當中的恆星意識。在十一次元的恆星意識中,存在著太陽系意識靈。
而太陽系意識靈,通過地球十次元的三個行星意識,意即「大日意識」、「月意識」、「地球意識」,向地球傾注著七色之光。
隨之,地球系九次元的十位大靈,進一步將這靈太陽的能量做各種分光,將諸光流灑向世間和靈界。
雖然五次元善人界的靈人還不能充分認識這一實相,但已能夠明白靈界的太陽與地上世界的太陽一樣,供給著生命的能源和力量。並能夠認識到自己是接受了靈太陽的能量,才得以生存,才能產生出生命的活力。
五次元世界的居民,從不忘記靈太陽之恩,諸靈常面向靈太陽做祈禱,並且在這感謝之心的基礎上,建立了對佛神朴實的信仰。
如此,在五次元世界開始真切感受到光流。

5 愛的感情
此外,五次元世界還有一個特徵,即靈魂能夠萌發出「愛」的感情。雖然在世間也有男女之間的愛、親子之間的愛、朋友之間的愛和師徒之間的愛等等,但五次元善人界的愛已經變得非常純粹。
在地上界,愛很難表現,但在靈界,愛是非常鮮明的實體。如果愛著他人,這個愛的波動便能直接傳達給對方。對方強烈地感受到被愛之後,便會感覺到靈魂的喜悅。
在地上界,愛的感情不十分明確。不知對方是否真愛自己,而產生戀愛煩惱。異性問題大多是這種「走鋼絲」似的感情。
看不清對方是否在愛自己。即使對方在愛著自己,也會胡思亂想,推測對方沒有給自己一份特殊的愛,最後反倒得出了悲觀的結論。
然而,五次元善人界對愛有一個衡量的指標,很容易判斷自己是否被他人所愛,自己的感情也可以直接傳達給對方。
譬如說,在一個十平米的房子中點上日光燈或電燈泡,這差別是一目瞭然的。又譬如,電燈泡也有六十瓦、一百瓦、二百瓦的差別,一開燈便知其差異。相同地,五次元中的愛的感情,一下子就能明了。
五次元善人界是「以心傳心」的世界,是心念能夠立刻如實傳達的世界。這也正是地獄靈無法進入五次元善人界的理由所在。
地獄靈的心裡充滿了憎恨、嫉妒、牢騷、憤怒和貪欲,若這樣的意念毫無掩飾地傳達給對方,這里就絕不是天國了。
五次元善人界的所有居民都懷有愛的感情,雖說在量上有多與少、高與低的差別,但每個靈都放射著愛之能量。
掌握了愛的實感,就能夠接受六次元以上靈人的指導,進一步理解愛的本質。
五次元世界的教育課程主要內容是:「當你們被愛時,愛就像電流一樣直擊你的胸懷。而且心懷會感覺到溫暖。然後會感覺到高興。那愛實際上就是佛之心」。
雖然五次元之靈還沒有明確地認知「何謂佛」,但卻能夠感受到佛的真實存在。關於何謂佛,高級靈會如此教育五次元的人:
「你能夠感覺到愛,最大的愛就是天空中的靈太陽。靈太陽無償地供給著熱與能量,供給著生命之能。這無償的愛、慈悲的存在就是佛的體現。當你們相互施愛之時,愛的波動會充滿胸膛,內心無比喜悅吧?那就證明你們乃是佛之子、在本質上乃是佛生命的一部分」。
高級靈如此諄諄教導。
但這還只是愛的初級教育,還沒有達到菩薩界向他人施愛的程度。五次元世界只是建立起了「何謂愛」、「何謂被愛」、「何謂施愛」等基礎感情。
然後學習「比起不被愛來,被愛是幸福的。愛是非常美好的」。慢慢地便能逐步明白:「愛不是建立在自我保存和利己主義之上」。

6 悲哀和痛苦
自古,世間便有「天國永遠是樂園,沒有悲哀和痛苦」的說法。那麼,在除了地獄以外的四次元世界和五次元世界中,悲哀和痛苦是否真的消失了呢?
通常認為「悲哀和痛苦是地獄特有的,於天國不存在」。那麼,是否可以這樣問:人會流淚、哭泣,是佛未曾預計的表現嗎?或者說,天國的人只會笑不會哭呢?我們首先從這方面開始探討。
不能否認的是,喜怒哀樂是人的基本感情表現。人有喜悅、惱怒、悲哀、快樂這些基本的感情。
比如說,喜悅雖是悲哀的反面,但不能說悲哀只是因喜悅不在,僅靠這些無法說明全部問題。
自古以來,世人就在一元論與二元論之間爭論不休。若以一元論的立場來看,就會有人說:「惡之為物,乃因無善」、「寒冷是不存在的,那隻不過是沒有溫暖的結果」。美國光明思想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公元1803-1882年)就是這么認為。
的確,這種理論從某一方面來看有其道理。寒冷是由於沒有溫暖,惡是由於沒有善。但是,光憑這個道理還解釋不了許多問題。
譬如說,悲哀往往會伴隨著淚水,但如果說流淚一定是因為「沒有喜悅」,那倒未必。淚水不會只因為沒有喜悅而流下來。所以,各位必須認識到「悲傷」還是存在的。
我們可以一同來思考,在快樂的反面有無痛苦的情緒呢?能說快樂是一種實在,而痛苦不是實在嗎?是否在沒有快樂的地方就是痛苦呢?
說到底,苦還是存在的。譬如,在汗流浹背地打了一、兩個小時的網球後,能獲得一種輕松爽快的感覺。但在此之前畢竟在事實上有過流汗的現象,先前肉體的疲勞酸痛與後來的爽快感之間存在聯系。
如此來看,就不能不說在世間和靈魂世界中有二元性的存在。致極的佛是光一元、善一元、愛一元的存在沒錯,但佛在創造三次元地上世界和四次元、五次元等下層靈界時,是以靈魂的進步和向上為主要著眼點的。
靈魂的進步和向上,多存在於相對性的世界之中。如果沒有相互切磋和磨練等過程的話,進步將會變得十分困難。而在一元論的世界中,在只有喜悅的世界中,看上去雖似完美,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可以說它是安於現狀的世界。
因此,佛作為方便,將看似悲哀和痛苦之物賜予世間和下層靈界。
例如,即使是五次元善人界的靈人,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也會感到一定的困難。五次元的靈人與世間人同樣在祈禱,但最終也同樣會有如願以償或不能如願的結果。
五次元的靈人很難認識到自己祈禱的內容是否正當,有時從上層靈人看來,其祈禱的內容尚未到實現的時機。
當五次元靈人的祈禱、心願未能實現時,也會感到某種程度的悲哀和痛苦。通過這樣的試煉,其靈魂能變得更加堅強。

7 靈魂的食糧
存在這樣的觀點:「悲哀和痛苦是迷惑,原本是不存在的。本來無悲,本來無苦。那不過是迷惑,不是實在」。對此,我想提出異議。
根本佛所以為根本佛,是因為根本佛是一個不再需要進步和發展的至高無上的存在。根本佛是完美無缺、自善至愛和至福的存在。即,盡善、盡美、無上的真理。因此,根本佛沒有進步、發展、也沒有與之相應的喜悅。
根本佛以建造庭院的心情創造了大宇宙。根本佛像是在造景一般,將假山放置在庭園中,挖池放魚和種植果樹,有時讓它結果,又有時讓它長出一些雜草。
從人的觀點來看,一些不完美的事物實際上只不過是根本佛在建一處景觀時醞釀出的情緒而已。有雜草又有何妨,樹有高低,有山丘也有低窪,這些形形色色構成了根本佛的庭院景觀,根本佛從中尋求樂趣。
因此,雖不能說悲哀和痛苦是實在,但它在一定製約下得到了存在的許可。這是事實。
上面已談到,沒有喜悅不一定就等於是悲哀。只是沒有喜悅,淚水不會因此流下來。淚流而下是因悲哀的積極作用。當快樂消失時,痛苦也不一定立即就會到來,有時在痛苦背後有其積極性的原因。
如此,悲哀和痛苦的確存在。悲哀和痛苦雖然存在,並不意味著它們本身是良性存在。是為了更大的飛躍,在世間和四次元、五次元世界中才存在悲哀和痛苦。這也是事實。
在自己的想法難以實現時,容易產生悲哀和痛苦的心情。事與願違時,根據事態的程度也會悲傷流淚。
但是這淚水、汗水,絕不是為了落淚而落淚,不是為了流汗而流汗。這是進步向上的召喚,是清爽感之前的汗水。
因此,不要將世間看成是苦的世界、痛苦的世界、悲哀的世界,要知道「雖然有痛苦和悲傷,但痛苦和悲傷是讓我們更加向上進取的試煉」。
玉在石頭當中會更顯光亮,相互磨練能夠促進成長。
雖有悲傷和痛苦,但不會永遠持續,只有作為心靈的食糧時,它們才有存在的價值。悲傷、痛苦之後,終究人還是會向著喜悅、快樂的境界,向著常樂、溫暖的世界前進。
「苦惱只有在能夠成為心靈的食糧時,才有其存在的價值」,這是有益的思考方法。

8 光明者
以上講述了悲哀和痛苦是心靈成長的食糧。接下來我們來探討它們產生的影響。
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說法:「當人沉到了悲哀的深淵時,勇敢地打破底層,此時會放射出一道光明來」。有些人也許會想:「光不都是從上照下來的嗎?怎麼能從底層的縫隙中照射出來呢?」
莎士比亞寫過許多悲劇。實際上他是在通過悲劇向世人提示:在超越了悲劇的底層時,能夠發現人性的本質,以及在本質背後所潛藏的光明。
只有歡笑、快樂的劇目,還不足以促使人進步。世間所謂的悲劇現象在某種意義上,有時是一條走向光明的捷徑。
世上有許多人怨嘆自己的命運,認為「為什麼只有自己如此命苦」。
譬如,在年幼時失去了雙親、因為貧窮而未能念書、由於某種原因而不能結婚、與伴侶生離死別、無子或失去了孩子、自己的孩子變成不良少年等等。
世上悲痛之事是例舉不盡的。
這些悲傷和痛苦的不幸命運,是否絲毫不具任何意義呢?它是否是對人有害而無益呢?
人的靈魂在轉生世間之前生活於天國,那是個少有悲傷和痛苦的世界。雖然不能否認在靈界也存在著「自己的願望不能實現」的事實,但天國中不存在任何積極性的惡。然而,人轉生到世間後,卻被命運翻弄,遭遇不幸。
在《舊約聖經》中有這樣的記述:喬布在遇到種種災難後,詛咒了神,神回答喬佈道:「喬布啊,你聰明到可以猜透神之心嗎?你要更加謙虛!你真正明白神之心嗎?」
神如此告訴喬布。此時,神的真意是:「神為了讓諸靈魂能夠進化,准備了各種舞台和道具」。
比我們早逝的人,在天國過著幸福的生活。由此可以明白:不可只用世間的觀點來看待事物。
歸根結底,接受各種試煉的人,實際上是在光的近處。在喜悅之中能夠接近天國,在悲傷的底層也同樣可以接近天國。世人須知,當打破了悲傷的底層、獲得了光明時,天國的境界就會從那裡展現出來。

9 何謂高貴
接下來講述有關靈魂的高貴。
無論說「靈魂的高貴」,還是說「高貴的人格」,這個「高貴」意指出類拔萃、優秀超群的意思。
在什麼時候才能感受到靈魂之高貴、精神之高貴呢?
譬如說,一個人出身豪門,在生活上有人伺候、嬌生慣養,並且頭腦天生靈活,英俊瀟灑,倍受異性青睞,在社會上也能受人寵愛,處處逢源。這個人如此立身處世,結束了一生。
我們能從此人的靈魂中感受到高貴之處嗎?看到了這個人在如此環境下度過一生時,我們能感覺到他很偉大嗎?
我認為偉人之所以被稱為偉人,其理由是,他在人生中戰勝了某種困苦之事。這才是偉大。
在歷史上,有在非洲的艱難環境中,堅毅地做傳道事業的高級靈史懷哲博士(Albert Schweitzer);有連小學都沒念完的世界發明王愛迪生(Thomas Edison);有出身貧困家庭,但付出了超人的努力,當上了美國總統的林肯(Abraham Lincoln);有被稱作印度獨立之父的甘地(Gandhi),他也是肩負國家之職責,勇於挑戰大英帝國殖民霸權的高級靈。
當我們在回顧這些偉人的人生時,便能從中尋找到困苦的真實意義,就可以理解到「困苦不是單純的障礙物,它是使人生的軌跡更加優美的方便」。
我們並非只能從近代偉人的身上看出這層真義,而是自古以來皆是如此。印度的釋迦雖出身於王宮,生活上富裕自在,但他在二十九歲時為了探索悟道而走出了王宮。
如此,為了更高的目標選擇了艱難的道路時,其靈魂就會閃耀出高貴之光。不正是這高貴之光照亮了後人的路途嗎!
回首人類歷史,有無數閃爍如星的偉人,對此我甚感欣慰。
無論是我,還是讀者,在人生的旅途中均會遇到各種困苦,世上經歷過千辛萬苦的人也不勝枚舉。
只不過,承受不住困苦的人不能名垂青史。相反,經受住了困苦的錘煉,並把它當成心靈食糧的人,不都獲得了靈魂高貴的勛章了嗎!
如果在耶穌的人生中只有困苦的話,他的名字何以會留芳萬世?正因為他在困苦的人生中發揮了靈魂之高貴,使他成為了引導後世的真理之光。

10 引導之時
現在處境優越的人應該心懷感謝,並且努力履行使自己的靈魂層層飛躍的義務。越是自己有比人優越的處境,或比人有優秀的才能和天分,越要付出比他人更大的努力和精進。
此外,即使自己的處境、才能和財產等多方面都不如人,或者自己患了先天性的疾病,身體上有了障礙,也不能因此而怨聲不止。如上所述,這些困苦,實際上是使人更進一步向上進化和發展的方便。
怨言和悲嘆能使靈魂得到多少進步呢?當你勇敢地背負起這十字架,痛苦不就形成靈魂的食糧了嗎!不正是在這樣的人生中放射出了光明嗎!
當然,這並不是說必須自尋苦惱,也不需要向神祈禱要求賜予苦難。
但我們需要養成能夠經得住困苦錘煉的堅韌毅力。不要為自己的欠缺而悲嘆,應該發現自身的長處,並把它當作武器,勇敢地站立起來。
世上有雙目失明但口才很好的人,有雙腳不自由但雙手靈巧的人,有頭腦不靈活但身體健壯的人,有身體衰弱而頭腦很聰明的人。
與他人比較,一味悲嘆怨恨自己的不足之前,應該先認清自己被賜予了什麼,如何才能更加發揮自己的長處。在這當中,必定暗藏著能夠解答自己這本人生問題集的提示。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謎、是一本問題集。這本問題集必有解題的提示。當我們從第三者的立場來觀察自己時,便能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能發現自己遠不如人的糟糕缺點。
因此,拿性格、才能以及肉體上的問題與別人比較時,如果發現了自己有異常凹凸的部分,那就是你自己人生問題集的提示。
然後,就應該對「為什麼自己會被給予如此課題」,積極地尋找答案了。在這過程當中,今生的修行目的將會明確顯現出來。
在身體上、精神上或能力上也許有不利之處,但這也明確地顯示出了此人今世的人生目的與使命。
對此產生自覺的時候,便來到了「引導的時刻」。一旦對自己的命運有了自覺,燃起鬥志,就能使勇氣和力量倍增。此時,靈界的高級靈或本人的守護靈、指導靈就會投出偉大的靈力。
因此,首先要從自己的人生問題集中尋找到提示。在這個提示之下去解答人生問題集時,必定能夠獲得諸高級靈的一臂之力。
當認識到了靈魂的本質時,也就能夠意識到「必須永遠努力」的意義何在了。人在永恆的生命大河中生存,只有去克服自己被賜予的課題,才會顯得高貴,才能放出光芒,才能獲得靈魂的食糧。
發現自己的問題、抓住解決問題的提示,這就是引導之時,應該好好珍惜。

㈣ 請問什麼是五次元 第幾次元

2稿,詹承鎮廣播46, 無感覺神、廣義人和5次元人
詹承鎮,qq號,2368730814,2017年12月17日,星期日
★★★★★成仙的條件是理解5次元人。怕死的人不理解或者不嚮往5次元人,不發展自己的次元狀況;因此怕死的人不能成仙。
★★★★★本源是無感覺神。
無感覺神的特徵是:
1、沒有感覺。2、能夠絕對正確地思維、設計、計劃、變化。
3、混沌和秩序是無感覺神發展的2個階段。混沌破壞、殺死
舊事物(舊階段);秩序創造、鞏固、發展新事物(新階段)。4,無感覺神存在於一切事物中。(所以含有無感覺神的物質可以營養、保健或者傷害人體。)5、★★★★★無感覺神創造了★★★全次元體。
5次元是擺脫了(地球)3次元人感覺慣性和覺悟到自己是靈人
的廣義人的界。(例如一些4次元人,在潛意識慣性的支配下,錯誤地認為自己是「活」 3次元人。)5次元人(靈人)有感覺,因此5次元人屬於廣義人。(地球)3次元人是廣義人的另一分類。
物質宇宙屬於3次元界。5次元界沒有物質宇宙,只有意識。例如5次元人思維:「星星消失。」★★★星星就消失了。
人在夢中,沒有時間感覺。實際上夢中的變化是有時間的。同理,
5次元界存在時間、空間。僅僅是5次元人無法感覺時間。
★★★★★無感覺神是真理標准。修煉和廣義人發展的目標是頓悟無感覺神內容。
★★★★★各界靈人和人,屬於廣義人。
請問什麼是五次元 第幾次元

㈤ 有沒有四次元,五次元和六次元

有的
第四次元《時間》
先留意一下事物於立體空間裡面並不是靜止的,就算你座著不動,你所身處的地球仍然會自轉,繼續環繞太陽而運行,而太陽又是靜止的嗎?你在夏天感到炎熱、冬天感到溫暖及你能藉著陽光而看得見東西的話那太陽就不是靜止的了。既然立體空間裡面並不是靜止的話,那麼物件由地點A到地點B,我們應該用什麼單位去量度空間里的活動呢?答案就是時間了,於第三次元上更高一級的層次,時間就是事物里一切活動的證據及指標。現在我們都了解到時間是第四次元,但於時間之上還有更高層次的存在嗎?答案是有的,但就需要再換一個角度去了解。
第五次元《思想》
在探討第五次元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過去的事情呢!所謂過去並不只有昨天的事情,你亦可以回想一下由各種媒體包括書籍、相片及電影等所認識學到的那千百萬年歷史呢!好了!回憶完畢,現在有一個問題:你剛才所回憶那已知的過去,能否流存到未知的未來呢?答案當然是可以的,即使你不幸死掉了,你的存在及經驗或多或小的經己記錄到身邊的事物里,而這些事物可以是有生命的其他生物之記憶、又或者是沒有生命的一本書,故此能夠穿梭於時間里,不受到時間規限的那更高層次之第五次元就是思想,而所謂思想是基建於經驗之上,我們知道火會灼傷所以會小心這就是經驗,於生命里記錄思想與經驗的媒體就是DNA,而DNA就基建於一個規律之上。至於所謂的「規律」亦不是生命的專利,世上所有事物都依據這規律而存在,我們和一塊石頭一樣由原子所組成,而第五次元(思想)就是這「規律」的投射。而現在好奇心又來了!於第五次元之後又是甚麼境界呢?各位現在必須放棄科學的觀念,從哲學的角度再出發才能接觸那神秘的第六次元。
第六次元《虛無》
自從發現「黑洞」後,我們知到黑洞是由「白矮星」的質量被壓縮至超越臨界點最後向內崩潰而形成,而白矮星則是由「超新星」爆炸後的反作用力向內集合壓縮而成,即把太陽壓縮成一粒砂般大的反作用力!至於超新星就是我們的太陽之最終形態,簡單來說 =〔太陽->超新星->白矮星->黑洞〕。第六次元的性質與黑洞十分相似,於第六次元的定義里,一切事物的存在將變得毫無意義與價值,試想想我們的存在是為了甚麼?這空間又為何而存在?第六次元將會把這一切事物否定、歸於虛無,就如光不能逃出黑洞的引力導致時間於黑洞之內變得毫無意義一樣,這就是第六次元的可怕威力,但第六次元的存在是必須的,因為必須有一種力量平衡這一直伸延的事物、思想,防止空間里的負荷過大,一但空間的負荷過大,第六次元將會把一切歸於「虛無」,就如白矮星最後崩潰形成黑洞一樣。各位現在還支持得住嗎?很好!我們現在已經非常之接近極限了,但在此之前你必須連哲學的概念也放棄,只剩下最基本的邏輯理念,才能有機會突破第六次元,感受那最後而又是永恆的境界:第七次元。
第七次元《無限》
沒有錯!你現在所感受到、看得到、聽得見,你的親人、朋友、寵物,最愛的唱片等存在的感覺,包括你自己在內都是這第七次元的一部份,之前所突破的第六次元亦包含其中,簡單來說,第七次元就是一切,亦因為是包含一切,所以往後的第八、九、十....所有次元亦不需要定義,永恆的,無限地主宰全次元。而能有這能耐,大概可以用一個「他」來形容這第七次元了。我們日常被麻醉於生活、學習、工作之下,有空時不妨於有限的生命里抽一點時間,感受一下這存在的偉大,相信能有不小的得著呢

㈥ 2008年以前我看的一部出版的小說,講的是修真的,主角在地球到宇宙的修行,其中有各式各樣的傳說介紹

是不是飄渺之旅。。。

㈦ 宇宙的模型

首先,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宇宙是實實在在的物質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人類通過長期的科學實驗等實踐活動逐步加深了對宇宙的了解和認識,並逐漸形成了各種各樣關於宇宙的理論模型[但僅僅是理論模型而非宇宙本身]。
其次,任何一種理論[猜想或假說]的提出都一定有其合理的成分——能合理解釋一些現象或觀測結果,否則就不能稱其為理論了。然而,其所以還是理論而不能成為真理,就是因為其本身還存在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不能合理解釋另一些現象或觀測結果。
最後,再來解釋你的具體問題,也就是基於「大爆炸」理論的「有限無邊」理論的主要優缺點。

「有限無邊」宇宙理論模型簡介:
根據美國航天局2001年發射升空的WMAP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探測器獲得的資料,美國數學家傑弗里·威克斯推斷,宇宙其實是有限的,相對說來其實並不大,大約只有70億光年寬度,形狀為五邊形組成的12面體,有如足球。人們之所以感覺宇宙是無限的,是因為宇宙就像一個鏡子迷宮,光線傳過來又傳過去,讓人們發生錯覺,誤以為宇宙在無限伸展。盡管宇宙是有限的,但它沒有具備任何性質的邊界。如果一艘太空船像光一樣筆直前行,最終它將回到出發點,就像環繞地球航行一樣,沒有任何一個點標志著你在哪裡「重返」。由於這種奇異效應,從一個星系發出的光將沿著兩條不同的路徑抵達地球,在地球上的觀察者看來,同一個星系將出現在天空中的兩個不同地方,而誤認為是兩個不同的星系,具有不同的年齡。這就如同一個鏡子迷宮,其中每一樣事物都會有許多鏡像。但是,要確認兩個在不同地方的星系影像其實是同一個星系卻比登天還難,威克斯說:「這就像是要在數十億擁擠的人群中認出從正面看是50歲的樣子、從頭頂俯視則是7歲模樣的兩個人影是同一個人一樣。」

主要優點:宇宙的「有限性」能很好地解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探測結果。
WMAP探測器用於探查宇宙大爆炸「大火」遺留下來的熱量痕跡——彌漫於整個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此種「余熱」溫度很低,約在絕對零度以上3度。雖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彌漫於整個宇宙,但並不是到處完全均勻,而是有一些波動,如同大海總在波浪起伏一樣,形成一圈圈微波背景輻射「漣漪」。探測這些「漣漪」的大小和強度,可推知宇宙早期的情況,也可以推知現今宇宙有多大。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那麼就會有各種大小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漣漪」。而WMAP觀察到了較小規模的微波背景輻射「漣漪」,這和無限宇宙理論推測的幾乎一致,但是大尺度范圍的「漣漪」卻沒能觀察到。在大尺度上,微波背景輻射「漣漪」似乎被「抹平」了。這一點意味著:宇宙可能是有限的。其道理就像在澡盆中掀不起巨浪一樣,在一個有限的宇宙中也不會有無邊的「漣漪」。而威克斯的比喻是:「正像一口鍾的震動不會比這口鍾本身還大一樣,宇宙中的任何波動也不會比宇宙本身還大。」

主要缺點:宇宙的「無邊性」不能很好地自圓其說,而是富於詭辯。因為一旦有限,總會存在一個「內」、「外」之別。
1、「有限無邊」的宇宙與宇宙的原始概念相悖。「宇宙」一詞本來包含兩個含義:一是「宇」——所有空間的總稱,二是「宙」——所有時間的總稱。這就是說,宇宙就是無所不包的時空體系。既然是無所不包,那自然就應該是無限的,因為根本就不存在宇宙之外,就像沒有人何一個具體的數字能夠超出其所在的數系范圍一樣。
2、宇宙既然像個巨大無比的足球,那就說明它是有邊界的,「有限」與「有界」屬於邏輯同位語[「無限」是「無界」的邏輯同位語]。
3、光的反射是需要界面的,這種像「鏡子」一樣的反射面存在於宇宙何處[是「足球」的球面嗎]?這個像「鏡子迷宮」一樣的宇宙,既然是迷宮,那還是說明它有邊界,「宮」是什麼?「宮」最早是由「房屋」概念演化來的,泛指被周圍包被起來的一個較大的具體空間,如果沒有周圍界面的包圍,就不能形成任何一個「宮」,除非是人為想像出來的意念中的「宮」。

誠然,要對各種宇宙學理論模型吹毛求疵,疵點比比皆是,不一而足,這正說明了我們人類的渺小,不可妄自尊大,要承認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和認識還是非常有限的,也許「宇宙」就是一個永無答案的哲學命題。

㈧ 如何寫好科幻小說讓自己有頭緒我的科幻小說大綱是10年前隕石撞擊地球後,人們發現了「泰坦結晶」當

在寫科幻小說之前,首先你需要明確科幻小說的大概幾種分類,我就簡單的說說常見。
1.硬科幻,大部分內容的構建基於已經存在的科學理論,科學假設,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相對有根據的幻想,通常來說這類文章比較難寫,需要作者有相當好的科學素養來盡可能的保證不出現漏洞。對於比較好的硬科幻而言,不會進行毫無根據的想像,和犯非常明顯的科學錯誤。
2.軟科幻,通常意義上的理解,軟科幻的重點不是放在科學的理論上,而只是在涉及科學幻想的前提下,講重點放在科幻背景中的人,團隊,社會體制身上,這類科幻不是向讀者傳達出科學的未來,而是將內涵完全的賦予給人,給生命,或者給所有能夠具有主觀意識的事物。在軟科幻中,科學的設定是可以比較粗糙的,但是比較好的軟科幻從不缺乏哲理與內涵。
2.太空歌劇,這個類型近幾年知道的就比如電影《木星上行》,或者比較出名的小說《海伯利安》系列,它的比較鮮明的特點就是,在以科學為基礎的情況下,進行脫離科學的幻想,盡可能的用不受控制的幻想來刻畫一個精妙絕倫,又無比宏大的世界。對於太空歌劇而言,想像一般不受到科學原理的限制,但是它也不會脫離基礎的科學性,並且與科學做出關聯。其實漫威的一些作品,也屬於這個范疇。
3.偽科幻,偽科幻在早些年的網路小說中很常見,說白了就是披上一層科幻的外皮,在本質上和科幻毫無關聯,《吞噬星空》的後期就是代表,它已經完全的拋棄了任何與科學常識有關的設定,不對任何角色所具有的能力做出科學性解釋,而且還似乎將光年這個距離單位的定義為了體積單位,簡單的說其實就是玄幻小說,把裡面的武功招式,修行功法,用一些科學名詞代替,本質上不屬於科幻。當然,我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任何能夠出名的小說自然有它出現的原因,能夠在情節上取勝就已經做好了小說該做的。

【那麼如何寫好科幻呢?】
根據你的介紹,我更傾向於你的類型屬於太空歌劇,因為「泰坦結晶」這些,你可能是沒有按照科學理論或者假設而誕生的。但是寫好科幻小說,和寫好小說最大的差別是,科幻小說需要一定的科學素養,而其它方面,想要寫好小說和寫好科幻小說,是相似的概念。
流暢的表達能力很重要,邏輯嚴密的情節構築很重要,相對豐滿具備多面性的人物很重要,讓讀者耳目一新的設定很重要,而給文章賦予內涵也同樣重要。
所以,加油吧。

望採納

㈨ 五次元什麼意思

五次元,即介於二次元和三次元共同存在的世界。是指介於ACGN意義中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間的一種狀態。

「以二次元來表現三次元」:是指戀愛游戲、動畫等,如果人物臉孔是以3D建模、具有像真人一樣的外貌、動作、表情,則此類游戲、動畫及其角色、服飾,被OTAKU從傳統上的二次元改稱為五次元。也是以二次元的方式去模仿、還原、再現三次元的人物、事物。

(9)宇宙新秩序地球五次元書籍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所謂的「一次元 」是指一條線的世界;「二次元」是面的世界;「二次元」也可指ACGN「三次元」是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是空間的概念;「四次元」是在原來的次元軸上再添加一條時間軸,即所謂的"穿梭時空「以此為題材的游戲有《Ever17:時光之羈絆》,亦可指是二次元世界的二次元即被稱之為四次元

在日本ACGN作品當中所指稱的「次元」通常是指作品當中的幻想世界以及其各種要素的集合體。例如一個規則與秩序與讀者現存的世界完全不同,比如說魔法或鋼彈所存在的世界,經常被稱為「異次元世界」,或簡稱為「異次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次元


熱點內容
BTC北京視頻 發布:2025-05-18 01:40:37 瀏覽:555
螞蟻z15礦機多少錢 發布:2025-05-18 01:40:33 瀏覽:272
魚池礦池被攻擊 發布:2025-05-18 01:03:10 瀏覽:679
區塊鏈secret支付 發布:2025-05-18 00:47:29 瀏覽:31
類似於比特幣的幣 發布:2025-05-18 00:47:21 瀏覽:501
振動放礦機原理動圖 發布:2025-05-18 00:25:34 瀏覽:285
中國銀行是要發行數字貨幣嗎 發布:2025-05-18 00:24:45 瀏覽:19
比特幣礦箱定製 發布:2025-05-18 00:20:20 瀏覽:749
btc提現一般要多久 發布:2025-05-18 00:17:45 瀏覽:398
在中國大陸怎麼買比特幣 發布:2025-05-18 00:17:01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