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元宇宙
⑴ 各種公鏈游戲在交易所的代幣名稱和合約
摘要 各種公鏈?
⑵ 為什麼維度影音可以在影音行業中脫穎而出
當一款概念車上的各種前瞻技術,開始逐漸走進現實,我們會驚訝於技術發展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殊不知,任何一項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與落地,背後都藏著企業的堅持與冒險。
早在2017年,造車新勢力蔚來推出概念車EVE,提出「第二起居室」座艙前瞻理念,當時對這台定位為無人駕駛的移動生活空間的車,很多人嗤之以鼻,認為簡直是天方夜譚、PPT講故事。
4年過去,今時今日,上市新車都在內卷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當年這些前瞻理念開始成為車企之間競逐的新高地。
ET5爆單背後
在NIO Day 2021上,主打「第二起居室」座艙、為自動駕駛而設計的ET5發布不久,訂單量就刷爆了蔚來APP,甚至一度導致蔚來App癱瘓了長達10分鍾。
在不同新能源品牌的車主圈裡,有宣稱放棄極氪001、Model 3、Model Y、小鵬P7的訂單加入ET5陣營的,甚至還有網友曬出給自己服務的極氪銷售竟然第一時間下單了蔚來ET5,之後證明是烏龍。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在發布會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它確實是我們有史以來,在發布後24小時內的預訂量最大的一款車。」據鈦媒體APP了解,ET5的訂單更多的還是來自於從來沒有訂過蔚來的全新用戶,它應該是開拓了一片新的處女地,而不是內卷。
那麼,作為蔚來的入門級車型,ET5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竟然能發布即爆款?
首先來看一下ET5的價格,起售價32.8萬元。而如果選擇BaaS方案購買,車輛補貼前售價25.8萬元,直接降低了購入門檻,用戶也可以根據需求靈活選用電池,其中75kWh電池包月費980元,100kWh電池月費1480元。
和主要競爭對手相比,ET5的價格不算優勢,但蔚來的BaaS方案,「可充可換可升級」的電池靈活補能方案,以及整個用戶服務體系,對於用戶而言,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的,這確實能在後期用車過程中提供方便。
在這個顏值即是正義的時代,ET5在外觀設計上也非常有辨識度,有9種顏色可選,其中鏡空粉和雲初黃是ET5的專屬色。相比ET7的成熟、沉穩,ET5顯得更加年輕、時尚、個性。李斌表示,ET5 融合了蔚來超跑基因,吸取了ET7的流暢線條,同時將高性能自動駕駛感測器自然融入車身,激光雷達和攝像頭的配置不突兀。
ET5全系標配PanoCinema全景數字座艙,高精度感知和計算硬體,無框電吸門等。在價格相當的情況下,憑借著高顏值和高配置,競品意向用戶轉投ET5也實屬正常。有業內人士預測,ET5將有可能成為蔚來首款單月銷量過萬的「跑量」車型。
從ET5的爆單,也可以看出蔚來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在日漸增強,年初發布ET7時,曾被行業追逐和對標,如今出的ET5則直接成了「王炸」,給無數競品友商來個措手不及。
當然,實際上ET5的目標,並不是僅僅對標同類的電動車,比如特斯拉Model 3,甚至也包括了傳統豪華品牌的中型轎車,比如寶馬3系、賓士C級,這也就解釋了在NIO Day前夜,蔚來企業傳播高級總監馬麟在朋友圈發的那條梗「5>3」。
終將消滅車內大屏,ET5走出第一步
作為蔚來的一個全新里程碑,ET5在智能化上搭載了一些前瞻性的技術。當我們還在討論元宇宙如何走進車內時,在ET5上蔚來已經率先搭載應用了AR/VR技術的穿戴設備。根據李斌的介紹,從硬體、軟體到內容,ET5都已為車內AR/VR體驗進行了生態設計。
比如,蔚來與NREAL合作,聯合開發了僅重76g的蔚來專屬AR眼鏡,可投射出視距6m,等效201英寸的超大屏幕;蔚來還與NOLO合作研發了NIO VR Glasses,搭載了超薄Pancake光學鏡片,可實現雙目4K顯示。同時,在細節方面,為了能有更好的一體感,蔚來打造的AR/VR將按照內飾顏色進行設計。
雖然在NIO Day上,李斌並未細說太多關於元宇宙產品的信息,但可以預見,智能汽車的座艙之內會有許多新概念將被應用。
相比於傳統大屏幕,採用VR/AR眼鏡,理論上將能夠帶來更好的沉浸式體驗。VR是虛擬現實,更偏向於虛擬環境和娛樂,給全車乘客用(也包括車輛靜態下駕駛員),能夠帶來比較好的智能座艙內的娛樂體驗,比如影音、游戲等。AR則是增強現實技術,偏向現實環境和應用,除了可預見的車載AR功能,同樣會為前後排乘客帶來更多影音及游戲拓展體驗。
行業曾猜測蘋果汽車將重新定義座艙,很重要的方式就是通過AR/VR(和手機生態連接起來)。AR/VR先於蘋果在ET5上車,對於蔚來來說,是先發優勢,對行業也是一種引領,必然會引來關注。
如果回顧電動智能汽車的發展歷史,電動的上半場洗牌已經接近尾聲,而針對智能化的大戰才剛剛開始,這也是決定誰家可以脫穎而出的關鍵。
智能化的核心之一智能座艙,給用戶帶來的體驗已經從早期的1.0時代,比拼誰的屏幕大、誰的語音智能助手好用,開始進入2.0時代要給用戶帶來完全沉浸式的感官體驗。
所以,在當前很多車企的思路還聚焦於車內屏幕越做越多、越做越大的路線下,蔚來卻一直很克制的只在車內搭載夠用的屏幕。這次ET5上採用AR/VR眼鏡,給用戶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打破了「娛樂大屏」邊際,顯然蔚來在這方面有差異化的戰略。
如果我們再回頭看4年前發布的蔚來概念車EVE當時所表達的「第二起居室」的概念時,此時ET5的PanoCinema全景數字座艙不正是一個跨時空的擊掌嗎?
李斌在發布會之後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一直的夢想是消滅車上屏幕,現在距離這個目標又更近了一步」。
可以預見,隨著AR/VR技術的發展,車內還需要很多屏嗎?屏大屏小還重要嗎?問題的答案不言而喻。蔚來早先一步,看到了智能座艙發展的終局,堅持沒有在車內搭載很多屏、很大的屏,這種堅持曾被吐槽,但終將會被看到其長遠的布局和規劃。
而從EVE概念車推出時,蔚來對於智能座艙終局的展望就不曾動搖的信念。
別人的高配成了蔚來的標配,高算力帶來持續的進化能力
對於一台智能汽車,除了要有前瞻的智能座艙,還需要有高級的智能駕駛能力。在輔助駕駛方面,蔚來也有著自己的堅持,自始至終都在堅持正向研發。
在蔚來NT1.0的感測器布置上,已經非常具有前瞻性,最高適配到了NOP高速領航輔助功能,而同期甚至是晚一年上市的智能車型,其感測器配置都不具備實現高速領航輔助的能力。 而NT2.0的硬體配置則幾乎是集成了市面上現階段最優的解決方案。
ET5搭載了蔚來最新的自動駕駛技術NAD(NIO Autonomous Driving),全系標配蔚來超感系統Aquila和超算平台Adam,標配了19項輔助駕駛功能。蔚來表示,將能夠逐步實現高速、城區、泊車、換電等場景,全程安全放鬆的點到點自動駕駛體驗。
在硬體配置上,全車有33個感測器,其中含1個前置激光雷達,7個800萬像素攝像頭,4個300萬像素環視專用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2個高精度定位單元、1個車路協同感測器和1個增強主駕感知。
其中,激光雷達來自蔚來和蔚來資本投資的Innovusion,擁有120度的超廣視角,等效300線的超高解析度,最遠可達500米的超遠探測距離,並擁有聚焦功能,可分辨更多細節。
800萬像素自動駕駛高清攝像頭,與Tesla FSD使用的120萬像素攝像頭相比,解析度提升超過6倍,在實際應用場景中,感知距離更遠,感知內容更加精細。
同時,ET5上還搭載了四顆英偉達的Orin晶元,單顆算力254TOPS,總算力達到1016TOPS,是特斯拉FSD方案算力性能的7倍。
自動駕駛每往上升一個級別,需要的算力會增加 5 到 10 倍。有預測認為,L5自動駕駛需要至少 1000 TOPS。
對於車企而言,雖然現階段由於法規等原因自動駕駛功能還不能完全實現上路,但通過硬體預埋,部署冗餘算力,車企就能夠為未來的OTA 升級提供更多可能性。
從蔚來在自動駕駛平台上的高算力來看,也是看到了智能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新技術的迭代比想像的更快,提前部署高算力晶元也是一種長期主義的體現,為未來提供更多可能性。
整體而言,蔚來NAD是目前算力最高、硬體基礎最好的自動駕駛計算平台,因為冗餘做得足夠,後期隨著技術的發展,自動駕駛能力也將會隨之不斷迭代提升。
且軟硬體配置都在,用戶可以按需靈活選用,不必一次性買斷,NAD的完整功能採用「按月開通、按月付費」的服務訂閱模式,即ADaaS(AD as a Service),服務費為每月68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化硬體方面,蔚來堅持全系標配,在現在晶元全球短缺的大背景下,有的車企還在採取「減配售車,日後再補的」方式,蔚來的這種做法看起來「不會做生意」。
李斌在接受采訪時,解釋說「我們蔚來做很多事情別人看來都覺得特別傻,搞不明白為什麼這么做。但其實為什麼這么做的背後邏輯非常清楚,蔚來習慣站在10年,甚至15年這種更長的時間維度去思考問題。」
用李斌的話說,蔚來的邏輯在於「智能化相關的東西,只要有就盡可能標配」。首要原因是,站在10年以上的維度來看,如果不標配,或設計時考慮不夠長遠,帶來的結果是開發維護會出現很多分支,每個分支都需要有人維護,而且要為了維護這些分支去做好核心程序的保護、文檔的交接,成本會非常高。 在李斌看來,如果站在10年以上維度來看,維護分支增加的成本,遠比堅持全系標配及高冗餘設計的成本高得多。
實際上,從成立之初,蔚來就一直堅持從更長時間的維度去思考問題,這其實非常難,一方面蔚來需要更長遠、更嚴謹的戰略布局,也給整個團隊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另一方面,這也需要蔚來有很強的戰略定力,任何戰略舉措想要穿越較長的時間,都會面臨非常大的阻力。
體系化競爭力「羅盤」優勢凸顯
除了在產品技術方面,堅持前瞻技術的研發和布局,在整體戰略布局方面,蔚來也有著自己思考與堅持。
從此次蔚來ET5發布即爆單,可以看出蔚來的體系競爭力已經開始凸顯。選擇蔚來,不止在選擇一款車,也是在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在12月初的一次媒體溝通會上,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展示的一頁PPT中,蔚來將用戶的全程體驗放在了車、服務、數字體驗、生活方式四個方向上,構建出了「蔚來體系競爭力」羅盤。
據秦力洪介紹,「(羅盤)從蔚來成立的時候就畫完了,到今天都沒有變過,當然也不斷地在演變。我們在一塊一塊地拼圖,外圈的每一點都是我們在做的事情。」
戰略羅盤代表著蔚來對整個智能電動汽車賽道和終局的判斷。在秦力洪看來,汽車品牌3.0 時代,車企開始幫助實現「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化」,車企不僅要生產物理意義的車,還要研發汽車智能技術,汽車應該成為承載著用戶生活方式和自我價值定位的產品。
展望將來,品牌和品牌之間差異化越來越需要建立的一個基礎,蔚來提出了基於汽車,但是超越汽車的生活方式。
在搭建汽車生態體系方面,蔚來做了很多,比如2020年1月二手車業務的推出,實現了蔚來對於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閉環;2020年8月推出的換電模式BaaS,讓電池超越了零部件屬性,而今年推出的「靈活換電」方案則是NIO Power中的最後一塊拼圖;明年將要推出的ADaaS,讓自動駕駛超越零部件屬性,超越車載功能屬性,變成了一個服務產品。
作為一家「用戶型」企業,在超越汽車的生活方式方面,蔚來已經成為新老勢力學習的標桿,比如蔚來的社區,線下比賣車功能更多的「NIO House」,以及看起來遠遠超越賣車本身所需要的形式上的活動,比如「NIO Day」和用戶信託等。
在蔚來這張體系競爭力圖中,有很多決策在最初都伴隨著各種質疑聲和不被看好,不管面臨的外界壓力多大,用秦力洪的話說,「在2019年最艱難的時候,蔚來也從來沒有放棄任何一項。」
尤其是此前備受質疑的BaaS和換電站的鋪設,也成為當下用戶選擇蔚來的理由之一。
據鈦媒體APP了解,今年投入運營的蔚來二代換電站,擁有13塊電池,配備21TOPS的算力,一台車換電過程只需3分鍾左右。在今年國慶期間,蔚來公布數據稱,蔚來的高速換電站網路配合提前部署的補能車,蔚來車主在高速公路的平均補能時長是14.1分鍾。
據李斌在NIO Day上公布,截至12月18日,蔚來已經建成了733座換電站,此前公布的五縱三橫四大都市圈高速換電網路也即將建成,這意味著蔚來車主在充電補能方面將會越來越便利。數據顯示,蔚來換電站已經累計為車主提供550萬次換電服務,「汽油車能去的地方,電動車都能去」不再是一句空話。
「不以短期KPI,而是以價值觀作為導向,作為最高優先順序管理的原則來管理這個公司,堅持在羅盤圓圈的360度或快或慢地發展,這是考驗我們定力的。」秦力洪認為,蔚來管理層都經受了考驗。
當一切進入良性循環,蔚來尋求的則是360度全方位的延伸,每一個板塊延長線的末端,都將組成一個圓環。
用李斌的話說,「我們都在學習如何用一個更長的時間去思考事情。不是簡單的短期的東西。有的時候,短期可能會稍微增加一點成本,長期可能能獲得特別大的收益。這個收益公司賺也行,讓利給用戶也行。」
2022年,隨著ET7、ET5的導入,蔚來的體系化競爭力和長期戰略帶來的優勢,將會被更多人看到。
⑶ 大數據未來的前景怎麼樣
大數據技術目前正處在落地應用的初期,從大數據自身發展和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大數據未來的前景還是不錯的,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大數據自身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大數據相關技術緊緊圍繞數據價值化展開,數據價值化將開辟出廣大的市場空間,重點在於數據本身將為整個信息化社會賦能。隨著大數據的落地應用,大數據的價值將逐漸得到體現。目前在互聯網領域,大數據技術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第二:大數據推動科技領域的發展。大數據的發展正在推動科技領域的發展進程,大數據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互聯網領域,也體現在金融、教育、醫療等諸多領域。在人工智慧研發領域,大數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大數據正在成為智能化社會的基礎。
第三:大數據產業鏈逐漸形成。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大數據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包括數據採集、整理、傳輸、存儲、分析、呈現和應用,眾多企業開始參與到大數據產業鏈中,並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相信隨著大數據的不斷發展,相關產業規模會進一步擴大。
第四:產業互聯網將推動大數據落地。當前互聯網正在經歷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過渡,產業互聯網將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來賦能廣大的傳統產業,可以說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空間非常大,而大數據則是產業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重點,大數據能否落地到傳統行業,關乎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進程,所以在產業互聯網階段,大數據將逐漸落地,也必然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