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紅土幣礦規格標准

紅土幣礦規格標准

發布時間: 2022-05-06 22:52:08

1. 鋁土礦價格多少平是什麼意思

生鋁礦。

每平方鋁含量75%,價格是660-800元每平米=75%,生礦:660-800平

每平方鋁含量85%,價格是1600-1700人民幣每平米=85%,熟礦:1600-1700平。

鋁土礦實際上是指工業上能利用的,以三水鋁石、一水軟鋁石或一水硬鋁石為主要礦物所組成的礦石的統稱。

鋁土礦的應用領域有金屬和非金屬兩個方面,是生產金屬鋁的最佳原料,也是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其用量佔世界鋁土礦總產量的90%以上。鋁土礦在非金屬方面的用量所佔比重雖小,但用途卻十分廣泛。

(1)紅土幣礦規格標准擴展閱讀:

中國鋁土礦的另一個不利因素是適合露採的鋁土礦礦床不多,據統計只佔全國總儲量的34%。與國外紅土型鋁土礦不同的是,中國古風化殼型鋁土礦常共生和伴生有多種礦產。在鋁土礦分布區,上覆岩層常產有工業煤層和優質石灰岩。

在含礦岩系中共生有半軟質粘土、硬質粘土、鐵礦和硫鐵礦。鋁土礦礦石中還伴生有鎵、釩、鋰、稀土金屬、鈮、鉭、鈦、鈧等多種有用元素。在有些地區,上述共生礦產往往和鋁土礦在一起構成具有工業價值的礦床。鋁土礦中的鎵、釩、鈧等也都具有回收價值。

2. 紅土型鋁土礦

紅土型鋁土礦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鋁土礦類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范圍內的南美、西非、東南亞、印度、澳大利亞等地的熱帶雨林地區。

南美北部成礦帶:主要分布在蓋亞那地盾及蓋亞那北部海岸平原、蘇利南和法屬蓋亞那、亞馬遜河流域和巴西地盾北部。

西非成礦帶:遍布西非板塊,主要位於幾內亞以及喀麥隆、馬里、迦納等國家。

印度成礦帶:位於印度半島東加茨境內。

東南亞成礦帶:主要分布在越南、寮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

澳大利亞成礦帶: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北部、西部。

以上幾個成礦帶鋁土礦資源儲量占紅土型鋁土礦儲量的96%(巴多西,1994)。成礦時代以新生代為主。

紅土型鋁土礦一般產出於高原台地、圓丘、長形單面山、山嶺斜坡、平坦海岸準平原和沉積平地、平坦準平原上的小型窪地等地貌環境下。高原台地最為重要,印度、幾內亞、喀麥隆、巴西、蓋亞那、澳大利亞、越南、寮國等地的鋁土礦產於該地貌環境條件下,這些台地一般是地質歷史時期古夷平面的殘留。

大部分的紅土型鋁土礦(儲量占紅土型鋁土礦的95%)位於地表,未被新的沉積物覆蓋。其母岩主要為不含石英的岩石及含石英少的岩石,只有少量礦床由含石英量高的花崗岩、流紋岩、砂岩風化形成。

礦體形態多呈層狀、似層狀。多數礦區剖面上可以分為四層:頂部的土壤層、鐵質硬結層、鋁土礦層、殘余層。硬結層一般呈鮮艷的紅、深紅、棕色,結核狀、團塊狀、膠狀結構,堅硬,含鐵量較高。鋁土礦層一般呈黃-褐色,局部紅色、紅褐色,主要結構有結核狀、團塊狀、豆狀等。殘余層一般為淺色或雜色,呈松軟土狀,多保留原岩結構構造。

礦石Al2O3平均質量分數一般40%~45%,SiO2質量分數4%~8%,Fe2O3質量分數一般10%~25%,部分礦區發生脫鐵作用含鐵量較低。三水鋁石是主要礦石礦物,其次是一水軟鋁石,一水硬鋁石少見。高嶺石是最常見硅酸鹽礦物。

寮國占巴色省巴松縣鋁土礦床為第四紀紅土型鋁土礦,具有紅土型鋁土礦的典型地質特徵。

礦床位於寮國南部占巴色省波羅芬高原,地理坐標為東經106°33′36″~106°39′15″,北緯15°00′00″~15°07′48″。屬熱帶雨林氣候區,植物密布、通行困難,每年5~10月為雨季,降雨豐沛。高原表面覆蓋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玄武岩,紅土型鋁土礦由玄武岩風化形成,覆蓋於玄武岩之上,局部玄武岩風化殆盡,鋁土礦覆蓋於中生界砂礫岩上。

礦區范圍內地形高差較小,礦區最高處和最低處高差約100m,高地和臨近溝谷高差一般小於50m,鋁土礦體出現於山脊、山包等較高位置,向兩側礦體厚度變小、品位變低。溝谷之中基岩出露,無礦體出現。

礦區紅土風化層從下到上可以劃分為四層:底部為雜色粘土層,中部為鋁土礦層,上部為鐵質層,地表為土壤、腐殖質層。

底部粘土層厚度0~8.13m,平均2.05m,呈黃、紅、白等雜色,主要礦物成分有粘土、鐵質及少量的鋁土礦結核,局部見到殘留的玄武岩殘塊、砂礫岩之上的見石英砂、礫石;中部鋁土礦層,厚度0~11.62m,平均4.55m,一般呈黃褐色,局部紅褐色,礦石呈大小不等的結核產出於松軟紅土中。下部為直徑1~3cm的管狀、片狀結構鋁土礦,含結核量約為30%~40%;向上出現結核狀、豆狀、腎狀鋁土礦,結核直徑大者可達15cm,局部相互連接成直徑1~2m的塊狀,含結核量50%~70%。上部鐵質層,厚度0.40~6.50m,紅褐色、紅色鐵質結核、團塊分布於紅土中,含結核量可達60%~80%。礦區的大部分地區,鐵質層結核Fe2O3質量分數最高可達60.45%,大部樣品達赤鐵礦礦石邊界品位要求。

礦石為紅土型三水鋁石礦石,呈黃褐色、紅褐色、紫紅色等。主要礦物為三水鋁石,其次為高嶺石、針鐵礦、赤鐵礦、銳鈦礦等。礦石結構構造具有典型膠狀成因的結構構造特徵。主要有結核狀、豆狀、片狀、管狀等結構,為紅土中水鋁石、赤鐵礦、褐鐵礦等礦物成分,周期性析出、聚集所形成。結核、豆石出現於礦體上部,局部相互聯結形成塊狀結構,礦體下部出現片狀、管狀結構鋁土礦,結核直徑變小,結核數量變少。礦石構造為地表風化沉積作用形成的,主要有似層狀、帽狀、殼狀構造。

鋁土礦礦石主要化學成分為Al2O3、SiO2、Fe2O3、TiO2等(表4.8),Al2O3質量分數28.04%~55.79%,算術平均值42.07%;SiO2質量分數為0.94%~20.22%,平均6.31%;Fe2O3質量分數7.75%~45.50%,平均23.55%;TiO2質量分數1.35%~7.98%,平均3.07%。

表4.8 寮國鋁土礦岩礦石化學成分特徵表 wB/%

相關分析表明,鋁土礦中Al2O3質量分數與SiO2質量分數、Fe2O3質量分數、TiO2質量分數均成明顯的反比例變化關系,1595個鋁土礦樣品Al2O3與SiO2相關系數為-0.37,與Fe2O3相關系數為-0.92、與TiO2相關系數為-0.48。和鐵礦相比,鋁土礦鈦率較高,高品位鋁土礦具有較高的鈦率。

推測鋁土礦形成過程中,強烈的紅土化作用導致了上部鐵質層中鋁質的遷移,氧化鐵在氧化條件下最為穩定,殘留下來形成鐵質層,鋁質向下遷移使鋁質層Al2O3質量分數增加。由於TiO2性質穩定,從而顯示出鐵質層較低的鈦率、鋁土礦Al2O3與SiO2負相關的特徵。

3. 紅土型鋁土礦床

一、內容概述

鋁是世界上僅次於鐵的第二大金屬,具有多種優良性能,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原料和戰略金屬,主要由鋁土礦提煉而成。鋁土礦是在潮濕的熱帶-亞熱帶氣候條件下地表風化作用的產物,富含Al、Fe和Ti的氫氧化物和氧化物(Calagari and Abedini,2007;Deng et al.,2010)。鋁土礦在世界上分布廣泛,主要分布於幾內亞、澳大利亞、巴西、牙買加、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紅土型(Laterite)鋁土礦床是由下伏鋁硅酸鹽岩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條件下,經深度化學風化(即紅土化)作用而形成的與基岩呈漸變過渡關系的殘積礦床(包括就近搬移沉積的鋁土礦),這類礦床是鋁土礦的主要礦床類型。

在大地構造位置上,紅土型鋁土礦礦床主要形成於大陸板塊內穩定的地塊上。在地理上,紅土型鋁土礦床主要賦存於南、北緯30°(熱帶亞熱帶)范圍內的高原台地、圓丘、長形單面山、山嶺斜坡、大陸邊緣的近海平原和島嶼上。Bardossy et al.(1990)將全世界紅土型鋁土礦床劃分為8個成礦省:南美成礦省、巴西東南部成礦省、西非成礦省、東南非成礦省、印度成礦省、東南亞成礦省、西澳及北澳成礦省、東南澳成礦省。

國外鋁土礦研究起步於20世紀初期,在近一個世紀的研究中,前人從鋁土礦礦床地質特徵、類型劃分、物質組成、物質來源與成因理論等多個方面做了系統探索,深入揭示了鋁土礦成礦環境與成礦過程,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最早區分不同類型鋁土礦的主要依據是礦石的礦物和化學組成。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根據基岩來分類,鋁土礦主要分為喀斯特型和紅土型兩類。產於碳酸鹽岩古喀斯特面之上的稱為喀斯特型鋁土礦,產於鋁硅酸鹽岩之上的稱為紅土型(Mordberg,2001;Laskou,2003;Mameli et al.,2007;Deng et al.,2010)。

紅土型鋁土礦礦石類型主要為三水鋁石和一水軟鋁石,礦石特點是低鋁、低硅、高鐵、鋁硅比較高,一水硬鋁石也多是高鐵的。發育完善、成熟度高的紅土風化殼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帶,自上而下可分為表層紅土、含鋁土礦層、密高嶺土層或雜色層以及風化或半風化基岩等4層。如果基岩為玄武岩、花崗岩、片麻岩等鋁硅酸鹽岩時,在含鋁土礦層之下為高嶺土層和風化或半風化基岩,彼此之間過渡關系清楚。若基岩為可溶性的碳酸鹽岩時,則含礦層之下多為雜色黏土層,通常缺乏風化或半風化基岩層。該礦床類型為國外鋁土礦的主要類型,規模多為大型。紅土型鋁土礦含礦富集帶位於風化殼的中上部,與上、下兩帶為過渡關系,由紅土與塊礫狀鋁土礦組成。

鋁土礦物質來源的研究是鋁土礦理論研究中的難點部分。對紅土型鋁土礦而言,可以直接根據紅土型鋁土礦的物質組成和礦石結構得知它們與潛在的母岩間的關系;但是對於喀斯特型鋁土礦則不然,因為喀斯特型鋁土礦的形成過程比較復雜。國外許多學者通過對喀斯特型鋁土礦開展地質學、岩相學、礦物學和地球化學綜合研究來追蹤成礦母岩(Mordberg,2001;Ztürk and Hein,2002;Laskou,2003;Laskou et al.,2005;Mameli et al.,2007)。近年來諸多地球化學手段被應用於喀斯特型,鋁土礦的物源探索研究中(表1)。通過大量研究,提出可能為喀斯特型鋁土礦提供成礦物質的岩石類型包括:碳酸鹽岩、基岩岩屑、火山灰、風搬運物質以及鐵鎂質岩石。成礦時間確定是礦床成因研究的重要方面。紅土型鋁土礦礦化的時間約數百萬年至數十百萬年,長者自古近紀、短者自新近紀開始礦化即可形成相當規模的礦床。國外紅土型鋁土礦床成礦期多在始新世。

表1 喀斯特型鋁土礦礦床地質特徵和物源示蹤方法表

國內外許多學者從不同方面探討了鋁土礦的成因。20世紀30~40年代,許多學者認為鋁土礦是水體中一般的沉積礦床。20世紀50年代,國內外大多數學者認為鋁土礦為膠體化學沉積,氧化鋁以膠體溶液形式搬運至海湖盆地邊緣沉積。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許多學者主張碎屑沉積,提出紅土化成礦的觀點。現在,隨著新礦床、新類型的不斷發現和深入研究,逐漸認識到鋁土礦的形成為多階段、多環境和多因素的產物。

Hü Seyinozturk(2002)將喀斯特型鋁土礦的成礦作用劃分為3個階段:成礦元素的溶解淋濾階段,Al、Fe、Mn和Ti在強酸性條件下從高度風化的富鋁母岩中溶解遷移出來,隨著水中pH的增加,在灰岩表面富集成礦;元素遷移至有利地帶富集階段,早期形成的鋁土礦中的Al、Fe和Ti氧化物以及黏土礦物,呈細碎屑態被搬運至斷層控制的凹坑和窪地中富集;反復脫硅富集成礦階段。成礦物質通過反復脫硅作用進一步富集,Si和Mn通過發育的喀斯特排水系統遷移到海洋中。最近幾年,不斷有人強調生物和有機質在鋁土礦成礦中的作用,認為腐殖酸可大大加速成礦母岩和風化母岩脫硅、脫鐵,加速促進鋁土礦的富集成礦,其貫穿整個沉積成礦過程的各個階段,對鋁土礦形成具有重要意義(Mameli et al.,2007)。

二、應用范圍及應用實例

洛斯皮契誇斯礦床位於委內瑞拉的玻利維亞州的西部,Caracas市以南約500km處。這是委內瑞拉當前唯一開採的鋁土礦礦床,也是南美地區著名的生產鋁土礦的地區之一。洛斯皮契誇斯鋁土礦礦石具高品位特徵(Al2O3=50%),目前所勘探的礦體僅占整個資源量的一小部分。洛斯皮契誇斯地區位於蓋亞那地塊西北緣(圖1),北緯6°22′,西經66°52′。基底為中元古代帕拉瓜扎環斑花崗岩岩基。帕拉瓜扎花崗岩被認為洛斯皮契誇斯風化層的母岩(Bardossy et al.,1990),主要礦物有石英、微斜長石、奧長石、富Fe黑雲母和角閃石,副礦物包括磷灰石、榍石、鈦鐵礦、赤鐵礦和鋯石。強烈的分化作用引起大范圍的帕拉瓜扎次生風化殼,風化殼剖面自上而下依次為土壤層、硬結層、鋁土礦層、過渡帶、腐泥土層和母岩(圖2)。

圖1 洛斯皮契誇斯礦床區域地質圖

(據Michael et al.,2002)

洛斯皮契誇斯是典型的紅土型鋁土礦,形成於下伏帕拉瓜扎花崗岩的風化殼之上。在風化剖面中各種各樣的鋁土礦結構構造交替或重現,標志著鋁土礦化作用與機械破壞,隨後局部短距離向地形低窪處搬運的作用又在同一時期相互交織。帕拉瓜扎花崗岩中普遍發育的裂隙對大氣水的滲濾起著重要的作用。鋁土礦化引發脫硅和水合作用,Al2O3和Fe2O3在殘留土壤中富集,SiO2和鹼及鹼土金屬則被完全淋濾掉,這種過程反復進行,就形成了鋁土礦。

該礦床主要特點是:①礦區出露大面積花崗岩體,並發生過強烈的上升及夷平作用,構造裂解和節理的發育對大氣水的滲濾侵蝕起著控製作用;②地形溫暖潮濕、地勢平緩到中等;③發育典型的風化殼構造,塊狀結核、蜂窩狀空隙特別發育,常見花崗岩經溶蝕分解後形成的穩定礦物如三水鋁石等穩定礦物。

圖2 洛斯皮契誇斯鋁土礦紅土剖面

(據Michael et al.,2002)

三、資料來源

毛景文,張作衡,王義天等.2012.國外主要礦床類型、特點及找礦勘查.北京:地質出版社

王慶飛,鄧軍,劉學飛等.2012.鋁土礦地質與成因研究進展.地質與勘探,430~448

於蕾,侯恩剛,高亦文.2011.中國鋁土礦勘查研究進展.資源與產業,13(3):27~33

Calagari A A,Abedini A.2007.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on Permo⁃Triassic bauxite horizon at Kanisheeteh,east of Bukan,West⁃Azardian,Iran.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94:1~18

Deng J.2010.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eishan plume and the bauxite deposits in western Guangxi,China:Constraints from U⁃Pb and Lu⁃Hf isotopes of the detrital zircons in bauxite ores.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37:412~424

Hü S O.2002.Genesis of the Dogankuzu and Mortas,Bauxite Deposits,Taurides,Turkey:separation of Al,Fe,and Mn and implications for passive margin metallogeny.Economic Geology,97:1063~1077

Laskou M,Economic⁃Eliopoulos M.2007.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s on the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nassos⁃Ghiona bauxite deposits,Greece.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93(2):67~77

Mordberg L E.2001.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race elements in bauxites:the Devonian Schugorsk deposit,Russia.Mineralogical Magazine,65(1):81~101

Panahi A,Grant M,Young R H.2000.Rainbird behavior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including REE)ring Paleoproterozoic pedogenesis and diagenetic alteration of an Archean granite near Ville Marie,Quebec,Canada.Geoche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64(13):2199~2220

4. 最近正在做紅土鎳礦及其產品化驗分析,求教各位前輩把相關的國標方法、可行性方法和相關注意點技巧發給我

這個資料正好有,發你吧

5. 紅土型鎳礦

一、內容概述

紅土型(Laterite)鎳礦是含鎳基性-超基性岩體風化-淋濾-沉積的產物,屬於現代地表風化殼型礦床,風化的原岩通常是蛇綠岩雜岩中的純橄欖岩、方輝橄欖岩和橄欖岩,少數是克拉通環境中的科馬提岩和層狀鎂鐵質-超鎂鐵質侵入岩,它們的原始Ni含量只有0.2% ~0.4%,紅土風化作用導致Ni含量增高3~30倍。陸地上約70%鎳資源集中在紅土中。發育完全的紅土型鎳礦床,在正常風化殼剖面自下而上包括風化基岩帶、腐泥土帶、黏土帶(或綠泥石帶)、褐鐵礦帶、鐵礫岩帶5部分(陳浩琉等,1993)。含鎳的紅土化剖面按發育的主要礦物成分分成氧化物紅土、黏土紅土和硅酸鹽紅土3類。某些大型紅土型鎳礦的規模和品位見表1。

表1 某些大型紅土礦鎳礦的規模和品位

在形成時間上,紅土型鎳礦床不像硫化物型鎳礦床,紅土型鎳礦床成礦時代均集中於中生代和新生代。西歐及烏克蘭地區的礦床多數為中生代,赤道附近的古巴、新喀里多尼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礦床多數為新生代(陳浩琉等,1993;Kula,2000)。在空間上,大多數紅土型鎳礦床產在赤道兩側到緯度大約22°的地帶,如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古巴、西非和巴西等地,也有少數礦床產在緯度比較高的地區,如巴爾乾的希臘、阿爾巴尼亞和前南斯拉夫、西澳大利亞州,其他一些小礦床分布於美國、多美尼加共和國、印度等。中國發現紅土型鎳礦床較少,基本上分布於哀牢山褶皺系西南部,與橄欖岩、斜輝橄欖岩關系密切(中國礦業報,2008)。

紅土型鎳礦床常見於兩種構造環境:增生地體和克拉通地體。增生地體是活動構造地帶,板塊碰撞時逆掩斷裂作用使上地幔的橄欖岩和構成蛇綠岩雜岩的岩片逆沖到地表並暴露;在克拉通地體的構造環境下,紅土發育在太古宙到古生代各個時期的科馬提岩和超鎂鐵質岩上面,這種相對穩定有利於均夷作用,紅土發育在中等到平緩的地形上。

形成紅土型鎳礦一般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保爾果里特利,1983;Kula,2000):①基岩條件,一般為缺少石英的橄欖岩和蛇紋岩;②氣候條件,炎熱多雨的氣候條件有利於岩石礦物分解和充分氧化,並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淋濾和再沉積;③地形地貌條件,地形平緩,地殼上升使基岩出露,遭受風化侵蝕,易使紅土殼增厚。圖1為根據澳大利亞紅土型鎳礦床特徵所建立的紅士型鎳礦成礦模式。

圖1 主要紅土型鎳礦剖面

(據Elias,2002)

二、應用范圍及應用實例

菲律賓呂宋島紅土型鎳礦床位於呂宋中部西側三描禮士超基性岩帶內,礦石多為含鎳的褐鐵礦化黏土,並普遍伴生鈷礦床,產於超基性岩體頂部紅土型風化殼中,易於開采利用。

呂宋島位於馬尼拉海溝俯沖復合帶的北段,島內三描禮士超基性岩帶位於呂宋西部火山島弧弧前盆地與中部陸相山間盆地之間。由於板塊碰撞俯沖作用,導致該區構造岩漿活動十分強烈,出現了大面積的基性、超基性岩漿岩,為紅土型鎳礦的形成奠定了充足的物質基礎(圖2)。該地位於赤道附近,屬熱帶季風性氣候,終年炎熱多雨,超基性橄欖岩分布,為形成紅土風化殼型硅酸鎳礦床提供了優越條件。

區內紅土型鎳礦均產於超基性岩體頂部,礦體如「雲朵狀」產於紅土型風化殼內的褐鐵礦化黏土層、半風化殘余土層中。紅土型風化殼垂向分帶明顯(圖3),自上而下依次為殘余紅土蓋層→含鎳褐鐵礦化黏土層→含鎳半風化層→蛇紋石化基岩層→新鮮基岩。礦體大多產於紅土風化殼中,總體上受地形控制,平面形態復雜,呈不規則狀,邊界變化較大,有少量的夾石和無礦天窗。剖面上為緩傾斜似層狀,局部為不規則透鏡狀,厚度變化主要受地形和紅土風化殼厚度的控制,總體上與紅土風化殼的厚度呈正相關關系,分布則主要受紅土風化殼分布范圍的控制,礦體分布范圍與紅土風化殼分布基本吻合。礦石的礦物組分與風化土層的礦物組分大體一致,礦石礦物按其含量多少依次為蛇紋石、蒙脫石、滑石和綠泥石。此外,還有少量以風化礦物形式產出的針鐵礦、石英和以風化殘余礦物形式產出的蛇紋石化橄欖石。鎳礦物主要以鎳硅酸鹽形式產出,主要有含鎳蛇紋石、含鎳綠高嶺石、鎳鎂綠泥石、硅鎂鎳礦等。礦石中多見次生結構構造,部分地段殘留了原岩的結構構造特徵,礦石的結構主要有粒狀結構、假象結構、碎裂結構和交代網格結構,礦石的構造主要有土狀、塊狀、膠狀、蜂窩狀、網格狀構造。礦石自然類型歸類為氧化礦石,由超基性岩中的含鎳島狀硅酸鹽礦物經風化形成的含鎳層狀硅酸鹽礦物。礦石的工業類型歸類為硅酸鎳礦石,鎳主要呈類質同象形式存在於含鎳層狀硅酸鹽礦物中。在含礦紅土風化殼的上部和地表,常出現深棕紅色赭石、綠色蛋白石、蘋果綠色硅鎂鎳礦、綠色髓石或玉髓,呈細脈狀產出;底部常見白色菱鎂礦、蛇紋岩或蛇紋石化橄欖岩。礦體產於超基性岩體頂部紅土風化殼中,隨岩體頂界面的起伏而起伏,受岩體頂部紅土風化殼的厚度和形態控制,距岩體頂界面一般不超過數十米,表現了礦體與岩體之間的依存關系。化學風化是直接的成礦作用,使超基性岩體頂部紅土風化殼中的鎳含量普遍增高,在局部富集形成紅土型鎳礦,成生時序明顯晚於超基性岩體,是緊隨超基性岩成岩作用之後,新生代的古近紀—新近紀、第四紀風化作用的產物。

圖2 三描禮士區域地質簡圖

(據劉成忠等,2009)

1—阿克希特羅沉積岩系;2—三描禮士沉積岩系;3—呂宋中部陸相盆地積岩系;4—三描禮士超基性岩;5—巴塔安火山雜岩;6—區域斷層;7—鎳礦床;8—鉻礦床(點)

圖3 三描禮士地區紅土型鎳礦床典型剖面圖

(據劉成忠等,2009)

1—殘余紅土蓋層;2—含鎳褐鐵礦化黏土層;3—含鎳半風化土;4—蛇紋石化橄欖岩;5—新鮮橄欖岩

區內橄欖岩等超基性岩中鎳的含量普遍較高,為紅土型鎳礦的形成奠定了充足的物質基礎。在適宜的氣候和構造地形條件下,超基性岩風化形成紅土型風化殼,超基性岩中的鎳從風化殼頂部橄欖石、斜方輝石及蛇紋石中釋放出來,隨下滲的水遷出,在風化殼的中上部褐鐵礦化黏土層和下部的半風化土層中被針鐵礦、蒙脫石、蛇紋石等礦物捕獲,或被下滲的SiO2-Mg 凝膠捕獲富集成礦,其產出規模、分布范圍和品位高低與原岩類型、氣候變化、地形地貌和構造條件關系密切。鎳的富集部位和賦存狀態取決於地表水的淋濾條件,在淋濾條件較差的情況下,硅的淋濾作用受到限制,風化殼中褐鐵礦化黏土層和半風化岩層較發育,向下遷移的鎳除少部分被殘余黏土層中的針鐵礦捕獲外,大部分被中上部褐鐵礦化黏土層和下部的半風化土層中的層狀硅酸鹽捕獲,因此鎳主要富集於褐鐵礦化黏土層和半風化岩層中;在淋濾條件較好的情況下,風化殼中褐鐵礦化黏土層不發育,向下遷移的鎳除少部分被殘余黏土層中的針鐵礦捕獲外,大部分都遷出了風化殼,因此鎳主要富集於褐鐵礦化黏土層下部的富針鐵礦黏土中。

區內超基性岩頂部的紅土風化殼是紅土型鎳礦最直接的找礦標志。除此以外,該區紅土型鎳礦找礦標志還包括:①在超基性岩地區出現深棕紅色赭石、磚紅色黏土及淋濾蝕變的蛇紋岩;②地表出現緻密狀綠色蛋白石、綠色髓石或綠色玉髓呈細脈,或在轉石碎塊中出現上述細脈;③在風化層底部出現緻密狀白色菱鎂礦;④在高度風化破碎的蛇紋岩或橄欖岩中出現蘋果綠色硅鎂鎳礦細脈網脈;⑤地表常出現含有蘋果綠色至黃白色硅鎂鎳,礦膠結的蛇紋石化蛋白石化碎石角礫,呈網脈狀構造。

三、資料來源

劉成忠,尹維青,塗春根等.2009.菲律賓呂宋島紅土型鎳礦地質特徵及勘查開發進展.江西有色金屬,23(2):3~10

施俊法,唐金榮,周平等.2010.找礦模型與礦產勘查.北京:地質出版社

Elias M.2002.Nickel laterite deposits⁃geologic overview,resources and exploitation.In:Cooke D R,Pongratz ed.Giant ore deposits:characteristics,genesis,and exploration.Centre for Ore Deposit Research Special Publication,University of Tasmania,Hobart,4:205~220

6. 紅土的紅土與礦產

紅土鎳礦資源為硫化鎳礦岩體風化―淋濾―沉積形成的地表風化殼性礦床,世界上紅土鎳礦分布在赤道線南北30度以內的熱帶國家,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主要有:美洲的古巴、巴西;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喀里多尼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
我國鎳礦資源儲量中70%集中在甘肅,其次分布在新疆、雲南、吉林、四川、陝西和青海和湖北7個省,合計保有儲量佔全國鎳資源總儲量的27%。我國鎳礦類型主要為硫化銅鎳礦和紅土鎳礦。我國的紅土鎳礦主要從菲律賓進口。由於自1970年起日本與菲律賓開始進行合作,成立合資礦業公司開采含鎳2%以上的高品位鎳礦,運送回新日鐵和住友商社進行冶煉,導致菲律賓的高品位鎳礦砂被日本企業壟斷,而我國只能進口鎳含量在0.9%~1.1%的低品位鎳礦砂。
我國周邊國家有鎳礦儲量1125萬噸,只分布在少數國家,包括俄羅斯(660萬噸)、印度尼西亞(320萬噸)、菲律賓(41萬噸)、緬甸(92萬噸)和越南(12萬噸),但佔世界總儲量比例較大,約佔23%。其中紅土鎳礦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以及緬甸。印度尼西亞鎳資源主要為基性、超基性岩體風化殼中的紅土鎳礦,分布在群島的東部,礦帶可以從中蘇拉威西追蹤到哈爾馬赫拉、奧比、瓦伊格奧群島,以及伊利安查亞的鳥頭半島的塔納梅拉地區,由於印度尼西亞超基性岩帶風化殼廣泛分布,因此其紅土型鎳鈷礦有良好的找礦前景。菲律賓也以紅土鎳為主,主要分布在諾諾克島。緬甸也有紅土型硅酸鎳礦,受印緬山脈超基性岩帶控制,分布在中部盆地西緣。俄羅斯的鎳資源分布在西伯利亞地台西北緣諾里爾斯克硫化銅鎳礦區。越南鎳礦為銅鎳硫化物型,分布在西北部,已知有山蘿省的班福礦床,賦存在黑水河裂谷塔布蛇綠岩帶內,有探明儲量12萬噸。 隨著世界90年代經濟發展,占鎳用途65%的不銹鋼需求增長堅挺,鎳需求前5年平約每年增長4%以上,預測今後5~10年,增長率3.5%一4%,其中亞州的鎳需求增長率將是7%。然而,世界可供近期開發的硫化鎳資源,除了加拿大的Voisey bay鎳礦以外,幾乎寥寥無幾。全球至今約探獲7000萬噸鎳金屬量的資源。其中,硫化鎳約3000萬噸,佔42%。其餘均為紅土型鎳。開發利用紅土型鎳的長處在於:
第一,紅土型鎳資源豐富,全球均有4100萬噸鎳金屬量,勘查成本低。
第二,采礦成本極低。
第三,選冶工藝已經成熟。紅土型鎳礦的火法冶煉鐵鎳技術業已成熟,壓力酸浸技術亦趨成熟。該技術始於50年代,首次用於古巴Moa Bay礦,稱AMAX?PAL技術。此後,70年代澳洲QNI公司建成Yabula鎳廠,酸浸處理新喀里東尼亞、印尼及澳州昆士蘭州的紅土型鎳礦。加拿大Sherritt公司濕法處理紅土型鎳礦的技術已獲公認。
第四,紅土型鎳礦可以生產出氧化鎳、硫鎳、鐵鎳等中間產品,其中硫鎳,氧化鎳可供鎳精煉廠使用,以解決硫化鎳原料不足的問題。至於鐵鎳更是便於用於製造不銹鋼,降低生產成本。如印尼Antam公司利用本土的紅土型鎳礦,生產鐵鎳的成本去年已降至1.4美元/磅鎳(1磅=0.453kg--編者注)年產量近1萬噸含鎳量。
第五,世界紅土型資源主要分布於近赤道地區,大部分靠近海岸,便於外運。
因此,紅土型鎳建廠的投資雖然較大,一般每磅鎳年生產能力需9~11美元,但由於上述長處,如果工藝合理,管理有素,其每磅鎳的生產成本可低於硫化鎳。以澳大利亞最大的鎳業公司西部礦業公司(WMC)為例,每磅鎳的總成本(包括投資攤銷)自1996年3.0美元降至2.0美元(2000年)。工藝成熟、管理先進的紅土型鎳礦也可以達到這個水平。特別是近幾年紅土型鎳礦壓力酸浸技術項目的詳細可行性研究報告,將鈷的價值計算在內,每磅鎳的生產成本均在1.4美元以下。因此,紅土型鎳礦開發利用的技術中心已由火法轉為濕法的酸浸金屬。
隨著近幾年澳大利亞西部三個紅土型鎳廠的投資興建,人們對於紅土型鎳礦資源的利用性能及其類型又有新的認識,現可分為兩類:一類稱為「濕型」,主要分布於近赤道地區,如新喀里東尼亞、印尼、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和加勒比海地區;另一類稱為「干型」,主要分布於距赤道較遠的南半球大陸,以西澳為代表。除西澳外,紅土型鎳礦資源在東澳亦有分布,產於東澳昆士蘭州北部及新南威爾士州中西部,已探獲有300萬噸鎳金屬量,全澳合計達1500萬噸鎳金屬量。自1999年初起,西澳相繼有三個高壓酸浸的鎳廠開始生產,這三個廠為考斯(Cawse)、布隆(Bulong)和莫林莫林(Murrin Murrin),一期工程均基建完畢,這三個廠採用的基本工藝流程均為高壓酸浸HPAL(High PressureAcid Leach),但後半部流程有所不同。考斯鎳廠生產氫氧化鎳中間產品,然後再電解生產出金屬陰極鎳和硫化鈷。布隆廠的流程則不經過氫氧化鎳中間產品的過程,直接電解生產鎳和鈷金屬。莫林莫林則與古巴Moy Bay鎳廠現場流程相近,並沿用加拿大Sherritt技術,先生產混合的硫化鎳/鈷中間產品,而後電解精煉生產出金屬鎳和鑽。
世界上又有一批新的紅土型鎳礦PAL鎳廠的興建和擴建項目開始著手進行
發展趨勢十分明顯,可以歸納為:
(1)由於硫化鎳可供開發資源的明顯減少,世界未來十年鎳產量的增加將主要來源於紅土型鎳礦資源的開發,而紅土型鎳礦資源開發中,PAL技術發展趨勢大於鐵鎳技術
(2)PAL濕法技術與紅土型鎳礦的火法冶煉廠的投資成本大體相當,即年生產能力每磅鎳8~12美元。但是,PAL技術的鎳廠在下一輪興建或擴建項目中,其基建投資將會明顯下降
(3)PAL流程的生產成本在一般情況下低於鐵鎳流程,加上PAL方法耗能明顯低於鐵鎳流程。因此,在經濟上,PAL技術方法將顯示出其優越性
(4)由於「濕型」紅土礦資源具有品位較高、粘土少,易於處理的優點,與「干型」紅土礦資源相比,「濕型」資源的開發項目更具有開發利用的優勢。
(5)紅土型鎳礦的PAL技術可在現場生產出中間產品:氫氧化鎳或硫鎳,由此可以提供現有鎳精煉廠的擴產或解決供料不足的問題,這是目前西方許多鎳公司所採取的經營方向。這個經營思路值得我國借鑒。

7. 紅土鎳礦的規格是什麼

紅土鎳礦沒有所謂規格。現在這個行業還沒有通用標准,一般把鎳含量1.8以上的叫高鎳礦,1.5以下的叫低鎳礦。不作依據,僅供參考!

8. 紅土鎳礦的規格是什麼

我也正在研究,我們做都是使用YS鎳精礦標准、GB鎳礦石標准。文本可以和我聯系。紅土鎳礦和鎳精礦以及鎳礦石還是有區別的。現在還沒有相關的檢驗標准。
鐵用化學法滴定
磷比色
硅比色
硫高溫燃燒紅外吸收
鎳鉻原子吸收

9. 如何礦建紅土地

1樓
樓主好。到了28級
金幣充足的情況下。在下面一行圖標中點擊第三個,確定升級紅土地就行了!謝謝採納!
#2樓
28J。而且要開完每一個地。才可以礦建紅土地哦。
#3樓
到了28級,每升一級,只要有錢就可以擴一塊紅土地

熱點內容
調研組在調研btc天 發布:2025-05-18 04:19:18 瀏覽:556
數字貨幣ddm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8 04:14:59 瀏覽:266
怎麼算摩擦力的能量 發布:2025-05-18 04:13:26 瀏覽:694
幣印礦池dcr算力驟減 發布:2025-05-18 04:11:52 瀏覽:646
虛擬貨幣唯有茅台和比特幣 發布:2025-05-18 03:56:07 瀏覽:944
比特幣挖礦不是浪費錢 發布:2025-05-18 03:51:32 瀏覽:403
usdt如何賣出人民幣 發布:2025-05-18 03:43:08 瀏覽:417
元宇宙區塊鏈代幣yyz 發布:2025-05-18 03:42:28 瀏覽:419
測繪次新元宇宙 發布:2025-05-18 02:37:55 瀏覽:970
比特幣轉讓幣手續 發布:2025-05-18 02:37:53 瀏覽:204