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幣礦的經驗分析
❶ 求分析,POW礦幣交易所CITEX為什麼盛產百倍幣
我幫你分析一下CITEX主打礦幣,CITEX牛幣如潮,是POW機制的勝利。一方面,礦幣的發行機制更為公平,每一枚幣的產生,都需要消耗一定的挖礦成本。礦幣不同於ICO代幣, ICO代幣的發幣成本低,邊際成本趨近於零,發幣沒有成本,就難以形成價格支撐,ICO發幣往往淪為項目方和資本方收割散戶的工具。一方面,礦幣大多採取去中心化
❷ 本次接替資源找礦的經驗教訓及啟示意義
3.12.1 礦田找礦的經驗及教訓
3.12.1.1 以地質填圖為主的基礎地質工作是礦區找礦突破的關鍵
礦區基礎地質工作程度是制約礦區找礦突破的主導因素。通過近年來在礦區的找礦實踐,下面2個方面成礦規律認識的突破在勘查工作中起到積極作用。
(1)成礦環境再認識,奠定了本區找礦理論基礎
1)通過區域地質演化分析,認為本區成礦與華力西期華北板塊與西伯利亞板塊碰撞造山有關,為島弧或陸緣弧造山環境,具有形成典型斑岩型礦床有利條件。首次確立了本區斑岩-淺成低溫熱液成礦系統,按照新的找礦思路開展接替資源找礦,從而取得突破性新進展。建立了脈型、斑岩型礦化類型,Au、Cu、Mo等不同礦化元素的分帶規律。
2)建立了礦區不同礦化類型找礦標志,初步研究了礦化蝕變分帶特徵,為下一步找礦奠定基礎。金礦化與硅化關系密切,馬尾絲狀煙灰色石英細、網脈是找礦的主要標志。相伴隨出現的蝕變有絹雲母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黃鐵礦化和碳酸鹽化。
(2)礦田構造體系分析,是礦田突破的關鍵
根據礦田構造填圖,建立了礦田NW、NE向斷裂構造「菱形格子狀」控礦構造格局,新圈定了Ⅱ礦帶,提出「結點控礦」模型和破火山機構控礦模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高精度遙感數據(如ETM,SPOT,QuickBird等)對查明礦田構造系統具有重要作用。
3.12.1.2 地球化學測量方法是基岩裸露區找礦有效指示作用
礦區開展過1∶5萬、1∶1萬岩屑(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和1∶2000地球化學剖面測量,均在礦區圈出明顯的化探異常,對Ⅰ號礦帶發現起到很大作用。發現了Ⅱ礦帶邊部異常,為Ⅱ礦帶含礦性重新認識起到一定指導作用。問題是該方法僅僅針對基岩裸露區有一定指示作用,而如Ⅱ礦帶主礦體等位於現代風成沙下面,化探方法並不適用,或者說常規化探方法受到限制。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Ⅱ礦帶前人未發現,本次找礦也因為這個因素對主礦體賦礦部位花費了大量時間進行摸索。需要研製、開發針對內蒙古風成沙覆蓋區地球化學找礦的方法。
3.12.1.3 電法、電磁法對構造體系建立有一定指導作用
工作區多位於覆蓋區,基礎地質工作難以開展,不僅是地表,而且深部信息難以獲取,尤其是與成礦有關的成礦地質體———中酸性岩漿岩多為隱伏岩體,控礦關鍵因素———構造的三維空間分布特徵,需要有效的物探方法來取得。本次工作開展了高密度電法和EH4連續電導率剖面測量,結果表明物探方法對構造體系建立有一定指導作用。尤其是通過EH4和高密度電法測量,認識到Ⅱ礦帶的存在,但對具體賦礦部位、隱伏岩體位置提供的信息不多。本次利用物探方法指導找礦效果不是很明顯,不是方法本身問題,而是我們的工作開展不系統,工作部署只是蜻蜓點水,致使不能宏觀、全面分析礦田地質問題。
3.12.1.4 深部探測的關鍵是大量的工程式控制制
在正確的礦床模型指導下,地球物理深部填圖技術、地球化學深穿透技術,可以推測深部大致什麼位置可能有某種礦體的存在。但確認深部是否有礦體和多大規模,必須有大量工程的控制,密集深鑽和連續向下開鑿。尤其是類似本工作區,地表露頭少,地質情況不清,需要大膽進行工程驗證。
3.12.2 礦床發現的意義與啟示
3.12.2.1 華北板塊北緣首個大型獨立隱伏斑岩型金礦床
華北板塊北部是我國重要的金-多金屬成礦帶。長期以來,人們對本區成礦研究的焦點和找礦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華北板塊北緣(陸塊)區。成礦作用主要受控於前寒武紀的結晶基底、區域性的深大斷裂帶和中生代火山-岩漿活動。顯然,由於本區發現的成型金礦床較少,而作為古生代典型的島弧(大陸弧)構造-岩漿岩帶這一對於成礦十分有利的構造環境反而不被人們所重視。但從世界范圍內看,與板塊俯沖有關的溝-弧-盆環境是銅、金礦床最重要的成礦背景之一。也就是說,只要確定存在著與板塊俯沖作用相關溝-弧-盆環境,就必然能在其中尋找到典型的斑岩型銅-金等多金屬礦床。因而,華北板塊北部地區的這一典型的溝-弧-盆體系內的島弧構造-岩漿帶中長期沒有發現與其環境配套的斑岩型礦床,便成為地質和礦床領域一個困擾人們的不解之謎。
畢力赫金礦床為獨立的大型高品位斑岩型金礦床,在華北板塊北緣地區為首次發現,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葛良勝等,2009)。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長期不被人們重視的華北板塊北部的古生代島弧增生帶不僅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成礦地質環境,也的的確確形成了與環境相匹配的礦床類型,且具有十分突出的特點。由此,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本區長期困擾人們的一個重要的科學謎題。由於斑岩型礦床的成群、成帶分布性,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找礦勘查工作的逐步推進和深入,類似的礦床將會在本區及區域相似的環境內不斷發現,從而體現出礦床發現過程及其類型的確定對於區域相似地質環境內類似礦床的尋找和勘查具有重大示範意義。
3.12.2.2 華北板塊北部晚古生代匯聚板塊構造體系的新證據
陳衍景等(2010)指出,礦床是一種獨特而復雜的地質體,往往是多種地質過程綜合作用的結果,更全面或完整地記錄了地球演化的過程,避開了某些簡單地質體只能給出某方面信息的片面性。在各類地質體中,只有礦床是經過了大量工程勘查的地質體,其三維形態、內部結構、元素和礦物組分特徵及其變化被詳細而准確地揭示出來,使基於礦床研究而得出的關於地球動力學演化的認識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而礦床是成礦系統的產物,因此,成礦系統的形成也具有地球動力學的指針意義。
盡管古亞洲洋自西向東逐漸閉合,中亞造山帶以古生代大陸增生強烈為特徵,晚古生代岩漿弧及岩漿-流體成礦系統的廣泛發育已屬不爭的事實(陳衍景,2010)。但是,晚古生代岩漿弧是否能夠延伸至華北克拉通北緣的「內蒙地軸」一帶,能否形成重要礦床,人們普遍研究較少或認識不清。另一方面,在承認華北板塊北緣古生代增生過程的前提下,但板塊增生的時限、增生構造單元的空間配置等也存在著不同認識。
陳衍景等(2010)在總結973項目「華北大陸邊緣造山過程與成礦」的研究成果時,認為基本可以肯定華北古陸北緣發育晚古生代岩漿弧,岩漿弧空間范圍總體以「內蒙地軸」為中心位置,自西向東持續時間增長,至吉林東部可能延遲到三疊紀初;而且,晚古生代弧岩漿活動可能有早、晚2個主要期次。其中第一期發生在泥盆紀—石炭紀,時限在380~324Ma,岩石組合為正長岩、二長岩、二長閃長岩及基性岩(輝石岩及角閃石岩),岩體主要起源於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並有古老地殼物質的混染。偏鹼性者多分布在內蒙地軸南側,分布受近EW向深大斷裂制約,與東坪金礦區、哈達門溝金礦等有成因聯系,也與後仙峪硼礦區礦體與閃長岩脈接觸帶蝕變岩的金雲母氬-氬坪年齡為(386.53±3.9)Ma(MS-DW=1.4)(湯好書等,2009)相一致。但由於岩漿活動和相關的礦床均產出在華北板塊內部,因而它們究竟是否能夠代表活動大陸邊緣岩漿岩特徵,尚不確定。第2期岩漿活動為晚石炭世—二疊紀,分布范圍較廣,岩性組合主要為角閃輝長岩、閃長岩、石英閃長岩、花崗閃長岩、花崗岩,岩體侵位年齡為324~259Ma。岩石化學以鈣鹼性-高鉀鈣鹼性、准鋁質及SiO2含量變化大為特徵。花崗質岩石普遍具Ⅰ型花崗岩及埃達克質岩特徵。大多數石炭紀岩體(如隆化、波羅諾、虎什哈岩體等)具有較低的全岩εNd(t)值(-17.1~-11.5)及鋯石εHf(t)值(-38.3~-11.2),表明其源於古老下地殼物質的重熔。岩石組合、岩石化學及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徵表明其形成於安第斯型大陸邊緣,與古亞洲洋板塊向華北地塊的俯沖有關,並導致了內蒙古車戶溝斑岩銅-鉬礦床(Wan等,2009)、哈達廟斑岩型金礦(魯穎淮等,2009)和吉林小西南岔斑岩-矽卡岩型銅-金礦床等一批礦床的形成。其中,車戶溝礦床的細脈狀黃銅礦Rb-Sr等時線年齡為(260±14)Ma(Wan等,2009),浸染狀輝鉬礦Re-Os等時線年齡為(258±3)Ma;哈達廟金礦成礦斑岩鋯石LA-ICP-MS鈾-鉛年齡為(271.8±3.3)Ma(魯穎淮等,2009);小西南岔含礦高鎂閃長岩SHRIMP鋯石年齡為(257±3)Ma。本文的討論表明,與晚古生代板塊俯沖作用相關的弧岩漿成礦事件在區域上是確實存在的。
畢力赫和哈達廟地區的晚古生代花崗岩體從空間上看,位於華北板塊北部的增生帶中,而不是位於華北板塊北緣(內部);從其岩石地球化學特徵上看,則反映的是島弧或陸緣弧構造-岩漿環境產物特點;從時間上看,它們形成於早華力西期末(272~254Ma)。此時,本區正處於早古生代溫都爾廟-西拉木倫增生過程的末期和晚古生代二道井-查干諾爾增生過程的加速階段。考慮到古亞洲洋的封閉是自西向東漸次進行的,因此,晚古生代的畢力赫—哈達廟一帶可能會同時受到這2個增生過程的共同影響,其岩漿活動可能受南北2個不同深度俯沖作用的控制,其地球化學特徵表現出兼具島弧和陸緣弧岩漿岩特點的復雜性。一方面反映了白乃廟島弧可能東延至鑲黃旗一帶,另一方面則表徵了北部洋殼板塊俯沖作用的存在,從而從礦床學的角度對華北板塊北緣地區與古亞洲洋俯沖事件相關的匯聚構造體系的確立提供了新證據。
3.12.2.3 華北北部基礎地質一些認識值得進一步探索
華北北部的基礎地質工作經過了長達近百年的歷史。對畢力赫金礦床所在的白乃廟—鑲黃旗一帶區域構造演化的認識也有了較深入的研究。盡管人們都承認在華北板塊北部曾經歷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板塊邊緣裂陷、中新元古代—古生代的大陸邊緣增生和中生代的陸內構造活動過程,但這並不是說,人們對其中的地層、構造、岩漿岩活動特點的認識就不存在任何問題。在前面的討論中,我們曾經指出,出露於本區的一套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類,即所謂的上侏羅統瑪尼吐組和白音高老組,過去就被長期認為是中生代陸內火山裂(斷)陷盆地的產物。同時還認為,這些火山裂(斷)陷盆地的形成與東部太平洋板塊中生代以來向西的俯沖加劇有關。通過區域對比,確定為形成於晚侏羅世。區域大量紫紅色花崗斑岩(脈)侵入於其中,因而也認為是中生代(燕山期)岩漿活動的產物。這種認識廣為人們接受,並寫入了區域地質志等經典文獻中。但本次對畢力赫地區侵入於瑪尼吐組和白音高老組的花崗閃長斑岩、花崗斑岩等不同類型的花崗岩類中輝鉬礦Re-Os和單顆粒鋯石的U-PbSHRIMP精確定年成果表明,它們形成於晚古生代早期,時間大致處於254~271Ma。這從側面證明了被侵入的火山岩不會晚於這一時間,因而不可能是中生代岩漿活動的產物,而更可能是晚古生代早期弧火山岩漿作用的結果。表明了華北板塊北緣地區的一些岩石地層單位的時代確定需要開展進一步工作。這對於本區地質構造演化和岩漿活動的規律、性質以及區域構造格架等具有重大影響。因為,如果此前確定屬於中生代的火山岩類實為晚古生代形成,則表明,本區中生代並未發生如此強烈的火山岩漿活動,缺乏這一時期的火山-沉積作用,進而又說明了該區在此時期實際上處於隆起剝蝕的狀態,而沒有形成所謂的裂陷火山盆地。NE向構造多具新生性,並作為太平洋板塊向西俯沖的遠程效應,沒有形成明顯的斷陷和隆起。
3.12.2.4 全國危機黃金礦山接替資源勘查突破的典型示範
我國25種主要金屬礦產415座大中型礦山資源量統計,192座(佔46.2%)面臨不同程度的資源危機,加強礦山深部和外圍的接替資源勘查找礦工作,發現新的接替資源,延長礦山壽命,維護社會穩定,擴大社會就業,是當前眾多礦山面臨的緊迫任務。這不僅可以緩解資源供應的緊缺狀況,促進礦業可持續發展,還有助於礦區和礦城的職工就業和社會穩定,保護國家資源安全,因而有著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意義(翟裕生,2004)。但許多礦山由於勘查工作沒有及時跟上,不同程度地面臨著嚴重資源危機。據全國危機礦山(黃金礦山部分)資源潛力調查(2008年報告),在120座大中型黃金礦山中有107座存在不同程度(包括嚴重、中度和輕度)的資源危機,佔全部參加調查礦山總數的89.2%,其中部分礦山已達到瀕臨閉坑的程度;僅有9座礦山不存在資源危機,佔全部參加調查礦山總數的7.5%。
雖然中國東部主要黃金礦山經歷長期開采,表面上看,多數資源瀕臨枯竭,但其中絕大多數在深部和周邊仍有較大的找礦潛力。一些礦山管理部門由於沒有重視並開展翔實的地質科研和勘查工作,不重視後備資源的儲備,坐吃山空而不得不倒閉,實際上是對社會、對資源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一些礦山面臨著資源日益減少的局面,通過組織礦山技術人員,乃至邀請國內一些專家學者對礦山資源勘查工作進行了不同層次的研究、指導,但卻不見效果的現象。對於這種現象應從兩個角度去分析。首先是否對礦山資源潛力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分析與評價。只有在科學上認為具有找礦潛力的礦山才具有勘查突破的基礎和前提;二是礦山地質科研和勘查工作組織是否科學和得當。礦山地質科研和勘查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科學工作,純粹的理論研究也許會取到些許多的指導,但卻無法在短期內滿足礦山對於資源的迫切需求。因此,如何針對礦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找礦勘查思路和技術方法組合,對於加速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突破具有重要意義。
正如前述,內蒙古畢力赫金礦就是一個服務年限不足2年的資源嚴重危機礦山。通過本次科研找礦工作,最終實現了接替資源勘查的重大突破,可以認為是我國黃金礦山接替資源勘查取得成功的一個典型示例。
3.12.2.5 找礦勘查模型在相似區域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內蒙古中東部地區處於西北部沙漠戈壁和東南部草原覆蓋的過渡區。區域地勢相對平坦,局部出現低緩的沙丘和寬闊的季節性河谷。乾旱少雨,受強烈的風沙影響,普遍不同程度地覆蓋有風成沙堆積。雖然覆蓋普遍不厚,但岩石露頭卻相當有限。這種特殊的地質地理景觀對找礦工作的部署和實施具有明顯的影響,已成為制約本區地質找礦突破的一個重要問題。
本區前人的找礦實踐表明,在其他地區能夠發揮較好找礦效果的以土壤和水系沉積物測量所圈的化探異常找礦,即主要依據異常本身的性質及已有經驗就異常而評價異常的傳統思路在本區卻面臨著挑戰,或者說暴露出弊端。例如該區常見無Au的區域化探異常,但卻存在金的礦(化)體,反過來,具有較好的金異常區卻屢經做工作未能發現有意義的礦化現象。造成這種不正常現象的主要原因正在於前面已經分析的風成沙、平緩地貌、水系不發育等因素對於化探異常的干擾所致。此外,即使是同一種找礦方法,在不同景觀區也存在著具體應用上的差異性,如就化探而言,取樣的方法,取樣點的布置,取樣介質、深度,樣品的處理方法等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而試驗設定。因此,面積性的基礎地質和物化遙等工作要嚴格按相應的規范實施,而目的性很強的,主要服務於找礦現實需要的化探工作則可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靈活考慮。
我們在內蒙古畢力赫礦區的科研和勘查工作中,部署了不同比例尺的地質、物化探和遙感工作,從手段方法上看,都是傳統的技術方法,並無新穎之處。但從每一種方法的具體部署實施、工作內容以及解決問題的層面看,則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和側重點。部署的遙感地質工作,主要目的是從更大的區域角度,基本查明控制礦區和礦床的構造系統,由於露頭不好,因而不去過分關注人們常常開展的蝕變信息提取工作;部署的地質測量工作,主要以查明礦區地質特徵和礦化蝕變特徵為目的,重點工作放在對火山、次火山機構和斑岩體的查明與識別上,同時關注地表石英脈、構造破碎帶等可能成為礦化的目標體;部署的化探工作主要目的是驗證異常的真實性,並提供進一步工作的礦化信息。在剖面設置和取樣上,採取短剖面方法,針對構造蝕變帶等開展,取樣介質上盡量以岩屑為主,個別無法採取岩屑的位置,採取土壤樣品,但必須剔除風成沙的干擾,以使結果更加可靠。部署的物探工作主要針對斷裂及其含礦性評價,選用淺部與深部精度互補的地球物理探測技術。通過上述工作的有機配合,結合各種方法手段獲取成果信息的綜合分析和評價,一步一步接近勘查突破的目標,並最終達到了工作的目的。
3.12.2.6 促進區域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畢力赫大型斑岩型金礦的發現,為區域經濟發展和我國黃金行業作出新的貢獻。探明的資源儲量按現有礦山年6萬t生產規模,可以延長礦山服務年限130年。礦山擴大生產規模,按年30萬t生產規模,礦山服務年限30年,可以穩定就業人數1000人。按現價格,資源利用率80%計算,潛在經濟價值超過40億元。
❸ 世界主要國家開展境內礦產遠景調查的特點和經驗
本書重點介紹了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開展的礦產遠景調查評價工作。這3個國家的特點和經驗分述如下:
(一)美國
作為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的美國,迄今仍然非常重視礦產遠景調查工作。重點是通過兩大工程進行,一是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礦產資源工程,二是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能源資源工程。這是美國完全實現了工業化、地質工作經過重大調整之後的結果(1995年美國撤銷礦業局並且將其職能並入地質調查局,同時調整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職能)。而在此之前,美國更加重視礦產遠景調查工作,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相繼提出了「重金屬計劃」、「荒原計劃」、「全國鈾資源評價計劃」等一系列全國性地質工作計劃,以吸收各方面力量參加,向地質調查和研究領域的縱深進軍。這些計劃/工程,對保障美國在冷戰時期的資源安全,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體上看,美國礦產遠景調查工作具有如下特點。第一,雖然美國地質工作已經充分向環境、生態等轉移,但礦產遠景調查工作一直是美國地質調查局工作的核心重點,盡管其所佔比重有所下降;第二,完善體制是礦產資源工程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第三,通過良好的協作機制確保礦產資源工程的順利實施;第四,礦產資源工程中利用最新科技進展和精良的裝備;第五,開展協作研究,但協作研究在總預算中所佔比重甚少;第六,法律保障礦產資源工程的順利實施;第七,保持長期目標和中期目標、短期任務的統一;第八,通過內部、外部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績效考核;第九,預算與績效掛鉤。
美國礦產遠景調查主要包括四大類型的工作:一是礦產遠景潛力調查評價,重點在於確定美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未發現礦產資源的遠景和潛力;二是靶區礦產地質工作;三是與礦產遠景調查相關的地質礦產信息工作;四是評價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對經濟社會發展及環境生態等的影響。其中第四部分內容是其他一些國家重視不夠的。需要說明的是,美國地質調查局開展的煤炭資源評價,工作程度要到求出儲量基礎為止,這是近期的新變化和要求。
基於美國的特點和經驗,我們形成如下思考和認識:
(1)工業化進程中的不同階段,國家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評價工作的重點需要調整。但是,即便在工業化完成後,到後工業化階段,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工作仍將是地質調查工作的重點。
中國當前正處於工業化加速階段,在2003年邁過了人均GDP1000美元的門檻,2008又邁過了人均GDP3000美元的關鍵節點,在這一階段,礦產遠景調查工作非常關鍵而必要。
(2)礦產遠景調查工作的程度,可以依不同礦種而變化。美國的煤炭,在地質調查局沒有開展系統的遠景調查前是不得進行礦業權的配置的,油氣資源也是如此。其中,美國地質調查局對煤炭資源的調查,進行到求出每個盆地的煤炭儲量基礎(勘查程度已經較高,相當於中國的基礎儲量)。其中,關於工作程度,本身也沒有一定之規,應當視需要而定。
(3)開展礦產遠景調查,必須有法律的保障並且依法開展。中國應該對礦產遠景調查的立法進行專門的分析。
(4)在開展礦產遠景調查時,建議同時評價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不要純粹為礦產遠景調查而進行遠景調查。
(5)為保障礦產遠景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完善體制、健全機制非常必要。具體方式前文已有介紹。
(6)礦產遠景調查的主體工作,應該由地質調查局自己進行,可以適當外包,但所佔比重不能太高。
(7)礦產遠景調查評價的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仍有待於進一步的發展。
(二)加拿大
加拿大是世界上重要的資源供應國。為了始終保持礦業的競爭力,加拿大非常重視基礎性的礦產調查工作。在加拿大地質調查局170年的歷史上,礦產調查始終是其工作重點。在加拿大地質調查局成立初期,甚至開展了大量的礦產普查和評價工作。時至今日,加拿大已經成為一個比較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但礦產調查仍然是地質工作的重點。一是,專門設立了旨在圈定靶區的「靶區地學倡議」項目,開展礦產遠景調查工作;二是,設置專門的「能源和礦產地質填圖項目」,旨在進一步揭示加拿大的礦產資源潛力;三是,加拿大聯邦政府自然資源部的地質調查局和各省/地方地質調查局合作,共同加強礦產遠景調查工作,其中,有的省地質調查局還專門負責出版年度的「礦產勘查建議和推介項目」,等等。
基於加拿大的特點和經驗,我們形成如下思考和認識:
1.努力提高地學知識基礎,改善服務質量,拉動礦產勘查的新突破
靶區地球科學創新計劃是在加拿大政府地質調查投入及非政府部門的礦產勘查投資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啟動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地學知識基礎,促進礦產勘查的新投資。根據計劃前3年所取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聯邦政府連續兩次追加撥款,確保每年有500萬加元的投入。目前,中國礦產資源形勢嚴峻,主要礦產資源保障能力不斷降低,礦產資源對經濟增長的約束日益加劇,迫切需要在找礦方面有大的突破。中國地質調查工作程度總體偏低,地質調查成果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與國外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公益性地質工作的成果對商業性地質工作的拉動作用尚未充分體現出來。因此,政府部門需要抓住《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這股春風,加大投入,建立公益性地質工作投入的有效增長機制:一方面,要有計劃有重點地提高全國區域地質工作研究程度,更新老資料,特別要在全國各地具有高礦產潛力的優先地區(重點成礦區帶)開展較大比例尺的礦產勘查前期工作;另一方面,要花大力氣改善目前的地質調查成果服務現狀,為當前的礦產勘查工作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通過政府部門高質量的「信息之餌」,引導、刺激和拉動商業性礦產勘查,從而實現找礦新突破。
2.建立合作實施項目的模式,充分利用各方資源統一部署
從資金上看,加拿大聯邦政府為靶區地球科學創新計劃的第一階段撥款1500萬加元,加拿大聯邦地調局投入800多萬加元,其他通過合作關系和杠桿作用匹配的資金為1900多萬加元,這額外的2700多萬遠遠超過了聯邦政府的投入。從地區合作上看,該計劃的野外項目有27個分布於不同地區,2個為多省合作。同時,該計劃的實施還匯集了多方的專業知識,培養了大批的人才。加拿大地調局表示,合作已成為其計劃活動的標准工作方法,這一模式將應用到未來類似該計劃的所有計劃中。隨著《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頒布,中國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均加大了對公益性地質工作的投資力度,同時也投入了大額度的地質勘查基金,社會各界對礦產勘查工作的投入也在不斷增加,因此,需要由政府牽頭,建立合作實施項目的模式,確定優先工作領域,統一部署,統一管理,充分利用各方資源。只有通過合作才有可能避免工作的重復和遺漏,提高資金、設備和人才的利用效率,實現優勢互補和最大限度地資源共享,同時也容易集中力量取得找礦突破。
3.科學設立大型項目,確保其滿足經濟社會發展之需要
靶區地球科學創新計劃的項目批准由計劃指導委員會執行,該委員會既有政府地質調查部門人員又有勘查業界代表,在需求和利益方面具有代表性。所選擇的項目既要滿足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的任務需要,能解決全國性和區域性地球科學優先課題,能在計劃實施期內對礦產勘查產生明顯影響、對項目所在社區產生正面社會影響,還要有一定的科學技術價值,並且省和地區在項目分配和出資方面能大力合作。相比之下,目前中國地質調查項目從立項開始就缺乏統一的、綜合的目標和實施手段,經費是多來源的,管理是多頭的,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促進成果集成,對項目的前瞻性、綜合性、效益性考慮不夠,造成重復性項目較多,優先性反映不夠,難以產生有影響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當前,在中國礦產資源形勢極其緊張的情況下,迫切需要科學設立以促進和吸引商業性礦產勘查為主要目的的大型項目,以帶動經濟社會的發展。
4.建立規范的項目評價體系,確保項目的實施取得成效
從加拿大政府對靶區地球科學創新計劃的評價中,我們可以得到兩方面的啟示。首先,該計劃管理層要制定基於結果的管理與責任框架(RMAF,即計劃成果考核和報道的藍皮書),即制定一整套規范的項目評價體系,從評價問題的提出,到活動、產出、用戶、長期和短中期的結果與影響,以及長期和短中期的實績考核指標的確定,這本身就是一種自我評價過程。基於結果的管理與責任框架的制定為計劃的有效實施提供了重要保證。其次,從對該計劃評價的內容、結果和影響來看,該計劃實施成功與否,關鍵是看其是否拉動了新的勘查投資,是否促成了新的勘查發現,是否增強了國家的地學知識基礎,帶動了勞動就業。這種注重評價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特點,在中國當前的地質調查項目運作過程中,值得借鑒。
(三)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開展礦產遠景調查評價工作的經驗主要包括:
第一,無論是聯邦政府的地學局,還是各種的地質調查機構,開展礦產遠景調查工作均有較為可靠的計劃保障。這些計劃是有法律效力的,如各州的礦產勘查倡議等。
第二,澳大利亞地學局和各州地質調查機構開展礦產調查工作,與國家相關政府管理部門(包括宏觀經濟管理部門,財政管理部門,環境管理部門等)之間存在較為順暢的合作關系,政府管理部門作為地質調查局成果的主要用戶並且在相應職責范圍內為地質調查機構開展的礦產調查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務。同時,礦產遠景調查項目的主要用戶之一,也是政府部門。
第三,澳大利亞的礦產調查工作,國家地質調查機構地學局和各州地質調查局之間的職責邊界明確、分工明確、工作內容明確,並且二者之間一般情況下還建立有比較順暢的合作機制。區域性項目一般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負責。
第四,澳大利亞的礦產調查工作,經費來源穩定並且有較為可靠的保障。在經費運作方面建立了較為可行的機制,包括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分攤機制、企業參與機制等。
第五,澳大利亞的礦產調查工作,特別重視成果集成。在集成時,一般情況下將礦產勘查開發公司的調查成果統一集成,綜合研究。
基於澳大利亞的特點和經驗,我們形成如下思考和認識:
建議一:中國地質調查局資源評價部門「礦產遠景調查工程」應該設置一個「咨詢/評價」項目,由該項目組為政府部門提供相應政策支撐並且作為政府代表參與相關國際組織,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對策建議。事實證明,臨時性抓差不是總能成功的。
建議二:礦產遠景調查項目是一個大科學項目,要實行大項目機制。要與其他部委的重大項目合作,實行產學研相結合的機制。
建議三:礦產遠景調查項目的成果要有針對性,特別是要與礦產勘查模式、模型聯系起來,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
建議四:成立勘查促進項目專題組。每年中國參加PDAC會議的成員要固定並且負責參加各種國際會議。
建議五: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項目,應該以地質省尺度的評價為重點。
建議六:將地質編圖作為一項綜合集成創新的工作,將會產生許多新的認識、新的知識、新的理論、不能為了編圖而編圖。
建議七:開展全國釷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工作。尤其是對白雲鄂博稀土礦的釷潛力進行評價。如果釷的問題得以解決,中國積極發展核電的戰略可以實施。
建議八:開展全國地熱能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工作。重點是地熱能和低溫地熱場的調查。
建議九:開展全國陸上非常規化石能源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工作,圈定范圍,分析潛力。
❹ 西藏礦業行情走勢分析
2021年上半年,銅和鋁的價格依次創下了新高,其中鋁期貨價格創下了近十年的新高,有色金屬板塊也向走強趨勢發展,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板塊當中走勢較為強勁的一隻股票--西藏礦業。
正式開始說西藏礦業前,我專門收集了一份關於有色金屬行業龍頭股名單這就給大家奉獻上來,打開下方鏈接便能瀏覽:寶藏資料:有色金屬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西藏礦業是一家西藏國有礦業研發出來的,而且還是唯一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了這些業務鉻鐵礦、鋰礦、銅礦、硼礦的開采、加工及銷售和貿易業務,以鋰資源的開發為主,延伸鋰資源產業鏈。
初步認識西藏礦業之後,我們再來瞧一瞧該公司具備有哪些投資優勢?有沒有必要進行投資?
亮點一:具有資源和技術優勢
作為西藏自治區一級企業,西藏礦業具有地區類礦產品資源的開發和儲備優勢,在區內的礦產資源,像鉻、 鋰、 銅等非常豐富。
這些年下來積累了特別多的技術和經驗,就憑借著這些,有關鉻鐵礦和鋰資源,公司採用跟資源相適應的獨特開采技術,在工藝過程中產生不了有毒有害的三廢,不摻雜任何雜質離子,不會對鹽湖造成不好的影響。
可是在成本上,憑借技術所佔的上風,扎布耶鹽湖開發成本要比國內其他鹽湖成本少20%,比鋰礦提取價格低50%-70%上下,極具成本優勢。
亮點二:具有壟斷優勢
西藏礦業隸屬西藏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礦業企業,由最初單一的鉻鐵礦生產發展到現在形成了以鉻,銅,鋰開采,加工,銷售為主的三大支柱產業和以硼礦,然後就是銻礦等多礦種開采為輔助的生產經營模式。
身為西藏最大的綜合性礦產實業,公司有著資源開採的專營權和特許經營權,在行業中處於壟斷經營的地位。
亮點三:擁有豐富的鋰資源
西藏礦業擁有獨家開采權的西藏扎布耶鹽湖是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鋰礦鹽湖,現在已明確發現的鋰儲量為184.10萬噸,是裡面富含了鋰、硼、鉀固、液的特殊的綜合的大型鹽湖礦床,其鹵水含鋰濃度僅落後於智利阿塔卡瑪鹽湖,含鋰品處於全球第二名的位置,和世界同類鹽湖相比擁有更好的資源。
由於篇幅限定,我整理了更多關於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的內容都放在下面的這篇研報當中了,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西藏礦業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來看
因為上台了碳排放的相關政策,明顯的給有色金屬供需兩端提供了優良的好處。有色金屬行業將會擺脫以往產能過剩的狀況,發展空間會變大。
另外終端新能源汽車在如今的市場上,其佔有率在持續攀升,進而電池裝機量會被帶動提升,對鋰礦原材料的需求也會擴大。因此在西藏礦業未來的走向上,我覺得它還會更上一層樓。
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大家要是想更精確地了解西藏礦業未來的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一下西藏礦業的估值是高估呢還是低估呢:【免費】測一測西藏礦業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9-0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❺ 幣圈行情那個大v分析的好
可以在炒幣網站上尋找發文較多的作者,就會找到您想找的大V。
簡單介紹一下目前幣圈行情,因為基於國外局勢,虛擬幣受此影響暴跌了,首先有大量虛擬幣礦場,已經癱瘓;其次,這場沖突涉及到當事方主權和安全利益,沒那麼容易解決。加之國外的經濟問題,通貨膨脹、全球疫情的問題,短期內不會有很好看的結果。
根據以往的經驗來說,但凡是有重大的局部地區產生戰爭風險,首先上漲的必然是石油和黃金,下跌的會是當事國家的法幣,股票等等。今天的暴跌並不是意外,而是意料之內的,因為矛盾無法調節,後果自然很清楚。本身虛擬幣目前仍舊處於高位,泡沫極大,需要外力來戳破,這一次下來,算是推波助瀾,不算壞事。
❻ 西藏礦業的宏觀經濟分析
2021年上半年,銅和鋁的價格依次創下了新高,其中鋁期貨價格創下了近十年的新高,有色金屬板塊也在不斷的變強大,吸引眾多投資者的目光。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下板塊當中走勢較為強勁的一隻股票——西藏礦業。
正式開始說西藏礦業前,我整理好的有色金屬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直接點開便可查閱:寶藏資料:有色金屬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西藏礦業可是一家西藏國有礦業開發出來的,只有它上市了,主要營業的有6種項目:鉻鐵礦、鋰礦、銅礦、硼礦的開采、加工及銷售和貿易業務,以開發鋰資源為核心,使得鋰資源產業鏈得到拓展。
基本了解西藏礦業後,我們再來搞清楚該公司在投資方面有哪些優點?投資的收益大不大?
亮點一:具有資源和技術優勢
稱為西藏自治區一級企業,西藏礦業最具優勢的就是地區類礦產品資源的開發和儲備,在區內的礦產資源,像鉻、 鋰、 銅等非常充足。
因為公司從事多年的開發與管理,借著積累下來的技術和經驗,在鉻鐵礦和鋰資源方面,公司採取符合資源發展的獨特開采技術,在工藝過程中沒有有毒有害的三廢產生,雜質離子一律不摻雜,對鹽湖不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不過在成本上,依附技術優勢,扎布耶鹽湖開發成本要低於國內其他鹽湖成本20%,大概比鋰礦提取價格低50%-70%,成本要少很多。
亮點二:具有壟斷優勢
西藏礦業是西藏特大的綜合性礦業企業,由最初單一的鉻鐵礦生產發展到現在形成了以鉻,銅,鋰開采,加工,把銷售作為主要的三大支柱產業和以硼礦,以及銻礦等多礦種開采作為輔助的生產經營模式。
作為西藏最大的綜合性礦產公司,擁有資源開採的專營權和特許經營權,處於壟斷經營的地位。

亮點三:擁有豐富的鋰資源
西藏礦業擁有西藏扎布耶鹽湖的獨家開采權,這是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鋰礦鹽湖,現在已明確發現的鋰儲量為184.10萬噸,是裡面富含了鋰、硼、鉀固、液的特殊的綜合的大型鹽湖礦床,其鹵水含鋰濃度僅遜色於智利阿塔卡瑪鹽湖,含鋰品的排名在世界第二位,和世界同類鹽湖比起來它擁有的資源更優。
因為篇幅受到限制,我把我總結的更多關於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都放在了下面的這篇調研報告中,打開這個鏈接即可查閱:【深度研報】西藏礦業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來看
因為碳排放的相關政策的推行,自然而然的給有色金屬供需兩端帶來了很多有利的經濟效應。我們可以清晰的發展以往的那種有色金屬產能過剩的情況也很少見了,會往全新的方面發展。
而且對於如今的市場而言,終端新能源汽車有著持續攀升的佔有率,進而帶動電池裝機量持續提升,擴大對鋰礦原材料的需求。因此對於西藏礦業的未來趨勢,我認為它還會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倘若是想很准確地了解西藏礦業未來的行情,朋友們可以點擊鏈接,就會有專業投顧的人幫你診股,看下西藏礦業的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西藏礦業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9-0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❼ 礦業行業的宏觀環境影響有哪些
一、 新常態下的礦業寒冬
(一)新常態下需求不振對礦業有重大影響
「新常態」是目前經濟類網路和各種媒體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中國已經進入「經濟新常態」也已成為市場的共識,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在此階段,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為中高速,增長從過去以第二產業為主轉變為第三產業為主,增長方式從以大量資源消耗為代價的量的增長轉變為創新驅動的質的增長,從投資拉動轉變為消費拉動。
過去三十年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高速增長已經到了「天花板」,有「量」就能增長、就能賺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過剩成為了新常態下最常見的經濟現象。其中房地產市場,對中國經濟和金屬材料有重大影響。
就大宗商品中的金屬而言,中國大陸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已經佔到了全球的40-50%,中國已經創造了太多的全球第一。正是如此巨大的消費,形成長達十幾年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過去多年聞礦而「瘋」而「狂」的景象還歷歷在目,多少投資者由此而一夜暴富。超高利潤誘導巨額投資,逐漸產生過剩產能,在消費需求增長下降甚至負增長的背景下,三年前礦產品價格開始下跌,甚至是斷崖式暴跌,導致目前礦業行業極其困難,太多的投資者深陷其中。就如曾經極其紅火的煤炭行業一樣,從巨額利潤到幾乎全行業虧損,就是一個生動而殘酷的寫照!
中國大陸佔全球人口約20%,而其生產和消費的主要礦產品大多超過全球人均水平的一倍,在這種背景下,仍然指望中國拉動全球需求較大增長是不現實的。盡管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仍然有一定增長,但增長速度和額度在明顯減緩。需求增長乏力的狀況,仍將在比較長的時間內持續存在。
(二)3-5年內價格震盪、探底仍將持續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采礦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從2012年開始,采礦業利潤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逐年擴大,2013年為-17.34%,2014年為
-23%,今年1-8月為-57.3%;在規模工業利潤中,2011年采礦業佔18.9%,今年1-8月下降到5.05%。目前看來,礦業企業經營形勢極為嚴峻,可以預見,朱訓老部長過去反復呼籲的「四礦」問題將會重新出現。
我們不少同行一直期盼著今天能夠像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在2009年迅速實現「V」型反轉一樣,期待礦產品價格重回快速上漲的軌道,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我認為,在3-5年內,礦產品價格仍將在目前價位上震盪,部分品種還有進一步探低的可能,之後可能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但絕不可能重現過去「黃金十年」的輝煌。
事實上,各大礦業公司大多在價格暴跌、虧損持續的情況下,進一步擴大產量,從而控制單位成本;比如鐵礦,即使在價格從高位暴跌約70%的情況下,具有資源和成本優勢的國際礦業巨頭仍然在增加產量。因此,即使價格暴跌導致大量高成本礦山關閉,市場供應也不容易減少,目前的鐵精礦和煤炭產量就是一個明顯的案例;希望通過產能消失和產量大幅度減少,實現礦產品價格回歸到合理價位,需要的時間比我們預想的要長得多。
(三)中國礦業行業先天不足,保生存是首要目標
與國際同行相比,中國礦業企業面對的困難和問題更多。
首先,國內礦產資源普遍為中小型,品位低,開采難度大,而且礦權獲取、土地、林地、環保審批及地方協調難度較大,代價也高;礦業行業市場化程度不高,體制總體較為僵化,企業多而小,部分大而不強;大部分企業負擔重,債務比例高,成本高企,面對礦業寒冬,缺少應對之策和有效措施。
其次,中國的礦業經濟是諸侯經濟,國有礦業仍然占絕對優勢,以行政區劃控制礦產資源是一大特色,即使在目前礦業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兼並重組也少有發生;等蘋果全爛了才想到賣,並不是一個好主意。以市場方式解決礦業問題應該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第三,中國大宗礦產品資源自身稟賦條件差,對外依存度高,56%的鐵礦,83%的銅礦,57%的鋁土礦,57%的原油,都需要進口。目前,中國大量高成本的中小鐵礦企業紛紛倒閉,即使是我們優勢礦種全球產量第一的煤炭,也在海外低成本礦的沖擊性下,丟盔棄甲,陷入困境,這就是現實。
作為礦業行業的一員,對目前的經濟和礦業形勢要有清醒的認識,把困難估計得更加充分一些才會更安全;礦產品需求不旺,價格低迷,是礦業行業的新常態。我們不應該抱怨市場,因為誰也不能左右市場(個別大鱷短時間內也許可以)。苦練內功,控製成本,才是我們應該做和必須做的事。在礦業高潮時期形成的管理體系和諸多舉措,在目前礦業寒冬背景下進行改革和調整,是必然的事。首先要保生存,然後才能謀發展。
二、 新常態孕育大機會
(一)危機下的積極因素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保持較高增長速度是沒有問題的,在目前經濟基數很大的背景下,即使5%的增長,也是不錯的速度。根據有關方面的測算,到2025年,主要礦產品需求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但增長速度和增長量會明顯減緩。
我們也看到,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東南亞國家和印度等的新興市場,隨著其經濟增長尤其是工業化速度的加快,將成為新的礦產品需求增長的重要區域;西方發達經濟體隨著經濟的逐步復甦,對礦物原材料的需求也會有一定增長。
目前的礦產品價格相當部分在現金成本附近。近年來新增或即將新增的產能,由於其巨大的資本開支及建設投資,大部分綜合成本已經遠高於產品價格,陷入礦山投產即虧損甚至面臨關閉的狀態。由於成本紅線和高成本產能的消失,礦產品價格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有限。
在新的歷史時期,礦業企業間的兼並重組將會日趨活躍,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中國礦業企業參與全球礦業市場的力度和廣度將會進一步加大,將成為新時期全球礦業市場最活躍的力量之一,全球礦業格局或將由此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
(二)中國部分優秀企業已經具備參與全球礦業競爭的條件
過去三十年,中國市場和中國礦產品生產和消費為全球經濟及礦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礦業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隨著中國礦業企業「走出去」,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礦業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
中國企業在市場泡沫高企時期「走出去」,成功案例不多,教訓和代價不少。但是我們不應該去指責這些先行者,因為成功從來就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而且國際礦業巨頭也犯同樣的錯誤,礦業危機下大量的國際礦業公司出現巨額虧損或撥備損失,比如某國際礦業巨頭2011年用40億美元買下了一個礦床,三年後賣出僅5000萬美元,這就是市場!
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礦業企業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和水平,部分企業已初步具備了逐鹿全球礦業市場的能力。在先進礦業開發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及成本控制方面,在低品位、難選冶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小型復雜礦床的開采方面,中國礦業企業在某些領域已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並且創造了不少礦業開發的神話。中國礦業目前主要缺乏的是國際運營人才和經驗,這些只能在實踐中解決。
(三)「走出去」是中國礦業企業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
中國礦產資源開發總體過度,保有資源儲量較低,人均保有量水平極其低下,大部分礦業公司僅僅限於在國內發展,空間非常有限,難度會越來越大。
目前,全球礦業市場極其低迷,相當部分的礦產資源和礦業公司價值被嚴重低估,有實力和能力的礦業企業要藉此機會,大膽「走出去」,參與全球礦業市場的合作與競爭,這是中國礦業企業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全球最大的礦產品市場。在這一時期,如果我們沒有培育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跨國礦業集團,在礦業領域就是重大的失敗!
過去十幾年,中國商品走向全球,今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中國資本全面進入全球資本市場指日可待,中國礦業企業和投資基金,必將藉助這一東風,與國際礦業企業進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及礦業市場的振興。
三、 新常態下應有新作為
(一)政府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目前相當部分與礦業有關的法規,都是在礦業非常火爆的時期制定的,對於規范當時的礦業市場秩序,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反過來,行政審批過度嚴格,礦業權的獲取和市場流轉都存在過多限制,要完成一個完整礦山開采證照的辦理,手續繁瑣,時間跨度漫長,這些都會對礦業行業的市場化造成較大的制約。此外,在礦業行業利潤豐厚的時期,國家及有關省份出台了許多嚴苛的稅費政策,有的地方政府把礦業權當作土地等同管理,就連探礦權申請在先獲取的基本條件,也一律被招投標程序代替,這些不利於礦業市場的健康良性發展。
近年來,國務院對諸多審批審核事項進行了重大改革,如國家發改委和工商部門就項目審批、企業登記管理、兼並重組等下放了許多權利,出台了許多便利規定,希望通過簡政放權來激活市場。我們也非常期待礦業相關管理部門和財稅部門能夠盡快完成相關改革,給處於寒冬中的礦業企業一些溫暖,幫助礦業企業渡過難關。
(二)關注背景異常與環境污染的區別,做好礦山環保監管
確保環境安全是礦山企業必須堅守的底線,紫金礦業在這方面曾經犯過錯,吃過大虧,教訓極其深刻。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礦業企業二十多年來,在礦山環保方面的進步是巨大的,政府對環保方面的監管也是極其嚴厲的,一些方面監管的嚴厲程度遠遠超過海外監管。
在這里我要說的是,礦床的發現主要是通過水、水系沉積物、土壤和岩石元素的異常來實現的,對金屬礦而言,也就是現在所謂的「重金屬污染」。但實際上,我們必須把自然背景的「重金屬異常」與開發產生的「重金屬污染」嚴格區分開來,尤其在勘查階段,環境地質工作非常重要。目前媒體上經常出現所謂的
「土壤重金屬污染」,據我了解,大部分應該都是自然形成的「土壤重金屬異常」,也就是背景異常。希望我們的地質和礦業同行以及監管部門能夠高度重視和關注背景異常與開發造成環境污染的區別,否則整個礦業行業將遭受「無妄之災」,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借鑒海外環保管理的先進經驗,提高科學監管水平。
(三)大力支持礦業企業「走出去」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提出,為礦業企業「走出去」指明了方向,也為中國礦業企業國際化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希望政府能夠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比如,為「走出去」企業資本市場融資提供便利通道,利用充足的外匯儲備為企業海外並購和項目建設提供低息資金支持,同時在項目審批方面提供更多便利。
我們要虛心向國際先進同行學習,把我們自身的優勢與項目所在地的客觀情況良好結合,嚴格按照國際先進標准要求自己,高度重視社區的和諧協調發展;參與海外投資的企業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優勢和力量,形成合力,抱團出海,避免惡性競爭。
(四)行業協會應成為企業避風取暖的場所
中國礦業聯合會及有關協會作為礦業企業的行業組織,在礦業寒冬下要發揮積極作用,在政策法規和稅費方面,認真聽取企業意見,積極、系統地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礦業行業的現狀和訴求,營造一個良好的礦業發展環境,為正在經歷寒冬的礦業企業提供避風取暖的場所。
相關報告推薦:
❽ 正確處理理論找礦與經驗找礦的關系
理論找礦與經驗找礦是找礦哲學中的一對重要范疇。主要是解決靠什麼來找礦的問題。處理這對矛盾時要注意三點。
(一)找礦既需要有經驗又需要有理論
理論找礦與經驗找礦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的關系。
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觀點,理論來源於實踐,是實踐經驗的總結。理論又高於實踐,實踐是基礎,理論是指導。
找礦實踐表明,找礦既需要有經驗,又需要有理論。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礦產勘查工作程度的提高,越來越要依靠科學理論來指導找礦。
由於地球是一個整體,在統一的地殼運動總過程中,地殼的各個不同地區的地質構造條件必然有它共性的一面。由於受地質構造條件的制約,各個地區間的礦產形成與分布的特點也必然會有類似之處。因此,在這一個地區勘查某種礦產所積累的經驗,運用地質人員常用的地質類比分析法來指導另一個地區的找礦工作無疑是有益處的。一個地質工作者,隨著他到的地區越多,親自勘查的礦產地越多,積累的找礦經驗也就越多,因而對指導找礦就有更好的成效。由此可見,運用成功經驗指導找礦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運用經驗指導找礦不僅要運用自身的經驗和本地區的經驗,還要善於運用別人別地在找礦方面的經驗,這對於克服盲目性提高找礦成功率也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運用地質理論指導找礦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地質理論是在許多前人實踐經驗基礎之上(包括野外實踐和室內實驗)加以總結、提煉、概括而成的。與經驗相比,具有更為廣泛適應的特點。
運用地質理論找礦對於年輕地質工作者來說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實踐得還很不夠,還缺乏經驗,或者經驗還不豐富,如果沒有理論的指導是難以取得很好成果的。
運用地質理論無論對於開展新區找礦或在老區進行就礦找礦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新區,由於找礦方面還沒有突出的成果,沒有土生土長的成功經驗,因此,以地質理論來指導,是卓有成效地開展找礦工作所不可缺少的。在老區,由於工作程度較高,出露在地表的礦、容易找的礦和易於識別的礦已基本找出來,下一步的找礦任務就是要找埋藏深的隱伏礦、難找的礦和不易識別的礦。這樣,憑一般的經驗就不行了,就需要從地質理論上進行分析,弄清楚哪裡可能還有找礦的潛力和遠景,然後再有目的有依據地開展勘查工作。就是說要以理論來指導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二)對待經驗和理論都要採取分析的態度
由於地殼運動的差異性,在地殼的不同部位的地質構造特徵與存在共性的同時,一定還有特性的一面。就是說,不同地區之間的地質條件、成礦條件有它的差異性。因此,勘查人員在運用這個地區勘查經驗去指導另一個地區找礦工作時,要充分考慮該區地質構造條件特性的一面。要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切忌犯照抄照搬的經驗主義錯誤。這里還要注意處理好外地經驗與本地區實際的關系。
從實際出發確定找礦方針,學習外地或外國經驗和理論時要因地制宜,要按本地區客觀地質條件辦事。外地、外國的經驗和理論是他人以往實踐的總結,吸收其精華,為我所用,無疑是對的。只要符合本區客觀地質條件的實際,也是會有效果的。如贛西北地質大隊的地質人員,在學習了斑岩銅礦成礦理論和國內外尋找斑岩銅礦的經驗,分析對比了德興斑岩銅礦與九江城門山礦區的礦床地質特徵之後,給他們在尋找斑岩銅礦方面以有力的啟示,通過幾年的工作,終於證實該區具有大型規模的斑岩銅礦體存在。又如,近幾年我們引進了國外有關卡林型金礦的理論和找礦的成功經驗,在我國貴州等地開展同類型金礦找礦工作首先獲得了成功,並取得重大突破。
但是,我們要正確地認識現有理論和經驗。地質理論與其他某些科學理論相比,有其特殊性。①由於地質作用過程本身是不可能人工再造的,因此,地質理論不可能像其他自然科學理論那樣,可以被實踐(或實驗)所證實完全;②由於受人們對被研究客體的認識廣度與深度的限制,每一件理論的適用性,又都是有條件和有限度的。所以,既要重視理論對找礦實踐的指導,但又不能將其當作絕對真理來對待,不看本地區的地質條件,簡單地照抄照搬。對待已有的經驗也要採取分析的態度。因為外地和外國的經驗,畢竟只是一部分人在一部分地區找礦實踐經驗的總結。世界范圍之大,情況千差萬別,不同地區的成礦地質條件不盡相同,現有的經驗不可能將每個地區的特性都概括進去。因此對待外國經驗、外地經驗就不能不作具體分析地照抄照搬,而應從本地區地質構造的實際情況出發,批判地加以吸收。如對不同類型銅礦床的評價問題,根據國外經驗,斑岩銅礦在世界上已探明的銅儲量中約佔40%,屬主要類型;而矽卡岩型銅礦僅佔百分之幾,不屬主要類型。這一條是國際上其他一些國家公認的經驗,對於我國來說,既有適合之處,也有不適合之處。斑岩銅礦在我國已探明銅儲量中佔1/4,這個比例今後還會進一步提高,確屬銅礦床主要類型之一。這一點,中國的情況與外國的情況有某些相似之處。而接觸交代型(矽卡岩型)銅礦的情況,在中國則與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的情況迥然不同。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有不同時代的碳酸鹽岩地層,並有大量中酸性小火成岩侵入體,岩體與圍岩之接觸帶中矽卡岩發育良好,具有優越的成礦地質條件。正是根據這些認識,這個地區的廣大地質工作者在該區大力開展了找矽卡岩型銅礦的地質工作。安徽、江西、湖北、江蘇先後取得了重大進展,發現並成功地勘探了一批大中型矽卡岩銅礦,從而打破了「矽卡岩型無大礦」的舊觀念,使長江中下游地區成為我國著名的以矽卡岩型為主的鐵銅成礦帶。此外,在青海、甘肅等省區也探明有一定儲量,從而使整個矽卡岩銅礦儲量在我國銅礦總儲量中所佔比例最大,達28%以上,成為中國銅礦床中最主要的類型之一。
(三)要用發展的觀點對待理論和經驗
由上述可見,對於先進經驗和理論還要用發展的觀點正確地加以對待。因為任何事物都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經驗和理論也是處於不斷的豐富與發展之中。所以,一方面,要注意及時與善於適用豐富發展了的經驗和理論來指導找礦;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是應貫徹學習與獨創相結合的原則,吸收其適合於本地區或本國的經驗和理論,而對那些不適合的部分則應以新的事實、新的經驗來加以突破,創造新的理論來指導找礦,以便使整個人類找礦的經驗和理論得到豐富與發展。有關處理學習與創新的矛盾關系問題,在繼承與發展一節中將詳加討論。
❾ 比特幣礦場現在有招人的嗎有兩年經驗
比特幣泡沫熱炒已經過去了,已經從市場上收過一波智商稅了(比特幣價值都是炒上去的),國家也嚴管區塊鏈(千萬不要和國家作對),可以說比特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比特幣本身不具有價值(可能很久很久之後會有),泡沫破後價格低,不足以覆蓋挖幣耗費大量人力電力,沒錢賺,礦廠大多關了,估計你現在很難找到工作。
❿ 西藏礦業的技術面分析
2021年上半年,銅和鋁的價格依次創下了新高,其中鋁期貨價格創下了近十年的新高,有色金屬板塊也在往大好的形勢發展,獲得了很多投資者的喜愛。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下板塊當中走勢較為強勁的一隻股票——西藏礦業。
准備說西藏礦業以前,學姐精心准備了一份關於有色金屬行業龍頭股名單給大家成呈上,直接點開便可查閱:寶藏資料:有色金屬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西藏礦業是一家西藏國有礦業研發出來的,而且還是唯一家上市公司,主要就是經營鉻鐵礦、鋰礦、銅礦、硼礦的開采、加工及銷售和貿易業務,以鋰資源的開發為主,延展鋰資源產業鏈。
大致了解完西藏礦業後,我們再來認識一下該公司有哪些吸引投資的地方?投資的話是否值得?
亮點一:具有資源和技術優勢
稱為西藏自治區一級企業,西藏礦業最具優勢的就是地區類礦產品資源的開發和儲備,在區內的礦產資源,像鉻、 鋰、 銅等很富饒。
憑借著多年豐富的開發技術和管理經驗,針對鉻鐵礦和鋰資源,公司選取適合他的獨特開采技術,在工藝過程中有毒有害的三廢不會產生,不摻雜任何雜質離子,不會對鹽湖造成不好的影響。
不過在成本方面,依據技術亮點,扎布耶鹽湖低於國內其他鹽湖開發成本20%,低於鋰礦提取價格50%-70%左右,明顯的成本優勢。
亮點二:具有壟斷優勢
西藏最大的綜合性礦業公司--西藏礦業,從以前那種只有單一的烙鐵礦生產,已經發展成了鉻,銅,鋰開采以及加工,銷售則為主要的三大支柱產業和以硼礦,以及銻礦等多礦種開采作為輔助的生產經營模式。
身為西藏最大的綜合性礦產實業,擁有資源開採的專營權和特許經營權,公司在同行業的地位處於壟斷經營。
亮點三:擁有豐富的鋰資源
西藏礦業獨占著對西藏扎布耶鹽湖的開采權,他是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鋰礦鹽湖,目前已探明的鋰儲量為184.10萬噸,是已經含有了鋰、硼、鉀固、液並存的大型鹽湖礦床,其鹵水含鋰濃度僅遜色於智利阿塔卡瑪鹽湖,含鋰品的排名在世界第二位,它的資源擁有量更優於世界同類鹽湖。
因為篇幅的限制,我將更多關於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的相關內容都歸納在下面這篇研報中了,點開即可瀏覽:【深度研報】西藏礦業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來看
隨著碳排放的相關政策落地,有色金屬供需兩端的發展更好了。所以說有色金屬行業也會逐漸擺脫以前那種產能過剩的情況,發展的空間會逐漸變大。
加上終端新能源汽車有著不斷攀升的市場佔有率,進而帶動電池裝機量持續提升,擴大對鋰礦原材料的需求。所以我認為西藏礦業在未來,其走勢還會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西藏礦業未來的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瞧一下西藏礦業的估值到底是高估呢還是低估呢:【免費】測一測西藏礦業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9-0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